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的训练和角度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朗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朗读一、背景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及古诗词朗读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二、文言文朗读1. 《论语》《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 学生可以选择经典章节,进行文言文的朗读练,并结合注释和翻译进行理解和分析。
2. 《史记》《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广泛全面地记录了从上古到秦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学生可以选取相关章节进行文言文的朗读,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3. 《水浒传》《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等英雄好汉的故事。
*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文言文的朗读,体会古代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
三、古诗词朗读1. 唐诗唐诗* 学生可以选择唐代诗人的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等,进行古诗的朗读。
* 在朗读中,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和抑扬格律,体验诗歌之美。
2. 宋词宋词* 学生可以选择宋代词人的作品,如苏轼、辛弃疾等,进行古词的朗读。
* 在朗读中,注意把握抒情和描写的感情色彩,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
3. 元曲元曲* 学生可以选择元曲中的名篇,如《西华山》、《救风尘》等,进行古曲的朗读。
* 在朗读中,注意音乐的韵律和表达情绪的技巧,感受戏曲之美。
四、研究建议1.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 学生应积极参与所选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朗读练,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把握能力。
2. 注重理解注重理解* 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理解,可以结合课堂讲解、注释和翻译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3. 多角度欣赏多角度欣赏*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所选经典作品,包括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
五、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及古诗词朗读内容。
希望学生通过朗读练习,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教学内容《铁杵成针》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两则文言文之一。
故事讲述了李白在山中偶遇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
李白好奇询问,老妇人道:“欲作针。
”李白深受启发,从而发奋学习,终成一代诗仙。
本文通过简短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感悟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2. 故事背后道理的领悟:学生需要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铁杵成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探讨故事背后的道理。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老妇人的话能激发李白的学习热情?”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铁杵成针》2. 主要内容:文言文原文、字词解释、故事梗概、道理启示3. 板书设计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文言文。
2.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写一篇关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感悟文章。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4. 教具学具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一、强调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语气和情感。
教师可以在朗读时强调停顿的位置和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法和语调。
在句子中,比较重要的词或短语通常会被强调,可以通过停顿来体现。
比如:示例一:故其志士烈,其思不可忘,其言不可断在这个句子中,“烈”、“思”、“言”都是重要词,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语调来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词的强烈情感和表达意义。
示例二:今天孔子生日,我们来祝福他。
他不仅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在这个段落中,可以根据情感变化和语气的转换来调整停顿的位置和程度。
比如“孔子生日”这个短语可以适当停顿,表现出庄严、祝福之情;“思想家”、“民族代表”则可以较为明显的停顿,展现出敬仰和崇高之感。
二、调整语速在朗读文言文时,语速的快慢会影响到语音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速下准确地朗读文言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情感和内涵。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文言文中的紧凑感和激情,慢速的语速则可以突出句子中的细节和感情。
比如:示例三: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蒹葭》是文言文中的古乐府诗,可以尝试在不同的语速下进行朗读。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诗歌的轻快和慷慨,慢速的语速则可以呈现出句子中的细致和情感。
三、模仿演绎朗读时,模仿目标语音会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调和语气。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朗读录音,并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演绎。
比如:示例四:《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总之,朗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停顿、调整语速和模仿演绎等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并提高其口语和表达能力。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绝巘/多生怪柏。
(16)将军/百战死(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王之弊/甚矣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
(4)问/今是何世(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人不知/而不愠(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并且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本文将讨论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实践方法,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1. 选择适当的文言文材料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言文材料。
这些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文言特色。
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文课文或者古诗词,而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长或者较为经典的古代文章进行朗读。
2. 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单词和短语的朗读开始,逐渐提高到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对于进阶学生可以进行较为复杂和长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连续朗读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3. 实践与指导相结合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将实践与指导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在朗读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来提高自己的语音和语调,同时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发音和语调,使自己的朗读更加准确和自然。
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训练,通过集体朗读来锻炼学生的语音韵律和声音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体朗读训练,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化的朗读。
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古诗词,让学生朗读时感情表达丰富,增强朗读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也可以模拟一些古代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戏剧性的情景中进行朗读,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1. 提升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来掌握古文的韵律和声调,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和修辞能力。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五、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若”、 “而”、“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 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而 / 山不加增 。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虽 / 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4、虽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5、且 /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6、且 / 壮士 / 不死即已。 8、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
