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主备人: 审核人: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多媒体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板书:锄禾。

领读,解释字意。

二、自学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3.小黑板出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导学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导学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3.导学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第二课时一、导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3.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二、自学1.教师范读,领读。

2.自读课文,要求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4.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简单的古诗鉴赏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2.创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设计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认识本节课的生字,但部分学生在书写和运用上仍需加强指导。
2.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3.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学生对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较浅,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联想想象法: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静夜思》、《春晓》1.2.2 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技巧1.2.3 难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2.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诗的文化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5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3.2 朗读与背诵评价: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课文:《静夜思》、《春晓》4.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故事、阅读材料、练习题等。

4.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音响等。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5.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进行古诗的导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二课时进行课堂讲解、朗读与背诵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6.1.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6.1.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6.1.3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

(2)理解古诗《古朗月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词的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

(2)理解古诗《古朗月行》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3.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和解答。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默写或朗读比赛,巩固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小作文或绘画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古诗默写和理解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讨论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古诗《古朗月行》的文本。

2. 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资料。

4. 默写或朗读比赛的评价标准。

5. 创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_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_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语文S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会认〝诗、帝、岸、啼、朝、陵、绝、鸣、翠、窗、含、泊〞12个生字,会写〝诗、帝、岸、啼、朝、陵、绝、鸣、翠、窗、含、泊〞12个生字。

2.进程与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画的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古诗两首。

【教学重点】知道先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所描画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和诗歌所描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协作探求法【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三峡景色图片1.同窗们,你们如今看到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一景。

〔结合图片〕2.假定能乘舟行驶在这美景中,别有一番情味。

3.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他到过三峡。

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来品味三峡美景吧!4.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带着效果自在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阻碍并指点朗诵。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诗shī 帝dì岸àn 啼tí朝zhāo 陵líng 绝jué 鸣míng翠cuì窗chuāng 含hán 泊bò(2)我会写诗、帝、岸、啼、朝、陵、绝、鸣、翠、窗、含、泊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评价,假设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拟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 教员范读,先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诵课文,展开朗诵〝夺旗〞活动。

〔三〕品读古诗,读中感悟在识字王国里,同窗们结识了这些新冤家,让我们与这些冤家手牵手,一同走进课文殿堂。

◆品读«早发白帝城»感悟诗情1.扫清了文字阻碍,我们首先先生轻声地自在读全诗,然后教员出示停顿,指点朗诵。

〔出示FLASH动画〕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故事导入:讲述一首古诗背后的故事,如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情感体验等,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自然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
2.联想导入:提出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春天到了,你们觉得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3.思维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古诗的意境和内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4.情感态度:学生对古诗学习充满热情,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创作存在恐惧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掌握生字词:本课中生字词的掌握是基础,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3.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古诗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梳理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古诗内容、修辞手法等,巩固记忆。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古诗的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鼓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生字词巩固:请学生课后认真书写本课所学生字词,每个字写五遍,并做到规范、美观。家长签字确认,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古诗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古诗《古朗月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古诗《古朗月行》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古诗《古朗月行》的大意,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想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8. 朗读背诵: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

10.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能力。

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水的壮丽景色,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诗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基本认知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祖国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然后逐首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接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最后进行背诵和欣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2021年整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语文S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语文S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语文S版的全部内容。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

朗读、背诵古诗。

3。

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课时两课时。

1登鹳雀楼2白bái日rì①依yī②山shān尽jìn③,黄huánɡ河hé入rù海hǎi流liú。

译文:红日依傍着青山落下,黄河向东海流去。

3欲yù穷qiónɡ④千qiān里lǐ目mù⑤,更ɡènɡ⑥上shànɡ一yì层cénɡ楼lóu。

[句导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译文: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4古朗月行小xiǎo时shí不bù识shí月yuè,5呼hū作zuò①白bái玉yù盘pán②.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作白玉盘。

6又yòu疑yí③瑶yáo台tái镜jìnɡ,飞fēi在zài青qīnɡ云yún端duān。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方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句和描绘画面,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学生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两首古诗,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诗句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两首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方式,共同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4. 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解释诗句的深层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提供相关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要复习和巩固两首古诗的内容和生词。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3. 学生通过绘画或者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两首教案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题
自读
看图理解
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
边读边想
说一说
朗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二、指导看图
三、讲读诗句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古诗二首》掌握其中涉及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体会古诗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 理解并背诵《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

课件准备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背景介绍、注释及译文等。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和背景。

通过讲述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今天所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展示古诗一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然后结合课件中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解释相关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与古诗一的教学方法类似,先展示古诗二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同样结合课件中的注释和译文,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讲解生词和难词的用法和含义。

通过分段背诵、整首背诵等方式,指导学生逐步背诵两首古诗。

通过默写、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学生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评价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讲解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提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段落内容在新课开始之初,向学生介绍本古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列举诸如“翠”、“轻”、“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关键词句中的生字新词,并简要解释这些字词在古诗中的大致含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由《春晓》和《村居》两首古诗组成,这两首诗均表现了春天这一季节的景物特征,充满春的气息和活力。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春天。

