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三)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精神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3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精神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3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精神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宫崎骏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冯友兰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这其实也是在说人的精神成长的境界。

自然境界是说一个人做事只凭本能或社会习惯,功利境界是说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界是说,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天地境界是说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全部意义,并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以上材料对你的精神成长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主题。

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生物都要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但是人与其它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有生物学上的成长,还有社会学上的成长,精神成长就是我们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成长。

这次考试的作文题目虽然看不出特别创新之处,但是在关注学生实际,关注社会生活方面却是紧扣高考命题方向。

毕竟,对当下的高三学生来讲,物质层面的成长需求几乎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是精神成长却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遇到的难题,都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张扬”,无论是迷茫还是张扬,这都是一个青年人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常态,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能找到精神成长的正确途径,并不是每一个渴望精神成长的青年都能及时得到所需的养料,无论是方向还是方法,无论是自发需要还是外力指导,当代青年在精神成长方面确实存在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诱惑那么多,歧路那么长,压力那么大,对物质的追求往往掩盖了人真实的需求。

身体缺钙可以一目了然,引起足够的疗救的注意,及时补钙,但精神缺钙却是难以查明,甚至难以找到良药医治,而且常常是多了不可挽回的绝境时才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注意。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模拟考试题目)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3. 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5题。

古诗文节选:(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内容,模拟考试题目)4. 请解释文中“”一词的含义。

5. 这首诗(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6. 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______(A. 精神焕发 B. 精神饱满 C. 精神抖擞 D. 精神焕发)。

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 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 请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50分)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材料内容,模拟考试题目)- 要求: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和尊重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而传统文化则强调传承和稳定。

3. 作者认为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既要保护和传承,也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 “”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具体解释根据节选内容而定)。

202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3 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而两者间的高下之比较,也成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有兴味的话题之一。

汉唐间,《汉书》对《史记》占有压倒性优势,因为《史记》被当作诽谤愤怨之书。

中唐之后,文风递变,《史记》开始受到青睐,宋人如郑樵和刘辰翁都贬低《汉书》。

到明代,文学领域的拟古派、唐宋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

清代随着考据学兴起,《汉书》地位相对升高而《史记》稍诎,但也算不上扳回一局。

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徐复观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史记》实际上是“以文而见重”。

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

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

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的名文《<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

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

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

钱钟书《管锥编》讲:刘勰尚不特重《庄子》和《史记》,是韩愈卓越的鉴赏力改变了这一点。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

推崇《史记》,韩愈是关键人物,当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实际上也代表了时代的脉动和文风之演变,此后唐宋诸家、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皆追随其后。

这里我们就着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补充一个对“史升汉降”的观察。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台前幕后 共筑人生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台前幕后 共筑人生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台前幕后,共筑人生”作文训练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鱼问鸭子,说:“为什么人们写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竟成了千古名句?不是应该我先知道吗?”鸭子想了想说:“因为人类看不到你呀!我在水面,而你在水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主要信息是:鱼质疑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成千古名句鱼不满,因为事实上鱼先知;鸭子说人类看不到鱼;鸭子在水面,鱼在水底。

由此,我们可以从三个中心对象“鱼”“鸭”“人”进行思考。

从鱼的角度说,想要被看到,要能从水底浮出水面,调整位置,表现自己;不被赞美,默默做事,幕后付出有时也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命运使然。

从人的角度说,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赞扬表面的东西,那传言千古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理;表象和本质有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被表象所惑,方能寻到真理。

从鸭的角度说,有时享受赞美,成了既得利益者是因位置、命运使然,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走在台前,成为台面,善于表现自己的确更容易被看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联想,“能被看到”是一种心理需要,适时表现自己,不要一直沉在“水底”;“水面”上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要有穿越表象,探骊得珠的勇气;努力向上,哪怕事与愿违,很多事情是命运使然,在台前,我努力绽放,不沾沾自喜;在幕后,我孤芳自赏,也不争不抢。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拨表象之迷雾,探本质之深沉。

首先结合海明威冰山理论提出中心论点,拨开表面的种种迷雾,探究其内在的厚重与深沉,拨开云雾见月明。

其次列举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会议一片混乱之时,他提出“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会议有序进行的例子论证君子如玉,淡定从容的姿态之下,是持续的奋斗与积淀。

