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教学文案
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
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1. 目的为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有效处理职工工伤事故,规范医疗救治体系,确定对员工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关键风险,可能遭受伤害的作业活动部位,将安全控制从事故结果统计向过程分析前移,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2. 范围适用于****************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员工与工作相关受伤、疾病、医疗救治、工伤损失的时间统计。
3. 职责3.1 各车间、部门负责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时间的统计。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各部门上报的损失时间和医疗救治统计汇总和分析。
4. 工作程序4.1 相关定义说明4.1.1 20万工时安全统计:用20万工时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工时的频率。
4.1.2医疗救治伤害(MTI)是指处理和关心同疾病或与工作有关的不适症进行抗击的患者。
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考虑由谁来治疗。
为便于记录保持,这一类不包括:a单独到医师或其它被许可的专业医疗保健地进行观察或咨询;b诊断程序,如X- 射线检查和验血,包括只用于诊断目的的药物施用(例如,滴眼液使瞳孔放大);c归类为急救的任何治疗。
1)以下情形应始终归类为医院救治类伤害(MTI):a断骨或碎骨b使用缝合线、医用钉、医用夹、伤口用医用胶水进行治疗c失去知觉d鼓膜穿孔e职业性癌症f不可恢复的慢性职业病,例如硅粉引起的矽肺病g与工作有关的纤维性肺结核h职业性听力损失。
2)为便于记录,该类治疗不包括:a仅仅为了看医师或到其它有执照的专业医疗保健单位进行观察或咨询; b诊断过程,如进行X光检查和验血, 包括只用于诊断目的的药物施用(例如,滴眼液使瞳孔放大)归类为急救(FAI)的任何治疗- 参见急救治疗清单。
4.1.3伤害急救(FAI)伤害急救是指受到轻微伤害,经过接受简单医疗处理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员。
急救手段是指以下治疗:(为保存档案为目的,没有被包含在该清单中的任何治疗,不被认为是急救):a 在未经医生处方许可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b 注射破伤风疫苗;c 清洗、冲洗或浸泡伤口;d用绷带、邦迪创可贴、纱布、消毒带、蝴蝶结绷带等包扎伤口;e 使用热敷或冷敷治疗;f喝流质液体以减轻热应力;g 使用支持任何非刚性的支撑,例如弹性绷带、外套、非刚性的背带等;h 当运送事故受害者时,采用临时固定装置;i 在手指甲或脚趾甲上钻孔释放压力或者,从水疱上放水;j 使用眼罩;k 用水清洗或用棉球擦拭眼睛上的异物;l从不限于眼睛等处,采用冲洗法、镊子、棉球或其它简单方式除去碎片或异物;m使用手指防护装置;n使用按摩。
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提高医疗救治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医学伦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组织机构1. 医院成立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救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各科室设立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和监督检查。
四、医疗救治工作原则1. 生命至上,患者至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确保医疗救治质量。
3. 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保障患者权益。
4.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五、医疗救治工作要求1. 医疗救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熟练掌握医疗救治技能。
2. 医疗救治工作应遵循诊疗规范,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程序。
3. 医疗救治过程中,应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4. 医疗救治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5. 医疗救治人员应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六、医疗救治工作流程1. 接诊: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制定诊疗方案。
2. 诊断: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3. 治疗:按照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康复: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6. 出院:患者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条件时,办理出院手续。
七、医疗救治质量考核1. 医院定期对医疗救治工作进行质量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疗救治人员资质、诊疗规范执行、医疗救治效果等。
2.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医院将进行培训、调整或降职处理。
3. 对在医疗救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救治与灾害响应制度
医疗救治与祸害响应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点祸害时的应急响应和医疗救治工作,确保高效、有序、安全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职工,以及涉及医疗救治和祸害响应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突发事件:指蓦地发生的、对人身安全和资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自然祸害、重点事故、传染病等。
2.医疗救治:指为了挽救生命和保护健康,供应各种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过程。
3.祸害响应:指组织和调动资源,以应对祸害事件,并进行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4.应急响应: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做出反应和行动,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
第二章突发事件的等级和管理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依据其可能对医院和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程度,突发事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最严重,三级最细小。
第五条突发事件的管理机构医院设立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引导、决策和协调,由院长担负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负委员。
