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科学哲学发展看藤本壮介的建筑理念_叶南启
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
建筑思潮报告——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日本建筑师在当今的建筑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从最早的建筑之父丹下健三到现在刚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奖的伊东丰雄,建筑师在日本人才辈出。
他们“新陈代谢”的思想影响和培养了许多人才,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也影响了一代代日本建筑师,他们认为,今天建筑的根本问题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传统西方世界,建筑强调人的理性,强调征服自然,而日本人自古强调“我”与“自然”的平等,其实更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由于这个思想,日本一代代建筑师都试图创造渗透和流通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能使室内外,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黑川纪章的“利休灰”思想,妹岛和世的“透明性建筑”还有隈研吾的“消隐性建筑”都是试图将建筑融入环境,融入自然的思想。
作为日本建筑界的后起之秀—藤本壮介通过暧昧空间的创造,也试图将建筑融入城市,融入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和穴居,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
这是受到类型学的思想,以古代“巢穴”为原型来创造建筑和空间。
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的处理方法也是基于这种原始建筑的思想。
而且,藤本壮介本人也学习了柯布西耶的思想,对他很崇敬,所以他的建筑外立面也是使用最简洁原始的白色素混凝土,对这种原始不加修饰的材质也说明藤本壮介对“原始的未来建筑”的执着追求。
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词:1、暧昧的秩序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4、是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5、当住宅与市街、森林还未分开之前的情境6、居住在暧昧的领域当中从藤本壮介创作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藤本壮介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对现代建筑或者是一般建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否定,对于藤本壮介而言,House N可以延伸至一条街、一座城,甚至代表这个无限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本就是由无限的嵌套组成。
藤本壮介的开放建筑
ViSTa建筑视界文/图+非亚藤本壮介的开放建筑Sou Fujimotoand His Architecture藤本壮介是目前日本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建筑师,曾获得《建筑评论》大奖、2008 年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年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等。
他那种带有前沿色彩的建筑实践和研究,给建筑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作为70后建筑师,藤本在上大学之初,是想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乎寻常的解读,他那有关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以及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着迷,这种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在藤本后来的建筑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要素,就是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充满纠葛的现实环境给藤本带来了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了都市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并在这种复杂的空间交叉中,领悟到建筑学内在的潜力和发展可能。
直岛的金属亭子濑户内海直岛码头的建筑,出自于妹岛和世的设计,离码头不远处临近海边的一块空地上,矗立着一个通透的、由白色金属网格构成的亭子,而这个规模不大的亭子,则出自于藤本壮介的设计。
这个亭子看上去其实更像是一个建筑装置,其外形类似一颗向天空伸展的异形钻石。
构成亭子的材料,为白色的金属网格和作为骨架支撑的圆钢,这种常用于左右页图: 藤本壮介是当前日本新一代建筑设计师,尽管身为70后,但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却非常引人注目,富有奇特的个性和超前的内涵,而他本人常常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原始”,还把建筑实践看作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方式。
围栏的材料,被藤本壮介拿来作为构造空间装置的媒介。
与艺术家所构造的单纯属于视觉的装置不同,藤本壮介的这个装置具有强烈的建筑感,因此可以把它看做一个纯粹的、通透的建筑。
它有一个进入内部空间的开口,建筑的维护结构除了金属网格外,地面还铺设有类似金属网格的方格地砖;亭子的周边以及基座则铺设了碎石。
浅析藤本壮介对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
D oors & W indow s应用与实践浅析慕本壯介对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陈舒含重庆大学摘要: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锐建筑师,对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有独到的见解。
但尽管设计实践良多,却极少涉及建筑技术层面。
文章从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角度出发,分析藤本壮介的技术策略,并试图展示其运用建筑材料与表达建筑理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藤本壮介;建筑材料;非常规;新的普遍性1前言藤木壮介作为日木当代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中的先锋人 物,作品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其作品可粗略分为两类。
一类 是作为日木建筑师对传统建筑的回应;另一类则带有藤木自 身的特色,体现了其“弱建筑”理念,后者常表现出不同寻常的 形态。
两类建筑无论形态还是理念均差异明显,但从建筑技 术层面分析有一定的相同点,即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式 均为建筑理念服务。
而因建筑理念不同,前者界面纯浄,体块 分明,材料相对常规。
后者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藤木独特的 设计理念,有明显的非常规运用。
2材料运用与“弱建筑”理解藤木对材料的运用必先理解“弱建筑”理念,即放弃 强加于人的建筑功能界定的退让型设计“弱建筑”以使用者 的人际关系及空间与人的相互作用来引发建筑空间形式多 样性的产生,从而使空间具备可再造性和可选择性。
