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模拟二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模拟二 含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三前三章)期中考试模拟二(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A。

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有关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2.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绝对不变3.对结扎了输卵(精)管的人来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不能产生生殖细胞 B.不能产生性激素C。

性功能迅速下降 D.性功能基本不受影响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A.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B.受精过程C。

氧气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

浆细胞分泌抗体5.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方式和特点分别是A.神经冲动,单向传导B.神经冲动,双向传导C。

神经递质,单向传递D。

神经递质,双向传递6.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只能向②传导C.⑥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

反射活动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7.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有造成脱水D。

失水的程度几乎等于失盐的程度8.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C.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9.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列物质属于生长素类似物的是A。

生长素B。

赤霉素 C.乙烯利 D.α-萘乙酸10.如图是无子西瓜的培育流程简图,依据图解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B。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

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甜槠的年龄结构,Ⅰ~Ⅴ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B.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D.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衰退型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人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4.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发生更替C.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经过为:祼岩→苔藓→地衣→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7.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8.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2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2 含解析

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二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表表示不同温度下凝乳酶对乳汁作用的结果,关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A B C D E F水浴温度(℃)102030405060凝乳时间(min)不凝7.0 4.01。

54。

不凝A。

凝乳所需时间越长,表明酶的活性越高B.A组和F组凝乳酶的活性和空间结构都相同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凝乳时间D.本实验可以确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A.CO2中毒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

供能不足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④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⑤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⑥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A.①②③⑥B。

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

①③⑤4.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A。

ADP B。

乳酸 C.CO2 D。

O25.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仅发生在多细胞生物B.细胞衰老不影响其分裂能力C.人体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衰老D.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导致个体衰老6.下列能正确反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7.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⑥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A。

②③⑤ B.①④⑥C。

①②⑤D。

②③⑥8.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的衰老B.细胞的凋亡C.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9.下列哪项是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共有的现象A。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模拟试卷(一)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模拟试卷(一)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期中生物模拟试卷(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植物激素()A.纤维素B.细胞分裂素C.生长素D.赤霉素【答案】A【解析】解:A、纤维素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植物激素,A正确;B、细胞分裂素属于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C、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C错误;D、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D错误.故选:D.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对几种植物激素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A不给照光,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B、B不给照光,左侧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但是右侧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B错误;C、C没有尖端,即使照右侧光也不会感光,而右侧放含生长素的琼脂,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右侧伸长区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C正确;D、D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生长.故选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其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生长素能通过琼脂但不能通过玻璃片.本题考查生长素极性运输、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在一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体内分离出一种“超级抗体”,可中和所有甲流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B.抗体的产生和分泌与多种细胞器有关C.流感病毒进入内环境,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D.“超级抗体”可中和所有甲流病毒,说明抗体无特异性【答案】B【解析】解:A、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作为抗原传递给T细胞或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具特异性,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抗原性,A错误;B、抗体作为一类分泌蛋白,其产生和分泌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B正确;C、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D、抗体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B.1、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A.侧芽B.胚芽C.种子D.顶芽【答案】C【解析】解:A、侧芽生长素除来自自身合成外,还有来自顶芽,A错误;B、胚芽小端能合成生长素,并促进其基部生长,B错误;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其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C正确;D、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能各侧芽运输,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形成顶端优势,D错误.故选:C.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答案】C【解析】解:A、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 正确;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芹菜产量与茎秆有关,B正确;C、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D、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D正确.故选:C.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不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解:A、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B、成熟茎韧皮部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C、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正确;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7.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正确;B、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C正确;D、抑制剂只能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起抑制作用,并不能诱发P基因的突变,D错误.故选:D.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供中两个重要信息,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结合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采用排除法做题.8.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a、b表示刺激位点,A、B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A表示感受器,B和肌肉组成效应器B.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和思维等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分别刺激b点、肌肉A处,电流表指针将对应发生1次、2次偏转【答案】C【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感受器,B和肌肉组成效应器,A正确;B、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和思维等,B正确;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b点时,兴奋传至下面的电极处,但不能传至上面的电极处,因此指针只偏转一次;刺激A处肌肉,兴奋先传至上面的电极处,后传至下面的电极处,因此指针可以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故选:C.据图分析: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兴奋都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吐或树突,因此根据图中突触结构(或神经节)可以判断A为为感受器,B 和肌肉组成效应器.据此答题.本题结合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B.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C.图2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撤去光源,植物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答案】D【解析】解:A、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正确;B、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其浓度范围应该大于0小于m,B正确;C、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错误.故选:D.1、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失去重力作用,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2、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弯曲生长原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梳理植物弯曲生长原因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10.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D.胰岛素的合成A【解析】解:A、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A正确;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人体内环境中,B错误;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在消化道内进行,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胰岛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故选:A.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镜,并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如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A.气温升高甲状腺激素B.日照延长性激素C.寒冷刺激生长激素D.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D【解析】解:A、若环境变化是气温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应该是降低,A错误;B、人体内的性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正常人体内的性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因日照长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B错误;C、生长激素的含量与寒冷刺激的关系不大,C错误;D、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D正确.故选:D.本题是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到负反馈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就是在这种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相对稳定的.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体温调节,性激素的调节方式,解题时要先分析题图模型,弄清条件变化引起的效应,然后逐项分析选项判断是否符合题图模型.1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定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B.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使体温恢复至正常C.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点S将右移【答案】D【解析】解:A、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A正确;B、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频率增加,而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使体温恢复正常,B正确;C、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C正确;D、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或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所以两者散热量都等于产热量,因为在寒冷时产热量增多所以散热量也多,故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在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D错误.故选:D.由图可知,C与W的交点S为正常体温,随着下丘脑温度的升高,C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W神经元放电频率上升.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3.下列哪一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以促使其生根B.处理青香蕉,加速其转变成黄色C.处理去雄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D.喷洒棉花植株防止落花落果【答案】B【解析】解:A、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因此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以促使其生根可以用生长素,A错误;B、乙烯具有促进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香蕉,加速其转变成黄色,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不能用吲哚乙酸处理,应该用乙烯处理,B正确;C、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可以用用吲哚乙酸处理去雄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C错误;D、生长素所以具有两重性,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防止植株落花落果,D错误.故选:B.吲哚乙酸是生长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识记.14.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A.饥饿胰岛素B.寒冷刺激生长激素C.气温升高甲状腺激素D.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D【解析】解:A、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B、生长激素的含量与寒冷刺激的关系不大,B错误;D、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D正确.故选:D.1、分析曲线图,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增加.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4、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迅速,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答案】C【解析】解:A、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其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A正确;B、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B正确;C、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错误;D、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D 正确.故选:C.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考生要能够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进行比较,主要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难度不大.1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答案】C【解析】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17.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正常人血糖为3~9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B.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等物质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若餐后1h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是:A=B=C【答案】B【解析】解:A、通过图1曲线可知,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A正确;B、由于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4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4 含解析

