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开发者】武婧田淑虹【授课人】八年级数学教师【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安排】62课时【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就是培育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备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够并使学生掌控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小说能力;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课堂教学能力;推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够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自学打下关键的基础。
【课程理念】1.数学课程应当致力于同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环境学生个性发展的须要,使:人人都能够赢得较好的数学教育,相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相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就是师生积极参与、相处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研习与教师教导的统一,学生就是自学的主体,教师就是自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应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于个性的过程。
除拒绝接受自学外,动手课堂教学、独立自主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就是自学数学的关键方式。
学生应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测、实验、猜测、排序、推理小说、检验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教材使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4、除了教材中列出的几条公理以外,
其他的一些命题能不能也当成公理? 最好不要在现有的公理中再增加 公理,因为现有公理已经是“扩大的” 了,若再增加公理,将更加“扩大 化”。
七、教材使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5、在《证明一》之前学过的所有几何结论 是不是都可以用来作为证明几何阶段推理 证明的依据?
在第二阶段,教材通过建立一个局部的、微型化 的、扩大的公理体系,来证明与平行线、三角形、 四边形有关的上些结论。这一结论当然有助于学 生“进一步”认识有关图形的性质,有助于学生 “进一步”应用有关的性质解决问题,但其重心 不在于此。概括地讲,第二阶段的重心是: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掌握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的基本方法; ——感受公理化的思想方法。
五、《标准》对传统几何内容作了哪些调整 《标准》把“几何”拓广为“空间与图形”。 《标准》把过去《大纲》中“演绎证明” 这一条通道变为四条通道。 “演绎证明”由过去的“主线”地位变为 现在的4条线索之一,其地位自然下降了, 作用也自然削弱了。表现在教学要求上, 几何证明由“全局性”的要求下降为“局 部性”的要求;几何证明的数量大大减少 了;几何证明的繁难程度大大减弱了。
1、尽量让学生多做: 新课程,非常强调“经历”、“体验” 和“探索”,因为,“实践”和“探索” 是学习灵魂。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转一 转、移一移、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 拼一拼、算一算、读一读等动手、动脑 的实践活动学习知识,并从中体会问题 解决的过程。
还应该注意引导总结,让学生的知识形 成良好的认知体系。如,让学生知道现 在自己手里有什么工具。现在,手里只 有平行线这一工具。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持 “研究的态度”。事实是,人们对三角 形研究的最透,三角形的定理最多。我 们只学习了其很少一部分,值得研究的 问题还很多。一个三角形中元素间关系、 几个三角形间的关系,三角形与其他图 形的关系,大有研究的余地;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针对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该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等。
这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等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3.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四、编排特点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如下:1.知识点层次递进:教材按照知识点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注重知识拓展:教材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图文并茂: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等。
六、习题分析本册教材的习题设计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难度适中,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通过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旨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重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适合初中生学习使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实数、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3.经历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数、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与坐标变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材结构与特点本册教材结构清晰,知识点安排合理,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情境,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同时,教材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类比教学:利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相似概念和性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练习与反馈:加强练习与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等。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其优点和进步,指出其不足之处,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同时四边
相等。菱形的判定可以通过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或四边
相等的四边形来判定。
03
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它同时具有这些图形的所有
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可以通过对角线相等且垂直且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或
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来判定。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边角关系
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存在一定的 关系,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勾股定理等。这些关系在证 明三角形全等时经常用到。
边角定理
在三角形中,一些特定的边长和 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定理来证 明,如SAS、ASA、SSS等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实际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几 何图形证明、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领域都有应用。通过全等三角形,我 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04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
全等三角形是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 等。
判定
有多种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SSS(三边全等)、SAS(两边及夹角 全等)、ASA(两角及夹边全等)、AAS(两角及非夹边全等)和HL(直角边斜边 公理)。
轴对称的判定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通过寻找对 称轴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 形。
平移的判定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以通过判断图 形是否沿某一方向等距离移动来判 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移图形。
旋转的判定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通过判断图 形是否绕某点转动来判断一个图形 是否为旋转图形。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老店一中马巧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我的流程安排是说目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要求:总目标要求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三角形,多边形,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掌握角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以及分式的运算;掌握基本的作图技巧和几何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问题解决: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独立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内容标准:数与代数: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的混合运算,会推导乘法公式;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十五章、分式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图形与几何:十一章、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等概念;探索并证明内角和定理;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
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资料
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资料2013新人教版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俞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包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的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书供八年级上学期使用,教学时间约需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供参考): 第11章三角形约8课时第12章全等三角形约11课时第13章轴对称约14课时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约14课时第15章分式约15课时一、教科书内容概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一类几何图形,本册第11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分类,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所特有的稳定性,另外也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常常借助于图形之间的全等关系,本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就介绍几何图形的全等概念、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并由此研究角的平分线。
本章为后续研究各种平面几何图形提供了有力工具。
几何变换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而轴对称变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
本册第13章介绍了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并以轴对称为工具研究等腰三角形(包括更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最短路径问题。
引进字母表示数,导致算术跃进到了代数,从对具体数的计算进入式的运算,与算术中的整数和分数相对应,产生了整式和分式,研究它们的运算规律成为必要。
数与式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在本套教科书的七上中已经研究了整式的加、减,在本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着重讨论整式的乘法,并简略地涉及整式除法,第15章则讨论分式的运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说课环节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分析 四、程序设计 五、评价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地位与作用
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
程序设计
1.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实施目标 3.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4.概括总结
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
2.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是什么样的?
