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要领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29式单鞭(03-20)
∙杨式太极拳云手详解第二十八式(03-19)
∙85式杨式太极图解第二十七式单鞭(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03-1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三式扇通背(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二十二式海底针(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式白鹤亮翅(03-04)
∙85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八式斜飞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六式肘底看捶(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五式抱虎归山(03-02)
∙85式太极拳第十四式十字手(03-01)
∙85式太极拳第十三式如封似闭(03-01)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2-29) ∙85式太极拳第十式手挥琵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02-28) ∙85式太极拳图解手挥琵琶(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左搂膝拗步(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六式白鹤亮翅(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五式提手上势(02-25)
∙陈式太极拳图解(五十六)收势(11-07)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单鞭(09-12)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三式揽雀尾(09-11)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势(09-11)。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杨澄甫示范)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详解
八十五式杨氏太极拳一、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二、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三、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图解与动作要领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杨式太极拳85式用法全集,所有的诀窍都在这了(附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用法全集,所有的诀窍都在这了(附视频)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12式: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3式: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4式: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5式: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第16式:肘底看捶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第17式:左右倒撵猴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
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歌诀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歌诀杨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温柔缓慢、舒展柔韧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养生、健身的绝佳方式。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的升级版本,动作更加精准、流畅。
本文将介绍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动作要点歌诀,以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拳法。
一、起式1. 起势: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身侧,心平气和。
2. 手抱球:将左臂向前抬起至胸前,手心向外,手指自然弯曲,右手放于左手上,形成圆形状。
二、左右分势1. 推掌:将身体略向右转,左手缓缓向右前方推出,右臂自然下垂。
2. 右拗步:右脚踏出一步,与肩同宽,双膝微屈,重心向右侧移动,右手随身体向右前方延伸。
3. 斜飞势:左手由胸前缓缓推出至左前方,手心向上,手指微微上翘。
三、左揽雀尾1. 左揽雀尾:左手由左前方向右上方揽拢至耳侧,掌心向下,手背贴近头部,右手自然下垂。
2. 右拗步:右脚以小步退后,身体略向右转,形成左右的身形。
3. 提掌:左手握拳至胸前,手背向上,手腕放松,右手自然下垂。
四、右揽雀尾1. 右揽雀尾:右手由右前方向左上方揽拢至耳侧,掌心向下,手背贴近头部,左手自然下垂。
2. 左拗步:左脚以小步退后,身体略向左转,形成左右的身形。
3. 提掌:右手握拳至胸前,手背向上,手腕放松,左手自然下垂。
五、左拦手势1. 左拦手:右手由右前方旋转向左上方伸出,手掌向外,左手自然下垂。
2. 右拗步:右脚向右前方踏出小步,身体略向右倾,形成左右的身形。
3. 托球势:左手以弧形挥起至胸前,掌心向外,手指微微上翘。
六、右拦手势1. 右拦手:左手由左前方旋转向右上方伸出,手掌向外,右手自然下垂。
2. 左拗步:左脚向左前方踏出小步,身体略向左倾,形成左右的身形。
3. 托球势:右手以弧形挥起至胸前,掌心向外,手指微微上翘。
七、左搂膝拗步1. 左搂膝:右手由上方向后方伸出,掌心向外,左手自然下垂。
2. 左拗步:左脚向左前方踏出小步,身体略向左倾,形成左右的身形。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三:动作图解第一式:预备势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
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
杨氏85式太极拳讲解
杨氏85式太极拳讲解杨氏85式太极拳是由中国武术家杨禄禅创编的一种太极拳套路。
下面是对杨氏85式太极拳的简要讲解:一、起势与预备动作:1. 起势:双脚并拢,脚尖稍微外扣,两手自然下垂。
2. 胸部放松,呼吸自然,心情平和。
3. 静立片刻,调整呼吸与身体状态。
二、开合与功架:1. 开合:迈开左脚,同时将两手缓慢抬起,至胸前高度。
随后,右脚移动,与左脚并拢,两手同时沿曲线下降至腰际位置。
2. 功架:沉于腰胯,背部挺直,头顶轻提,两手下垂于身侧,手指自然微微弯曲。
三、拳法动作:1. 单鞭:沿势图的曲线向右前方转体90度,左足踏至右足前方。
左手轻轻抬起至胸前,右手向下至臀部后方。
2. 手挥琵琶:右手沿曲线向前横扫至左侧,左手自然下垂于右臂旁。
3. 手揽雀尾:左手提起,并轻盈地向左侧捧过;右手沿曲线抬起,手指轻微弯曲。