在此过 程中,藤木主张回归原点'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对原始状况的分析,他试图创造一种能被理解和记忆的“未来的原初 景观”[2]。
即“我想返回到事物的木质,创造现在虽然没有,但 应该存在的那种创新性和必然性融合起来的建筑。
”。
因此 出现了材料的非常规运用。
可以说,材料的非常规运用与“弱 建筑”和“原始的未来建筑”这点密不可分。
3材料的非常规运用前文已提到藤木的两类建筑。
前者藤木常使用混凝土与 玻璃的组合以回应地方性的传统[3]。
但这种方式趋于常规,材 料运用未脱离传统。
后者中材料不仅起支撑或装饰作用,还 表达了材料自身特性在建筑中的可能性。
即“设计师只需在 同一个事物中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即有可能创作出让人安 心的同时又拥有对外面世界的新鲜感”。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摘要:深度地解读一个建筑师,我们不仅应从建筑的外部出发,更应该透过现象观察本质。
身为现代炽手可热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建筑理念,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师对自己更是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通过自己对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建筑本身来作为自己思想的载体。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藤本壮介具体代表作品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藤本壮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藤本壮介;森林;经历1 北海道的森林藤本壮介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并在那里长大,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成员组成。
由于北海道大部分位于地处北纬度之间属寒温带气候,与地处北纬度左右的本州十分不同,其特点是四季变化不明显、冬季较长。
这也使得这里的植物、动物的分布十分不同。
《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作者风卷景次郎,作为一个移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他所居住的北海道,其秋天是“生产性的”,它是那样“充实”、“健康”、“新鲜”、是那样“充满活力”。
这对藤本壮介之后的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森林一样的建筑藤本壮介在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对其他大师的研究发现,认为当代建筑设计虽然越来越强调建筑的可控性,但自从建筑落成使用甚至设计结束之时,其就已经对之后由外界而来的不可控要素失去了足够的包容性。
这样的建筑太过于封闭,隔绝了环境以及人活动的多样性,它们拒绝、不给机会,因而对于其将要存在若干年的未来而言是反动的。
与此同时,森林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藤本壮介:那些“恰巧兼备了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让人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局限性和偶然性”给予了他启发。
他就此提出了未来的建筑应当是像“森林一样的建筑”,它涉及场所、局限性、无形化、局部和间隔。
这分别指涉了场所、局限性、无形、局部、空间。
从这样的表述中,藤本壮介隐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类似森林般谦虚的、和谐的、对人与不可预知的行为保持开放的建筑理想。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 台湾塔
方案分析: 台湾塔
理念 ●台湾榕树 ●漂浮的福尔摩沙
方案分析: 台湾塔
方案分析: 台湾塔
设计灵感来源于台湾榕树的树根,极具装饰性的结 构创造了一个半室外的室内空间,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效 果,好似沐浴在巨大的树冠之下。这座建筑位于一条绿 色带之中,建筑师在300米的高空设计了一个绿化屋顶 “岛屿”,屋顶中心的空隙是依照台湾地图形状设计的, 代表了神秘美丽的宝岛。这座屋顶花园将把自然之美引 入到城市文脉中,并成为台中市的新地标。
这个治疗中心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建筑量体零散错落的配置状况。看似混乱的排列方 式其实是经过严谨的平面规划与设计的结果,就如同抽掉了五线谱架构的音符般,其实 是由音符与音符透过局部的关系来构成整体的架构所成立的秩序。错落的量体之间留下 了不少缝隙,然而由量体所夹出来的这些原本可能毫无意图的空间反而成了建筑物内部、 孩子们活动的最重要场所、编织出了如同介于建筑体与都市之间般的公共领域。这样的 尝试在于提出一种随机而成的建筑造形方法,而这样的造形也意外地形成了特殊的地景。 不具这个作品不仅揭示了一种有别于一般经由明确企图的设计做法,也刻画出了一种非 传统的几何学所具有的空间潜力。
方案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没有五线的乐谱 ?=藤本壮介
拿掉五线谱,只画上记录声音漂浮的音符。这样会 混乱吗?并非如此。这里,联系出现在音符之间。无数 的音符在巨大的互相联系的网中彼此交织。这里存在着 一种由局部的联系产生的动态的温和的秩序。这个由音 符显示的秩序就是21世纪建筑的秩序。
方案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藤本似乎试图创建一个万能模数控制的“场所”place来构建他的居住 “元类型”。
方案分析: Final Wooden House
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性研究——以雷姆·库哈斯与藤本壮介的对比为基础
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性研究——以雷姆·库哈斯与藤本壮介的对比为基础白效轩(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早已不是单纯的设计手法和形式美学的运用,东西方的建筑文化在融入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愈加明显的文化内容渗透到东西方建筑师的设计中。
本文通过两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先锋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和藤本壮介的对比,结合二人的建筑观念、设计方法及各自的建筑作品,探讨东西方建筑师和东西方建筑文化背后的差异性,对中国当代建筑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如何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这种差异性来源于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建筑观念;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4.23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m Koolhaas and Sou FujimotoBai Xiaoxu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 longer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design techniques and formal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e collis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more and more obvious cultural content permeates into the