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方剂学》之治风剂 课件
第十三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0g) 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 细辛去芦,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白芷羌活甘草炙,各二两(各60g)[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之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
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
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
外风宜散,故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
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
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 (《本草纲目》卷 14);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
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方剂学课件13治风剂
天麻钩藤饮
总结词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详细描述
天麻钩藤饮主要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病症。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具 有平肝熄风作用,黄芩、栀子等药可清热活血,对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头痛、眩晕有良好 疗效。
04
治风剂的应用注意 事项
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治风剂是以祛除风邪为主要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风病是中 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抽搐、震颤等症 状。治风剂适用于风邪所致的各种疾病,如头痛、眩晕、中风 等。
用药轻灵
治风剂的用药应轻灵,不 宜过于滋腻或峻烈,以免 影响药效的发挥。
02
治风剂的常用药物
疏散外风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痹痛、口眼歪斜等症。
详细描述
疏散外风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各种症状,如头痛、痹痛、口眼歪斜等 。这类药物多具有辛散祛风、解表散寒、温经止痛等作用,如防风、荆芥、羌活 等。
平息内风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等内风所致的 眩晕、痉挛、抽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平息内风药主要用于治疗内风所致的各种症状,如眩晕、痉 挛、抽搐等。这类药物多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滋阴养 血等作用,如天麻、钩藤、全蝎等。
祛痰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风痰所致的眩晕、咳嗽 等症状,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治风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 有广泛应用,如癫痫、神经痛等, 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
实验研究进展
药效学研究
通过药效学实验,进一步揭示了治风剂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 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方剂学课件治风剂
风痰阻络证治
• 风痰阻络证:症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或震颤,或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 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 天麻汤、涤痰汤等。
05
治风剂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与方法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治风剂中药物的选择和配伍应遵循君 臣佐使的原则,确保药效的协同和平 衡。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风剂用药方案 。
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新药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不断有新的治风剂问世,以满足临床不断增长 的需求。
国际化发展
治风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走向世界,为更多国家和地 区的患者提供服务。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
未来治风剂的应用将更加注重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更加 完善的疾病治疗模式。
案例三
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疼痛,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时应选择具有祛 风除湿作用的治风剂,如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治风剂在风湿 痹证治疗中的配伍原则与方法。
06
现代研究与应用前景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成分研究
通过对治风剂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 离,研究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寒等。治疗时应选择具有辛散解表作用的 治风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治风剂在外感风邪治疗中的应用及注 意事项。
案例二
内风妄动引起的中风,症状包括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治疗时应选择具有平 肝熄风作用的治风剂,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治风剂在内风 妄动治疗中的应用及禁忌。
08975_方剂学治风剂ppt医学课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传统治风剂的研究和应用将面临新的机遇。通 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治风剂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同时,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对传统治风剂进行剂型改进
和优化,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27
2024/1/27
03
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合理搭配药物,以增
强疗效。
13
君臣佐使配伍方法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 物,如天麻、钩藤等。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 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
物,如防风、羌活等。
2024/1/27
臣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的药物,如川芎、白芷等。
个性化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开展治风剂的个性化治疗研究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创新药物研发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治风剂的创新药物研发,发现新 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26
对传统治风剂的挑战与机遇
2024/1/27
挑战
传统治风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效不稳定、副作用较大等,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优化。
治风剂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对治风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和活性评价,明确药效物质基础。
治风剂质量控制研究
建立治风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2024/1/27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7
多组分、多靶点研究
方剂学课件 14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A类)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风邪循经上犯
外 阻遏清阳
头痛、目眩
风
头
痛 风邪袭表
恶寒发热、鼻塞
邪正相争