然后列举紫禁城、故宫等例子论证江山胜迹,纷乱尘土下的吉光片羽,是几千年历史的厚重。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至至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一位93岁的老人因病住院,因为呼吸困难上了呼吸机,病情好了之后被告知需要支付医院一天的呼吸机费用5000元。

老人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哭了起来,医生安慰他说:“金钱是没有办法和生命相提并论的。

”老人说:“我之所以哭泣并不是因为这5000元,而是我到今天才知道,我已经免费呼吸了上帝的空气93年,如果按照一天5000元来算的话,我到底欠了上帝多少钱!”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本题是一道启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老人与呼吸机费用的事件,引发联想与思考。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老人所面临的情境,以及他所表达的观点和感受。

老人因病需要使用呼吸机,病情好转后面临高昂的费用。

他并非因为费用问题而哭泣,而是意识到自己之前免费呼吸了93年的空气,感到对生命的珍贵和对上帝的感激。

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呼吸和珍惜的联想和思考。

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思考生命的无价之言,以及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感恩与珍惜:我们可以探讨感恩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分析人生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寻找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社会责任与关怀:我们可以思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以及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个人成长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于生命、感恩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分析老人的感慨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从老人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引导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生命的价值、感恩与珍惜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例文】1.免费呼吸的珍贵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蓝天,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它通过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表述,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话语的存在是不可取代的,它一旦缺失,人们会明显感到可供使用的语汇不足,社会也将出现大面积的失语现象。

相对于人们所欲表达的日新月异的内容,周围既有的日常语汇所组成的叙述和抒情,显得疏远而又陈旧,与人们的真实遭际有点格格不入,事实上就带来了表述上的失语。

文学话语能汇聚这些失语的经历,使之脱离不可表述的黑暗,浮现到语言的层面上,得到语言上的定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话语有能力开拓新的语言资源,修补既有表述留下的空缺,常常成为社会无意识的代言。

许多时候,这种代言可能以一呼百应的形式号令天下,也可能以振聋发聩的形式惊世骇俗。

通常情况下,一个新的语言潮汐铺天盖地地涌过日常用语,需要明显的时间跨度作为积累。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这样的积累在文学之中常常会在一夜之间即告完成。

文学可能将这个缓慢的演变凝缩起来,这种凝缩致使新旧话语系统之间的冲突提炼得格外强烈。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语言浪潮可能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文学,在文学内部造成一场席卷一切的运动。

在很短的时期内,一批迥异于传统的实验作品竞相登场,种种夸张其辞的辩护与反唇相讥的驳诘簇拥于周围。

尽管这种文学运动的革命对象仅仅是语言,但是在许多时候,语言的革命往往成为一种新价值体系即将登陆的先兆。

文学中所出现的语言潮汐当然要追溯到作家。

作家是这样一批人:他们潜心于语言的海洋,时刻监测着语言的动向,进而制造出各种语言事变。

作家往往比常人更为迅速地洞察通行于日常用语之中各种词汇的活力衰退,洞察某些语言正在作为一种无形的束缚框住现实,闷住现实向外蔓延的可能。

他们迫不及待地通过文学提出一套对抗性的文学话语。

对于那些情愿充当先驱者的先锋作家来说,他们狂热地通过语言变换来搜索精神的种种可能。

高三语文作文写作的步骤与技巧

高三语文作文写作的步骤与技巧

高三语文作文写作的步骤与技巧在高三语文学习中,作文写作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以下是高三语文作文写作的步骤与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

一、准备阶段1. 理清命题要求:仔细阅读命题要求,了解作文的主题和要求。

注意审题,确保自己清楚题目的意思以及所需表达的内容。

2. 积累素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保持对各种素材的积累。

可以浏览各种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注重观察、思考、记录。

素材的积累可以为作文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

3. 语言文化的修养: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作文写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

要深入学习语言知识,了解汉字的词义和用法,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等。

二、构思阶段1. 确定立意:根据命题要求,明确作文的立意和主题。

要深入思考,找到自己的观点和角度,并在全文中贯彻表达。

2. 划分结构:依据作文的内容和发展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

可以采用总分总、因果分析、对比论证等不同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

3. 编写提纲: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以及各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提炼,构成一个完整的提纲。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思路和纲领。

