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信箱、“一休”、投影仪。
教学过程: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练习)看谁能做到又对又快地口算。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
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组成: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组成。
(2)口答: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②9的组成有哪几组(3)打手势:练习6和8的组成。
(4)打手势说组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组成。
2、板演: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 3○4=7 6+4=□ 7+3=□8○2=6 □+□=□ 7-3=□□-□=□□-□=□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
(投影)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投影)(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
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
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6~9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6~9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6~9 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 0~5 之后对数的进一步学习。
6~9 的认识是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以及数的运算奠定基础。
加减法是数学运算的基础,通过学习 6~9 的加减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运算。
例如,通过数数、摆小棒、画图形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的大小和数量关系。
同时,教材还通过情境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了 0~5 这几个数字,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认数基础。
但对于 6~9 这几个数字的认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直观感知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在加减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法的含义,但对于减法的理解可能会相对困难一些,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运算。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6~9 各数,会读、会写这几个数字,并能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 6~9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运用 6~9 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6~9 各数的认识和写法。
6~9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正确读写数学符号“+”和“-”。
2. 能够利用加法、减法完成小学数学口算,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能。
3.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具、材料与准备1、教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课件:PPT课件3、教具:数学教具(小球、小石子等)4、其他准备:课前准备好控制器,检查课件播放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四、教学内容1、导入(1)寻找数学符号教师出示两个“+”符号,引导学生寻找此符号,确定它们的位置。
并问:“数学符号‘+’代表什么?”让学生说出答案。
(2)口算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如2和3,让学生先默读后喊出答案“5”。
再出示3和1,让学生计算后说出答案“4”。
2、正式授课(1)引出加法教师用十以内的数字做例子,利用教具让学生逐个点数并记录。
同时,出示“+”符号,解释“+”号的作用,介绍加法的概念。
最后,写一个式子让学生模仿:3+2=5,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模仿计算。
(2)练习加法提供几个数字,让学生利用加法计算得到答案。
教师提示学生加法的要点,例如:“小的数字加大的数字要用指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加法的技能和方法。
(3)引出减法采用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提供相应的计算例子,如3-2=1.(4)练习减法给予相应的数字,让学生计算减法。
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借位和退位。
针对不同的情况,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用的技能和方法。
3、结束语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们需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表明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和“-”3+2=52+3=53-2=1注意:小的数字加大的数字要用指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生: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
(老师可以补充并揭示课题:其实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在三年级已学过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方向。
尽快切入主题。
2、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生:记得3、板书:562+34 0.56-0.32师:在本子上做做看,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做?4、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2+4=6 6+3=9 5照抄为什么不把2和3加?生:因为2在个位,3在十位。
2+4也就是2个一+4个一=6个一,6个十+3个十=9个十(板书如下:)2个一+4个一=6个一 6个0.01-2个0.01=4个0.016个十+3个十=9个十 5个0.1-3个0.1=4个0.1仔细观察,它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没变?【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利于迁移。
5、回顾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等待沉默)把你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当然也可以选择画图等。
A、(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学生都习惯用两个图表示,可否在课前渗透。
如何渗透。
)(2)用文字描述。
(3)口头表达:用分数单位来解释。
(提示:没画图但照样能说明白的请举手)(4)师:结合图来沟通两种看似不同的方法: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其实1份就是1个,3份就是3个,1个加3个就是4个。
(是否需要重复)(板书)B、(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2)没有同学能用分数单位去解释。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1、板演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口算6+8+2= 5+7+9= 3+7+5= 6+7+4=1+4+9= 3+5+5= 4+8+6= 8+9+2=8+7= 7+6= 5+8= 4+6=9+5= 7+5= 3+8= 4+7=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4、小结引出新课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出示袋子图(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3)教计算方法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2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法则
2. 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购物付款时的找零问题,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5分钟)
1. 解释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2.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三步:举例说明(10分钟)
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解释他们的计算步骤。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检查答案并讨论错误的原因。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机会。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包含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课件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6-10的认识与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6-10的数字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1-5的基础上,对于加减法更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6-10,并理解数字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10。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找不同等,用于游戏教学。
3.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用于分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引出数字6-10的认识。
如:“请大家看看桌上的苹果,一共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数数,6、7、8、9、10。
”2.呈现(10分钟)通过例题和练习,呈现数字6-10的加减法运算。
如:“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9个)”,“小明有7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5个)”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感知加减法的具体操作过程;2.能够用手指、计数器等具体物品进行加减法的口算;3.能够理解加减法中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学会用具体物品进行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原理;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数的概念(10分钟)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物品进行数数。
2. 加法的概念与具体操作(40分钟)(1)加法的概念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法的意思。
(2)具体操作1.让学生用手指进行1-10的顺序加法练习;2.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具体物品,如积木,豆子等进行加法的口算;3.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
3. 减法的概念与具体操作(40分钟)(1)减法的概念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减法的意思。
(2)具体操作1.让学生用手指进行1-10的顺序减法练习;2.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具体物品,如积木,豆子等进行减法的口算;3.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