4. 云手:左手向下挥起,右手轻拨至身侧;同时,左足向右步,右足略微沉于地面。
5. 抱虎归山:步伐回归中心,两手从身侧收回,相互交叉于胸前。
6. 如封似闭:双手向前推出至面前,两手自然分开,手臂轻微弯曲。
7. 双峰贯耳:右手微往后收拢至胸前,同时左手在胸前形成成虚指式。
8. 左右分脚:轻盈地迈开右脚,同时右手以圆形向前伸出,左手在身侧。
9. 肘底看捶:右手微微下降,手指轻弯,肘部往前伸出,与左后脚尖略微成直线。
10. 进步七星:左脚随前进,踏至右脚的旁边,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略微后移。
11. 倒肘带捶:右脚左踏,同时右肘轻弯向左侧摆出,与左后脚成直线。
12. 置步拦右肘:将右手放至胸前,左手贴着右乳白腹向后伸出。
13. 幻身单拳:左手轻推出至面前,右手自然下落于身侧。
14. 手挥琵琶:左手沿曲线向前横扫至右侧,右手自然下垂于左臂旁。
15. 手揽雀尾:右手提起,并轻盈地向右侧捧过,左手沿曲线抬起,手指轻微弯曲。
这只是杨氏85式太极拳的部分动作讲解,整个套路包含了更多的动作和细节,需要通过实际学习和实践来掌握。
杨氏太极拳85式分解
杨氏太极拳85式分解杨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由杨露禅创立于19世纪中叶。
杨氏太极拳以简洁、流畅的动作和以慢为主的套路表演为特点,注重内功的培养和身体的协调性。
在杨氏太极拳的套路中,有85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被称为杨氏太极拳85式。
本文将对杨氏太极拳85式进行详细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太极拳流派的基本动作。
第一式:起势。
起势动作是杨氏太极拳的开场动作,它以慢缓的步伐和身体的起伏来展现太极拳的内外兼修。
起势时,双脚并拢,然后一步向右迈出,左脚跟抬起,右脚落地,同时双手缓缓抬起,如同抱球一般。
整个起势动作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这个动作是杨氏太极拳中的一个经典动作,通过左右野马分鬃的动作来展示太极拳的柔和与刚劲的特点。
该动作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部微微向左转,同时将右手向右侧推出,左手按胸部向内收回,如同在推开一扇门。
再将右手缓缓回收,同时将左手向左侧推出,右手按胸部向内收回,动作完成后,双手再度平行于身体。
第三式: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是杨氏太极拳85式中的一种典型的手势,用以展示太极拳的轻盈和柔韧特点。
该动作的起始姿势与第一式类似,双手平行于身体,然后右手向右侧推出,同时左脚抬起,内旋,落地时以右手推出。
再将右手收回,同时左手向左侧推出,右脚抬起,内旋,落地时以左手推出。
动作完成后,双手再度平行于身体,身体保持平衡。
第四式:搂膝拗步。
这个动作是杨氏太极拳中的一个变化较大的动作,通过前后左右的运动来展示太极拳的灵活性与变化性。
搂膝拗步动作的起始姿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平行于身体,然后右脚向前迈出,膝盖微微弯曲,同时将双手以圆形抱球的方式向前推出,再将右脚回收,同时将双手收回。
然后左脚向后迈出,膝盖微微弯曲,同时将双手向后推出,再将左脚回收,同时将双手收回。
整个动作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第五式:左右穿掌。
这个动作是杨氏太极拳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动作,通过左右手交替伸出的动作来展示太极拳的协调性与连贯性。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
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右拳臂内旋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拳心朝下。
眼神关顾右拳前伸。
动作二: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随转体向左移。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
同时,右拳自右前方向下经腹前向左绕,随向左缓缓划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
眼稍关顾两手划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四、五、六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为向西进步,前面的进步搬拦捶为向东进步。
要点1.此式与前面的进步搬拦捶各在其承上的衔接动作上不同,前面的“进步搬拦捶”是上承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捶过渡而来。
2.与前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
随转体,左肘向左后撤下沉,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右拳变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
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以下掤、捋、挤、按的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即自(一)左右棚式动作四起,至(四)按式止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同。
第二十八式云手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右转。
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划弧;左掌随转体稍向前下移,屈臂沉肘,手与肩平,掌心朝下。
眼神关及右掌下移。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脚跟先离地);身微左转(转向东南)。
此时身法上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左肩低右肩高,身躯向左倾斜,身体易出现摇晃,立身不稳和僵劲随之产生;二是身躯扭曲,即双肩已转向东南,而双胯仍朝向正南(或南偏东)。
因此身躯在朝东南即左转动时,要做到坐实左腿,收沉左胯,逐渐使下腹左侧与左大腿内侧贴近,这样才能保证肩与胯相合从而避免身躯扭曲之弊。
杨氏太极拳老架85式拳谱+动作分解
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
第二段: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闪通背→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第三段:30.高探马→31.左右分→32.转身左蹬→33.左右搂→34.进步栽→35.翻身撇身→36.进步搬拦→37.右蹬→. 左右打→40.回身右蹬→41.双峰贯→42.左蹬→43.转身右蹬→44.第四段: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50.揽雀尾→51.单鞭→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54.单鞭→55.云手→56.单鞭
第五段:57.下势→58.左右金鸡独立→59.左右倒撵猴→60.斜飞式→61.提手上式→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闪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单鞭
