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平衡状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静态、动态平衡的处理方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
本章开始把运动与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运动与相互作用研究的起点,在运功与相互作用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仅限于二力平衡,也没有涉及共点力的概念,学生对于在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如何过渡到多力平衡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会用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进行分析动、静态问题。
(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掌握正交分解法。
(三)科学探究通过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进行探究,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2.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2、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1.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作答!(如下图所示)2.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 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的展开通过上面三个列子,回答下面问题。
1.三个物体各受到几个力?它们是共点力吗?2.三个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3.三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多少?学生作答:1.分别为2个力、3个力、4个力;是共点力。
2.分别处于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合力都为0。
教师总结:上述三个例子反映了三个问题:(板书)1.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F合=0.(三)例题讲解1.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利用力的分解)2.教材P91页的例题讲解。
(利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两种方法来讲解)(四)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分类:不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但很容易失去平衡状态,且不能自动回复到平衡位置。
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失去平衡后能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状态。
随遇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偏离平衡位置后,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例1 在学习力的分解时,我们研究过斜面问题,现在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个斜面。
木块质量为m,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在要知道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多大?那么如何运用共点力平衡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解决步骤(边写边讲):共点力平衡解题步骤:1.确定好研究对象。
(要找到研究那个物体,没有研究对象往往就像射击没有靶子是盲目的。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找出确定的研究对象所有受到的力)3.处理受力(合成或分解);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与4.沿着建立的坐标轴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分解到坐标轴上5.利用平衡条件Fx=0,Fy=0。
变式训练1:斜面上放一竖直挡板,挡板后放一小球,求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与挡板对小球的力。
例2.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上O点,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OB绳始终处于水平方向,则OA 绳受到的拉力大小为多少?物体对O点的拉力和OA绳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本题采用两种方法解答。
①合成法,在板书示范合成F OB和F OA,解法,用正交分解,建系,分解F OA。
补充: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分解法,合成法在什么时候更方便。
例3.如图所示,由轻绳连接的物体A和B所收的重力分别为40N和100N,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物体B的弹力为多少?,物体B收到的摩擦力为多少?求解时先请学生讨论,①用合成法还是用分解法?②应该分解哪个力,为什么这么分解?通过此题让学生明白如何用正交分解,什么时候用分解,什么时候用合成,正交分解建立坐标系的标准是什么,(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分解尽可能少的力)。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理论推导: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即F合=0 (F x合=0 F y合=0)(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教案(共点力的平衡)
D 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点的三力平衡问题的探究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感受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什么叫平衡状态?小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二力平衡设问1: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满足什么关系?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学生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为零。
小结: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0=合F 。
2、三力平衡设问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提示:如何把三个不在一直线上的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转化为我们更熟悉的二力平衡问题?(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将1F 与2F 合成,用它们的合力12F 等效替代这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2F 与3F 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把其中两个力1F 与2F 合成,它们的合力12F 与3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如果将1F 与3F 合成,得到的合力13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将2F 与3F 合成,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小结:三力平衡的条件:(1)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0=合F(三)课堂练习例1、如图,节能灯重6N ,用细线拉向侧面,细线OC 恰水平,求细线AO 和细线OC 的拉力分别为多大?设问3: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力的合成分解法: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将不在一直线上的力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小结:共点力平衡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3)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方法,将不在一直线上的力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4)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共点力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设备、教学实例;
2. 孱生准备:学习笔记、习题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概念的思考。
二、学习共点力概念和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性质。
三、探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介绍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力的作用和必要条件。
四、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理论。
五、练习与巩固: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练习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展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共点力的特点和平衡条件,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实例。
七、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参与更多实验来加深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学生可通过研究更多应用实例来丰富对共点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实验演示充分,练习实例丰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共点力的平衡_教案1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3.知道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
4.学会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点的三力平衡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索过程,感受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共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愉悦,懂得合作重要,并乐于合作。
2.通过DIS实验数据处理,领略信息技术的简捷、快速、直观。
3.通过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相关科学成就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和平衡的条件。
2.难点:导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教学资源】1.器材:DIS实验设备或弹簧秤;学生实验器材。
2.张衡及相关资料等。
3.录像、图片:我国举重运动员奥运会比赛夺冠录像,东方明珠、赵州桥等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点评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并留下悬念:录像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我国举重运动员夺冠录像播放。