desig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ioneer architects Rem Koolhaas and Sou Fujimoto, who grew up under two cultural background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rchitectural concepts, design methods and their respective architectural works of the two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s and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hind the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difference comes from deepe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behind i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oncept;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ce随着当今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增强,人类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全球意识不断崛起,建筑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藤本壮介是一位日本的生态设计师,他的生态设计理念独特而深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介绍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首先,藤本壮介认为设计应该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设计师,拥有复杂而精确的生态系统,通过借鉴自然中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创造出更有效的设计方案。
他提出了“生态学解析”的概念,即通过深入研究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藤本壮介注重设计的生态循环。
他提出了“循环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设计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摩天洞”的项目,通过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植物和绿色空间,实现室内和室外的循环往复,提高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
此外,藤本壮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城市是现代社会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设计。
他提出了“城市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增加绿色空间、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系统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一些项目,如东京都温暖岛设计、德阳会展中心绿色化改造等,都是在城市环境中落地实施的生态设计方案。
最后,藤本壮介强调设计要注重人类的幸福和健康。
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应该关注人类的福祉。
他提出了“生态共生”概念,即通过创造舒适、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的一些项目,如日本大石寺的景观和生态修复项目、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等,都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循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他通过深入研究自然和生态系统,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方案,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藤本壮介的建筑观
Vol.40/No.20/Westleather藤本壮介的建筑观陈琪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摘要:藤本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然原始的建筑,建筑就像“森林”,建筑的场所即大自然,试图在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自然的关系,这是让建盒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二是“弱建筑”,“弱建筑”的概念植根于森林体系,倡导建筑应该削弱自身的存在,服务于人,旨在与自然相协调,并通过人类行为来划分空间,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引发人对空间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藤本壮介;“建筑设计”;自然;原始;弱建筑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0-0001-011背景关于建筑,现在人们一般都停留在对建筑规范的表层理解上,需要一个什么功能的空间,就建造一个相应功能的建筑,建筑的意义就是为了制约和规范人的行为。
社会的文明发展需要秩序,建筑通过功能的分类和建立来影响人类的发展道路。
现代建筑专注于用功能将人类的需求实现,杜绝符号化的装饰,反而显得太过功用化,缺少了人性化关怀。
但是藤本壮介是个例外。
他的建筑是全新的尝试,不限定功能,他经常用“未来森林”来解释他的建筑系统,也就是建筑的自然复杂性和多样性。
2藤本壮介简介1971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的藤本壮介不像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他不想在设计师的日常做画生活中迷失方向。
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北海道独立学习,2000年创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用大胆的概念实验与大师们交谈。
从住宅到建模,医疗到文化,开创性设计作品为他贏得了肯定,例如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等。
3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特点藤本壮介将自然与建筑以最原始的形式结合起来,同时在建筑实践中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
森林外部看似混乱,实则不然,森林有其独特的秩序,它是不确定性和秩序的共存。
如果将自然与建筑藕合,就可以使生活的格局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人可以自发地在自然的建筑中自由地创造。
浅谈柯布和藤本壮介对笔者居住设计的启示
浅谈柯布和藤本壮介对笔者居住设计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是谈谈在笔者居住综合体课程设计中,柯布西耶和藤本壮介的一些设计理念对笔者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笔者将简单介绍,在对从二人身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加以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是如何在此次课程设计作业中加以实践和运用的。
