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0-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汇总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
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教案一:细胞的基本单位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3. 认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单位和结构。
2. 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三、教学难点
1.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细胞?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4.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实验法
3. 教学游戏法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教案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3. 认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二、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三、教学难点
1.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四、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代谢、反应和繁殖。
2. 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3.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实验法
3. 教学游戏法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观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以上是初中生物知识重点全套教案范本,供您参考。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
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六、教法和学法突破重点与难点:(一)、教法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练习巩固。
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小程同学脚背发炎,医生却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为什么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血液循环。
(二)课程新课活动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4个问题。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教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教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教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掌握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1.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生物学教学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掌握针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2.2 教学内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针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来掌握教学策略2.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程度教学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评估教学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第三章: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3.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3.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掌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2 教学内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生物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能力5.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的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5.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掌握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6.2 教学内容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的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教材,演示分析过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6.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课程标准含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的理解程度第七章:生物学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7.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学会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7.2 教学内容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互动教学法:通过模拟教学活动,让学生实践教学技巧和策略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7.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基本技巧和策略的理解程度模拟教学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技巧和策略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程度第八章: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掌握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8.2 教学内容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8.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的理解程度第九章: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1 教学目标理解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2 教学内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策略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理解程度第十章: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掌握生物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学会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生物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策略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教学创新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些章节主要介绍了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资源和实验教学设计等内容。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概念理解类:1.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含有能量()A.燃烧B.水浸C.压挤D.切割2. 在食物中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机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通过()A.小肠的消化作用B.呼吸作用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D.光合作用实验探究类3. 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表。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克)20 20 20 20水(毫升)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4 3 1.1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二、综合题4.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能量,他们准备了花生仁和核桃仁。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注: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187 J的能量)(1)A装置中的花生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0℃(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2)B装置中的核桃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5℃(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3)如果A、B操作过程科学规范,依据(1)和(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常假设上述热量为食物所含能量,实际上食物全部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上述热量____ ____。
5.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与B两个锥形瓶中盛有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①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管。
实验时,口衔通气口呼气、吸气数次;呼气时只松开①处的活动夹,观察A瓶中石灰水的变化;吸气时只松开②处的活动夹,观察B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生物学教案大全
关于生物学教案大全关于生物学教案大全篇一生物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的:1.生物的根本特征〔B:识记〕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根本特征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三〕教学用具〔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五〕教学设计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金属外表的锈〕和生物〔石头外表的地衣〕,活泼的生命现象〔开花的牡丹和飞舞的蜜蜂〕和相对寂静的生命现象〔冬季的落叶林〕进展比照,使讨论有了根底。
从而引出生物的根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根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外表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构造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化,层层理解。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上进展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根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构造,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例:以下生物中,不具有细胞构造的是〔B〕。
A.枯草杆菌B.噬菌体C.团藻D.草履虫〔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
从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根本特征,是生物体进展一切生命活动的根底。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响的特征。
正因为生物有了应激性,才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响,从而使生物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适应周围环境。
