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合集下载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一、引言卫生应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保障公众健康的工作,它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协调。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时,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的明确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的相关内容。

二、卫生应急工作制度1. 法律法规的支持卫生应急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

国家和各地区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工作制度。

2. 组织架构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架构应该清晰明确,使各个职责部门之间有明确的协作关系。

一般来说,卫生应急工作应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还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3. 数据信息管理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各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疫情、灾害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卫生应急工作职责1. 预防与监测预防与监测是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础。

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应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异常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 应对与处置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应及时调动应急队伍,组织应对和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医疗救助、疏散人员、消杀工作、物资调配等,以减少人员伤亡和疾病传播。

3. 信息发布与宣传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传达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恐慌情绪的扩散。

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协调,以便快速、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4. 评估与总结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应对应急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收集各种经验教训,及时完善应急工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能力。

四、结语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的明确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各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并不断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一、总则卫生应急工作是指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传播特点,通过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紧急处置、应对和控制传播的卫生事件的工作。

制定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有利于规范机构内部的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二、工作机构1.设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院感科负责人、感控科负责人、临床部门代表等。

负责统筹协调医疗机构的卫生应急工作,指挥应急行动,决策重要事项。

2.设立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担任领导,根据应急事件性质和规模,设立应对组、指挥组、保障组、评估组等职能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

3.设立卫生应急工作专职人员,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协助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完成各项工作。

三、应急预案1.制定医疗机构卫生应急预案,详细规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指挥体系、人员分工、应急设备调配等,确保卫生应急工作的迅速、有序进行。

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2.制定应急预案的更新机制,根据新情况、新技术、新制度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内容。

四、应急措施1.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应急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应急工作机制的运行。

2.设立卫生应急设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药品,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

3.加强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工作的能力。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应急演练,检验卫生应急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4.建立健全应急通讯体系,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反馈和交流。

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制定应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应急经费的专项使用和财务公开透明。

五、应急评估与总结1.在突发事件结束后,进行应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卫生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应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工作,形成评估报告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3.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制度,提高应急工作的准备度和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三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三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公众健康安全,保障国家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实施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性的、规模较大的、传染性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或造成极其严重后果,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

第四条应急处理原则为人民至上、科学决策、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分级负责、迅速果断、公开透明、社会参与。

第五条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动态调配、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处理机构第六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应设立在国家、省级、市级、县(市、区)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八条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九条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市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市、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县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县(市、区)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十一条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实施和监督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的文件。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第十三条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市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县(市、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县(市、区)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卫生系统应急工作制度和职责

卫生系统应急工作制度和职责

卫生系统应急工作制度和职责一、制度建设1.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响应效率和协同能力。

3.加强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卫生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二、应急响应职责1.指挥协调:卫生系统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工作,包括情报收集、信息发布、指挥调度等工作。

2.现场应急处置:卫生系统负责派遣专业人员和设备前往事发现场进行应急处置,例如隔离病人、采样检测、医疗救治等。

3.资源调配:卫生系统负责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调配,确保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应急需求。

4.信息发布:卫生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

5.风险评估:卫生系统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卫生系统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1.卫生部门:责任是组织和指导卫生系统的应急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派遣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现场处置,协调资源调配等。

2.医疗机构:责任是提供医疗救治和预防工作,包括隔离病人、采样检测、医疗救治、宣传教育等。

3.卫生监管部门:责任是监督和评估卫生系统的应急工作,确保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按照预案和规定进行工作,加强监管和指导力度。

4.卫生专业人员:责任是参与应急工作,执行现场处置任务,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确保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社会公众:责任是配合卫生系统的应急工作,遵守卫生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排查和隔离。

总之,卫生系统应急工作制度和职责的建设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各级卫生部门和机构需要按照制度和职责的要求,加强预案制定、培训演练和资源调配等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一、卫生应急工作制度1.卫生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卫生应急预案,明确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资源调配、应急措施等。

2.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培训要求、考核评价等,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保证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救援技能和知识。

3.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卫生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储备、采购、配送、使用和更新等,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性和有效性。

4.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卫生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各级卫生机构应及时报告卫生事件、疫情和疾病预防控制情况等,保障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

5.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以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卫生应急工作职责1.政府部门职责: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责任方,负责卫生应急方针、标准、规划和政策的制订,统筹、协调卫生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