3.正比例函数 y=kx (k是常数,k≠0)中, k的正负对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影响?
动手操作: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3x-2与 y=2/3x+1图像.
回顾总结
• 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 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 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板书设计
1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简单画法:两点法
3
性质: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k<0时,y随x增大而减少。
评价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不断调动学生的认知 需求和探索心理,通过生生“对话”,生师 “对话”,“做数学,议数学”,让学生参 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在宽 松的学习环境中展示自己,建立自信,体验 发现的乐趣,感受数学思想。
x y=3x-2 y=2/3x+1
-2 -8 -1/3
-1 -5 1/3
0 -2 1
1 1 5/3
2 4 7/3
归纳总结
1.一次函数 y=kx+b 图象也是一条直线,我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阅读理解
通过阅读英文文章,培 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
读理解能力。
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 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口语交际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 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
力。
科学
01
02
03
04
物理
学习声、光、热、力等基础知 识,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化学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八年级上册
• 引言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 教学资源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本教科书是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教
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编写的。
02 03
编写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作品评定
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作品或任务, 根据其完成度和质量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 评价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05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 年级上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 ,包含了该学段学生所需掌握的 所有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辅
教辅是对教材的补充和辅助,包 括练习册、习题集、考试指南等 ,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学习效果。
网络资源
在线课程
网络上有很多针对义务教育的在线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 课程进行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学校名称:设计教师:学习材料: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75课时课程目标: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并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计算。
2、能准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上准确的描出各点,掌握简单的坐标系中坐标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规律。
3、初步理解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并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会最简单的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并能根据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5、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6、掌握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它解决简单问题7、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
掌握数据的分布及其规律。
第一章实数内容标准 :1、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2、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展,探究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经历直角坐标系的画图过程,掌握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性质。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树感和估算能力。
5、能运用数学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第二章一次函数内容目标:1.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一次函数
学习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学习内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应用 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学习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 系
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线段
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点
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角
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浙江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汇报人:
目录
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简介 03 课件目录 04 课件使用说明 05 课件素材资源
06 课件评价与反馈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件简介
第二章
课件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课程内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讲解,注重实践操作
数学歌曲:如数学 儿歌、数学歌曲等
数学游戏:如数学 游戏背景音乐、音 效等
视频素材
数学概念讲解视频 数学解题技巧视频 数学实验操作视频
数学历史故事视频 数学家介绍视频 数学趣味游戏视频
练习题资源
教材配套练习 题:与教材内 容紧密结合, 有助于巩固知
识点
拓展练习题: 难度适中,有 助于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评价方式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件的评价
教师反馈: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收集教师对课件的评价
专家评价:邀请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对课件进行评价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课件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如点击率、停 留时间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五章内容,研究内容涉及到了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课程研究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教科书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研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精选定方法。
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第十二章“轴对称”简介第12章是“轴对称”,主要包括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
本章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
1、课程研究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中分的性质;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3.了解线段垂直中分线的观点,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观点,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糊口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题目,在窥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当中,开展空间观念,激发研究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总结词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运算方法。
