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江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班级姓名: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填“船身”或“桅杆”);(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差千米),仅差0.33%。

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

赤道周长约千米。

3、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岩石圈是和的顶部(以上部分)的岩石的总称。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岩和岩三种类型。

1)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或结构。

常见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2)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往往有明显结构或,有些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

常见的有砂岩和石灰岩。

3)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有结构。

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2、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属于岩,以肉红色或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的和小的气孔。

2)玄武岩:属于岩,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明显的大的。

3)砂岩:属于岩,颜色多,有层状结构,含小砂粒,可能有。

4)石灰岩:属于岩,以白色和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

5)大理岩:属于岩,由变质而来,有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

3、岩石的运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明:岩石的变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和断层现象)、海陆的变迁(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海底发现煤层等)、火山和地震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第3章人类的家园复习与巩固(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第3章人类的家园复习与巩固(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 你 反认对为 “可 大以 陆作 漂为 移支说持”“理大由陆的漂是移___说__”___证__据。的(填是序①__号②__)⑤__⑦______,可以作为
③④⑥
• 12.根据六大板块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__C____(填字母序号)。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 (2)基本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太__平__洋__板__块_____。 • (3)用板块知识解释: • ①英国少火山、地震是因为_英__国__位__于__亚__欧__板__块__内__部__,__地__壳__比___较__稳__定____。 • ②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__日__本__位__于__太___平__洋__板__块__和__亚__欧__板__块__交__界__地__带__,____ 地__壳__比__较__活__跃_________。
)B
B
•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点的经纬度:_____4_0_°_W__,_0_°___。 • (2)A、B、C、D四点所在的纬线最长的是A______点所
在的纬线圈。
• (于3)西A、半B球、的C、是D__四___点_;中位,于位中于纬南度半地球区的的是是B______;位
__________A。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类 的 家 园
地 球
地表球面 的板 块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全 海 地陆 球球变 上由化 的⑫的 火__六_主 山__要 和_大原 地板因 震块主:组要⑬成分_板_布_块_在_的__⑭碰___撞六____和大____挤板____压块______
的交界地方
D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复习

______ 。 山一带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______上 碰撞 和_____ 张裂 不断地发生_____
第 3章 人类的家园 ——地球 到了20 世纪 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 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 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D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板块的碰撞会形成山脉或海沟, 板块的张裂会形成裂谷或大洋。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 ) A.月球是球体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仅差 0.33%三第3章ຫໍສະໝຸດ 人类的家园——地球 组成地壳的岩石
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 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 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 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组成地壳的岩石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泥石流 地球表面的板块

地球的概况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两极稍扁 、__________ 赤道略鼓的不 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 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为40000 km。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证据或方法: ①月食; ②卫星图片; ③远去帆船的桅杆; ④站得高看得远。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原因:地球自转。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远去的船只,船身总是先消失;(2)驶来的船只,桅杆总是先出现(3)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注:日食不能(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麦哲伦环球航行(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航天设施拍的许多地球照片(8)同时刻同杆子在不同地点影长不同(9)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地似覆盘(盖天说)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浑天说-张衡)④地球是个球体;⑤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3.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地壳是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

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第一节: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等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①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1、我们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 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你认为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 的形成)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 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形复杂多样
1、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内部力量形成地壳运 动、火山、地震等。
2、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流水作用
岩浆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①冷却凝固
岩浆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③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三大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什么?岩浆
岩浆岩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四、地地壳壳变变动的动证和据火山地震
褶皱:岩层受挤压时而产生
石灰岩 变质
(高温) 岩浆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岩浆喷出地表侵入 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 气孔或柱状结构。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 征或化石。
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 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片状的结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人们在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两大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 全球可以分为 六 大板块,这些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上,并处于 不断的运动中。
金牌考题
1、测量发现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升 高,你能解释原因吗?
金牌考题
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在不断扩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目录 (1) (3) (6) (8)【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考点二地图考点三岩石考点四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考点五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重难点突破1:地球仪和地图】难点解读:本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等。

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对综合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例1】(四川广元中考)读图,如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

【例2】(重庆云阳)读某地区简略图(单位:米),按要求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答案】(1)A (2)C【解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都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山顶的经纬度(35°N,139°E)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在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赤道略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可以通过许多现象进行证明,例如地平线、月食、登高望远、帆船、天涯海角、时差和北极星等。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国际上规定,通过___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

二、地图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地图的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1)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中国人:a.盖天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b.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②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③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这是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④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初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⑤现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椭球体,蓝色是,白色是。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①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②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后出现;③ (填“走得到”或“走不到”)到天涯海角;④站的高,看的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⑥;(最早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⑦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只能说明地球绕太阳自转。

(3)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探索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对比实验结论:①铅笔在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有或没有)变化。

②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的。

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地球半径: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 ,仅差 %②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3.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从外到内(地表到地心)把地球分为 (蛋壳)、 (蛋白)和 (蛋黄)三个圈层。

