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感情”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原文含羞草像小姑娘一样怕羞,用手一碰,它就羞答答地闭起了叶片。

向日葵特别爱太阳,脸儿总是跟着太阳转。

西红柿很喜爱音乐,每天为它播放三个小时乐曲,能促进它迅速生长。

更奇怪的是,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委靡不振。

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

大豆根瘤能共给玉米营养,而玉米根扎得较浅,绝不跟大豆争夺养料。

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它身边,因为棉花怕蚜虫,而蚜虫又特别怕大蒜分泌出的气味。

黄瓜讨厌西红柿。

这两位做邻居,黄瓜会越长越瘦。

如果让菜豆角和黄瓜做伴,黄瓜会变得水灵灵的。

娇嫩的花儿脾气就更大了。

铃兰花和*“势不两立”,铃兰发出的香气会使丁香窒息而死。

如果换成勿忘我做铃兰的邻居,它们就竞赛似的,花儿开得又大又鲜艳。

植物的果实也会互相闹别扭。

一艘混装了谷子和水果的货轮,经过长途运输后,谷子烂了,水果干缩了。

原来,谷子堆在一起容易散发热量,而水果受热就蒸发出水分,变干瘪了。

反过来,谷子吸收了水果蒸发的水分就会霉烂。

植物有“感情”,不是因为它们有产生感情的大脑,而是由于生长的本能。

它们有时为了争夺阳光和土壤中的养料而“打架”,有时别的植物分泌的东西恰恰是自己喜欢的,而有些植物分泌的却是邻居们的致命*。

至于有的植物听了音乐能促进生长,这是他们吸收了声音的能量,加快了新陈代谢的结果。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感情》教案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2、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如:朗读、表演、画图、介绍等,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05
课程总结与反思
对植物感情的再认识
01
植物的感情并非主观意识
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那样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但它们仍然能够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并不等同于主观的感情。
02
植物的感情是一种生物适应性
植物的感情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物适应性,它们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
反应,来适应环境变化,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 考和探究能力,激发 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02
植物的感情表现
植物的喜怒哀乐
总结词
揭示植物如何通过生长、开花和叶片颜色等变化来表达情感。
详细描述
植物的喜怒哀乐是它们对外部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例如,当植物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时,它们会表现 出积极的生长状态,如茂盛的叶子和鲜艳的花朵;相反,当植物受到缺水、过度光照或病虫害等不良条件时,它 们会表现出消极的生长状态,如叶子枯黄或花朵凋谢。
03
植物的感情的传递机制
植物之间可以通过化学信号、电信号等方式传递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机
制可以被视为植物的感情传递机制,有助于植物之间的协作和生存策略
的形成。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通过学习植物的感情,我们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作为自 然界的一部分,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总结词:观察记录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定期观察并记录所种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生长情况、变化等,以培养学生的 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探索植物感情的更多可能性
总结词:探索研究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探索植物感情的更多可能性,如植物对环境的感知、植物之间的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

8 植物的“感情'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8 植物的“感情'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8* 植物的“感情”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字。

借助字典或结合生活积累,理解“和睦相处、萎靡不振、势不两立、新陈代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植物或植物之间神奇的感情,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师:“同学们,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2.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阅读资料的使用,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

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如:“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如:“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语文】8植物的“感情”

【语文】8植物的“感情”