第六段: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档捶→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
第七段:77.下势→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脚→81.弯弓射虎→82.85.收势。
傅清泉 文字教学 传统85式
傅清泉文字教学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3篇)
第1篇一、概述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代表性套路之一,由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创编。
该套路动作柔和、缓慢、连贯,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和技击功能。
本文将对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进行分解教学,帮助初学者逐步掌握这一传统武术。
二、准备活动1. 预备姿势: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 热身运动:慢跑或原地踏步,活动筋骨,使身体充分热起来。
三、基本动作分解教学1. 揽雀尾(1)起式: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双脚并拢,身体放松。
(2)左搂膝拗步: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前向上,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
(3)搂膝:右手继续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与右手成搂膝之势。
(4)前推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向前;左手收回,置于右腕处,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5)回收左脚:左脚跟落地,重心后移,成左弓步。
2. 手挥琵琶(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手挥琵琶: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3. 高探马(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高探马: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4. 转身摆莲掌(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转身摆莲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5. 起势(1)起式: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
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
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本篇文章介绍的是85式杨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主要介绍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式,以下是具体的讲解。
一、起势1、两手由旁边自然下垂,再吸气,慢慢提起双臂,右手往后提,左手向前提,直至两手平举于头部两侧,手心向下。
2、两手向外推开,至双臂伸直,再向外托,收至胸前,形成“抱球式”。
二、左右野马分鬃1、双手顺势向前推出,至肩平处,即做“搂球”手势。
2、左手向下、右手向上,托开后的双臂并收至胸前,重心随右手变换。
3、右手向下推,左手随即向上推开,向相反方向转弯,称为“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1、重心移到右脚,向前迈左脚成“弓箭步”,并较缓慢地向左转身。
2、两臂上举,前臂与额成垂直,上臂与地平行,即为“白鹤亮翅”。
四、摆莲掌1、以左为例,前脚虚步,右臂向后劈掌,左臂向前反托。
2、重心移到右脚上,向左转身,并由脚跟启动,同时右手向左挥出,左手将右手“助推”。
五、倒卷肱1、以左为例,右手由前向后扫出,缓缓移至左脚旁,“舒臂”保持左前上方。
2、向左内旋转,右手快速绕至左肩上方,“卷肱”。
六、提手上式1、脚跟触地,向右转身,左臂向前反托,右习惯欻向炮举。
2、右手“卷肱”,左臂“压肘”,与倒卷肱形成对称。
七、肘底看锤1、左足迈右上,同时右臂向前“看锤”,左臂抵在后肋旁,形成“抱球”式。
2、向右转身,右足“沉”定向左,两臂齐推,右臂仍为“复叉劈掌”状,左臂则做微调。
八、独立式身体稍向右偏,重心同时向左,右脚向外缓缓落地,两手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独立式”。
九、提脚拍掌1、左脚踏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由前向右扫出,右手“托球”。
2、右足迅速上步后面,左掌“拍右手”,于一股韵律中搭配动作。
十、转身搬捶1、以左脚迈前提起,先提左手“托球”。
2、向左转身,右掌向外盔劈,如要拍击地面,左掌平推而出,以“搬捶”完成。
以上为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的基本动作和拳式,太极拳的学习需要坚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修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清泉杨式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傅清泉杨式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一、前言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傅清泉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之一,他所传承的85式太极拳在形意、意境、技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傅清泉杨式85式太极拳进行分解教学,系统地介绍其套路及要点,以期帮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拳法。
二、套路分解1. 第一段:起势。
身体保持松柔,双腿微屈,呼吸自然平稳。
舒展全身,集中精神,双手自然下垂,身体呈现出一种放松而又有力的状态。
2. 第二段:采花。
双手抬起,由下而上,轻柔而有力地向前推动,同时身体稍微下蹲,呈现出一种深沉内敛的动作。
3. 第三段:单鞭。
双手向两侧分开,身体也随之变换姿势,保持平衡。
手臂的动作要有力度,但又不能显得生硬。
4. 第四段:云手。
双手交替上下摆动,身体跟随着手臂的动作左右转动,要求在旋转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5. 第五段:单鞭。
身体向一侧倾斜,手臂伸直,呈现出一种端庄优雅的气质。
6. 第六段:公鸡。
双手自然下垂,身体稍微前倾,一只手向前伸出,另一只手紧贴身体,呈现出一种稳重厚重的动作。
7. 第七段:左右摆莲。
身体左右摆动,手臂也跟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做相应的动作,展现出一种流畅舒展的形式美感。
8. 第八段:左右推掌。
双手向两侧推动,身体也做相应的转动,力度要均匀,动作要流畅自然。
三、要点解析1. 姿势稳健:85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身体保持稳健的姿势,保持内外一致的平衡感。
