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难题

合集下载

特里芬与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与特里芬难题

(五)特里芬与“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出版的《美元与黄金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中描述的一个问题。

他指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

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然而美元的国际供给不衍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远远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从而美元的兑换性难于维系。

”[122]这个难题尽管是以美元的国际地位作为研究的对象,但内含的表现了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国家可能面对的两种困境。

6.6.2.1 世界货币地位持久性“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矛盾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发行与持有之间的失衡。

一方面,美国依托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不断向世界发行货币,利用美元的不断贬值赚取货币收益;另一方面,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美元越多,对美元的信心会下降,从而引起减持或抛售美元的现象。

这体现了作为世界货币,尤其是在政治因素影响下某种单一世界货币掌控国际货币体系时,对其国际地位的维护是极为困难的。

特里芬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看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有优势的单一货币如果掌控国际货币体系,必然造成货币地位延续的“悖论”。

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后,能否维持其地位的长久性?从目前的态势看,尽管美元仍然是有优势的国际货币,短时期内也难以有其他货币与其相抗衡,但这种单一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受到了来自欧元的冲击。

可以说,“特里芬难题”已经为世界货币地位持久性问题给出了解析,即打破单一世界货币的主导,形成多元化的世界货币共同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局面,这样才能使世界货币地位得以长时间维持。

6.6.2.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特里芬难题”注解的前提是已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破解“特里芬难题”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破解“特里芬难题”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破解“特里芬难题”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冲突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动因之一,它对当代世界经济金融造成重创。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破解“特里芬难题”,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特里芬难题”及其破解之难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书中提出:“任何一国货币若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其供给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国持有国际货币增加,会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输出货币,但这样做会使该国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必须维持其币值稳定,因而该国又不能持续逆差”。

此即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产生的一个历史概念,它揭示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一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必然面临货币供给与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弥补的制度缺陷。

该命题预见并见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历经“美元荒--美元灾--美元危机”的运行过程及最终的陷于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到“牙买加体系”后,虽然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开始实现多元化,但美元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该体系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显露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缺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然而,当前这一改革面临诸多困难。

一难:美国既得利益难弃。

不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国依靠其经济霸主地位.通过对外投资、资金借贷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购买等形式,向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给其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美国通过发行用作国际货币的美元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

铸币税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所取得的利润,在以纸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制下,铸币税就等于纸币的印制费与其面值之间的差额。

据美国联邦储备机构估计,美元作为国际清算和对外支付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现钞总额将近7000亿美元,大约2/3被其他国家所持有。

金融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金融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得10亿日元支付给日本出口商。这比签订进口合
同时支付货款多支付204,081.63澳元。这是进口
商采取套期保值措施付出的代价,它相对于不采
取保值措施,而等到3个月后再即期购买日元支付 货款付出的代价250万澳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2021/4/14 星期三
19
三、综合论述
• 1、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有一种说法,网络银行将最终取代传统银行,你 怎样认为? 答: 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 送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
2021/4/14 星期三
22
(3)应该说,网络银行较之传统银行有许多优势,但 并不是说网络银行就能够取代传统银行。即使在美国,网 络银行现阶段也还有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例如赢利能力 弱,银行业务产品种类少,IT技术投入较大,客户忠诚度 低等。如果没有传统银行的支持网络银行也会出现发展的 瓶颈。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被加拿大银行收购就是典型的例 子。而多项调查表明,安全也已成为网络银行乃至其它形 式的电子商务客户的最大顾虑。
2021/4/14 星期三
18
• (3)若该澳大利亚进口商现在采取套期保值措施, 应该如何进行?3个月后他实际支付多少澳元?

该澳大利亚进口商若采取套期保值措施,即
向银行购买3月期远期日元10亿,适用汇率是1澳
元=98.00日元。3个月后交割时只需向银行支付
1,000,000,000/98=10,204,081.63澳元,就可获
17
• (2)若现在不采取保值措施,而是延迟到3个月后 支付10亿日元,则到时需要支付多少澳元?

该澳大利亚进口商等到3个月后支付10亿日元,
到时以即期汇率:1澳元=80.00日元计算须向银行

【专题1-5】特里芬难题

【专题1-5】特里芬难题
【专题1-5】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两难
• 所谓“特里芬难题”,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 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 观点
• 媳妇、米和粥
米还是那些米,媳妇还是那个媳妇, 人多了,粥就稀了。
特里芬两难
•美 •元
国际储备货币 按比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换黄金
输出美元 保持美元数量
多发 少发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 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 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 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 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 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 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两难
• 所谓“特里芬难题”,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 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是那些米,媳妇还是那个媳妇, 人多了,粥就稀了。
特里芬两难
•美 •元
国际储备货币 按比例兑换黄金
输出美元 保持美元数量
多发 少发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 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 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 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 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 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 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融学 特里芬难题

