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 社会经济因素 (1)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__交__通__和__通__信__条__件__、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__地__方___ _习__俗_等。 (2) 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_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_。 (3) 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 __战__争___等。 (4) 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如__亚__洲__和欧洲等;开 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如美洲和__大__洋__洲__等。
(3) 说出世界人口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__特__点__:__沿__海__地__带__往__往__人__口__稠__密__,__而__远__离__海__洋__的__内__陆__地__区__通__常__人__口__稀__疏__。__原__因__:__沿__海__地_ _区__气__候__适__宜__,__交__通__便__利__,__自__然__条__件__优__越__。__ (4) 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集中于海拔__较__低__地带、__北__半__球__中__低__纬度地带和 __距__海__较__近__地带。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
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
区,人口少而分散 经济发展
水平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 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
自主检测
1. 判断正误并纠错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 ) 纠错: __我__国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数__量__最__多__的__国__家__,__但__并__不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密__度__最__大__的__国__家__。__ (2) 世界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地。( √ ) (3)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 )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知识上必须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2、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动因理论; 3、从综合性的角度分析评价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
之间的关系。
1、通过学习展示,让学生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和总
结; 学生学习能
2、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知识所指内容 力分析
中,深入实践相关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 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必修 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

移》
1、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入手,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
流动的不同; 教材分析
2、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小结:人口迁移的概念
4、问题:本地的小明在外地就业,是否属于人口
迁移?
5、学生互动、辨析,从而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 教学过程
动。
6、视频简介“百万三峡移民”Βιβλιοθήκη 7、问题: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
8、学生互动研讨,归纳总结,教师点评。
9、图片展示:某地移民前后的景观对照
10、突出“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节知识的着眼点是了解基本的概念,同时能正确
教学策略选 领悟身边的正常人口迁移现象,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
择与设计 初步的阐述这类现象。所以教师在实施教育的策略上,
主要基于两点:
1、培养学生的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基本理解的核
心素养;
2、注重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实践的习惯。
1、导入:视频介绍“闯关东”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时间发生的背景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 人口再生产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7页 0154页 0284页 0385页 0431页 0441页 0487页 0558页 0625页 0666页 0714页 0738页 0796页 0879页 0881页 0883页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 1.6 中国人口迁移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4 城市的合理规划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 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综合练习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 5.4 综合国力竞争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迁移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6 中国人口迁移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环境人口容量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练习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备知识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备知识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一、知识梳理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100%2.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1)人口分布是否均匀(2)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人口主要集中在……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特点: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至2017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人口稀疏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低地平原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

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

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基本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6.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以胡焕庸线(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原因: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多,故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少,人口分布稀疏。

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
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 ◇社会因素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知识要点: •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难点解析: •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
•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 分流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 ☆知识要点:
•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 ◇历史因素
• ※难点解析: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
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
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 社会经济因素。
•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
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展观(可

八年级地理中国人口PPT优秀课件

八年级地理中国人口PPT优秀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环境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2 、人口的机械增长 (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水平、婚姻制度、 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随社会发 展而变化的
①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②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③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 越大
2、现代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 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 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3)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 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问题:为什么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 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环境污 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 因造成的,所以不能把人口数量的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 一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
自然环境元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 小的。

人口分布-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分布-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 分散。乡村人口分布分散,城镇人口稠密
政府政策 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历史
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 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人口分布较多
水资源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 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 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 因 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 政府政策、宗教、战争、地方习俗以及历史因素等。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01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仔细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作为 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 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km2)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有明显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 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 因 素 生产力水平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

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矿产资源D.交通运输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小值的分布区在()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较多,关联性最小的是()A.纬度位置B.城镇分布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

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A.美国B.刚果(金)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8.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D.植被条件下图为2019年我国中西部某省份某山区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当地20-40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10.该村落年龄结构对当地的影响是()A.劳动力充足B.经济发展加速C.留守儿童问题突出D.环境压力增大11.该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内蒙古C.江苏D.四川农民工一般指进城务工人员。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5第一讲 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人口分布的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 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 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3)水资源:稳定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

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4)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5)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