三、写作阶段1. 开门见山:在文章的开头引入话题,用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一个引言、一个疑问、一个事实等方式来引出话题。

2. 内容充实: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具体的事例、论据或者抒情的语言进行论述。

要注重事实与逻辑的支撑,不要空论和夸大。

3. 遣词造句: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词语的准确选择和句子的流畅表达。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冗长和啰嗦。

四、修改阶段1. 重点修改:在完成初稿后,要重点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主线思路是否清晰明了,各个段落的内容是否合理有序。

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审视和修改,确保其逻辑性和完整性。

永春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三次考场作文辅导

永春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三次考场作文辅导

【2019年春泉州市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我工资不高,但我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呵护小孩,我们小家过得幸福美满;这谈不上对祖国有多大贡献,但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材料二:1937年7月28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遭日军轰炸,正在江西某空军基地紧张备战的张锡祜得知消息后,给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写信道:“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手谕,其中有引《孝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12天后,张锡祜以身殉国。

得知噩耗,张伯芩怔了许久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讲话稿用于班会上交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1.材料分析:材料一呈现的是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关于“家国情怀”的看法,突出爱亲之孝为爱国之本,孝不只是道德追求、人格完善,也是对国家的一种担当。

材料二呈现的是张锡祜在奔赴战场前写给父亲张伯苓的家书部分内容,以及他遇难后张伯苓的态度,强调爱国即尽孝,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就是孝。

我们可以综合两则材料,围绕“家国情怀”,思考“孝与忠”“小家与大家(家与国)”“私德与大德”等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孝与忠”“小家与大家(家与国)”“私德与大德”等之间的关系,是对立还是融合,是难以两全还是可以互补并行,又应如何选择处理,如何继往开来……2.写作情境分析:本题的任务是要求在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以高三学生的身份,为自己在班会上交流写一篇讲话稿,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以高三学生的身份”,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有利于帮助我们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高三学生——我”,也为我们的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便于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利于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

高三语文阅读与作文训练:主题“中国脊梁”

高三语文阅读与作文训练:主题“中国脊梁”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中国脊梁”作文训练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

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

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命,必须做。

”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多被救出。

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

当地58岁的村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

倪太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

”经过艰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

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四川泸定地震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在这一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中国脊梁”。

首先,材料第一段中展现了第一类“中国脊梁”形象。

在这场地震中,甘宇和罗永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弃逃生机会,坚持逆行开闸泄洪,挽救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逆行者”。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脊梁”舍小我为大我的无私奉献。

材料第二段中,村民倪太高秉持着“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的感恩心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艰难寻找最终成功找到甘宇。

从倪太高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知恩图报的“中国脊梁”形象。

而通过材料最后一段,则可以得知,“中国脊梁”并不仅仅是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轰轰烈烈的业绩的人,还有那些在危难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在和平时期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一个个善良的平凡人。

试题要求以“中国脊梁”为主题进行写作。

2023届河南省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精品试卷(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精品试卷(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精品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郁顿挫”原是杜甫在给唐玄宗的《进<雕赋>表》中对其诗文的概述,后代文论家认为这四个字能够表述杜诗的主体风格,遂成定论。

但对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含义,历代文论家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

我认为,“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

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深深刻镂在杜诗之中。

杜甫身经战乱,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

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忧郁的性格。

凡此种种,都促使杜诗形成沉郁的风格。

杜甫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入一层、慎重几分。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

只有杜甫感到了国家危机的来临。

天宝末年,唐玄宗兴兵讨伐南昭。

对这场不义之战,杜甫作了严厉的抨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兵车行》)而同时代的诗人,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则为这场不义战争高声鼓噪。

高、储之辈只知道迎合当权者的心思,不顾及战争的危害,杜甫却能以国家安危为视点唱出反调。

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风格之表现。

杜甫在一些描绘山川景物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在一联中,从时空两个角度下笔,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上兜率寺》)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

“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兵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孤勇者”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孤勇者”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孤勇者”作文训练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孤勇者》(节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孤勇者》这首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吼出生命强有力的抗争,生活就是荆棘密布,我们活着趟过崇山峻岭,苦难伤害在所难免。

每一个平凡的人,也常常处于孤独的状态,犹如社会上芸芸众生,各人有各人的泥潭。

大家可能都在没有光亮的地方默默支撑起自己命运的脊梁,燃烧绽放出烟火。

为了不负在这世上走一遭,不负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寄望,我们就要带着光,去驯服每一头怪兽。

