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具备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
重点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研究学习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重点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四: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特殊教育则是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
重点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则是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过程,培养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
简答或论述一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答:(一)学与教的要素1.学生。
学生与学习活动的主题因素。
研究“学”与“教”互动过程,必须以学生为重心。
学生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只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差异。
2.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指导者。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则是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主要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后者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构建自己的只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信息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构成。
3.评价和反思过程: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解,提高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有效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这个过程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与教的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二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在哪四个方面?答: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
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认知能力的变化过程。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指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认同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社会发展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另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
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而特殊教育需求是指一些学生因为身体、智力或情感上的特殊原因而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
教师应该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并学会运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教具来帮助这些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来辅助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或者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来帮助特殊需求学生的进步。
最后,教师还应该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集锦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查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题或原理;2、要注意掌握一些教育概念、命题或远离背后的理论假设;3、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4、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教育书刊。
三、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2、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3、教育学研究与教育裎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也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教育的内函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样教育。
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偏狭义的教育,还指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教育主要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简单,只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知识,没有阶级性。
七、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它包括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和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特点是教育基本与生产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所垄断,其主要内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采用个别教学,具有封闭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八、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精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精要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活动、学习机制、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方面,简要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精要内容。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研究了人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习机会。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部分,对认知发展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了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涉及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教学评价来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部分,需要应考者熟悉主要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应用。
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研究了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合理的教育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部分涉及教育评价的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门重要科目。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精要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本文能给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2.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3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从形式上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的我。
心理的我。
社会的我。
3)从自我观念上看可分为,现实的我。
投射的我。
理想的我。
4.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也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6.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7.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8.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①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2.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是什么?3.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4.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5.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重点)/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5.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6.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重点)6.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7.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特点?(重点)7.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8.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重点)8.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9.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化、职业化)9.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②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③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④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0.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0.①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与策略④定势的作用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1.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12.大学生记忆发展有什么特点?12.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3.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情境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和动机状态14.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4.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15.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①交互性原则②社会交换原则③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④情境控制原则1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1. 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里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2、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
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准备阶段。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
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
一般能力是指完成某项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殊能力是个人完成特殊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①自学能力:是指大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经验,独立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它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是适合各专业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研究能力的必要基础。
②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文字、图标以及数理计算等方面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必将影响其未来的社会实践水平及其效果。
③操作能力:是指完成学习活动、文体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活动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主要特征是动手。
④适应能力:是指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改变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的能力。
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⑤创造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提出新见解,以及产生新事物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学科。
对于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关心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应用,以帮助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准备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主要通过感官经验来探索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
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3.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认知能力上的增长和变化。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便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通过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4. 智力理论智力理论研究个体智力的不同维度和结构。
了解学生的智力类型和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运动或者人际交往等不同的智力类型来展示他们的天赋和能力。
5. 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对某个学科缺乏兴趣而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以挖掘潜在的学习动机。
结语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之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心理学简答论述
1、什么是心理学?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3、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答:(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5、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答:(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答:(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2)心理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4)调查法:是就某一(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7、劳动和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答:(1)劳动促使大脑皮层迅速发展,为人类心理的产生创造了生理基础;(2)劳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得到发展;(3)劳动促进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4)劳动工具成为传递经验的新形式,从而促使人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5)语言促使人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6)语言促使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生;(7)语言使人类的认识更加广阔。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论述
---------------------------------------------------------------最新资料推荐------------------------------------------------------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论述论述题 1、试述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①遗传,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相应能力的发展。
②环境和教育,环境中作用显著的当数产前环境、早期经验和学校教育因素。
▲2、我们提倡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请结合教学实际,从心理因素角度谈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①动机水平。
动机是推进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冬季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表现在性质和强度两个方面。
②问题情境。
③定势。
④原型启发。
⑤个性因素。
▲3、试述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①人类出了通过遗传把特有的技能结构传给下一代以外,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
②不同的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家庭、学校或某些场所,所受到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1/ 8③遗传和环境、成熟和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的作用也不是恒定的,他们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
④总的来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学中的意义。
①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成人再提供知识要求学生学习时,自然应该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否则在教学上很难获得预期的成效。
②按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一是学校课程的难度必须配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二是在确定某年级的课程难度时,应该先设计实验,从学生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观察分析个单元的编排是否适宜。
③针对个别差异惊醒个别化教学。
要尽量与儿童面对面地沟通,肯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给予鼓励。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但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
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她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
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校经过以下途径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经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
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
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
2、情感方面。
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
3、理智方面。
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
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区别: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力商数=(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而离差智商是把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分数与同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与自己年龄对照,后者是与同年龄的她人对照。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各自优势: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
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型者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她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认识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的姐姐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能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特别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