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作用
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成语,言简意赅,蕴含深刻道理。
如果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必会使说理更加透辟,语言更富文采。
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成语有其独特价值。
一、用作论据,使论证更加有力许多成语尤其是那些源于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道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将其用作文章的论点或论据,甚至标题,就会使观点更加鲜明深刻,论证更加形象有力。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叶公好龙”来比喻蒋介石之辈口谈革命的虚伪性;《愚公移山》把“愚公移山”的故事自然地融入论述过程,论证形象、有力;《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用成语“黔驴之技”指出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褒贬色彩鲜明。
鼓励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成语,深入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把它自然地化用到说理过程中,会使文章既有文采,又有思想性,增强说服效果。
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淮橘为枳、一傅众咻等成语可用于环境与成长为话题的作文;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可用于恒心为话题的作文;结草衔环、投桃报李、饮水思源可用于感恩图报为话题的作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可用于“坚守、考验或诱惑”为话题的作文;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居安思危可用于以忧患意识为话题的作文;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夜郎自大可从正面或反面论述“谦虚和骄傲”为话题的作文;炳烛夜游、闻鸡起舞、岁不我待、日月如梭、寸阴尺璧等可用于“惜时”为话题的作文;千金买骨、三顾茅庐、吐哺握发可用来论证“爱惜人才”。
二、挖掘寓意,使作文切合题意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审题材料是“智子疑邻”这个成语故事。
试题用这个故事引出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围绕该成语所包含的“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结论”的寓意来立意就可以达到切合题意的要求。
若以成语“运斤成风”作为作文的审题材料,从中可提炼出“对手对人的重要性;内因和外因都是影响成功的条件”等寓意,围绕它进行立意就能切题。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基本上都会有一道成语检测题。
这道题目,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成语运用的正误情况作出判断或选择,偶尔也会考查对成语中某个难字的解释。
由于成语量很大,再加上运用时出现的错误经常是无法简单地依靠词典来解决的,所以有同学认为成语题很难做,为了这么三分左右的题目,进行大量的成语积累不值得。
其实,积累成语的用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好一道成语运用的题目,还可以同时用来积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改善阅读,丰富作文的内容、提升作文的层次。
一、积累词意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对成语的含义掌握得很扎实的话,可以积累起文言文中很多经常会考到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举”的常见意项有“全”、“拿”、“提出”、“推荐”等,相应的成语就有“举国上下”、“举棋不定”、“不胜枚举”、“选贤举能”。
再如“而”的常见意项有“表并列”、“表顺承”、“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等,相应成语如“学而不厌”、“称柴而爨”、“久而久之”、“不谋而合”、“侧目而视”。
有时,我们无法正确地解答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原因其实也在于我们对于自己司空见惯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知半解。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接触到“克”、“擢”这两个字,我们是比较容易译错的。
“克”在古文中较易考查的意项有“攻克”和“能够”这二个,第一种解释,我们是知道的,但是第二种解释学生就很陌生了。
实际上,我们在小学阶段就经常会接触到的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就是“能够”的意思。
著名歌星李克勤的姓名就蕴涵着自勉的意思,绝对不会是要求自己“克服勤俭,做个懒人”的意思。
浅谈成语的修辞手段与效果
浅谈成语的修辞手段与效果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珍贵的财富,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修辞功能。
它以其特殊的语言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它常被作者用来提升文章的艺术美感。
成语的修辞手段,一方面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令文章形象生动,情节曲折,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使读者得到有趣且愉快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运用成语不仅可以点明人物思想和感情,而且也可以揭示人物的深刻真理,带出文学作品的深意。
同时,成语在修辞过程中也有许多效果。
首先它可以起到辅佐作用,使文章更加明确深刻,使读者能够精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其次,成语还可以起到加强文学表达的作用,使文章更有深度,在令人激动的同时又能让人深思。
最后,成语还能够为文章带来不同的思想、观点和趣味,从著名作家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成语对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普通文字。
综上所述,成语具有极强的修辞功能,其修辞手段可以为文章带来更多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的描述、情节的曲折变化以及深刻的表达等,从而让文学艺术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发挥。
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重要的语言资源,既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以期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由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词义和意义。
成语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比喻,能够精确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加深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例如,成语“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庖丁解牛》。
其中的“庖丁”是一个宰牛的厨子,他熟练地将牛切割成各个部分。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人们在某个领域或者某项技能上熟练得像庖丁一样,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交流的效果,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掌握了各种成语的用法,可以使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口语表达更加地道。
成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比如,在叙事作文中使用成语来搭建情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在说明文中使用成语来加强论述的说服力;在议论文中使用成语来增强立论和论证的效果。
2.比喻和象征:成语通常都有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能够用来比喻事物或者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狼狈为奸”用来形容两个人勾结做坏事;“守株待兔”用来比喻盲目等待。
3.文化表达: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表达文化价值观和哲理。
比如,“以德报怨”强调以德报怨,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倡导的道德准则。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积累成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和阅读相关的文章来积累成语,逐渐丰富自己的成语词汇量。
