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译文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f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州彭泽县,三面临*,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雨空?鳎?葛孛鹈唬??橇僦?ぃ?阋芯弥??椤7搅⒚砻牛?锌△睫宜?荩?咏??先ィ?蹩勺骋病C碜T疲?接衅荀缴醵唷?/p>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自湖口分一支为南*,盖*西路也。
*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节度,今为定**。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高二语文《过大孤山小孤山》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除了写小孤山、澎浪屿,还写了别 的内容吗?有什么作用呢?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除了写小孤山、澎浪屿,还写了别 的内容吗?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诗句典故和晚泊沙夹所见。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
问题5:写大孤山突出了大孤山的什么形象特点?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 的区别。
◆拓展: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 的区别。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 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 船低昂。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及大孤山。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船的行程。
过小孤山大孤山
题李思训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苍茫广阔,高耸险峻】 【苍茫广阔,高耸险峻】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棹歌悠扬,江水沉浮】 【棹歌悠扬,江水沉浮】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前年小姑嫁彭郎。 舟中估客莫漫狂,前年小姑嫁彭郎。 山秀水清,魅力非凡】 【山秀水清,魅力非凡】
公里的长江之中,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 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 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 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小孤山山体独特, 小孤山山体独特, 无处不景, 无处不景,无 景不奇, 景不奇, 东看一支笔, “东看一支笔, 西望太师椅, 西望太师椅, 南观似悬钟, 南观似悬钟, 北看啸天龙” 北看啸天龙”。 千百年来, 千百年来,以其 秀、奇、险、 独而著称。 独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 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 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 长江绝岛” 素有“海门天柱” “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 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 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 中流砥柱”于石上。 山周里许, 勒“中流砥柱”于石上。 山周里许,高达一百 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 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 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 山称为小姑山。 山称为小姑山。 而与之相对的长 江南岸的彭浪矶, 江南岸的彭浪矶, 不知何时起, 不知何时起,也 改名为彭郎矶。 改名为彭郎矶。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
彭泽 江州(庐山) 鄱阳湖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 游
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 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 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 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 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 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过澎浪矶、小 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之,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 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 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 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 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 2.翻译下列句子。 •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 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 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 •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由远及近。
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轮廓
舟中远望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写作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 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 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 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 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 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探究赏析:
•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 “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 色。
2、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其主旨是什么? •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 爱国忠君之情。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 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
由远及近。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要词句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 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 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 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芦苇;大孤山的四 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 是一种奇观呀!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 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 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 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 突出各自的特色。
•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过夕乃可饮。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译文|赏析《过小孤山大孤山》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
第二段是写小孤山的峭拔秀丽。
第三段是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宋代:陆游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词类活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词多义:之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然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古今异义词: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重点词组: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词类活用: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5、掠江东南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音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音【整理】陆lù游yóu《过ɡuò小xiǎo孤ɡū山shān大dà孤ɡū山shān》原yuán文wén八bā月yuè一yí日rì,过ɡuò烽fēnɡ火huǒ矶jī。
南nán朝cháo自zì武wǔ昌chānɡ至zhì京jīnɡ口kǒu,列liè置zhì烽fēnɡ燧suì,此cǐ山shān当dānɡ是shì其qí一yī也yě。
自zì舟zhōu中zhōnɡ望wànɡ山shān,突tū兀wù而ér已yǐ。
及jí抛pāo江jiānɡ过ɡuò其qí下xià,嵌qiàn岩yán窦dòu穴xué,怪ɡuài奇qí万wàn 状zhuànɡ,色sè泽zé莹yínɡ润rùn,亦yì与yǔ它tā石shí迥jiǒnɡ异yì。
又yòu有yǒu一yì石shí,不bù附fù山shān,杰jié然rán特tè起qǐ,高ɡāo百bǎi 余yú尺chǐ,丹dān藤ténɡ翠cuì蔓màn,罗luó络luò其qí上shànɡ,如rú宝bǎo装zhuānɡ屏pínɡ风fēnɡ。
是shì日rì风fēnɡ静jìnɡ,舟zhōu行xínɡ颇pō迟chí,又yòu秋qiū深shēn潦lǎo缩suō,故ɡù得dé尽jìn见jiàn杜dù老lǎo所suǒ谓wèi“幸xìnɡ有yǒu舟zhōu楫jí迟chí,得dé尽jìn所suǒ历lì妙miào”也yě。
第4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
《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作品注释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24.赪:红色。
作品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神曰“安济夫人”:里面供奉的 神叫“安济夫人”。安济夫人:
“安济夫人曾 加”经 :。修加缮以绍过;。予兴尝以初:。曾,经张。 魏公自湖湘还,
女神的称号,又称“天妃”。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
盖:大概。表推测。
属江州彭泽即县使无,风三,面浪也临很江大,。倒影水中,亦占
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一山之胜。舟过估客矶,,贩货虽的无行商风。。,亦浪漫狂涌,纵,情盖、放以荡。
尤物:特异之物, 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这里指风景最优 美的地方。
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
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指楼观亭榭与水 光山色相互辉映。
写游小孤山,突出小孤山的“峭拔秀丽”
名:名词作动词,闻名。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信造化之尤物也”是作者发自 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内心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小孤 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
山的喜爱之情。
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写小孤山的美中不足,也写出了作者的美好期盼。
额曰“惠济”:匾额上有“惠济”二字。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
第 二 章
赏析第一段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八号。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嵌岩此窦山穴,当裂是缝的其岩石一和也各式。岩自洞。舟中
抛江望,抛山锚,停船突于兀江中而。 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 杰然,怪高大奇的万样子状。,特起色,拔泽地莹突起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
的丹藤翠蔓,就像屏风上的宝石怪,色奇彩万鲜明状,,富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