4. 综合练习(2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感性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操作。
2. 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加减法的练习中,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练习等,评价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成果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填空题、口算题等,来评价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感性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并且能够在生活中简单应用加减法的知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5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5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
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1-10的数字和数量,能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字数量和顺序关系。
2、掌握数学符号“+”和“-”,理解“+”表示相加,“-”表示相减,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符号“+”、“-”,理解其含义及应用。
2、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学会运用基本加减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数字的比较,掌握大小顺序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1、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数据逻辑、人际交往等方面。
2、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通过造型玩具教学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造型玩具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数量和大小顺序。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摆放玩具,然后数一数,讲解数字的大小概念和顺序关系。
可以组织学生对玩具进行排序,再运用加减法,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教材教学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加减法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两个符号的含义。
对“+”符号,老师可以教学生用手模拟加法的运算过程,例如,用手比划把几个物品加起来的动作,再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的实际操作。
对“-”符号,老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生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减法与加法的不同。
3、通过课外活动教学在教学外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加减法的实践经验。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案设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数量及金额,然后提供实际情境的加减法例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思考和运用。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六、教学评估:1、日常评估每节课结束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数字的大小顺序、加减法的计算、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引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设计一套针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他们对分数加减的运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2. 能够灵活应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a) 分数的相同分母相加;b) 分数的不同分母相加。
2. 分数的减法a) 分数的相同分母相减;b) 分数的不同分母相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式学习法: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割馅饼、分配零食等,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情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 探究阶段: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相同分母的加减法规则,并总结出正确的运算方法。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分数不同分母的加减法,通过举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运算技巧。
3. 实践阶段: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分数加减法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算,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分数计算器、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拓展阶段:教师提供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分数加减法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比赛成绩统计、食材配比等,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法口算
2. 加、减法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 新授知识(20分钟)
1. 加、减法口算
(1) 教师出示一组加、减法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2) 教师讲解并强调口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进位、借位等。
2. 加、减法应用题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并讲解如何正确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三) 巩固练习(15分钟)
1. 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口算和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 小结与作业(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包括一些口算和应用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练习。
四、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加数和减数教案
认识加数和减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加数和减数的概念;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3.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加数和减数的概念;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3. 实际问题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实例;3. 学生练习题;4. 教学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加数和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含义。
2. 讲解加数和减数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加数和减数的概念,指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加法和减法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师要注意讲解方式,语言简练,生动形象;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4.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册——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册——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学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运算。
因此,我们需要格外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在基础数学运算中的能力和水平。
本篇文章将从整体上讲述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教学中,首先需要重点讲解数字的意义和大小。
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数的概念、区分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打牢基础。
要注重数学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如加法法则、减法法则、数学运算符“+”和“-”,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加减法的概念及符号含义,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法则。
二、教学方法的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数学加减法。
例如,在讲解数字的大小时,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形象地呈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知数字的大小。
通过搭配数字卡片、数字线、数轮盘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感知数字的大小和加减法的操作方法,增强记忆、理解力。
在教学示范时,要注重语言的表达,采用简单清晰、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更加投入。
三、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在互动中产生了更多的有效交流和有益的学习。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加减法的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利用合作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合作,探讨数学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索数学加减法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巩固与练习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离不开良好的巩固和练习。
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多方位的进行复习和练习,并及时做好测验,熟悉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师风范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的授课风范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良好的教师不仅掌握着学科知识,而且拥有具有魅力的教学流程和技巧。
人教版(2024)简单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简单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逻辑思维通过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
三、教学设想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计数器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
