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障人民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各单位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并评估环境影响。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排放。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环境保护规定。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对环境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十一条,对于违反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的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二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以上为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质量。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4篇)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4篇)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相关部门、人员。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评估和审批制度,及时掌握环境状况,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第二章环境保护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废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制度,确保污染物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合理使用资源,推行节能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要求。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第三章环境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和分工。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环境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减少环境损害。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环境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本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依法追究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环保部门和监管机构发现本单位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由本单位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2)一、总则1.1为了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保护和改善公司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1.2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SEA Center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一、预防原则 • 二、协调发展原则
• 三、受益者负担原则
• 四、公众参与原则
• 五、协同合作原则
SEA Center
1.1 预防原则的概念
• 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 下降或者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 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 带来的环境损害。 • 从环境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和对环境污染 与破坏的防治方法上看,预防性措施先于 管制性和救2 预防原则的双重含义
•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 为带来的可能的环境危害事前采取措施以避免 危害的产生;
• 在科学不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现实的科学知识 去评价环境风险,即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可 能带来的尚未明确或者无法具体确定的环境危 害进行事前预测、分析和评价,促使开发决策 避免这种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及其风险的出现
SEA Center
3.1 受益者负担原则
• 从污染者负担到受益者负担 • 污染者负担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是根据“外部性理论” 而在环境法上确立的具有直接适用价值的原则。 • 随着环境保护的概念从污染防治扩大到自然保护和物质消费领域,污 染者负担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实际支付费用的主体看, 因从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到流通、消费、废弃以及再生等各个环节都 存在着分担费用的现象,污染者的概念范围也由企业扩大到所有的受 益者。即只要从环境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获得实际利益者,都 应当就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的减少付出应有的补偿费用,而不局限于 开发者和污染者。
SEA Center
3.2 受益者负担原则适用
• 实行排污收费或者征收污染税制度 • 实行废弃物品再生利用和回收制度 • 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补偿费或税制度 • 建立环境保护的共同负担制度

汪劲:《环境法学》第一编环境法总论

汪劲:《环境法学》第一编环境法总论
返回
14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一、 环境问题及其演变 二、 环境问题的成因 三、 环境问题的影响及其对策
返回
15
一、 环境问题及其演变
(一) 环境问题的定义 (二) 环境问题的演变
返回
16
(一) 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 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 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指由人 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这被称为第 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一、 环境法的定义 二、 环境法的特征
返回
28
一、 环境法的定义
(一) 环境法称谓的由来 (二) 环境法的定义及其内涵
综合国内外环境法学著述对环境法定义的表述以及我国环境立法的 实践,本书认为应当以法的目的结合调整对象给环境法下定义,即 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 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定义包含着如下三 方面的内涵:
13
二、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生 态保护的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 外延较大,目的在于协调人类与其生存环 境之间的关系;而自然资源保护的外延较 小,它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持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持续利用,所以说环境保护、生态保 护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是有着本质上的区 别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保 护在目的上的不同,也决定了环境法体系 中各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目的的不同。