注意:要判断某生物现象是否属于应激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发生反响的刺激;二是看生物体是否对外界刺激发生了反响。
生物学教案模板初中版
生物学教案模板初中版
教案主题: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等过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
3. 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
4.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关注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
2. 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了解植物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
2. 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种子、花盆、土壤、水壶等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学习:介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4. 巩固:通过设计问题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5. 拓展: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6.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爱护。
教学反馈:布置作业,让学生形成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深刻的理解,检查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围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更多植物的生长奥秘。
教学资源:陆羽《茶经》、《唐实录》、《万物解谜》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设计:
回答问题。实验思路:取等量的 原则,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
计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研 磨时加入碳酸钙能够
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 和分离实验的设计,并能够 碳酸钙,乙组不加碳酸钙,在相 预测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
提高色素提取液中色 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磨,过滤后比 设计和结果预测的表述,锻
素的浓度,说出实验 较两种绿叶中色素的含量。
据你设计的实验思路 色相差不大,说明研磨时加入碳 从根本上理解碳酸钙防止
进行探究。
酸钙不能提高色素提取液中色 色素被破坏的原理。
思考:加入碳酸钙为 素浓度。
什么能够防止色素被 思考回答。色素分子中含有镁离
破坏?欲获得色素浓 子,在研磨过程中会释放有机
度高的提取液,研磨 酸,而镁离子和有机酸会发生反
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应,加入碳酸钙可以与有机酸反
根据前面的探究,思考回答。 无色薄膜补充蓝紫光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升华提升。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组探究不同因素改变能够提高绿叶中色素的浓度,可以解释层析 后滤纸条色素带颜色浅的原因;通过比较花瓣中色素和绿叶中色素性质的不 同,加深对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的理解,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后花瓣色 素提取液颜色的变化让学生从原理上解释了校园呈现万紫千红的原因;学生 能够利用光盘自制分光装置,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方案,交流展示 研究成果,虽然因为装置设计问题未能完美地展示色素的吸收光谱,但是这 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炼语言表达能力。探究不同
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若甲组滤液颜色比乙 操作不同材料中滤液中色
及结论。
组滤液颜色深,说明研磨时加入 素浓度,通过对照总结出提
普通生物学:第10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出现原始的细胞膜 原始祖细胞类似于今天的小的支原体。支原
体没有细胞壁,其外围是细胞膜,细胞质中只有 核糖体,只含DNA、RNA和多种蛋白质。它除了 可以在细胞中寄生外,也能在无细胞系统的培养 基中生长、繁殖。体积相当于病毒大小,为细菌 的1/1000,直径约0.1µm。
3 真核细胞的起源
1970年,Lynn Margulis出版了<<真核细胞 的起源>>一书,提出了真核细胞起源的内 共生学说。
所有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从非生命物质中绝对不 可能自发的产生出新的生命个体。
关于生命起源的两种推测
•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源于宇宙中其它星球。 • 在地球形成初期特殊的原始大气环境下,非生命
的有机分子经过长期的化学演化,逐渐形成了最 简单的生命形式。
(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从逻辑上看可分为三个时期:
水(模拟原始海洋)
H2
NH3 CH4 H2CH4 NH3
还原型大气
电极放电产生火花 (模拟闪电)
假定当时大气圈是含有 大量氢气的高度还原条
水蒸气 冷凝器
件,大气中的氮或一氧 冷水 化碳与氢反应,生成大
量的甲烷和氨,并与原
始大气中的水蒸气混合,
形成新化合 经过模拟火花放电过程, 物的“雨水” 经过一周,从模拟实验
第十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 命 的 起 源
(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
神创论
➢ 一次创造论: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所有植物和动物都
是上帝(神)在最初一次就造好放在地球上的,它们 永远不变、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
➢ 连续创造论: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物是一次又一次不断地被神
创造的,因此造成了地球上过去的物种与现代物种的 差别。
微生物 10-1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R100质粒 质粒(89kb)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质粒 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汞(mercuric ion ,mer)四环素(tetracycline,tet )链霉素 )四环素( , (Streptomycin, Str)、磺胺 、磺胺(Sulfonamide, Su)、氯霉素 、 (Chlorampenicol, Cm)、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us) 、夫西地酸( , ) 并且负责这些抗性的基因是成簇地存在于抗性质粒上。 并且负责这些抗性的基因是成簇地存在于抗性质粒上。
3、质粒的类型 、
严谨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低拷贝数 严谨型质粒 :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 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高拷贝数 松弛型质粒 :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
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 host range plasmid) 窄宿主范围质粒 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 (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 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 host range plasmid) 广宿主范围质粒 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因子) (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抗性因子( , 因子
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 质粒 质粒。 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R质粒。 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性转移因子( 抗性转移因子(RTF):转移和复制基因 ) R质粒 质粒 抗性决定因子: 抗性决定因子:抗性基因
人教版初中生物详细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详细教学设计教案课题:生物年级:初中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内容: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掌握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生活方式。
3. 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难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生物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15分钟)1. 生物的特征:生长、繁殖、代谢、变异等。
2. 生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动物界等。
三、展示实物、图片资料等(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四、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六、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八、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初中重点讲解教案
生物初中重点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生物学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践;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基本分类;
3. 常见的生物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1 生物的定义;
1.2 生物的特征;
1.3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2. 基本分类:
2.1 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2 动植物的分类;
2.3 昆虫的分类。
3. 常见的生物学知识:
3.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3 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教学法:通过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知识;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实践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
3. 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表现。
六、教学反馈
1.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3.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掌握常见的生物学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践。
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苏科版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科版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写说课稿是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
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苏科版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苏科版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
苏科版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版本: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二、设计内容: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二章细胞的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2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1课时——酶的作用)三、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使学生从之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在这样理念的促进下,“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应运而生。
