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文化运动,欢迎大家阅读。
新文化运动必考知识点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5、内容:(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重要知识点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7课 新文化运功》word教案 (4)
第7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三中学的教师陈晓锐,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文化运动》。
对于《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想从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感悟与反思五个方面来解说。
一、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1、课标分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这些要求都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生通过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爆发的始末,能够列举出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达到了解该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可。
2、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内容。
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洋务派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来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教学中如何贯穿近代化起步从经济、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我觉得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而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而本课则处于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由表及里的更深层面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课标要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又是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思想的彻底批判,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面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因此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革命的总结,又是新革命的曙光。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龄段学生个性普遍突出,许多学生知识面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诱导,相机激励。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新青年》杂志的兴起。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史料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以讲解和讨论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华师版第7课 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学案)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了解本课学习目标1.识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等,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从新文化运动中体会民主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重点提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学领会(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请你在课文中找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请你通读全文,概括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②;③。
(二)文学革命1.文学革命兴起的标志:;内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它在近代史上起到什么作用?(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在课文中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新文化运动发生的两个转变。
2.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贡献及地位。
三、深入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补充阅读:马克思主义——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等内容,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见课本P48“辨析题”。
四、反馈提高:见《课堂点睛》P19第13题。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目录•新文化运动背景与起因•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的影响和表现•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及争议点分析•总结:回顾新文化运动,并探讨其现实意义新文化运动背景与起01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中国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民国初期,政治动荡不安,军阀割据,社会矛盾尖锐。
新兴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晚清民国社会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尝试,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一批留学生和知识分子走出国门,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和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力量。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和思想。
西方思想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受到严重挑战,被视为落后和保守的象征。
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主张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成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平台。
传统文化束缚与反思知识分子群体崛起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壮大。
他们接受新式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思想观念。
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02人物及思想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创办《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主张文学革命,推广白话文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倡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鲁迅及其文学作品中的批判精神《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作品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束缚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胡适与白话文运动推广01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02主张文学改良,推动新文学发展03《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阐述其文学观念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03的影响和表现文学艺术领域变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新文化运动
国 文
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
化 和
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
中 国
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
传 统 文
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
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前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走近伟人 重温历史二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
20世纪初中国现状 之镜头一:
民国初年百姓门前的对联
皇
帝
恩 雨
德 乾
专制
露
坤
深
大
民主
20世纪初中国现状 之镜头二:
《药》对“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
: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cuō)起这 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 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ǎo)开了,焦皮里面窜 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旧文学
文言文
新文学
白话文
走近伟人 重温历史三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 需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
就怎么写;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 胡 适 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
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感受新文学的魅力 希望——胡适
2、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精编学案1(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
(
革命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提倡民主和科学③师夷长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世纪初,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下列人物不属于这场风暴中主力军的
是 ( )
5.(湖南中考)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6.“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六曰不用典
语”。
下列哪篇文章最先体现以上要求 (
正传》
‘吃
(1)请填写以上新文化运动A、B、C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
A. 、
B. 、
C. 。
(2)图A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
(3)图B人物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图C人物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6)。
新文化运动教学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德育目标: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2、结合对本节内容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辨证关系。
新文化运动
资(产19阶世级纪维70新年派代) (19世纪90年代)
资产阶级革命派 (20世纪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行君主立宪。 制度起到思想启蒙
兴民权,设议院, 促进思想解放;
实行君主立宪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 了一条新路
暴力推翻清王朝的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统治,建立资产阶 命的发展
级共和国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这两位是我国接受和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 驱、 为中国引来天火的
“南陈北李”。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赞同胡适。从两者性质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点和文艺复兴相同。
赞同陈寅恪。从两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看,新文化运 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而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希腊、古 罗马文化的名义下进行的。
【思维延伸】 同样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会有这种不同?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探究:
既然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也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那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还要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样的文学革命呢?由此可以看出前期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间具有怎样内在的联系?
通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来进一步反封建。
像”。 结合材料指出,当时—这些—激杜进的维资明产《阶级儒民学主主创义新者的认为契封机建伦》理道
德有哪些危害?