第六条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1.发现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应立刻向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报告,并依照规定流程进行处理。
2.突发事件的处理应依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及时、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第七条突发事件预警和预案1.医院应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依据不同情况订立相应的预案。
2.突发事件预案应包含事件预警、应急响应、资源调度、医疗救治等内容,要做到科学、可行、敏捷。
第三章医疗救治的组织和指挥第八条医疗救治的组织机构医院设立医疗救治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医疗救治工作。
第九条医疗救治的工作流程1.医院应订立医疗救治的工作流程,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和有序。
2.工作流程应包含受伤员收治、伤情评估、医疗资源调度、手术救治、后续治疗等环节。
第十条医疗救治的资源调度1.医疗救治指挥部应及时调度各部门和医护人员,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医疗处置及急救管理制度
医疗处理及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1.为了规范医疗处理和急救工作,提高患者诊治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本制度订立。
2.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部门、各科室的医护人员、急救队伍及相关人员。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1.医疗处理:指医务人员依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用药等。
2.急救:指对突发疾病、意外损害或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进行救治的过程。
第二章医疗处理管理第三条临床决策1.在医疗处理前,医务人员应进行系统的病史手记,体格检查和辅佑襄助检查,确立诊断依据。
2.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医务人员应订立合理的治疗方案,明确治疗目标和计划。
第四条医嘱管理1.医务人员须经过合法注册并持有效执业证书,方可写医嘱,并对其内容负责。
2.医务人员应书写规范、明确、无歧义的医嘱,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接受治疗。
第五条药品管理1.病区设有药房,对药品按医疗处方进行配发,药房应当建立药品管理台账,并定期盘点。
2.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开药时需严格遵守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科学使用和储存。
第六条手术管理1.手术前,医务人员应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并征求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
2.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依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
3.手术室内设有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医务人员应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填写相关信息。
第七条抢救管理1.我院设有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必需具备丰富的抢救经验和技能,能够快速推断和处理各类急危重症。
2.在发生急危重症患者时,急救人员应快速反应,采用适当的急救措施,争取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第三章急救管理第八条报警和通知1.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要及时拨打急救热线,向相关部门报警并供应认真的情况描述。
2.部门负责人收到紧急报警后,应立刻通知急救队伍和相关部门,并指派人员组织急救工作。
第九条院内急救流程1.急救队伍接到急救通知后,应立刻启程,快速到达事发地方,开展紧急救治工作。
2.急救队伍应依照医学常规和急救操作规范,争取最佳抢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紧急医疗救治管理制度
紧急医疗救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紧急医疗救治工作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急诊科室、手术科室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等。
第三条定义•紧急医疗救治:指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进行的快速救治。
•急诊科室:指特地接诊急诊患者的医疗科室,具备进行紧急救治的本领。
•手术科室:指特地进行手术治疗的医疗科室,具备进行紧急手术的本领。
第二章紧急医疗救治管理职责第四条急诊科室急诊科室是本医院紧急医疗救治的重要承当者,下设急诊医生和护理人员,重要职责包含:1.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推断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2.快速进行急救助理,包含心肺复苏、止血等措施,确保患者在紧急时刻得到及时救治。
3.做好危重患者的转诊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被送至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4.开展急诊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紧急医疗救治本领。
5.规范急诊科室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第五条手术科室手术科室是本医院紧急手术救治的重要承当者,下设手术医生、护理人员和麻醉科室,重要职责包含:1.快速响应急诊手术需求,确保在患者病情要求下尽快进行手术。
2.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含术前评估、手术器械准备等。
3.做好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手术过程及恢复顺利。
4.开展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紧急手术救治本领。
5.定期组织手术技术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紧急情形的本领。
第六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紧急医疗救治工作的核心力气,应承当下列职责:1.具备紧急医疗救治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推断病情、处理急救情况。
2.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流程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3.维护医疗纪律,不得擅自离岗或无故迟到早退,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救治管理制度内容