2. 内外兼修:练习85式太极拳要求内外兼修,即在动作的轻灵舒展中,要求内力充沛,外形端庄大气。
3. 动作连贯流畅:每一段动作都要求连贯流畅,不可有半点生硬之处,要求完美呈现出太极拳的功力与美感。
4. 用力均匀和谐:在每一个动作中,要求用力均匀和谐,既要有力度,又要保持舒展自然,刚柔相济。
四、结语傅清泉先生传承的杨式85式太极拳,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之处,更在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上有其独特魅力。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图解(6)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图解(6)第十五式抱虎归山(一)右搂膝拗步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身体右转。
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向右平视。
(图57—58)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
(图59—60)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
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
(图61)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步是朝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
(图62)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
(图63—67)第十六式肘底看捶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图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
(图68—70)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
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
眼神关及左掌左移。
(图71)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图解(5)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图解(5)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一:左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即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开始上步)。
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左下(低与胯齐)移,随移随变拳并随着臂内旋使拳心朝下;左掌也随转体向左后移。
眼神关及右手下移,但不可低头。
(图44)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
同时,右拳自右前向左下绕;左掌向左而上划弧,高不超过耳部,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
眼稍关右拳向左下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图45,反面参看图99)动作三:右脚向右前(东南)斜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身体同时渐渐右转。
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渐渐翻朝里面上方,随即渐渐向下弧形抽回;左掌也同时随转体弧形向右经右臂里侧前拦,掌心朝右。
眼神关顾左掌前拦。
(图46—47,反面参看图100-101)动作四:左脚前上一步,先以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左掌继续向前探出,右拳弧形收回于腰际,拳心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探。
(图48,反面参看图102)动作五:随即重心渐渐移于左腿,左脚渐渐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身体渐渐左转。
随转体,右拳向前打出,虎口渐渐转朝上;左掌微里收,坐腕,指尖斜向上前,附于右小臂里侧。
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拳打出。
(图49,反面参看图103) 要点1.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可歪斜和仰俯;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并要避免上体随右脚上步而向右倾斜。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远,并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时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使虎口转朝上;右拳打出时中间经由心口向前打出,这叫做“拳从心发”。
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动作一:右腿弯屈,重心渐渐向后移到右腿。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保守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收会动做详解,之阳早格格创做第一式预备式:二足安排启坐,距离共肩宽,足尖皆往前;身体自然直坐;二臂自然下垂;眼背前仄视.中心:1、央供“真收顶劲”、“气重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正在那几个主要央供下,搁紧齐身,搞到“坐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做之中.那几面央供,为太极拳所有动做的共共中心,锻炼时须刻刻记着,正在後文的中心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指示某一动做简单反其中某一央供.比圆,揽雀尾中的挤式战按式,初教者往往身体简单前俯大概後俯,果此便正在中心中即时提出,而其余共共中心虽已提及,然而仍旧要注意.2、二臂下垂,肩枢纽要搁紧;脚指自然微伸.3、细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纯念.4、预备势中的中心多数是整套动做的中心,所以该式是十足动做的前提,初教者尤当注意.第二式起势中心:1、正在二臂已举之前,应小心查看一下预备式是可合乎央供,然後启初搞起势动做.那时,思维办法先,要集结正在每个动做的动进与,也便是要搞到《十三势止功心解》所央供的“先正在心,後正在身”.比圆正在搞骸式二臂仄举时,先要意识到何如举,然後随着缓缓举起;纵然是重复的大概已老练练的动做,也必须那样搞,可则,内中动做简单集治.2、训练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支势,每个动做皆央供“重肩坠肘”(详睹《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二臂前举战二掌下准时,二肩不可耸起、紧弛大概用力,必须紧启下重.二臂前举时二肘不可挺直,须有微伸下坠之意.二肘下重戴动二掌下准时,“坠肘”固然很明隐,纵然正在二掌已下按到二胯前时,仍旧央供“坠肘”.