希望能探索出一些如何将学到的抽象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方法,对自己及他人以后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空间组织光辉城市邻里空间一、绪论柯布西耶和藤本壮介前辈的一些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对笔者此次居住综合体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柯布教会了笔者一些设计中的具体手法。
教会了笔者在设计中要注意建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周围大环境应是和谐共生的;启发了笔者将如今单元预制模块的方式融入到此次居住设计中;藤本壮介更多的是拓展了笔者的思维,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引导。
本着“内外连续,打破邻里空间的隔阂”理念的居住设计手法很大胆,独特而又新颖。
对此次以2018谷雨杯题目为题的课程作业来说,无疑教会了笔者一种开拓思维的方式。
二.柯布西耶的启示1.光辉城市理论1.1简介核心: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协调、功能上延续、空间上互补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
基地位于长沙海信广场附近,处于城市中心区,四周分别是海信广场、商务酒店、办公楼、银行。
考虑到与周围大环境的联系进行如下处理:底层架空——附近建筑密度较大,自然因素较少。
通过底层架空解放底层空间,加入绿色景观。
基本形为回字形——根据图底关系,延续城市肌理。
坡屋顶,西南高,东南低——周围建筑环境整体上是西南部建筑偏高,东南部建筑偏低,且高差较大,为与周围建筑相呼应,设计成缓坡屋顶。
在基本形基础上伸出四个体块作为共享工作区伸入周围建筑中——一方面是进一步与周围环境形成联系,一方面是在这些连接体块中布置创客的共享办公空间,既可以以共享自由的特点吸引周围大公司办公场所的人来此工作,又可以使这些创客可以顺势走进周围大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或是双方之间进行交流。
藤本壮介
• 实验困惑——萌芽期
• 原始未来之家(2001 年) • 该方案是藤本在 2001 年所做的概念图。是
关于功能性空间与人类身体行为的初探。 • 这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建筑整体由板
片堆叠而成,它们之间的间隔均 350mm。 • 藤本将 350mm 设为一个固定模数,他认为
这是身体的万能尺度,175mm 是楼梯踏步高 度,350mm 是椅子高度,700mm 是桌子的 高度。350mm 可以是建筑中的任何一部分, 是楼梯、地板、椅子、桌子,甚至是灯具、 结构或者庭院。空间的使用由居住者自行定 义,让居住者回归原始状态,介入设计,从 而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发现适合自己的居 住方式,不被生活所固化。
建筑在藤本眼里只是城市空间的延伸而已
作品剖析
• House N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House N(2008 年) • 住宅的界限在哪里?屋外是公共空间,屋内是私密空间,这是众所周知的空间定义,但在藤本看来这只是一个关于层次的问题,而不是私人
或者公共,是对于边界的新认识。 • 直观上,House N是由三个开满洞“盒子”嵌套组成的。里外三层“盒子”和错落不等的开洞让住宅更富于层次感和密度感,并且没有一面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终结版木屋(2008 年) • 严格来说,它并不能构成一个房子,可以说是一个度假休息室,虽说是不规则的木头堆叠,那是经过非常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来的,它没有家
具,没有墙壁,没有屋顶,但你能在里面躲雨,睡觉,玩电脑。
作品剖析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终结版木屋(2008 年)
木材是万能的
查阅需要系统化的逻辑与秩序,而漫步则需要犹如林中一样的多样性秩序。这是一种存在于自然与人工、秩序与混乱、渺小与巨大、简单与 复杂之间的相对性。”
藤本壮介的建筑——在自然和人造之间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现代建筑理论结课论文藤本壮介的建筑——在自然和人造之间学院名称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建筑学学生姓名周天学号********任课教师刘茜二〇一三年十月1.“建筑诞生之时”——藤本壮介的设计理念阐述1.1藤本壮介其人藤本壮介是日本建筑乃至世界建筑界近十年来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对空间的认知十分独特,我想这应该源于物理学的认知,在他上大学起初,一直想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物理学家,由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中对空间有着独特的解读,很重视对空间的认识,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烙印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
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围盖了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
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他的作品涉猎很广,而且他总能不断地在其他地方找到灵感,比如乐谱中,比如树林中。
他的建筑基本以纯净的白色为主,内部的空间十分丰富,在还原他的建筑建设模型时,有时需要好好地研究他的内部空间一番才知道感如何下手。
我认为日本的建筑师确实把握时代脉搏很准确而且会将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融进设计的能力很强,由于与我们的文化同源所以我对日本的建筑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认识,他们含蓄,但是做出的作品有时很前卫,含蓄是因为文化影响,前卫是因为对时代的清醒认识,藤本壮介就是新时代日本建筑界的佼佼者,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自他开办自己的事务所至今已有12年,在这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为现在乃至将来的建筑提供了更多可能。
藤本壮介建筑新秩序
日本新世代建筑家系列之一藤本壮介所提示的建筑新秩序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助理教授近年来日本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安藤与伊东的建筑风潮无疑已经席卷全球,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会是逐渐展露头角而崛起的三十岁代年轻建筑师。
这个新的建筑世代即便也受过建筑学院教育的洗礼,然而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却能窥见另一种有别于过去重视都市涵构、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
他们勇于搁置学院派教育的包袱、发明出过去所未曾存在的形式,并透过某种原理与规则来进行建筑创作上的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藤本壮介、石上纯也,以及受邀参与台湾澳底大地建筑设计案的年轻新秀平田晃久。
作为一系列的追踪报导,本篇首先以藤本壮介一连串惊为天人的创作来解读这个(从状况(context)迈向原理(theorem))的建筑新思维。
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的藤本壮介于1971年在北海道出生。
2000年设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以来已经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