救治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救治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和急症状况。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救治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救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还能够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建立救治管理制度的背景、必要性、原则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展开讨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套完善的救治管理制度。
二、建立救治管理制度的背景作为一个现代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越来越复杂多变。
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劳动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救治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救治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救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保障人们在意外伤害和急症状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身体伤害。
2. 提高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通过建立科学的救治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使得救治过程更加规范和有序。
3. 促进救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建立一套完善的救治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救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救治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救治管理制度的原则1. 以人为本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第一考虑,在处理救治过程中要始终把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
2. 科学、规范、高效建立救治管理制度应科学、规范,高效,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可循。
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展开救治行动。
3. 多方合作、资源整合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侧重于多方合作、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五、建立救治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救治管理机构设置1.1 设置专门的应急救治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应急救治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这个题目下,以下是一份按照合同格式写的文章,旨在准确满足标题所描述的内容需求: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医疗机构的灾害应急和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响应的良好效果灾害发生时,医疗机构作为救治的第一线,需具备良好的应急响应能力。
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医疗机构的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流程,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2. 提升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和保障水平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提升,并向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通过持续改进制度和提升救治水平,医疗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灾害救治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灾害给医疗机构工作和运营带来的影响。
三、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有效开展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工作,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下面对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灾害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明确医疗机构灾害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其中应包括领导班子、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等。
各级领导班子应当明确指挥系统,应急指挥部要按照职责划分牵头负责,应急救援队伍要做好分工协作。
2. 灾害应急和救治预案制定和修订医疗机构应制定和不断修订适应各类灾害的应急和救治预案,明确各类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工作流程和相关配套措施。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紧急应变能力。
3.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医疗机构应组织定期的灾害应急和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灾害救援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急救和灾害管理制度
急救和祸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的急救和祸害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内部和周边区域的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急救和祸害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突发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祸害、公共突发事件等。
第三条医院急救和祸害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最大程度减少祸害对医院和人员的损害,确保医院内部安全稳定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条医院急救和祸害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相关职能部门必需落实急救和祸害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急救管理第五条急救设备和资源1.医院应建立与规模相匹配的急救设备和资源库,包含但不限于急救箱、呼吸机、除颤器、氧气瓶等。
2.急救设备和资源库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资源充分可用。
