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1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0: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0: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练习题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训练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1.我国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它()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C.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D.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2.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确定()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是因为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③说明国家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④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14·北京高考)数间民居、一弯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④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④知识点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全变成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绝非一日之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第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地理、民族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社会传承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对塑造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德修养是指政治人物在担任职务时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它与传统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治国理政的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这一思想对于政治人物尤为重要,他们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正面榜样,倡导社会正道,以儒家思想的精髓引领社会风气的积极向上。

政德修养旨在培养政治人物的道德情操和领导才能,使其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政德修养强调廉洁奉公、忠诚敬业、正直无私等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是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也是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统文化为政治人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向,而政德修养则是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政治人物通过修养政德,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塑造符合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象,以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然而,当前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对传统文化不尊重、政德修养缺失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同时也要加强对政德修养的培养和引导。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政德修养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包容性、和谐性和价值观引领性等特点。

政德修养是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的结合,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概述文化的特征。

答:文化史人类生活的写照和人类活动的结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文化具有如下四个显著特征:⑴同一性。

文化是由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而人类的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所以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汇聚。

它为人类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享有,具有同一性。

⑵时代性。

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每一代人都会根据新的时代需要对文化进行利用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文化同时具有承传性和变异性。

⑶民族性。

人类的活动总是带有社会集团性质,当不同的社会集团分化、整合为民族的时候,反映这种以集团利益为活动方向的社会文化,便自然地带有民族文化的特征。

⑷地域性。

人类的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因此,文化也就很自然地具有了地域的特性,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区域文化的特点与内容,文化的地域性有着更为宽泛的包容性和更为灵活的机动性。

2、简述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答:以宗法制度盛行不衰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显著特征的古代社会政治坏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影响表现如下:⑴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

①积极作用:A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提倡“克己待人”等为人处事的精神。

B 在做人问题上,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

C 在行事上,表现为脚踏实地、积极入世的民族精神。

②消极作用:表现在“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等观念的形成,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⑵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一方面,使得中华民族在心理上、文化上普遍认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整体观念,因而成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得以产生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培植和强化了国人严重的迷信权力,服从权威的心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形成的精髓所在,包括了礼仪、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中国社会与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逐一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强调个人行为规范、家庭伦理和社会准则。

中国人讲究各种礼仪,如尊敬长辈、尊师重道、婚丧嫁娶等。

这些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有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学、韩非子的法家等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墨子的墨学强调兼爱与公正。

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和戏曲等形式为主。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借助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如宋代的词,唐代的诗、明代的小说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中国的民间文化体现了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化包括了民间故事、谚语、民俗习惯等。

这些文化元素传承了数千年,通过口头、行为方式代代相传,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窗口。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继续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得分98分)1.()民本主义以重民、爱民、仁政、德治为核心。

…………………………A儒家2. 传统社会中有关“孝”的经典故事不包括()。

…………………………D精忠报国3. 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

………………………………………………………………………C不平等4.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

……………………………………………………………………………………D报国敬业5. 关于孝文化的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D夏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宗法分封制度,孝道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更加完备起来6. 孝文化的内涵虽然是对人们社会行为的种种规定,但其逻辑起点却具有自然性。

……………………………………………………………………………………“A自然性7. 如果老年父母生病,子女们要及时为老人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讲的是()。

………………………………………………………………C待疾8. 传统社会中“孝”文化内涵的特征不包括()。

…………………………A社会性9. 关于勤俭持家说法错误的是()。

……………………………………C俭养德,侈招恶10. 宋()《安乐铭》曰:“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

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

”………………………………………………………………………………A苏洵11. ()是传统社会协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

……………………………………………………………………………………A孝道12. 我国古代社会是以()为本位、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

………………A家庭13. 关于“家”的文化阐释不当的有()……………………D中国的“家文化”没有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社团帮会等各个社会层面14. 《大学》“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主要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并列为对人伦关系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2.《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主要描述的是____的生活和情感。

3.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____来保持和提升这种善良。

4.中国古代文学中,____是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以四言为主,讲求韵律和文采。

5.中国传统建筑中,____是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6.中国传统音乐中,____是指用琴、筝、箫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

7.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的____和关爱。

8.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其中李白被誉为“____”。

9.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____来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