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四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A。

细胞核中 B。

核糖体上C.核膜上 D.核孔上2.把一只未孕雌性大鼠暴露在X射线中,只有它的下列哪种细胞突变,才会对其后代产生影响A。

皮肤细胞 B.肝细胞C。

神经细胞 D。

生殖细胞3.与自然突变相比,诱发突变A。

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可以引起性状的定向变异C。

产生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高4.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A.六组、42条B。

六组、21条C。

三组、42条 D.三组、21条5.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倍体植株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普通小麦的花粉培养产生的植株是单倍体C。

普通水稻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其稻穗和米粒都变小D.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6.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B.美洲黑人中a的基因频率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C。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

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7.基因型为Aa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配子基因型的比例为A.3∶1B.1∶2∶1C.1∶4∶1D.1∶6∶18.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为了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宜采用的生殖方式是A.嫁接B。

扦插 C.组织培养 D.播种9.如果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

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A.23。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3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3含解析

2016学业水平生物综合训练三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同样适用于对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研究D.孟德尔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合理地解释了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2.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B.DNA结构中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DNA复制时,必须首先解旋成两条独立的单链3.一个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女性( X B X b)与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性( X b Y)结婚,所生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1B.1/2C.1/4D.1/84.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相同C.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D.与DNA母链完全不同5.某DNA分子中含腺嘌呤m个,该DNA分子进行第n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m·n个B.m·2n个C.m·(2n-1)个D.m·2n-1个6.图甲中,①~④代表某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 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图乙为该生物五个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a、b、c分别表示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图乙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图甲中的②时期C.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①②;图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C、ED.若该生物为基因型是AaBb(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个体,则细胞B通常分裂完成后,能产生四种配子7.在减数发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染色体复制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交换8.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相同C.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D.与DNA母链完全不同9.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D.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10.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11.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一生物) 注:1.本试卷共34题,其中选择题为1-30题,填空题为31-34题。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卷Ⅰ(总分45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4.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7.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A.垂体→甲状腺→下丘脑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甲状腺→下丘脑→垂体D.甲状腺→垂体→下丘脑8.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人类的记忆可大致分为短期记忆→瞬时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几个连续过程9.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人神经C.传人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兰陵四中阶段性检测(2016.4)高二生物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A.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不可遗传的变异2.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3.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虫基因的提取和运输都需要专用的工具和运载体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到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4、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5、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 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A.540 个 B.7560个 C.8100 个 D.17280 个6、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使人类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生物品种B.基因工程技术是唯一能冲破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C.基因工程的实施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基本工具D.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8.当前医学上,蛋白质工程药物正逐步取代第一代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则基因工程药物与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区别是()A.都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B.都与天然产物不相同C.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D.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9.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工程菌”的示意图。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胃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载体蛋白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膜的融合D.经核糖体合成到达细胞膜的膜蛋白都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包装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均存在A-T和U-A的配对方式C.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4种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3.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刚加入斐林试剂时组织样液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遗传病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细胞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6.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山东省兰陵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山东省兰陵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4.4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地方。

