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精讲精析(新人教版):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汉字与书法和笔墨丹青二、学习目标: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2.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汉字与书法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先秦: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晚期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出现。

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但也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2)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书法艺术(1)发展历程: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2)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兼长,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祝枝山和文徵明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3. 篆刻艺术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中国的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

它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有印宗秦汉之说。

中国古代的文艺成就

中国古代的文艺成就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与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就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艺术成就【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材料二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他还曾在诗中写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材料三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考一道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戏曲和绘画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两宋时期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3)简要分析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3)右图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诗言志歌咏言、从传奇到小说和梨园春秋二. 学习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诗言志歌咏言1、《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

(2)屈原和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一赋应运而生。

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2014全国卷1历史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4全国卷1历史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系;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干不相符,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项为B。

此外,还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如本题中尽管皇帝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B项不符合史实——汉武帝始,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并延续整个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C。

此外,还可联系教材知识点“三教合一”,即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儒学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宋明得以成熟,从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本题审题很关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认识”,可明显排除A、B 两项,A项是战国时的孟子的人性观,B项为战国时荀子的人性观;这说明它们都是古已有之的对人性的认识,不是“新的认识”。

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6讲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第6讲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②成就: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注重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 熟。 (4)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①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 ②特点:出现苏(轼)、黄(庭坚)、米 (芾)、蔡(襄)四大家,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艺术: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 俗化,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由盛 转衰 晚唐
四、宋词 1.词在宋代流行原因 (1)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 市井生活需要; (2)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 富; (3)“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 可配乐演奏; 3.代表: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菩 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
西汉
东汉
辞藻华丽、手法夸 司马相 张、内容丰富 如 清新自然 张衡
《子虚赋》 《上林赋》 《二京赋》
三、唐诗 代表人物 李白 (诗 仙) 杜甫(诗 圣) 白居易, 其诗 称为“诗 史” 时代 特点 盛唐 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早发白帝 浪漫主 手法夸张 城》《蜀道 义 难》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 “三 现实主 凝重精练 吏”“三别”义 讽喻诗:平实浅近、 《秦中吟》、 针砭时弊 《新乐府》 叙事诗:韵味绵长 《长恨歌》、 《琵琶行》
2.楚辞 (1)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 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 首抒情诗。
二、汉赋 1.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 是一种带韵散文。 2.代表人物:司马相如、张衡 时代 特点 人物 代表作

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4中...

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4中...

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2014年新课标2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3.(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4.(2014年四川文综0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5.(2014年新课标2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6.(2014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7.(2014年安徽文综(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宋词繁荣的原因
1.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 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 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情感。 4、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
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出现出何种差异?原因何在?
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 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出现出浓厚的忧患意 识。 原因:少数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到 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 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
世俗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隋唐以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 3.市民阶层的兴起。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①明清小说的特色: 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 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 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 “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政治黑暗、 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 满,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京剧形成的背景原因:
外部因素: 首先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 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 供了丰富的土壤。 其次,统治者大力提倡,上至皇宫,下至官商人家都有戏班。 再次,老百姓喜爱,市井小巷,戏坊林立,人头攒动。 内部因素: “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四大徽班进京,在接触其他剧 种的时候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京剧。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归纳提升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归纳提升 岳麓版

【课堂新坐标】(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归纳提升岳麓版(对应学生用书第173页)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古代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为后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3.隋唐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许多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它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三大发明在此时完成和外传。

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以及政府的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

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都具有反封建色彩。

1.(2013届湛江月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形成的重要时期,请你设计一套邮票,力求展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

下列哪些内容是最为恰当的(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指南针(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C。

【答案】 C影响古代戏剧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1.宗教、政治、经济因素(1)宗教: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活动,后来在国家祭祀和礼仪活动中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3(1)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3(1)

第十四单元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第29讲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诗歌与小说及梨园春秋一、选择题1.(2013年广东广州二模)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

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C.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2.(2013年河北重点中学联合考试)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3.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分别指何时( ) A.晋、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4.(2013年湖南长沙高三月考) 嘉峪关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墓后室的画像砖上有蚕茧、丝哧、绢帛。

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了丝织物。

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大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了蚕桑与丝织品5.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6.(2013年湖南长沙高三月考)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

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考点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品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考点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品课件

