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特征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部分是其最为重要的内涵属性,也是这种新闻报道所依赖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其叙事就有着鲜明的表现特征。
本论文将会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聚焦外向化、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时效化、叙事空间本土化和叙事语言亲民化等角度,结合上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浙江经视《经视新闻》,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集中论述,以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叙事特征;外向化;亲民话语
On the television news narrative featur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Abstract: Television news narrative par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s its most important content attributes, but also rely on news reports of such an important means, therefore, their narrative has a clear-cut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will b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television news focus on outward-oriented narrativ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pluralism, limitations of narrative time, narrative and narrative space localization of the angle of the People First language, combined with Shanghai Cultural Taiwan's "new Laoniang Jiu", "Ah Qing said the story ", Zhejiang inspected" by the television news ", Zhejiang Qianjiang Taiwan" Xiaoqiang Hotline ", Jiaxing, the total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said little new thing "a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to concentrate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a view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television new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Keywords:TV news people's livelihood; narrative feature; externalization; People First words
电视民生新闻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被视作电视界的一匹黑马。
这种电视民生新闻初始是由南方的一些省级电视台推出,由于投入的运作成本比较低,而收视率却极高,所以往往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市场突围的有效通道。
截止至2010年2月,全国已有30多家省市电视台机构开设了这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的内在蕴含就是其完善的叙事部分,具有着鲜明的叙事特征。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概念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尚且属于媒体传播界的新生事物,所以,在当前阶段相关学术界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有着多种反面,基本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
概括来说,当前相关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和“价值取向说”三种。
首先来说“新闻题材说”。
它是由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生发开来,继而对电视民生新闻概念进行阐述。
他们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
”①这个概念是着重于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报道内容进行阐释,总结出了电视民生新闻是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一叙事特征。
其次就“节目形态说”。
它是由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视角生发开来,继而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阐述。
由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像上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浙江经视《经视新闻》,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等民生新闻都是以独立的栏目形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所以,可以根据电视民生新闻的栏目形态角度给它下如此定义: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
第三是“价值取向说”。
它则是由电视新闻价值取向的视角生发开来,继而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概括。
事实上,如果从这个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考察,不应当固执地局限在新闻体裁、样式等专业层面上,而应当更多地从新闻媒介、新闻工作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去考察。
这是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特别注重强调的是所有电视媒体、电视从业人员应该从民本的立场、观点、态度出发,对普通百姓的生活进行报道,体现媒体关注民生的姿态。
当然,以上三种主要的概念界定,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界定,有其合理的成份和可取之处,但也都有着某种局限性。
笔者认为,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其实就是媒体传播界走进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通过零距离的接触采制而来的新闻,其叙事内容上是锁定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上,注重关注普通百姓日常的人间冷暖、喜怒哀乐,并将其诉诸与“情理”之上,以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特征
(一)叙事聚焦外向化
电视新闻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镜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对叙事进行有目的的聚焦,以便根据对象的重要性对他们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突出某些特定对象蕴含的意义。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中,聚焦者一般都是由记者以及权威人士组成的,在节目①参见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第25页.