3.确保急救设备和资源库的存放位置明确,易于取用,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六条急救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包含但不限于基础急救知识、病人急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2.医院应配备急救培训师资,并定期进行师资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3.员工参加急救培训后,需进行考评和评估,合格后颁发急救证书并建立档案。
第七条急救流程1.医院应订立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明确急救的各个环节和责任。
2.急救流程应包含但不限于急救报警、急救现场处理、急救转运等环节。
3.急救流程应与相关部门协调搭配,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
第八条急救记录与评估1.医院应建立急救记录和评估制度,对每起急救事件进行记录和评估。
2.急救记录应包含事件经过、急救措施、效果评估等内容,并保存相关文件、票据和料子。
3.医院应定期对急救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第三章祸害管理第九条祸害防备与减灾1.医院应订立祸害防备和减灾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2.医院应落实防灾措施,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包含但不限于防火、防水、防震、防爆等。
全员熟悉并执行紧急医疗灾害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全员熟识并执行紧急医疗祸害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一、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在紧急医疗祸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管理,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全体员工应熟识并遵守本制度,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必需的训练与演练,以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术语和定义1.紧急医疗祸害:指突发的、大规模的医疗祸害,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包含但不限于自然祸害、传染病疫情、恐怖攻击等。
2.应急响应小组:由医院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构成的紧急医疗祸害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的小组。
三、应急预案体系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紧急医疗祸害应急预案体系,包含综合应急预案、各类祸害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等。
2.应急预案应定期修订和演练,确保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应急预案应向全体员工公开,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以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识程度。
四、应急响应机制1.紧急医疗祸害发生时,应急响应小构成员应立刻到达事发地方,组织和引导应急工作。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听从应急响应小组的指挥,乐观参加应急工作,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应及时向应急响应小组报备。
3.各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确保人员的安全与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应急资源保障1.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储备体系,包含但不限于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以应对各类紧急医疗祸害。
2.应急资源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和档案。
3.应急响应小组应及时调度和调配应急资源,确保其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于应急工作。
六、信息报告与通讯1.全部与紧急医疗祸害相关的信息应及时进行报告,包含发生地方、人员伤亡情况及疫情发展态势等。
2.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和通讯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流转和共享。
3.医院应配备并维护好通讯设备,以确保紧急医疗祸害发生时的通讯畅通。
七、应急演练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紧急医疗祸害应急演练,包含表演、模拟及实地演练等,以提高员工应对紧急医疗祸害的本领和应变本领。
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
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一、损失时间的概念损失时间指的是受伤或生病后,无法工作或从事原有的正常活动所消耗的时间。
损失时间是反映劳动者个人和社会的生产力损失,也是反映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损失时间是衡量疾病对人体影响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评估医疗质量和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定医疗纠纷赔偿的依据。
损失时间的长度通常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
较为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较长时间的损失时间,而轻微的疾病可能仅导致短期的工作或生活能力受限。
损失时间还可以分为直接损失时间和间接损失时间两种类型。
直接损失时间指的是在治疗和恢复期间无法从事正常活动导致的时间损失,而间接损失时间则是指由于疾病需要家人或社会帮助完成的正常活动所导致的时间损失。
二、医疗救治的概念医疗救治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场所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工作的全过程。
医疗救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
医疗救治的目的是通过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能力,并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医疗救治包括医疗诊断、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救治。
同时,医疗救治还需要与社会保障政策、职业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统计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规定。
良好的统计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情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并为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指标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和发布周期,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还应该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幼儿园灾情损失统计制度