文 风格奇特; 八大山人、
明 人 不拘成法; 扬州八怪

画 风俗
木刻版画成小说、剧本插图
画 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思想专制
文化普及
南宋 夏圭《山水十二景》
描绘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 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构图采 用鸟瞰式全景法, “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真 实而集中概括地描绘当时汴京东南城角。画面长 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 中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 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 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 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 又具有情趣。画卷色彩准确,神情逼真,弥足珍 贵。
——《临汾县志》
造字的仓颉
“昔者仓颉作 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 ” ——《淮南子》 相传仓颉造的字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 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 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 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魏晋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社会动荡;
南北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三教并立;
朝 人画
《女史箴图》士人群体追求
唐 朝
创制法度; 吴道子 雍容华贵; “吴带当风”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盛唐气象 《送子天王图》艺术辉煌
对外交流
➢魏晋时期的绘画
【后人评述】
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考黄金”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考黄金”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选择题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朝人2.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3.(2013·浙江温州联考)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

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B.文人画C.民俗画D.人物画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6.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8.“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9.(2013·湖北黄冈模拟)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某某一模)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X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理解。

“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X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2014某某质检)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

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X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故D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 项错误;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B。

3.“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的状况不同,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汉代政治中心东迁的结果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C.汉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结果D.西汉末年宦官专权的结果解析:B 本题抓住关键词“士族大姓”,根据材料信息“士族”与“布衣”相对应,可得出两汉之际的“士”即读书人。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选官的考查标准,因此,使得东汉的创业集团大都来自于“士族大姓”,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A、D两项错误;经济中心此时并未南移,故C项错误。

4.(2014某某三模)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Ⅲ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高考]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Ⅲ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高考]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2012·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测)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

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 A.传说B.甲骨文C.《史记》D.《资治通鉴》3.(2012·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测)下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4.(2012·福建六校联考)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5.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6.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7.(2012·惠州文综模拟)描述东晋葛洪移居广东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由元代王蒙创作的名画《稚川移居图》,在北京保利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压轴亮相,起拍价高达1.6亿元。

《稚川移居图》或成迄今为止估价最高的中国古画。

观察下图可知,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小农经济盛行C.手工业发达D.山水画为主体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六)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一、选择题
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朝人
2.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
3.(2013·浙江温州联考)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
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

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B.文人画
C.民俗画D.人物画
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6.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8.“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2013·湖北黄冈模拟)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
A.《红楼梦》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西游记》
10.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1.(2013·长春统考)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2.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或某个人是跑龙套的。

“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 A.一种角色的行当
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

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珠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

明亡之后,曾装聋作哑,又常常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

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

在他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4.(2013·湖北荆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帙类书,咸荟萃焉。

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赵弗与也。

……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
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地域特点并指出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推动阶层。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

课时作业(二十六)
一、选择题
1.D 玉、青铜方鼎、小篆同出现于一个墓葬中,因而判断本题正确年代时应以出现时间最晚,即距今最近的文物确定该墓葬的年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为小篆,因而可确定该墓葬最早应出现于秦朝。

2.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

隶书的特点是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3.C 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

4.B 题干材料以苏武牧羊假寐喻指“家万里”,典型体现了文人画注重写意的特点。

A、C、D三项都重写实。

5.B 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

6.A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说明了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借物抒情,展现神韵意趣,从而张扬了个性,故A项正确。

7.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作品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晏殊和楚国的屈原所作,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和词,战国时期屈原创作了楚辞体。

8.B 解答本题一要了解屈原的诗句,二要分析A、B、C、D四项中哪项为“楚辞”。

9.A 《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

10.B 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无法体现忧患意识,均排除。

B项杜甫的诗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

11.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兴起和发展是因为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12.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龙套在传统戏曲中指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的统称,因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

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抓住“以形写神”;第(2)问要求概括朱耷的绘画特点应从不拘成法方面分析;第(3)问要概括自己的见解,围绕“文人意趣”作答。

答案:(1)“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

(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体现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

14.解析:第(1)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特点和地位,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主要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属于概括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第(3)问则是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

答案:(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

(回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可得分)
历史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2)特点:著书、刻(印)书、藏书之风(或崇尚学问学术之风或重视教育之风)盛行和注重休闲雅玩文化。

主要推动阶层:城市工商业者和知识阶层士大夫。

(3)共同特征: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社会阶级(阶层)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