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预测试题(2) - 思想者园地

合集下载

2011年安徽省高考化学预测试题2

2011年安徽省高考化学预测试题2

2011年安徽省高考化学预测试题(2)食品安全与日本核泄漏1.今年3·15,湖南省工商局从长沙市高桥大市场的3家门店内查处了500余盒假阿胶商品,这些假冒阿胶一般都是制革下脚料熬制后产品,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C.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盐析D.“假阿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2.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

瘦肉精在医学上称为“盐酸克伦特罗”,它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61℃,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属β-兴奋剂类激素,其化学成分为:,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毒品。

下列有关盐酸克伦特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2H18Cl2N2OB.分子结构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氧化D.能溶于所有有机溶剂。

3.《读卖新闻》3月2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4日宣布,在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的海水进行取样化验后,检测出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9540Z r。

专家表示,这些放射物质来自于核燃料棒。

锆被发现了,说明堆心已经彻底熔毁;这不是几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坏的情况发生了。

日本前景堪忧!下列关于9540Z r的说法正确的是()A.9540Z r属于非金属元素B.9540Z r的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为55C.9540Z r和9240Z r是同种核数D.9540Z r和9240Z r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4.日本地震了,中国的老百姓突然抢起了盐。

相关部门和核安全专家站出来发言,表明,这次日本的辐射是很有限的,仅影响到日本附近非常有限的海域,“没有必要抢购”;且中国的食盐只有20%为海盐,大部分为井矿盐,而且吃盐防辐射“不靠谱”,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碘酸钾,根本不能起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

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理综化学)(2011聊城二模)

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理综化学)(2011聊城二模)

山东省聊城市2011年高考模拟试题(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I 卷(必做,共88分)注意事项:1.第1卷共22小题,每题4分,共88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 2O 、BaSO 4,HCl 、SO 2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导电,都是电解质B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 .在过氧化钠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D .液态水可自发挥发成水蒸汽的过程是熵减的过程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标准状况下,VL 四氯化碳含有的氯原子个数为5.6V N A B .常温下,2Llmol /L 的葡萄糖溶液中,所含葡萄糖分子总数小于2N AC .1mol FeCl 3溶于水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氯离子的数目为N AD .1mol NH 3·H 2O 中含电子数为20N A11.R 、M 、T 、G 、J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 、n 均为正整数) ( )A .若R 、M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碱,则R (OH )n 的碱性一定比M (OH )n+1的碱性强B .H n JO m 为强酸,则G 是位于V A 族以后的活泼非金属元素C .若T 的最低化合价为-3,则J 的最高正化台价为+6D .若M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纯碱用于清洁厨具是由于它溶于水呈碱性:CO 2-3+H 2O H 2CO 3+OH— B .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C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D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MgCl 2溶液:2Cl —+2H 2O 通电Cl 2↑+H 2↑+2OH— 13.已知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2-4。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 卷一、选择题: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②③①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 B .10%C .15%D .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 .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 >D .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4CuSO 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A .4CuSOB .2H OC .CuOD .CuS04·52H O11.将足量2CO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 .233K Cl NO +---、SiO 、、B .3244H Al SO +++-、NH 、、C .224Na OH SO +---、S 、、D .6533Na C COO HCO +---、H O 、CH 、12.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8g 2H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ANB .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ANC .46g 2NO 和24N O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A ND .1molNa 与足量2O 反应,生成2N O 和22N O 的混合物,钠失去A N 个电子13.某含铬(r 2O 2-7)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SO 4·6H 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2.某学生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药品变质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4.工业上获得有关物质的方法或途径正确的是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获得漂白粉B.工业上,用SiO2+2C Si+2CO↑制得粗硅C.钠可把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溶液里还原出来D.将二氧化硫通入过氧化氢溶液,获得硫酸5.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