代表作有(伊达的援护寮)(04年JIA新人赏)、(T House)(06年住宅建筑赏金赏)、(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08 JIA日本建筑大赏)等等,目前也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等建筑设计名门的兼任讲师。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
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
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
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摘要: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中,安藤忠雄并没有随波逐流,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他的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筑的外形表现传达了一种内在美,一种哲学,很好地将传统美学融入其中并一直的延续着。
这种建筑哲学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启发。
关键词:安藤哲学传统美学延续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安藤作品中的禅宗哲学“直观”与“内省”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建筑师。
集智慧和艺术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非常实用,有着一种禅意;他有超强的洞察力,摆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及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使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传统美与实用性相统一。
阅读安藤的建筑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超脱浮华的深沉气质,从不足百平米的区区斗室到宏伟的都市构想,安藤的每个作品都带给我们一种东方式的平静和沉思。
安藤忠雄展现给我们的是建筑在自然中丰富的表现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东方式的思维方式“禅”的眼光去阅读安藤的作品,去理解安藤的自然观,这不仅仅是因为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安藤正是这一文化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是禅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态度,对于世界本源的哲学思考而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它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相融合,并最终形成安藤独特的东方式的建筑“哲学”。
禅宗哲学包括“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
在安藤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禅宗意味的空间,一种封闭的,几何的空间。
安藤试图创造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让住在建筑里面的人感觉不到世俗的喧嚣和工业化城市的干扰,他并不是注重建筑外在的形式变化,而是追求内在的人与自然情感的沟通。
他想尽一切办法将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之融合。
那些被他划分出来的封闭的私人空间其实是为个人留出了情感的方寸之地。
他把这种空间定义为“情感的空间”。
所谓“直观”世界就是抛弃任何概念的借助,直接进入事物本身,从它的内部来观察它。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向瑶,熊瑛(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阐述了作者对建筑审美的认识,认为建筑审美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真实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做了许多的实验性的建筑,以此去拓展建筑的边界,追寻建筑最本质的概念。
尝试通过分析藤本壮介的建筑作品来展示其自然的艺术美。
自然美;艺术美;藤本壮介说:“我对森林更多是一种感受,感受它独有的特征中蕴含的潜力。
这样的森林特质兼备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包含了局限性和偶然性。
”建筑不是通过对界定功能而产生的,它应该通过某种关系去创建一个合乎情理的场所。
由此衍生的建筑可能是一片山丘,或是一种随机产生的地形。
在藤本壮介设计的许多建筑中我们都能看到,他通过分析探究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的景物随机自由地穿插在建筑当中,使得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种方式突破了原来关于建筑的思考模式,融合了日本特有的“暧昧性”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将人们的关注点从建筑转移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在未建成的青森县立美术馆(图1)设计中,藤本壮介思考要如何建立在森林当中的美术馆,由此他提出了向森林敞开的“弱建筑”:不建立秩序,而是如何思考并融合到森林与建筑的关系之中,建筑的墙不是隔离周围环境的壁垒,而是在森林中自由地沿着地形蜿蜓,从而形成森林的一部分。
由此,森林也就成为美术馆天然的陈设,站在美术馆内就仿佛是置身大自然中。
“与其说藤本壮介是设计了一个建筑,不如说他是通过用一个建筑把人们的视线从室内转向了室外,从美术馆建筑转向了森林,建筑自然而然地与森林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模仿自然,而是建筑与自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空与情感层面的一种融合”。
3.2自由设计一个建筑,主要目的是满足人在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它的唯一对象是人。
原始时期的人们依靠天然的洞穴生活,随着居住时间的加长,因循本能的需求又对洞穴进行重新的分隔:睡的地方、放储备粮的地方、放工具的地方等等,在这个洞穴里人是自由的,每个“地方”也都是流通自由的。
藤森照信的建筑
藤森照信的建筑摘要藤森照信的建筑艺术鲜明,建筑理念和构筑方式独树一帜,对于建筑历史,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通过分析藤森照信的建筑理念和建筑实践,对他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藤森照信蒲公英住宅可持续发展藤森照信(1946年11月21日- ),著名的日本建筑史学家,建筑师。
他的建筑粗犷而强烈,饱含原始,荒野,古朴的意象,展现出类似上古时代的巨大力量,艺术效果鲜明而突出,带有明显的个人痕迹。
藤森设计的初衷是想把置身于山林荒野一样的原始生活形态,融入他的建筑之中。
[1]他的实验性建筑作品“高过庵” 《荒野山林中的木造美术馆》,《松轩》《不东庵工房》《养老昆虫馆》等,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木材,泥土,土石甚至野草等自然材料构筑。
透着原始的质朴趣味与山野似的浪漫情调。
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长期生活的都市人,看到这样的建筑,立刻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考,获得一种远离喧嚣,置身原野山林的感受和体验,仿佛回到了人类最本初的生活状态。