可以利用成语词典、阅读材料或者网络资源进行查询和学习。
2.整理笔记: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成语整理成笔记,写下成语的意义、出处、用法等相关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知识点,方便随时查阅和巩固。
成语的意义和价值
成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成语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成语往往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义,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更加优美、有力。
其次,成语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文化特点。
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
此外,成语还具有教育意义。
成语中蕴含着许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后,成语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形式,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水平。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成语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考试是考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其中成语是考点之一。
在高考语文中,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一种考察。
掌握一定的成语必背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和解答相关的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成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形式,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固定性。
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历史发展来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语义和用法。
成语常常由四个字组成,如"井井有条"、"脚踏实地"等。
在高考语文中,考生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二、历史典故与成语的关系成语的来源往往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
成语中蕴含的历史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花卉,它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成语"昙花一现"用来形容事物的出现和消失非常快。
掌握成语的历史典故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灵活运用。
三、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高考语文中,常见的成语是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时举一反三。
例如,成语"秀外慧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优美,内心聪明。
成语"片面之词"用来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了解。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固定的,考生掌握了这些成语,就可以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四、成语的运用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成语的运用技巧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掌握了成语的运用技巧,考生可以更加灵活和准确地使用成语。
例如,考生可以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来运用成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可以通过成语的反义、拆分等方式来理解和运用成语。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加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成语运用水平。
五、成语的延伸和用途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不仅仅可以用来增加修辞的效果,还可以用来创作诗词、文章等。
写作文时用成语的好处
写作文时用成语的好处如果把汉语汉文化比作璀璨的星河,那成语就是这星河里一颗十分耀眼的星星!成语大部分由古代相承沿用下来,或源自诗文典籍、神话传说,或取材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或来自民间口语,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和风格,蕴含着民族思维习惯和智慧,是我们汉语汉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因此,了解并灵活运用成语,也许正是中学生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族文化、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的“终南捷径”。
而如何将成语文化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就是语文教师们的责任了。
“生活的外延存有多小,语文的外延就存有多小”,成语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成语文化的熏陶也不该拘泥于语文课堂。
但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应用领域,成语对语文教学具备更关键的意义和价值;相较于其他部分,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扩散更广为深刻。
长大后你就会知道这对你今后的写作(有时要写些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不会语无伦次~明明想说什么却表达不出来或是表达得很不顺这样~在此我告诉你一个技巧写作文的方法技巧:一要积累作文材料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脑子存有一个多样的材料库,写下起至文章去,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同学们必须写下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累积作文材料。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这段话中说道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下好作文应当必不可少的。
1、累积“从生活中单单的材料”,最出色的方法就是秉持写下观测日记。
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
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
擦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够记下来,因为不晓得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须要描绘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这种累积,就写下不多样。
高三语文复习成语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成语运用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独特意义和搭配规律的词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形象性。
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高三语文复习的内容,来述说成语运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成语运用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在阅读理解中,有时会涉及到成语的原义、引申义和联想意义,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灵活性。
因此,要想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到作文和阅读理解中。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在复习中积累成语的词义和用法是必不可少的。
成语的意义多为抽象概念,其含义往往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网络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和记忆。
通过积累使用例句和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还要了解成语的常见用法和搭配,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更加地准确、生动地运用成语,使文章更具有文采。