10.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一种____的境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中华文化传统主题的作业

中华文化传统主题的作业

中华文化传统主题的作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国家的瑰宝。

这一文化传统凝聚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智慧。

它是中华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世界瞩目的独特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伦理。

古代的先贤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之道。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箴言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播,成为中国人行为准则的基石。

在此精神的熏陶下,中国人民坚持道德的底线,注重家庭的和睦,邻里之间的互助,在社群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

中庸,指平衡、适度和和谐。

这种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使得中国人在面对变迁和困难时保持着平衡和稳定。

中庸之道也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

中国人注重养生和保健,尊重自然规律,追求身心的平衡和谐。

中国的传统医学,如中医药,以平衡阴阳和调和五行为核心,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维护。

中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为核心。

中国人崇尚家庭的亲密关系,重视血缘和亲情的联系,家庭被视为一个人生的根基和依托。

家庭中的孝道和家族的合作精神,使得中国家庭在困难时能够互相扶持和渡过难关。

中国人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只有有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人们才能够充实和愉快地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智慧。

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技艺,在古籍中记录下了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都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都在提升文人的审美水平和身心的寄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多元共生、和谐共存的参考。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传统文化强调道德规范和道德自律,并培养个人有德有能力、有胸怀有担当的良好品质。

政德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政府干部和公务员的良好道德品质,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自身先修,家庭和顺,治国有道,方能协调天下。

传统文化主张“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以圣贤为典范,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政府干部和公务员要具备清正廉洁、尽职尽责、公正廉明、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等品质,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这种道德自律的要求。

传统文化强调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并倡导推诚广让、宽大雅量的精神。

政德建设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传统文化强调仁义道德,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传统文化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提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政府应该为人民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干部和公务员要具备公平公正、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等品质,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这种公平正义的要求。

传统文化强调身心健康和自我修养,并强调科学与和谐相统一的思想。

政德建设要求政府干部和公务员关注个人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传统文化主张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注重修身养性,强调身心合一,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政府干部和公务员要具备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等品质,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这种身心健康和修养的要求。

传统文化对政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政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政府干部和公务员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增强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政尚德、行重德,积极投身政德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德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治国、以德行政的目标,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9分作业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9分作业

1. “仁”字最早见于《尚书》。

(填空)2. 孝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填空)3. “尊道贵德”语出《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填空)4. 一旦“礼”成为国家制度,“礼”的社会制约机制,便成为安邦定国和稳定社会的有效方法。

反应的是礼的()属性。

(单选)A、宗教B、道德、秩序、实践C、制度D、政治5. 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内容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间的关系、夫义妇顺。

(单选)A、齐家B、治国C、平天下D、治天下6. 关于修“智”于身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A、智可以定义为知人和自知B、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人贵自知D、认识自我是一大课题7. 恻隐之心,()之端也。

(单选)A、仁B、义C、礼D、智8. 关于“崇学敬师”缘起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B、“崇学敬师”亦可作“崇学尊师”和“崇学”、“尊师”C、古代“学在官府”,官师合一D、教师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9. 古礼的内容有()。

(多选)A、典章制度B、社会一切人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C、三纲五常D、三从四德10. 中国古代廉洁思想对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有()。

(多选)A、勤俭节约,以俭养廉B、注重官德,以德养廉C、健全法制,严惩贪腐D、以上均是11. 多数研究古礼的学者信奉礼是和祭祀相关的一种行为。

(判断)正确错误12. 在现有的文献古籍之中,“忠”最早见于论语。

(判断)正确错误13. 建设诚信政府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判断)正确错误14. 朱熹的修身思想把穷理与修身相结合,使儒家修身思想具有了新时期的时代内涵。

(判断)正确错误15. 应当如何建设党政领导干部诚信体系。

(简答)第一,通过道德教化和规范来构筑诚信体系。

在传统社会,诚信属于道德问题,诚信原则也就自然而然地是一条道德原则,是人立身做事的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作业(9分)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作业(9分)

(填空 )(填空 )3. (填空 )4.关于持“仁”做人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B、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首要标尺就是看他是否具备“仁”心C、人们要推己及人D、责人恕己5.关于力行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B、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真伪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证实C、孔子要求人们做到践履和躬行D、孟子提出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关于孝文化的成熟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B、儒家学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C、孟子以“亲亲”率“尊尊”,完成了对孝道的重新建构D、孔子对孝道的构建采用了一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方法7.最早记载中国古代礼制的著名典籍不包括()。