他的建筑理念和构造方式在日本建筑界独树一帜,看似简单的建筑材料,在他的运用下,变成了一座座野蛮,原始,充满趣味又极富艺术生命力的建筑,引人注目,诱人思索,也给人们带来了养眼的视觉大餐。
藤森照信认为,现代建筑分为红白两派。
红派追求事物存在性,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白派追求抽象性,以密斯为代表。
如今铺天盖地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建筑,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绒毛一样”毫无特色又到处扩张(当然,他的原话没有这么直接,这是他创造的比喻)。
究其原因,深藏在科技与信息的全球化浪潮中。
他认为,科技本身是无国籍的,无文化特色的,如同无色透明的物质一般,可复制,可移植,不受环境约束的可再生。
[2]因此,在科技与建筑师都呈现“全球化普及”的当代,建筑自然也呈现出了一种无国界的状态。
在他的谈话录中,他曾经提到,丹下健三先生在晚年说过:“柱子上面只有梁好寂寞,好想加点柱头之类的东西。
” 而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在看到芝加哥满城密布的国际风格超高层建筑的时候,也忍不住自言自语到:“照理来讲不应该会这样啊”。
藤本壮介 分析 11251703114 许建武
案例分析二 Tokyo Apartments
这栋集合住宅位于东京的住宅区内,内部包含了数个居住单 元,每一个单元都由2-3个以(家屋)为造型的房间量体以及 连接它们的阶梯所组成。也就是说一个住户是藉由居室以及居室
之间的都市空间所成立的。走在其它住户的屋顶来移动时、在家
与家的缝隙之间有着意想不到的光线透进来。这栋集合住宅所呈 现的是一个迷你的东京形象,既令人怀念、亦是尚未曾存在于东 京的都市风景。主要的意图在于藉由这样的密度与看似无秩序的 处理,来创造出场所中丰富的多样性。
城市和住宅的缝隙
整个建筑由三个嵌入的层次构成,最外部的壳覆盖整个
的地块,内部的庨园是外部空间。第二个壳是在其保卫
的外部空间中修建的具有局限性的场所。第三个壳是更 小的场所。各个壳之间的空间产生场所的浓淡。
藤本认为,所谓理想的建筑可 以说是类似内部一样的外部空间 ,和类似外部的内部空间,建筑
幵丌是修建内部空间,也丌是修
设计理念
台湾榕树 漂浮的福尔摩沙
分析小结
藤本关亍建筑原初的思考大多出亍原始的建筑形式:洞穴式,如“原初木屋”、通道洞 穴式,如“House O”、树居式,如“House H”等等,戒者是出亍这些形式的组合戒是部 分。他的这些思考的确是为建筑学贡献了新的形式和新的角度,但我幵丌认为这是最为高明 的“建筑的原初”,因为这并不是建筑的最原初。原始的居住形式幵丌代表建筑的原初,因 为建筑已经形成,一些秩序也开始形成,真正的原初应该是在建筑形成之前的。 藤本壮介关亍建筑原初的概念是不日本设计界关亍设计本质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藤本对 建筑本质的思考让他回到了建筑的原始。他做了很多对亍建筑界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实验,激 发了人们对亍建筑本质的思考。
再来说说建筑本身,在霓虹空间往垂直上发展是必然的,但是 这种坡屋顶往竖向上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抑戒把这样的形 式看成山地式建筑的叠加,只丌过把下一层的屋顶看做是上一层 的房屋建造的山地,只是有2个斱向的坡度的山地。 两层之间的透明的楼梯,既是两个实体的透气部分,丌至亍那 么闷,又是建筑不室外发生联系的地斱,可以看见街道的景。
藤本壮介和他的原始未来建筑
藤本壮介和他的原始未来建筑日本建筑可以说一直是亚洲建筑的代表,这得益于日本建筑人才辈出,从未出现断代过,藤本壮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藤本壮介很好的诠释了原始未来建筑这一理论。
【关健词】藤本壮介;日本建筑;原始未来建筑一、藤本壮介与日本建筑界日本建筑可以说一直是亚洲建筑的代表,这得益于日本建筑人才辈出,从未出现断代过,最早一代的前川国男、谷口吉生;七八十年代有丹下建三、菊竹清训、桢文彦、矶崎新、黑川纪章这一批精英的井喷;进入九十年代伊东丰雄、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等又相继涌现,进入新世纪日本的新生代建筑师更是层出不穷,令世界侧目。
而在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出生于1971年的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二、浅析原始未来建筑理论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Primitive-Future),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nest)和穴居(cave),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屋面、柱之分,它们都被简单化的置于一个容器之中,这是原始的未来建筑理论的第一个重要方面。
三、原始未来建筑理论的实践尝试(一)Primitive Future House和终极木屋在这个理论的驱动下,藤本壮介做了很多实际的尝试,Primitive Future House 是藤本壮介第一次在实际项目中去讲述自己的理论,这个住宅中藤本利用一个片板元素重复组成一个具有住宅各个功能的建筑,他为这个住宅列出一个等式:住宅=结构=家具=楼梯=楼板=窗户=阳台=过道=院子=户外=室内。
总之住宅所需的一切功能,一切组成元素都被一个容器代替,这样的住宅从根本上从人的需求出发。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作者:王佳叶俊然李女仙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深入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思想,从“自然艺术”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其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实践中的体现。
通过对藤本壮介思想来源的追溯,以及原初、堆叠、渐变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文章旨在揭示其如何借助自然艺术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建筑空间。
以广州市番禺区镜花园为例,深入剖析其设计手法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藤本壮介;自然艺术;空间营造;原初;堆叠;模糊一、藤本壮介设计思想及自然艺术理念(一)藤本壮介设计思想的形成藤本壮介(Sou Fujimoto)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森林般的北海道给了藤本思想启蒙。
1990年从北海道旭川东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因为受爱因斯坦的影响,他对时间与空间的论述非常着迷,所以最初选择了物理学,这种着迷也成为他后来从物理学跨界到建筑学的源动力,最终他于1994年从东京大学建筑学毕业。
藤本在进入东京这个复合型都市后,开始怀念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彻底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1]。
藤本的设计思想深刻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观念。
在他的理念中,建筑应当与自然融为一体,而非与之对立[2]。
这一观点在他的设计中得以体现——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致处理和空间布局上的自然主义表达,创造出既满足人类需求又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建筑空间。
(二)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理念首先是尊重自然规律和原则。
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与其对立。
