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414年抗战
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14年抗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
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艰苦的生活和巨大的牺牲,而且还为中国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14年抗战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14年抗战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政治改革。
从1922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朝着共产主义前进,而14年抗战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切,更加改变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使中国成为一个有着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促进了中国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
其次,14年抗战使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觉醒。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很多牺牲,而这种牺牲又使他们更加理解了民族的价值,并开始把自身的个人利益放在更大的民族利益之上,从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斗争精神,使他们更加强大、更加坚强。
最后,14年抗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新的军事思想。
中国当时没有先进的军事装备和现代化的武器,但是中国军队在艰苦斗争中缔造了“军事思想”,主张使用精准的战略、细心的指挥和攻击、灵活的作战态势,以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完成任务,这些新的思想和战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珍宝。
总的来说,14年抗战为中国带来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
它不仅拯救了中国,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因此,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应当受到重视,以更好地推进中国持续发展,促进中国走向现代化。
14年抗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它为中国带来了无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给中国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实践14年抗战的精神,要求我们继续建设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构建包容和发展的社会。
继14年抗战的脚步,把握未来的历史,把握中国的未来,全心全意投入到新的中国建设当中,共同努力,共同实现新的梦想!。
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
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事实上,近年来,史学界、教 育界一直在积极致力于通过教材,引导年轻一代更真实、 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2016年9月
28日,教育部官网披露了教育部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 会第四次会议第2349号提案——《关于尽快将中国十四年 抗战史纳入到中、小学教科书的
提案》的答复函。答复函称:“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 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标准》中规定了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
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 为14年抗战。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 底有何深意?修改不是对8年抗战
的否定,重点...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 大中小学修改教材 有何深意?“新华视点”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 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
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在全国大中 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底有何深意?不是对8年的 否定,重点强调贯通历史整体在中
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 修订提出了要求。多位受访学者强调,14年抗战不是对8 年抗战的否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
念馆馆长李宗远说,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 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 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 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
,其中明确提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 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 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 部抗战的开始’等。这些课程学习要求与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14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年5月18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载:“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其表达的是( )A.分封制造成的动乱 B.宗法制形成的稳定C.分封制形成的稳定 D.王位继承制的影响25.《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26.明清科举,主要内容为《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尤其重《四书大全》。
相对于内容艰深的《五经》而言,《四书》则比较浅显。
乾隆说:“土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书》文而已”“国家设科举士,首重者在《四书》”。
明清规定: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以此宣扬程朱理学 B.有利于平民子弟参加科考C.不利于选拔具有真才识学之人 D.有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27.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28.《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
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考点14 抗日战争
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中共领导的武装被 新四军 改编为八路军、
易错点 的颁布标志着 ①1937年9月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 1924年~1927年
一、平型关大捷 林彪 1937年9月 指挥官: 时间: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九一八事变发生 B局部抗战开始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A)
C A卢沟桥事变 B遵义会议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实行改革开放
A “八七”会议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 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历 史转折点”指的是( )
B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张学良被誉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英雄, 千古功臣是因为张学良曾经( ) A.东北军的少帅 B.实行了东北易帜 C.西安事变的主角 D.在九一八事变后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日本投降 (局部抗战) (逼蒋抗日) (全面抗战) (抗战胜利)
①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 日 (局部抗战) ② 西安事变: 1936年12 月12日 (双十二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复习指导(6分钟) 1、掌握卢沟桥事变的时间、结果、影响及英 勇抵 抗日军的将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的建立过程,南京大屠杀背景、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结果 2、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指 挥者主要特点、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以 及意义? 5、掌握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中心议题、 主要内容、意义及抗战胜利的时间、原因?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专项练习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一、单选题1.下图是2018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
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八一三事变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2.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自古以来,浙江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浙江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
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A. “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B.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C.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炼狱六周,哀哉国殇!”D.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4.2020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无数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A. 九一八事变B. 德国突袭波兰C. 七七事变D. 萨拉热窝枪声5.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国家又濒于危亡,是因为()A. 袁世凯独揽大权,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B. 北洋政府镇压五四爱国运动,激起全国人民反对C. 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6.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升级练(四)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主题升级练(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陈恭禄1934年撰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指出:“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
