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薯与小麦无公害轮作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一、施足底肥,合理整地1、施肥:由于红薯一般多种植在沙薄地上,必须施足底肥,提高地力,才能获得高产。
一般以亩施土杂粪5方左右,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25公斤为宜。
2、整地:红薯是块根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环境里。
深耕能加厚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
深耕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
地力较好的地块以起垄栽培为好,但是地力薄、含沙量大的沙地应以平栽或低垄栽培为宜。
二、选择优种、适时早栽、合理密植1、选种: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如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18、新农1号、西农431、烟薯27、苏薯8号、豫薯7号等短蔓高产品种。
2、栽秧时间:因我地每年5月1日前,有一场晚霜,为躲过霜害,栽秧时间在5月1日以后为宜。
3、密度:长蔓品种、地力较肥的地块宜稀植,短蔓品种、薄地宜密植。
肥地、长蔓品种亩栽3000-3500株,薄地、短蔓品种亩栽40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30厘米。
三、田间管理1、栽秧:选择壮苗以水平浅栽法栽植,秧苗头向东南、顺风向栽植,防止风刮伤秧苗。
以埋土1.5-2寸深,地上露3-4片叶为宜。
栽秧时浇足水,并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2、早中耕、勤除草及前期管理。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红薯是耐旱作物,前期一般不应多浇水,但遇土壤过于干旱可浇小水。
长蔓品种在茎蔓长到1尺左右时摘心,促使茎蔓粗短、分枝多,对增产有一定效果。
3、中期控蔓:7-8月份是高温多雨的季节,茎叶生长快,而薯块膨大慢,应以控为主,防止茎叶徒长。
长蔓品种亩喷多效唑2-3次,短蔓品种如茎蔓旺也可适量喷施。
我地栽培红薯的农户都有雨后翻蔓的习惯,但翻蔓伤害茎叶,降低光合作用,不能增产,反而减产,应改翻蔓为提蔓。
因时提蔓,将茎蔓提起后,仍放回原处,不使茎叶损伤、翻转、有防止茎节生长不定根,控制茎叶徒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后期管理:我地在8月份以后,雨水较少,常发生干旱,影响薯块膨大。
红薯高产种植技术
红薯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第一章红薯简介与种植现状第一节红薯简介红薯又名、、等,富含、、、、、及多种,有“”之誉。
于是,红薯这一不起眼的食品身价陡增,令人刮目相看。
一年生植物。
,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
具地下,块根,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
腋生,片小,,长圆形,不等长,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
或,种子1-4。
块根为淀粉原料,可食用、或作饲料。
原产美洲,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
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现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
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
第二节红薯的种植现状及问题1、南方红薯种植已副食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划种植。
2、栽种技术落后,产量偏低。
3、交通不便,销售受阻,难以形成商品化。
4、加工、储藏技术不够。
资金缺乏,初级产品外销,利润低。
第二章红薯的生物学特征与营养第一节红薯生物特性旋花科一年生植物。
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
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
聚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
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
块根为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料。
全国广为栽培。
第二节红薯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抗癌之星 - 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高教版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第四节轮作与连作
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烧田熏土、或用激光和高频电磁波等进行土 壤处理,杀死土传病原菌、虫卵及杂草种子。 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除草剂进行土壤 处理或农作物残茬处理,有效减轻病虫草的为害。 依靠化肥和施用农家肥,及时补充土壤 养分,使土壤保持作物所需养分的动态平衡。 通过合理的灌排水管理,可冲洗土壤有毒 物质。
(二)连作的技术
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
忌连作的作物
• 1.茄科:马铃薯、烟草、番茄;胡芦科:西瓜; 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极为敏感,生长受阻, 植株矮小,发育异常,减产严重,甚者绝收。5-6 年才能种植一次。 • 2.禾本科的陆稻,豆科的豌豆、大豆、蚕豆、菜 豆,麻类的大麻、黄麻,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辣 椒等作物为代表。比较敏感,3-4年才能种植一次。
3、减轻田间杂草的为害
一些作物的伴生性杂草,如稻田里的稗 草、麦田里的燕麦草、粟田里的狗尾草等, 这些杂草与其相应作物的生活型相似,甚 至形态也相似,很不易被消灭。一些寄生 性杂草,如大豆兔丝子、向日葵列当、瓜 列当等连作后更易滋生蔓延,不易防除, 而轮作则可有效地消灭之。
