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_文四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_文四成
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使用多功能监护仪 持续监测(PHILIPS,MP5 型)ECG、BP、HR、SpO2, 并记录基础值。 入室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 2 mg镇 静 ,患 者 取 平 卧 位 ,头 偏 向 对 侧 ,肩 放 松 ,手 臂 自 然 放 置于体侧。采 用 NanoMaxx(Sonosite)便 携 式 超 声 系统(13-6 MHz 25mm 宽频线阵探头)对肌间沟臂 丛神经进行扫描,在 前 斜 角 肌 的 外 下 方 找 到 圆 形 或 类 圆 形 低 回 声 的 目 标 神 经 干 后 ,移 动 超 声 探 头 ,使 臂 丛 影 像 置 于 超 声 图 像 的 中 间 ,采 用 7 号 注 射 针 头 ,用 延长管与注射器连 接,将 穿 刺 针 从 超 声 探 头 外 侧 端 进 针 ,采 用 平 面 内 技 术 ,在 超 声 图 像 的 引 导 下 调 整 进 针角度及深度,先从 臂 丛 的 后 外 侧 缓 慢 贴 近 臂 丛 神 经 ,回 抽 无 血 后 注 入 一 半 左 右 的 局 麻 药 ,然 后 将 针 退 至 皮 下 ,调 整 进 针 角 度 ,将 针 尖 推 进 至 臂 丛 的 前 上 方 贴 近 臂 丛 神 经 ,回 抽 无 血 后 注 入 剩 余 的 局 麻 药 ,使 局 麻药尽量包绕 在 目 标 神 经 的 周 围 扩 散。A 组、B 组 和 C 组 分 别 给 予 0.3%、0.4%、0.5% 的 罗 哌 卡 因 (批 号 :12120436)30 ml。 麻 醉 实 施 均 由 同 一 高 年 资 麻醉医师完成穿 刺 操 作,助 手 协 助 注 药。 监 测 并 记 录各项观察指标由另一麻醉医师完成。术中若镇痛 不全,静 注 咪 达 唑 仑 2~3 mg、芬 太 尼 0.1~0.2 mg,如 仍 不 能 满 足 手 术 镇 痛 要 求 则 改 为 全 麻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套 ,设 置探讨频率 为 6~13 MHz,获取臂丛神经 的超声影像 ,在 超 声 引 导 下 进 针 至 目 标 神 经 ,注 入 麻 醉 药 。 A 组 患 者 给 予 0.3% 罗 哌 卡 因 (规 格 :10 ml:90 mg)20 ml进 行 麻 醉 。 B组 患 者 给 予 0.4% 罗 哌卡 因 (规 格 同 上 )20 ml进 行 麻 醉 。
不 同 浓 度 罗 哌 卡 因 用 于超 声 引 导 下 肌 间 沟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的麻 醉 效 果
王勇兵 ,卓秋贵(漳州市第三医院麻醉科,福建 漳,!『1、I 363000)
中 图分 类 号 R971 .2
文 献 标 志码 A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8.08.013
1048- Eva 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mg.use in hospitals 0f China 2018 Vo1.18 No.8 18卷 第 8期
能耐受手术 ;经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 ,患者及 家属 签署知 情 同意书 。排除标准 :长期使用抗凝 血药者 ;有局部 麻醉药 过敏史者 ;合并肝 肾功能异 常或血液系统功 能障 碍者 ;糖尿病 者 J。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和 B组 ,每组41例。A组
患 者 中 ,男 性 25例 ,女 性 16例 ;年 龄 22~65岁 ,平 均 (43.5± 2.6)岁 ;ASA分级 :I级 17例 ,Ⅱ级 13例 ,Ⅲ级 11例。B组患 者 中 ,男 性 23例 ,女 性 18例 ;年 龄 22 —67岁 ,平 均 (44.5± 2.7)岁 ;ASA分 级 :I级 15例 ,Ⅱ级 14例 ,Ⅲ级 12例 。 两 组 患 者基 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 ,具有可 比性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北方药学 2 0 1 7 年第 1 4卷第 8期
l 8 3
不 同浓度 罗 哌卡 因在超 声 引导下肌 间沟臂 丛神 经 阻滞 的麻醉效 果 比较
齐 文 勇 党 友 王 海 侠 ( 郑州仁 济医 院麻醉 科 郑州 4 5 0 0 0 0 )
摘要 : 目的: 探 析不 同浓度 罗哌 卡因在超 声引导下肌 间沟臂 丛神 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 将 1 2 6例于我院接 受超 声引导 下肌 间沟 臂 丛神 经 阻 滞麻 醉 的 患 者按 随机 分 配原 则分 为低 、 中、 高浓 度 组 , 每组4 2 例, 罗哌 卡 因浓 度 依 次 为 0 . 2 5 0 %、 0 . 3 7 5 %与 0 . 5 0 0 %。 将 麻 醉药物注入 三组 3 0 m i n 后, 对运动 阻滞效应、 痛 觉阻滞效应及麻醉优 良率进 行对比。结果 : 低浓度组 2 、 3 级 运动 阻滞 比重 明显 高于 中、 高浓度组 , 差异显著( P < O . 0 5 ) 。 高浓度组 5级运动 阻滞 比重 高于低 、 中浓度组 ,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 . 0 5 ) 。 结论 : 在o . 2 5 %- 0 . 5 0 %的
例; 年龄 2 l ~ 6 8 岁, 平 均年龄 ( 4 5 . 7 0  ̄ 8 . 6 1 ) 岁; 1 0例手部 桡侧手 差 : 术 中出现剧烈疼痛 , 经辅助 镇痛仍无效 , 需更改麻 醉方案脚 。 术, l 2例前臂 桡侧手术 , 2 0例上臂手 术。三组基线 资料差异不 ( 优+ 良) / 总例数= 麻醉优 良率 。 ②运动阻滞程度 。 在注射麻醉药 显著 ( P > O . 0 5 ) , 存在可 比性。 物3 0 m i n 后, 评估运 动阻滞程度 。0 级: 不存 在运 动阻滞 ; 1 级: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对比研究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对比研究