”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
”上述言论表明作者( )A.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B.肯定英国引领着国际关系潮流C.其观点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D.企图理性地反思中国落后之因答案:D解析: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作者从清政府落后的角度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其实是希望能够更理性地反思中国的落后,思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不是肯定英国的进步,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奕),已属不成事体。
”奕本人也对其从“岂肯与异类为伍”到“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耿耿于怀。
上述现象反映出( )A.奕依据时势作出主动的调整B.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必要性C.清政府形成了近代平等的外交D.清廷“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咸丰帝还是奕都极力反对与外国人直接会面,但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会面,这反映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观念已受到冲击,D项正确。
A项“主动的调整”表述错误;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并没有形成近代平等的外交理念,C项错误。
3.(2019贵州遵义高三冲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C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C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6.C1[2014·重庆卷]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6.D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A项“利用”、B项“接受”、C项“借助”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
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 项。
7.C1 C3 C4[2014·天津卷]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7.C[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
故C项正确。
18.C1[2014·山东卷]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8.D[解析] 本题以《马关条约》的影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5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试题
专题5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一、选择题1.(2017·河北衡水模拟)冯玉祥曾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直言不讳地指出:“握政府之大权者,以不抵抗而弃三省,以假抵抗而失热河,以不彻底局部抵抗而受挫于淞沪平津。
即就此次北方战事而言,全国陆军用之于抗日者不及十分之一,海空军则根本未出动。
”此处所说“北方战事”指的是( )A.长城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平津战役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3.(2017·湖北武汉联考)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和国民政府进行了血雨腥风的“货币战争”。
日本共印制45亿假法币,实际使用了其中的30多亿。
日本将这些假法币大量投放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货币贬值、经济混乱的一个重要诱因。
日本大量伪造法币的主要意图是( ) A.扰乱沦陷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为了以华制华D.建立统制经济4.(2017·河南郑州二模)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这反映了(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妥协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C.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5.(2017·山东济宁三模)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所拟《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曾写道:“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
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
”日本这一指导思想适用于( )A.抗战防御阶段B.抗战相持阶段C.抗战反攻阶段D.淞沪会战时期6.(2017·山西临汾二模)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 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一第14、15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14、15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1、五四运动是学习的重点,注意多角度(如革命史、党建史、思想史等)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注意与必修3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梳理两条线索: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二是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
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
2、从民主革命的任务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分析国共两党的关系,突出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民主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三重难点解析1、大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革命中心区域是怎样转移的?其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地区(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
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
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
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1927—1934年,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闽浙等山区。
原因:①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但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遭到重大挫折。
③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北方。
原因:①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
②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中心随之转移到北方。
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
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总数超过了( )A. 30万人B. 60万人 C. 10万人 D. 20万人2.延安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被誉为革命圣地。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延安的是()A. 中共一大召开B.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中共七大召开 D. 西安事变3.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14 年抗战。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卢沟桥的悲鸣②南京城的苦难③西安城的号召④东三省的哭泣A. ④②③①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D. ④③①②4.据《西北文化日报》报导,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对蒋介石兵谏的两位爱国将领是( )A. 李宗仁张自忠B. 佟麟阁赵登禹 C. 张学良杨虎城 D. 彭德怀贺龙5.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在这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7.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A. 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 .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C.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 .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8.毛泽东曾提笔写到“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认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时期,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9. 下图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
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总复习
1、中日双方围绕徐州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为什么台儿庄战役在徐州会战中引人注目?日本若占领徐州,可以控制津浦和陇海两条铁路线,进而西攻郑州,南迫武汉。
因此国民党军队对东西南北交通汇合的徐州重兵固守。
守住台儿庄,就能确保徐州东北方的安全,不让南北两支日军会合。
2、如何评价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而国民党战场大片领土沦丧?(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军事上有助于固守徐州,政治上鼓舞了抗日的士气和民心。
但徐州失守,大片国土沦入敌手,这说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不能从根本上拯救民族的危难,唯有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合作,充分发动民众全面抗战,才能挽回局面。
3、请分析日本在1938 年底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使敌人惶惶不安,迫使日本调整侵略部署。
目的:集中力量打击令日本深感威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化国共合作,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
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
徐州会战开始。
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5、影响:台儿庄作为徐州会战的局部,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6、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1、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次预测-历史(含答案)