4、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 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作物 补充供应的数量不同,质量也有区别。如禾本科 作物有机碳含量多,而豆科作物、油菜等落叶量 大,豆科还能给土壤补充氮素。有计划地进行禾、 豆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碳、氮平衡。 轮作还具有调节改善耕层物理状况的作用。 密植作物的根系细密,数量较多,分布比较均匀, 土壤疏松结构良好。玉米、高粱根茬大,易起坷 拉。深根性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下层 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据山西省农科院调查, 苜蓿地中的水稳性团粒比一般麦地增多20-30%。 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可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摘要】甘薯病害是甘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通过对甘薯病害的主要病原体、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甘薯病害主要由真菌和细菌引起,发病规律受环境因素和病原体特性的影响。
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是当前常用的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进行控制。
甘薯病害的防治对于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重点关注病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掌握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保障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甘薯病害、发病规律、防治技术、病原体、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产量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甘薯病害的重要性甘薯病害是甘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甘薯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各地。
甘薯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甘薯产量大幅下降,还会降低甘薯的品质,增加生产成本,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甘薯病害会导致甘薯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变黄、干枯、死亡,根系腐烂,严重影响了植株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部分病害还会在甘薯地下块茎内部形成病斑,影响储藏和食用价值,严重影响甘薯的市场竞争力。
甘薯病害的防治对于提高甘薯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甘薯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才能保障甘薯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促进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
1.2 甘薯病害对产量的影响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甘薯病害对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甘薯病害包括晚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它们在甘薯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
这些病害会导致甘薯植株叶片枯黄、蔫软、果实发育不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甘薯病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甘薯的生产和供应。
工艺方法——甘薯生产技术
工艺方法——甘薯生产技术工艺简介一、北方薯区主要包括长城以南、淮河以北黄河流域的省份,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等地。
(一)优选良种,培育健康种苗根据北方薯区土壤、气候、生产目的等条件,选用适合当地发展专用型甘薯品种,未经登记的品种不得推广应用。
推广脱毒健康种苗,苗床内发现病株及时全株清除,避免移栽到大田。
薯苗符合壮苗标准,采用苗床高剪壮苗,要求薯苗全株无病斑,无病毒病,春薯苗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夏薯苗百株鲜重1.0公斤以上。
(二)深耕整地,科学配方施肥春薯种植提倡冬季深耕深翻熟化土壤,春季及早浅耕;夏薯种植宜采用秸秆还田。
底肥以腐熟农家肥和成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尤其鲜食甘薯可通过有机肥的大量应用提高品质。
肥料应用参考值为: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亩施纯氮5-15公斤作底肥,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
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底肥,高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
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20公斤,30-10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超过150毫克时可不施钾肥。
(三)适时栽植,优化种植模式根据品种市场定位选择适宜的栽插时间,淀粉型甘薯品种断霜后即可栽植,春薯一般在4月25日-5月10日,提倡适度规模化发展,与淀粉加工企业联合,实行订单种植。
鲜食型甘薯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栽插,分批收获销售,避免集中上市影响价格。
淀粉型春薯栽插密度为3000-3300株/亩,鲜食型春薯栽插密度为4000-5000株/亩。
有条件地区推广垄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加强“机械化作业、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的统筹应用。
生育前期以促生长、早发苗、早封垄为重点,在封垄前后及时除草。
生育中期以控制茎叶旺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为重点,必要时可根据地上部茎叶长势进行化学控旺。
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控旺,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
甘薯生产新技术—绿色食品甘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栽植前准备:
