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一讲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通过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提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3.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相互作用、重力、摩擦力、浮力、二力平衡、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蒸发、沸腾、气压与沸点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透镜、视力矫正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2.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4. 复习总结:每周进行一次复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 考试测评: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2.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家长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完整)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

(完整)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

(完整)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初三物理第一轮复教案1教学目标- 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机械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了解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和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教学内容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机械振动的定义及示例- 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周期、频率、振幅- 机械振动的图像表示及解析表示方式2. 机械振动的计算- 振幅的计算方法及示例- 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及示例3.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振动中的应用4. 机械波的传播- 机械波的定义及特点-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纵波和横波- 机械波的图像表示及解析表示方式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堂实例引出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知识研究做好铺垫。

2. 观察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理论研究: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机械振动的计算方法和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概念和解题技巧。

4. 练与巩固:提供一些练题目,巩固学生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应用领域,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 练题的完成情况- 口头提问回答情况- 实验和观察报告的撰写质量难点解析-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理解-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区分教学资源-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波浪机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延伸- 布置练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发散思维,探索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更多应用领域。

以上是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1-2讲)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1-2讲)

三、时间的测量 秒 ,符号是 S 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2.单位换算:1 h= 60 min= 3600 s. 3.测量工具 (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 石英表. (2)实验室和操场常用停表测 量时间.

(3)停表的读数 停表通常有大、小两个表盘,大表盘的时间单位为秒(s), 小表盘的时间单位为分(min).不同规格的停表指针运动一周 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如图知,大圈1整圈是30 s,每大格分为 10小格,所以每小格是0.1 s,小圈1整圈是15 min,每小格是 0.5 min.由图观察发现,小圈走了1大格即1 min,大圈指示4 s,所以表中指示时间为1 min 4 s. [帮你归纳] 1.石家庄日出至日落时间约8 h.2.橡皮从课 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3.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 约50 s.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 m 用时3~4 min.5.成年人1 min脉搏跳动约70次. [易错警示]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而不是小时;光年是长 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例1图
解析:这把刻度尺零刻度已经磨损,它把刻度线1当作0, 则物体右边所对的3.50要减去当成0刻度线的1 cm即2.50 cm.秒表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1分钟,大圈每 一大格表示1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从小圈可以看出超 过5分钟而没有到达6分钟,则应该读成5分37.5秒,即为 337.5 s.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刻度尺的读数规则 和秒表大、小表盘的意义.第一问有两个地方容易出错: 一是起始刻度不是0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该为两端所对 的刻度值之差;二是在进行精确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第二问在读秒表的示数时,首先要清楚小 表盘表示分,大表盘表示秒.接着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 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臵,从而得出示数.

2021届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 力

2021届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  力

2021届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讲义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考点4、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例2、如图9所示,将一重4N 的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足球受到的重力。

考点5、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课本P56图12、3-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物理学生提供一轮复的全套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为他们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 复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能量、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2.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性质- 运动的描述和力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弹簧的力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原理- 运动的描述和图示2. 能量和功- 能量和功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耗3. 电学- 电荷和电场- 静电力和电场力- 电流和电阻- 电路和电流的分析- 电能和电功率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组织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教材练:提供大量教材练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4.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材参考- 《初中物理》教材- 相关物理研究资料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全讲全练)

初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全讲全练)

初中物理综合复习要点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备战中考物理一轮教材章节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PPT

备战中考物理一轮教材章节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PPT

考11点6: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定义: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
用时间的比,叫速度。 公式 v s
t
单位:米/秒,符号为m/s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通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例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 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 的位置如图所示,在选项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 s、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B)
5、2测2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时,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 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 判断,正确的是( B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6考点3:误差:_测__量__值___和_真__实__值___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 但应尽量减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例: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4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测,物体的 长度是_____1_._4_2___厘米。
20 3.下列对此初中《物理》课本的估测值域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 A) A.长度约为26厘米 B.质量约为2千克 C.重力约为0.2牛 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
21
4、2018年10月歼20以编队飞行亮相珠海航展,完成各种高难度战术 机动,体现优越气动特性。在飞行中,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是 ___静__止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节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节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知识(5分钟)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m,1μm=m;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2).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__的比值。

考点1:时间、长度和速度的估测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m/s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C.正常人脉搏1min跳动700次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电学基础知识》和第十三章《磁学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3. 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下的电功率。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相关物理量。

练习题1: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练习题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功率,求其电阻,并计算在实际使用时,当电源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4.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分析一个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2. 答案:(1)电流 = 电压 / 电阻。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的第一轮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章“电磁学”和第十一章“现代物理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以及基础的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学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2. 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3. 了解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电场、磁场与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磁学基本概念的记忆与应用,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 电场、磁场概念回顾;2) 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3)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简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5. 互动环节: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2. 内容:1) 电磁学基本概念;2) 电流、电阻、电功率计算公式;3)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题:根据给定电路,计算电流、电阻、电功率;2) 简答题: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 计算题答案:根据解题步骤,给出计算结果;2) 简答题答案:明确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给出实际例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物理资料,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线充电、磁悬浮列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完整版)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完整版)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声现象(2.24日)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五、教学课时:0.5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55页)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55页)