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

②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分为 和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0.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与赤道平行。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3)北Array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1-4节 复习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1-4节  复习课
注记:有许多说明山脉、河流、国 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 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注记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岩石种 类
形成原因
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侵入 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特征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 气孔或柱状结构。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 征或化石。
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
6.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
在(B)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7.下列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容比较
详细是( C )
A、五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
C、1:5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8.咸蛋超人住在(200W,23.50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 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 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 面包超人家。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D( ) A.(200W.23.50S) B.(1600W,23.50S) C.(1600E,66.50N) D.(1600E,23.50N)
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C ) A.1cm B.1km C.450km D.900km
3.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 于东半球的是( D )
4.某号台风某日移动方向如下表,请你判断这次台 风移动的方向是 D
5.下列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C )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地图:
1、地图的概念: 2、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2)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③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期末复习专题(3) 人类的家园—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期末复习专题(3) 人类的家园—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提要与注意事项】: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

3、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4、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平线是弧形的;登高望远;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6、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二、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指示南北。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为整圆,指示东西。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90°就是南极。

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7、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即20°W和160°E8、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0°纬线,即赤道9、低中高纬度的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地图:1、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七年级科学上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

七年级科学上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

A、1:3000
C、1:300000000
B、1:30000
D、1:300000
2、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
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2千米 C、20千米 B、0.2千米 D、4千米
A

基础过关 3、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半球 位置、中低高纬度位置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 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3.火山喷出的岩浆 主要来自何处?
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4、世界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
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 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一带。
知识回顾
五、地震:
1、地震的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 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知识回顾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 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二、海底扩张说:由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 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 地推开。 三、板块构造学说: • (1)内容: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所以板块的交 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 (2)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山脉(或海沟、岛屿), 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或海岭)。
C.②④⑤
D.①②⑤
4、如图是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位于北京的 ▲ 方向。 (2)有关专家通过监测分析后认为.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 向 ▲ 板块俯冲,造成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产生剧烈震 动导致的。 (3)目前地震很难精确预测,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则会给人类带 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行为非常重要。请说 出一种合适的自救行为: ▲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地球》复习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地球》复习课
侵入岩( 花岗岩 ) 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沉积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片状的结构
变质岩 •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 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常见类型
侵入岩 喷出岩
岩浆侵入地
壳冷却凝固 矿物晶体
较大,冲刷力强; •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
),容易被水流冲刷; •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 ④地震过后坡面上碎屑物变得松动; • ⑤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 • ⑥火山暴发引发泥石流。 (2)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开矿采石弃渣堆积,
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修路开渠破坏山坡表面。
课堂小结
一、地壳是由__岩__石___组成的。
二、我们根据__岩__石__的__成__因__,把岩石分成 _____岩__浆_岩__、__沉__积_岩__、__变__质_岩_三大类型
三、岩浆岩是由_岩__浆__喷出地表或侵入地 壳____冷__却__凝__固后形成的。
四、沉积岩是由__地__表__碎__屑__物____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的
2.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 体和固体喷发物
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 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 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 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 危及人类生命。
丰富的地热资源
C、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复习资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的形状1、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如:(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2)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5)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6)走不到天涯海角。

3、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得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由于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仅相差0.33%,因此地球看起来很圆。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即指在赤道一昼夜转1圈)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厚度比较:地核>地幔>地壳;外地核>下地幔>內地核>上地幔>地壳;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经线和经度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呈半圆形。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所以,小于20°的经线都在西半球,大于160°的经线都在西半球,其余经线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西半球不全是西经。

) 西半球(向西走):20°W—180°W,180°E—160°E东半球(向东走):20°W—0°,0°—160°E3、纬线和纬度:纬线是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呈圆形,并且与经线垂直。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其中,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

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

赤道被定为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南纬和北纬各有90°,北纬90°就是北极点,站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纬90°就是南极点,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他们构成的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地图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4、比例尺的种类(1)数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 (2)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3)线段式:5、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6、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精确度越低。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旅游图。

7、方向:(1)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方向标定向法:用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3)一般定向法: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

8、图例是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注记是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9、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岩石的类型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岩浆岩又名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变质岩,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应用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砂岩和大理岩等,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

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等),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等)。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火山火山的组成: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既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的。

火山的类型:活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等)、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成因:地壳变动。

地震极其防范和预报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5节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危害及防御措施1、泥石流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峭,沟床纵深大,便于水流汇集。

(2)松散碎屑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话,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化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2、泥石流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阻断交通,造成长时间的交通堵塞;冲毁水利、水电工程,诱发水灾;摧毁矿山及其设施。

3、遇到泥石流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2)选择良好的居住地,建造抗灾度高的房子。

(3)修建一些预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4)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对防治泥石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种长期的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御目的的治理性手段。

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等。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提出。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在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板快构造学说: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或海沟、岛屿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类型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五种主要地形部位地形的变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2、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阶段性的。

3、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主要是指风力、流水、波浪、冰川、生物等的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