31《过小孤山大孤山》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 (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 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 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 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 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 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 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 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 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 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 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 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 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 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 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 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 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副词,的确
形容词,诚实
名词,信用 名词,信物 副词,随意
胜 (1)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 (5)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作名词,优美 的景色 Sheng动词, 经得 起 动词,胜过 形容词,优美,好
的 它 语音助词,无义 无义 这
而 (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罢了) (表顺接) (表并列)
(表转折)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过小孤山大孤山》总结全面剖析
识记陆游名诗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 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 (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 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 和小孤山)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⑤壁:像墙壁一样。
• 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 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②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 ③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 【讲解】 ①突兀:高耸峭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②名
:名气,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③澄:使动用法,使…… 澄清。
•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②神曰“安济夫人” • ③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 【讲解】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②省略句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精选合集)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精选合集)第一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题解:《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三、小孤山简介: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
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
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
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
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6.过大孤山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 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 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势峭拔, 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 “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 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 而又名大姑山。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点面结合
描 写 的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比喻
景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衬托
物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及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特 点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
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 精笔描摹。
小孤山: 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大孤山: 对比、想象描摹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
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 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陆游名句
▪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课件3: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的敬叹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 点出抗金名将张浚,
传 还,尝加营葺,有碑载 暗示作者胸怀
闻 其事 逸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
增添神话色彩,使文 事 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章更加引人入胜 实不然也
原文内容
作用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 丰富作品内容,
妙
增强文学色彩,
前人诗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 同时也为景物添
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相关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 年(1169),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 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 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他以日记纪行, 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 大孤山》是他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3.运用对比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 的对比。通过对比,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 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望之如浮水面”。
3.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但全文结构非常紧凑。请 分析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各自特征, 可能会失之分散,因而作者通过几种方法密切了景 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 群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从而构成整体背 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 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
景物的千姿百态。(2)写景重点突出。写小孤山着墨 最多,作者借登临览胜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景物, 而且还写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内容丰 富,重点突出。(3)运用对比法、比较法。如写小孤 山,以金山、焦山、落星山比较;写大孤山,以小 孤山比较;写水,则动静、缓急、清浊对比鲜明, 写出江与山的特色。(4)语言洗练,用字恰切,风格 清丽。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本文是游记,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文中写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写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洛其上,如宝装屏风”,写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写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写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由于景点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
作者注意了景点之间的联系。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间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
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在各景点中,以对小孤山的描写最为充分。
作者用笔灵活多变,从各个角度写这一江中绝景。
既随角度变化显现作者是在江行中览眺景物,又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沉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摘自《优化设计》)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受父亲影响,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因投降派把持朝政,一生多次遭到罢官。
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留有诗篇九千多首,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诗人,其中不少是篇都是南宋社会现实的真切反应,因此也有人把他的诗誉为“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语助词,表感叹语气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语助词,表祈使语气 6.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语助词,表判断语气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语助词,表疑问语气
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 “ 楼观
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3.本文在行文方面重点写了小孤山,而对大孤山则一笔带
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明确: 陆游的这篇游记散文主要写了两天的游赏经历,在 处理材料上作者主要写小孤山,紧紧抓住小孤山雄奇秀丽的特 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展示小孤山的风姿。 同时,作者从史料方面极力考订小孤山上的庙宇,不仅增加了
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 “ 抛江过
其下 ” 的近观,又有一石 “ 杰然特起 ” 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 亦有 “ 自数十里外望之 ” 的远望, “ 愈近愈秀 ” 的近观, “ 冬 晴夏雨 ” 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 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涂炭极感痛心。曾参加科举考试,因喜论恢复中原而被罢官。 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9 ),陆游被起用为夔州( 今重庆奉节 )通 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出发,到十月 二十七日抵达任所。他一路上观秀丽山水,探幽奇绝境,访先
贤遗迹,采民俗风情。且行且记所见所闻,感慨万千,精于抒
情的他写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本文是他路过小孤山和大 孤山时所写的两篇日记。
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而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的澎浪矶,
不知何时起,也改名为彭郎矶。由此,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其 诗中写道:“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三、古今异义
① ② 1.与江山 相发挥 .. ..