教师:张国政在69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160公斤和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而夺冠,裁判员判定举重运动员成绩有效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举重运动员能将举起的杠铃保持静止几秒钟。
教师:有道理,这与本节课学习的受力平衡问题有关。
二、通过图片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的平衡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熟悉的图片:学生活动:教师:这些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什么叫平衡状态?通过录像引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生活中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熟悉的事例,使学生对平衡有了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平衡状态定义: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高中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高中教案标题:共点力的平衡教案(高中)教案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计算共点力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应用共点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的概念和特征。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计算共点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应用共点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PPT演示文稿。
b.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c. 实例问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a.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共点力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2.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共点力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共点力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三、计算方法(15分钟)1. 通过实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共点力的方法和技巧。
2. 演示计算步骤,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过程。
四、应用实践(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共点力的原理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整理共点力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共点力的应用价值,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实际应用案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共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或实验室中寻找更多共点力的例子,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辅助手段:1. PPT演示文稿。
2. 实例问题和练习题。
3. 学生个人或小组答题纸。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共点力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对共点力的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探究共点力在物体静力学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稳定性等。
3. 拓展学生对共点力的应用领域,如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共点力的定义、特点和法则,掌握常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明确静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学习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如何绘制受力分析图。
二、教学重点1.共点力与物体平衡状态的关系,如何确定各个力和力的方向。
2.利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1.对于连杆、斜面等复杂结构的受力分析。
2.如何准确绘制受力分析图,以及如何判断平衡状态。
四、教学过程1.认知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物体静止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力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物体平衡的基本条件。
并通过图示介绍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共点力的特点,描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并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力的方向。
引入平衡条件,通过平衡条件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3.教案实践(30分钟)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绘制受力分析图来求解问题,讲解如何确定各个力的方向,如何应用平衡条件等知识点。
4.归纳总结(10分钟)在讲解完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共点力和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践,总结共点力、受力分析图、平衡条件等知识点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相关实验设备。
六、教学评估本次授课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实例分析,收集、分析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及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和反馈。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通过对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更容易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案名称:共点力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共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与练习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当三个人同时在拖拉机上用力向后拉时,拖拉机为何仍然不动?(等师生讨论)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人的力合力可以平衡牵引力?二、概念与定义(5分钟)1. 定义:共点力是指作用力的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力。
2.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三、共点力的特点(5分钟)1. 共点力的方向:合力与力的方向相反。
2. 共点力的大小:合力等于共点力的代数和。
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四、计算共点力的平衡(10分钟)1. 分析问题:给定一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共点力及其大小和方向。
2. 计算步骤:a. 将共点力的方向取为正方向。
b. 对每个力进行正负符号的规定,按合适的坐标系解析力。
c. 对每个力的大小进行正数或负数的数值代入。
d. 将各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及性质计算出来,并检查合力是否为零。
3. 解决问题: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五、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5分钟)1. 设计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实施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提供实验器材和安全指导,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4. 总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六、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1. 练习题:提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2. 分析解答思路: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案标题: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其在平衡物体上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来解决与共点力相关的问题。
3. 掌握通过图示和计算来确定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投影仪、计算器。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共点力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作用。
- 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共点力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共点力的相关公式和平衡条件。
-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在共点力平衡中的应用。
- 介绍如何通过图示和计算来确定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画出力的示意图,并列出已知和未知量。
- 指导学生使用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一定律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个共点力平衡问题。
-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 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提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让学生挑战自己的解题能力。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 教师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解题经验。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通过引入共点力的概念、讲解相关知识、分析实例和进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和应用。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设备、力的平衡条件的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共点力平衡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力的平衡条件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平衡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范实验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特点。