第一,环境法的目的是要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活环 境、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而这一目的是通过预防和治理人为环 境侵害的方法来实现的; 第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不仅是人类在利用(含开发、保护行为) 环境(含自然资源)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 包括人类在环境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与自然物(生态系统)之间受自 然规律约束的特殊关系; 第三,环境法的范畴包括与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相关的全部法律规范, 既有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法律规范,也有其他法律部门中同 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 29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机动车尾气污染领域,省级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 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报国务院批准。 目前,北京和上海已经制定实施了地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 准。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 制度,即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 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缴纳相应排污费。超标 排放的,应当限期治理并处1-10万罚款。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排污交易:排污指标交易、排污权交易、可交易的许可, 交易的是污染物排放许可。
第二节 物质污染防治法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形式对 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单选】
(一)一般规定:四个制度、一个管理体制
1、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统一监督管理(各级环 保部门)与分部门监督管理(对机动车船污染由各级公安/ 交通/铁道/渔业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统一规划。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 务院环保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 门和有关省级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跨省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有关省级政府环保部门会 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市县政府编制,经省级政府审 核,报国务院批准。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4.3.3 限期治理旳法律要求
所以《环境保护法》第29条要求:“对造 成环境严重污染旳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另外,《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 法》等也是这么要求旳。
但何为“严重污染”,目前法律、法规中 没有明确要求,实践中一般是根据污染物旳排 放是否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是否严 重扰民、经济效益是否远不大于环境危害所造 成旳损失、是否属于有条件治理而不治理等情 况来考虑是否属于“严重污染”。
第四章 环境法旳基本制度
环境法旳基本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
证明现环境法旳目旳和环境法基本原则旳
实施,而制定旳一些法律制度旳总称。
我国环境法旳基本制度主要有: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
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环境保护许可
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原则制度;
环境监测制度等。
4.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3.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 才干投入生产和使用。防治污染旳设施不得私 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旳, 必须征得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旳同意。
4.2.3 “三同步”制度旳法律要求
以此来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 施工、同步投产使用。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环境保护设 施“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要在一种月内组 织审查验收,并在“验收申请报告”上签订意 见。
如淮河流域旳水污染治理及流域内“十五 小”企业旳关、停等。
4.3.2 实施限期治理制度旳意义
经过把行业管理和区域管理结合起来,有 力地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域旳主动性,选 择那些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危害大、群众 反应强烈旳项目,分期分批地进行限期治理和 关、停。完毕好旳奖,未完毕旳予以处分,这 么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行业污染和改善区域环境 质量。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确保“一控双达标”全面实现,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节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三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过程、集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各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具体要求,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____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与职责第五条____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根据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及经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同时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是领导和协调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由公司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司安委员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

(三)负责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四)审定重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五)协调公司所属各企业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公司安委会设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____公司生产技术部,代理安委会管理公司日常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公司安委会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一)定期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执行《河南____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向安委会汇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达并组织落实安委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3篇)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3篇)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各分支机构、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齐心合力,共同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本制度,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二章环境管理体系第六条公司将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组织、环境规划、环境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预案等。

第七条公司将定期组织环境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第八条公司将向员工提供环境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第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九条公司将制定环境保护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环境保护职责。

第十条公司将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一条公司将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

第十二条公司将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及时发布环境数据和信息。

第十三条公司将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第十四条公司将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章奖惩制度第十五条公司将建立环保考核制度,将环保工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第十六条公司将对环保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处分。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八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企业生产过程、排放物和废弃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十九条公司将组织环境评估工作,对企业环境管理和环境性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条公司将公开环境监测结果和环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模板一:正式、专业风格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环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污染者负责的原则,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五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是: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统一标准,制定目标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国家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十条国家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发布环境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第二章 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义务和权利第十二条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公众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国家和政府有义务保障公民的环境安全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四条公民和法人有义务保护环境,不得损害环境,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五条公民和法人有权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行使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六条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应当依法组织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七条环境污染者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物排放,修复受损生态。

第十八条对虚假环境信息发布者和环境违法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保护公众利益。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公众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监督、咨询和举报等活动。

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各级单位和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执行。

第三条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绿色发展。

第四条企业领导应当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工作,设立环境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要求第五条企业应当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和治理。

第六条企业应当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条企业应当优先选择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检测,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问题。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章环境教育和培训第十条企业应当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环境知识普及活动,使员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组织环境培训课程,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环境管理水平。

第四章环境监督与评估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环境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接受监督和评估。

第五章环境奖惩机制第十六条对于环境管理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企业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对于环境管理工作不力或者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企业应当给予批评或者相应的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环境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优化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为依法、科学、预防为主。

第四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价,实施环境管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落地生根。

第二章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职责第六条本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1.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重点;2. 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预算;3. 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并进行督查检查;4. 审核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和评价结果;5. 协调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第八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本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担任组员。

第九条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1. 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2. 负责组织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工作;3. 负责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4. 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需要成立环境保护工作专职机构,具体组织形式和人员编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和评价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选派专业人员负责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并确保其独立、客观、公正。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内容包括:1. 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价;2. 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价;3. 噪声和振动环境的监测和评价;4. 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监测和评价。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应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

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4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4篇)

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生污染物、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规范行为和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四条环境保护管理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全民参与、源头预防、综合治理、依法行政、公开透明。