2.卫生机构职责:各级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体系,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包括应急救治、卫生事件调查和病例管理等。

3.医护人员职责:医护人员是卫生应急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应具备应急救援技能,负责疫情的快速排查、传染病的诊疗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4.监管部门职责: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卫生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提升卫生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5.媒体职责:媒体是卫生应急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报道疫情信息和卫生应急工作进展,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的建立和落实,对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明确的职责,才能保证卫生应急工作的高效性、协同性和持续性,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及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及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及职责一、卫生应急工作制度1. 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 组织架构:成立花岗镇中心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卫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卫生协管员、内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后勤主任、外科主任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院长/防保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公卫办公室主任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卫生协管员、防保科人员。

4. 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和指挥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负责全院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讨论决定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2)应急办公室职责:负责辖区卫生应急事件的监测;负责医院应急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和物资储备;负责组织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负责应急救治过程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负责开展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完成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5.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

(2)应急办公室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向领导小组报告。

(3)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4)应急办公室组织实施应急救治工作,协调各部门协同作战。

(5)领导小组派员现场指挥,指导应急救治工作。

(6)应急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并向上级报告。

6. 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7. 物资储备:应急办公室负责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8. 信息发布: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和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卫生应急工作职责1. 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

(2)领导和指挥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3)定期组织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

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配合、科学处置的原则。

第三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有义务参与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条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处置和恢复重建等环节。

二、组织机构第五条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组织体系,设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卫生应急指挥部设立以下机构:(一)办公室:负责卫生应急处置的日常事务工作;(二)监测预警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三)应急处置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四)医疗救治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五)后勤保障组:负责卫生应急处置的后勤保障工作;(六)宣传教育组:负责卫生应急处置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七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防与监测第八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第九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第十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报告与处置第十一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第十二条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并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置。

卫生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卫生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响应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遵循科学原则,依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应急响应组织体系1. 建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卫生应急工作。

2. 建立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3. 建立卫生应急专家组,为应急响应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

4. 建立卫生应急队伍,包括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等。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监测预警。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信息报告。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立即上报卫生应急指挥部,并启动应急响应。

3. 现场处置。

卫生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决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 信息发布。

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5. 调查评估。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五、应急响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设立卫生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

2. 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3. 人员保障。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4. 技术保障。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第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保障,确保应急需要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广应用先进的卫生应急技术和方法。

第七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组织体系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医院的卫生应急工作。

第十条医院应当设立卫生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管理应急物资和设备,组织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第十一条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应当设立卫生应急工作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卫生应急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卫生应急专家队伍,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应急预案第十三条医院应当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医院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内容。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变化。

四、应急响应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和程序。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与职责

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2)应急物质储备制度 (3)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 (4)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7)应急队伍处置工作制度 (9)卫生应急值班制度 (11)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 (13)疫情值班人员职责 (14)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15)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16)健康教育人员职责 (17)( 1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 )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 3 )建立区应急专业队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应及时补充。

(4)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

( 5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 6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安计划组织实施。

(7)针对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区疾控中心调查、处置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 8 )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 9 )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 10)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县卫计委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 1 )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

( 2 )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 3 )应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4)每年开展专题应急培训与演练,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 1 )根据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的需要,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应急物资配置方案”( 2 )每年底由物资保管员清点储备物资,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储备物资清单”的登记工作。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卫生应急工作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为保护公众健康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援和疾病防控措施。

为了保证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进行,制定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是必要的。

同时,各个岗位的职责也需要明确。

本文将针对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进行详细介绍。

一、卫生应急工作制度:1.事件评估制度:2.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共享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对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方式的管理,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3.资源调配制度:4.应急响应计划制度: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响应计划,明确各个单位和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行动步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5.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演练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检验应急工作的能力和效果。

根据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提升应急响应的水平和能力。

1.应急指挥员: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工作的全过程,组织制定应急响应计划,调度和协调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在应急事件中发挥决策、指挥和协调作用。

2.疾病监测员:负责监测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疫情数据,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救护人员:负责医疗救援工作,包括伤员救护、疫情诊断和治疗等。

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技能和知识,确保救援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4.物资调配员:负责调配应急资源,包括医疗物资、防护装备等。