(单选 )A、《周礼》B、《仪礼》C、《礼记》D、《论语》8.当代社会建设中各级干部要树立“奉公守法”形象,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就要()。

(多选 )A、彻底摒弃人治观念和意识B、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从我做起,争当表率D、搞家长制、—言堂9.关于崇“义”而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义”同“宜”B、指行为或者思想恰当、适宜C、要重义轻利D、孔子提倡见利思义10.发挥人之“善端”,结“仁义礼智”之果要()。

(多选 )A、要“知耻”B、要“寡欲”C、要“求其放心”D、要“反求诸己”、“反身而诚”11.在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逐步对孔子的修身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逐渐有了“内圣外王”的主张。

(判断 )正确错误12.建设诚信政府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判断 )正确错误13.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员力和组织凝聚力。

(判断 )正确错误14.法治可以有效遏制贪污腐败的发生,要在全社会形成清廉的风气,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惩贪污、受贿行为,从而促进官员为政清廉。

以优秀传统政德思想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

以优秀传统政德思想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

以优秀传统政德思想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以德治国是中国的治理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保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政通人和与文明久远,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治政特色,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政德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从思想上增强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提出了新时代政德观,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这为领导干部加强政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思想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为政以德时代要求。

新时代政德与优秀传统政德也是一脉相传的,而且与时俱进,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邱君帝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及其与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成为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又一力作。

该书认为,吏治是中国政治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核心。

治吏之要在修其政德,而优秀传统文化可为之提供政德智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该书首先由从严治吏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及其从严治吏价值,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了内容全面、体系丰富的政德思想,富有通理古今的普适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

其次,该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负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理想,富有明德载道、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志节担当和执着信念,有益于领导干部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造就忠于党和国家的政治人格;优秀传统政德深刻认识人民对国家和历史的载舟覆舟作用,强调为政以德重在以民为本,要勤政爱民、公正廉明、无偏无私,并富民教民,有助于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人格;优秀传统政德思想注重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富含慎独自律、节用尚俭、博学笃行、仁爱孝悌、君子之交的私德修养,有利于领导干部铸造与人为善的君子操守,成就立身行道、忠恕信义的君子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10分作业1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10分作业1

1.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父母用以训诫子孙的立身治家之言。

(填空)2. 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孝文化时,首先应该坚持养老与敬老并举,以敬老为先。

(填空)3. 民本,即“以民为本”。

(填空)4. 仁是情与礼的统一说法错误的是(D)。

(单选)A、情是爱心、同情心B、礼是理性C、是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D、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人有情5. 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不仅仅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而且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单选)A、“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B、“道”是神明之本C、“道”有最伟大的德行D、“道”有寿命6. 羞恶之心,(B)。

(单选)A、仁也B、义也C、礼也D、智也7. 对家是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的阐释错误的是(D)。

(单选)A、血缘文化塑造了中国的伦理与哲学思维B、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为现实中的人格完善提供了舞台C、传统文化中的“情”根植于家族血缘D、传统文化中的“情”不是根植于家族血缘8. 关于内圣外王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多选)A、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B、习惯于用来述说儒家的理想C、于孔子已初具规模D、待孟子“以德定王”、荀子“以王定圣”而张显9. 当代社会建设中各级干部要树立“奉公守法”形象,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就要(ABC)。

(多选)A、彻底摒弃人治观念和意识B、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从我做起,争当表率D、搞家长制、—言堂10. 军礼的项目包括(ABCD)。

(多选)A、大师B、大均C、大田D、大役11. 最古之礼为祭礼,即祭祀天地、山川、祖先或神鬼的礼。

(判断) 对正确错误12. 在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逐步对孔子的修身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逐渐有了“内圣外王”的主张。

(判断) 对正确错误13. 礼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做到知行合一,将尊重、爱老百姓做到实处。

(判断) 对正确错误14. 形成道德智慧就成为我们学习培养智德的目的。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1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1

1.军礼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

(填空)2. 孝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那个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填空)3. 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孝文化时,第一应该坚持养老与敬老并举,以敬老为先。