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引导——探究”式学习过程。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该内容以第1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的知识为基础。
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Ⅰ)。
(2)技能目标:能够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
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②参与交流。
3.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理解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利用PPT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理解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2、熟悉核苷酸的多种生物功能。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3、了解食物中核酸的消化吸收。
尿酸以及痛风症与血中尿酸含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及关键步骤、关键酶,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代谢调节机制。
核苷酸合成代谢过程中的一些抗代谢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理。
教学难点: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代谢调节机制。
核苷酸合成代谢过程中的一些抗代谢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理。
三、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授课地点黄金校区教学楼选用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查锡良、药立波主编)授课章节课题第十章核苷酸代谢第一节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第二节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共4学时)1、结合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来导入本章内容。
结合核酸是生命活动中的生物信息大分子的特点来分析核苷酸代谢特点。
2、联系临床有关实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抓住关键、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可适当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具:电脑、投影仪、话筒、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语言表达,适当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结合核酸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嘌呤、嘧啶核苷酸的代谢特点并适当例举临床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教案范例大全初中生
生物教案范例大全初中生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微观结构。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生物学》;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
二、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探讨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分裂等。
三、观察细胞的实验(20分钟)
1. 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胞;
2. 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四、综合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的特点;
2. 讨论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练习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更多生物现象。
生物总结初中全册教案设计
生物总结初中全册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细胞组成、生物的能量转化等
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生物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4. 生物的能量转化
5. 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教学难点:
1. 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 进化理论的认识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老师讲解、学生讨论和课堂互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
1. 日常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 生物教材、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教学安排:
每周2-3节生物课,每节45分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上为初中生物全册教案设计范本,具体实施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evelopment Biology)课程编号:1923027(1913027)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后序课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总学分:2 其中实验学分:0总学时:32教学目的与要求: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发育过程及其本质现象的科学,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进展及其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熟悉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并能初步用于解释生物发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动物的发育模式(2学时)一、发育生物学简史二、发育构建的多态性三、发育体制本章重点:发育构建的多态性难点:发育体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二章胚胎发育的准备(2学时)一、生殖干细胞的决定、迁移二、精、卵细胞的发生本章重点:生殖干细胞的迁移难点:卵细胞的发生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三章胚胎的早期发育(4学时)一、受精二、囊胚的形成三、原肠胚四、神经胚的形成本章重点:原肠胚难点:受精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器官系统发生的奠定(4学时)一、内、中胚层的早期发育二、Hox基因三、体节形成与分化本章重点:Hox基因难点:体节形成与分化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动物成体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器官系统的发生(2学时)一、神经系统二、肾脏的发生三、肢体的发生四、性别决定本章重点:肾脏的发生难点:性别决定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六章变态,胚后发育生长,衰老(2学时)一、昆虫变态二、哺乳动物胚后发育三、哺乳动物胚后生长本章重点:昆虫变态难点:哺乳动物胚后生长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七章细胞分化是发育建立的基础(2学时)一、近端诱导二、远程控制本章重点:近端诱导难点:远程控制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八章自组织,集约化(2学时)一、细胞黏着与亲和本章重点:细胞黏着与亲和难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九章发育程序的构建(2学时)一、发育程序的构建本章重点:三胚层的形成,肾脏的发生,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初中生物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课优秀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了解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分裂等。
3. 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等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玫瑰花叶片
3.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图片
4. 大字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猜测每个部分的功能
二、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
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让学生用大字报展示并解释细胞的结构
三、学习细胞的功能
1. 介绍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分裂等
2.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玫瑰花叶片的细胞结构,并讨论不同类型的细胞的功能差异
四、总结回顾
1. 让学生口头回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布置作业:绘制动植物细胞的示意图,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
细胞并了解其特点。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得到了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简洁明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初中生物详细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生物详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组织;2.掌握植物的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功能;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与分析植物的构造。
教学重点:1.植物的基本结构;2.植物的细胞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1.植物的不同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功能;2.区分不同植物组织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植物的横切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结构;2.提问:你知道植物的结构有哪些吗?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组织结构”。
二、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10分钟)1.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2.每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介绍植物的主要组织结构(15分钟)1.根的结构和功能;2.茎的结构和功能;3.叶的结构和功能。
四、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描述一种植物的组织结构;2.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
五、实验与表现(15分钟)1.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了解细胞构造;2.让学生绘制不同植物组织的图,并注明结构和功能。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提问:为什么植物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如何利用植物的不同组织结构来服务人类?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语整理成知识点;2.让学生找一种植物,并观察其根、茎、叶的结构。