乡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乡镇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接治的乡镇内糖尿病患者共计882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胰岛素针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给予患者护理对策。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882例乡镇糖尿病患者中,共计185例患者在应用胰岛素针时存在明显的应用不正确的情况,差错率为20.98%。
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储存不当、注射部位不当、经常漏注胰岛素、使用不当。
结论:医护人员针对乡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良好的分析管理机制,并针对乡镇糖尿病患者做出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按要求应用胰岛素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乡镇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针;使用问题;研究分析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了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而胰岛素的应用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胰岛素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β细胞的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乡镇糖尿病患者在自行注射胰岛素时存在较多的问题,患者往往无法有效的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所以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2],关注农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现状并确保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改善患者康复的关键。
本研究探讨分析乡镇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接治的乡镇内糖尿病患者共计882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胰岛素针使用状况进行评估,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56.1±5.1)岁,患者男女性别比为(男:女=541:341)。
患者基本资料完整,经由研究人员对年龄与性别等指标进行评估后,确定所有患者可比性良好(P>0.05)。
医疗救治相关制度及流程
医疗救治相关制度及流程医疗救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及时、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救治相关制度及流程是为了管理和规范医疗救治工作,保障医疗救治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以下是医疗救治相关制度及流程的具体介绍。
一、医疗救治相关制度1. 医疗救治政策制度:制定医疗救治政策,明确医疗救治的目标和原则,为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
2. 医疗救治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救治管理组织,负责医疗救治工作的规划、协调、监督和评估,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高效运行。
3. 医疗救治法律制度:制定医疗救治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救治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4. 医疗救治设备和资源配置制度:建立医疗救治设备和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统筹规划优质医疗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提高医疗救治的整体效能。
5. 医疗救治财政保障制度:建立医疗救治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医疗救治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保障医疗救治服务的经济可持续性。
6. 医疗救治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救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救治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医疗救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医疗救治流程1. 就医登记:患者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时,需进行登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病情描述,医护人员将根据登记信息安排就诊流程。
2. 医师诊断: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分析病情,并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
3. 检验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验、放射影像检查和其他专科检查,以获取更多关于病情的信息。
4. 治疗方案制定: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和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救治。
5. 医疗救治执行: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具体医疗操作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细致、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
6. 医疗救治总结和评估: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医生的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继续治疗。
医疗应急和灾害管理制度
医疗应急和祸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为医院医疗应急和祸害管理的基本规范,旨在提高医院对应急事件和祸害的应对本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秩序,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条医疗应急和祸害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紧要构成部分,包含对突发事件、自然祸害、传染病暴发等应急情况的应对和处理。
第三条医院应设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明确应急管理的责任和职责,供应必需的资金、设备、人员等资源支持。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需严格遵守。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更新第五条医院应订立医疗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在突发事件和祸害中的职责和行动指南,确保快速、有效地响应应急事件。
