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离别诗练习2018
高考真题送别诗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
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古诗:2018年高考真题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 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 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 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 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 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 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 代指襄阳。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D 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 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D。
2018年2月26日 送别贬谪类诗歌鉴赏二-试题君之每日一
2018年2月26日送别贬谪类诗歌鉴赏(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意离去)。
名师点睛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高考对古代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考查有五个常见角度:1.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
2.赏析画面或意境特色。
3.体会画面或意境氛围。
4.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
5.分析画面或意境蕴含的意义等。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
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
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要理解词中某句话的含意,一般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字,同时还要思考这句词句的含意,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怪人催去早”一句,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怪”字,谁在怪,怪什么,为什么会怪,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技巧点拨1.把握关键字词,理解语句含意。
理解语句含意是赏析语句的基础,而理解语句中的关键字词又是理解语句含意的基础。
2.赏析表达技巧,明确表达效果。
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大多是表达技巧较为丰富的语句,考生在理解语句含意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隐含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倒装句、反问句、设问句)、用词(叠词、量词)特点等。
3.结合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考生要吃准题干要求,若题干要求赏析某个语句,则答案应包括理解语句含意,分析表达技巧,理解思想情感三个部分;若题干只要求分析某句的表达特色,就可主要分析表达技巧和内容,不必分析情感;若题干要求分析某句的作用,则拟写答案时除了分析语句含意、情感外,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送别诗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 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20.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
送孔巢父 赴河南军
A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描绘了送别图景,“江城”交代送别之地,“新秋”交代送
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首联中“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让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
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意思丰富。
C.颔联中“闻道”“更言”表明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
A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 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 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 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送别诗
题材特征
思想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 情人或朋友离别,送别之际,人 感。
涵 们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 的 心志。
“赠”“酬”等字眼。
解题指津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
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高考古诗阅读题-解答送别诗阅读题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时交通不便,亲人朋友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唐代以写送别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一、知识梳理1.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2006年湖北卷)。
2.杨柳、长亭、南浦、美酒等是表达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
“柳”与“留”谐音,因此古人有折柳留客、折柳相送的风习,杨柳依依之态又和人们依恋之情和谐交融在一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最早以杨柳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是以柳色烘托离愁的名句。
长亭是路旁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所,是陆上送别之地。
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如白居易《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古人离别时往往设酒饯别,因此酒又成了送别诗中常见意象,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外,春草、流水也是送子别诗中常见意象。
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离愁,如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五种:(1)表达对亲友的依恋不舍,如杜牧《赠别(其二)》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眼中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主人公黯然销魂的离别而伤心,移情于物,表现了不忍分离的笃挚情感;(2)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关怀、安慰和祝愿,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朋友的朴质话语中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之感;(3)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2006年湖北卷)中“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在天涯一望中寄寓了孤寂空虚之感和无限思念之情。
离情别绪诗练习
离情别绪诗练习福鼎三中穆梓一、诗词接龙1、日暮汀洲一望时,。
(冠准《夜度娘》)2、,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3、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4、,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5、天涯岂是归意,。
(晏几道《鹧鸪天》)6、,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7、,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送辛渐》)8、江上几人在?。
,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送人东游》)9、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骆宾王《于易水送行人一绝》)10、雁来音信无凭,。
(李煜《清平乐》)11、,惟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12、?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湘记•长亭送别》)13、蜡烛有心还惜别,。
(杜牧《赠别诗二首》)14、,。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15、,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二、乘“空”而入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表现作者思念家乡辗转难眠的诗句:,。
2、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写友人之舟已,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挥手送别,并洒下离别的热泪的诗句,。
3、李频《渡汉江》写出游子归来的喜悦而又畏惧的复杂心情的诗句:,。
4、秦观《满庭芳》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此别不知何时相见,依依惜别的诗句:?、。
5、柳永《雨铃霖》中刻画出主人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深刻地揭示了离别时的无穷悲痛的诗句:,。
三、大家来找茬踏沙行(秦观)雾失楼台,夜迷津度。
桃源望断无寻处。
怎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忆寄梅花,鱼传尺数。
彻成此恨无重数。
滨江幸回绕滨山,为谁留下萧湘去?文中有几处错别字,请全部圈起来,并加以改正。
四、诗词共赏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急与之谁短长。
注: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金陵古代属于吴国,所以将酒店中的侍女称为“吴姬”。
1、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场面?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急与之谁短长”源于李煜的哪首词?请写出原句。
诗歌2018年高考真题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
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
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
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Biblioteka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8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
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
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8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启全篇。
B.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送王昌龄》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送王昌龄》含答案【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19. (1). 久留(逗留)(2). 依依不舍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19.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
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0.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翻译】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
我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
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
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举酒道别,月亮已升至树梢;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