详细描述
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形如$sqrt{a}(a geq 0)$的式子称为二次根式。掌握二 次根式的性质,如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根号内不能有分母等。此外,还需掌 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如合并同类项、化简二次根式等。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数的开方
总结词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详细描述
介绍平方根的定义,即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则这个数是给定数的平方根。同时,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如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实数平方根等。此外,还需掌握开平方的运算方 法,如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进行开平方。
判定方法一
HL(直角边斜边全等)如果两个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 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判定方法二
SAS(两边和夹角全等)在直角三 角形中,如果两个锐角和它们之间 的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
判定方法三
AAS(两角和非夹边全等)在直角 三角形中,如果两个锐角和非夹边 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平方差公式
$a^2 - b^2 = (a+b)(a-b)$
完全平方公式
$a^2 + 2ab + b^2 = (a+b)^2$,$a^2 - 2ab + b^2 = (a-b)^2$
因式分解方法
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
PART 05
第四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总结
全等三角形具有相等的边和角,对应 边和对应角都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 长和面积也相等。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件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专家评价
邀请教育专家对课件进行专业评估,从教育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改 进意见。
评价结果分析
统计数据
01
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课件的优点和不足之
处。
结果反馈
02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件制作者,以便进行改进。
改进建议
03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教学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 概念和原理。
难点
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部分学 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遇到困 难,如代数方程、几何证明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讲 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 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03
课件制作
课件设计理念
突出学科特点
情境化教学
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北师大版义务教 育的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
效果。
05
结语
教学反思
内容深度
教学方法
本课件内容深度适中,既符合八年级学生 的知识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 、互动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课程结构
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 视频、案例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程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一次函数,数据的描述,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11章一次函数约15课时第12章数据的描述约12课时第13章全等三角形约10课时第14章轴对称约12课时第15章整式约13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安排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推移、人口增长、财富积累,都是变化的例子。
函数就是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就得到了实际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它解决非常广泛的问题。
对于函数的内容,本套教科书是分散安排的,本册安排一次函数一章,八年级下册安排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安排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在本册“一次函数”一章,首先让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内容。
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收集来的数据如何加以描述,就是需要学生在本册继续学习的内容。
在“数据的描述”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然后使他们学会用统计图更直观、更清楚地描述数据,最后安排课题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作用。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简介 人教版
25
3.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 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的产生,将数量关 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地研究问题 的重要方法,这在数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案设计
19
一、主要内容
实数
“实数”一章分三节。首先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平 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然后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立方运算求 某些数的立方根。最后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 一对应,实数的运算。
2
修定原则 解决教材实验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参考课程标准的修订; 保持实验本的基础结构和主要内容。
3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这一步学生比较困难, 需要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 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 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重要结论。
10
在本章中还会遇到通过举反例说明两个三角形满 足某些条件不一定全等。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只要举出一个反例。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 困难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现反例。教 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尽量多发现几个 反例,使学生学会举反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生活常识: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一古塔在地面上影长为50 m,同一时刻,
身高1.5m的小明的影长为2.5m,那么,古 塔的高是多么米?
解:设古塔高xm,依题意得
x 1.5 50 2.5
解得 x=30 答:古塔高30m.
13
1、下列各组线段长度成比例的是( D) A.2cm,3cm,4cm,1cm B. 1.5cm,2.5cm,4.5cm,6.5cm C. 1.1cm,2.2cm,3.3cm,4.4cm D .1cm,2cm,2cm,4cm
2、若3x=4y=5z,求x:y:z
16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归纳:
1、比例线段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式与等积式的互相转化) 3、设k法在比例中的应用。
17
小结 拓展
悟出一个新自己
• 成比例线段.了解比例内项,比例外项,比例中 项.
• 比例的基本性质. • 1.等积式和比例式可相互转化 • 2.合比性质. • 3.等比性质. • 与同伴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b bb b
55
10
例2.已知4a=3b,求 a
b
解:∵4a=3b, ∴
a3 b4
例3.已知 2a b 4 , 求 b
3a b 11 a
解: 2a b 4 ∴ 11(2a-b)=4(3a+b)
3a b 11
去括号得 22a-11b=12a+4b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10a=15b
∴ b 10 2 a 15 3
d 6 9 9 cm.