阅读课教学设计珍惜湖泊的生命湖泊,是大地面孔上最动人的眼睛。

它们有的像清晨的露水一样在草原上闪着光亮,有的像蓝色的美玉隐藏在白云缭绕的山谷里,有的又像是珍珠漫无边际地散布在广袤的平原中。

但是,湖泊和地球的历史比较起来,它的寿命是很短的。

从最远古的地质时代以来,许多湖泊就无声无息地在大地上悄悄出现,又一个接着一个地渐渐变浅,渐渐缩小,渐渐消亡。

例如,古代华北平原上的几百个湖泊,从元代以后都逐渐淤塞成了平地,到现在只剩下白洋淀和几个较小的湖泊了。

杭州西湖可谓大名鼎鼎,但它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2000多年。

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中,竟有三次与消亡擦肩而过。

一次是唐代的时候,已经被泥沙淤塞得快要变成平地了,幸好当时赶着挖掘湖泥,才把它的生命挽救下来。

另两次是五代和北宋的时候,都由于及时挖泥和保护,它才没有在周围美丽的山峰和园林中消失。

在湿润的地区,使湖泊消亡的致命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和湖内植物的茂密生长。

大大小小的水流,从奔腾的溪谷流到平静的湖内,因为水面放宽,流速减小,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有些泥沙就在河流进湖的地方迅速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并且逐渐扩大着。

另一些细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流漂流到湖中心后,也渐渐沉淀到湖底。

这样,随着泥沙的堆积,湖泊就越来越浅了。

根据计算,这种泥沙沉积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著名的瑞士日内瓦湖四周的河流每年带到湖里的泥沙有420万立方米,这样多的泥沙,只需要再经过21000年,就能够把这容积有8.9亿立方米的美丽湖泊完全填满。

在湖水逐渐变浅的同时,水边生长的芦苇,漂浮在水面的睡莲和眼子菜,以及完全淹没在水底的各式各样的水藻,也一层层地向湖心迅速地推进。

没有多久,湖泊洼地变得又小又浅,几乎长满了植物,那就变成了沼泽,湖泊的生命就结束了。

另外,如果湖泊的来水输入因河流改道等原因而减少,也会加速湖泊的消亡。

在干燥的地区,湖泊的消亡原因同湿润地区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在这里,湖泊消亡得更迅速。

5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5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课题:第5课《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植物有“感情”。

学习难点:概括植物有“感情”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图片上的人物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生:高兴、悲伤、愤怒、恐惧。

教师:人类有不同的感情,那么你想过没有,植物是否也有感情?生答略教师:有的同学认为有,有的同学认为没有,那么,植物到底有没有感情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5课《植物的“感情”》,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认为植物有感情,植物有感情可以用哪些事例来说明呢?植物为什么会有感情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学习效果。

三、朗读课文,检查字词学习效果。

四、小组合作探究:速读课文第2-7自然段,思考: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植物有“感情”,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要求:1、先自己思考问题;2、自己思考后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互帮互学,形成结论;3、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小结:含羞草怕羞,说明它有性格,向日葵爱太阳,西红柿喜欢音乐,说明它们有爱好,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或萎靡不振,碰到合得来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说明它们又爱又恨。

板书。

五、自主探究: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植物为什么会有“感情”?板书:生长的本能六、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是有“感情”的。

你还知道植物之间这样的事例吗?请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我查找的事例:七、总结:同学们植物世界丰富而奇特,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想揭开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呢?那就行动起来,从观察身边的大自然的事物开始,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学完本课,写一篇读后感。

2、以“植物的‘感情’”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植物之间的“爱”和“恨”的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植物之间“爱”和“恨”的概念。

(2)掌握几种常见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1)理解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植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花园或者农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环境中,植物们是各自独立生长的吗?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2、知识讲解(20 分钟)(1)植物之间的“爱”举例说明一些植物种在一起能够相互促进生长,比如玉米和大豆。

玉米需要氮肥较多,而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增加土壤中的氮素,为玉米提供了充足的氮营养,从而两者都能生长良好。

(2)植物之间的“恨”讲述一些植物不能种在一起的例子,比如胡桃和苹果、松树和云杉等。

胡桃的叶子和根能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苹果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松树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会抑制云杉的生长。

(3)解释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植物之间的“爱”和“恨”主要是通过它们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

这些化学物质有的可以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有的则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之间存在着“爱”或“恨”的关系?(2)如果要在自家的花园里种植植物,应该如何考虑植物之间的关系?4、观察实验(20 分钟)准备两个花盆,一个花盆中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另一个花盆中种植胡桃和苹果。