结合材料中歌词,可以知道,这首歌之所以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是因为歌曲蕴含着“对命运不妥协的自勉”。

不论贫穷还是富贵,每个人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磨难,比如出身的贫穷,家庭的破碎,意外和童年创伤,残疾和病痛,外貌身高,不可抗力的成为少数群体等等。

对此,平凡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代价去对抗命运的不公。

代价是巨大的,但正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者。

因此,从“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句歌词中,我们能看出,即使生而平凡,只要敢于抗争,我们也能成为英雄,而这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尊严。

写作时,可从突破逆境的角度去写,说明即便梦想卑微,我们也要站在勇敢抗争的舞台。

《孤勇者》能让你全身都充满动力,我们穿着破烂的衣装,我们没有灯光,但我们依然可以是英雄!赞扬那些外卖小哥、逆行医生等每一个平凡的人,他们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奔走在街头巷尾,为生活、为梦想打拼着,确实有时候他们并没有在灯光之下,他们“穿着褴褛的披风,他们很卑微”,但他们却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他们虽生而平凡,却依然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默默帮助那些身处暗夜中的人,为世界带来一抹光亮。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

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

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

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

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四十几岁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年纪。

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

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肖恩怀特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全红婵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

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

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

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或全红婵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

2023届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

2023届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

写作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4月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从上海到北京,坐高铁需要6个小时,花费500元左右;坐飞机只需两个半小时,打折机票不到500元。

然而,上海大二学生唐同学却选了更加漫长的道路。

他用了6天时间来规划,又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全程1810公里,耗时6天5夜,花了381元车费,才从上海到达北京。

一路上屁股酸痛,拖鞋也快烂了,真是“又挤,又慢,又麻烦”。

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说,这样可以感受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

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中得到的。

他又反对那些鄙夷和排斥公交车的言论,他希望自己“脚多沾一点地”,而这趟“公交之旅”让他看到了无数人真实的生活。

对于唐同学的经历和观念你有怎样的看法?谈一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热词流行语记录了社会焦点和时代变迁。

2022年度的流行语重现了一个个难忘瞬间:“一起向未来”照亮了冰雪赛场上拼搏奋斗的青春面庞,“精准防控”引导着抗击疫情中无私奉献的勇毅身影,“数字经济”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脉动……近日“汉语盘点2022”也正式揭晓:“稳”“党的二十大”“战”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中国式现代化”“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P“太空会师”“—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精准防控”“俄乌冲突”等当选2022年度流行语。

请从以上热词流行语中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印象中的2022年,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届福建省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

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

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

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

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高三语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赏析

高三语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赏析

高三语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赏析语文写作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高三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合理利用写作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并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介绍高三语文写作的一些技巧,并通过范文赏析来进一步理解。

一、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地传递信息。

高三语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比等。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例如,一篇议论文的题目是《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手法来写这篇文章:“互联网是二十一世纪的大海,我们是其中的小舢板。

在大海的引领下,我们更加迅速、方便地获取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互动。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信息泛滥、沉迷游戏的困扰。

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互联网,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通过比喻手法,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注意段落结构良好的段落结构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段落结构能够使文章更有层次感,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在高三语文写作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结构,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的观点和分析思路。

以下是一篇议论文的段落结构范例:第一段:引出话题,提出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列举现象和原因第三段: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第四段:总结观点,展望未来通过合理的段落结构,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三、练习模拟题为了提高高三语文写作的能力,练习模拟题是必要的。

通过模拟题,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要求,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下是一道模拟题:题目:请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范文: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凸显。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 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 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

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

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二: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三:“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花开花落忆江南。

你话往时,我画往事。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

本题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

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

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王怀让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

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风雨里。

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

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

少年的常香玉开始了创造。

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

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

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常香玉的演唱“四不像”。

常香玉说:“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

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

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

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

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

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

和平是什么?忽然有一天,美国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在舞台上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

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常香玉号”。

谁说歌声不是炮火?“常香玉号”就是歌声,歌声就是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歌声就是歼灭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生的舞台上。

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

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都很新鲜的朝阳。

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闺女那样传授做人的经验,传授从艺的体会。

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念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亲自念白、而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把跪步做得出神入化。