·临床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对比研究王榆富,陈阳,樊伟,李斌,张新龙(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 麻醉科,山西 晋城 048006)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需要手术治疗上肢骨折的12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和C组,三组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均选用罗哌卡因。

A组患者麻醉时罗哌卡因的浓度为25%,B组浓度为37.5%,C组浓度为50%,剂量均为30ml。

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药物麻醉后的效果。

结果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随着罗哌卡因药物浓度增加,可快速起到麻醉效应并延长镇痛维持时间,且B组、C组麻醉效果相当,与A组比较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患者经50%的罗哌卡因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B组比较时P>0.05。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的最适宜浓度为37.5%,此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最佳,不仅麻醉效果起效快,而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5.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4.0890 引言据调查,近年来交通事故、坠落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上肢骨折在骨折疾病中较为多见,主要包括手、前臂、上臂及肩部骨折[1-2]。

在一些严重的上肢骨折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在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法、腋路法及锁骨上法等三种,本文中选用的是肌间沟法。

本研究比较了浓度为25%、37.5%、50%的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8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通常应用在上肢手术疾病中,超声引导下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能够有效提升麻醉效果,且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小,患者不良反应也较少[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的麻醉药物剂量会直接影响到阻滞麻醉效果与麻醉维持时间等方面[2]。

本文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61岁,平均(42.5±3.1)岁。

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4~63岁,平均(42.1±2.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麻醉药物过敏;③穿刺点感染;④患肢神经损伤;⑤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并进行常规检查,检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等指征,并且通过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记录相关数据。

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进行超声系统辅助引导,扫射肌间沟臂丛神经,运用移动超声探头获取臂丛中间部位作为超声图像。

沿着臂丛后外侧部位和臂丛神经接近,回抽时无血时注入50%的麻醉药物。

①参照组注射0.3%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药物;②研究组注射0.5%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药物。