其次,成语的运用需要遵循语境和逻辑的要求。
在语言表达中,成语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成语插入到文章中,而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
比如,在叙事文中,可以运用一些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成语,来增加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而在议论文中,可以通过适当引用成语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此外,成语的使用还要注重与周围的词语搭配,使文章的句式和结构更加协调和流畅。
最后,成语的运用需要符合语文知识的要求。
成语的运用要符合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的要求,使文章的用词和句式更加准确、得体。
要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用法,避免句子结构不通顺或表达模糊不清的现象。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适当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成语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总之,成语是汉语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学生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运用成语,培养语感和写作能力。
只有熟练掌握成语的词义和用法,灵活运用到作文和阅读中,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语申论作文开头结尾
成语申论作文开头结尾
开头: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
而成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深受人们喜爱和使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申论作文中,使用恰当的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表达的力度。
然而,就如同任何一种写作技巧,在运用成语时也需要注意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结尾:
尽管成语在申论作文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但过度的使用和不当的运用会导致文采的过度炫耀和表达的不准确。
因此,在作文中运用成语时,我们应该遵循合理、准确、具备因果关系的原则,以此展示我们对于语言运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思考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作文质量、增强作文说服力的目的,以更加精彩的文字,打动读者的心灵。
成语积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成语积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成语积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成语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它以其表达精练、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
首先,积累成语能带动字音、字形、词汇的积累,巩固语文基础,这对学生完成考卷前面的那几道选择题有重要的帮助。
显而易见,成语几乎囊括了我们汉语中所有常用的、不常用的字、词。
真正掌握一个成语,即应对这个成语的字音、字形、含意及使用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若学生能如此细致的去认识每一个成语,何愁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扎实,何愁他的选择题选不对呢。
而事实上,字音、字形、熟语的运用那三道考查题往往就涉及成语,事实证明,成语的积累在这一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积累成语可以巩固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成语大多是由古文化用而来。
如“安步当车”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和“形影相吊”出自李密的《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正因如此,积累成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巩固文言文的学习。
而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往往感觉需要掌握的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太零碎且难懂、难记,所以在应试时他们的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得分一直不高,但在这里,成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学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的能力。
第一、成语可以用来帮助理解、记忆文言实词的词义与用法。
众所周知,实词的意项往往较多,那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把每一个实词的文言常用义项都记全、记牢呢?记别的不容易,记成语就太简便了。
例如常考实词“临”,它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下列五个义项:①从高处王低处看,引伸义:从上监视着,统治。
玩转成语写出精彩文章
玩转成语写出精彩文章现代汉语中,成语是指有固定形式和固定意义的词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们的日常交流、文学艺术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玩转成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成语的定义和作用、成语的使用技巧和规范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妙用成语。
一、成语的定义和作用成语是指来源于汉字单字、词组或诗词歌赋的固定搭配,有着固定含义和语法作用,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于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
成语不仅具有语言表达的功效,在文化、思维、心理和审美等方面都有所助益。
例如,成语可以帮助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加深文化认同感;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启发智慧和观察力;成语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操。
二、成语的使用技巧和规范在运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范,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1.恰当运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成语虽然有着固定的使用方式和含义,但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进步,成语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时代感和语境适应性。
尽可能选择新颖、生动、具有代表性的成语,以达到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2.合理组合,巧妙表达思想和情感成语有着复杂的含义和丰富的内涵,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佳句。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使用成语,形成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章。
比如,在写作中突出主题,可以巧妙地把相关的成语无缝地组合起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注意搭配,碰撞思维火花在进一步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合理的搭配成语显得尤为关键。
搭配合适的成语,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意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成语的搭配方式和搭配的领域,根据语义和语法规范进行搭配。
三、在写作中妙用成语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妙用成语,在增添文章的语言韵味和气质的同时,还能够达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
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语文学科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积累能力。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教学功能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固定词组,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其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意义。