第一讲运动的世界一、中考热点二、考点精讲1、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2.动与静(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应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3)参照物选择的注意事项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②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所判定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③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我们选择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④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

3.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点;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⑤精确测量时,要进行估读,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用刻度尺直接进行测量,需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常用的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有:平移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等.(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而在物理实验室中多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③错误和误差不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只可以减小而不可以消除.(5)时间的测量工具:①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壶;②现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实验室中常用的停表(秒表)、节拍器等.4.快与慢(1)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的常用单位是:m/s或km/h。

初中物理第一册全册复习课件 新课标 人教(通用)

初中物理第一册全册复习课件 新课标 人教(通用)

理是:加快空气流通,使人们皮肤上的汗液 加快。
19、一台抽水机在5min内做功3.6×105J,则蒸这发台抽
水机的功率是
kW。
1.2
升学考试要求的试题(样题)
20、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00cm2, 内装有20cm深的水。现把一质量为120g,密度 为ρ木=0.6×103kg/m3的木块放入水中,水未溢出 杯外.(ρ水=1.0×103kg/m3,ρ铁 =8.0×103kg/m3,g=10N/kg.)求:(1)静止后木块浸入 水中的体积?
物理意义
功率
公式:P W

t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公式:
W 有用 W总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热学部分
温度
温度的概念 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热现象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
汽化(蒸发和沸腾)和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升华与凝华
声学部分
声音的发生——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
声现象
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
传播 声速:在空气中(15℃时)为 340m/s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光学部分
光的 条件:均匀介质
直线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 传播 c现=象3×:1小08孔m成/s像、影的形成等
的 传 播
光的 反射
反射定律 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3、一质量为6kg的石块,沉在装水的容器底部,某同 学用一动滑轮将石块从水中匀速提起1m,但石块没 有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已知绳的自由端拉力为25N, 求石块上升过程中(1)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2) 绳的自由端拉力做功为多少?(3)动滑轮的机械效 率为多少?(ρ石=3×103kg/m3,g=10N/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运动、测量的初步知识考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4、刻度尺的使用A、“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_________(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C、“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D、“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测度算少法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工具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典例讲解及变式练习例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

例2、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

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

★拓展变式练习1.如图,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2.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 1.724m ,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_,如果改用cm 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_cm .3.以下测量的长度中,分度值为dm 的是( )A 12.3dmB 12cmC 12.1cm D12.2mm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0分米C.62厘米D.620.0毫米例2“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 ,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 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B .物理课本的长度C .一座山的高度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拓展变式练习 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1)5.2m=5.2×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3)36μm=36μm ×1000=36000nm (4)480mm=480÷1000m=0.48例3在观察如图小球摆动时,小涛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

于是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① 可能跟小球质量m 有关; ② 可能跟绳子长度l 有关;③ 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 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以改变质量,则:(1)除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 ;(2)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后,得到表中的数据。

则:为了研究t 与l 关系,应选择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3)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 与 无关,与 有关(填字母)。

(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

序号 瓶质量 m /g 移开距离 s /格 悬线长度 l /格 来回时间 t /s 1 20 3 12 2.1 2 40 3 12 2.1 3 60 3 12 2.1 4 60 2 12 2.1 5 60 1 12 2.1 6 60 3 9 1.9 7 60 3 6 1.5 图考点二误差(1)定义:和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3)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典例讲解例.某同学用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2.24dn,1.242dm,求该物体的长度.★拓展变式练习1.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31cm B.17.32cm C.17.52cm D.17.30cm2.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L1 =3.51厘米、L2 = 3.52厘米、L3 = 3.52厘米,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A.3.51厘米B.3.52厘米C.3.517厘米考点三参照物1、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参照物的特点:⑴将谁用作参照物就认为谁是静止的。

⑵参照物不唯一,不同的参照物反映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能将研究的__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5、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1、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培养你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2、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3、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考点四简单运动1、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2、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千米/时= 米/秒;2.5米/秒 = 千米/时3、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4、平均速度:= ________(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5、计算平均速度的特殊方法:①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是V2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②某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V2,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6、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声速340m/s典型例题讲解及变式练习●例1、(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11-9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_______ _____;b图表明_______ .●例2、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 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8m/sB.9m/sC.10m/sD.11m/s2、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8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例3、利用图像分析解决运动问题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υ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υ甲>υ乙 B.υ甲<υ乙 C.υ甲<υ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五计算题类型1、火车过山洞的问题1.一列长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 ,请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2.一车长15米,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用秒表测出他从进入隧道到离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求隧道的长度。

2、追击问题1.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出发2h后,总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知。

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学生?2.—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l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 的速度追击,在经过多长时间按后将小偷抓获?3、相遇问题1.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2.甲乙两辆车分别从相距5000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车的速度是20m/s,经100S 后相遇,求乙车的速度?4、比值问题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2、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