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白杨礼赞反思总结]
白杨礼赞教案及反思
白杨礼赞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这篇诗歌,学生能够了解白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象征意义,掌握其中的生词和诗句,并能够正确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白杨树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以及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对白杨树的了解和欣赏;(2)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
2.难点:(1)正确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呈现(学生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3.讲解(教师讲解白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象征意义)4.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6.朗读(学生进行诗歌朗读)7.拓展(教师介绍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8.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作文)四、教具准备1.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2.诗歌《白杨礼赞》的教材3.小组合作讨论的工具和材料4.其他诗歌作品的教材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白杨礼赞》,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征和象征意义,并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呈现环节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可能是因为诗歌中使用了一些生僻的生词和押韵的句子,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在讲解环节中加强对诗歌的解读,尤其是对押韵和节奏的理解。
同时,在朗读环节中,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在探究环节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文(2篇)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阅读的主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作者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时,具体从几个方面去写的,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想一想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含义是什么?白杨树象征什么?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文(2)《白杨》是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主人公白杨在大革命时期的故事,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和参与革命的热情。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对《白杨》进行赞美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部作品进行教学。
首先,我要赞扬《白杨》这部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情感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白杨为主线,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青年的命运和内心世界。
白杨是一个乡村少年,敢于反抗恶势力,勇敢地站出来为父亲申冤。
他的坚定和勇敢激励着广大青年加入了革命队伍,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
通过对白杨等人物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希望,从而激发起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其次,我要反思教学中对《白杨》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曾经采用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02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2
202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02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11.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
主要包括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情感变化,欲扬先抑;借助背景,总结升华三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符合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尤其是主问题的设计,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
比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个主问题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生从文中找到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对白杨树有了整体认知,白杨树的形象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再体会开头的境美,对黄土高原下的白杨树有了更深层的领悟,前后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2.注重朗读与品味语言的结合。
本课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必须注重朗读的训练。
朗读不仅是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体会白杨树外形美的环节,让学生抓住词语重读,比如“力争”“绝无”“一律”“绝不”等。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休会到白杨树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外形特征。
学生在体会白杨树神美的环节,让学生抓住四个反问句反复朗读,学生的情感迸发出来,深刻体会到白杨树的精神和意志。
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教师带领学生在__里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朗读中触摸语言、赏析语言、涵咏语言,在朗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师生的语言呈现出螺旋式地上升,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达到“师生一心,教学相长”的理想202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一、取得的成果: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份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5)份《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 1要说曾经教的一篇现代文阅读,我想说说曾经一次教《白杨礼赞》,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逐段的阅读,逐段的讲解,从句到段,层层分析,基本上能分析上的,都关注了,感觉课堂满满的,学生的笔记应该是记了一大堆。
心想,不管考哪里,我该教的都教了。
现在想想,觉得好笑,这应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吧。
有时候语文的教学不是“教了什么”“教会了什么”。
如果要我重教,我可能会很偷懒:1、除了读还是读;2、从题目入手__,“题目的中心词是哪个?(礼赞)礼赞是怎样的一种赞?是什么让作者忍不住给这样高度的赞扬?那是怎样的白杨?仅是在赞白杨吗?这是在言怎样的一份情,表怎么样一份意?这是怎么样手法呢?”通过围绕一个“赞”字来串讲全文,用时15分钟,多余的时间,再读课文,再读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情感等。
3、赏读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也许这样的方法,不能面面俱到,但保护的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也__老师吧。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 2虽然此次上《白杨礼赞》非常仓促,但还是收获不少。
首先,确定给学生讲什么是重中之重。
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的不用讲,简单提点一下,重点是要讲出超越学生初感的内容。
这就需要老师本身要对教材有专研,能读出自己独到的体验。
此外,老师还需要有广泛的涉猎,能够找出文章当中最值得讲的内容。
其次,思路清晰,衔接自然,过渡语精炼而又富有文采,给人一种如行云流水之感。
要做到这一步相当考究老师自身的底蕴。
此次上课,思路清晰做得比较到位,但衔接不自然,偶尔还出现了断片,这和我平时的上课习惯密不可分,以后一定要多多注意。
再者,我一直认为语文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它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那么,语文课则有表演课的特征。
一篇篇文章,或描绘自然风光,让人领略大自然的风情万种;或抒写人间真情,直抵人心,触动我们的心灵;或阐发哲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我在本课教学中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思路清晰。
解题导入文本后,明确了文章的情感内涵;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条抒情线索,按“初见”“凝视”“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内容,突出重点;在此基础上,顺势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手法;再通过语言品读学习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2.教学内容依托文本生发。
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依托文本内容和句段语言展开,体现了以文为本的语文教学原则,使课堂语文味十足。
3.创意解读文本。
在“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环节,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景美”“形美”“神美”梳理文本的大一统方式,而是根据作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认识白杨树的顺序,颇有创意地以“初见”“凝视”“联想”三个情感层次引出“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貌不平凡”“内在精神不平凡”的赞美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4.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在突破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这一难点时,以层层深入的问题为导引,结合文本的句段内容分析体会,既加强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又把握了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核心要义,可谓拨云见日、步步为营。
5.有零散生拽之失。
在学习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及其表达效果时,只能在相关文句的牵引下亦步亦趋,有失于自然灵动。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1884字。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及反思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及反思《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白杨礼赞》及反思,供你参考。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白杨》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白杨》教学反思(精选15篇)《白杨》篇1《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教学反思,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白杨》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3篇)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3篇《白杨礼赞》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白杨礼赞的写作思路。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类抒情散文。