(一)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严格挑选种薯 2.不同病区选用的适宜淀粉型品种: 在无病、一般肥力薯区,选高淀粉品种:徐薯22、心香、豫薯7号及其它抗病等品种; 在轻根腐病、茎线虫病薯区,选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品种:商薯19、商薯9号、郑红 22、洛薯10号、豫薯13、苏薯9号等品种;在高水肥地、轻病区选短蔓耐肥品种:徐 薯32(徐食5)、秦薯5号和徐薯27等品种;在重根腐病薯区选用高抗根腐病品种: 徐薯18、济薯15、商薯19;徐薯25、豫薯13、商薯7号、苏薯9号、及徐薯27(徐252)等品种;在重茎线虫病病薯区,选高抗至抗茎线虫病品种:漯薯10号、郑红22、 豫薯13、漯徐薯8号等品种;在黑斑病薯区, 选抗黑斑病淀粉型及淀粉兼食用型黑斑 病品种:秦薯5号、漯薯10号、冀薯98、渝苏151 (淀粉兼食用型,抗黑斑病); 徐 薯28、和西成薯007、南薯99等品种;在薯瘟病区选用抗薯瘟病品种: 湘农黄、皖苏 61 、湘薯75-55;)在蔓割病区选用高抗蔓割病品种:苏薯12号、农大6-2、洛薯 10号、商薯6号、冀薯71、 金山208); 3.生产紫薯全粉、饮料专用型高花青素甘薯优良品种选用:济黑1号、徐紫薯3号、 绫紫、烟紫薯2号、烟紫薯2号等。 4. 生产黄色甘薯全粉、饮料专用型品种选用:郑红22、心香、徐55-2、徐食5,高 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选用:浙薯81、.维多丽、徐22-5、波嘎等.
培训包四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栽植前准备:
(一)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严格挑选种薯 1.不同薯区淀粉加工用的适宜品种: 北方薯区选:商薯19、徐薯22、商薯9号;重根腐病地选用高抗根腐病的品种:脱毒 徐薯18、商薯19、豫薯13、商薯7号等;夏薯及高肥地轻病区选:广薯87、徐薯32 (徐食5)、及秦薯5号;黑斑病区选:秦薯5号、冀薯98、洛薯10号等;多病区选: 漯薯10号、徐薯25等. 长江中下游薯区选:徐薯22、西成薯007、心香、鄂薯9号、川薯217、渝苏8号、商薯 19等; 南方薯区选:桂粉2号、广薯421、金山208等;
无公害小麦的种植技术
无公害小麦的种植技术一、耕作整地技术耕作整地是小麦栽培的基本技术环节,也是其他措施发挥增产潜力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几乎达到100%,旋耕整地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旋耕与相关农艺技术不配套,给小麦生产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如耕层浅、土壤过于疏松,影响有机肥的施用等,造成小麦根系生长不良,形成深播弱苗,加重小麦冻害、苗黄不生长等。
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旋耕与深耕每隔2~3年轮换一次;旋耕与细耙相结合;旋耕与其他农艺技术相配套;旋耕与应变措施相配合的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二、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它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
通过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达到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因此,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
播种太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窜高徒长,抗寒能力显著减弱,冻害严重,春后生长迟缓,不利高产;播种过晚,气温低,出苗迟,冬前生长时间短,苗小苗弱,有效分蘖短,产量不高。
三、合理施肥一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积极推厂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弥补无公害生产中自然有机肥的不足。
生物有机肥中含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通过它们在土壤中的生长繁殖,可转化空气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的磷和钾,供给作物有效养分,还可培肥地力,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
使小麦生产用肥达到优质无公害标准。
二提高无机氮肥有效性的原则氮素是作物吸收的大量元素之一。
生产中需施用大量氮肥以补充土壤供应的不足。
但大量施用氮素化肥对环境、农产品及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中应减少无机氮肥的施用量。
对于必须补充的无机氮肥,提倡使用长效氮肥,如化合型的脲异丁醛、草酰胺等。
此外,在常规氮肥的使用中,应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或脲酶的活性,达到减少氮素反硝化或氨挥发损失的目的。
红薯的轮种和间套种
红薯的轮种和间套种
红薯的轮种和间套种
红薯植株高大,收获产量高,耗地力强,一般不主张连作。
但在良好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下,连作也能连年高产稳产,一般以不超过三年连作为好。
与红薯轮作的作物主要有豆科作物如花生和大豆等,禾本科作物如甘蔗和玉米等,还有瓜类等作物。
红薯株行距宽,生长前期行间疏空透光,且苗期生长时间较长,适于间套作。
良好的间作物对土壤有覆盖与改良作用,减少除草成本,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红薯单产,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地和作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等诸
多好处。
特别是种植花生和黄豆等作物,其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营养,有利于红薯增产。
间作物的选择应根据对主作物的影响程度,考虑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红薯间套作主要有3种方式:
1、以红薯为主体,间种短期矮秆豆科作物。
2、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间种红薯。
主要是在橡胶、椰子和果林中间种红薯,在这些林木中间种红薯,一般可间作2~4年,间作时需注意勿使间作物荫蔽红薯。
3、红薯套种。
如先种西瓜,过1个月后,在瓜行里套种红薯。
小麦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高效栽培技术,其中小麦轮作技术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小麦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效益。