第五条所有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履行环境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二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六条所有组织和个人在从事产生污染物、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活动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第七条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污染物、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的含量、分布和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监测分析。

第八条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对自身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九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第三章环境管理与控制第十一条在进行污染物、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第十二条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组织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

第十三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十四条组织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五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第四章环境法律与责任第十六条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 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 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环评法》No.20-1
环评报告书——必须委托环评机构 环评报告表——必须委托环评机构 环评登记表——无需委托环评机构,建设单位自己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 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由环保部门事先编制,项 目申请者只须简单填写相 关数据即可,不要求作出 分析性结论。
提交备案
以表格的形式编 制,只需数据和 结论,无需详细 分析、论证。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
❖重大?轻度?很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
建设项目的规模 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度:环境敏感区《目录》No.3
(1)环境保护部审批 ❖ A.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 C.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 的建设项目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主体
❖ 2.审批权限的划分:环评审批的级别管辖
(2)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 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环评法》No.23-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 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 新审核。
❖ 重新报批: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 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No.12-2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五、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形式

企业办公环境管理制度(3篇)

企业办公环境管理制度(3篇)

企业办公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办公场所,涵盖公司内部办公区、公共区域以及员工工位等。

第三条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确保员工的办公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落实清洁卫生管理,保持办公场所整洁、干净。

第二章办公区管理第五条办公区应具备良好的采光条件,保持充足的自然光线。

如有必要,应提供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灯光亮度适宜。

第六条办公区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可以通过定期开窗通风、合理使用空调系统以及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等方法来保持空气质量。

第七条办公区的温度要求在舒适范围内,应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8℃之间。

第八条办公区的噪音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如隔音装修、合理安排机器设备位置等。

第九条办公区的通风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通过合理安排窗户位置和使用空调设备来保证通风效果。

第十条办公区的卫生条件应保持良好,每天进行必要的清洁卫生工作,如地面清洁、垃圾清理等。

第三章制度执行第十一条企业应设立办公环境管理部门,负责办公环境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二条办公环境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办公环境管理的责任和要求,并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境管理意识和能力。

第十三条企业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办公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办公环境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并处理员工的环境投诉和建议。

第十五条企业应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解聘等。

第十六条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管理的自查与整改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企业应承担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

第6条:“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
4、环境影响评注价意阶防止段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 1978年,中共出 进中对 行央环 设在境 计影 ;批响其转的中国报防务告止书污院,染关经和于环其《境他保公环护害境部的保门设护和施其,工他必作有须汇关 与报部 主门 体要审 工点查 程》批 同的准 时后 设报才 计告能 、中 首次提出了进行同时环施境工影、同响时评投价产工;各作项的有意害向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确立了环评制度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6年《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该制度 1986年《建设项目环评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从事环评工作的单位 予以规定(2005年修订,并更名为《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管理办法》) 1989年《环境保护法 》再次确立环评制度
1理9中7必6年须提遵出循的把一环项境制影度响,评第价10制2条度规列定为“国联家邦专政门府法的一律切机构在对人类
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设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为中,均应由负
1责9官70员年提开出始一探份包讨括环拟境议影定响的评行价为制将度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详细说明。”
新西兰 1973年内阁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与改善步骤”
需要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体体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一、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境规划,是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 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 ·整体性 ·区域性 ·动态性 ·约束性 环境规划制度,是指有关环境规划目标、任务、指标体系、编制原则和 程序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所做规定的总称。

第四章--环境管理制度ppt课件(全)

第四章--环境管理制度ppt课件(全)