4.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整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整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迁出地(推力)
中间阻力
迁入地(拉力)
高原、山地、丘陵、气候干旱、 地形崎岖、气候恶 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阳光
淡水缺乏、土壤盐渍化等
劣、交通通达度低等 充足、政策、战争、政 国家政策、社会稳定等 治变革等
经济落后、收入低、农业成本 高、劳动力过剩等
社会经济 变化等
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 会多、生活条件好、矿产资 源丰富等
教育条件落后、家庭、婚姻等
良好的教育条件、家庭、婚 姻等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推力和拉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 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口则多出于对家庭因素的考虑而向儿女 居住地迁移。
(2) 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的人口主要是 __青__壮__年__劳__动__力___,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减缓人口迁入地 人口老龄化进程,调节地区间__人__才__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地就业压力增大、交 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如下。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 的影响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 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 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练习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一题得3分)图1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 .① B .②C .③D .④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 一致的是 ( )A .埃及B .中国C .德国D .印度图2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3—4题。

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 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 A .Ⅰ期 B .Ⅱ期C .Ⅲ期D .Ⅳ期4.在Ⅰ期 (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下图中人口迁移单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① ② ③ ④ 时间人口自然增长率(%)2 1图2图1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A.①B.②C.③D.④6.若①~④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根据材料完成7~9题。

7.某小镇总人口2万人。

育龄妇女为4千人,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00人,净增长每年为220人,该镇年平均人口生育率为()A.2% B.10% C.1.1% D.5.5%8.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出生率为()A.2% B.10% C.1.1% D.5.5%9.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A.2% B.10% C.1.1% D.5.5%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据此回答10-11题。

10.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A.一些地区缺硒引起的克山病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C.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D.吸烟会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健康11.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①容易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③一方面要求使用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出更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④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政策因素、国防安全、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在内陆山区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的需求B. 优美环境的需要C. 国防安全的需要D. 节约土地的需要2.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乡、回国投资建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策因素②廉价土地因素③环境保护因素④个人情感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棉纺织业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引导棉纺织业向新疆等地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新疆是优质棉花产地,西移可提升棉纺织品质量B. 新疆的土地价格便宜,可降低棉纺织工业的成本C. 运输棉花的成本很高,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成本D.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4. 国家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为企业提供()①廉价的土地②优惠的税收③丰富的资金④配套的基础设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各地级市人口流入差异较大。

图为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分布图(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题。

5.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A. 高温干旱B. 土壤贫瘠C. 经济落后D. 交通闭塞6.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有利于()A.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降低新建房闲置率C. 改善人口的老龄化D. 缓解人地矛盾关系深圳传音公司根据非洲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甚至四卡四待、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成像等功能的手机,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埃塞俄比亚近年吸引多个国家投资建立工业园,传音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开设工厂,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设立研发中心。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分布不均衡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城市人口稠密。

2.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5.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

7.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人口分布、迁移、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

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或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分布或迁移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1 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某某大学 A4 清华大学A-5 复旦大学A-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2.能够描述某区域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3.能够运用人口分布的理论,判断某地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综合思维】4.认识到人口的分布要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等相适应,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分布特点1.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是人口稠密区。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距海较近地带。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

(4)从城乡分布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课件(共23张PPT)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课件(共23张PPT)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6.爱护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棵树; 7.爱护野生动物,不食用,不购买野生动物; 8.少用一次性用品,购物自己备袋子; 9.少用香皂,减少洗涤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10.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1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完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我们与环境》这一课后,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环境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而且对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产生 了影响。
交际指导
1.想一想。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再想想我们身边 有哪些环境问题,知道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最后 思考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交际指导
2.说一说。把自己要说的话按照一定顺序 概括下来。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帮助 别人更好的理解你讲的内容。
交际指导
3.听一听。尊重理解同学,认真倾听,判 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有问题可以提 问,但是要有礼貌。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方面。我意识到,虽 然我在以前也关注过环保,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尽量选择环保的商品,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废弃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我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同时,我也要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让更 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总的来说,学完《我们与环境》这一课,让我更加重视环保问题,也让我更加明白环保不仅仅是 口头宣传,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课! 同学们再见!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人口与环境,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口地理学主要探讨全球、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民族构成等)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人口迁移过程及劳动力资源在地域上的再分配;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等问题,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进行区域规划和城乡建设,以及合理安排移民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单元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在排序上依次为: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