苔薄白、脉浮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名医方论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 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 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 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 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 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 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 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
高热不退
烦闷躁扰
肝
热扰心神 甚则神昏
经 热
热极动风 手足抽搐
盛 风火相煽 甚发痉厥
脉弦而数
舌绛而干 热灼阴液 舌焦起刺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息风止痉。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解痉。
*羚羊角、钩藤相合,增强凉肝熄风、清热止痉。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滁菊花—清热平肝。
*桑叶、菊花共用,助君药以清散肝热而熄风。
佐:鲜地黄—清热凉血滋阴液。 生白芍—养阴柔肝,平抑肝阳,缓急舒筋。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1、辨证要点: 高热烦燥,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 2、临证加减: ➢ 热盛者,可加大青叶、夏枯草等以增强清肝之效; ➢ 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 等以清热开窍; ➢ 神昏痰鸣者,可加天竺黄、姜汁以清热豁痰; ➢ 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以增强熄风止痉作用。
方剂学第十四章 治风剂 ppt课件-77页文档资料
2020/4/7
方剂学
·大秦艽汤·
使(兼):甘草—和中、调药。
甘草
*配伍要点:搜散风邪与养血活血法相合, 祛邪与扶正并举。
2020/4/7
方剂学
【临床应用】
·大秦艽汤·
1、本方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等病程较短,并兼 有表证。
3、临证加减: ➢ 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等清热之品; ➢ 若夹痰湿,去生地、石膏、加陈皮、胆南星 ➢ 若阴天,多湿气,故加生姜以祛风散湿; ➢ 若心下痞属于气滞者,加枳实以行气消痞。
一、概念:
·治风剂·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2020/4/7
方剂学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治风剂·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风邪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2020/4/7
方剂学
【方解】
·川芎茶调散·
君:川芎—祛风活血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用法】
2020/4/7
方剂学
·大秦艽汤·
独活 石膏 防风 白术 熟地(各一两)
石膏
·大秦艽汤·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 气血痹阻,筋脉失养:口眼歪斜,舌
络脉空虚 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 正邪相争,营卫不和:恶寒发热,肢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生白芍五钱(15g) 臣
生龙骨五钱(15g)
益阴潜阳
生牡蛎五钱(15g)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玄参五钱(15g) 佐
天门冬五钱(15g)
滋阴清热
甘草一钱半(5g) 使 调和诸药,防止
茵陈二钱(6g)
金石之品重镇伤胃
川楝子二钱(6g) 佐 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生麦芽二钱(6g)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 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 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 解 独活(三两)15g 君
细辛(二两)5g 臣
防风(二两)15g
秦艽(二两)15g 佐
祛下焦与筋骨间 之风寒湿邪
搜风外出 祛风
祛风湿、疏筋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寄生(二两)10g 杜仲(二两)10g 佐 牛膝(二两)10g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
方解 白附子 君 祛风痰而善行头面
全蝎 僵蚕
祛风止痉,善于通行经络 臣
祛风止痉,善治风痰
热酒调服
温通经脉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学第十七章治风剂
方 川芎(四两)15g 解 薄荷(八两)10g
(2024年)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药理作用机制
深入研究治风剂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 化、免疫调节等方面,揭示其治疗疾病的本质。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治风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过程,为合理用药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 论支持。
23
新型治风剂的研发与应用
创新药物研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新型治风剂。
灵活加减原则
在使用治风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药物。如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药量或药味以增强 疗效;病情较轻时,可减少药量或药味以避免过度治疗。
14
经典方剂解析
川芎茶调散
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 荷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邪 所致的头痛、鼻塞、发热等病症。该方剂以川芎为君 药,发挥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荆芥、白芷、羌活为 臣药,协助川芎祛风止痛;甘草、细辛、防风为佐药 ,调和诸药药性并增强止痛效果;薄荷为使药,引药 上行头目以清利头目。
缓解痉挛等症状。
祛风胜湿
风湿是指由风湿之邪引 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治风剂通过祛风胜 湿的作用,可以消除关 节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治未病
治风剂不仅可以治疗已 经发生的风病,还可以 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和脏腑功能,预防风病 的发生和发展。这对于 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
03
CATALOGUE
治风剂的核心药物与配伍
2024/3/26
12
核心药物介绍
羌活
辛温解表药,具有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的功效,为治风剂中常用 药物之一。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药 物,对于外感风邪、风湿痹痛等 病症有良好疗效。
方剂学治风剂PPT课件
治风剂的作用与意义
作用
治风剂通过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可以消除或缓解因风 邪引起的各种病症,如头痛、眩晕、抽搐、痉挛等。
意义
治风剂在中医方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掌握治风剂的组方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治风剂的研究也是中医方剂学发展的重要 方向之一。
方剂学治风剂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方剂学治风剂概述 • 常见治风剂类型及特点 • 治风剂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治风剂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 治风剂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治风剂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01
方剂学治风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治风剂是指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
治风剂与其他中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药效相加或相减的情况, 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某些食物可能影响治风剂的吸收和药效发挥,如生冷、油腻、辛辣 等食物,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
05
治风剂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
活性成分研究
通过对治风剂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其药理 作用机制。
治法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案例分析
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痛证的临床应 用。
中风偏瘫证治
症状表现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常用方剂