他强调建筑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以便让自然光和空气流通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发展,建筑逐渐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我运行良好的封闭系统,但这样的建筑太过教条、太过机械化,有悖人们对舒适自由的生活状态以及复合的生活空间的追求。
其次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藤本壮介受北海道和东京的生长环境影响,便有了建筑应该取法于自然并最终回归自然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doc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摘要】文章首先介绍藤本壮介的生平介绍,主要部分是以科学研究方法来解释与分析藤本在住宅设计中对实验法的应用以及他的思想的来源简要分析。
最后以藤本的设计理念和他的访谈内容来总结全文。
ﻭ【关键词】生平;实验法;住宅设计;洞;原始性;未来性1. 藤本壮介生平藤本壮介出生于1971年,1994年毕业于京大学建筑系,是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ﻭ2。
研究方法之实验法在藤本壮介住宅设计中的运用ﻭ建筑原型是“棚屋"与“洞”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和近代建筑理论家德昆西(D uincy)都将洞视作建筑的原型之一。
研吾曾在1990年代初出版的《新建筑入门》中论述了“洞"的3大特征,该书获得建筑界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巨大关注,当时还在求学的藤本壮介很可能受到了这本书的一些影响而成为“洞说"的拥趸。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根据人的功能需要而产生,是人工化的.相比之下,显得更加中立。
对于人类的居住而言,是先于巢而产生的,它因地制宜,人类需适应它的形状,凹凸,并加以利用改造。
而功能主义者则将建筑进行机械的划分,其实人类的行为并非那么明确的分类,这样的划分未免太过强势。
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是基于此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弱建筑”是基于行为的“弱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使用者自行探索,可随意更改。
藤本将“洞”式空间视为未来建筑的雏形,其“弱建筑"理论亦可以解释为“弱关系建筑”。
在藤本壮介的住宅设计中,以的设计方法将以“洞”为设计原型和基于“弱建筑"理论应用到他说设计的建筑中。
下面主要介绍他住宅建筑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6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9No.62015年12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Dec.2015从近代科学哲学发展看藤本壮介的建筑理念叶南启, 苏剑鸣(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摘 要:建筑在任何时候都受制于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也会受到相对应的科学哲学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相应的哲学思想也变化迅速。
文章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哲学发展史以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并以藤本壮介的建筑实践为例,分析说明了现代科技哲学发展对近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科学哲学;藤本壮介;关联性;建筑运动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5)06-0097-06On Sou Fujimoto's Architectural Id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YE Nan-qi, SU Jian-mi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Abstract:The level of architecture was always subjected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atera,and also affec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philosophy of science.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the corresponding philosophy has been changing rapidly.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over a century and its impact on ar-chitecture,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o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of Sou Fujimoto.Key words:philosophy of science;Sou Fujimoto;correlation;architectural movement一、引 言建筑作为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必然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而科学技术作为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可避免地对近代建筑特别是当代建筑理论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技术上为建造和建构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从思想上影响着建筑理论的发展。
从上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到上世纪后半段的后现代运动以及最近兴起的数字建筑,无不直接受到当时科学哲学思想的影响。
藤本壮介是现在日本建筑界最受瞩目的年轻建筑师之一,他独特的建筑理论和创造性实践在近年的国际建筑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作品中拥有独特的体验感、深刻的哲学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共鸣。
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近现代科学哲学的思想和成果,形成了没有标志性的设计手法,但是拥有特定思想内涵的建筑设计风格。
可以说,藤本壮介在将现代科学哲学思想引入建筑的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科学哲学与建筑的关系以及藤本壮介的建筑中反映出的科学哲学内涵进行简要的剖析和解读。
收稿日期:2015-05-14作者简介:叶南启(1990-),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生。
二、近代科学哲学与建筑运动的关系1.科学哲学概念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现之后,科学的各类问题已经逐渐沁入了传统意义上哲学的领域。
科学已经开始触及人类最基本的哲学问题。
科学哲学在此背景下提出,它被定义为对科学、科学实践的反思所产生的问题的探究,或者是一种与传统的思辩哲学相对立的新的哲学。
同时它也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技观。
需要指出的是,建筑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环,相对最前沿的科技发现有相对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不快的时代,两者不总是同步的。