(填空)4. 关于军礼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

(单项选择)A、一样都是在军队将要出征、演习或行动之前举行B、鼓舞士气、鼓励斗志C、明确作战或用兵目标D、目的在于“亲万民”5. 《礼记·礼运》讲:“夫义妇听”,意为做丈夫的要处事适当,重点是做妻子的要能随顺,讲的是(B)。

(单项选择)A、兄友弟恭B、夫义妇顺C、节约持D、治国平天下6.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

(单项选择)A、孟子继承了孔子“贵仁”的思想B、孟子额外突显“礼”C、孟子提倡赞美“舍生而取义”D、孟子对“仁”、“义”的概念,第一是指“亲亲”、“敬长”7. (D)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

“(单项选择)A、吉礼B、凶礼C、凶礼D、军礼8. 关于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多项选择)A、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大体含义B、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C、孔子所说的“爱人”的“爱”是个动词D、“爱人”,确实是爱所有的人9. 作为礼乐文明记载和传承的《周礼》已经将“智”作为教民的“六德”之一,属于六德内容的有(ABCD)。

(多项选择)A、仁B、圣C、义D、忠10. 评判官吏政绩的标准有(ABCD)。

(多项选择)A、是不是廉洁而且擅长办事B、是不是廉洁而且推行政令C、是不是廉洁而且谨慎勤劳D、是不是廉洁而且公正11. 道德治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以德养廉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廉政建设的优良传统。

(判定) √正确错误12. 一代大儒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第一提出了“三纲五常”体系,“义”是“五常”之一。

(判定) √正确错误13. 战国时期,“信”开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标准。

八年级上册德育作业,弘扬传统文化。

八年级上册德育作业,弘扬传统文化。

八年级上册德育作业:弘扬传统文化
一、目的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神财富。

通过本次德育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高道德修养,为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
1. 阅读经典:选择一本中华传统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请注意,所选书籍应符合自身认知水平,避免因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

2. 传统文化主题手抄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创作一份手抄报。

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传统艺术、民间故事等。

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准确。

3. 传统礼仪实践:选择一项中华传统礼仪(如茶道、书法、剪纸等),进行实践并撰写实践心得。

要求真实记录实践过程,分享实践感受,总结实践收获。

4. 身边的文化遗产: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迹、非遗项目等),进行实地考察或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份介绍性文稿。

要求内容详实,表达准确。

5. 传统美德故事分享:收集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准备在班会上进行分享。

要求故事主题鲜明,具
有教育意义。

三、作业要求
1. 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 作业中要体现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3. 各项作业要符合规范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4. 作业提交要及时,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
1. 完成质量:根据作业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创造性进行评价。

2. 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认真程度、努力程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试题1

1. 老子追求的是比“智”更高妙、微妙、玄妙的境界,即。

(填空),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社会生存形态上都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始原形态。

(填空)3. 汉初贾宜提出的著名理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 (填空)4. 不属于孟子的经济主张的是()。

(单选)A、制民之产B、不违农时C、赡养孤寡D、民贵君轻5. 关于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家训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A、是传统宗法社会父母用以训诫子孙的立身治家之言B、伴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C、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D、家训与国训完全没有关系6. 在孔子看来,刚强、果敢、朴实、慎言,这四种品质都接近()。

(单选)A、仁B、义C、廉D、礼7. 关于内圣外王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A、最早见于《孔子》B、习惯于用来述说儒家的理想C、于孔子已初具规模D、待孟子“以德定王”、荀子“以王定圣”而张显8. 学习历史知识,能够()。

(多选)A、看成败B、鉴是非C、知兴衰D、明得失9.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从敬养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含()。

(多选)A、敬亲B、奉养C、侍疾D、立身10. 在汉武帝设立的察举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正确的说法有()。

(多选)A、“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B、“孝”是指孝敬父母C、“廉”是指清廉勤政D、汉代以后,“廉”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11. 诚信既是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要求。

(判断)正确错误12. “齐家”观念与当代干部道德实践中提到,没有家庭的和谐幸福,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幸福。

(判断)正确错误13. 所谓立身是指对父母不能绝对的顺从,《孝经》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判断)正确错误14. 在“道”向“德”的转换中,个体道德感的培育极为关键,它是落实“道”并且践行“德”的重要枢纽。