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星蒌承气汤等。
治法
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案例分析
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偏瘫证的临床应用。
癫痫抽搐证治
01
症状表现
功效特点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肝肾。
2024版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 内风之证,多属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及血虚生风等所致。肝阳化风之证应以潜阳熄风为主;热极生 风之证应以清热熄风为主;阴虚动风之证应以滋阴熄风为主;血虚生风之证应以养血熄风为主。因此,在治疗 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候特点选择相应的治法和药物。
平熄内风剂
应以平肝熄风药为主组方。由于内风之生,多因肝阳上亢或热 极动风,阴虚风动所致,故应适当配伍潜阳、清热、滋阴之品。
使用注意
• 辨别病证的虚实,分别选用祛风剂。若属外风,则应辨明患者体质的强弱,受邪的轻重,属风寒湿痹还是风热 湿痹,有无兼夹它邪等。若属内风,则应分辨肝阳上亢、热极动风、阴虚动风及血虚生风之不同。
06 治风剂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
CHAPTER
研究进展
经典方剂挖掘
近年来,对古代中医经典方剂 进行挖掘和整理,筛选出具有 治风作用的方剂,为现代治风
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方 剂中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 研究,揭示了治风剂的药理作
用和药效机制。
临床应用研究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 香、没药。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 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 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 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 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 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牵正散
出处
《杨氏家藏方》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用
CHAPTER
概述
定义
平熄内风剂是以平肝潜阳、熄风 止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平熄肝 风作用的方剂。
《方剂学》治风剂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药物研发难度高
01
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药物研发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
量时间和经费。
临床试验标准不统一
02
目前治风剂的临床试验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和可靠性。
患者个体差异大
03
风湿性疾病患者个体差异大,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给治疗带
来了一定的挑战。
THANKS。
药物配伍灵活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灵活配伍不同的 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重辨证施治
在使用平熄内风剂时,需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辨证施治, 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常用药物与方剂
常用药物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羚角钩藤汤
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珍珠母等。
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 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常用方剂
荆防败毒散、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等。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疏散外风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身痛、 咳嗽等外感风邪所致的病症。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辨清病邪的性质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疏散外风 剂,以免耗伤正气。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治风剂将更加注重个 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等特征 制定治疗方案。
多靶点治疗
针对风湿性疾病的复杂病理机制,未来治风 剂将更加注重多靶点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 副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 中西医结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精准治疗的优势, 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提高治风剂的治疗效果。
《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2024/1/26
02 03
案例二
患者王某,因中风就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医师根据患者 病情,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患者服药后症状逐渐改善,生活质量得到 提高。
案例三
患者张某,患有癫痫多年,发作时抽搐不止、口吐白沫。经医师推荐使 用定痫丸治疗,患者服药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症状明显减轻。
18
注意事项与禁忌
遂、疼痛等。
2024/1/26
药物组成
祛风通络剂主要由祛风通络、活血 化瘀的中药组成,如全蝎、蜈蚣、 地龙等。
功效
祛风通络剂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 瘀的功效,能够缓解经络痹阻引起 的症状。
11
03
治风剂的核心药物与配伍
2024/1/26
12
核心药物介绍
麻黄
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散寒、宣 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为治
9
祛风胜湿剂
适用范围
功效
祛风胜湿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引 起的疾病,如关节疼痛、肿胀、屈伸 不利等。
祛风胜湿剂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的功效,能够缓解风湿痹证引起的症 状。
药物组成
祛风胜湿剂主要由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的中药组成,如独活、羌活、防风 等。
2024/1/26
10
祛风通络剂
适用范围
祛风通络剂主要用于治疗经络痹 阻引起的疾病,如肢体麻木、不
甘缓和中
配伍甘味药物,以缓和辛温药物的烈性,同时增强药效。
寒热并用
针对外感风邪的不同类型,治风剂中可酌情配伍寒凉或温热药物 ,以增强疗效。
14
经典方剂解析
1
麻黄汤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治风剂,方剂学课件
(2)阴虚津少者慎用疏散外风剂(因疏散外风剂多温燥、升阳, 易伤津助火)。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有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偏正头痛悉能康。
【方解】
君 川芎——祛风行血止痛 臣 薄荷——疏散清利头目 佐 羌活——疏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细辛——散寒止痛
白芷——疏风止痛,善治阳明头痛 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止痛 佐使 茶叶——清利头目,防风药温燥 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重点】
1.药量特点:薄荷重用八两,且不见火。 2.用法特点:研细末,食后清茶调下。 3.使用注意:气血、肝肾亏损,阳亢,实火上攻不宜。
防金石类药物碍胃 使 甘草——调和诸药
【重点】
1.重用怀牛膝、代赭石(参考剂量:30g)。 2.七药生用: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芍药、麦芽、甘草。
有利于潜阳。
3.镇肝息风时,不忘疏肝益胃:一则肝为刚脏,将军之官,性喜 条达而恶抑郁,用药不可过于强制,否则激发其反动之力,欲速 则不达,故在大剂量潜阳的前提下佐以条肝,有利于潜阳;二则 因金石类药物易伤胃气。
【组成】
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轧细,一两(30g) 生龙骨捣碎, 五钱(15g) 生牡蛎捣碎,五钱(15g) 生龟板捣碎,五钱 (15g) 生杭芍五钱(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 (15g) 川楝子捣碎,二钱(6g) 生麦芽二钱(6g) 茵 陈二钱(6g) 甘草钱半(4.5g)
【功用与主治】
【重点】
1.本方配伍用药以凉肝息风为主,兼顾养阴、化痰、安神。因肝 经热甚,一方面灼伤津液,同时又木火刑金,灼津成痰,热扰心 神,故如此配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