一、小麦轮作的原理小麦轮作是一种在不同作物间交替种植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和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土壤退化、病虫害泛滥等问题,而轮作作物可以有效地改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病虫害的传播,使得土壤更加肥沃,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二、小麦轮作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小麦轮作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
常见的轮作作物包括玉米、豆类、油料作物等。
这些作物在小麦的生长间歇期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
2. 合理安排轮作顺序轮作作物的顺序也是影响小麦轮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轮作作物的顺序应按照对土壤的改良程度逐渐加强,例如先种植豆类作物,再轮作玉米等油料作物,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3. 控制小麦的连续种植年限为了达到最佳轮作效果,农民在实施小麦轮作时需要控制小麦的连续种植年限。
通常建议小麦的连续种植年限不超过三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的生产力。
三、小麦轮作的效益小麦轮作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效益。
1. 提高小麦产量轮作作物能够改变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质量,从而为小麦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轮作作物也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小麦的减产情况,因此小麦的产量也得到了提高。
2. 提升小麦品质良好的轮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使小麦的品质得到提升。
研究表明,轮作作物可以增加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糖分含量等,使其食用价值得到提高。
3.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轮作作物可以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和养分,降低对化肥的需求,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
轮作套种间作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
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长期以来中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
轮作(crop rotation)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有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轮作的命名决定于该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构成,被命名的作物群应占轮作区的1/3以上。
常见的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等。
轮作在中国的发展沿革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
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长期以来中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
轮作在欧洲欧洲各国在 8世纪以前盛行一年麦类、一年休闲的二圃式轮作。
中世纪后发展三圃式轮作,即把地分为3区,每区按照冬谷类-→春谷类-→休闲的顺序轮换,3 区中每年有1区休闲、2区种冬、春谷类。
由于畜牧业的发展,18世纪开始推行草田轮作。
如英国的诺尔福克式轮作制(又称四圃式轮作)把耕地分为4区,依次轮种红三叶草、小麦(或黑麦)、饲用芜菁或甜菜、二棱大麦(或加播红三叶草),4年为一个轮作周期。
甘薯常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甘薯常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形成葫芦形等畸形薯块,并形成大小不一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多呈圆形,稍凹陷,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疏松。
染病后,甘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片发黄皱缩、增厚反卷。
该病主要通过带病土壤、土杂肥、种薯和种苗传染。
(二)防治措施
目前,甘薯根腐病无特效药剂进行治疗,只能采取
农业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应选用抗病良种进行栽培,这是防治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其次,育苗前要对种薯进行杀菌除害处理,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最后,应注意轮作换茬,栽植前应清洁田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
后不发根。
若在定植后染病,则幼苗叶片暗淡萎蔫,剪苗伤口处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最后整株腐烂死亡。
若在甘薯生长后期染病,叶片虽不萎蔫,但须根呈水渍状,植株会青枯死亡。
薯块染病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出现片状黑褐色水渍状病斑,薯肉为黄褐色,腐烂后有刺鼻臭味。
(二)防治措施甘薯瘟病防治的农业措施有严格落实植物检疫制度,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薯苗,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
作者简介:孙晓丁(1973—),男,河南商丘人,专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程丽红)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一、甘薯黑痣病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
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