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次预测-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2.《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3.《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孙中山在1915年给第二国际(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我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这表明孙中山()A.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早领导者B.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希望利用国际因素推动民国建设D.对民国初期政治状况非常失望6.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节选)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节选)作者:来源:《源流》2017年第03期在历史学科中,抗日战争史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
近日,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修改相关内容。
这表明,长期以来认识不尽一致的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终于通过进入教材的形式加以解决,对此绝大多数人举手赞成。
但有些人也许并不完全清楚,确立“十四年抗战”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一是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
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二是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是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8年抗战改为14年的原因
8年抗战改为14年的原因“八年抗战”的说法已持续七十余年,现在突然被“十四年抗战”所取代,一夜之间成为中小学教材所尊奉的标准话语。
据称促成此改变的契机,是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副主席李敏辗转提交给全国两会的建议。
由此似可推测,李敏的初衷首先是将抗联历史计入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战史。
但由八年向十四年的转变,可能超出李敏意料外的一个后果是,它在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抗战”。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入侵中国的两个关键性节点。
所不同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层面并未与日军做总体性直接对抗,零星的反抗只在民间存在;而卢沟桥事变之后,则是举国体制被拖上战车。
“八年抗战”的说法,坚持的是政府本位的历史观,“十四年抗战”则是社会史的思路。
彼时训政的国民党提出“八年抗战”的说法,并不令人意外;而就当时“在野”的共产党而言,“十四年抗战”的叙事更符合实情。
即便如此,1931年至1937年的抗战,仍不能简单理解为“在野党”奋起而“执政党”隐匿的一次保家卫国行动。
让我们回到1931年,九一八之后,东北军一枪未发,张学良率部下退回关内……中国创刊最早的报纸上海《申报》9月20日始大篇幅报道此事,标题为《日军大举侵略东省:蔑弃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沈阳辽阳长春安东营口等处均被侵占》。
开头的总括性综述称:“十八日下午十一时,驻南满线日军四十名,突将皇姑屯北宁铁路拆毁,开始军事行动。
十九晨二时,日军第二师团进占商埠地及沈阳城。
咨意搜索,省府及兵工厂粮秣厂均被焚毁。
同时日军炮击北大营,因边署严令各军镇静,故军民死伤甚众,警察伤亡尤多。
北大营驻军沿沈海线东退,途中被日兵截击,伤亡甚众。
北大营及东北大学全被日军占领,交通完全断絶。
荣臻(边署参谋长——作者注)及荣家属均被日军逮捕,第一旅长王以哲殉难。
营口十九晨八时亦被日军占领,站长、警务长被俘。
日海军在营登岸,距营八里埋设地雷,防止客车前进。
长春十九晨十时陷落。
高考历史新概念:8年抗战改为14年
高考历史新概念:8年抗战改为14年据新京报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近日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
教材的这一修改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来说有何影响?涉及改动的内容多不多?对此,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教育部纸质文件,收到正式文件后,将会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该项工作。
同时,记者从成都部分历史老师处了解到,在日常教学中,涉及“抗战”的内容,老师们多是讲述的“八年全面抗战”和“六年局部抗战”的概念,很少单独提及“八年抗战”,“现在我们使用的历史教材中似乎也没有’八年抗战’的字样”,因此这一改动内容对日常教学来说影响并不大,而且在成都近两年历史科目的中考题中,也曾考查过“十四年抗战”的相关内容。
“十四年抗战”曾入成都中考历史题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老师叶德元介绍,他早在2015年参加全国历史学术年会时,就有学者在会上提出过“十四年抗战”,在日常教学中,他给学生讲述的也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是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起,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老师刘小芳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十四年抗战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我们也一直是这样讲的。
”叶德元说,初中历史涉及抗战的内容,主要在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习,因此,即便教材要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也不会影响学生下学期开学后的学习内容。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成都近两年历史科目的中考题中,也曾考到过“十四年抗战”的内容。
“题目大概是说,有学者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按照这种说法,是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算起的,让学生进行选择,那么正确答案就是‘九一八’事变。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4 Word版含答案
训练14 14年抗战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心发表《对日战斗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夫、同学、爱国学问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制日本的侵略。
这表明(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头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夫、同学、爱国学问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开头拿起武器抵制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
2.1927年,田中义一主持了日本东方会议,正式形成了大陆政策,明确提出将“满蒙”与“中国本土”相分别的方针。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六名士兵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1.5米路轨,诬称中国军队蓄意所为并对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九一八事变”。
事变后日本政府对外声明爆炸大事是“突发”大事,中国守军破坏路轨,日军“有必要先发制人”。
此后日本未马上惩处肇事人员并在四个多月内占据中国东三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战斗,是中国抗日战斗的起点B.柳条湖爆炸案打乱了日本政府的对外征战方案C.日本关东军挑起事变得到政府授意D.“九一八事变”是突发性的偶然大事答案 A解析柳条湖爆炸不仅没有打乱日本政府的对外征战方案,反而为日本侵华供应了借口,故B项错误;柳条湖爆炸案后日本政府对外声明爆炸大事是“突发”大事,中国守军破坏路轨,无法看出是否是政府授意,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斗,故D项错误。
3.2021年伊始,训练部基础训练二司下发2021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学校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文件表示,依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训练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21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十四)历史
2021届全国金太阳联考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十四)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夏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提供了可能。
二里头墓葬中有很多玉器,它们制作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以前所罕见。
据此可推知A.夏代的历史从此成为信史B.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加C.夏代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D.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
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3.六朝隋唐时期盛行壁画,画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之用;卷轴盛行后,画成为可以随身携带享乐的一种物品。
通用2021高考历史备考双练之政治史考点14抗日战争十年真题练含解析
【解析】“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表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这个应该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后,抗战胜利之前,故C项正确;1840—1894年是在清末,在民国成立前,故A项错误;1895—1911年是在清末,民国成立前,故B项错误;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D项错误。
考点14 抗日战争
1.(2020全国Ⅱ卷·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A. 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 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 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沪战两月”“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可以判断这一战役是淞沪会战,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正确;1932年1月28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人在上海抵抗日军十万军队的历时33天的英勇战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排除A;广州、武汉沦陷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D。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可以推知该宣
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再结合题干中“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所发表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项;在1945年4月所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