正在那面上,初教者往往较易明黑,认为肘部既已垂正在底下,末不克不迭把肘“坠”於二掌的底下去.本去,正在那种姿势上(後里动做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脚等),对于“坠肘”该当那样去明黑:便是二肘须微伸,使小臂背前微直,那样,肘尖暴露,与大天成笔直线,仍旧可达到“坠肘”的央供;而如果二小臂也笔直,便得掉“坠肘”之意了.3、要搞到坐腕.所为坐腕,便是把掌根下重,脚指节微微上翘,然而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那样才搞把劲贯至掌根,脚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搞“形於脚指”.4、太极拳从起势到支势,所有前後动做之间必须对接,不可停断,央供速度匀称,绵绵不竭,一挥而就.比圆,该式二掌前举至下与肩通常即下降,其间不可有停顿局里,亦即每一动做到定面时,必须搞到“似停非停”.5、训练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弛启,也不可紧懈、蜿蜒,掌心要微呈凸形.第三式揽雀尾一、安排绷式中心:1、身体安排转化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里所有转体动做皆必须那样搞.2、身、脚、足等圆里的动做皆须柔缓,速度匀称.3、身、脚、足等圆里的动做正在笔墨道述中虽有先後,然而必须共时启初战共时完毕,要搞到协做普遍.所以《十三势止功心解》中道:“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4、《十三势止功心解》央供“迈步如猫止”.果此,通常步迈出皆必须沉灵.比圆该式左足背左迈出,应以坐真之左腿缓缓下蹲去统造着迈出的左腿背前缓缓伸迈,才不致笨重.那也是“分浑真真”正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示.5、通常弓腿,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足尖;蹬腿的足掌战足跟要人局部着天,腿也不可蹬得挺直.通常弓步,以弓腿为真,蹬腿为真;普遍以弓腿包袱体重格中之七,蹬腿包袱格中之三.膝要与足尖目标普遍.6、左臂前绷须与肩仄,不可偏偏下大概偏偏矮;绷出时肩枢纽不可前探;不可过於前绷,要以上体直坐前移而左膝盖不超出足尖为度,共时身体不可前扑.7、中心前移时,腿、背、胸、脚须不先不後天普遍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历程中也要脆持“坐身中正”.二、履式中心:1、二臂须随腰左履.左履时二掌不可中豁启,然而二肱里侧也不可揭着肋部;重肘起着护胁的效率,然而二腋要留有约可容一举的清闲.整套动做皆该当那样,预防把身体困住.2、左履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後俯大概摇摆;关键正在於“上下相随”、“不先不後”.如果,下肢後坐得快些便会前俯,缓些便会产死後俯.3、正在履的动做历程中,由於翻掌、重肘战背後坐真左腿等,瞅去二掌好像稍有矮下的局里.本去二掌本去不是蓄意识天背左“下”履.那面正在循着绷、履、挤、按四式确定的定步推脚中也是如许:其中“履”式也共样只背左(大概)履,并不背下之处.所以,通常是背左(左)“下”履大概背“下”履者,皆是不透彻的,果那与推脚是不相切合的.4、履时左臂紧紧绷住,履的历程中,二脚要脆持着与推脚中履式时共样的距离,也便是要与一脚拆正在对于圆腕节,一脚拆正在对于圆近肘节的大臂处去引进,使履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推得太启,那喊搞“上於二膊相系”.三、挤式中心:1、前挤时上身不可俯大概後俯;肩部不可耸起,须搁紧下重;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矮於腕.2、挤出後左掌与左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四、按式中心:1、中心缓缓後移时,左胯根(股骨头枢纽)微背後抽,使身体正对于前圆,不致偏偏背左斜角.2、二掌要随胯後坐抹後,要紧肩,二肘不可中凸.3、二掌须随中心前移而背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然而幅度不宜大;二臂与肩部不可紧弛,不可耸肩,二肘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大概後俯.4、二掌尚已按出时,左掌心斜往左里前圆,左掌心斜往左里前圆;二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背前转,然而二掌心不可转至往正前圆;共时央供二掌根下重,拇指一侧微往後翘.5、初教太极拳时,最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做战姿势皆搞准确,然後正在搞每个动做的共时还要训练运劲.太极拳的劲面是随着动做的不竭变更而不竭变化的,所以动做要“绵绵不竭”,“动劲如抽丝”.现以揽雀尾中各动动做例,逐图指出劲面天圆战主要部分,以便教者参照战小心体验.劲面已如上述,那里再道一下劲的根源.劲的根源是“其根正在足,收於腿,主宰於腰,形於脚指”比圆按式,从图16过度到17,二足支撑大天是其根.譬如要推动一辆载货的脚推车,必定要依赖二足支撑大天,如果二足淩空不去撑面,要推动车辆是不可设念的,果此道“其根正在足”(练拳时包罗上步、退步大概本天支撑).左腿前弓,左腿左蹬是“收於腿”.譬如要背前推动脚推车,二足虽支撑大天,然而必定还要借帮於前腿前弓与後腿後蹬.当中心後坐转为中心前移时,腰部微微进与,而後背下、背前绕一弧形,以带收着劲力战掌握着动做的目标背前(其余如转体动做以腰背安排转化去带收劲力战掌握动做的目标),那喊搞“主宰於腰”,大概“腰为车轴”.通过脊部战背部的肌肉由缓缓中断转为缓缓伸展,将劲力缓缓转化递经肩、肘而到达掌根背前按出,而且脚指也有劲力到达的感觉,那喊搞“力由脊收”而达到“形於脚指”.共时,劲的变更也须那样.比圆由绷转为履式,也是通过由足而腿而腰天将图正在左脚本正在近腕部桡骨一侧的劲面,移经小指一侧腕部,到达近腕部的尺骨一侧,将左脚本正在掌根的劲面,移经食指战大拇指的一侧,到达近腕部的桡骨一侧的.然而不可果此而现出由足而腿而腰而脊里前先後依次而动,隐出断绝;动做总须“节节贯串”、“完备一气”,所以仍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天协做普遍(胸背部分也必须正在腰部的戴动下相映天动着,决不是“含(了)胸”、“紧(了)胯”便拾启不管,让他背去“含胸”、“紧腰胯”天呆着不动).然而是,那里所指的劲面,本去不是便正在此处用力、使劲大概紧弛,而是仍旧央供肌肉搁紧,动做缓缓、温战,并仍须依照共共中心去搞动做的.至於疏通,也是“先正在心,後正在身”,以意贯於那个部位,以意贯於那个部位,意到劲到,意之天圆注处便有所感觉,那也是“内中普遍”的一种锻炼要收.初教者如果不体味的皆是劈里赋予指教,只消依照各中心准确天完毕动做,日暂之後由於动做的准确战流利,那劲路也会自然爆收,也会自然天“上下相随”、“内中普遍”,那样也才不会爆收流弊.由於每一动做皆有一定的劲面移转,如果逐一道介,必然连篇乏牍.果此,那里仅举一例以概其余,後文不再逐一指出.6、所谓“眼为心之苗”,是指从眼睛里不妨瞅出思维的活动去,正如戏直、舞蹈中传神的扮演一般.训练太极拳时,眼神是练佳一套拳的要害部分.试举一例去收会一下眼神.比圆从左绷过度到左绷时;身体左转,左肘背左後微下撤,眼神关及左小臂;身体左转,左臂将要绷出时,眼神移瞅左小臂;当左臂还已绷足时眼神已稍先於脚到达意念中所要绷出的目标;当左臂前绷时,眼虽已背前仄视,然而眼神须关及左臂前绷.从那个动做去瞅,咱们不易相识,正在动做历程中眼神是要分离“左瞅左盼”的.然而左瞅左盼本去不是不准则天安排治瞅,而是该当与身体转化的目标普遍.本去,有许多转体动做如果眼睛不转(眼与脸的目标天然该当普遍),腰也会扭不过去;纵然象左履式动做那样转体的幅度不大,然而假如眼睛仍瞅着绷的目标,身体虽也能左转,但是便别扭的很;可睹如果转体幅度再大些,便更出法转体了.其余,正在“左瞅左盼”时,仍不可忽略“真灵顶劲”那个央供;不可为了要正在安排移视时隐得机动而爆收面头摆脑的局里;也不可当脚正在上圆大概下圆动做时爆收俯头俯尾的局里,而该当是“顶头悬”似天转化战用眼神关瞅,那样才搞隐得既机动又有神.