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老师的形象拍摄下来。

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未来的事业中。

她在十几年以前就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

忽然有一天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宣布了设立“香玉杯”艺术奖的决定。

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一直延续了 15 年,延续到今天。

15 年来,“香玉杯”历经9 届评选,已先后有河南的、山东的、江苏的、湖北的、安徽的、河北的、甘肃的、新疆的等8 个省区的一百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

文化部长来颁过奖,省委书记也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的下一代的时候,那杯子很重,他们赞扬那杯子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那信念叫做:未来。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文章开头模仿元杂剧的曲词,十分符合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且哀婉动人,“香消”“玉碎”既表达了她生前的美貌和在艺术界的价值,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叹息。

B、第2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生动地说明了常香玉曾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戏曲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真实。

C、作者选取了常香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管他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这些语言都揭示了人物的本质特征。

D、文中特别交代了“常香玉号”飞机和“香玉杯”艺术奖,有意借助这些典型的事物突显常香玉德艺双馨的人品,为和平、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来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怀。

E、全文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围绕“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展开材料,通过多个侧面表现了常香玉值得人们尊重和怀念的艺品和人品;文章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感人的效果。

(2)第5段提到的“瘦老头子”是哪位古人?这里与他联系比较有什么作用?(6 分)答:(3)“世界上有个常香玉”,文章表现了常香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6 分)答:(4)本文既概括又具体地叙述常香玉的事迹,请分析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以及作用。

(8 分)答:高中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三)三、明确重心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1、【典例精选】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2、【类题训练】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2013社会热点作文素材解读1、饿死的“宅男”,一个典型的个人及社会悲剧【素材直击】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王小林,小学期间一直是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4年,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

在此期间,姐姐为了供他读书辍学;就连父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995年,毕业后王小林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任教,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他回到家乡。

在家期间,王小林因干活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骨折。

失望的母亲从此住到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

14年间,王小林不做事也不做饭,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里拔点儿菜。

直到2012年3月12日,当邻居再次透过窗口看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疑是饿死。

据同村村民说,王小林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但是宅在家里的他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饿的时候,就吃生蔬菜和红薯叶之类的东西。

【材料解读】2、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素材直击】在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

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15年。

张玉霞模仿邓丽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在她成了淡水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拥有大量的歌迷。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是亲自联系张玉霞登台的人。

她说,最初张玉霞不愿意参加节目,“我亲自飞去淡水找到她后,发现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我把节目的盲选规则告诉她,说在听到她的声音之前,导师是看不到她的样子的。

这才打动了她。

”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

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

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舒淇更在微博中赞叹说:“唱出感人的心境,天生一副好歌喉!”【材料解读】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三)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1) CE(5分)【解析】A项“香消”“玉碎”主要表现作者对德艺双馨艺术家逝世的惋惜之情,且“表现她生前的美貌”没有根据。

B项“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真实”不准确,三个人物形象主要来自传说。

D项“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怀”不当,作者是以此文纪念常香玉。

(2) ①“瘦老头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②这里提到杜甫,是因为他们都是河南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艺术是相通的”;③常香玉和杜甫一样都具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正是因为如此博大的胸怀,才成就了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和诗人。

(意思接近即可)(每点2分)(3) 常香玉的品格是永恒的。

①她为人民而从艺,敢于创新;②胸怀百姓,为保家卫国而歌唱;③无私传艺,为豫剧艺术的传承广大而倾力,德艺双馨。

(意思接近即可)(每点2分)(4)两个特点:一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艺品和人品多个角度来表现人物品格,使读者对常香玉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且材料多而有序;二是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对常香玉在不同时期,不同事情方面的具体描述,又有整体上的概述。

这样安排既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常香玉那些典型的言谈举止和人格,又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常香玉的事迹和人品。

(意思接近即可)二、命题作文审题立意:1、【审题指导】“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2、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

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三、2013社会热点作文素材解读:1、解读一:不该遗忘弱势群体14年来此“宅男”竟然像猫狗一样,自生自灭,来去无息,就是死了也是偶然被人发现。

亲人也好,邻居也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忽视了他,遗忘了他,但社会不应该抛弃他,流浪之猫狗尚且有爱心组织救助,何况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话题链接】遗忘、爱心、救助……解读二:自立方可自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想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