三位同学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 (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C.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7.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说明稳定性:Fe(OH)2 < Fe(OH)3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C.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OH)3+3HI=FeI3+3H2OD.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B族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OH与CO2B.Na2O2与CO2C.NaOH与AlCl3 D.Na与O2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C . 在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D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pH=0的溶液中:Fe 3+、Mg 2+、Cl —、SO 42—B.水电离出的c(H +)=1×10—10mol/L 的溶液中:K +、HCO 3—、Na +、S 2-C.使pH 试纸显深蓝色的溶液中:Cu 2+、Fe 3+、NO 3—、SO 42—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Mg 2+、SO 42—、NO 3—、Na +11.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具有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2011级模拟高考化学试题.docx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2011级模拟高考化学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高中2011级模拟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人:仁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峰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Ti —48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7个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42分) 1、化学无处不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于制造生物柴油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1μm=1×10-6m )的颗粒,“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 红宝石、水晶、玻璃、陶瓷等都是硅酸盐制品D. 分馏、裂化、裂解是利用化学变化来炼制加工石油的三种重要方法 2、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mol/LNa 2S 溶液中含有S 2-数目为0.2N AB.含1molH 2SO 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锌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 2,0.3molH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D.常温常压下5.6g 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 A 3、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 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MnO 2 O 2浓HCl H 2O 2 KClO 3Al① ② ③④ ⑤ Cl 2 石灰乳Mn Mn 3O 4(黑锰矿)漂白精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4、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5molFe 和4molCl 2反应:5Cl 2+4Fe点燃2FeCl 2+2FeCl 3B.2molKMnO 4和3molH 2O 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2MnO 4-+3H 2O 2+6H+══M 2n ++4O 2↑+6H 2O C.在电解液为氢氧化钾的甲醇燃料电池内电路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 3OH -6e -+8O H -══CO 23-+6H 2OD.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3H 2O+2AlO 2-=2Al(OH)3↓+CO 23-5、已知A 、B 、C 、D 、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 在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元素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D 与A 为同族元素,元素C 和E 形成的化合物CE 是海水中的主要成分。

2011化学高考二卷真题

2011化学高考二卷真题

2011化学高考二卷真题2011年化学高考二卷真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试。

以下将针对2011年化学高考二卷真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 下面哪种物质不属于多元醇类化合物?A. 乙二醇B. 甘油C. 硝酸D. 辛二醇解析:选项C中的硝酸不属于多元醇类化合物,因为硝酸不含羟基-OH。

2. 在以下物质中,脱水反应得到氨气的是:A. NH3B. NaOHC. CuSO4D. KNO2解析:由NaOH和CuSO4中均不含氮元素,因此脱水反应得到氨气的是KNO2。

3. 下列可能发生硝化反应的是:A. 甲烷B. 乙烯C. 苯D. 乙炔解析:硝化反应是烃类化合物与浓硝酸或硝酸银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故可能发生硝化反应的是苯。

第二部分:不定项选择题以下有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做出正确选择。

1. 下列操作应当在通风橱内进行的是:A. 弹射实验B. 酸碱中和实验C. 蒸馏实验D. 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解析:通风橱主要用于排除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因此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2. 加入过量的酸到试管中,待试管内出现气泡时停止滴加,形成气泡的气体应为:A. CO2B. H2C. O2D. NH3解析:加入酸后出现气泡,说明是酸和碱反应生成气体,产生气泡的气体应为CO2。

第三部分:解答题1. 惰性气体的特点和用途是什么?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解析:惰性气体是指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氦、氩、氖等。

惰性气体主要用于气体惰化(用于惰性气体保护),如在焊接、冶金等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的应用。

以氖为例,氖气广泛用于霓虹灯和激光器等光电器件中,其稳定性和光谱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2. 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它们的变色范围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酸碱溶液举例说明。

解析: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蓝、甲基橙等。

2011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选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 正确;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 正确。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预测及备考策略(孟凡盛)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预测及备考策略(孟凡盛)

2011年高考创新试题预测及备考策略孟凡盛一、高考创新试题及启示1.2006年全国I卷2006年全国I卷创新题有:主观是中的第27题、第29题,主观题中第一次抛弃了无机框图题;选择题中基本无创新题。