当动做将要完毕时,眼睛经常正在稍先於脚到达完毕动做时的目标,要有“以眼收脚”的表示,亦即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并要分离“先正在心,後正在身”.比圆正在通常是死计中,内心念去拿一件物品,眼睛也经常先瞅那件物品,然後脚才跟着去拿,原理皆是一般的,所以,通常是动做背预约的目标去,眼神总须先去.虽然眼神先到,然而本去不是便拾启脚不管了,仍旧要关瞅收端的动做直到到达为止.那样,才搞将“脚、眼、身、法、步”各圆里的动做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天协做起去.第四式单鞭中心1、图18、19、20中,二掌前後抹转一个仄里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化,共时二肘(肘尖须下重)也须圆活天随二掌抹转而伸伸.二臂转化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脚去,後脚跟,“二膊相系”不集漫.当二掌背里抹转经胸前肘要含胸转腰才搞圆活.然而含胸要注意不可凸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仄板,所以拳论道:“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2、上身要正直,预防前俯、後俯大概背左正斜.3、要“重肩坠肘”战紧腰胯.4、定式时二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左臂与左腿)目标要普遍,上下要笔直,预防左臂斜往左前斜圆;膝部不可超出足尖.鼻尖、眼尖、脚尖要三尖对于齐.5、左吊脚的腕枢纽要蜿蜒,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左足尖成一笔直线.第五式提脚上式中心1、由单鞭过度图24的二脚动做是合劲,足战脚的动做要协做普遍.2、搞图24的姿势时,二肩战腰胯要搁紧,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脆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于前圆.足跟真面大天,足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下,左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中心应局部坐于左腿上.3、由图24启初背图27过度时,由於左胯根内支,左腿要有继启微微下蹲的局里.正在挤的共进须有靠的意义,然而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第六式黑鹤明翅中心1、由提脚上势过度到黑鹤明翅时要有往上的气魄,然而左腿仍要下坐,要拔腰,那样便有着上下对于推,身肢拔少的感觉,然而要注意不可产死挺背;顶劲下收,细神便提得起;重气降胯,下体便稳健;左足尖要真面大天,不可用去支撑身体.2、成黑鹤明翅式时,二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左掌虽正在左额前上圆,然而不可抬肘、耸肩,要紧肩重肘、坐腕;身体仍须脆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俯,不可挺胸、凸臀.第七式左搂膝拗步中心1、二脚必须随腰的转化而动做;腰部由左转化成左转时,切不可摇摆,果为一摇摆,上体必然大概侧大概倾大概俯大概俯,与“坐身中正”的央供不符.背前迈步时,上体也仍要正直,预防前俯、後俯.正在迈步历程中,果为惟有下蹲的一腿做支撑,所往常往会为了照应身体的牢固而把臀部凸出,那便是不切合“敛臀”战“尾闾正中”的央供了,那面必须注意.定式时二脚该当共时到齐,不要一只脚已停着,另一只脚还正在运止.2、由图30过度到图31时,左掌自下背左上移要与左足提起普遍;体左转、变弓步与左掌推出要普遍.所有搂膝拗步动做要搞得协做、圆谦、温战,不可有滞顿大概棱角的局里.3、左肩往下紧重时,不可产死左肩矮左肩下的局里.整套动做中单肩须仄齐.4、通常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预防伸直;推出的左掌,要微微转化而推出,然而到定式时,掌心不可正对于前圆,须稍往左斜;二掌要坐腕.第八式脚挥琵琶中心1、由搂膝拗步形成脚挥琵琶时,中心前移战後坐皆央供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大概後俯.2、左掌後撤支回肘,要以腰为轴,要紧肩、坠肘、重腕那样节节贯串天支回;要以身收脚,不可先将左掌撤回而掉臂肩肘部分.3、左掌上举要戴弧形,左臂也不可挺直.4、搞脚挥琵琶动做时要有下重的气魄,然而细神仍要具备沉机动泼的意义.第九式安排搂膝拗步中心1、共前搂膝拗步的中心.2、训练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真步的二足不可站正在一条横线上,如“丁”状,那样简单爆收中心不稳战蹩扭的局里;必须後一足与前一足相互沉微离启横线,左弓步须如“左八”状,左真步须如“左八”状.所以每当上步大概退步时便应注意降步的天面要稍启一些,才隐得牢固.“背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太极拳论》那句话,也包罗步型与步法的透彻性正在内.)第十式脚挥琵琶中心共第八式.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中心共第九式.第十二式先进搬拦捶中心1、正在连绝先进时,央供“迈步如猫止”并央供速度匀称.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可正斜战俯俯;左足前上一步时要比普遍步型更启得阔一些,并要预防上体随左足上步而背左倾斜.2、步法战脚法要随腰转化,左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近,并注意不可抬肘;左拳挨出时要随腰转化,并随挨随着臂微内旋,使虎心转往上,左拳挨出时中间经由心心背前挨出,那喊搞“拳从心收”.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真,不可用力握紧.第十三式如启似关中心1、二臂须随身体後坐回支;二臂接叉时要预防二肩缩拢大概耸起;要紧肩坠肘,二肘略分启,腋下须留有余天,约可容一拳,然而肘部不可中凸大概抬起;共时二肘不可後撤到身体後圆,免得把自己困住.2、中心後称要坐真左腿,紧腰胯,不要搞成中心不後移,单是俯身;後坐仍要脆持上体正直.中心前移後退时,要注意胸、背的齐进齐退,不先不後,身法便能脆持中正,不致产死前俯後俯.第十四式十字脚中心1、当左足尖里扣渐至浮躁时,左足跟即缓缓离天提起,须象翘翘板一般此伏彼起.那也是步法中分浑真真的锻炼要收的一种.当左足一浮躁,便接做下一动,即左足尖里扣.2、所有十字脚的动做,要上下相随,要共时启初动做,共时完毕,务供协做普遍.3、十字脚的二臂须呈环形,须紧肩重肘,不可耸肩抬肘.4、二腿起坐时,身体各部皆须搁紧.第十五式抱虎归山中心与揽雀尾相共.第十六式肘底瞅锤中心1、自抱虎归山过度到肘底瞅捶的动做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战“绵绵不竭”的央供举止,勿使有棱角战停顿处,要搞得圆谦、协做.步法战脚法均须随腰转化.二足不要单重,要此起彼降,象翘翘板一般.2、当二掌背左仄移时,要注意勿使左掌握下,正在仄移历程中左掌须坐腕;仄移时左脚去,左脚跟,距离要均等.3、搞图74的姿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二肩不要上耸,紧腰胯;二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于前圆,要侧往左前斜圆;左掌要坐腕.第十七式安排倒撵猴中心1、正在连绝退步时要注意不要踏正在一条线上,要稍离启些.当一腿提起准备退步时,另一支撑腿不可起坐,须仍脆持真步时的下矮;注意上体不要前俯.2、当一掌後抽时,须经胯旁,初教者往往搞成经肋旁,脚臂便成直角而不可弧形,便隐得不宽舒战蹩扭.3、按上述倒撵猴动做是三个,即退三步,为了加大疏通量也不妨搞五式七个(必须遇单数才搞接下一拳式)然而如果倒撵猴五大概七个,後里的“云脚”也必须相映天减少为五大概七个,可则支势时便会支不回本天.