教学辅助手段:植物横切面图、显微镜、白板、彩色笔等。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各种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构造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分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组织结构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植物的分类和结构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1.2 教学内容: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展示植物的分类和结构。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
1.4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类型植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类型植物的特点和结构。
学生进行植物分类游戏,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掌握植物的生长因素和发育阶段。
2.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
植物的生长因素:光照、水分、养分。
植物的发育阶段:胚胎发育、胚胎后发育、成熟。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利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植物的生长因素和发育阶段。
2.4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分析植物的生长因素,进行实验观察光照、水分、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发育阶段的知识。
第三章: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关系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关系。
掌握不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植物的适应性:对光照、水分、温度的适应。
植物的生态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观察分析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关系。
利用图表和图片展示不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生态关系。
3.4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植物对光照、水分、温度的适应性,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适应性特点。
分析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植物适应性和生态关系的理解。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和传播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和传播方式。
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繁殖特点和传播途径。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10.1)--第十章倍性育种
三、单倍体育种程序及操作技术—(花粉培养) 1 、原材料的准备: 一般采用优良亲本配成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杂种一 代植株的花粉,或从杂种 F2 中选择优良植株的花药 进行培养。 2 、培养基的配制: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培养基,为选择出合适的培养 基,先要进行试验,选出适宜的培养基。 培养基:大量元素无机盐 + 微量元素无机盐 + 铁盐 +
① 单倍体植物一经加倍就成为遗传上纯合的植物体,不能分 离,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② 由于其高度不孕生活力弱,在生产上就不能直接利用,必 须经过(加倍)人为控制,克服其缺点,发挥其优势,为生
3 、单倍体育种的意义: 1 )、能极早地稳定杂种后代性质,缩短育种年限。 2 )、加速培育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3 )、提高选择的正确性和效率。 4 )、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与分离的困难。 5 )、节省田间试验的土地和劳力。 6 )、与诱交相结合—提高效率。 二、花粉单性发育成植株的生物学原理(概念):
第十章 倍性育种
生物细胞内,由染色体组成一个个染色体组,每个 染色体组内包括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同一组内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1 、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内包含的染色体 数称染色体基数(X)。 如:苜蓿 2n=32 、即 2n=4x=32 所以染色体基数 x =8
玉米 2n=20 、即 2n=2x=20 所以染色体基数 x =10 2 、一倍体——凡是体细胞内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 组的生物称一倍体。 如:冰草 2n=14 、其一倍体是: x=7
维生素类 + 植物激素 + 蔗糖 + 琼脂 + 蒸溜 水 3 、花药接种:
4 、花粉人工离体培养: a 花药产生单倍体植株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③ 行为条件(conditions)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条件下或什么范围内 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条件研究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 ……”“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④ 表现程度(degree)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 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说 出……”“详细的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等描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 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教学设计
102 教学设计的策略 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要素
● 学习需要分析 ● 学习内容分析 ● 学习者分析 ● 教学目标的确定 ● 教学策略的制定 ● 教学媒体的选择 ● 结果的评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教什么?)
(1)学习内容分析
①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 ②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 ③揭示学习内容之间的结构; ④分析重点和难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2)学习者的分析
①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的分析 ②学习者技能起点能力的分析 ③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
加涅关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一般 指导。这些活动是: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 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 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b. 教学形式: ①以教师解释说明为主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讲授形式; ②以教师提出较多的适当问题的提问形式; ③按课题呈现教材、组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掌握 知识的讨论形式; ④改变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促进学生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形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②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③ 精心组织教学
a.教学活动顺序
指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是对“先教什么” 、“后教什么”作出科学的安排。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规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3)理论基础上:
① 传播理论 ② 学习理论 ③ 教学理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4)教学主体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先寻找学习者面临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 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的目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的程序(怎么教?)
(1)确立教学目标
① 行为主体(audience)
在描写时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 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生 ……”“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 ……”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写 出……”“对……做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 等描述。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2)制定教学策略
① 精心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时应依据:①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 、教学特性和功能;②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 的特征;③不存在“万能媒体”;④应考虑易获 得性和成本问题;⑤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 术;⑥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在应用教学媒 体时,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① 行为主体(audience) ② 行为动词(behaviour) ③ 行为条件(conditions) ④ 表现程度(degree)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例:通过学习昆虫的形态特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② 行为动词(behaviour)
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应用”“ 熟悉”等几个笼统的、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 示内部心理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 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 ”“拒绝”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的行为动词。
10-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观念上:现代教学观念
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具体实践上:系统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教学要素互动运行方式图
教学目的
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师
学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生物学教学设计
(3)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 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是通过已经确立的教学目 标(如课程标准中的即定目标)对学生的期 望和学生目前的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确定学习需要。最终通过问题分析形成总的 教学目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后,学生能以90%的准确度,从 书上的图中辨认出哪些是昆虫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
第十章 教学设计
制定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① 要全面 ② 要明确 ③ 要重点突出 ④ 要难易适中 ⑤ 要有弹性 ⑥ 要注意各章节教学目标的相互协调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