三、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 要分开读。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 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 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 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 “以”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③中的 “中间”,“中”是“中间”,“间”是 “夹杂”。
2、“而”字若起到下列作用,就应该和后面的词语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 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 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 读。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 +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 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 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 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 “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例 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愚公移山》) (《核舟记》) (《三峡》) (《口技》) (《马说》)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
新课改施行以来,文言文在阅读篇目中的比例明显增大。
文言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使他们可以读一点文言作品,以利视野的扩大和文化素养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了。
既如此,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经过查字典.会意而后懂。
.朗读背诵可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皆有之,只是有优劣强弱之分,像幼儿起初学话,能辨声而心知其意,即有了语感,但这还不完全,待经过千百次重复,逐渐熟悉了某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这才有了完全的语感,也说明:语感来源于听,其次是说。
古人语云:置之齐那么齐语,置之楚那么楚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们只有在一个“活〞的语境中,多听,才能较快学好另一种语言。
.此种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那么诵读教学法,即以朗读背诵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它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也不强迫死记硬背,而是用诵读带动其他的训练,最后到达自然成诵,采用这种教学法,应当遵循下面两条根本原那么:第一:诵读和会意亲密结合,以求疏通文意学生读文言文而能会意,是无庸置疑的,文言跟现代汉语同源而异流,同为主,异为次,此其一;其二,我们并非读经,课文里没有佶屈聱牙的句子,而又有标点,有注释,认真读读,至少也能读懂一小半。
一小半懂得就有了会意的根底,会意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心知其意而口不能言;二是知而能言,虽不中亦不远;三是言而能中,即所谓确解。
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求得确解,但又要看到,由于时代隔膜,用语习惯不同等种种原因,句句求确解也很难办到。
所以,要求应当放宽,一篇之中,半数能确解,其余,或心知其意,或言而不中亦不远,均无不可,极个别语句甚至可以有疑,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它给学生留下了继续会意的余地,使其倾全力于诵读,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感知文言的表达特点,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其效果比让学生借助完好的译文来理解文章大意要好得多。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
考试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
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
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
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
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
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
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
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7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7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教授文言文呢?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一、引发兴趣,注重体会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古老、艰涩的特点,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都有些抵触情绪。
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相关的故事背景,来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古代历史背景,介绍文言文名家的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情感和意境。
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通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情感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可以通过情感递进,意境展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和意境,比如通过教学诗词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地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注重阅读,注重理解文言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文言文。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可以从比较简单的篇章开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比如《论语》、《孟子》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逐句翻译、逐段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蕴含的哲理。
三、注重写作,注重表达文言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操练古文课文,或者安排一些文言文作文题目,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书面表达。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二)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1方法:主谓之间要停顿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方法:谓宾之间要停顿例句: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3方法: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方法: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例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5方法: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例句:虽/乘奔御风。
(《三峡》)6方法: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句: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7方法:“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8方法:表转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句: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9方法: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句:问/(渔人)所从来。
(《桃花源记》)10方法:“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句:宜乎/众矣。
(《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11方法: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要停顿例句:①孤/常读书。
(《孙权劝学》)②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二、关于断句五法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文言文教案模板8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8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导入作者及题解二朗读训练,理解字词1.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读完后师生共同正音正节奏。