两组剂量均为25mL。

观察指标:⑴手术麻醉效果:在麻醉评价中,患者在术中完全没有疼痛感,无须使用麻醉药物属于麻醉完善;患者在术中产生轻微疼痛,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属于麻醉不完善;患者剧烈疼痛且无法忍受,需要进行全麻处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属于麻醉无效。

⑵完全阻滞效果:①给予患者注入药物后,间隔1min 以针刺法检查患者桡神经、尺神经等各个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状况的时间为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②感觉神经阻滞判断标准: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痛感属于无阻滞,针刺时患者痛感较轻属于部分阻滞,针刺时患者无痛感属于完全阻滞。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对比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对比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Feb.0062,Vol.44No.6・11•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对比①王芳,魏立林(住木斯市中心&隐麻醉科,黑龙江住木斯15/022)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效果差异及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213-07 -2220-06于本院接受肩部、锁骨及近端肱骨手术患者共106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麻醉研究。

依据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选取结果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样本量均为53例。

对照组选择0.5%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选择0.07%浓度罗哌卡因。

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神经丛麻醉指标、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差异。

结果:经神经阻滞麻醉后,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温度觉麻醉、痛觉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且研究组术后镇痛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不同幅度延长(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用药后的正中神经、尺神经、}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麻醉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但相较对照组,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率增加明显(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0.5%及0.75%浓度罗哌卡因均具有较好神经阻滞效果,0.5%浓度麻醉不良反应风险较低,0.75%浓度麻醉维持及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故可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患者手术复杂程度及药物耐受情况合理罗哌卡因浓度予以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药物浓度影响中图分类号:R44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8-014(2021202-0117-02上肢骨折作为骨科常见骨折伤病类型,患者均可在接受相应外固定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实现对骨折伤情的有效纠正,有效维护其上肢功能,但相较于上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肩部、锁骨及近端肱骨骨折患者的治则应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实现,但由于此类骨折手术精细程度较高,故需在有效麻醉基础上实施治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作为目前针对肩部、锁骨及近端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所主要采用麻醉手段,可在对骨折端周边神经传导功能有效阻滞后,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但药物浓度的选择,对于神经阻滞麻醉维持效果、麻醉安全性及术后恢复同样具有密切影响4]。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8-12-05T12:10:32.2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28期作者:江敏[导读] 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效果。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开远 661699)【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0例,低浓度组选择采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中浓度组选择采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高浓度组选择采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结果: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的低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73-02超声引导之下为患者进行肌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创伤,为患者提升了麻醉阻滞的效果,这种麻醉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

临床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主要优势是对患者能够进行长时间的阻滞,减少了对于患者心脏的毒性,促进了麻醉效果的提升。

针对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所取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曾覃遥发表时间:2018-09-25T11:15:17.90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曾覃遥[导读] 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0.5%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罗哌卡因不会提高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湘雅常德医院麻醉科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目的:探究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0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数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上肢手术。

对照组患者0.375%罗哌卡因30ml进行麻醉,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0.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结果。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在3h和9h以内,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基本相同,而在24h内,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0.5%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罗哌卡因不会提高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罗哌卡因;上肢手术;麻醉方案在临床医学上,对上肢手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时,应用罗哌卡因效果较好[2];但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导致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所以选择合适的计量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麻醉工作。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50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上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临床上部分上肢手术患者需要保持上肢的自主运动,因此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中既要无痛,又要保持上肢的自主运动[1-2]。

臂丛神经是混合神经,在手术前局麻药的浓度对其起效、镇痛维持以及神经阻滞十分重要,该院为了探索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DOI:10.16662/ki.1674-0742.2017.09.104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王育东资中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资中6412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以及高浓度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低浓度、中浓度及高浓度罗哌卡因,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等。