第十八斜飞式中心1、左足背左後圆迈步时,身体仄稳较易掌握,往往左足降天时隐得笨重;须坐真左腿,紧腰胯,先转腰,随转腰背左後缓缓迈出,才会隐得沉灵,共时可预防上体前俯.2、左臂正在二掌合抱时须含有绷意,左掌背左後上圆列出时,劲要起於足,收於腿,主宰於腰,通於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脚,节节贯串天列出,身、脚、步协做,道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後;不要单以脚列出.身、脚、步协做,道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後;不要单以脚列出,拾启其余部分不管,便达不到“上下相随”战劲路上的央供.列出时左臂要微伸.3、由於左足迈步较易掌握,所以还要注意速度上的匀称,预防爆收顿停的局里.第十九式提脚上势中心1、由斜飞式过度到图87的动做,腰部以及上下肢动做要共时启初,共时完毕.2、与五式相共.第二十式黑鹤明翅中心与六式相共.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中心与七式相共.第二十二式海底针中心1、左足提起,略里支降下时,左腿要缓缓下蹲,左足尖缓缓降下真面大天,中心须局部由左腿支撑.2、左腕背里提回时要预防耸肩抬肘.3、搞海底针时,左掌好像不很明隐的动做,果此初教者往往把左掌的动做忽略掉,本去左掌必须随中心前移、後坐战转腰举止径做,可则便不切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央供.其余,二臂不可伸直,须微伸.4、左掌背前下插要随左腿下蹲战合腰而动做,并要以肩催肘、肘催脚,节节贯串天下插.5、合腰时,自颈脊至腰脊要脆持成背去线,不可抵头、弓背.眼视左掌前圆,然而不可把头抬起.要注意顶劲战重气,上下一气领悟.第二十三扇通背中心1、左足前迈时左腿要坐真,不可站起,降步时不可太快,速度要匀称,并预防身体摇摆战前俯後俯.2、变左弓步、左掌前推与左掌上托三动做要普遍.3、左掌上托要预防耸肩抬肘,左掌推出时,掌心不可正对于前圆,并要坐腕.4、搞扇通背的动做时往往简单挺胸、直臂,那便会不切合“劲以直蓄而有余”的央供,共进也不切合“含胸拔背”的央供.所谓“劲以直蓄而有余”,便是要使动做另有伸展的余天,果此搞太极拳的所有动做时脚臂与二腿皆不可伸直大概挺直.弧形央供圆谦,到处要有能“八里支撑”的意义.第二十四式撇身捶中心1、脚法战步法要随腰转化,并要协做普遍.2、左足降步时不要踏正在一条线上,并注意左足尖要正对于前圆,不要中撇.3、图93的姿势正在动做历程中要收会、透彻天隐现出去,不要糊治天划往日,然而也不可果此停顿.第二十五式先进搬拦捶中心1、此式与前里的先进搬拦捶各正在其启上的对接动做上分歧,前里的“先进搬拦捶”是上启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过度而去.2、与前先进搬拦捶中心相共.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中心与第三式相共.第二十七式单鞭中心与第四式相共.第二十八式云脚中心1、运脚时,身体转化要以腰脊为轴,要缓缓转化要以腰兴不可胡治摆动,上体不可倾斜,要脆持“坐身中正”.2、二臂要随腰运止,要自然、圆活.经底下背左大概左进与运时要含有上抄之意;运止到上头的左大概左肘不可抬起,小臂要紧紧绷住而运止.二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左,更迭运止:左脚为主时,左脚相随;左脚为主时,左脚相随;不集漫,不僵滞.3、足提起时要足跟先离天,踏下时要以足尖先着天;当踏下的却跟已经浮躁,另一足跟即离天,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般.4、自动做三到六为一个云脚,後里又有二个是重复动做,公有三个云脚.正在上述倒撵猴的中心中已经提到,如果场合宽阔而要加大疏通量,将倒撵猴重复为五大概七个,则云脚也要从三个删为五大概七个,然後再接着搞动做十五,由动做十五再接下一拳式“单鞭”.第二十九式单鞭中心与第四式相共.第三十式下探马中心1、当中心移背左腿时,要坐真左腿,要以左胯根缓缓里支去戴动左足提起,共时上体不可後俯;当左足已经离天支回,左腿即缓缓起坐,顶劲要具备冲霄之意,重气於小背,有上下对于推,拔少身肢之意.2、二臂要呈弧形.左掌前探时不可耸肩.要拔腰,然而不可挺胸大概弓背.左臂不可挺直;脚指不可往前,往前便会得掉坐腕的意义.第三十一式安排分足一、左分足中心:1、二掌各抹转一个仄圆时,臂要呈弧形,肘部稍重,抹转仄圆要匀称.左臂正在抹转後探出时也不可挺直.2、二掌合抱接叉仍须随左腿起坐而温战天进与背中微移,才隐得沉灵、沈着.如果左腿起坐时二掌接叉着不动,便会爆收呆滞局里.合抱时二掌腕部不可紧懈天蜿蜒.3、二脚分启要战左分足普遍.共时二臂也不可伸直,要微伸肘使前臂稍背身前圆直伸;肘部也须略重,矮於腕部,并要坐腕.4、分足时身体要宁静,不可俯、俯、倾、侧;二肩不可为了脆持身体仄稳而紧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
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
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
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
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
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
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腿,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人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
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
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绷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绷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於前绷,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後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履式要点:1、两臂须随腰左履。
左履时两掌不可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举的空隙。
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履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後仰或摇晃;关键在於“上下相随”、“不先不後”。
如果,下肢後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後仰。
3、在履的动作过程中,由於翻掌、沉肘和向後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
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履。
这点在循着绷、履、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履”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履,并没有向下之处。