第二节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
首先由建设单位负责或主管部门采取招标的方式签订合同 委托评价单位进行调查和评价工作。
其次,评价单位通过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评价工作要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和报批。 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可以在初步设 计完成前报批。
二、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一)层次关系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构成了四个 层次的金字塔形:
塔顶层:由目标责任制构成。这是制度体系的最高层,是 各项管理制度的“龙头”。一方面它是实施其他各项制度的保 证,另一方面,其他制度的实施又为目标责任制创造了条件。
塔身层:又可分为上、下两层,分别有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集中控制制度与分散治理措施(未确立为制度)组成。这是因 为这两项制度和一项措施体现了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的客观规 律,必须从综合战略、集中战略与策略(该分散的要分散,以 有效地利用环境容量)角度采取强有力的制度措施才能解决。
2、技术改造项目 它是指利用更新改造资金进行挖潜、革 新、改造的建设项目。
第二节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上)
二、“三同时”制度 (一) “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3、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 这 方面的项目包括的范围特别广,几乎不分建设项目的大小、类 别,也不管是新建、扩建或改建,只要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 破坏,就要执行“三同时”。
第一节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
三、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协调好“四种情况”
3、三是协调技术经济上的不协调情况。 既使合法又达标,但不符合技术经济,可行合理也是不妥 的,还必须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4、四是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不协调情况。 当环境效益跟不上经济、社会效益时,环境政策与制度就步政策与策略。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完善立法体系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体 系,加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和 修订工作,适应环境保护的新
需求。
强化执法力度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 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 生态环境。
推动科技创新
借助科技手段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提高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效率,促 进绿色低碳发展。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实践应用 •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概述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为国家机关、公民和其 他组织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水资源保护领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河 湖开发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 约束,严格管理地下水开发利
用。
土地资源保护领域
加强耕地保护,实施耕地占补 平衡制度,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利用,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完善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推动社会共治。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设想与计划
加强环保法律制度 研究
针对环境问题的新变化和法律实 施中的新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不断完善环保法律制度。
加强环境司法研究

64基本法律制度

64基本法律制度

3.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定义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为实现环 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 点,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环境造 成危害的其他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2)作用
❖污染物排放行为合法性的判别尺度。 (3)标准的制定
❖依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务院环保 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基本法律制度总结: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4.许可证制度 5.征收排污费制度 6.经济刺激制度
二、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1.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2.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3.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4.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5.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作用 1)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状况优劣的尺度 2)环境损害的评价尺度(以此判断是否应
当承担民事责任) 3)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依据
(3)标准的制定
❖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保部 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环境质 量标准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对政府环境管理 行为方面。
题目: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B.经济、技术可行性 C.环境基准 D.本地区环境污染或破坏的程度 2.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A.环保方法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准
3. 判断某地区环境是否已被污染,只能以 适用的( )为根据。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保基础标准 C.环保方法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 4. 以下不属于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 (2)第一节环境法律制度概述 (2)一、环境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2)二、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 (2)三、环境法律制度的分类 (2)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3)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4)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六、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八、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8)九、违反环评制度的法律责任 (9)第三节“三同时”制度 (9)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9)二、“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9)三、“三同时”的实施 (10)四、“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第四节环境标准制度 (12)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12)三、环境标准的分级 (14)四、制定环境标准所依据的原则 (15)五、环境标准的更新 (15)第七章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环境法律制度概述一、环境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由调整特定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则系统。

二、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 (一)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性: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 (二)在规范的组成上具有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 (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环境法律制度的分类(一)按制度内容区分1.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境标准、环境标志2.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征收排污费、限期治理、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环境事故应急、环境监测3.生态保护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救›(二)按管理阶段区分1.预防管理法律制度(源头控制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2.过程管理法律制度(过程控制法律制度)› “三同时”、征收排污费、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环境标准3.末端管理法律制度(事后治理法律制度)› 限期治理、环境事故应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救› (三)按管理方式区分1.直接管制法律制度——强制›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境标准、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环境事故应急、自然保护区2.间接管制法律制度——市场› 征收排污费、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自然资源权属、生态效益补偿、排污许可证交易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p103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技术措施› (二)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预防2.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是否具有可逆性(能不能被预防和治理);3.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会不会得不偿失);4.经济、社会收益v. 环境损害;5.该人类活动是否能够开展的结论;6.拟采取的各项预防和治理措施。

› ——为决策的作出提供科学依据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p103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制度化和法定化,是通过立法形成的一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规则,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律上的体现。