根据需要,及时调配必要的物资支持应急工作。

5.宣传教育员:负责卫生应急宣传工作,包括加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的应急防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应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一)工作制度1、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1)根据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组建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2)应急队伍组成分成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等不同类别。

根据应对事件的不同类型,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病、公共卫生、职业中毒、传染病、临床救治、实验检测及相关保障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实行分类管理。

(3)做好应急队伍成员库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卫生应急队伍的调用,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维护、适时更新和调整。

(4)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单位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队员进行及时调整。

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2、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由专门保管人员负责。

(2)辖区各医疗卫***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级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和急救装备、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装备,药品器材等)。

(3)县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

(4)应急分队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1)县应急办制定应急物资装备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经费预算和采购工作。

印发卫生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印发卫生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印发卫生应急值班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一)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全面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

(三)坚持科学决策、快速反应,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效果。

二、组织架构(一)国家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卫生应急工作。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三、值班值守(一)设立卫生应急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值班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卫生应急知识和业务能力,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

(三)值班人员负责接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报告 Controller。

四、信息报告与处理(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分析、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出防范措施。

五、应急处置(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现场调查处理,采取控制、消除污染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六、培训与演练(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

一、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机构的卫生应急工作。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明确应急工作责任人,负责日常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和组织协调。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二、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本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措施。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三、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风险评估,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本机构的公共卫生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现的风险和隐患。

四、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包括防护用品、消毒剂、医疗器械等。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的调配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调用。

五、卫生应急队伍建设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明确队伍成员和职责,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对卫生应急队伍的指挥和协调,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行动。

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一)成立卫生应急指挥部1. 卫生应急指挥部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2. 卫生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组成,实行指挥长负责制。

(二)设立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1. 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负责现场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由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组成,实行指挥长负责制。

三、应急响应(一)预警级别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2. 预警级别的划分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二)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响应:启动卫生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全面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 二级响应:启动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组织、协调和指挥现场应急工作。

3. 三级响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4. 四级响应:加强监测和报告,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四、现场处置(一)人员分工1. 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确定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2. 各成员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协同配合,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现场处置措施1. 控制传染源: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2. 救治患者:组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暴露史、接触史和活动轨迹,分析疫情传播风险。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精选5篇)卫生应急管理制度1一、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要求1、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均不能参加生鲜熟食的工作;2、操作人员须取得区、市级以上的卫生部门颁发的健康证;3、凡手部受刀伤或有其他外伤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暂停食品加工工作,采取妥善措施包扎防护;4、洗手要求:工作人员在下述情况时必须洗手、消毒: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之后;接触了未消过毒的物品之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脏物等之后;从事与食品加工的其他活动之后;离开加工场所再次返回时;二、着装仪表要求1、工作前必须穿戴已清晰、消毒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头发不得外露,口罩必须遮住嘴与鼻子;2、员工所着工作服、帽等必须每日清洗、消毒,口罩必须每日更换;3、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戴首饰;三、良好的卫生习惯1、不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用品、饰物等带入工作区域;2、工作中,不得从事吃食物、吸烟、吐痰、挖耳朵等与工作无关的事;3、不混用是容器,食品容器使用前须清洁、消毒;4、食品容器使用完毕后,放回原位;5、不将食品直接加工用具混放;6、不将清洁用剂与食品类临近存放;7、进出冷库要随时关门;8、及时处理垃圾,保持区域的干净整洁。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2卫生间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礼貌素质的综合体现,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厂区卫生间由各车间负责人安排本车间员工定期清扫。

生活区卫生间由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清扫,人资行政部负责不定期检查,作为对负责管理人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卫生间务必保证设施完好,标志醒目,上下水道畅通,无跑、冒、滴、漏现象,如有损坏总务处要及时安排维修。

三、定时打扫,全天保洁,通风良好,做到各种设施干净无污垢,地面无积水、无痰迹、无异味、无蝇蛆和烟头。

四、卫生洁具做到清洁,无水迹、无浮尘、无头发、无锈斑、无异味,墙面四角持续干燥,无蛛网,地面无脚印、无杂物。

卫生应急值守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值守工作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的及时、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值守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实行卫生应急值守工作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确保应急值守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快速响应,协同应对。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四)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值守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应急值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一)组织架构1. 卫生应急值守中心:负责全县卫生应急值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2. 卫生应急值守小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设立应急值守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卫生应急值守工作。