(判断)正确错误15. “民本”应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合理转化?(简答)。

2021年高中政治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政治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政治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2011年9月20日是我国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据此回答1~3题:1.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确定()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是因为文化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③说明国家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④说明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因为为人民服务()A.只是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B.只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D.是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④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4.(预测题)2011年中秋、国庆造就“加长版”黄金周,广东省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仅东莞旅游收入就达26.5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如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

这表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5.(xx·合肥模拟)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频繁闯入公众视野,他们原本都是草根百姓,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所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让人深深震撼和感动,由此赢得了“最美”称号。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的总称,是历史上形成于某一民族内部的传承千年的习俗、风尚、思想、信仰等的集合体。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传承和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社会层次以及不同科学、技术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有很多重视政德建设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政德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从儒家思想来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影响深远的一种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德行关系,提倡以德治国。

孔子主张仁德,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仁义为准则,以君主的德行来影响和带领人民。

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政治家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学习到,一个好的政府需要以德行为先导,树立正面的榜样,影响和带领人民。

从佛教思想来看,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良。

佛教鼓励人们要做好事,行善良之举,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现代政德建设可以从佛教中得到启示,政府官员应该守纪律、讲道德,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人民,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好的形象,与人和谐相处。

从道教思想来看,道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政德建设方面,可以从道教思想中学到,政府应该尊重民众的权益,与人民和谐相处,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民间文化来看,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广泛、最贴近人民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中国民间文化中有很多道德故事和道德观念,如《孔雀东南飞》、《聪明的一利》等,这些故事里的正直、诚实、善良等品德观念,对于政德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传统文化在政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佛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良,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民间文化传承了很多道德观念和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军礼
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

(填空)
2. 建设
诚信政府
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填空)
3. 汉初贾宜提出“
民为政本
”的著名理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填空)
4. 从“礼”方面来看,为仁需要以礼作为框范,而礼是行仁的()。

(单选)
A、手段
B、目的
C、归宿
D、目标
5. (),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

(单选)
A、智者
B、明者
C、仁者
D、礼者
6. 所谓()是指对父母不能绝对的顺从,《孝经》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单选)
A、敬亲
B、奉养
C、待疾
D、谏诤
7. 在儒学中,忠的表现不包括()。

(单选)
A、“爱人”的基本表现
B、忠于君,忠于国
C、忠于人情世故
D、忠于天道
8. 传统社会中“齐家”的主要内容有()。

(多选)
A、父慈子孝
B、兄友弟恭
C、妯娌间的关系
D、夫义妇顺
9. 关于修身中学与思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自我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B、需要人们做到坚持不懈的学习
C、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D、学习和思考需要结合起来
10. 春秋时期,忠的含义涵盖了()。

(多选)
A、君—臣关系
B、个体—集群关系
C、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
D、以上均是
11. “齐家”观念与当代干部道德实践中提到,没有家庭的和谐幸福,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幸福。

(判断)
正确错误
12. 传统孝文化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判断)
正确错误
来,这一命题被儒家发展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荀子说“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义胜利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西汉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清初的颜元把道义与公利结合起来,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

当代各级领导干部,当然应该继承传统文化中这个优秀的部分,做官、当干部是为了“行义”,这个“义”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利为民所谋”。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在通常情况下生与义并非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欲生者可以欲义,两者可以兼得。

但在特殊环境里,生与义发生冲突而无法兼而有之,人们在两难中必须择其一。

当面临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激烈的冲突而无法两全时,是保全生命而舍弃道德原则,还是舍弃生命而维护道德原则?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与体验不同,从而成为区别不同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

这个问题曾引起中国古代哲人的关注。

荀子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

”这话反映了人们共同喜生恶死的普遍心态。

但是作为君子或者仁者,如何取舍呢?《孟子•告子上》中有一段话广为人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段话,可视为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极端表达,因为利害莫大于生死。

中国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或在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之时,或在救助他人于困危之际,临难不惧、慷慨赴难,把牺牲生命视为“成仁”、“取义”,把成仁取义视为实现人生永恒意义的正确途径,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品格,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舍生取义”为中国广大人民所恪守,反映了社会对死亡所作出的价值评定及其倾向,这种为整体利益而献身不再是悲剧性的,它已经完成了一种置换,以个体的死亡换来了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从而获得不朽的英名。