金融学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天才无须制造。

当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建立不久,并且正在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的时候,有人竟神奇地预言了它的“死期”,从而给全世界出了一个难题。

这个人就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

二战结束时,美国不仅是军事上的战胜国,而且在经济上也以胜利者的姿态崭露头角。

当时它拥有250多亿美元的黄金储备,约占世界总量的75%,成为国际上实力最雄厚的经济大国。

这样,财大气粗的美国就“挟黄金以令诸侯”,建立一个体现自己意志的货币合作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美国以黄金储备为保证,向世界各国提供美元,由美元来充当惟一的国际货币。

美国政府承诺“美元和黄金一样可靠”,各国可以按照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这一揽子货币安排有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先听一段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粮食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

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

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

这无异于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

这样,一边是美元越来越多,一边是黄金越来越少,势必会造成“粥越来越稀”,美元兑换黄金失去保证,美元出现信心危机。

_新特里芬难题_提出_表现及应对措施

_新特里芬难题_提出_表现及应对措施

理论探讨“新特里芬难题”:提出、表现及应对措施□苏 彤 逯其江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的强势升值和美元的相对疲软,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美国次贷危机的余波未平,国内QD II 投资的失利,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地位和美国经济及美元走势对我们的影响。

在国际清算银行(B I S )所做的一份关于各国外汇储备的季度报告中,特别把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单独部分,也是唯一的国别案例。

这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作为经济大国,美日欧的货币都是主要的储备货币,而中国不仅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反而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关于我国储备货币的货种构成,据B I S,I M F 等国际金融机构的研究数据中显示,美元占有70%以上的比例。

纵观全球,美元的储备地位仍然十分强势。

因此,半个世纪之前曾经困扰了全世界的“特里芬悖论”再一次引起关注。

一、“新特里芬难题”的提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这就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 ile mma )或者叫“特里芬悖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里芬难题”再次被提出,其表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取决于美元的稳定,美元的稳定又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全球清偿力供应依赖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美国的铸币税特权诱惑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不断扩大。

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马克麦考利(McCauley )(2003),他在2003年国际清算银行(B I S )第一季度经济评论中,考察了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状况,他认为美国通过负债方式吸引东亚的资本流入,弥补收支逆差,而东亚国家用自己的收支顺差来为美国的逆差融资,当这种资金循环效应难以持续进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危机。

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Triffin Dilemma (Triffin Paradox)概述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

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内容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教授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即:由于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其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

例证上世纪70年代因为美元泛滥形成的危机是对特里芬悖论的最好印证。

2009年,美国不断推出巨额美元救市计划,大量印钞造成美元全球泛滥。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国际货币体系的市场化时代也就相继到来。

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既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书写了一段让世界各国既恨又爱极为矛盾的国际货币史。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是依靠美国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各国在使用美元特别是象储备黄金一样来储备美元时,总是希望美国的经济更为强大而稳定,以保证美元价值的稳定;而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使用越是频繁,他国储备美元数量越大,美国对外的负债或“赤字”也就越大,美国经济的稳定性也就会越差,受债务所困的危机也就可能性越大,美元也就难以保证价值稳定。

这是一个明显不过的矛盾: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他国愿意多保留它,希望它价值稳定;美元大量被他国保留,美国的负债很大,美元价值又难以稳定。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定义: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他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的“先天缺陷”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

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

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

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

这样,一边是美元越来越多,一边是黄金越来越少,势必会使得美元兑换黄金失去保证,美元出现信心危机。

特里芬据此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

美元在这个体系中的两难境地就是我们熟知的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相关发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1944年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结束了国际金融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然意义:第一点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点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作业(牙买加体系)

作业(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下是否存在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1、允许会员自由选择汇率制度;2、会员国的央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3、国际储备多元化4、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清偿能力的监督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牙买加体系取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特征是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及黄金非货币化,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

特里芬难题: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本质是黄金这一类型的足值金属货币,也就是“硬通货”,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使用信用货币来作为国际收支的手段,就必须面对特里芬难题。

我认为在牙买加体系下仍存在“特里芬难题”但相关风险会减小。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和浮动汇率体系的统一。

在国际储备货币上,美元虽仍占有主导地位,但其地位在不断削弱,黄金的国际货币作用受到严重削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但是只要我们的国际储备是使用某个或某几个主权国家的信用货币,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特里芬难题。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多方面有较强的适应性。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不灵的困难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作用。

但由于当前货币体系汇率频繁波动、调节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并制约这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因而,在牙买加体系下因为美元的主导地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特里芬难题,但是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风险会相对降低。