【合作探究2】
材料1: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 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同步试题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7课新文化运动参谋意见本课介绍了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揭示了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学习本课,同学们要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自学流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为什么《新青年》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激进民主主义者究竟是怎样启迪国民同封建主义展开彻底斗争的呢?4.什么是民主与科学?为什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与科学有何重要意义?5.朗诵胡适写给梅光迪的诗。
体会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更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谈谈你的感受?6.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7.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C.提倡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 B.《每周评论》C.《时务报》 D.《国闻报》5.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6.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A.新文化运动前期B.新文化运动后期C.五四运动以后D.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7.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列举题1.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历史文化学院09级1班的谭秋容,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学背景,我把教学背景分为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选自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二节,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内容的延续和后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节内容中,主要包括“《新青年》的新觉醒”、“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个子目的内容。
步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古老的中华文明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课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逐渐步入思想文化改造和政治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层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此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因此,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具有一定历史思考能力,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已有一定的养成,可以引导他们对某些历史现象从历史各种要素进行解读。
同时,本课的思想文化运动等历史现象,只有结合必修一、二相关内容才能理解清楚,需要老师营造新的历史情境予以引导,合作探究。
而我所任教班级为万源中学高二18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有利于课堂互动;不缺乏学习兴趣,但厌倦死记硬背。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课程标准的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7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华东版]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此标语源于法 国《人权宣言》,也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 间旳启蒙思想。在中国也不怎么新鲜,维新运 动和辛亥革命期间就在宣扬。而到新文化运动 时期,它有了新旳内涵,它不但仅是一种政治 制度,而更主要旳是一种思想观念,民主旳、 平等旳、博爱旳思想观念。它不是政府给人民 哪些权利,而是人们应该学会怎样使用这些权 利。这便是“德先生”新之所在。集中体现了新 文化运动之“新”,是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愈加彻 底旳集中体现。
电文是这么写旳: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洁,仅用了12个字。 但我旳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今日之世界,一科学世界也。科 学精者其国昌,科学粗者其国亡,……。
——刘叔雅《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
自主旳而非奴隶旳,进步旳而非保守旳. 进取旳而非退隐旳,世界旳而非锁国旳. 实利旳而非虚文旳,科学旳而非想象旳.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 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 民。 ……医不知科学;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 热阴阳之说 ……
-----陈独秀《敬告青年》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目前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能够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旳黑暗。”
——鲁迅《呐喊自序》
《药》
康大叔说:“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劳里, 还要劝劳头造反。” 。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旳一种二十多岁 旳人,很现出生气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旳,他却和 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旳天下是我们大家旳。
《新文化运动》 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政治黑暗,民族危机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倡导新文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主张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
这一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文化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涵和深远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和主张。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认识到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精神的理解。
【历史课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修订版)(7)
《新青年》是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 来自地返回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
第7课新文化运动课题教学目标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设疑自学(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1894年,孙中山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为总理。
机关报为《民报》。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三大主义,简称。
(二)武昌起义1、概况:年,革命党人熊丙坤在率先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
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史称“”。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以纪元。
(2)1912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
(四)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的。
(2)它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
并颁布了《》。
(3)使观念深入人心。
但未能改变。
二、交流探究1. 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2.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有何关系?3. 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4.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三、检测反馈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2、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A.西方列强 B.满清贵族 C.满族人民 D.少数民族3、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4、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A.黎元洪 B.孙中山 C.黄兴 D.宋教仁6、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问: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第7课新文化运动杨增荣课件.ppt
• 1、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时间、 人物、性质、旗帜、内容、意义。(重难 点)
• 2、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 运动,从而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 3、感悟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 的时代价值。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 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 用,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 感。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晦涩难懂的文言
提倡者: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 始标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任务三、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论著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康、梁、孙等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陈、李、 鲁、胡等
作业
• 请写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 及代表作、口号、评价
史海泛舟
请你选择:
1.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
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
时间: 1915---1919年
新 目的:检讨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救亡图存 文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化 阵地: 《新青年》 运 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动
内容 前期: 后期:
地位和作用: P47第二段(大字)
中国的近代化是如何起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长治第十中学武晓晖【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情况、前后期的不同内容;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创设历史情景,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提供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学会提取信息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到对联,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起对联,期盼新的一年。
老师这也有两幅对联,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民国万税,天下太平”大家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吗?(学生回答)大家的想象力真不错,对,“万岁”就是指袁世凯称帝,“万税”则是指军阀的黑暗统治。
是的,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到,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与之形成
鲜明对比的是袁世凯却大搞复辟帝制,并在思想文化上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这样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文化运动由此产生。
【讲授新课】
(板书:第7课新文化运动一、背景)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势不两立?
(学生回答)略
是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更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自然与民主共和势不两立。
这也就成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如何发起新文化运动,来捍卫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并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板书:二、兴起)
(学生活动)略
现在各组交换答案,对照屏幕上的答案,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准确率最高(学生活动)略
看来第三小组准确率最高,不错,其他小组也不要灰心,再接再励。
说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就不得不提一位关键性人物—陈独秀,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创刊词中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猛烈的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文化,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自然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业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反封建的文章,使《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而后,《新青年》杂志社迁至北京,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投影)北京大学自蔡元培任校长以来,采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一时之间,北大的讲坛上既有旧时的老夫子,又有新思想的代表者。
那么,这些新思想的代表者又是如何树立新思想,洗刷国人的旧思想呢?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板书:三、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作为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独裁和迷信盲从,说到民主和科学,我们先看一段材料(投影),其中的民主和科学,当时人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那么,“一切黑暗”又是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那这段材料就是说用民主和科学反对独裁与专制,所以民主和科学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至今,北大校园里还保留有民主和科学的塑像以示纪念。
作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那么是谁率先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呢?
(学生回答)略
那老师再问大家,为什么要用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呢?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轻松一下,然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投影)
笑过之后,大家能否从这则笑话中想想,刚才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呢?”
(学生回答)略
同时,文学革命并不只限于形式上,在内容上,更是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群众的典范之作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就是“吃人”的礼教。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性。
所以说,新文化运动即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好,现在学习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后,我们开个小辩论会,看看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理解了多少。
(投影)
(学生活动)略
(板书:四、影响)
好,辩论到此结束,看来一、二、三小组都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成功的,只有第四小组认为它失败了。
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看看老师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原来它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
这样评价是不是更为全面和客观呢?
然而一战的爆发,使西方人自己都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理想王国”,我们的救国之路又陷入到彷徨之中。
正当此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国人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曙光。
这样,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学生介绍)略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其中李大钊最早地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先驱—李大钊。
(学生回答)略
是的,正是通过这三篇文章,李大钊热情的颂扬了十月革命,并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这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便迅速传播开来,新文化运动进入到新的阶段,产生了新的影响。
为之后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封建旧思想,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完成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未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现在我们用一首歌谣来回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巩固练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
A.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B.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C.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
D.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已》……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和道德
B.民族和科学
C.民主和民生
D.民主和科学
3、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
A.陈独秀B.鲁迅C.毛泽东D.李大钊
4、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是()
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青春》③《庶民的胜利》④《呐喊》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5、讨论拓展: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呢?
【板书设计】
第7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