第六条医疗应急预案应包含突发事件分类、应急响应级别、应急人员构成、任务分工、行动流程、通信指挥等内容。
第七条医疗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各级应急人员掌握应急操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本领。
医疗应急预案的更新应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时修订和完善。
第三章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管理第九条医院应依照应急物资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并定期检查和更新储备物资。
第十条储备物资包含但不限于防护用品、急救药品、消毒用品、救助设备等,数量和种类依据医院规模和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第十一条医院应订立应急物资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增补和合理使用。
第十二条应急物资的管理人员应进行必需的培训,熟识物资的储存和使用方法,并做好物资的防护与保管工作。
第四章应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应急人员的名录库,并定期更新和培训,确保应急人员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祸害的本领。
第十四条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应急知识、不安全源识别和评估、急救技能、通信技术、团队合作等。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考核,对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进行评估和改进。
对于应急人员的管理,医院应订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其乐观参加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
医疗救援与灾害响应管理制度
医疗救援与祸害响应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医疗救援与祸害响应是医院管理中不行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医院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祸害时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协调机制等。
为了确保在祸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响应工作,订立本规章制度。
2. 救援与响应机构的组织架构2.1 救援与响应指挥部医院应当设立救援与响应指挥部,负责协调和组织祸害救援工作。
该指挥部设有主任一名,由医院管理负责人担负;副主任一名,由医院领导小构成员担负;其他工作人员依据实际需要确定。
2.2 科室级救援小组各科室应当设立救援小组,负责帮助救援与响应指挥部开展救援工作。
每个科室救援小组设有组长一名,由科室负责人担负;组员若干名,依据科室实际情况确定。
3. 规章制度3.1 祸害响应预案医院应当订立祸害响应预案,明确不同类型的祸害应对措施、人员调配、物资准备等内容。
并定期组织演练,以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紧急联系与通信机制医院应当建立紧急联系与通信机制,确保在祸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为此,医院应当设立紧急联系小组,负责与外界的联系和信息传递。
3.3 人员调配与分工在祸害发生时,医院应当依据祸害类型和规模,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医院各科室应当确定祸害时的人员分工和职责,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4 物资储备与祸害供应医院应当建立祸害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在祸害发生时有充分的医疗物资供应。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各科室的物资储备工作,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3.5 危机处理与传染病掌控医院应当建立危机处理与传染病掌控机制,确保在祸害发生时能够妥当处理各类危机情况,并进行有效的传染病掌控。
为此,医院应当设立相应的专家小组,负责危机处理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3.6 事件报告与评估分析医院应当建立事件报告与评估分析制度,对祸害救援响应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各相关部门应当搭配完成报告和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而医疗机构在灾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应对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
一、灾害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完善灾害应急预案是医疗机构应对灾害的重要基础。
在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时,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分类,如地震、火灾、洪水等。
针对每一类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处置策略和步骤,并合理配置应急资源,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治。
二、人员组织和分工医疗机构应对灾害的应急救治工作需要组织协调的人员力量。
一方面,需要确定专门应急救治的领导人员,负责指挥和协调救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需要分工明确的专业救治队伍,包括医疗人员、护理人员、药剂师等。
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协同合作,提高救治效率。
三、灾害应急设备和物资保障医疗机构在灾害应急救治中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医疗情况。
例如,应急医疗设备、急救药品、消毒用品等。
同时,对这些设备和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
四、联动机制和合作网络的建立医疗机构本身在灾害应急救治中可能面临信息不畅、资源有限等问题。
因此,建立与其他相关机构的联动机制和合作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在应急救治方面建立与消防、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可以使各方能够及时、顺畅地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救治效率。
五、培训和演练的开展灾害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各层次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救护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和应对能力。
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及时修订完善。
六、灾后评估与总结经验灾害应急救治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灾后评估与总结经验。