结果高浓度组患者肌皮神经(100.0%)、桡神经(100.0%)以及尺神经(81.7%)完全阻滞率明显高于中浓度组(93.3%、91.7%及71.7%),中浓度组患者肌皮神经(93.3%)、桡神经(91.7%)、正中神经(91.7%)以及尺神经(71.7%)完全阻滞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85.0%、86.7%、83.3%及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不同浓度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罗哌卡因在0.3%~0.5%区间内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起效越快,镇痛持续越长,但术后恢复时间也随之增加。

[关键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7)03(c)-0104-03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the Ultrasound-guidedI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WANG Yu-do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Zizhong People’s Hospital,Zizhong,Sichuan Province,6412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80cas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operation admitted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to December 2016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60cases in each,and the complete nerve block effect of different parts,anesthetic onset time,analgesia duration and motor block recovery tim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complete block rate of musculocutaneus nerve,radial nerve and ulnar nerve i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group (100.0%,100.0%,81.7%vs 93.3%,91.7%,71.7%),and the complete block rate of musculocutaneus nerve,radial nerve,median nerve and ulnar nerve in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group(93.3%,91.7%,91.7%,71.7%vs 85.0%,86.7%,83.3%,61.7%),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nesthetic onset time,analgesia duration and motor block recovery tome betwee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y comparison (P <0.05).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between 0.3%and 0.5%,the better the nerve block effect,the faster the working time and the longer the analgesia duration,but the recovery time after operation also increases.[Key words]Different concentrations;Ropivacaine;Nerve block;Anesthetic effect[作者简介]王育东(1970-),男,四川资中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麻醉临床工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超聲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0.5%浓度罗哌卡因。

结果研究组麻醉完善率、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0.3%浓度罗哌卡因。

[关键词]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0.3% ropivacaine and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0.5%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complete anesthesia rate, complete ulnar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radial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median nerve block rate and complete myocutaneous nerve block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0.5%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0.3% ropivacaine in anesthesia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Key words] ropivacaine; ultrasound guidance;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effect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而该麻醉方式的阻滞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等均与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剂量呈直接影响关系[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张鹏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张鹏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张鹏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2例,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n=51)、B(n=51)、C(n=50),三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4%、0.5%,比较注入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注药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各神经的麻醉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 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组与A相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短,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 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罗哌卡因浓度在0.3%—0.5%之间时,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麻醉起效时间越短,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会随之延长。

【关键词】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201-02Anesthetic effect of ropivacain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Zhang peng. Yib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ichuan,,64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ropivacain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Methods 152 cases of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were perform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June 2018.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51) and group A (n=51). The three groups were given ropivacaine at a concentration of 0. 3 and 0. 4 and 0. 5, respectively.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after 30min inje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anaesthesia effects of musculocutaneous nerve, median nerve, radial nerve and ulnar nerve were higher in group C than in group A after 30min injec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P > 0.05).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P >0.05).Conclusio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is between 0.3% and 0.5%,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is, the better the effect of nerve block is, the shorter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the recovery of motor block.【Key words】Ropivacaine;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Ultrasound-guided; Anesthesia由于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相比较过去的盲探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具有不良反应少,创伤小,麻醉效果明显的特点[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三组,分别采用0.3、0.4和0.5的浓度进行麻醉,比较其麻醉效果。

结果三组的麻醉效果相比较,Ⅲ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Ⅱ组次之,Ⅰ组最低(P<0.05)。

三组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各神经完全阻滞率相比较,Ⅲ组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Ⅱ组次之,Ⅰ组最低(P<0.05)。

Ⅰ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Ⅲ组,而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0.5%浓度罗哌卡因的完全阻滞率和麻醉效果相对最佳,具有对各神经阻滞完全、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等特点。

【关键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上肢手术中经常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其关键取在于阻滞位置的准确性和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

传统方式是通过盲探确定神经阻滞位置,其准确率相对较低,导致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容易对神经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疗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神经阻滞的准确位置可以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进行确定,但是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麻醉效果仍然存在一定影响[1]。