(二)职责1. 卫生应急值守中心:(1)负责全县卫生应急值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2)接收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信息。

(3)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指导、检查各级卫生应急值守小组的工作。

(1)负责本单位的卫生应急值守工作。

(2)及时报告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3)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协助上级应急值守中心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四、工作程序(一)信息报告1. 各级卫生应急值守小组发现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立即报告给上级应急值守中心。

2. 上级应急值守中心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研判信息,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3. 应急值守中心将应急响应指令下达给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求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二)应急响应1. 应急值守中心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一、卫生应急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卫生应急事件时有发生。

卫生应急工作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基本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1.全面的防控指导方案应急工作需要有全面的指导方案,包括明确卫生应急的定义和等级划分、应急人员和维护机构的职责及分工、实施的预警和处置,以及媒体引导和信息发布等要素。

2.清晰的组织结构卫生应急工作需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国家需要设立应急中央指挥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应急领导小组,各级疾病控制中心设立应急指挥部,并配备相应的技术支持、物资保障和人员配备。

3.明确的责任分工卫生应急工作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卫生应急保障的前置工作、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开展演练和培训,以加强应急保障能力。

4.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应急机制。

包括应急任务分工、应急流程、卫生应急宣传、信息通信等。

5.加强实战培训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加强实战培训。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开展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处置演练,加强应急交通组织、物资调拨配送、人员转运救护等方面的培训。

二、卫生应急岗位职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职责涵盖多个环节,以下为卫生应急工作中各职业所对应的岗位职责:1.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是整个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组织机构之一。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为下一步的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应急调度、报告处理、应急对象追踪监控,组织应急监测、物资准备和应急科研,当然还有协调汇总信息、传播应急知识及参与培训、演习等等。

2.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医疗机构需要开设应急门诊,设立隔离治疗区和应急重症监护室,并配备专业的医疗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和救治。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卫生消毒、病例跟踪登记、处置信息及垃圾处理等。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一、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医院应急响应能力和卫生应急处置水平,保障医院内部和周边社区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和周边社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适用于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

(三)制度内容1、医院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更新制定医院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预案包括组织架构和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人员和物资保障、内部协调和社会协作等内容。

2、应急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医院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施效果。

演练内容应包括不同级别的应急事件的应对方案、人员和物资调配、医疗救治等内容,定期对演练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改进完善预案。

3、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医院应急队伍,组织培训、模拟演练等训练活动,提高应急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应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和级别,组织不同的应急队伍。

4、人员和物资保障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人员和物资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包括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配送,应急工作人员的组织和分配,应急通信手段的使用等。

(四)制度执行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各岗位人员要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履行任务,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保障医院和周边社区健康安全。

二、岗位职责(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组长制订医院卫生应急预案,对预案的更新和完善负总责。

2、应急指挥员危急时刻,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负担统领应急救援力量和工作的指挥任务,由领导小组指派。

3、后勤保障负责人负责卫生应急预案的物质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保障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应急措施的顺畅进行。

(二)医院卫生部门1、卫生技术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协调组织医院干预指导,制定应对方案,督促医护人员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和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开展传染病防控、采样检测、发热门诊等工作,积极参与抢救和治疗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四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四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1、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

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____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二)是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的一套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流程,旨在迅速、有效地应对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1. 领导机构和责任人:确定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责任人员,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2.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监测、评估、应对和恢复等各个环节,并明确各级卫生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

3. 信息报告和发布:建立发现、报告和发布事件信息的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透明。

4. 事件调查和研判: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研判,确定病因、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等关键信息。

5. 应急资源调配:及时调配应急资源,包括医护人员、药品、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进行。

6. 紧急措施实施: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设立临时医院、关闭公共场所、限制人员流动等。

7. 卫生监测和检疫:在集中疫区进行卫生监测和病例的传染源追踪工作,同时开展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8. 消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加强公共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控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制度 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目录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2)应急物质储备制度 (3)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 (4)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7)应急队伍处置工作制度 (9)卫生应急值班制度 (11)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 (13)疫情值班人员职责 (14)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15)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16)健康教育人员职责 (17)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区应急专业队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应及时补充。