所以,凡是向左(右)“下”履或向“下”履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履时左臂松松绷住,履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履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与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履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於两膊相系”。
三、挤式要点:1、前挤时上身不可俯或後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於腕。
2、挤出後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要点:1、重心渐渐後移时,右胯根(股骨头关节)微向後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2、两掌要随胯後坐抹後,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肘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後仰。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後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後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太极拳的劲点是随着动作的不断变换而不断转移的,所以动作要“绵绵不断”,“动劲如抽丝”。
现以揽雀尾中各动作为例,逐图指出劲点所在和主要部分,以便学者参考和细心体会。
劲点已如上述,这里再谈一下劲的来源。
劲的来源是“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例如按式,从图16过渡到17,两脚支撑地面是其根。
譬如要推动一辆载货的手推车,必然要依靠两脚支撑地面,如果两脚淩空没有去撑点,要推动车辆是不可设想的,因此说“其根在脚”(练拳时包括上步、退步或原地支撑)。
右腿前弓,左腿右蹬是“发於腿”。
譬如要向前推动手推车,两脚虽支撑地面,但必然还要借助於前腿前弓与後腿後蹬。
当重心後坐转为重心前移时,腰部微微向上,而後向下、向前绕一弧形,以引导着劲力和掌握着动作的方向向前(其他如转体动作以腰向左右转动来引导劲力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这叫做“主宰於腰”,或“腰为车轴”。
通过脊部和背部的肌肉由缓缓收缩转为渐渐伸展,将劲力渐渐旋转递经肩、肘而到达掌根向前按出,并且手指也有劲力到达的感觉,这叫做“力由脊发”而达到“形於手指”。
同时,劲的转换也须这样。
例如由绷转为履式,也是通过由脚而腿而腰地将图在右手原在近腕部桡骨一侧的劲点,移经小指一侧腕部,到达近腕部的尺骨一侧,将左手原在掌根的劲点,移经食指和大拇指的一侧,到达近腕部的桡骨一侧的。
但不可因此而现出由脚而腿而腰而脊背地先後挨次而动,显出断续;动作总须“节节贯串”、“完整一气”,所以仍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一致(胸腹部分也必须在腰部的带动下相应地动着,决不是“含(了)胸”、“松(了)胯”就丢开不管,让他一直“含胸”、“松腰胯”地呆着不动)。
但是,这里所指的劲点,并不是就在此处用力、使劲或紧张,而是仍然要求肌肉放松,动作缓慢、柔和,并仍须按照共同要点来做动作的。
至於运动,也是“先在心,後在身”,以意贯於这个部位,以意贯於这个部位,意到劲到,意之所在注处就有所感觉,这也是“内外一致”的一种锻炼方法。
初学者如果没有经验的都是当面给予指教,只要按照各要点准确地完成动作,日久之後由於动作的准确和熟练,这劲路也会自然产生,也会自然地“上下相随”、“内外一致”,这样也才不会产生流弊。
由於每一动作都有一定的劲点移转,如果逐一讲介,势必连篇累牍。
因此,这里仅举一例以概其余,後文不再逐一指出。
6、所谓“眼为心之苗”,是指从眼睛里可以看出思想的活动来,正如戏曲、舞蹈中传神的表演一样。
练习太极拳时,眼神是练好一套拳的重要部分。
试举一例来分析一下眼神。
例如从左绷过渡到右绷时;身体左转,左肘向左後微下撤,眼神关及左小臂;身体右转,右臂将要绷出时,眼神移顾右小臂;当右臂还未绷足时眼神已稍先於手到达意念中所要绷出的方向;当右臂前绷时,眼虽已向前平视,但眼神须关及右臂前绷。
从这个动作来看,我们不难了解,在动作过程中眼神是要结合“左顾右盼”的。
但左顾右盼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左右乱看,而是应该与身体转动的方向一致。
其实,有许多转体动作如果眼睛不转(眼与脸的方向当然应该一致),腰也会扭不过来;即使象左履式动作那样转体的幅度不大,但若是眼睛仍看着绷的方向,身体虽也能左转,可是就别扭的很;可见如果转体幅度再大些,就更没法转体了。
另外,在“左顾右盼”时,仍不可忽略“虚灵顶劲”这个要求;不可为了要在左右移视时显得灵活而产生摇头晃脑的现象;也不可当手在上方或下方动作时产生仰头俯首的现象,而应该是“顶头悬”似地转动和用眼神关顾,这样才能显得既灵活又有神。
当动作将要完成时,眼睛总是在稍先於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要有“以眼领手”的表现,亦即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并要结合“先在心,後在身”。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想去拿一件东西,眼睛也总是先看这件东西,然後手才跟着去拿,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眼神总须先去。
虽然眼神先到,但并不是就丢开手不管了,仍然要关顾着手的动作直到到达为止。
这样,才能将“手、眼、身、法、步”各方面的动作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起来。
第四式单鞭要点1、图18、19、20中,两掌前後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
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後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
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肘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
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平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後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
鼻尖、眼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成一垂直线。
第五式提手上式要点1、由单鞭过渡图24的两手动作是合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做图24的姿势时,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
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
要坐腕。
重心应全部坐于左腿上。
3、由图24开始向图27过渡时,由於左胯根内收,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
在挤的同进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第六式白鹤亮翅要点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下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