2.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
①苗床育秧期:对无病薯块进行药剂处理。
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
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 分钟。
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
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
③收获期: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
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
收获后要用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
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高即可),度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
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他病害。
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
二、甘薯疮痂病1.为害症状。
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
芽、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发病早的受害重。
2.防治方法。
(1)实行4~6年轮作。
选用无病薯(蔓)育苗。
(2)发病初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60升,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应用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3期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应用曹爱凤,戴双平(泗水县中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泗水 273213)摘要:小麦是泗水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常年秸秆还田、以旋代耕的耕作模式下,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降低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病虫害的影响,要求种植户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采用综合性防治技术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对小麦种植中常见的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以及蚜虫、红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与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0 引言近年来,小麦常见病虫害呈现出爆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的特点,为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把握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时期,科学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本地区小麦种植要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绿色环保型生物源制剂杀菌灭虫,从而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1 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1.1 条锈病1.1.1 发生特点条锈病的病菌主要侵害叶片,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呈椭圆形,以条状形态均匀排列在叶片上。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随空气流传播,本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中旬。
条锈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抗性不足、连续阴雨天气相关,当条锈病发生后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则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病菌,造成小麦大面积死亡。
1.1.2 防治技术1)选用抗条锈病能力较强的品种,采用轮作倒茬方式种植小麦,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病菌的寄主数量。
加强田间管理,补充田内土壤缺少的营养元素,根据小麦长势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性。
推广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用量,这样才能确保土壤含有充足的有机质。
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使小麦重要生长节点错开条锈病高发期,以降低条锈病影响。
2)当小麦田间的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需采取大面积应急防控措施,喷施25%丙环唑乳油 3 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施2次,用药间隔期为7天。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特点
土地准备
土壤翻耕
在秋季或春季,使用犁或拖拉机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使土壤松软、细碎, 并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施基肥
在翻耕土地的同时,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以满足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 中的营养需求。
起垄
确定垄距
根据小麦品种、气候条件和土地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垄 距,一般采用宽垄窄行或等行距种植。
02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特点
提高土壤透气性