本次研究采用比较的方式着重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三组,各42例。

Ⅰ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1.3±3.2)岁。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高浓度罗哌卡因适应性、安全性。

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0.375%罗哌卡因30ml麻醉,B组0.5%罗哌卡因30ml麻醉,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B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分别为(1.38±0.43)min、(8.63±2.00)min低于A组(1.88±0.94)min、(9.53±1.8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阻滞效果、麻醉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A组部分患者不适感较强,满意率83.33%低于对照组9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尽管不能延长镇痛时间,但起效速度更快,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罗哌卡因【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61-02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需求患者越来越多,神经阻滞麻醉因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快捷逐渐受到医生与患者青睐。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肩部、手臂麻醉,是骨外科常用麻醉方式[1]。

为进一步提升麻醉综合效用,本次研究就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2例,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18~55岁,平均(34.1±5.9)岁。

纳入标准:①上肢手术,符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②无禁忌症、相关药物过敏反应;③年龄18~55岁;④认知、精神均正常,未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未合并神经性病变;⑤ASA分级Ⅰ或Ⅱ级。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罗派卡因浓度的应用差异,对于手术麻醉效果的具体影响。

为提升麻醉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实施基于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药物浓度差异所取得的实际麻醉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分析可知甲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之乙组更为显著,且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恢复快、对疼痛抑制的时间长。

整体麻醉效果较之乙组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应用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更加显著的麻醉效果,应当在麻醉方案制定时优先选择此种麻醉方式进行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引言:罗哌卡因在麻醉中是一种常用药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用于手术麻醉的一种常用方式。

此种麻醉方式的整体麻醉效果较为稳定、成功率较高,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更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1]。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样本群体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

患者群体总数为62人。

现将详细的研究过程报告在下文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样本群体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样本群体总数62人,所有患者均要实施上肢手术,且所应用的麻醉方法都需要应用超声引导手段,从患者的肌间沟臂丛神经区域进行神经阻滞麻醉。

其中甲组患者的麻醉用药浓度为0.5%,乙组患者的麻醉用药浓度为0.3%。

麻醉药品为罗派卡因。

患者的常规临床资料如下,甲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男性20人,女性11人;年龄区间,最大患者66岁,最小患者29岁,平均(43.02±3.3)岁;手术类型。

前臂桡侧手术患者12人。

上臂手术6人,手部桡侧手术13人。

乙组患者,性别分布,男性19人,女性12人;年龄区间最大患者68岁,最小患者28岁。

平均年龄(44.01±2.9)岁;患者手术类型,前臂桡侧,手术患者10人,上臂手术9人,手部桡侧手术患者12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罗哌卡因浓度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 3 组:A组、B组、C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

三组患者用药浓度分别为 0.5%,0.375%及 0.25%,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完全阻滞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完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5%、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效果值得肯定,但相对而言,高浓度(0.5%)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及麻醉维持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不同浓度;麻醉效果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on the anesthesia of intra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Methods 120 cases of sonography-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ropivacaine concentration was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drug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0.5%, 0.375% and 0.25%, respectively. The onset time, analgesic duration,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complete block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complete block rat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group C,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0.05).Conclusion 0.5% and 0.375% ropivacaine are used for ultrasonic-guided anesthesia of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The effect of nerve block is worthy of being confirmed. However, relatively, the effect time of high concentration (0.5%) ropivacaine is shorter, the analgesia and anesthesia maintenance time are longer, and the anesthesia effect is better.【key words 】: ultrasonic guidance;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Ropivacaine;Different concentrations;Anesthesia effect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骨科手术,具有并发症少,麻醉效果佳的优势。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接受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中的46例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双盲法进行分为基础组(23例、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和观察组(23例,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比较组间的麻醉效果、麻醉指标。

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57%,基础组麻醉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的麻醉指标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在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时,均可以起到麻醉的效果。

但是浓度更好的药物,麻醉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同浓度;麻醉指标;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麻醉方法,它多用于上肢手术疾病的治疗,本发明麻醉效果好,成功率高,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但能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临床麻醉药物,可以长期保持,并且药物毒性不大,镇痛效果明显。