【适用范围、主体、环评的内容、要求、程序和法律后果……】›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国外:美国1969《国家环境政策法》(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中国:› 1979《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环境保护法》› 19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2《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3. 实体性& 程序性要求?(1)实体性要求› 只要存在不良环境影响,决策必须被否决;(2)程序性要求› 决策过程中应当考虑环境影响,仅此而已斯特莱克海湾居民委员会诉美国联邦住房与建设部案(1980)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 客观、公开、公平原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干涉环评机构的环评工作› 2. 综合评价原则以生态系统为评价客体› 3. 可运用性原则评价结论:可以or 不可以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建设项目环评的适用范围:p105凡是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包括:› 基本建设项目从零起步独立的总体设计、互有内在联系的工程项目的总体› 技术改造项目› 区域开发建设项目› 2. 建设项目环评的分类管理建设项目规模、影响有大小之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重大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评价› 轻度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报告表——专项评价› 环境影响很小——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报告书› 要求以篇章的形式编制,内容要求最为广泛、细致、严格。

环境影响报告表› 以表格的形式编制,只需数据和结论,无需详细分析、论证。

环境影响登记表› 由环保部门事先编制,项目申请者只须简单填写相关数据即可,不要求作出分析性结论,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要求最低的一种。

›重大?轻度?很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 建设项目的规模› 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度环境敏感区:《目录》No.3各类生态保护区居住、文教、科研、办公区域区域开发建设项目› 按单项登记最高的确定› 3. 建设项目环评的实施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活动聘请专业人员——环评机构› 环评机构:专业资质、甲乙两级› 环评报告书——必须委托环评机构› 环评报告表——必须委托环评机构› 环评登记表——无需委托环评机构,建设单位自己› 4.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内容:p105建设项目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环保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评结论:建or 不建› 5. 建设项目环评的时间《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竣工、投产使用例外规定:› 铁路、交通——初步设计完成前;› 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

› 6. 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主体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审批权限的划分:环评审批的级别管辖› 大中型项目由省级环保部门审批,报环保部备案› 大中型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环保部审批:①跨省界的建设项目;②核设施、绝密工程;③特大型建设项目;› 小型项目按照各地区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 跨行政区域且对环境问题存在争议的项目,报共同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7. 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时限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日› 8.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法律效力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环评文件经过环保部门审批通过的,即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建设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环评文件所提出的环保措施。

› 与“三同时”制度相衔接环评文件未通过环保部门审批通过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其他行政机关不得审批。

› 否定性的环评结论、环评文件编制不科学建设单位没有执行环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其他行政机关不得审批。

五、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1. 什么叫做“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对人类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法律、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

› 2. 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政策、法律、规划、计划& 建设项目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政策:西方大多数国家法律:加拿大规划、计划: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在我国,对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4. 我国法律中的战略环评我国的规划体系综合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专项规划› 行业规划,内容相对狭窄› 农业、工业、旅游、水利、城市……› 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规划——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六、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综合规划环评的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综合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综合规划的具体范围由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六、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综合规划环评的实施主体规划编制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可以委托环评机构开展综合规划环评› 3.综合规划环评的文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区别› 是规划文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独立的文件› 内容比较宏观,较多定性描述,较少定量分析› 没有“环评结论”的内容› 4. 综合规划环评的时间: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过程、发布实施过程› 5. 综合规划环评的审批主体:规划审批机关即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及设区市人民政府› 6.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内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 ——无需“环评结论”› 7.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法律效力程序效力规划草案文本中没有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该规划草案无实体效力(原因是没有环评结论),易导致形式主义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专项规划的分类指导性专项规划:只提出预测性、参考性指标,内容宏观,类似综合规划› 指导性专项规划环评——内容同综合规划环评非指导性专项规划:指标和要求比较具体,大多为量化内容,可操纵性强› 非指导性专项规划环评› 2. 非指导性专项规划的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编制机关可以自行编制环评报告书,也可以委托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书与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区别:强制委托› 3. 非指导性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内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环评结论:› 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 与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区别:环评结论› 4. 非指导性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批先行审查程序:技术审查,内容、数据、结论的科学性› 由环保部门组织有关代表和专家组成临时审查小组,作出书面审查结论审查通过后交规划审批机关审批审查与审批的区别:› 审查是技术把关,是科学评价活动,不具有法律意义;› 审批是赋予环评报告书以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