从1940年5月起,作者矛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了这篇文章。
作者笔下挺拔向上,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便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的精神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三、教学目标:1、紧扣经典句段进行品析,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象征手法的好处。
3、学习白杨树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刚刚认识,彼此还不太熟悉,可能你有点紧张,那我们先放松一些,先一起背几句诗文怎么样?你能背几句咏物抒怀的诗句或古文吗?(师必要时提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同学们可能不难发现,这几句诗文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借具体事物来写,却赋予了它们特有的精神,赋予了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样的一篇散文。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一《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主题,刻画了“力求上进”的白杨树的形象,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的地方英难人民及其正直、质朴的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对于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予以严厉斥责。
执教该课时,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上。
整节课由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再读课文、把握要旨、课外拓展、领会象征等环节组成,课堂结构严谨、环节紧扣。
然而,课后,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其中有许多方面急需反思。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节的课堂问题设计的迹象过浓,缺乏人性化和人文关怀。
如:导入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课件的,适当展开联想,说一说画中的白杨树的特点时,问:同学们,哪些词形象的杨树比较适合?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杨树的形态的?今天,如果让我重上该课,在课文导入时,我会问:同学们,由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对于后者我会这样设计: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组织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天生的提问家。
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中平均提问达三十余次,由此可知,问题设计是否贴近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其次,我觉得自己对该课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
5-7自然段是课文的朗读指导重点。
对文体主旨的把握,可以通过语言的品味。
而语言赏析的载体就是朗读。
今天看来,当时的那节课,我对课文朗读指导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有所欠缺的。
第三,拓展延伸的定位不准。
当时,我把拓展延伸定位在对象征意义的领会,并且在课堂中是做为一个独立的版块存在。
而实际上,我发觉,文体的拓展应当是对文本主旨的升华,本文的拓展延伸应该是对白杨树的美的延伸和对白杨树精神的升华。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本(2篇)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本设计本环节之前,我并没有事先设计一个写作话题。
只是因为在刚刚结束的片断练习中,我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去写得,所以再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学生可能有点疲倦,于是我决定选一个话题,既让学生快速进入片断练习,又使学生相互之间有比较。
学生动笔写得过程中,我穿梭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的更好,许多同学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确实有所提高。
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学生的这种成功感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学生的发言确实很精彩,教师的点评镶嵌于其中,让学生确实有收获。
当小组代表的发言接近尾声时,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基本上都松懈了,因为片断的高潮基本上已经过去。
但今天孙燕燕这一组的发言确让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气了掌声。
孙燕燕因为是一个女孩,她发言的声音相当小,当她读完本小组的杰作后,全班同学都没有听清楚,这时这个女孩显得很腼腆,也相当不好意思,于是我叫她再读一篇,可是全班同学依旧没有听清楚,这时我把她所写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了一遍,顿时,所有的同学鸦雀无声,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于是我再次朗诵了一遍:“它不能像玫瑰那样留芳香于人间,却能留清白于教室”。
全班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的两个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往往能将整个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的任何科目而言,所肩负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更重。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本(2)《白杨》是中国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农村的一个小学里,一位优秀的校长白杨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现状,同时也反思了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读完《白杨》后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从小说中,我看到了白杨作为校长的高尚品质和教育理念,也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14.白杨礼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14.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反思14.白杨礼赞》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14.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教学反思本篇反思旨在对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白杨树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理解白杨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诵读、理解道德寓意,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课前准备1. 预习教材:在正式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白杨礼赞》一文,了解白杨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中的道德寓意。
2. 教具准备:PPT、录音设备、白杨树、白杨叶、相册等教具。
3.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间放置一棵白杨树,树下放置白杨的叶子、相册等教具,让学生可以触摸、感受。
三、教学过程分析1. 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要求的知识点,重点阐述白杨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道德寓意。
2. 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白杨礼赞》一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 教师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习性,让学生了解白杨树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4. 教师设计多个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观察白杨树,描述白杨树的特征;学生触摸白杨叶,感受白杨树生命力;学生观看相册,了解白杨树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道德寓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自然保持和谐。
6.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理解文章,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入体会白杨树的美好寓意。
四、教学效果1. 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得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更好地理解白杨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2. 多个互动环节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杨树,从而更加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3. 对于道德寓意的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 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白杨树的美好寓意,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感受。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1《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凝眸回望,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些微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
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尤其是动手写一写,更显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所写的内容,虽只有50字左右,却百花灿烂,异彩纷呈。
2、注重了朗读,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
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扣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
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
利用多媒体音配画听课文朗读,给学生的朗读配乐,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男女声分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
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篇一」《白杨》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
整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紧跟学生展开教学。
就把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全程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的求知欲很高,学得很投入。
