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糖果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糖果》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
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呈现方式是通过一个小朋友分糖果的故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除法的概念,并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糖果等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但是,对于除法的计算方法,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老师的引导,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是平均分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糖果、纸、笔、黑板。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糖果,用作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糖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位好朋友能分到几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话。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糖果要平均分给好朋友,每位好朋友能分到几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糖果来平均分给好朋友。
每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每位好朋友分到的糖果数。
4.巩固(10分钟)老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操作结果,让学生说出每位好朋友分到的糖果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平均分。
5.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案(精选15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教材分析:“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
“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一、猜一猜,复习平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
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课件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获取信息。
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分糖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糖果》这一节内容主要出现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的糖果数量平均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并且能够理解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是相等的。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简单的加减法和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的糖果数量平均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并且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的糖果数量平均分给若干个小朋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是相等的,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糖果、纸牌、计算器等。
2.教学环境: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糖果,并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糖果,并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3个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糖果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
教师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相同数量的糖果。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糖果》说课稿.doc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糖果》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与作用《分糖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字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通过分糖果这一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读写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分糖果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首先呈现了“分糖果”的情境图,图中有不同数量的糖果和不同数量的小朋友,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糖果,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中还通过多种分法的展示,如一个一个分、几个几个分等,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多样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知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计算。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过一些分东西的经验,比如分水果、分玩具等,但这种分东西的经验是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还没有上升到数学概念的高度。
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如摆一摆、分一分等,来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习习惯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一定的课堂学习习惯,如倾听、举手发言等。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依赖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能通过不同的分法(如一个一个分、几个几个分)将一定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并能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分糖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分糖果|北师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分糖果|北师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章第三节——分糖果。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北师大的教材,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我们会通过分糖果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平均分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糖果作为教具,以及一些练习题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板书,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均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的引入我选择了分糖果这个实例来进行实践情景的引入。
这是因为糖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们对于糖果都会有浓厚的兴趣。
通过分糖果的实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平均分的概念。
在引入实践情景时,我会尽量生动地描述糖果的分配过程,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例题讲解在讲解例题时,我会以步骤分解的方式进行。
我会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将10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
我会用手中的糖果作为道具,进行实际的分配,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个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每个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
《分糖果》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举例:教师可以设计不同情境,如将糖果分给不同数量的人,让学生解决平均分问题,突破这一难点。
(3)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分糖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沟通与协作,达到平均分配的目的。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发现他们在联系实际问题时,还是有些局限于课本上的例子。今后,我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需要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复习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举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协商,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对难点内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如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情境设计等,帮助学生理解透彻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糖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均分配东西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要平均分给你们兄弟姐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糖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分糖果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计算法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带好数学课本、练习本,准备好糖果等实物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分糖果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拿出一些糖果,问学生:“如果我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分糖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3个同学,每人都拿着2颗糖果,问学生:“如果再给他们每人多发一颗糖果,需要准备几颗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课件
怎么分呢?
姓名 小兰 小丽 小华 小亮 小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每人分( )块糖。来自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
(1)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人分到( )根,还剩( )根。
温馨提示
一.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活动 二.一个操作员,负责摆小棒 三.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操作过程 四.一个噪音控制员,负责纪律 五.一个汇报员,负责汇报操作结果
今天,谁是倾听之星
1、听发言时要安静,猜一猜,会说什么? 2、能边听边想,不插话、不走神,不做小动作,明白说的意思。
3、听完发言后,会对发言的人作出手势或表情进行评价。
汇报人姓名
你准备好了吗?