2.自由读一遍,要求:读得流利,注意初步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接龙,每生读一句。
要求:大声地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4.速读,理解字词,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同时在下一个环节中随时发现字词的问题并解决。
三理解内容,把握主题1.方仲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得知的?请说出你的结论及依据。
.讨论,中间及时引导全面理解方仲永的特点、经历及结果。
2.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最后沦落为“泯然众人矣”,你认为谁应该为他的沦落负责?讨论,中间及时引导全面理解方仲永的悲剧决不只是他父亲一个人造成的。
3.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懂得了什么?或者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那么,__作者写作__想表达一个怎样的看法呢?让我们读第三段,并联系__标题“伤仲永”,讨论并概括作者在这些议论里所表达的观点。
四小结拓展,思维训练1.小结课文.2.先天的天资与后天的努力究竟哪一点对学习的影响更大?(训练思维的发散性,言之成理即可)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文言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强文言阅读能力。
(重点)2.在把握__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点、难点)3.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诵读训练,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文言文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本文将从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4.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诵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二、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1. 情感投入。
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的背景故事、人物情感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2. 反复朗诵。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诵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音、语调、语气等,提高朗读的效果和质量。
3. 表演训练。
可以通过学生间的表演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听力训练。
可以通过听录音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音、语调、语气等特点和规律。
5. 词语注释。
在诵读过程中,要注重对生字、生词、生句进行注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6. 背诵训练。
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注重语音语调的指导。
文言文的语音语调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并表达文言文的意思和情感。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的抒发,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诵读文言文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4. 注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A )
【解析】A.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常念荫松柏”“咏诗书” 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是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 的做法。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撰 《 晋 史 》// 奇 功八。 3.用“/”给文中加黑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 2 处)。 文 章 / 俶 傥 //清 淡 出 一 时
2.根据特定句式断句。解题时,可根据日常积累和常用的特定句式进行 断句,此外还要注意句子是否整齐对称,有些句子的上下句常用相同的 字数或相同的结构。 如:“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句中可根据 “此……也”的句式进行断句。 注:文言文常考句式见“三、句子翻译迁移训练”。
3.根据人物对话断句。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对话标志语,如“曰、云、 言、白、语、道、谓”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后 文省略主语,只用“曰”。所以,当句中有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判 断出问者、答者。
【注释】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 之志的友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见《提升作业》P449)
四、文言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文言文断句一般都是将原句的标点去掉,然后让学生在标点处断句。
一般而言,文言文断句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之间 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断句时可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1.根据句意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 间的关系;其次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明 确大意;最后根据句意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如:“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原文“太尉使备西北”意思是太尉让西北方向做好准备,后文中精兵“奔” 的方向也应是西北,所以“奔”与“西北”中间不能断;“吴兵”是名词, 中间不能断开)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三读”与“三析”初探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三读”与“三析”初探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成为新近的教学难点。
从它所占教材篇目的比重来看,从它与以往版本的选录长度而言,从它在高考中人们重视的程度来看,我们都必须对文言文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教学“三读”与应试“三析”的角度阐述了文言文教学与应试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三读三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成为新近的教学难点。
从它所占教材篇目的比重来看,从它与以往版本的选录长度而言,从它在高考中人们重视的程度来看,我们都必须对文言文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应对文言文的讲析?应试教育下应如何应对文言文的分析?本文笔者试从教学“三读”与应试“三析”的角度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妨多向古人借鉴一些学习方法。
朱熹的读书法讲究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而这口到,即强调多多读,大声读。
许多高中生认为,默读就可以了,不必出声,所以,在朗读环节上用时少,甚至省略掉。
殊不知,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反复朗读中能加深对词语和语句的认识与记忆;朗读可以感悟到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朗读还可以养成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培养对文言文的领悟力与鉴赏力。
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多进行朗读教学十分有益。
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朗读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读重在字词句式如同与人见面,见得多了便熟识,见得少了就生疏,多读文言文,和那些生字、实词、虚词或是各种句式打交道多了自然就熟识,并提升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这便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字词句式的认知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方能化知识为能力,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地。
例如,我们课内《寡人之于国也》中学了“或百步而后止”中的“或”指“有的人”或“有时”,当对此义项烂熟于心后,在读课外文中遇到这个字时,我们就可明确它的具体含义了。
二、读重在作者思想朗读训练过程中,我们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能更好地引领自己的思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领悟作者的人文精神。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朗读指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朗读指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拿起黄色的卷轴,正欲朗读,却看到惠子眉头紧锁。
他立刻停下来,关切地问道:“惠子兄,你有何不悦之处?”惠子缓缓地说道:“在下想起了昨日闻听的一则讲解文言文的故事,却心生困扰。
不知能否请教庄子兄,如何学好文言文。
”庄子微笑道:“文言文,字词鬼斧神工,不可不学。
我这里有一些指导方法,可以与你分享。
”
一、语法知识
读懂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其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的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逐一学习。