通过评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通过总结经验,可以提炼和总结出应急救治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灾害应急救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灾害应急和救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病人救治纪录管理制度
病人救治纪录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病人救治纪录的管理,保证病人救治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机密性,确保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搭配。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科室、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3. 定义和缩写•病人救治纪录:指医院内部记录病人医疗过程、诊断、治疗方案和效果等信息的文档或电子记录。
•医务人员:指在医院内从事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等。
•相关工作人员:指医院内与病人管理有关的行政、后勤和信息科技等部门工作人员。
4. 病人救治纪录管理原则4.1 准确性原则•病人救治纪录应真实、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包含病情察看、诊断、治疗、检查结果等信息。
•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有意隐瞒、窜改或虚假记录病人救治纪录。
4.2 及时性原则•病人救治纪录应定时记录,医务人员在完成每次救治后应尽快完成相关记录工作。
•医务人员在接班交接时应认真介绍病人救治情况,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记录的完整性。
4.3 机密性原则•病人救治纪录应严格保密,只有经过授权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查阅和使用。
•未经病人本人或其合法代理人同意,不得将病人救治纪录供应给第三方,不得滥用、泄露病人救治纪录中的信息。
5. 病人救治纪录管理流程5.1 病人救治纪录的创建与登记•每名病人在入院时,医务人员应依据病情创建病人救治纪录,并渐渐记录病人的医疗过程。
•病人救治纪录应包含基本信息、入院情况、病情察看、诊断与治疗方案、检查结果、手术和操作记录、病情变动等内容。
•医务人员应将病人救治纪录进行登记,包含记录时间、创建人员、修改记录等信息。
5.2 病人救治纪录的存储与归档•病人救治纪录应按病人的个案进行归档管理,确保救治记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病人救治纪录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电子系统中,设置密码和权限掌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窜改。
•病人救治纪录应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救治记录的可追溯性和防护性。
损失物品登记管理制度
损失物品登记管理制度1. 规章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医院建立一套完善的损失物品登记管理制度,以规范物品损失的登记、报告、归档以及责任追究的流程,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物品损失事件,包含但不限于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办公用品等。
3. 定义3.1 损失物品:指医院内通过各种原因导致的物品丢失、被盗、损坏等情况。
4. 损失物品登记流程4.1 损失发现任何人员在发现物品损失事件后,应立刻将情况报告给所在部门的主管或管理人员,并同时向医院管理办公室通报。
4.2 登记报告4.2.1 主管或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后,应立刻进行初步核实,并填写损失物品登记表。
4.2.2 登记表中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损失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损失时间、地方、损失原因等。
4.2.3 主管或管理人员应尽快完成登记表的填写,并确保登记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4 登记表应以纸质形式存档,同时电子版存储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中。
4.3 上报仇核4.3.1 登记表完成后,主管或管理人员应将登记表上报给医院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复核。
4.3.2 医院管理办公室收到登记表后,应进行认真核查,并与报告人进一步核实相关细节。
4.3.3 医院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反馈复核结果,并对登记表进行编号和归档。
4.4 责任追究4.4.1 对于紧要物品损失的情况,医院管理办公室将会成立特地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
4.4.2 调查组应尽快打开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医院管理办公室。
4.4.3 医院管理办公室依据调查结果,将对涉及到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依法处理。
4.4.4 责任追究形式包含但不限于警告、记过、降职、解聘、追缴经济损失等。
4.4.5 对于严重损失或频繁损失的责任人,医院管理办公室将会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并采取相应强化措施。
5. 宣传和培训5.1 医院管理办公室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院员工对损失物品登记管理制度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患者病情记录与医疗救治制度
患者病情记录与医疗救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患者病情记录和医疗救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科室、诊所、急救中心等医疗部门。
第三条定义1.患者病情记录:指对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病历资料、诊断结果等进行认真记录的过程和文件。
2.医疗救治:指医务人员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医疗手段和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第二章患者病情记录第四条病例书写1.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将患者的病情记录在病例中。
2.病例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等内容。
3.病例中的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和可读性,不得使用模糊或冷僻的词语。
4.病例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字迹需清楚、工整。
第五条病历资料保管1.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保管在指定的电子或纸质档案中。
2.病历资料应依照保密要求加密并定期备份,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病历资料的保管期限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定,过期的病历资料应及时销毁或归档。
第六条病历查阅1.医务人员可依据工作职责和患者需求,有选择地查阅患者病历。
2.查阅病历前,医务人员应对身份进行核实,并在查阅记录中做好相关注释。