当然,这种为实现人生永恒而献出生命的行为,不是出于外在某种势力的强制,而是出于主体内心意志自由的自觉选择,因此有很高的伦理价值。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定的确定性,它是这个民族文化具有的特定性质所在。

一个民族无论遇到怎样严峻的挑战和挫折,都不会完全改变原有文化传统的机制。

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的沉思。

在历史前进过程中它曾经与各种相同的观点融合或相反的观点砥砺而没有準失,说明它博大精深,体现了一种民族的正气,有旺盛的生命力,能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所认同:假若它与世道人心相悖,与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相抵牾,会早已被淘汰。

“舍生取义”,既是中华先哲的精神追求,是献身于“义”的忠臣义士的实际行动,也涵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促进时代变迁、变化的动力铸造者、历久而弥新。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一段时期理论上的误导,对讲牺牲和奉献精神加以嘲弄、责难,提倡“舍生取义”被认为是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虽然是在和平建设环境里,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并不需要通过生与死这种尖锐对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人们也不希望常常碰到“生”与“义”的两难境地。

但是在特定环境里,“舍生”与“取义”的尖锐对立的情况仍然存在着。

例如,当穷凶极恶的歹徒行凶残害无辜的时候,要不要挺身
而出与之作殊死的斗争?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面对国外资产阶级用出国观光、定居、留学等作诱饵,能不能做出有损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等等。

这都要求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走向深人,积极弘扬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对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一代新人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三)将利他主义作为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
义利之辨,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朱子甚至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义”与西方的利他主义有相似的地方。

利他主义,是将无私利他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道德原则、道德理论。

儒家之“义”是以“礼”为基础,以“礼”为标准,是在差序格局中利他。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之义是一种差等利他主义,其内涵也比利他主义要宽广得多。

大家知道,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犯下原罪,致使整个人类都犯有罪行。

但上帝同情受难的人类,便派儿子基督降临人间,以他的死来赎众人的罪,让他们灵魂获救。

正如恩格斯所说:“基督教最初的一个革命的(从斐洛学派抄袭来的)根本观念就是,在信徒们看来,一切时代的、一切人的罪恶,都可以通过一个中间的伟大的自愿牺牲而永远赎掉。

”可见,基督教强调人死后灵魂升人天堂,才能使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佛教把人生看成是苦海,有所谓“八苦”之说。

佛教认为人的肉体可以消灭,但作为独立实体的灵魂是永生的。

人若前世作恶或行善,就决定他今世的苦难或福乐;反之,亦是这样。

换言之,佛教倡导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说的理论支柱是灵魂不死。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不同,没有形成以灵魂不死为核心,以彼岸世界为极乐的生死观体系9孔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现世,“未知生,焉知死”。

他在阐述怎样使社会安定、民众乐业时,没有寻求任何神明扶助,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

至于怎样处理生与死矛盾?孔子主张“杀身成仁”,认为这样的生命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舍生取义”,强调“存义”、“取义”是人生的最高欲望。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他还进一步指出,生命是人所珍贵的,但是不该用卑鄙的手段去苟且偷生;死是人所厌恶的,但是为了正义也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去躲避祸患。

基督教与佛教两大文化体系主要是从宗教神学意义上用灵魂的存在来解释人生永恒的;儒家文化主要是从人生哲学、伦理学意义来阐述生命的影响与不朽的。

战国时叔孙豹的“三不朽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即是说,人生的不朽就是能在道德、功业和智慧诸方面启迪后代,给社会留下积极的影响。

.在这三者之中,“德”表现为人格、品德、情操。

儒家文化把“立德”放在首要地位,置于“立功”、“立言”之首,表明对“立德”的重视。

孔子认为,人的不朽不在于富贵,而在于有德行。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曰,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他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认为人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是君子引以为憾的事情。

孟子也强调,为法天下,可传后世,就是死后不朽,否则就是终身之忧。

总之,对
于个体生命存在始终受到时间的制约,这是人们希望摆脱的,即总想让生命获得长久的存在。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存活的长短,而在于获得社会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