特里芬难题名词解释

特里芬难题名词解释

特里芬难题名词解释特里芬难题(Triffin's dilemma)是指一个国家同时拥有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权和国内经济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该难题由比利时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

特里芬难题的核心问题在于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结构性缺陷。

储备货币是指全球商业和金融交易中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货币,目前以美元为主导。

特里芬指出,全球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信任度,以支持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

然而,储备货币发行者往往会在满足国内经济稳定性的同时,又需要提供足够的货币流动性来满足全球需求。

特里芬分析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矛盾处境。

美国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者,需要通货紧缩来抑制国内通胀,并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然而,这种通货紧缩的政策会导致全球储备货币供应不足,从而限制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全球需求,美国还需要不断进行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即不断向全球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

这导致了美国对外债务的增加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特里芬难题的解决方案具有挑战性。

一方面,全球需要找到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并建立一个更加分散和平衡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

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合作和改革。

另一方面,各国应加强国内经济的稳定性,改善经济结构,降低对外债务的依赖。

这需要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贡献,减少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提高国内经济的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特里芬难题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一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全球货币体系,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中国式“特里芬难题”有解吗

中国式“特里芬难题”有解吗
如今,人民币要国际化,也面临“特 里芬两难”:要成为国际货币的人民币 的输出应该是无限的、多多益善。但是, 为了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流出境外 的人民币数量又必须是有限的。这个限 额取决于中国央行在维持汇率稳定时能 够动用外汇干预市场的数量。
投资与套利混杂的走出去 主体增持外币资 产、加大人民币负债的操作,进一步推 动了外汇储备的下降。
而国家外汇储备的下降,又进一步 影响到市场的判断与情绪,导致人民币 汇率的下滑。换言之,外汇储备也是人 民 币 汇 率 稳 定 的 基 石。 外 汇 储 备 不 保, 则人民币汇率不保。
早在 2015 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 接投资就达 1456 亿美元,投资总额仅次 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并超过同期中 国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存 量累计首次超过 1 万亿美元,位居全球 第八位。到 2016 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 资进一步提高到 1701 亿美元。
中资企业在国内银行大量贷款后在 海外大肆收购,形成了负债在国内、资 产在境外的危局,而境外资产一旦遭受 损 失, 遭 受 伤 害 的 必 然 是 国 内 的 银 行, 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
同样,那些在人民币汇率上博弈的 另一方的港币、美元也来源于中国内地 的国家外汇储备。这样就可以解释国家 外 汇 储 备 总 量 下 降、 香 港 地 区 的 美 元、 港币存款总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依此推 断,境外的中资银行在香港的人民币离 岸金融市场上,既维稳又坏事,且直接 消耗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1960 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美 元作为国际货币,市场的需求是无限的; 但 美 元 与 黄 金 挂 钩, 其 供 给 是 有 限 的, 这是一个两难。
第 二 种 方 式 是 內 保 外 贷 履 约 贷 款。 把人民币质押给境内银行——开出保函 给境外银行——贷款人民币——兑换成 美元——到期不还款——境内银行履约 支付人民币给境外银行。

特里芬难题的内容(二)

特里芬难题的内容(二)

特里芬难题的内容(二)特里芬难题的内容什么是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指由特里芬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且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特里芬难题的挑战1.抽象性:特里芬难题常常具有抽象和模糊的特性,需要将问题具体化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2.多维度:这类难题常常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并找到平衡点。

3.不确定性:特里芬难题往往有很多未知因素和变量,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进行决策。

4.创新思维:解决特里芬难题需要超越常规思维,寻求创新和突破。

解决特里芬难题的方法1.分解问题:将复杂的特里芬难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逐个解决并整合最终的解决方案。

2.系统思考: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3.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尝试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离散思维等。

4.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5.团队合作:特里芬难题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团队合作,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特里芬难题的意义特里芬难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通过面对和解决特里芬难题,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同时,解决特里芬难题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

特里芬难题的存在是挑战,但也是机遇。

无论在什么领域,我们都需要不断面对特里芬难题,勇敢地去思考和解决,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前进。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什么是特里芬难题?特里芬困境是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世界经济增长将带动世界对美元交易的需求增加。

这个时候,世界各国都需要美国多发行美元。

但对美国来说,增加美元供给会给美元带来贬值压力,难以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

(2)但是,如果美国为了稳定美元币值而减少美元的供给,就会导致市场上美元的短缺,从而导致美元的流动性降低,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导致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1)只要美国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就必然存在特里芬困境。

除非能扭转国际收支逆差,让美国成为顺差国,否则任何其他经济政策都只能延缓特里芬困境的爆发,而不能真正解决特里芬困境。

(2)特里芬困境自金本位时期就已诞生,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3)实际上特里芬本人想要用特里芬难题批判金本位制度和英镑-黄金本位制度,而非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是这并不妨碍特里芬完美地预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4)特里芬本人是凯恩斯主义者,他的理论基于凯恩斯的国际货币管理理论。