创新试题预测1:考查学生有逻辑的搜索能力创新试题欣赏:化学反应过程,包含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只有非极性键断裂,只有极性键形成(2)只断裂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只形成非极性键和极性键(3)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4)只断裂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只形成极性键(5)只断裂共价键,只形成共价键和离子键(6)只断裂共价键和离子键,只形成共价键(7)只断裂极性键,只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创新试题预测2: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2.2007年全国I卷2007年全国I卷的创新题是27题;选择题的新特点是有6道题(7、8、9、10、11、12)含有计算因素。

3.2008年全国I卷2008年全国I卷中的创新点有:选择题中第8题;主观题中的第26题、28题。

时隔二年又重新启用无机框图题:第27题。

创新试题预测3:考查学生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考查学生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

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是:第一步:写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第二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上述反应第三步:根据电荷守恒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补充H+、OH-、H2O等第四步: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4.2009年全国I卷2009年全国I卷的创新点有:选择题中的第8题、主观题中的第27题(实验题)、第28题(电解原理及计算)。

创新试题预测4:更多试题地从“中观”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2010年全国I卷2010年全国I卷创新点主要有:选择题中的第10题、第11题;主观题中的第27题(速率与平衡)、28题、29题(实验画图题)、30题(有机推断题)创新试题预测5:有机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能发生变化(1)有机选择题是有机框图题的一种变式,以后有机选择题可能会采用这种框图形式以增加有机知识的量。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2)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2)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 a(HF)C.D.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L﹣1(K sp[Cu(OH)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1.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 (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 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0.(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FeTiO3+ C+ Cl2TiCl4+ FeCl3+CO②TiCl4+ O2TiO2+ Cl2.1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2011年全国(Ⅱ卷)化学高考试题

2011年全国(Ⅱ卷)化学高考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2.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3.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B. BaCl2和NaClC. HClO3和K2SO4D. Na2SO3和BaCO34.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5.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 H2O的还原B. NiO(OH)的还原C. H2的氧化D. NiO(OH) 2的氧化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1年福建省高考模拟试卷(2)——化学部分

2011年福建省高考模拟试卷(2)——化学部分

2011年福建省高考模拟试卷(2)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第Ⅰ卷均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O 16 Na 23 S 32 Br 80 K 39 Cu 64第I卷(必考)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以下做法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危害的是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使之不易腐败B.用谷氨酸钠作为味精主要成分C.用烧硫磺方式将木耳熏白使其品相更好D.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牛奶的含氮量7.产于台湾海峡的红珊瑚在中国是吉祥富有的象征,一直用来制做珍贵的工艺品。

据分析其红色是因为含某种元素的氧化物,试推测该元素是A.Na B.Mg C.Fe . D.Ca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NH3·H2O=Al O2—+ 4NH4++2 H2O B.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CO32-+ 2CH3COOH=CO2↑+ H2O+ 2CH3COO-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HCO3-+OH—=CO32-+ H2OD.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铜片3Cu +8H++2NO3-=3Cu2++2NO2↑+4 H2O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10mL0.02 mol/L HCl溶液与10mL0.02 mol/L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7B.在0.1 mol/LHCOONa溶液中,C(OH-)=C(HCOOH)+C(H+)C.中和物质的量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 .常温下,在由水电离出的L /mol 101)OH (C 12--⨯=的溶液中,+3Al 可能大量存在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研究的手段日趋先进,下列对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仅用红外光谱图即可确定复杂有机物的分子结构B .用pH 计测定溶液的pHC .用质谱仪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有机反应的机理11.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 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 2、H 2的转化率B .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SO 2的转化率,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D .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12.已知同一碳原子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

2011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二)

2011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二)