3.能背诵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认写生字,理解诗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说出自己的心愿。

五、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根据课标第三学段的要求,本课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通过导读、自读、互读、赏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词句的理解。

再通过表演读、用课件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从而体会诗情。

(二)说学法根据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本课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表演读、用课件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从而体会诗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进入诗情画境,帮助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学习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学习成果汇报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感情朗读,可以是表演读,可以是画一画……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有价值的。

不必强求一致。

六、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对“古诗”的理解)2.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春晓》3.由题入手(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4.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互相纠正字音。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古朗月行教案 语文S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导入新课《古朗月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4. 品悟意境:(1)教师运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5.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交流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古诗。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及表达能力。

八、课后拓展:1. 学生自主收集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进行阅读与欣赏。

2. 开展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二课时一、导入 在假期中,有的同学去旅游,开阔了视野; 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增长了知
识;有的同学在过春节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至 今还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自己最难忘的事情在这里 互 相交流一下,看看我们哪一组表现最出色。二、出示教学目标,学习转述
(一)出示本次能说会道的要求,指名读, 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 1. 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 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 最 精彩的内容。 4. 评一评:是否语句通顺,内容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二)学习转述。
鼓励孩子们个性化地 识 记,放手让孩子们去学, 相信 他们能学会。
谈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倾诉 2
.学生自由朗读,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
了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
3.学生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这两组词语的意 的习惯。
思。
(“瞧”“瞅”“看望”“注视”“扫视”“盯
着”都表示“看”的意思,是近义词,但它们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大约需要走十分
钟。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前面路口向左一拐就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明
到了。
白:横线上的词语,用不同的
●风真厉害,水面上涌起了波浪。 更具
说法把前面的意思说的
风真厉害,碗口粗的大树被它连根拔起。 体,更清楚。风
真厉害,逆风行走很费劲。
(2)讨论与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
1.板书:登鹳雀楼。 2.简介鹳雀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4.画出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认真识记。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6.学生齐读,指名读,抢读。1.比一比,再组词。 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二首_语文S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二首_语文S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二首_语文S版(2018)教学过程复备第二课时(一)知诗人(展示课件第十四屏)1.课件展示作者画像与简介(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豪放,被人们称为“诗仙”。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静夜思》)。

学生一齐背诵《静夜思》,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真观看课件。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另外一篇名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3.“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已经有人写过《朗月行》,所以李白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朗月行》,表示跟别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识“朗、识、镜”3个生字。

(二)解诗意(展示课件第十五屏)1.初读全诗,认识生字:课件出示图片,随录音播放展开全诗文本。

学习两个生字:“识”“玉”。

教师提示:“识”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玉”的笔顺是“横、横、竖、横、点”。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出韵脚和节奏感。

指名竞赛读,看谁读得棒,集体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2.这是一首描写月亮的古诗。

月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看见的月亮什么样?看上去它像什么呢?(学生反馈)在这首古诗里,月亮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到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3.疏通诗句,了解诗意。

(1)呼:称呼。

(2)疑:怀疑。

(3)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4)在诗歌的前两行,小时候的李白把月亮当成什么?(学生回答)(5)在诗歌的后两行,李白又把月亮比成了什么?(学生回答)4.品读古诗。

(1 )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注意“疑”“瑶”“端”三个字的发音。

(2 )指名诵读,读出感情。

朗读指导:语速稍慢,读出节奏与韵脚。

分组竞赛读,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夜、落、少、村、扬、烟、童、散、忙、趁、纸”12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知、放、春”7个字。

3.学习“竖心旁”“木字旁”“失字旁”“反文”4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准12个会认字。

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

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具体解决问题:(1)理解题意,学习“春”。

理解“晓”。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

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处处”。

(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

)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

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图片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

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

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

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六、写字:七、布置作业: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忙:笔顺是。 学:上部是“”不要写成“”。笔顺为。4.我会查字典。 “忙”读音是(),第一笔是(),共()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巩固 1.学生齐背《村居》。 2.指名背诵,概括大意。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准、读通。 师:有哪些同学之前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请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 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很多学生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理解诗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这首诗。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
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两首(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画纸,彩笔、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

4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鹳雀楼山水画。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二)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

(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

板书:古朗月行。

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

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范读课文。

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

(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

(平舌音。

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

……,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

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

)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

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2.背诵课文。

(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教学反思: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 个生字,会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的春天?(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板书课题)(四)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一)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熟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三)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通过背古诗比赛,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了解作者有助于帮学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儿童的爱。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整体入手,导入新课回忆,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复习第二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

第三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

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二)交流出示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三)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读一读。

(四)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五)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讲读第三至八自然段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讲读第 3 自然段。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2.大屏幕出示第 3 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二)引读第4 自然段。

(三)讲读第5、6 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交流,品读。

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展示课件六至十三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读第6 自然段。

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

她赞叹什么?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 7、8 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

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1)自读第 7 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1)指名朗读第 8 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 7、8 两段。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

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

读的形式选择也比较恰当。

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