3.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计算,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主题图、动画等。
2.计数器、小棒等学具。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5分钟)1.展示主题图: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的有10支铅笔,又拿来2支;有的有13个本子,用掉3个。
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15分钟)1.以“有10支铅笔,又拿来2支,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为例,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2。
2.利用计数器演示: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
3.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理解10+2=12的计算过程。
(三)20以内不退位减法(15分钟)1.以“有13个本子,用掉3个,还剩几个本子?”为例,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3。
2.同样用计数器演示:十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3个珠子表示3个一,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即10。
3.学生动手操作小棒,体会13-3=10的算理。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如“做一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冀教版 (4)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
2.能够口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能够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来练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让学生能够通过口算加法和减法,掌握计算技巧。
3.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2.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1.活动法: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
2.演示法:通过演示口算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
3.组合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的计算合并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课前预习1.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统计一下有多少个物品。
2.利用物品的数量来进行加法运算。
3.教师为学生讲解一年级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上课教学1.教师板书加法符号(+)和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加起来得到总数的运算。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口算加法,例如:3+4=7,4+5=9,等等。
3.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组合加法计算总数。
4.给学生一些加法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让学生对练习题进行讨论和讲解。
课后作业1.教师将一些加法作业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鼓励学生进行口算的练习。
第二课减法课前预习1.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统计一下有多少个物品。
2.利用商店中物品的数量来进行减法运算,例如:老师买了三个橘子,现在还剩下一个,老师问学生究竟吃了几个橘子。
上课教学1.教师板书减法符号(-)和减法的定义:把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就是差值。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口算减法,例如:4-2=2,5-3=2,等等。
3.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组合减法计算差值。
4.给学生一些减法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让学生对练习题进行讨论和讲解。
课后作业1.教师将一些减法作业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加减法教学设计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倘甸小学教师:黄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根据8和9的组成,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好)先来练习9的组成。
我说1,(我对8,1和8组成9)我说5,我说6,我说7,我说8,我说2,非常好,8的组成,请同桌两个同学说一说。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4,我出5,我出2,我出6。
2、我们已经学会了8和9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8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环节
1、这是什么动物?(恐龙)大家喜欢恐龙吗?(喜欢)想和恐龙做朋友吗?(想)小恐龙给大家设计了三关,让我们和小恐龙一起来闯三关。
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首先我们来闯第一关,有信心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问: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左边有6只小恐龙,右边有2只小恐龙)表扬学生。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在黑板上边贴边数)。
3、那么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写出算式吗?(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怎样想的?好,开始!
4、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
6+ 2=8 8-6=2
2+ 6=8 8-2=6
其他小组和他们一样吗?(一样)那谁愿意看着图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算式,怎样计算的呢?(生回答:6 + 2=8,因为6和2可以组成8,8-6=2,因为8可以分成6和2)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看,根据一幅图我们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几个加法算式?(2个)几个减法算式?(2个)好极了,同学们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让我们一起读算式。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恐龙高兴的跳起舞来,咦!这只小恐龙
这么调皮,跑到左边队伍来了,现在,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说出四个不同的算式吗?根据这样的算式,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我是这样想的,因为8可以分成7和1 。
还可以根据图上
5、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同学们继续努力。
6、同学们请拿出学具,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
一共有几根小棒呢?现在请同学们把9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然后动手写出四个算式。
好,开始。
7、学生念着,老师摆,并写出算式。
真了不起,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摆的和他们一样吗?(不一样)请同学说一说,并说出算式。
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又学会了几的加减法?(9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6+ 2=8 2+ 6=8 )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有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大家看,根据一幅图,能列出几道算式?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大家学得非常好,这时候我们的小朋友小精灵也赶来了,它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小红花,但是它要求大家,不看图,不摆学具,马上就能说出这几题的得数。
学生边说答案边发红花。
三、练习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三关。
同学们加油!
2、为了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小恐龙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的水果,让我们来帮小恐龙把水果运回家。
第一组的小朋友上火车。
3、小朋友们这么能干,帮助小恐龙把水果顺利地运回了家,小恐龙特别地热情好客,想请更多的小朋友来做客,我们来帮助它把信送出去好吗?
4、这封信谁来送?恩,送对了。
5、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共同闯过了三关,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
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6、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和小恐龙共同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我们知道了一副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并且还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8、9的加减法主要是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材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有步骤地、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
在教学时,我认真把握教材意图,深挖教材资源,力争让学生学有所得。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进行,整个一节课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如: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练习时采用了智力大闯关的形式进行,
分别是摘苹果游戏,讲故事等,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摘苹果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8、9的加减法。
但是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有一下几点:1、有些语言不够规范,如我说到用这些数字来写算式,这样会误导学生,以后再学习数的时候也说成是数字,所以在教学时就直接说这些数,而不要再说成“数字”。
2、有些问题问的太深,学生不好回答,如:在教学时我问的“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样问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我在从新设计教案时就改成了“减法和加法之间有关系吗?”也就是说只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是有关系的即可。
3、有些语言还不够儿童化,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说的:你能根据7+2=9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这样感觉很生硬,也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口味,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我把这个环节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讲故事。
这样更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