中会对某一事件作出肯定或否等的结论式评论,通常是聚焦者与叙事者的统一,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通常就是读者所能了解的一切信息;或者是一些权威人士、专家等作为聚焦者出现,对事件进行分析解读。
这其实就是采用内部聚焦的方法,聚焦对象大多是反映业内人士、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和建议,一些机构的看法等,导致鲜有普通百姓作为聚焦者。
这种外部聚焦虽然权威并且真实,但讲述的痕迹过于明显,往往是采用俯视的姿态,容易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感觉,也很少给人留下思考的个人思想空间。
而在现代的电视民生新闻中,叙事聚焦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聚焦对象越来越多地对准普通的平民百姓,让他们作为聚焦对象或者以聚焦者的眼光参与到整个新闻事件中,进行观察式的讲述,给观众以思考的空间,这其实就是外向化的叙事聚焦。
这种外向化的叙事聚焦方式,可以让普通的平民百姓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上海文娱台《新老娘舅》和《阿庆说故事》中,就经常用“市民王先生最近很是烦恼”、“虹口区的市民今天早上发现”、“一道屏障挡在了李先生的面前”等作为开头进行叙事。
这些叙述,虽然看似平常,但却显示了一种新闻理念的变化。
这种多元化聚焦的变化,适应了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选材、视角上所追求的平民化。
它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以一种普通人的价值取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用一种平民的角度去体察和叙述平民百姓的生活。
看浙江经视《经视新闻》中的一个例子:
“今年的年夜饭,杭州市民就豪气地掏出超过1.5亿元。
与一年比一年火爆的生意相比,不少食客却一年比一年寒心,许多酒家饭店限时、限价、限菜的做法让顾客感觉年夜饭成了“午夜烦”。
于是,很多市民就表示:与其贴钱买难受,倒不如明年的年夜饭在家吃。
”②
在这段电视民生新闻汇总,记者显然是站在广大顾客的角度,而不是将聚焦对象对准业内人士、政府主管部门、一些机构的等,进行偏袒酒家,而是以广大顾客的利益、感受作为记者的聚焦对象,表达了顾客的感受,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二)叙事视角多元化
由于大多数的电视民生新闻强调的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重视与普通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内容,对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进行直播报道。
所以,为体现人性化和人本特质,更加贴近观众,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视角是多元化的。
这种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事视角。
这一类叙事视角一般是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的整体讲述来叙述新闻事件,这种那个第一人称见证人也往往是由节目的主持人来充当。
而观众也是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的眼光来观察新闻事件,包括新闻的人物
②参见浙江经视,“年夜饭”成了“年夜烦”,经视新闻2010-2-16.
和见证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等。
这种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事视角在上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和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等讲述类的电视民生新闻中较为常用。
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不同,记者不是作为事件的一个旁观者,而是事件的主角,他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讲述的完全是他自己的故事。
这种叙事视角在浙江经视《经视新闻》中的记者个人亲历报道中十分常见,如记者亲历浙江杭州火车站的春运拥挤事件。
这种叙事视角由于出自记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显得更加真实、生动、感人。
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是通过各个证人的叙述来表达新闻事件的。
这种视角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运用最多的视角,由于许多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都无法亲临现场,这样,新闻事实就只能通过当时在场的人来叙述。
这种叙事视角在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中比较常用,比如在节目中就经常有普通百姓打来电话,讲述某些新闻或讲述某些事态情况。
全知叙事视角。
在这种叙事方式里,记者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知觉、情感,记者既知道新闻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为、想法,又能根据需要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叙事方式不受记者个人视角的限制,能够给观众最全面的报道。
“戏剧方式”叙事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中,记者只对自身所看到的新闻人物的外部言行进行叙述,观众就像观看戏剧一样仅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并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
多重当事人的叙事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采用几个不同当事人的眼光来描述同一事件,这也是一种多元的内视角,这种叙事视角在对有争议的事件进行报道时经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在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经常会用多种叙事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当然,运用得最多的组合当属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的组合,因为这种叙事视角一方面是通过记者的现场出境作直播报道,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采访新闻见证人对新闻事件发生场景向观众做介绍。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多报道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所以深度报道不多,一般的消息类报道比较多,所以对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戏剧方式”叙事视角和多重当事人叙事视角用得比较多,而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视角和全知叙事视角运用得相对较少。