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5、总结归纳(10 分钟)(1)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和观察实验的发现。

(2)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在农业和园艺中的应用。

植物的感情

植物的感情

三年级下册
第8课《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字。

借助字典或结合生活积累,理解“和睦相处、萎靡不振、势不两立、新陈代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植物或植物之间神奇的感情,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文本细读:《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出“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这与人们平常认为的“草木无情”的常理相背。

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感情”既丰富又奇特。

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概括说明。

“萎靡不振”“和睦相处”点明了植物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说明了植物间相处的两种不同情况。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就围绕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 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身边。

”黄瓜讨厌西红柿,喜欢菜豆角做伴;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而喜欢勿忘我作邻居。

”“谷子与水果长时间在一起,谷子霉烂而水果干瘪。

”你看,不光植物之间有感情,就连植物的果实之间也有感情。

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文章第七自然段回答了这问题,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

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

这一部分讲的是植物有感情的本质,与前面讲的植物有感情的表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掌握个生字。

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 “势不两立” “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 ,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植物的丰富感情教案

植物的丰富感情教案

植物的丰富感情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植物的丰富感情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情特征。

2. 探索植物的感情与人类的感情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情特征。

2. 植物的感情与人类的感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2. 植物标本或植物模型。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植物有感情吗?为什么?探索植物的感情特征: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标本或植物模型进行观察。

2. 学生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包括叶子、花朵、茎等。

3. 学生描述植物的外观特征,并尝试从中感受到植物的情感。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植物感情特征。

探索植物的感情与人类的感情之间的联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情特征与人类的感情之间的联系。

2. 学生讨论:他们认为植物的感情与人类的感情有哪些相似之处?3. 学生写下自己对植物感情与人类感情的联系的思考。

培养关注和保护植物的意识:1. 学生观看有关植物保护的视频或图片素材。

2. 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和保护植物?3.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植物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保护植物方法和建议。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2. 学生可以采访专业人士,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感情和保护的知识。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植物感情与人类感情联系的思考和写作。

3. 学生提出的保护植物方法和建议的创意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感情表现,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之“植物情感教案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之“植物情感教案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之“植物情感教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之“植物情感教案”1. 引言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情感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植物情感教案”。

2. 植物情感教案的重要性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基础的生命形式,它们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植物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3. 植物情感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植物情感教案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功能以及对环境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示例:3.1 种子的成长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引导幼儿探索种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如豌豆、玉米等,让幼儿亲自体验播种、浇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3.2 绘本故事分享选择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绘本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情感世界。

可以分享《种子离家记》这样的绘本,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了解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所做的努力和离开家园的勇气。

3.3 植物的环境带领幼儿到植物园或校园里的花坛,观察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植物对空气净化、土壤保护和水循环等方面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植物情感教案,幼儿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命力和价值,从而培养起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植物情感教案也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经验,让他们从小学会感受和表达情感。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植物情感教案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植物的情感教育,幼儿可以培养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更有助于塑造他们成为未来环保意识强烈的公民。

总结:本文介绍了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的“植物情感教案”。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字。

借助字典或结合生活积累,理解“和睦相处、萎靡不振、势不两立、新陈代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植物或植物之间神奇的感情,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个案或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点明课题每个人都有非常细腻、丰富的感情,高兴时会开怀大笑,伤心时又会痛哭流涕。

那么植物有感情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感情》这篇文章。

(一)一起写课题。

解释感情:这两个字的部首都与“心”有关,说明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

(给感情一词加上“”)(二)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说点什么?二、自读课文植物真的有感情吗?(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1-2遍,找一找答案。

(二)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课件出示:识字好方法)三、自主识字交流(一)你用哪种方法学会了哪个词?教读:萎靡不振、和睦相处(chu 多音字)、供给(ji 多音字)的读音。