这里既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又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人口迁移影响着人口的分布,区域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相互关联。

人口分布体现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体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体现区域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此,教材以“人口与环境”为主题,运用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第一单元分三节分别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以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等方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一是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在具体区域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二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持区域人口合理水平而采取的举措。

第二单元是乡村与城镇,内容涉及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

乡村地理学又称为农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它以农村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农村地区的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

除农村聚落和农业分布为传统的研究内容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已扩大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农村人口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劳动、职业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乡村的居住、交通、服务供应、文化教育以及生态等,并且以特定的小区域为对象,深人进行综合或个别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人类和环境
目标形成性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写在括号内)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大寨梯田
B.香山植物园
C.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D.“三北”防护林带
答:( )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对立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不对立,也不统一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 )
3.属于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1996年,河北省境风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B.1992年,北京郊区山区发生泥石流灾害
C.近年以来,淮河水质严重下降
D.美国南部地区的龙卷风灾害
答:( )
4.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我国南方地区,近年以来酸雨频频发生
B.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多患氟骨症和大脖子病。

C.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区,发生过“黑风暴”现象。

D.近年以来,我国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现象严重。

答:( )
5.埃及尼罗河下游两岸地带,出现了大面积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
A.埃及气候越来越干旱
B.尼罗河河水被工业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

C.修筑了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
D.农民在农田上大量施化肥和农药。

答:( )
6.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控制人口增长
C.大力建立自然保护区
D.减少大气污染
答:( )
7.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的:
A.全部土地资源
B.全部社会资源
C.全部自然资源
D.全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答:( )
8.下列资源的范畴,属于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耕地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国土资源
B.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国土资源→自然资源
C.国土资源→土地资源→耕资资源→自然资源
D.耕地资源→土地资源→国土资源→自然资源
答:( )
9.为了阐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我国政府制定了:
A.《21世纪议程》
B.《环境与发展宣言》
C.《中国21世纪议程》
D.《生物多样性公约》
答:( )
10.在图11—1中,属于反馈作用代号的是:
答:( )
1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指整个宇宙环境
答:( )
12.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
A.领土
B.领土、领海和领空
C.陆地、岛屿
D.领土和领海
答:( )
13.最近,世界各国大力推广使用无氟电冰箱,主要是:
A.减少大气污染、避免酸雨
B.减少噪起污染
C.防止臭氧层的破坏
D.减少电磁波的辐射污染
答:( )
(二)读图题:
1.读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见图右上角)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

(选择填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特点是:热量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季。

该地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特点之一是春季______,多风沙。

(2)在图中用序号表示的下列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

(根据图中序号所示选择填空)
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
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
为了保护那里的生物多样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现已在丘陵地区建立了一个_____区。

(根据图中序号所示填空)
(3)在城镇④周围所建的几个企业中,对城镇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_______。

(根据图中序号所示选择填空)
⑨自来水厂⑩造纸厂⑾纺织厂⑿火电站
(4)在该地区能够给平原农田提供灌溉水源的水利设施有:________。

(根据图中序号所示填空)
(5)在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设施(⑦⑿⒀)中,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是________。

2.读图11—3,我国东北某地五十年代图A和现状图B,回答问题:
(1)其河流支流已演变为_______河流,河流含沙量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人类_________,导致山中林地减少而不能______的结果。

(最后一空格选择填空)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2)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居住地不断______,该地区又________、和_______以增加耕地,满足粮食供应。

(3)①处曾于80年代建了一个小造纸厂,现在准备停办,停办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在①处拟改建为其他工厂,从环保角度考虑,改建为_______厂比较合理。

(单选)
A.制糖厂
B.皮革加工厂
C.粮食加工厂
D.肉类加工厂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B 5C 6B 7D 8A 9C 10③11C 12B 13C
二.读图题
1.(1)C 充足夏
(2)①⑤
(3)⑿
(4)⑥⑧
(5)⒀
2.(1)季节性增大乱砍滥伐 C
(2)扩大开垦草地围湖
(3)造纸原料缺乏水污染严重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