古义:① 水光山色 ; ② 辉映,衬托 。 今义:①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2.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 路也 .. 古义: 长江的西路 。 今义:江西省。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句 )
译文: 如果再用楼台亭榭稍微装饰一下( 小孤山 )。 4.复以小艇游庙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 译文: ( 我 )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并翻译
1.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 ) 译文: 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长江西路一带 的水域。 2.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判断句 )
译文: 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二、相关知识
小孤山
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 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 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 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作者依次记叙了哪些主要
景点?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这篇散文,作者依经历的景色逐渐展开,顺次写烽 火矶、孤石、澎浪矶、小孤山、大孤山。重点写峭拔秀丽的小 孤山。写大孤山,则突出它四周江水的浩渺无际,重点写湖口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有120个,应掌握其常见的意 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活学活用。要学会必要的推断方法,
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 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 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 亭”“御诗碑”等。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它高出水面约 90 米,周长 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湖中。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 观。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到 清,大孤山文人估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桨声灯影,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2)写景物重点突出。写小孤山着墨最多,作者借登临览胜 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景物,而且还写庙宇传说,前人诗咏, 近人事迹,内容丰富。
(3)运用对比法、比较法,如写小孤山,则以金山、焦山、
落星山比较,写大孤山则以小孤山比较,写水,则动静、缓 急、清浊,对比鲜明,写出江与山的特色。 (4)语言洗练,用字恰切,风格清丽,给读者很好的艺术享 受。
文章的厚度,同时也使本文有了很强的文献价值。而写到大孤
山,因其没有小孤山 “ 秀丽 ” ,所以作者也就没有重点描写, 而且从全文材料的详略得当方面考虑,也没有作重点描写。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4.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1) 多角度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 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
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现在已成为鄱阳湖旅游
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一、字音辨识 1.烽火矶 ( jī ) . 4.潦 缩( lǎo ) . 7.葺 ( qì ) . 10.彭蠡 口( lǐ ) . 二、通假字 舟中估 客莫漫狂( “估”通“贾”,商人 ) . 2.烽燧 ( suì ) . 5.巉 然( chá n) . 8.徙 倚( xǐ ) . 11.溯 流( sù ) . 3.窦 穴( dò u) . 6.西麓 ( lù ) . 9.抟 ( tuá n) .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形容词,对着,靠着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动词,从高处往 低处看 4.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动词,来到,到达 未尝不临文嗟悼《兰亭集序》 动词,面对,对着 临别赠言《滕王阁序》 副词,将要,快要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五、词类活用 1.如宝 装屏风( 名词作状语,用宝石 ) . 2.微雨 ( 名词作动词,下雨 ) . 3.掠江东南 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 .. 4.岸土赤而壁 立( 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 .
睛,这是爱国之心的自然流露。这次踏上的征程是报国之路,
他正要走上渴望已久的军幕生活,虽然已经 45岁,但是陆游的 心中充满希望,可谓意气风发。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分开的两江水浑浊与清澈的不同。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热身
文本点拨探究
考点典例精析
古今对译详析
课时演练广场
2.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的特点的?
明确: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 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 “ 峭拔秀丽 ” 的特点;又用 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 “巉然孤起” 的特点;用山 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助读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