成语使用广泛,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汉语表达方式,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成语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成语的字数有限,字形稳定。
其次,成语语言精练,表达准确,寓意深刻。
再次,成语常用于汉语的修辞手法中,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感。
二、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以下重要的教学功能:1. 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
汉语成语的选用、运用与意义恰当与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
例如,学生需要具备足够的词汇量,了解成语内涵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等。
通过学习成语,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得到提升。
2. 丰富知识面和文化积累。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常用于拓宽思路,引出比喻,丰富文化内涵。
因此,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还可以了解其他领域内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比如:《红楼梦》、《史记》、诗词等等。
3.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些智慧和价值观念,例如:助人为乐、寓教于乐、尊师重道等等,这种价值观念无疑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应有的。
因此,通过学习成语,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积极引导,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汉语修辞中的常用手段。
通过学习成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成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古代文学作品。
5. 培养审美情趣。
成语的语言韵味和艺术魅力非常丰富,所以,成语成为人们审美情趣的一种表现。
学生通过学习成语,可以品味成语的语言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成语的妙用_作文教学
成语的妙用成语的妙用!高胜寒学习目标1.了解成语的作用2.明白成语的使用原则内容讲解一、成语的作用成语言简意赅,又因为是传承已久的语言,自身就带有内在含义,所以非常好用。
但是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用了成语,句子写不长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明白成语的使用原则即可。
二、成语的使用原则1.把常用成语变成有画面感的句子常见的成语,大家都用,读起来就没了新鲜感,所以要把它变成具有画面感的句子。
比如:“情同手足”一般用来描写友情,很常见。
我们可以把它改成“我们的情谊,已被铸成一块钢板,谁都斩不断”。
这样的句子,不仅避免使用常见成语,还把文章变长了。
2.使用成语有条件写作时,想用成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即:有画面感,有对比,有双重动作。
当然,这三个条件,并不需要同时出现在一个成语上。
一个成语,至少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
比如:心如刀绞,刀山火海(有画面感);左顾右盼,上窜下跳。
(既有对比,又有双重动作。
“左右”,“上下”为对正反对比。
“顾盼”,“窜跳”为双重动作)依据这三个条件,有限制地使用成语,不仅能提高使用成语的质量,还能避免句子中出现过多成语。
课堂小结1.要把常用成语变成有画面感的句子。
2.使用成语要注意三个条件,即:有画面感,有对比,有双重动作。
只要成语满足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即可使用。
实战演练1.找几个常见的成语,把它们变成带画面感的句子。
2.写出五个成语,要满足使用成语的注意条件,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高二作文之浅谈成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作用
高二作文之浅谈成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作用浅谈成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作用内容摘要: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有些成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高中生学习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成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生活智慧,并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此外,成语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成语议论文思维能力素材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这样既可以扩展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语言的热情。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中,我们不妨使用成语。
成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作。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语是我们民族思维的文化符号,是民族长久所形成的经验,特别是具有很强思辨性的成语,是学生学习思辨能力很好的载体。
如成语“歧路亡羊”,讲述了战国着名学者杨朱的故事。
这个故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但经杨朱的解释,变成了一条做学问的原则,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什幺事都难以成功,这个道理今天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的思维往往是表面的,缺乏对内里的探究,而我们自己却不自知,学生的思维也是这样,不能够向深去挖掘,而通过学习成语,既可挖掘他们的思维深度,又可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智慧,如成语曲高和寡,故事源于战国宋玉的《对楚王问》一文:“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中国人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结果,而忽略了形成这样问题的内在原因。
同学们如能够从反向思考,对一些事物的发展有客观的视角,不只看表象,而是去挖掘内在的东西,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亦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丰富的素材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成语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讯息,而且很多都有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可以充分使用成语作为自己的素材。
很多成语往往是历史故事凝华而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我们的高中生尽管读了一些历史故事,但是掌握的却不够多,如果能够多记住一些这样的成语,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又可以很好积累素材。
成语对联在作文中的作用
成语对联在作文中的应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所积累的知识来提高作文的水平,使作文既显得内容充实,又显得文采飞扬。
要达到这个目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所积累的成语和对联,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会增添文采,对联的练习会加强语句的整齐和气势。
成语故事能变为有效的论证材料,而在作文中恰切地使用对联句,既不让文章显得文白夹杂,又能很好地增添文章的文采。
一、利用成语增强论证的有效性例如,阐述“发愤图强”的话题,可以用“卧薪尝胆”的故事作事实论据: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
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
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
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
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
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