2011年高三备考化学“好题速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溶液中的c (Cl -)与50 mL 1 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c (Cl -)相等的是 ( )A . 150 mL 1 mol/L 氯化钠溶液B .75 mL 2 mol/L 氯化铵溶液C .150 mL 1 mol/L 氯化钾溶液D .75 mL 1 mol/L 氯化铝溶液2.V 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m g,溶液中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56A. mol/L V 3B.mol/L 56mVC.mol/L 56m V 3D. mol/L 112m V 3.(2010年保定模拟)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2-41(K )=(Cl )=(Na )=(SO )2c c c c ,则其溶质可能是( )A .KCl Na 2SO 4B .KCl Na 2SO 4 NaClC .NaCl Na 2SO 4 K 2SO 4D .KCl K 2SO 4 Na 2SO 4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0.3 mol/L 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L 溶液中含有0.6 N A 个钾离子B .1 L 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 N AC .2 L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D .2 L 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 N A 个 5.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 -3、SO 2-4、Fe 3+、H +、M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 (NO -3)∶n (SO 2-4)∶n (Fe 3+)∶n (H +)∶n (M )=2∶3∶1∶3∶1,则M 可能为 ( )A .Fe 2+B .Mg 2+C .CO 2-3D .Ba 2+6.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30%B .26.5+3.5100+6.5×100%C .26.5%D .26.5+3.5100+6.5+3.5×100% 7.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 L ,将它均分成两份。

2011年全国卷化学卷

2011年全国卷化学卷

• 11、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 、将足量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 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B ) • A.K+、SiO32-、Cl-、NO3. • B.H+、NH4+、Al3+、SO42. • C.Na+、S2-、OH-、SO42. • D.Na+、C6H5O-、CH3COO-、HCO3.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A BBiblioteka 所起的作用C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C: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D: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I②
• 1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 、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的是( 的是( B ) •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 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 中含的质子数为 • B. 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A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 . 数为3N 数为 A • D.1mol Na 与足量 2反应,生成 2O和 与足量O 反应,生成Na 和 . 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 A 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N
•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NaOH溶液和 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 溶液和c 溶液相混合, 溶液和 溶液相混合 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若pH>7时,则一定是 1v1=c2v2 . 时 则一定是c •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B. c(Na+)+c(H+)=c(CH3COO-)+c(OH-) •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 时 则一定是 D.若v1=v2,c1=c2, . • 则c(CH3COO-)+c(CH3COOH)=c(Na+)

2011高考化学实验预测2

2011高考化学实验预测2

2011年化学实验预测卷25.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O zH OH yCu xCuCO 223)(••,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①写出OzH OH yCu xCuCO 223)(••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 )→( )( )→( )( )→( )( )→( )( )→( )( )→(l )③称取23.9g 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g 残留物,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7.2g 水。

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 g ,化学式为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6.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么()r Cu A (近似值)的实验。

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 (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 (H 20),由此计算()r Cu A 。

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NH 4C1与Ca(OH)2的量足以产生使CuO 完全还原的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 (CuO)= a g ,m (H 2O)= b g ,则A r (Cu)= ___________ 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 r (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1Cu0未完全起反应 ② CuO 不干燥 ○3Cu0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NH 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或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2011高考化学实验预测卷答案

2011高考化学实验预测卷答案

.专业.答案1、[答案](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 、D 、F 。

2、[答案](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SO 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于逆反应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增大压强对提高SO 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SO 2→SO 3H 2SO 4 ~ 反应热)(SO g 803m =98%g 1010g9864⨯⨯=Q k J/2 196.6 解得:m (SO 3) = 8.0×109 g = 8.0×103 t ,Q = 9.83×109 kJ 。

3、[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或4和5)。

(2)1、3、4、6、8;或2和5。

(3)反应温度; 6和7,8和9。

(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4、 (1)2 10 8 5 2 1 8(2)碱KmnO 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乳胶管(3)a 45.1 a45.1 (4)①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注: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考生回答“准确”或“不准确”且理由合理,可酌性给分。