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各不相同,最后所得麻醉效果亦有不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针对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究。

作以下概述: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中的46例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双盲法进行分为基础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

纳入标准:纳入开展上肢手术,并且具备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不存在药物过敏、神经正常的患者[2]。

剔除标准:对存在神经性病变、认知障碍、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观察组男患者11例,女患者12例,年龄23-69岁,均值(46.03±5.82)岁,前臂桡侧手术9例、上臂手术8例、手部桡侧手术6例;基础组男患者10例,女患者13例,年龄24-70岁,均值(47.12±5.82)岁,前臂桡侧手术9例、上臂手术7例、手部桡侧手术7例;经比较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1.22.030·论著·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张茹 张昊作者单位:100010 北京市隆福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经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接受上肢手术并经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151例,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程度等随机分为A 组(n =50)、B 组(n =50)和C 组(n =51),A 、B 、C3组分别接受0.3%、0.35%、0.45%罗哌卡因25ml ,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对麻醉起效时间随浓度的增加而缩短,镇痛维持时间随浓度的增加而延长,相应的麻醉后恢复时间也延长,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麻醉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麻醉后均有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寒战、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且随浓度升高发生率越高,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选择罗哌卡因浓度时,在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下,选择更高浓度的罗哌卡因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增加患者顺应性。

【关键词】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 R 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1)22-3474-03Analysis of anesthetic effects of ropivacai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ZHANG Ru ,ZHANG Hao.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Longfu Hospital ,Beijing 10001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ropivacai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Methods A total of 151patients who underwent upper limb surgery and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 via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to June 2018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weight ,and disease condition.The patients in group A ,B ,C received 0.3%,0.35%,and 0.45%ropivacaine 25ml ,respectively ,then the anesthetic effec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anesthesia onset time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analgesia and recovery time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nesthetic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Moreover the 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 ha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hypotension ,chills ,allergic dermatitis and the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higher the ropivacaine concentration ,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Conclusion The higher ropivacaine concentr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and increase patient ’s compliance under full assessment of patient ’s body condition.【Key words 】 ropivacaine ;ultrasound guidance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effect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其有损伤小、阻滞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

方法:取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

对照组用0.3%罗哌卡因,实验组用0.5%罗哌卡因,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优,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用0.5%罗哌卡因,效果显著。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目前,在交通业、建筑业的大力发展下,导致肩部疾病发生率直线上升。

目前,在前臂、上臂、肩部疾病治疗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属于主要的手术麻醉方式之一,其可以在术中、术后帮助患者维持较优质的镇痛、镇静效果。

以往,在开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医生多数采用易感法、盲探法开展此项阻滞措施,但在穿刺时,有可能会对神经血管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不适感。

因此,为了减轻或是预防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引发的不适感,采取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非常有必要。

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其可以提高穿刺准确性,减轻对其他血管的影响,提高麻醉成功率[1]。

而在开展此项麻醉时,罗哌卡因属于常用的麻醉药物,但罗哌卡因用药浓度临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因此,本文就取40例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所选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期间,取本院收治的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回顾其资料,以不同用药浓度的罗哌卡因作为分组依据,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

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8例,年龄统计,介于24-68岁,平均值求取(45.64±5.67)岁。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取0.2%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35例)采取0.3%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早,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

结论 0.3%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麻醉阻滞效果较0.2%浓度更好,且持续镇痛时间更长。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运动阻滞;感觉阻滞;镇痛[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August 2019 to July 2021. 7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was anesthetized with 0.2%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motor block and sensory bloc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0.3%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0.2%ropivacaine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Key words] ropivacaine; ultrasoun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motor block; sensory block; analgesia上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类型,需采取复位固定手术治疗,以促使患肢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及功能【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分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分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ISBPB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12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低、中和高浓度组,各40例,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4%和0.5%,比较三组麻醉效果。