2.卷I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 卷Ⅱ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径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3群落的结构(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3群落的结构(含解析)

必修3 4.3群落的结构(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全部生物2.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

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A.菜园地B.荒山黄土地C.建筑工地D.运动场的沙池3.以某池塘为研究对象,下列不属于池塘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B.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C.池塘的范围和边界D.池塘中鲤鱼的数量变化4.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莎草(一种杂草)的分布属于丙型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5.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B.种群增长曲线为“J ”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6.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A.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群落中的生物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群落具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及比例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8.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B.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D.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9.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必修3 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含解析)

必修3 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014·河南师大附中月考)在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该种群的死亡率,则在哪一点该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所在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B.bC.cD.d2.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3.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J”型曲线(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阴影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B.为保护鱼类资源,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c点附近C.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是“S”型4.下图表示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天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 000只,则A.第10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为20 000只C.该酵母菌种群在0~20天内呈S型增长D.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6.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7.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FH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F到H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数量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相对稳定8.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表示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B点时捕获最有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B.在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依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图乙可表示C点时经济鱼类的年龄组成曲线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上下波动D.池塘养鱼过程中人为持续投放饲料,增加溶氧等措施都不能改变鲈鱼种群的K值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是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5.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可促进④、⑥、⑦过程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也能影响⑥、⑦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②、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6.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7.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8.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10.下面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间隙来传递的B.突触小泡释放递质时,进入线粒体的ADP量会明显增多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学习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新行为的过程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12.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1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1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A B.B C.C D.D16.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 D.③→②→①17.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18.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19.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此种麻醉药可以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此种麻醉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C.此种麻醉药可以阻断Na+内流D.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20.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0~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0~t1时段21.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22.下面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给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天后,该小鼠新陈代谢增强,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B.给正常小鼠饲喂一定量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C.动物的生命活动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但是主要是神经调节D.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由于环境温度下降,大白鼠出现的生理反应是耗氧量减少,体表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23.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24.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25.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B.细胞⑤为靶细胞C.细胞③为B细胞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26.通过以下方法所获得的免疫能力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是()A.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抗体)B.注射乙肝疫苗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某些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27.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28.下列有关人体内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兔疫作用29.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泛④作用部位准确⑤作用时间短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30.某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x物质B.y物质与酶、神经递质三者发挥作用后均立即失去活性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D.吞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不消耗能量3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兔疫病,肌肉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肌肉痉挛3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霉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的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33.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此异物再次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34.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A.B.C.D.3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的顶端运输向基部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都不需要能量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36.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的某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同时激素D(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骨骼肌.(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反射.(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4)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37.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所示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2)发生缩手反射时,使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3)图丙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神经元,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4)图乙中神经递质质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相应变化.38.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效应B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5)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6)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①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①正确;②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氧气和葡萄糖是内环境的组分,②错误;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是内环境的组分,③正确;④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激素和氨基酸是内环境组分,④错误.故选:A.2.下列是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解: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C、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C正确;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D正确.故选:B.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突触的结构.【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并非细胞外液,C错误;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2)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物质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稳态失调的实例: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解答】解: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会增加产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B正确;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乳酸含量会升高,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使血浆pH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B.5.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可促进④、⑥、⑦过程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也能影响⑥、⑦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②、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其中①②③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④表示血糖进入组织细胞;⑤⑥⑦表示血糖的三个去路.【解答】解:A、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促进图中④、⑤、⑥、⑦过程,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即促进图中②、③过程,B正确;C、⑤表示糖类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⑥表示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但②糖原分解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能发生在肌肉细胞中,C错误;D、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D正确.故选:C.6.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并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外界温度降低后,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能维持体温稳定.人体摄入高糖食品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能维持血糖平衡.单侧光能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解答】解:A、病毒感染机体后,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清除病毒,故A错误;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分析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皮肤、血管、内分泌腺等,最终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平衡,故B正确;C、摄入高糖食品会导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故C正确;D、单侧光下,植物茎部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生长作用强,故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故D正确.故选:A.7.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解答】解: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D.8.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的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缩手反射,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解答】解:A、因为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信号先转换成化学信号,以递质形式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再转换成电信号,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故D不正确.故选:D.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如图a、b、d表示三种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B.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C.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4.