例如:考生回答方案一准确,因为铁片中不存在能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也不存在铁的氧化物方案一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专业.方案二准确,铁片溶于稀硫酸后,除Fe 2+外,其他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不存在氧化铁方案二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千百万的Fe 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 5、 (1)①()()()()322222CuCO Cu OH H O H Cu CO 2H O x y z x y x y x x y z ⋅⋅++∆+++++②a →k,j →gf(hi)→de(ed)→hi(gf)→bc(cb)→l ③1.8 CuCO 3·Cu(OH) 2·H 2O(2)可以 根据反应xCuCO 3·yCu(OH) 2·zH 2O=(x+y)CuO+ xCO 2↑+(y+z)H 2O ↑,依据碱式碳酸铜、CuO 、CO 2和H 2O 质量(或其中任意三个量),即可计算出其组成。

2011高考化学预测

2011高考化学预测
10KOH+3Cl2 +2Fe(OH)3 梾梾2K2FeO4 +6KCl+8H2O
(3)在强碱性溶液中,高 铁 酸 钾 能 将 亚 铬 酸 盐 (KCrO2)氧 化 为 铬 酸 盐(K2CrO4),生 成 的 铬酸 盐 溶 液 酸 化 后,得 到 的 重 铬 酸 钾 (K2Cr2O7)用 Fe(栻)的 标 准 溶 液 滴 定 ,以 二苯 胺 磺 酸 钠 为 指 示 剂,到 达 滴 定 终 点 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淡绿色(+6价 铬 转 化
0.1000mol·L-1暳0.31L, n(K2FeO4)=0.010900mol 氊(K2FeO4 )=0.010900mol暳198g· mol-1 暳 5.00g暳12525.000mmLL暳100% =44.0%
+3Cl- +5H2O,氧化 剂 是 暋 暋 暋 暋 暋 暋。 (4)从两个方面分析高 铁 酸 钾 处 理 水 过 程:高 铁
暰解析暱D 项中是因 为 氢 氧 化 钠 和 玻 璃 成 分 中 的 二氧化硅 反 应 生 成 矿 物 胶 硅 酸 钠,从 而 把 玻 璃 塞粘住的缘故。
(SO4)3 的 混 合 溶 液 的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暋 暋 )
A.向该混合溶液 中 逐 滴 加 入 NaOH 溶 液,最 先看到的是蓝色沉淀
D.含 有 较 多 Fe3+ 的 溶 液 中 :Na+ 、SO24、 操 作 可 知 通 入 Cl2 后 ,Cl2 把 FeSO4 氧 化 为
SCN- 、I-
Fe2(SO4)3,调 节 pH 到 3~4 后 Fe3+ 全 部 转 化
暰解析暱首 先 注 意 限 制 条 件,然 后 再 判 断 在 这 个 为 Fe(OH)3 沉淀,但溶液中还有 Cl- 离子,即溶