结果三组的神经完全阻滞率、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ISBPB中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但恢复时间延长。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是临床常见麻醉方式之一,主要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治疗中,既往该方式操作时具有盲探性,易对附近血管、神经等产生损伤,失败率高,风险大,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高[1]。

近些年医学事业持续进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为麻醉学科注入了全新力量。

引入超声技术,在其引导下开展ISBPB,能够提升安全性和成功率,但是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局麻药浓度及容量就是其中之一[2]。

本次研究以行上肢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12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低浓度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18±4.89)岁;中浓度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18±4.89)岁;高浓度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18±4.89)岁。

三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监测三组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压等,常规消毒,做好备皮工作,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开展无创血压监护和心电监护,同时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令患者去枕平卧,将头部转到健侧。

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将套件、神经刺激针和神经刺激器连接好,电流参数为0.5mA,取耦合剂适量,将其均匀涂抹于探头,用无菌塑料套覆盖好,将其于患者肌间沟区放置好,仔细观察斜角肌,获取到超声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
果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的影响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0例,低浓度组选
择采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中浓度组选择采用0.6%的甲磺酸罗哌
卡因进行麻醉,高浓度组选择采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于不同浓
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结果: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的
麻醉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的低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
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
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73-02
超声引导之下为患者进行肌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创伤,
为患者提升了麻醉阻滞的效果,这种麻醉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
应[1]。

临床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主要优势是对患者能够进行
长时间的阻滞,减少了对于患者心脏的毒性,促进了麻醉效果的提升。

针对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所取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所有研究对
象为我院所收治的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选择210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浓
度三个组别,平均每组患者均为70例。

本研究低浓度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35:35,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到69岁,平均年龄为(45.8±13.4)岁;本研究中,浓度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34:36,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岁到70岁,平均年
龄为(44.8±13.2)岁;本研究高浓度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33:37,患者年龄
区间为26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43.8±13.1)岁。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进行上
肢手术的患者,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检验,三组患者在一般
资料方面没有表现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相互的比较和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患者手术前半个小时,常规进行阿托品的肌肉注射,药物的使用剂量
为0.5mg,同时为患者注射鲁米那钠,剂量为0.1g,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需要
密切对患者进行血压的监护,了解患者心率等各种情况,为患者开通外周静脉通路。

为患者使用的麻醉药物主要以甲流酸罗哌卡因为主,三组患者的药物的规格,厂家相同[2]。

首先保持患者为仰卧位的姿势,患者头部要保持摄像位置,保证患者的肢体
和身体之间为直角,患者前臂选择外伸展的姿势,手肘关节需要略微的曲张,患
者手臂可以借助床支撑,患者手背向下。

首先需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在能
够引导之下对患者进行夜路必从神经阻滞检查,检查仪器主要为阿洛卡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设置检测仪器的工作探讨频率为10~13MHz,在患者的腋窝顶端对仪器进行定位和检查,同时使用7号输液针头,在超声引导之下进入患者皮肤,针头和腋窝顶端以30度夹角插入患者皮肤组织之内,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将穿刺针插入患者的腋动脉周围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进行注射,麻醉药品注射的剂量需要控制在麻醉药品注射的剂量需要控制5~8ml,高浓度组患者使用0.9%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中浓度组患者使用浓度为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患者使用浓度为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的温度觉起效时间、痛觉起效时间和阵痛时间等进行评价比较,同时调查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的计量资料选择采用t值检检验,组间比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低中高浓度三个组别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分别为2例,10例和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14.29%,15.71%,本研究的低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麻醉状况比较
3.讨论
罗哌卡因是经常应用的一种麻醉药物,这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长效与传统的麻醉药物进行比较,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更加的明显,阵痛时间更长,能够对于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产生抵制,药物在临床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本研究主要分析罗哌卡因不同浓度在进行麻醉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从结果可以看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要比高浓度的更优,证实了低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炳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44-3945.
[2]齐文勇,党友,王海侠.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7,14(08):183-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