解释:窒息、干瘪的意思。

(二)你还学会了哪个词,领读一遍。

(三)读出课文中含有黑板上这几个词的句子。

四、小组交流植物真的有感情吗?请同桌两人交换一下看法。

五、全班交流生1:植物没有感情,因为没有大脑…….师:你认为植物的感情与我们人类不同。

生2:植物有感情……(一)2段教学:生2:含羞草会含羞,向日葵喜爱太阳,西红柿喜爱乐曲。

1、师:含羞草会害羞,它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见过含羞草吗,请观看一段视频。

(课件)2、向日葵喜爱太阳,西红柿喜欢音乐,它们又是怎么表达情感的?3.“迅速”是什么意思?小结: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它们的感情一样吗?它们的表达方式一样吗?再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那神奇的感情吧!(二)4—6段教学生3: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1、好邻居就是感情好,他俩是怎么做邻居的?(课件出示:大豆和玉米图)大豆的根瘤就是一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里,不但供自己生长使用,还让玉米随时吸取。

植物有感情 教学设计

植物有感情  教学设计

植物有感情教学设计标题:探索植物是否具有感情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和生长机制;2. 探索植物是否具有感情,并了解植物与环境、人类的互动关系;3. 培养学生鉴赏、尊重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和生长机制;2.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响应;3.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4. 文化中的植物与情感的关系;5.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互动;3. 实验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4. 课外调研:鼓励学生外出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能力1. 导入:观察一株盆栽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在室内生长?引导学生思考与环境的关系。

2. 呈现: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植物的吸收光合作用、根的生长和扎根等过程。

3. 讨论:提问能否认为植物有意识和感情?为什么?4.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对光强度和温度的反应。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课时:植物与动物的区别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2.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外观、茎叶结构等,讨论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记录下来。

4. 小结: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植物与情感的关系1. 导入:了解著名的植物文化,如中国的梅花、日本的樱花等。

2. 图片展示:展示著名植物的图片,讨论植物与情感的关系。

3.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植物,调查它在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

4. 分组汇报:学生展示各自分组的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与情感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并关学校三年级语文下册 植物的情感 3教案_1

并关学校三年级语文下册 植物的情感 3教案_1
六、专项训练
说说其它植物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谈谈植物有哪怎样的情感
八、综合训练
指导写好生字,完成练习册。
把自己知道的植物画在本子上,并注明它与什么植物有着“情感〞。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情境引入
展示目标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课堂小结
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情境引入
展示目标
闭问州闯羊市并关学校植物的“情感〞







参考教案
个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
2.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
二、展示目标
要想深入的了解课文,首先要学会相关的字词,本节课除了学好相关的字词,还要比较熟练的读文
三、自学文本: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7分钟后小组交流。
四、学生交流
1.学生间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不认识的字。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找生读课文。
(2)认读生字、生词,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如:“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如:“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五、质疑答疑
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并关学校三年级语文下册 植物的感情1教案_1

并关学校三年级语文下册 植物的感情1教案_1
师:你从竺可桢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Fra bibliotek?五、练习:课后2题和练习册。
六、学生小结:
七、课外延伸:以“你知道竺可桢爷爷吗?〞为题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位科学家。
2.在小组中没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一下,全班共同说一说。
三、你认为课题中“感悟〞为何加引号,结合课文中的实例。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师小结:植物的“感悟〞是一种本能
四、在生活中,还有植物“感悟〞。
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师:从这两段可以看出竺可桢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找出有关的词句说一说〔一丝不苟〕
闭问州闯羊市并关学校8.植物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下充分,自己弄清字、词、读音
2.思考、感悟 为什么加“引号〞
3.搜集一下生活中植物间“相互作用〞的资料
一、导入。
有人说:“草木无情〞但仔细观察,植物也是有感情的,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植物感悟
二、学生交流。
1.把在课下没弄懂的问题在小组中解决一下。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3篇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3篇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3篇《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批注,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是怎样“爱”和“恨”的,激发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事物是怎样爱和恨的。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简洁、准确、朴实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植物相生相克的视频一个。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各种植物,搜集课文以外的植物相生相克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激趣导入1、出示题目,大家一起读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想了解什么?2、板书部分问题,归纳为:重点解决“爱”和“恨”的问题。