2011年山东省高考化学预测题《化学基本概念》

2011年山东省高考化学预测题《化学基本概念》

2011年山东省高考化学预测题《化学基本概念》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25O 2(g) = 2CO 2(g)+H 2O(g) △H = -1256kJ·mol -1 B 过氧化钠的化学式:NaO 2C 电解氢氧化钠溶液铁作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 -3e −+3OH −= Fe(OH)3D 乙醇的结构简式表示为:C 2H 5OH2.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I -、Cl -、ClO -、Na +B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 的溶液中:K +、Ba 2+、OH -、NO -3C 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K +、Fe 2+、NO 3-、MnO 4-D 含有大量Fe 2+的溶液中:K +、Na +、SO 32-、SO 42-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7g NH 3中含有3N A 个N-H 键 B1mol·L -1的NaCl 溶液中含有N A 个Na + C1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N A 个NO 分子D 常温常压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0.1N A 个氧原子4.某溶液中含有SO 32-、SiO 32-、Br -、CO 32-、Na +,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⑤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AlCl 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 (OH -):n (Al 3+)=7:2时,2Al 3+ + 7OH - = Al (OH )3↓+ AlO 2- + 2H 2OBCl 2与FeBr 2溶液反应,当n (Cl 2):n (FeBr 2)=1:1时,2Fe 2+ + 4Br - +3Cl 2 = 2 Fe 3+ + 2Br 2 + 6Cl - CCuCl 2溶液与NaHS 溶液反应,当n (CuCl 2):n (NaHS )=1:2时Cu 2++2HS -= CuS↓+H 2S↑DFe 与稀硝酸反应,当n (Fe ):n (HNO 3)=1:2时, 3 Fe +2NO 3- +8H + = 3 Fe 2+ +2NO ↑+4H 2O 6.在Al 2(SO 4)3、K 2SO 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 (SO 42-)等于0.2mol/L ,当加入等体积的0.2mol/L 的KOH 溶液时,恰好沉淀完全,则原混合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L B0.25mol/L C0.45mol/L D0.225mol/L7、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35 17Cl 和37 17Cl 是氯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Cl -的结构示意图:D 35 17Cl 、3717Cl 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O、178O和188O互为同位素,均属于氧元素,且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168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9、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在常温下,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说明H2CO3酸性强于H2SiO3;在高温下,Na2CO3+SiO2= Na2SiO3+CO2↑,说明H2SiO3酸性强于H2CO3;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KAl(SO4)2·12H2O是复盐;(NH4)2Fe(SO4)2也是复盐D.CaCl2、NaOH、HCl、HD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10.(双选)若某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① H2S+4H2O-8e—== SO42-+10H+② 2IO3-+12 H++10e—== I2+6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政治预测试题3综合题
版本:人教版适用:全国各地区
地震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背景材料】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因此关于地震的发生人类能否准确预测这个问题就提上日程。

【猜题理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由大地震发生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伴随地震发生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核辐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估计关于地震方面问题,2011年高考中会有涉及或体现,主要考察哲学知识,需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

1.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

这是因为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

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对于地震的发生,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地进行预测,这表明
A.世界上存在着人们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
B.世界不可捉摸,人们在地震面前无能为力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4.近来地震频发发生,地震的发生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选择题答案:1.D 2.B 3.C 4.A
5.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高二(5)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运动变化引起的。

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

其实,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壳运动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

材料二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治政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

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材料三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

然而,关于地震预报,研究人员永不言弃。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地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从实践的角度,简要回答材料二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

(3)从哲学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看法或者认识。

(1)【解析】本设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唯物论所涉及的原理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主要知识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正是由于地球上万事万物的运动,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即使人们常说“稳如泰山”其实,泰山每时每刻也在运动,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只是相对于地球而言,它的运动不明显罢了。

③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史和发展史,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转移,生动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

④只要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认识地壳和把握地壳运动的规
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使人类趋利避害。

(2)【解析】本题切入点是从实践的角度来分析,本题相对来说有点难,关于实践设计的只是很多,一定要结合材料来回答,主要考察知识: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古人把地震的产生赋予神话传说,并且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治政过失有关,古人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实践对象、实践手段的限制,具体来说,当时生产工具相对来说极其落后,同时,对他们来说自然界的时刻变化无常难以捉摸,产生这样的认识是正常的。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个不相同的。

古人对地震的发生之所以会赋予神话传说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体来说,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古人在知识结构方面,掌握的自然知识较少,认识能力和水平有限,因而决定他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有限,便无法科学解释地震的发生和形成。

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古人对地震产生之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主要根源于实践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因此犯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3)【解析】材料中:一方面涉及人们为什么疑虑?另一方面又涉及人们为什么乐观?因此只有把这两点原因分析透彻即可。

考察的知识:一疑虑: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乐观:意识活动的特点,主观能动性正确看待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答案】
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的原因: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地震产生的真正原因准确全面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是具有无限性,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过程。

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原因: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但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发现和把握地震运行规律。

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地壳的运动也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类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工具和手段,人类是可以把握和认识地壳运动规律的,进而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因此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

④人民群众永远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者,是精神财富的的创造者。

因此,人类一定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加深。

人类一定能战胜自然,也一定能准确预测地震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