例如,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连接词,如”乃“,”则“,”故“等,这些词汇的使用和位置也非常重要。
二、背诵经典
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宝库。
背诵这些经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用词、结构和思想内容。
三、人名、地名、典故
文言文中涉及到众多的人名、地名、典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部分。
在识记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其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
文言文中的价值。
四、透彻理解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子,常常需要读者多方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其意义。
这需要我们时常停下来细品,多角度理解。
庄子看完了自己的指导,问道:“惠子兄,这些方法是否有帮助?”惠
子点了点头,表情放松了不少。
“那就希望惠子兄能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将文言文学好。
”庄子温和地道。
二人默默望着濠梁流水,阳光洒向两人身上,温暖宜人。
想到今天的
收获,惠子不禁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感激。
文言文朗读节奏训练题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训练题:一.给下列句子划出一处停顿1.先帝不以臣卑鄙2.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余闻之也久4. 肃遂拜蒙母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闻水声 10.衔远山,吞长江11.盖石性坚重 1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13.诚宜开张圣听 14.其真不知马也15.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16. 至于负者歌于途。
17.虽不能察,必以情 18.然则北通巫峡19.而山不加增 20.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1.虽千里不敢易也 22。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二.给下列句子划出两处停顿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先帝不以臣卑鄙3. 盖大苏泛赤壁云。
4.若夫淫雨霏霏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8.然则何时而乐耶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1.至于负者歌于途, 1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三.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其一犬/坐/于前”四.1.试读下面这篇短文,注意停顿。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余映潮[教例简述]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认知性默读,要求:1、全班同学认真阅读全文,阅读中注意读课文注释。
2、粗知全文大意。
二、激情诵读,要求: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
2、每人至少诵读二遍。
3、力争读得顺口,上口。
三、质疑性朗读。
要求: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四、巩固性复读。
要求:1、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
2、每组同学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
3、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
五、比赛性竞读。
要求: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
2、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
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
六、体验性背读1、教师介绍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如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
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2、学生试背课文第四、五两段。
[评析]这一节课的教学线条清淅,教学层次分明,教学容量饱满,学生活动充分,这是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不作深入的评析。
问题是我们要思考一下,教者为什么要如此这般地安排“诵读”。
原来,教师是在准确地按照教材的标高进行教学。
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教学的训练体系,并对文言文的诵读要求作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要求,加强了诵读指导。
教材中编者有文言文31课,含短文27篇,诗词曲33首,其中有28课的21篇短文和33首诗词曲要求背诵,特别是五、六册的文言教读课文都把背诵作为训练重点的首项要求,是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并在练习中把文言课文的诵读作为训练的第一个层次,义务教材还授之以法,就如何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进行朗读指导,并就如何“利用修辞特点”、“分段记诵”、“抓内容层次”、“抓关键性语句”、“抓文脉”、“抓思路”等进行背诵指导。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尚芬庆
【期刊名称】《青海教育》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初中生在朗读文言文时,最常见的困难是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其实,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同的.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是一个可以遵循的基本规律.
【总页数】1页(P21)
【作者】尚芬庆
【作者单位】湟源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言文的三“读”——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文言文的朗读指导策略 [J], 余小鹏
2.将朗读进行到底——谈朗读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J], 卓仲华
3.将文言文的朗读训练精致到底——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案的研磨看文言文的有效朗读训练 [J], 李爱梅
4.朗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议初中文言文教学 [J], 朱盛
5.识得朗读面“伊人”在水方——论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J], 李芮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朗读的训练和角度
优美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以读贯穿始终,体现以读为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我将朗读的训练层次分了两步,这两步各有不同,各有作用,每一步的朗读都力图解决不同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更深地走进文本。
第一步:读准。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能够根据纠错后的提示,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生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
比如在《为学》这篇课文中就有“语、鄙、恃”等易读错的字,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纠正其中的错误,还要及时补充该词的含义,这样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达到理解地读的目的。
在《卖油翁》中,学生正是在这一步朗读中,认识了“矜、忿、颔”等词,这是感知文本内容的第一步。
这一步朗读,以学生的个别读并纠错开始,以整体齐读易出错的词并最终达到准确结束。
第二步:读通。
第二次读,在读准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流利地朗读课文,语言没有障碍。
同时,也包括停顿无障碍,因为停顿的障碍通常就是不理解,在第二次读的过程中,就是要解决学生朗读中的不当停顿。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样熟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减轻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同时,熟读更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背诵。
在《卖油翁》的教学中,学生正是通过这一步朗读,明白了“但微颔之”“唯手熟尔”的句读。
这一步朗读以学生个别质疑开始,以集体答疑,个体体验朗读,并最终确定准确的句读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越读越熟练,才能理解文意的过程更顺。
朗读学设计,要想达到精彩的境界,必须讲究“角度”两个字。
1、用朗读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文中来。
这可能是大多数老师么有用过的手法。
“引入课文,体味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一二组读课文的第一层,三四组读课文的第二层。
层次在哪里,老师不知道,你自己去揣摩。
这样学生就要自己进入课文。
大约几分钟的讨论,才会知道。
2、以读带析,一石双鸟。
在读的过程中把分析一带解决。
《三峡》。
这篇课文的朗读是很讲究的,有很多领取句子的字。
“自”“两岸、略无、自非、不见……”领头字要注意长度。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3、巧设角度,读中欣赏。
角度出来了,文章就能够欣赏。
《答谢中书书》情同学们用变形的方式来朗读。
读成两个段落(描写议论相结合),三个段落(总起一笔,描绘一笔,议论一笔),四个段落(总起一笔,描写雄奇的景色,描写秀美的景色,议论抒情)。
这就是读中欣赏。
还能不能再创造一种形式呢?来尽情的表达对大自然赞叹之情呢?最后两句单独读,赞美后再缓过神来欣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