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通过翻耕土壤,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有利于 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土壤中的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垄作栽培技术为微生物 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促进了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翻耕和疏松土壤,小麦垄作栽培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施肥
底肥施用
在播种前,结合土地翻耕,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作为底肥,以满足小麦在生长初期的营养需求。
追肥管理
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在生长过程中适当追施化肥或有机肥,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田间管理
01
02
03
浇水
在干旱时期,及时浇水以 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小麦 的生长。
除草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 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 与小麦争夺养分。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 的特点
2023-11-07
目录
• 垄作栽培技术概述 •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特点 •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实施步骤 •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
01
垄作栽培技术概述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是指甘薯遭受病菌或病毒侵染后引起的病害,常见的甘薯病害主要包括薯痨病、甘薯斑点病和甘薯晚疫病等。
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甘薯生
产造成巨大损失。
了解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主要与病原菌或病毒的传播途径、侵染方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薯痨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叶蝇传播或种薯带菌传播,主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侵染甘薯,尤其是在田间栽培时,病害易于扩散。
甘薯斑点病主要由细菌引起,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侵染甘薯,主要通过种薯传播。
甘薯晚疫病主要由真菌引起,通过风、雨水传播,环境湿
度和气温对其发病有较大影响。
针对不同的甘薯病害,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技术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要加强田间
管理,注意合理轮作和甘薯品种选择,避免连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要进行病害预警和
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要注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
利用益生菌来增强甘薯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要加强病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提高农
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还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来控制蚜虫和病原菌的传播。
在使
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以避免对
甘薯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还要重视甘薯病害的研究和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寻找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为甘薯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l— 02 2
浅谈甘薯与小麦无公害轮作技术
高 勇 ( 苏省 淮安 市 淮 阴区韩桥农 业技 术站 2 3 0 ) 江 2 3 0 张建峰 ( 江苏省 淮安区淮阴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2 30 ) 230
摘 要 :淮 安 市淮 阴 区农 民选 用甘薯 与小 麦进行 无 公害轮 作 ,生产优 质红 薯 ,市场 上供 不应 求 ,经济效 益好 。
宽 6 m、高 4 m,垄上 栽 2 ,行距 2 ~3 m,株距 0c 0c 行 5 0c
推广机 械深耕 , 要求耕深 2 ~3 i , 5 0 g l 采用隔年深耕 的 r 办法 , 杜绝连年用旋耕 犁耕地 。机耕机耙相结 合, 无明暗坷 拉 ,达到 “ 、细、平 、实” 深 。
苗前选好 床址 , 并进行 苗床消毒 , 苗床要求土壤肥 沃、 排灌 方便 ,床土厚 度最好在 2 m 以上 , 1m。 .c 0 每 床土拌优质 土
粪 5 . g、尿素 5 ~7 5 k Og。苗 床规格 1 5m ×1 . 0 m。为培
育壮苗 , 排种密度要适 当稀些 , 1mz 种 2 ~2 g 大 每 排 0 5k , 薯块 密植 、 小薯 块稀植 。控制 床温和湿度 , 时剪 苗 , 及 适时 追肥 , 时松 土、除草 , 除病苗 烂薯 。整地 起垄 ,施足 及 剔 基肥 。耕翻耙碎起垄 , 最好 是高垄双行 , 垄底 宽 l0 c 顶 m、 1
染源 , 如工 业 “ 三废 ” 城市生活 污水等 , 、 基地 内土壤 、大气
和灌 水必须符合 D 3/ 33 1 B 2 T 4 .标准要求 。基地 宜选 择地势
平坦 、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保水保肥性好 的沙 壤土 , 求土壤 肥沃 、旱涝保 收。 要 12 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 、优质 、高产 、耐储运 、商品 ..
维, 营养 丰富 , 是典型的保健食 品; 薯茎藤是 良好 的饲 料。 甘 因此 ,种植 甘薯具有较好的经济 效益。
12 无公害生产技术 .