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下列哪项不是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A.兴奋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但兴奋传递的方式是神经递质B.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只能单向传递C.兴奋的传导不需要突触,但兴奋的传递需要突触D.兴奋的传导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不需要ATP5.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6.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7.在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8.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对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A.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饥饿状态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C.切除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饲喂法”进行补充1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12.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1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此时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有()A.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收缩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减少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14.人长时间运动产生渴感时,体内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受刺激产生渴感C.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5.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16.下列与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A.吞噬细胞B.T细胞C.淋巴因子D.溶菌酶17.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18.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C.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D.T淋巴细胞吞噬该病原体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19.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诺如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20.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1.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2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B.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但病毒可能侵入机体细胞D.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可作信号分子作用于另一靶细胞23.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B.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C.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D.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4.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2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光是生长素产生的必要条件B.只有胚芽鞘尖端的细胞才能产生生长素C.在衰老的组织中生长素的分布较少D.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26.在一棉花植株上,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是()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27.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A.有芽容易使插枝生长出幼嫩的枝条B.有芽易长出叶片,有利于插枝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D.芽内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28.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果实发育D.果实成熟29.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A.根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光性B.植物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枝条扦插生根30.果树结果太多,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常用喷洒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进行疏花疏果,其原理是()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叶片生长,抑制传粉受精B.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和脱落C.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D.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31.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A.赤霉素和高浓度的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和低浓度的生长素32.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的干重和鲜重情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0.3m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0.1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鲜重与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干重无显著差异C.1.0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将不能生长D.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表现为生长受抑制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33.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细胞.34.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试分析回答:(1)a表示的激素是,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调节(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它能够促进,从而降低血糖.(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d表示抗利尿激素,它的靶器官是,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4)由(填数字)可以说明内分泌腺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部分;反过来(填字母)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其中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细胞发育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1)图中场所m表示,c是细胞.(2)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3)图中的③表示过程,该过程属于免疫.(4)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上图中相应的记忆细胞(填字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36.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分析回答:(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mol/L.(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对芽生长的效应是.说明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的特点是.(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a、b、d表示三种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B.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C.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解,其中a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A、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B正确;C、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d组织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B错误;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四大系统的共同参与,C正确;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A、HCO3﹣、HPO42﹣等离子是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在这些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属于免疫调节,B正确;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肌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下列哪项不是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A.兴奋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但兴奋传递的方式是神经递质B.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只能单向传递C.兴奋的传导不需要突触,但兴奋的传递需要突触D.兴奋的传导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不需要ATP【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兴奋的传导发生在神经纤维上,不需要突触,而兴奋的传递发生在神经元之间,必需要突触,C正确;D、兴奋的传导不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需要ATP,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由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又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电刺激①处,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A正确;B、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②处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B正确;C、电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不能由突触后膜传至突触前膜,所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突触结构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属于能力立意题.6.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7.在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通大量内流,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B错误;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错误;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8.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答】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B错误;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各种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后的病症.9.对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一生物)注:1.本试卷共34题,其中选择题为1-30题,填空题为31-34题。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卷Ⅰ(总分45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4.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7.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A.垂体→甲状腺→下丘脑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甲状腺→下丘脑→垂体D.甲状腺→垂体→下丘脑8.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人类的记忆可大致分为短期记忆→瞬时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几个连续过程9.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人神经C.传人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1.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 W区B. S区C. H区D. V区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1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14.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15.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16.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1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1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19.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

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 mg/dLB. 120 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 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C. 180 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 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D. 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20.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21.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2.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C.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2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2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25.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e.背光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注射胚芽鞘尖端A.B.C.D.26.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C.赤霉素是植物激素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27.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④将与③同样处理的胚芽鞘放在匀速转盘上;⑤将尖端切去;⑥在尖端一侧插入云母片;⑦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⑧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A.②⑤⑦⑧B.②③⑤⑥C.②④⑥⑦D.②③⑥⑦28.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2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A.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3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虽是人工合成,但其结构与天然激素完全相同B.与天然激素相比,其生产应用效果没有不同C.与含量低、提取困难的天然激素相比,其唯一的优点是原料广泛、容易合成D.土壤、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卷Ⅱ(总分55分)二、填空题31.(17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1是小鼠接受刺激发生反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1)用针刺A时,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F收缩,刺激的传递路线是 ___ ____(2分)。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造成的。

(3)图2是甲1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________传导到________。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的变化。

(5)若在E点两侧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________次。

32.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下图为某同学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