根据课题提问学习整合问题的方法,解决主要问题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解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2、分段读课文。

3、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自由读文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学习多音字着学生读词语分段读文。

理解部分词语爱恨冤家实践驱赶健壮得益混作环境布局两败俱伤说说段意主要讲有些植物相辅相成,有些植物水火不容。

三、指导写字1、自由读一读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辨别字形,注意“冤”、“践”、“益”“俱”等字的字形。

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 让学生理解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是指什么,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植物之间的互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种内关系:同种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互助、竞争等。

2. 植物的种间关系:不同种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共生、寄生、捕食等。

3.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的具体例子,如植物之间的共生现象、竞争关系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植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2. 讲解:介绍植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解释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是指什么。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植物关系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些关系。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关系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2. 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植物之间的关系。

3. 设计一份关于植物关系的测试题,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植物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环节,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

2. 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

3. 植物关系测试题:用于教学评价环节,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视频,如共生、寄生、捕食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观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校园或附近的公园、植物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的植物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感情”
初等教育系12级语文教育2班谭鹏飞一.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认读“萎靡不振”、“和睦相处”,掌握两个成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整体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能够概括出“好邻居”、“坏邻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丰富活泼的用词,体味简单却又不失俏皮的语言氛围,掌握简单的叙事技巧。

二.教学内容
《植物的“感情”》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走近科学研究”为主题展开。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植物神奇的“感情”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堂课所讲的内容是课文的第2-5段,关于“好邻居”和“坏邻居”的那些事儿。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清文章脉络,学到关于“好邻居”及“坏邻居”的具体内容。

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植物的感情。

四.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累积,对于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尤其是7-11、12岁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抽象逻辑推理水平,缺乏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六.课程类型
新授课
七.授课时间
15分钟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将会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完成。

环节1: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要讲的课文是《植物的“感情”》。

(板书“植物的感情”)在讲课之前,同学们看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标题《植物的“感情”》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1:“植物又不会动,怎么会有感情?”
学生2:“植物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老师:“人们常说草木无情,可植物真的没有感情吗?(板书草木无情?)它又是怎么表达它的感情的?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植物的“感情”》。


环节2:解析成语
老师:“在老师带领大家朗读完课文后,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的两个成语“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出示ppt上两个成语及注音),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好不好?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好,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读。


学生1:萎靡不振,和睦相处
学生2:萎靡不振,和睦相处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小天才,一次就读对了,而且发音标准,口齿清晰。

那谁可以告诉老师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或许你们可以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学生1:“我来尝试一下。


老师:“好,我们来给这名同学鼓励。

”(教师带头鼓掌)
学生1用表情和动作表现萎靡不振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很棒?”
学生们“是!”
老师:“那我们在给这位同学鼓鼓掌。

那谁来尝试下一个成语呢?”
学生2:“我!老师,我想和同学合作。


学生2尝试和同学合作表演和睦相处
老师:“同学们,非常棒,看来大家都很认真”
环节3:解读课文
老师:“在同学们认真学习完这两个成语后,想必已经迫不及待想学习植物是不是真的有感情?它们又是怎样表达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第二段吧。


老师领读第二段
老师:“读完第二段老师还是想看到更生动的植物的感情,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吧。


老师:“看来植物的感情还真是丰富多彩啊,难道它们只有这几种表达方式吗?它们之间有没有感情呢?让我们一起了仔细阅读4-5段,待会儿请同学们来讲一讲4-5段讲了什么?”
学生1:“第四段讲了”好邻居”。

学生2:“第:五段讲了”坏邻居”。

老师:“老师找到了一些图片,并且为它们搭配了有意思的动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环节4:课外延伸
老师:“今天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很多关于植物神奇的“感情”和它们多种的表达方式,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植物也有这样神奇的感情?请同学们在课下时好好找一找,好不好?”
同学们:“好!”
老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