但在教学中,有的地方朗读不到位,学生理解就有些困难。
如第一段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的理解,由于读得不够,体会不透,对后面白杨的特点的概括有些难度。
同时,对白杨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困难时,如果采取分句朗读,学生就能较容易地领会出其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反思其教学,感悟颇深: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儿童诗童年仿写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托物言志”,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注意领会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归纳其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我重视引导孩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篇二」一、优点1、镂空式教学设计我把从内容上分成了描写白杨和描写父亲两部分引导学生阅读。
我们先是把所有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出来通读,因为白杨和人物在中是穿插描写的,所以我称之为镂空,我的设计是把白杨和人物两部分描写像剪纸一样剔除出来,把描写白杨的和描写父亲的像两幅剪纸一样呈现在学童面前,先整体感知,概括特点。
然后把这些特点变成问题,回文阅读是哪些语言带给你这样的体会?然后加批注品悟语言、交流。
在交流白杨的特点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又把白杨的特点分成外形特点和内在品质两部分。
第二步,再把所有描写父亲的语句找出来通读,学童很自然的分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体会父亲精神品质特点。
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是一篇传统篇目,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上一堂活而实的课是本堂课追求的目标。
1、关于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通过教学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中描写白杨树只是其形,而实质是通过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赞美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学习散文要抓住其主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通过本文的学习,注意身边的人、事、物,学会细心观察,感悟其内涵。
2、课堂教学环节与目标不能过多过重
《白杨礼赞》是传统篇目,要分析、讲解的内容很多,不能面面俱到,我在讲解课文时,在本堂课中只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与主旨,把学生引入文中,了解“不平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哪些不平凡呢?这些不平凡仅仅只是写树吗?这样自然地引出了文章主旨,至于文章的语言、修辞、表达手法等在第二课时分析。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降户的边疆创业者。
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那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但是,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地与学生的日子经验相差甚远,学生初次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怎么解决这些咨询题。
在备课时,我反复参考了上的一些资料,在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1.设计了“变序”教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紧密相关的段降,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要紧段降。
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具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什么原因写白杨树。
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楚。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创新从质疑开始。
创新的过程,必定要记忆积极思维。
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咨询题。
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疑惑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毅、别软弱、别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咨询题极有考虑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办法。
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并且,所提出的咨询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
能够看出,学生提出咨询题与解决咨询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从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如,戈壁滩的飞沙走石,白杨树的挺拔高大,并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帮助学生李洁白养生春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
并且在板书设计上,图文并茂,使借物喻人的写作办法一目了然。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生成与设计有所偏离,细细想来,在教学中暴露出的咨询题让我深思: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觉和体验。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1要说曾经教的一篇现代文阅读,我想说说曾经一次教《白杨礼赞》,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逐段的阅读,逐段的讲解,从句到段,层层分析,基本上能分析上的,都关注了,感觉课堂满满的,学生的笔记应该是记了一大堆。
心想,不管考哪里,我该教的都教了。
现在想想,觉得好笑,这应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吧。
有时候语文的’教学不是“教了什么”“教会了什么”。
如果要我重教,我可能会很偷懒:1、除了读还是读;2、从题目入手提问,“题目的中心词是哪个?(礼赞)礼赞是怎样的一种赞?是什么让作者忍不住给这样高度的赞扬?那是怎样的白杨?仅是在赞白杨吗?这是在言怎样的一份情,表怎么样一份意?这是怎么样手法呢?”通过围绕一个“赞”字来串讲全文,用时15分钟,多余的时间,再读课文,再读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情感等。
3、赏读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也许这样的方法,不能面面俱到,但保护的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也解放老师吧。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
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
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于《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关于《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关于《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杨礼赞》的教学反思1《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
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然而,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学生初次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备课时,我反复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在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1.设计了“变序”教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
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
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创新从质疑开始。
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
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
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
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如,戈壁滩的飞沙走石,白杨树的挺拔高大,并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帮助学生李洁白养生春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白杨礼赞反思总结] 《白杨礼赞》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白杨礼赞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
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然而,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学生初次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整体感知。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如:“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线索:“不平凡”;“树的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认为白杨树不平凡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不平凡,这样从而完成对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文本后一部分的阅读之中;然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写作手法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设计了“变序”教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
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
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
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
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
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
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注重了朗读,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
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
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
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读读相关的段落;提出问题,让学生几个人一组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己练读,集体朗读。
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
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看了“白杨礼赞反思总结”的人还看了:
1.《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2.画课文反思
3.一分钟课文反思
4.《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反思
5.《假如》课文反思小结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