2018送别诗 - 校本练习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没中举;及第) 委婉劝勉友 人不必因为 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觞。 下第而感叹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 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 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 B.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 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 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相同: ①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 ②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③《送》通过劝慰友人不必悲哀,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 ( 总——分) 不同:①本诗字里行间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 饮,从自始至终全无离别的伤感。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离别、漂泊的凄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认为友谊不 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乐观与豁达,到最后的“无为在歧 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情感起伏大。
送李帅之云中 明 李梦阳 黄风北来云气恶,云洲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无完衣今绣袄。 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 赏析:将军神勇威猛,按剑坐待出征,尚未出行,军威已振沙场, 胜利的凯歌怎能不指日可待。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凄伤哀怨的基调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直抒胸臆 悲叹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想象送别情景 同情、惋惜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用典 委婉含蓄 怀才不遇的慨叹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18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37
9、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草 木茂盛,多是因为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 践踏。)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题李凝幽居》 贾岛
10、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注:“踏歌”是民间的 一种歌调,唱歌时以 脚踏地为节拍。
2021/5/27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骊歌”即“离歌”是离别时唱 的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 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三叠”古琴名,又名 《渭城曲》、《阳关曲》 是唐 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11
(二)时空类意象
1、离别诗中多出现日暮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灞
桥等空间意象。
2021/5/27
12
送别诗常见地点: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2021/5/27
13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 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长亭,南浦
3
一般特征
季节 时间 地点 景、物
秋季 清晨
送 别 春季 傍晚
长亭 驿站 渡口 南浦
柳 酒 月 舟
2021/5/27
4
一、送别诗常用意象
2021/5/27
5
(一) 习俗类意象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2021/5/27
6
折柳送别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1)惜春伤已之愁。暮春时节,落红无数,词人感慨春 光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叹惜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2)飘零憔悴 之愁。词人孤单飘零,离亲别友,内心烦乱,因而产生 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3)思念故人之愁。词人感慨 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只有满 腹愁苦,凄恻哀怨。(4)壮志难酬。“日边清梦断”词 人被贬,寓政治理想破灭,对朝廷不敢报有幻想,抒发 了壮志难酬之苦。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 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 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 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 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3.“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送别诗的感情类别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勉励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常见艺术手法:
送 直抒胸臆、 别 诗 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比喻等
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 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 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银花:元宵的花灯。③辇下:京师。④海上: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 析。
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 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 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 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 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 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 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 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 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 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怎 样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送魏万之京
答案示例: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 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 别之情是否相同。
答:
①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 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
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 的惆怅哀婉之情 ; 《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 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10.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 怎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 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 伤感,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 舟”一句的作用。 (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 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 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 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之一
黯然销魂话别离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地点:长亭、南浦、阳关、古道、渡口 • 时间:傍晚、月夜 • 物象:芳草、杨花、柳树、笛声、明月、浊酒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
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
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千秋岁· 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 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 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飞盖,这里代指车。 ③日边,喻京都帝王身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
① ② ③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 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 邪?”
•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 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气氛,从中表 达出诗人的离别之苦(离愁别绪;离 别悲愁;因离别而黯然神伤)。
•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 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 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 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 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 安的洒脱情怀。 ② 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 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 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 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 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 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 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2007江苏)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 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 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城”之“愁”?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 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 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 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 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 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 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 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 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或表达了作者对物 是人非的感慨也可);“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 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 守节不仕的志向(或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答:写得好。“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瑕,用它
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 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 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 时的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