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
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再例如,阐述“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才能”这一话题,可以用“毛遂自荐”的故事作事实论据: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
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
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
成语积累为写作添翼
成语积累为写作添翼成语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
它以其表达精练、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
成语大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
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如“闭门羹”、“莫须有”等)和多字格(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既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词,但它的含义比词语要丰富深刻得多,它发挥的作用比一个词要大许多倍。
所以积累成语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能说会写靠的是语言的积累。
如果没有积累,说和写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学生只有有了较丰富的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给学生很好地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成语积累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学生知道了这些成语故事、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写作时何愁没有素材,必将最终改变学生写作中作文材料捉襟见肘的现状,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会准确地运用这些成语,在写作时可以使语言精炼、生动,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表达思想情感。
高考有关成语
高考有关成语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是人生中一次非常关键和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在高考中,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必须掌握各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瑰宝,深受人们喜爱,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我就来谈谈高考中有关成语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成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成语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是由某种历史事件、故事、典故等产生而来的。
成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语言的精华之一。
成语的出现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由于在古代,流传的信息多以口头传说为主,所以故事和典故往往都包含在成语中,使得成语的语言信息更为生动和形象。
在高考中,成语可以出现在各种题型中,例如语文的阅读理解、填空、写作等等。
其中,阅读理解和写作是成语使用较为频繁的考查方式。
在阅读理解中,考生需要根据文章上下文理解成语的含义,有时还需要分析成语的起源和意义。
在写作方面,考生需要运用成语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学价值。
另外,成语还会被出现在填空题中,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的意思选出正确的成语来填空。
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成语呢?首先,考生需要将成语的意思熟记于心,这样在阅读理解中就能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
其次,在写作中,考生需要根据文章语境灵活运用合适的成语,避免生硬地照搬成语,造成文章内容不连贯的问题。
另外,成语的含义必须在使用的时候准确无误,否则就会引起阅读者的误解和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偏差。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同时,成语的学习和应用也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提升和提高,能够提高考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人。
总结起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考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考生要认真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成语的灵活使用,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语积累高中生
成语积累高中生一、概念简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指由多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独特的意义。
成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并灵活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汉语文化的了解。
二、为什么要进行成语积累1. 丰富词汇量: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掌握更多的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语言更具鲜活性。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常常具有简练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精准。
3. 拓宽文化视野: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累成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如何进行成语积累1. 注重学习资源: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字典、辞典等,积极收集和学习成语,了解其来源和用法。
2. 形成记忆方法:将学到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记忆系统。
可以根据成语的出处、意义、用法等进行分类,方便记忆和运用。
3. 多用多练:只有多运用成语,才能记牢和灵活运用。
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尽量多用成语,积累经验,提高语言的地道性和准确性。
4. 注重上下文的运用:成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使得成语运用更加恰当,不失其意。
四、成语积累的意义与益处1. 提高阅读水平:成语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读者如果能辨别并理解成语的意义,就能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意境和蕴意。
2. 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巧妙运用成语,可以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成语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精炼,培养自信心。
4. 增添文化内涵: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更多成语,能够增添自己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
成语积累是高中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多种途径积累成语,坚持多用多练,相信每位高中生都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并在语言表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语文成语的意义
语文成语的意义语文是我们常说的母语或国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丰富的意义与思想。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意义,并探究其对我们的学习和思维的影响。
一、成语的来源与传承成语是由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与实践中总结而来。
它们来源于历史、文化、自然、社会和农耕等各个领域的典故和经历。