(三)叙事时间时效化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新闻产生的原动力。
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
而且,由于电视民生新闻所报道的都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极其贴近的,所以,其时效性更是得到加强。
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的附加值。
因此,在内容提供上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即努力营造信息的附加值,使栏目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自身在众多被选择对象中的受众选择率。
这需要在节目制作上寻找与建立差异点,由差异点产出附加值,而差异点的建立的出发点往往就是对于时效性的争夺。
在上海文娱台《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浙江经视《经视新闻》,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等电视民生新闻中,我们常见的就是随时插播最新事件求时效,或定时插播生活信息求实用。
比如上海文娱台《新老娘舅》就经常对突发新闻进行及时插播,即使画面暂时空缺,也采取电视连线方式,由记者现场口述并在最短时间内将节目制作并播出,报道的直播化使其在竞争者中增强了优势。
运用这种叙事方法,首先“事”要选准选好。
这里的“事”,应是社会生活中老百姓第一急需、第一想解码的事,而不是议题设置者认为是最重要的信息。
这件“事”,应该具备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种品质。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种价值具备了,最想知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需求”就迎刃而解。
满足了目标受众想知、快知、早知和知多、知全、知其所以然的“第一需求”,自然就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通才能相近,相近才能相知,相知才能贴心,贴心就是“知音”。
而“知音”是叙事的最终目的。
(四)叙事空间本土化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大多是由地方电视台策划的,所以在叙事空间上就会受到电视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的限制,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空间具有着明显的地方元素融合其中,将叙事时空定格在电视台的本土所在地。
事实上,这也是受到观众所在区域的影响,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大多是当地人,他们对当地的民生的兴趣必然会更多一些。
本土化则可以有效地照顾到当地的区域收视率。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的叙事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运用同期声方言化的叙事方法。
和以央视为首的全国性媒体不同,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不是以国家精英为主要报道人物,也不从事宏大的国家叙事,而是对地域性居民的社会生活进行全景再现,如房屋渗水、看病就医、买菜购衣、就业上学、物价上涨、好人好事等,市民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其报道的重点,于是,人们会看到在《阿庆说故事》中,镜头前出现为房屋漏水问题而向记者抱怨的大妈操着一口上海话,在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中,记者采访反映车站小偷猖獗的年轻人以及有因为买到假啤酒和商家闹矛盾的中年男子等都操着一口浓郁的钱江话。
而电视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也有很多是操着一口当
地的地方方言,比如上海文娱台《新老娘舅》和《阿庆说故事》,其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操着一口当地的地方方言,这就非常具有生活上的贴近性,一改电视节目板起脸来的说教,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市民收看的兴趣。
其次是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叙事方法。
电视民生新闻也不全是报道市民的家长里短,还注重展示成都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既包括成都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也包括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
比如在浙江经视《经视新闻》中,就不时地出现城市特色、市井人物、历史遗迹、地域性的历史掌故与方言俚语共同萦绕在节目中,造就了一个新的新闻文本类型。
如对钱塘江大潮、中秋西湖游园、周庄民俗一条街、宽窄巷子、老茶馆等报道来展示浙江当地的文化、浙江的现在以及浙江的未来。
(五)叙事话语亲民化
我国传统而经典的电视新闻叙事,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叙述方式保证了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所发生的信息,它不容忽视的一个缺点却是:叙事上难免生硬、冷冰冰,读者较难产生心理认同。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倒金字塔结构”大多采用的是“讲述”的叙事方式,也即在观众面前站着一位具有独立个性的叙述者,其权威性和真实性不容质疑,述与展示,通常在叙述的第一行甚至第一个词就确定下来了。
“记者获悉”、“据介绍”、“据了解”、“有关人士表示”、“知情人透露”等都非常明显地表明了是“讲述”的叙事方式。
比如传统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属于“播新闻”范畴,主持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播报新闻,无论面部表情还是语气神态都显得十分庄重严肃,给人以疏离感,这种方式适合播出国家重大的时政新闻。
近两年的电视民生新闻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较多运用直接引语和描写等手法,确保了新闻语言的生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故事,大大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在叙事方式上保证了民生新闻眼睛向下的民生本质。
电视民生新闻采用“展示”的叙事方式,记者隐藏在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背后,使观众几乎无法感知到他的存在。
这时记者不再是信息的强有力的传播者,说教的痕迹明显减弱,基本上由人物对话加上非常简练的描写与叙述报道构成某种戏剧性场面,给人以十分客观的印象,或者是通过人物的意识来反映事件,从而忽略叙述者的介入和评论。
在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许多直接引语开始出现在新闻的重要部分,描写增多,给人以亲切感,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再现,达到传受双方的情感互动,而这样的报道也必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痕迹。