2.技术乐观主义时期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认为科技的发展即将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都将能被预测;一个安定富足的时代即将到来———这就是所谓的技术乐观主义。
从牛顿时代开始,技术乐观主义就开始出现在西方人的观念中。
19世纪末,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前所未有,牛顿主义者的技术乐观情绪达到了顶峰,工业文明的影响力,到达了顶峰。
这个时代的科学哲学充满了绝对的“可知论”和“可控论”:只要观察,一切事物均可知;只要了解相关定理,一切过程均可被安排;人类科学的力量是绝对的。
这种把科学神化的思想影响相当广泛,甚至至今为止仍有许多人笃信。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这种乐观情绪中发出了萌芽:确定、骄傲、逻辑、自大———相信自己的“绝对正确”可以征服一切。
它试图将建筑变为机器、将内部的一切包括人的行为都安排好,人们只要按照建筑师设定好的功能使用建筑就万事安康。
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自大的乐观之后总伴随着危机。
在之后的时代中,危机和反叛接踵而至。
3.近代物理学时期与后现代建筑运动1902年,罗素提出罗素悖论,基于集合论的现代数学大厦摇摇欲坠,第三次数学危机爆发。
1925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德堡提出矩阵力学,在研究领域牛顿经典力学继之土崩瓦解。
1927年,海德堡又提出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体系建立。
这个时代的物理学发现的一个特征就是强调“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这与乐观主义时代的“可知论”和“可控论”正相反。
现代物理学危机在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推波助澜下爆发。
科技的发展开始撼动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科学和哲学自哥白尼和牛顿的时代后,又一次面对着共同的危机。
由于这个时代的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晦涩难懂,至今仍由很多人对其不甚了解,其社会影响在很多年后才开始出现。
可以想象,社会思想受到了极大震撼,曾经被固定下来的未来似乎又再次充满了变数。
就像这些物理学发现批判了经典物理学一样,以批判现代主义为核心的后现代建筑运动最终爆发。
人们否定、怀疑,各自提出自己的建筑思想,一时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这些思潮中,二元论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一个多样化的时代开始到来。
4.复杂性科学时期与当代建筑思潮的变化1946年,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2年,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将视线转向“斑图(Pattern,又称模式)”,发表了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打开了“自组织”科学的大门,将大自然的形态发生机制的大致蓝图展现在了人类面前。
1972年,MIT气象学教授洛伦茨发表论文《蝴蝶效应》,混沌学宣告出现。
之后其在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帮助下飞速发展,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前沿学科。
1975年,IBM工程师本华·曼德博提出“分形(Fractal)”一词,正式建立分形几何学并且指出了它在现实中的许多实例。
分形几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组织的发生模式和最终结果,在日后的研究中也逐渐发现其在各种自然现象中的普遍性。
在这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后,简单性和复杂性渐渐画上了等号,单纯、绝对的因果论和二元论被抛弃。
相应的,和这些发现复杂性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东方古老哲学又开始受到大家关注。
1980年代以后,后现代建筑运动的喧嚣开始散去,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始蓬勃发展。
在有着非常高的自由度的情况下,世界各地的先锋建筑师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从利用物理学原理生成形态,到将哲学思想直接灌输进建筑之中,不一而足。
其中,日本建筑师们将当地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哲学思想89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月融入建筑中的做法等建筑实践活动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一致认可。
三、藤本壮介的建筑理念与近代科学藤本壮介,1971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学系,2000年创建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
其被认为是继伊东丰雄、隈研吾、SANAA之后日本建筑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1.弱建筑与新媒体科技2005年之前被称为藤本壮介的“弱建筑时期”,也是现阶段针对藤本壮介研究最多的一个时期。
“我花更多的时间来摸索向人们展现一个全新的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方式,引导人们如何去接触彼此,由人际关系的改变带来建筑空间的改变,让人们在其中可以忽略‘距离感’,这就是我在空间上所追求的感觉。
在建筑空间里应该多给人们一些选择的机会。
只追求安全舒适的空间是不够的,在这种安定的空间里,为了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应该多一些‘可选性’。
不能把建筑的功能强加于人,在同样的空间里面,有些人需要紧密,而有些人希望保持距离,这时候的空间就应该具备‘可选性’。
”[1]森林中两道“柔弱的围墙”,这是藤本壮介2000年青森县立美术馆设计大赛二等奖的作品(图1)。
这个作品中,围墙置身于森林之中又面向森林展开,没有刻意强调自身的特征,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将视线转向森林,用心捕捉森林万种风情的契机。
同时各部分间的关系性也十分丰富有趣。
图1 青森县立美术馆设计大赛二等奖平面与模型弱建筑的要点在于,减少建筑功能对人行为的限定,增加使用者的可选择性;减少设计者的个人意识和参与度,将自由度还给使用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概念虽然和密斯的流动空间有类似之处,其在建筑中的表达方式和出发点却完全不同:密斯出于功能主义的合理性出发,提出了将大空间交给使用者自行布置的“流动空间”概念,结果上来看给使用者提供了空旷的矩形空间;而藤本壮介的弱建筑则是希望弱化建筑功能性,真正让建筑成为行为的“外壳”而不是“枷锁”,建筑也不是传统的用网格、轴线等方式直接决定整体造型的构成方式,而是像自然界中的事物一样,由潜在和微妙的作用联系在一起,最终则形成了结构松散但富有逻辑性的形态。
这种弱化关联度的方式让人联想到尚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是在IT极速进步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媒体(Media)一词本意即是“中间物”,也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
可以说媒体的模式决定了人的社会活动模式。
新媒体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可以说已经近乎实现了实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