螬 、小地老虎 。( )农艺防治 。选用抗病 、高产 品种 , 1 排种 前消毒,以提 高抗逆性 。培 育壮苗 , 要求秧苗茎秆粗壮 、 苗 高3 l左右 、 张叶片。冬季深翻 改土, 0CI T 7 晒死病菌 和虫 卵。 轮作换茬 , 种植 2 年后 即改种 水稻或玉米或花生。建立三无 留种田 ,即在大 田收获 后 ,选无病斑 、无虫斑 、无损伤 、大 小一致的薯块单独 贮藏 , 单独排种 。( ) 2 物理 防治 。采用灯 火诱杀 、 人工捕杀 、 糖液 诱杀等措施 。( ) 3 化学 防治 。采用 病毒 、 线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和 生物 源农药来 防治病 虫害 , 使用药剂防治 时严格 按照 G / 8 2 规定执行 , B T 31 禁止 使用高毒 、 高残 留农药 。软腐病可用 1%络氨铜水剂 30 4 0 倍
液喷雾防治 。黑斑病可在 栽插前用 2%多菌灵10 0 0 5 0 ~2 00 倍液蘸苗 1 i 0 r n防治 。小地老虎 、蛴螬可在栽后用 2 %辛 a 5
12 1 基地选择 。生产 基地要求生态 条件 良好 、 利设施 游没有对基地环 境构成危害的污
栽后 3 ~4 0 0d,每 1h 施纯氮 2 g,甘薯生长后期垄 m 5k 背有裂缝 时施肥 ,每 1h 施人粪尿 l 0 g或根 外喷 m 500k 施 05 .%尿素稀释液 、02 .%磷酸二氢钾溶液 15 0 k ,隔 0 g 7d喷 1 ,最少喷 2 ,栽后 1 次 次 个月左右进行人工除草。 12 5 病 虫害防治 。甘薯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 、 .. 软腐病 、 蛴
12 3 育苗。本地温床育苗 以 3 .. 月上 中旬排种为宜 ;育
硫磷 l 0g拌细土 、顺条沟撤施 防治。 5 12 6 适时采收。为确保甘 薯的产量 、质量和 出粉率 ,必 ..
须适时收获 ,一般 以 l 月 1 0 5日前后收获为宜。 2 小麦 无公害种植技术
2 1 整 地 .
乡, 湖区湿地地貌 , 属 水分充足 ,日照时间长 。当地 农民选 用优质甘薯 与小麦进行 无公害轮作 栽培 ,生产 的产品产量
高,质量 好,经济效果高 ,现将 该轮作模 式介绍如下。 1 甘薯 无公害生产技术 1 1 甘薯 简介 . 甘薯又称 地瓜 、红薯 、白薯 、番薯 等 ,其块根 肉质 ,富 含淀粉和糖类 , 宜制粉或直接 食用; 甘薯 含有 大量的膳食纤
性好 、出粉率高 、适 应本地 土质的 “ 徐薯 1 ” 苏薯 2 、 8 、“ 号” “ 苏薯 3 号”等品种 , 要选用具有 原品种特 征、薯皮光滑 、 次
生根少、薯块整齐 、大 小适 中 ( 每块 l0 5 ) 5 ~2 0 g 、颜色鲜
明、白浆多 、 无病无伤 、未受冷 害和湿害 的薯块 。
为促进 该模 式 推广 ,特 介绍 了甘薯 与 小 麦无 公害 轮 作技 术 , 以供 种 植户 参考 。
关键 词 :甘 薯 ;小 麦 ;无 公 害轮 作 技术
淮安市淮 阴区赵集镇位 于洪泽湖北岸 , 是著名 的渔米之
12 4 肥水管理 。禁止使用未经 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 .. 的化学或生物肥料及制剂 , 以施有机肥为主 , 施无机肥为辅 , 氮 、磷、钾配方使用 。结合整地 , 施足基肥 , lh 沲腐 每 m) 熟有机肥 6 0 g 5 0 0 0 k 、4 %复合 肥 6 0 k 0 g;合理追肥,在
2 2 病 虫 害防 治 .
近几年淮 阴区小 麦纹枯病 发生 较重 , 小麦播种后 , 发芽 时若 受病菌 侵染 , 易芽鞘变褐 , 后腐 烂枯死。暧冬年早播 最 麦易受侵害 , 在出苗后几天 内便 可造 成黄苗 、 死苗 。拔节后 病株率 明显上升; 小麦孕穗抽穗 期病 情迅速发展 , 扬花灌浆 期病株率达 到高峰 , 病斑扩 大 , 相互 连成 典型 的花秆症状、 烂 茎, 致使主茎和大分 蘖常不能抽穗 , 形成 “ 枯孕穗” 有的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