分糖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节
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 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我们可以画5个圆代表5个 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 20块糖果,请你分一分。
○ 根据以上各成员表现,评最佳小组3个
数学游戏
01 02
(1)把一些豆子放在袋中。
二. 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 三.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
2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
四. 轮流做几次。 五. 得分高的获胜。
《分糖果》(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表示和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层面: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在运算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分数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3. 素质层面: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喜欢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来学习。他们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b. 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糖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分糖果,体验分数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c. 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数运算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展示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分数的知识。
b. 个人反馈:教师可以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评价标准
1. 课堂评价
a. 理解分数概念:能够准确地表示分数,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b. 参与程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c. 小组合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与同伴有效沟通和协作。
强调分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分糖果》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分糖果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糖果这类物品不陌生,能够理解分糖果的情境。
但是,他们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糖果平均分给若干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糖果平均分给若干人。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糖果平均分给若干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糖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糖果、学具袋、计时器等。
2.教学环境: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颗糖果,提问“如果这时老师有10颗糖果,想分给5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0颗糖果,让学生尝试将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有10颗糖果,要求学生将糖果平均分给组内的成员。
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糖果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例如:“小明有12颗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糖果的变式问题,让学生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糖果》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通过分糖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糖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分糖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糖果、纸牌、黑板、粉笔等。
2.学具:每人一份糖果、纸牌、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谜语:“生活中离不开它,甜甜蜜蜜的就是它,小朋友们都爱它,是什么呢?”学生猜谜底,教师揭示答案:“糖果”。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糖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颗糖果,提问:“如果把这颗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平均分”的概念。
接着,教师展示分糖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分糖果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定数量的糖果,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组内的每个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糖果-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糖果-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会正确理解“分”这个概念。
•学会使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不同的分配方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的概念•通过教师介绍“分”的含义,如“把一份东西分成几份”等。
•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分”的含义及不同的分配方法。
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句子、实物等途径,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分糖果活动•分学生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三四个人。
•教师将不同数量的糖果放进一个盒子里,并让学生猜测里面的糖果数量。
•分组抽签决定每组分配的糖果种类。
•学生团队内部商讨如何均分糖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法,向其他小组介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分配方法和策略,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分配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讲解PPT•数字游戏•知识点梳理教学资源•糖果、盒子、标尺等实物•投影仪、电脑•相关教材教学评价•通过观察、讨论、小组展示、答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将糖果进行分配的情况。
•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进行加分项评价,如:创意、策略、合作等。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以“分糖果”为情境,将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场景中,使能够更好地理解“分”的概念。
在准备工作中,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数字游戏,让学生对“分”的含义及加减法进行了初步了解。
在活动中,同学们以分组形式进行分配,并通过学习和交流探讨,得出了多种分配策略和方法。
整个活动既读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案)
《分糖果》教学设计课题分糖果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分糖果》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节,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
“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有余数的平均分。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
难点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填一填。
(1)一共有()个松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2)一共有()个松果,每()个装一盘,可以装()盘。
2.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盘可以分到()个桃子。
(用线画一画)二、导入新课师:明天就是淘气的生日了,他的好朋友们买来了一些糖果准备送给淘气,可是糖果太多,他们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愿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不知怎么分了。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板书课题:分糖果意。
讲授新课一、说一说,可以怎样分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师:这么多糖果可以怎样分?大家想到办法了吗?反馈:可以1块1块地分,也可以2块2块地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分糖果》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糖果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糖果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建立除法的概念。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难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分糖果这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糖果道具,用于课堂操作。
2.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糖果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糖果的认识。
然后提问:“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平均分糖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分糖果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分糖果,并解释分的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糖果的活动,每组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案。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除法计算每组分糖果的结果,并说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分糖果,还可以用除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案)
第3课时分糖果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明邀请3个小朋友去家里做客,妈妈买了50块糖果,小朋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人,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吧!(课件出示第62页情境图)(板书:分糖果)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绿点1。
(1)课件出示绿点1。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把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是按什么分吗?课堂预设:学生1:按份数平均分,分成4份。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分呢?学生2: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
学生3:50块太多了,可以5个5个地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题大数目的平均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题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分糖果”的具体情境,探索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能把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体会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豆子、圆片(50张,学生自备)。
学生4:可以先10个10个地分,再2个2个地分。
……2.学习绿点2。
(1)课件出示绿点2。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笑笑和淘气也帮小明想了办法,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明确表格的每行和每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组讨论。
教师:笑笑和淘气分别是怎样分的呢?与小组成员说一说,分的过程。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3.学习绿点3。
(1)课件出示绿点3。
(3)动手操作。
小组讨论用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并将过程记录在教材第113页的表格中。
教师巡视,对学生分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4)结果汇报。
指派学生代表汇报分物的过程,如每次分几个,分了几次,最终每人分得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