(4)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

(5)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6)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安计划组织实施。

(7)针对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区疾控中心调查、处置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8)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9)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10)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区卫生局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应急队伍管理制度(1)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

(2)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3)应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4)每年开展专题应急培训与演练,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应急物质储备制度(1)根据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的需要,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应急物资配置方案”(2)每年底由物资保管员清点储备物资,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储备物资清单”的登记工作。

(3)每年初根据上年度“储备物资清单”编制当年采购计划,上报有关部门购置。

(4)对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器材和试剂、传染病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实行分类管理,按保存条件分别存放。

(5)储备物资需领用时,应填写“储备物资领用单”,经有管领导批准后发放。

(6)储备物资被领用后,应按照“应急物资配置方案”的数量及时采购补充。

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1)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以提高专业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2)每年开展辖区内应急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

(3)培训对象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队伍和公共卫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防保人员。

(4)根据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或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

(5)根据培训对象专业特征与技术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处置专业技术和处理流程等。

(6)培训实行考试和评估制度。

用问卷、集体座谈、抽查随访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培训结束时撰写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考试、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7)培训结束后要整理培训资料进行档案管理。

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1)定期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演练,并不断地完善预案和方案。

(2)开展应急演练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年度演练计划,报区卫生局。

(3)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技术方案,内容应包括:演练目的、组织、参加人员、演练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4)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认真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资准备、部门配合、媒体沟通等。

(5)实行演练现场评估制度。

对演练过程要进行现场点评,确保演练达到设计要求。

在演练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和现场评讲等形式开展演练评估和总结,完成演练评估报告。

(6)使用的物资在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入库,不足部分要及时补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

(3)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症状与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1)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2)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

(3)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

对公众举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

(4)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5)报告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生局报告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事进行网络直报。

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做出事件进程和结案网络报告。

(6)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幻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7)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根据需要随时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要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追踪。

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局上报,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8)每年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检查结果上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异地保存。

(10)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应急队伍处置工作制度1、辖区内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分队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了解实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听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及时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3、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协助医院立即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4、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及时上报,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加强消毒管理,认真贯彻《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指导各医疗机构加强对门诊、急诊、治疗、注射室、观察病房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

做好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各项卫生指导,避免污染传播。

6、及时对乡村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传达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增强对突发应急事件的科学处理。

每一个乡村医疗机构指派一名人员专门负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及有不明原因的疾病的病人,乡村医疗机构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同时上报街道工作站进行处理。

7、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辖区内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宣传突发性的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普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

8、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同时开展一些心理讲座,消除老百姓的心理障碍,从容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应急值班制度为了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卫生应急信息得到快捷规范的传递和处理制定本制度。

1、应急值守实行242、应急值守的主要内容为接听、接收上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机构及群众有关卫生应急的电话、传真,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3、卫生应急值守按非工作时间节假日和下班时段16:30-8:00和工作时间分别安排。

非工作时间应急值守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工作时间的应急值守按职能分工、各有侧重的方式由指定专门责任人值守。

4、工作时间段卫生应急负责人重点负责上级单位、相关机构报告的卫生应急信息、救灾防病及网络直报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值守;办公室重点负责社会机构和社会群众报告的相关卫生应急信息的值守。

5、值班人员和办公室接到和监测到卫生应急相关信息时,应迅速按值班分类处理规定报负责人,应及时按照本规范的卫生应急信息处理规定程序办理。

6、值守人员接收卫生应急信息时必须尽可能询问清楚信息来源、事件性质、涉及范围与人数、危害程度准确全面。

7、卫生应急小分队成员实行24小时待命,保持联系通畅,离开城阳应向负责人请假。

8、值守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不迟到、不早退,严守工作岗位,严格交接班手续,准确记录交接班时间。

因特殊情况不能值守的应报告负责人后安排人员接替。

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1)组织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案。

(2)及时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基层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

随时追踪事件进展及处置工作动态,及时完成总结呈报相关部门。

(3)在上级应急办的协调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4)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年度物资计划,积极做好各类应急物资、药品和试剂的储备,并按相关要求妥善保管。

(5)保证车辆的及时调度,每天必须保证有一辆车随时待命。

(6)对辖区各医疗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7)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并进行动态、趋势分析和预警,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