而像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这类民生新闻节目则采用“说新闻”的方式告诉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主持人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像面对自己的朋友一
样,以轻松自然、日常口语化的方式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
“说新闻”的方式暗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平等性,话语更加日常、生动,经常采用俗语、歇后语、比喻等观众耳熟能详的语言作为说新闻的主要语言。
主持人往往改变原来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变为第二人称叙事,更是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此外,主持人的表情也随着语气和内容的转换变得丰富起来,体现的是一个和观众一样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化的平民主持人形象。
三、当前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叙事存在的问题
(一)叙事内容媚俗浅薄
由于在当前阶段,由于传媒界已经充分融入市场经济,使得各个地方电视台注重的是节目的收益,电视民生新闻也不能免俗。
而各个电视台,甚至是电视台内部的栏目之间,都有着相当激烈的竞争存在,受此压力的影响,某些目光短浅的节目策划者,为了争取到最多的观众而一味去迎合观众的猎奇与娱乐的心理,这就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走进了误区之中,表现在叙事的内容上就是出现了低俗媚俗之风,在叙事的内容上充斥着邻里纠纷、街头闹剧、醉酒车祸等信息,使得“民生新闻”已经成了“市侩新闻”、“娱乐化小品”。
(二)叙事方向以曝光为主容易导致舆论失衡
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在于对舆论进行引导,但是,这种叙事却不应该等同于单纯地对舆论进行监督,更不等同于一味地也批评与曝光。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的媒体,其叙事内容上应该是兼顾种种的,而不单单是报忧不报喜或者为了寻找噱头而一味地去挖阴暗面。
当前阶段,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将叙事的方向定位为批评与曝光,这就导致了其忽视了媒体的舆论导向的责任。
批评与负面的新闻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叙事方向上如果只是一味进行批评与负面报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它必然会导致社会舆论的失衡。
所谓过犹不及也。
(三)叙事对象偏向市民忽视农民
我们一般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的,容易被普通百姓所关注。
既然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对象定位于普通百姓,那就不应当仅仅是市民,还应该有农民群众。
在当前的阶段,通过对上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浙江经视《经视新闻》,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进行了解我们可以看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对象往往只是城市的居民,却很少出现农民群众,这就是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弱势化”、“边缘化”了。
像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固然因为上海地区没有农民群众,所以基本的叙事对象都是市民。
但是,像浙江经视《经视新闻》和嘉兴广电总台《小
新说事》,这两个地方却都是有农民的。
在这些电视民生新闻叙事对象中,聚焦点都是城市市民,而农民则集体失语。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就是农民作为我国的弱势群,都还没有形成利用媒体来发言的意识。
次要原因就是媒体剥夺了农民发言的机会。
四、电视民生新闻叙事的基本策略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应该固守新闻的本位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应该过分追求利润这一目标,宣扬收视率至上。
新闻的本位应该是“告知”,而不应该是“娱乐”与“经济”,这一基本规律不应该颠覆。
因为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不恰当地电视民生新闻叙事理念,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越来越趋向于低俗化与娱乐化。
低俗本身就是对新闻价值的瓦解,而娱乐的兴盛则是以牺牲新闻的本体性为代价的。
由此笔者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理念提出,在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应该固守新闻的本位。
“所谓的新闻本位是指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开展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他因素考虑来做新闻。
”③从新闻本位考虑,就是电视民生新闻在叙事的内容上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新闻价值等要素,强调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内容部是告知性的传播,不是不顾后果一味地去追逐观众的爱好与取向。
(二)叙事上增强社会公共的基本意识
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应该充分地将社会公共新闻的内容融入其中。
这是因为,普通百姓虽然生活在平凡之中,但是,他们却不一定只是单纯地关注诸如谁家吵架、谁在大街上醉酒睡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普通百姓同样关心与他们自身的生存、生计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在这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的发源地——江苏电视台在《1860新闻眼》中最先推出了公共新闻的叙事内容——对江苏省管干部的“公推公选”活动进行评述。
在《1860新闻眼》中,还有一个观众参与评选好新闻的环节,事实证明,这种关乎民生的政治新闻不仅没有被普通百姓所排斥,反而成为收视的焦点。
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叙事的社会公共意识的良好的融入,也为其他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提供给了一个良好的借鉴平台。
当然,上海文娱台的《新老娘舅》、《阿庆说故事》,以及浙江钱江台《小强热线》这一类的,对此不是十分适用,但是像嘉兴广电总台《小新说事》和浙江经视《经视新闻》,却可以在叙事内容上将社会公共的基本意识融入进去,相信定会在叙事的内容上让观众耳目一新。
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效果。
可谓一举两得。
③参见何国平.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J]. 山东视听,2005(6).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