传承至今的成语,饱含着古人的智慧,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二、成语的丰富意义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现象,它由一组汉字构成,表达着特定的意义。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例如,“一心一意”表示专注、全力以赴;“自相矛盾”表示言行不一致;“知足常乐”传达了满足与快乐的智慧。
成语的意义既可以直接呼应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也可以引申为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三、成语的学习与应用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是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内容。
学习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分析成语的词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同时,成语的运用也能提升我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作文、演讲和交流中,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且具有文化内涵。
四、成语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成语作为语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成语的凝练和精炼以及语义的丰富多样,使我们在运用它们时需要做出推断和判断。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成语的正确运用与培养成语的正确运用是我们学习成语的重要目标。
学习成语的过程不仅仅是记住字面意义,更要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成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作用
作者:何平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9期
内容摘要: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有些成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高中生学习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成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生活智慧,并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此外,成语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成语议论文思维能力素材
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这样既可以扩展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语言的热情。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中,我们不妨使用成语。
成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作。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成语是我们民族思维的文化符号,是民族长久所形成的经验,特别是具有很强思辨性的成语,是学生学习思辨能力很好的载体。
如成语“歧路亡羊”,讲述了战国著名学者杨朱的故事。
这个故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但经杨朱的解释,变成了一条做学问的原则,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什么事都难以成功,这个道理今天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的思维往往是表面的,缺乏对内里的探究,而我们自己却不自知,学生的思维也是这样,不能够向深去挖掘,而通过学习成语,既可挖掘他们的思维深度,又可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智慧,如成语曲高和寡,故事源于战国宋玉的《对楚王问》一文:“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中国人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结果,而忽略了形成这样问题的内在原因。
同学们如能够从反向思考,对一些事物的发展有客观的视角,不只看表象,而是去挖掘内在的东西,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亦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丰富的素材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成语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讯息,而且很多都有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可以充分使用成语作为自己的素材。
高中生现在写议论文,往往苦于没有素材,他们使用了很多不典型的材料,导致议论文不具说服力,此而掌握成语可以弥补一部分这样的缺陷,让学生的文章丰富充实,如在论述人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成就时,可引用成语“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源于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王羲之的笔力确实十分雄劲。
这些与他的刻苦练习是离不开的,王羲之刻苦努力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可以引用过来,丰富素材自身,阐述的道理也会更加清晰。
很多成语往往是历史故事凝华而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我们的高中生尽管读了一些历史故事,但是掌握的却不够多,如果能够多记住一些这样的成语,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又可以很好积累素材。
如阐述生活中人要谦虚,不要空谈的道理,我们可以引用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从小就熟读兵法,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将才,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儿子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并不真正精通兵法,后来赵国欲用赵括为将军,他的母亲就反对,而赵国国君没有听从劝谏,还是起用了赵括,结果在与秦军的交战中,赵括改变了廉颇旧有的策略,发动全线作战,结果很快就被秦军包围了,赵军四十万人被活埋,赵括最终也中箭而亡,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凭空议论,没有实践是不可以的。
三.提供写作指导思想
议论文写作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的指导方法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要领,并在不断的训练中实现突破与超越,而一些成语中就有这样的写作智慧,对于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特别是审题,往往头绪很多却不得要领,我们要从反方向进行指导,帮助同学们从材料中梳理出要点,选择好写作对象,然后分析这个对象,找到自己要论述的核心观点,然后围绕核心观点进行论述,这样就可以做到详细周密,这一点可用成语“钩玄提要”来概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探求精深之奥妙,提出要领。
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最主要的问题是“空洞无物”“理屈词穷”,他们的论述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或内容不切实际,论述极其空泛,道理的论述很容易被人驳斥,站不住脚,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缜密的论述,要切合实际,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让自己的论述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受制于自己的读书视野的狭窄,没有足够的素材供自己使用,而“博观约取”这个成语告知学生要广泛观览,扼要选取,宋苏轼《苏东坡集·杂说·送张琥》第二十三卷:“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这一点对于学生的阅读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只有扩展阅读面,选择重点进行记忆,才能在议论文的阐述中做到有的放矢,下笔千言,不拘束手脚。
此外,学生使用论据时也存在问题,往往容易犯“生吞活剥”的毛病,往往是生硬地抄袭、模仿别人的言辞、理论、经验、方法等,而不联系实际。
总之,成语中还有很多写作方面的指导内容,我们可以在不断的教学与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成语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只有将它们充分运用于教学中,才能既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又能很好地保护这些财富,培养学生珍视我们宝贵文化遗产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