12 2
注意: 比例线段的 顺序性
模拟练习: 已知:线段a=2cm,b=6cm,c=3cm.求b、 c、a的第四比例项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薛彬一、教科书内容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五章内容.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11章全等三角形约11课时第12章轴对称约13课时第13章实数约8课时第14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约13课时“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从而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轴对称的角度把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实数”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然后让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最后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推移、人口增长、财富积累,都是变化的例子.函数就是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就得到了实际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它解决非常广泛的问题.对于函数的内容,本套教科书是分散安排的,本册安排一次函数一章,八年级下册安排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安排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在本册“一次函数”一章,首先让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内容.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安排“课题学习选择方案”.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整式的进一步讨论,将使学生能够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首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这些内容为以后内容,特别是下一章分式的学习作好了准备.二、本书编写特点(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1.从实际出发引入有关内容在“全等三角形”一章,教科书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从分析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引入角的平分线的画法.再如,通过确定集贸市场的位置的问题引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看到理论来自实际的需要.从自然景观到微型模型,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轴对称的例子,在“轴对称”一章,教科书从实际出发引入轴对称、轴对称变换,使学生具体感受.又如,从海上救生问题引入“等角对等边”的结论.再如,借助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的图形,找到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实数”一章,教科书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学问题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出发介绍算术平方根,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通过探究“将两个面积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在“一次函数”一章,教科书通过匀速行驶的汽车的行驶里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随售出票数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随悬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等实例引入变量、常量以及函数的概念.用列表法、图象法表示函数也是结合中国人口统计表、心电图说明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则分别由燕鸥飞行、气温变化等问题引入.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常量的意义,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整式的运算是结合实际例子引入的.也是类似处理的,例如,由计算机处理运算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由连锁店销售收入的计算问题引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由计算机存储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除法,由木星的质量与地球质量的比较引入单项式的除法等等.总之,本册教科书各章都关注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内容.2.运用有关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等三角形”一章,用三角形全等说明实际测量方法的道理,例如,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的距离,用卡钳测量工件的内槽宽.还安排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在“轴对称”一章,则在学完轴对称的有关知识以后,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在这一章,还运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等腰三角形解决求绳长问题,用等边三角形解决测量中的问题.在“一次函数”一章,让学生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运用函数分析耗油量与行驶里程的关系,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运费、上网费.在这一章,还注重从图象分析有关信息.总之,各章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二)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本册内容与七年级两册相比有所加深,各章都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编写“全等三角形”一章时,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设计了8个探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并按如下的顺序展开:(1)三边对应相等;(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3)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5)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6)三个角对应相等.总的发展脉络是三边,两边一角(包括(2),(3)两种情况),一边两角(包括(4),(5)两种情况),三个角,这样学生容易把握探索的过程.这样的处理也与先给出可判定全等的情况,再给出不一定能判定全等的情况的处理不同,尽量排除人为安排的因素,呈现更为自然.最后让学生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于直角三角形,讨论得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不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需要学生进一步加以实验探索.在“轴对称”一章,与轴对称有关的性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到的.对于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教科书是通过让学生画出一些已知点及其对称点,确定对称点的坐标,比较每对对称点的坐标得到的.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则是让学生把等腰三角形适当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自己去发现有关的结论.在“实数”一章,,增加了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例如在讨论数的立方根的特点时,教科书首先设置“探究”栏目,在栏目中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计算一些具体的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一次函数”一章,先让学生思考反映不同事物变化过程的一些问题,再给出变量,常量的概念.不仅让学生通过式子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而且让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统计表、心电图认识这种联系,再给出函数的概念.对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比较,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例子自己思考.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则分别通过列出一些函数的解析式,画出一些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都是通过一些具体计算进而发现规律的.教科书让学生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用到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自己发现规律.反过来,让学生利用乘法公式分解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又可以得出分解因式的公式法.总之,教科书的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学生.(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在“轴对称”一章,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相结合,本册书先安排轴对称的内容,再安排等腰三角形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从变换的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从而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本章中安排“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内容,也是为了数形结合,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用函数的观点把互相联系的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统一起来.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安排在同一章,也是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用面积说明乘法公式,可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把握有关内容,例如,从图形的角度,学生很容易避免的错误.(四)培养推理能力在“全等三角形”一章,安排了较多的证明的内容.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就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明作准备的.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科书做了一些努力.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作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特别是在第十一章里,通过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坡度.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让学生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从而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在第十二章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会分析思路,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4.在与“数与代数”有关的章节安排证明的内容.例如,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并加以证明(习题15.4第10题及数学活动),或直接让学生证明一些结论(复习题15第13题).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本书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良好的个性品质.本书中数形结合的内容较多,如函数和它的图象、数据与统计图、对称点与它的坐标等,要利用这些内容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同时使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充分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本书内容蕴含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蕴含了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如由于实际的需要产生了函数,并使函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同时这些理论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函数、轴对称等内容则生动地反映了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中,要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知识内容的展开,用信息技术处理相关内容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册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1.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方便地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由此可以观察对称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使轴对称图形或对称轴的位置发生变化,观察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类似地,可以探索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图案设计.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2.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画出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便于由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奇偶性、函数的零点).与手工计算、描点绘制函数图象相比,利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可以方便地得到函数图象:只要输入函数的解析式,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函数的图象.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函数图象了解更多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