3.未经患者本人或合法授权,医务人员不得擅自查阅或泄露患者病历资料。
第七条病历质量评估1.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的病历质量进行评估。
2.病历质量评估内容包含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3.病历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第三章医疗救治第八条急救处理1.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学常识,及时进行初步急救处理。
2.急救处理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注意急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九条诊断治疗1.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订立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案。
2.诊断治疗方案应科学、规范,并符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概念和统计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有效处理职工工伤事故,规范医疗救治体系,确定对员工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关键风险,可能遭受伤害的作业活动部位,将安全控制从事故结果统计向过程分析前移,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员工与工作相关受伤、疾病、医疗救治、工伤损失的时间统计。
3. 职责
3.1 各车间、部门负责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损失时间及医疗救治的时间的统计。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各部门上报的损失时间和医疗救治统计汇总和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相关定义说明
4.1.1 20万工时安全统计:用20万工时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工时的频率。
4.1.2医疗救治伤害(MTI)
是指处理和关心同疾病或与工作有关的不适症进行抗击的患者。
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考虑由谁来治疗。
为便于记录保持,这一类不包括:a单独到医师或其它被许可的专业医疗保健地进行观察或咨询;
b诊断程序,如X- 射线检查和验血,包括只用于诊断目的的药物施用(例如,滴眼液使瞳孔放大);
c归类为急救的任何治疗。
1)以下情形应始终归类为医院救治类伤害(MTI):
a断骨或碎骨
b使用缝合线、医用钉、医用夹、伤口用医用胶水进行治疗
c失去知觉
d鼓膜穿孔
e职业性癌症
f不可恢复的慢性职业病,例如硅粉引起的矽肺病
g与工作有关的纤维性肺结核
h职业性听力损失。
2)为便于记录,该类治疗不包括:
a仅仅为了看医师或到其它有执照的专业医疗保健单位进行观察或咨询; b诊断过程,如进行X光检查和验血, 包括只用于诊断目的的药物施用(例如,滴眼液使瞳孔放大)归类为急救(FAI)的任何治疗- 参见急救治疗清单。
4.1.3伤害急救(FAI)
伤害急救是指受到轻微伤害,经过接受简单医疗处理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员。
急救手段是指以下治疗:(为保存档案为目的,没有被包含在该清单中的任何治疗,不被认为是急救):
a 在未经医生处方许可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
b 注射破伤风疫苗;
c 清洗、冲洗或浸泡伤口;
d用绷带、邦迪创可贴、纱布、消毒带、蝴蝶结绷带等包扎伤口;
e 使用热敷或冷敷治疗;
f喝流质液体以减轻热应力;
g 使用支持任何非刚性的支撑,例如弹性绷带、外套、非刚性的背带等;
h 当运送事故受害者时,采用临时固定装置;
i 在手指甲或脚趾甲上钻孔释放压力或者,从水疱上放水;
j 使用眼罩;
k 用水清洗或用棉球擦拭眼睛上的异物;
l从不限于眼睛等处,采用冲洗法、镊子、棉球或其它简单方式除去碎片或异物;
m使用手指防护装置;
n使用按摩。
4.1.4损失时间伤害(LTI):由于工作因素所导致的事故伤害, 所损失的工作日为1天或超过1天以上,不包括事故发生的当日,但包含死亡。
1)损失时间伤害LTI (致命性): 由于伤亡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时间伤害。
2)损失时间伤害LTI (非致命性): 由于非致命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时间伤害。
4.1.5非损失时间伤害(NLTI):要求进行医疗处理的任何伤害(包含急救FAI),但是不包含损失时间伤害。
4.1.6损失工作日(损失班次):由于事故所导致的工作日损失,不包含事故发生的当日,但是包含事故发生之后的周末休息日或公共假日。
事故发生后,当损失工作日超过12个月时,应取12个月进行计算。
万一发生致命性事故,损失工作日应取365天计算。
4.1.7总工时:所有有效的工作小时数,包含加班工时和发生在承包商身上的工
时。
4.1.8总伤害记录的定义
a 总伤害记录是指所有事故、伤害损失时间、伤害医疗处理的累计总和;
b 总伤害记录的频率的定义是指灾祸的次数,是指基于12个月滚动期计算,每工作200,000 个小时的伤害损失时间次数和伤害医疗处理次数。
4.1.9交通伤害:是指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伤害人次。
4.1.10财产损失:是指发生财产损失(500元以上)事故的起数。
4.1.11
损失次数率(LTIFR)=总损失次数/实际总工时x(2x105);
连续受伤率(TRIFR)=总损失时间伤害/实际总工时x(2x105)
4.2安全统计公式
4.2.1损失时间伤害发生率(LTIFR): 每20万个工时所发生的损失时间伤害(LTI)人次,简称损失时间伤害率或损失次数率。
LTIFR= 损失时间伤害人次 x 200000
总工时
4.2.2总伤害发生率(Injury FR): 每20万个工时所发生的损失时间伤害(LTI)和非损失时间伤害(NLTI)的人次。
总伤害人次(损失时间伤害 + 非损失时间伤害) x 200000
总工时
4.2.3严重率(SR):每20万个工时所损失的工作日,伤害严重率(LTISR)的定义,又称为损失工作日率或损失天数率
SR= 损失工作日 x 200000
总工时
4.3统计报告
4.3.1 公司所属各部门按时记录《20万工时伤害率计算步骤》和填写《20万工时伤害统计表》,统计时间段为上月1日0时至月末24时。
次月5日前,按月报安全环保部。
4.3.2应当定期对20万工时安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变化趋势,发现事故、事件规律,建立隐患与风险的管控预警机制。
4.3.3 具体统计内容
a损失时间伤害LTI (致命性的)
b损失时间伤害LTI (非致命性的)
c非损失时间伤害(NLTI )
d损失工作日
e总工时(MH)
f损失总伤害发生率时间伤害发生率(LTIFR)
g事故严重率(SR)
备注:1、MTI(医疗救治伤害):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每人次,医院及医院外治疗费总计在500元以上的伤害为MTI伤害,且伤情不影响下一班次的正常上班;
②在医院救治后,需留院或住院观察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伤害,且伤情不影响下一班次的正常上班;
③注意:到医院随治随走的治疗,累计治疗费在500元以下的且伤情不影响下一班次的正常上班,不应列入医疗救治伤害范围,记入FAI(急救性伤害);
2、损失时间伤害(LTI):需要经过医疗救治,且伤情后果导致该受伤员工次日或更多的班次不能去上班
5.考核
5.1要求各车间、部门统计的数据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如发现其行为,给予相关负责人100元/次罚款;
5.2要求各车间、部门将本月统计的数据于次月5号之前报安全环保部(OA)一份,逾期不报也未说明原因的,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次罚款。
6. 相关记录
6.1年月度伤害情况统计报表
7、文件变更历史
2016年月度伤害情况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