我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当时特里芬反对美元与黄金挂钩,支持建立一个名为Bancor的国际货币单位,将国际货币从各国主权货币中分离出来。

但是美国霸权会议最终采用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这种货币是哪一国的货币,也不论这种货币是一国货币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里芬悖论名词解释

特里芬悖论名词解释

特里芬悖论名词解释
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悖论)是指: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值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值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

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扩展资料:
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此外,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西方经济史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李世安内容提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为争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进行斗争和达成妥协的产物,它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弱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特里芬难题”,揭示了这些矛盾与弱点。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爆发危机,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迈出了缓慢而艰难的步伐。

几十年来,改革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在当今金融危机加重的时刻,如何改革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难题 合作 重建我国经济学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研究,起步晚,成果不多。

而从历史的视角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它的实施和改革进程中,涉及现代、当代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与重建问题时,需要对它进行历史的考察。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古典金本位体系衰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古代,各国大都先后使用过“贝壳”做货币。

而“贝壳”易脆、不易保存,价值不高,不是一种稳定的货币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需要,人们逐步使用铜、铁等金属和一些合金铸造货币,以代替“贝壳”。

到中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了金币和银币,而且金币与银币已经在国际贸易中流通。

金、银货币的使用,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虽然金币和银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近代以前各国的货币本位,是银本位,而不是金本位。

所谓银本位,就是以白银作为货币的标准。

16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即同时使用银本位和金本位。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黄金具有质地均匀、便于铸造、易于分割、极耐高温、不怕腐蚀、不易磨损、体积微小、价值高贵、容易保存等特点,作为货币,其价值远远优于白银。

关于特里芬难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于特里芬难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于特里芬难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五十二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轻易下结论是不严谨的。

但是,美国的金融危机能给全球带来影响,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元的独特地位所带来的,美元作为一种主权货币能够影响世界,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但祸起于这个体系的破灭。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不久,就指出了这个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美元无论是多是少,均会造成世界经济灾荒”的内在悖论应当如何解决,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为美国拥有2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5%)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这些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这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实质的多边经济制度,实现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里芬难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概述
研究经济和金融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正是这个“难题”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

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开始瓦解。

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提出及意义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所以该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支配地位。

金本位制在保持汇率稳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又因为其发挥作用的一些前提条件或称“金本位制的比赛规则”(Rules of the Gold Standard Game)在现实中受到破坏。

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赏的需要及英国在操纵国际货币秩序时所引起的严重的利益冲突的矛盾,使金本位制在一战前就已面临崩溃。

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演变为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或黄金本位制,形成了一种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货币体系,但这种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过渡性的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929~1933年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暴风雨袭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终至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会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

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
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体系的建立和运转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顿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以一国货币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成员国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逆差,不断输出美元来增加它们的国际清偿能力(即国际储备),这势必会危及美元信用从而动摇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反之,美国若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其他成员国国际储备增长又成问题,从而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

美元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

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所提出,成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他并且据此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

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布体系崩溃后,仍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开始建立。

由于该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但这一体系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呢?从多元储备体系的现实情况看,美元仍占有很大优势,能在国际储备中占一席之地的也只有美元、日元、马克等极少数国家的货币。

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因而也终将违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

“特里芬难题”揭示的意义正在于此。

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作为建立在黄金一美元本位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还在于,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

作为一国货币,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供给又必须适应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

由于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美元的这种两难,即“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该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
危机。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着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特里芬难题的评价
任何理论命题的成立都应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及对寓于其中的内在矛盾的揭示为前提。

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正是寓于布雷顿森林体制之中的矛盾。

早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尚处于正常运行的5O年代后期,特里芬就开始对该体制的生命力表示怀疑,结果,便是“特里芬难题”的提出。

特里芬总结道: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

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然而美元的国际供给不衍需求;结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远远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从而美元的兑换性难于维系。

如此两难困境,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实践已经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正确性。

然而,如何在理论上评价特里芬难题的意义?我认为在评价特里芬难题的理论意义的时候。

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第三,在国际货币制度伺题上,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

凯恩斯在理论上反对金本位制,在实践上,40年代初,他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不兑现黄金的国际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

而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提出质疑时。

主要的疑点也集中在黄金与美元的关系上,他主张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且明确建议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以逐步替换黄金和美元储备。

可见,特里芬难题实则是在凯恩斯的国际货币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新颖之处不在于理论基础的创新,而在于他应用这一理论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所进行的独到剖析。

尤其可贵的是,在多数人都对布雷顿森林体制颇多赞誉。

同时该体制还处于良好运转的50年代。

特里芬能独辟蹊径、切中要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