2. 解释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三、例题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探究,如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原理。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时的思考和解答能力。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三、教学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就叫做共点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对解决平衡问题一般方法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作出解答或能否顺利地解答。
研究对象的选取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结点,或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物体的全体)。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
2. 对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前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受力分析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体),然后按已知力、场力(引力场、电场、磁场)、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3. 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保持着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例:根据概念来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2)平直马路上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进的卡车(3)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4)刹车后停下来了的汽车(5)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在剪断细线的瞬间(6)竖直上抛达到了最高点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总结:(1) 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2) “保持”某状态和“瞬时”某状态有区别4. 运用平衡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课程标题:探索共点力的平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3. 运用共点力法改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衡和共点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使用共点力调整平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共点力(1)定义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一种感知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反应。
(2)了解共点力的影响:共点力的影响可以通过鼓励,压制,支持,影响等给他人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通过使对象感到安全,信任,宽恕和自我发现等影响方式,使和谐凝聚和力量正面化。
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1)共点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衡和失衡:当外部物体发生变化时,共点力会作用在内部物体处,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造成近似平衡或偏离平衡状态。
(2)分析平衡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共点力来分析外部原因对平衡的影响,从而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其他物体与其本身的相互作用,客观地分析其施加于自身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3. 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1)了解共点力对平衡的影响:当外部物体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时,共点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分析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2)运用共点力调整正确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利用挤压以及悬空,移动,紧绷或放松平衡物体等来改变平衡状态,也可以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
五、教学方法:1. 辅导式法:通过讲解,提示和引导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重点;2. 情境设计:形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景中探索学习;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促进对共点力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引导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定义和影响;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外部情境变化与共点力的关系;3. 合作实践:学生利用共点力进行相关探究;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5. 情境应用:活动完成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3.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
3.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指出共性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矢量合成法的运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共点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共点力平衡的三个条件,即力的作用线共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矢量合成法:以直观的图示和动画形式,讲解矢量合成法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共点力平衡,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矢量合成法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3.6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6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科目物理课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的平衡课时1课时核心素养1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培养学生运用平衡条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衡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4.处理平衡问题时,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作图,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作图能力在物理学科中的关键体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学生根具已有知识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共点力二.讲授新课:(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提问:什么状态是平衡状态?追问:物体速度为零是否一定平衡?出示运动的足球,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应该是保持静止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做单摆运动的小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学生思考回忆共点力定义,并在四幅图中依靠共点力知识解决同一类的问题回忆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回忆共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平衡现象的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理解C 物体沿圆形轨道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D 在光滑水平面匀速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物体受两个力的平衡,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共点力作用,我们可以逐步通过力的合成,最终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
如果这两个力的合力为0,则意味着所有力的合力等于0,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例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五个力F1、F2、F3、F4、F5作用下保持平衡,如果撤去力F4,而其余四力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则这四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F1 F2F3F5 F4 学生回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共点力的平衡【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3.培养学生处理三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4.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综合运用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很好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受力分析及力的运算【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物体受二力作用平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物体受三力作用平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平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举例说明)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题的基本步骤:【预学疑难】课内互动【新课教学】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教师:我们自然界中物体处于不同的状态,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实例.生1: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停止在路边的汽车,放在地面上的讲桌以及放在讲桌上的黑板擦等等.生2: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师:大家讨论一下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的瞬间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学生讨论,回答提问生1:竖直上抛的最高点物体应该处于平衡状态,因为此时物体速度为零.生2: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受合力为零的状态,并不是物体运动速度为零的位置.处于竖直上抛最高点的物体只是在瞬间速度为零,它的速度立刻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不能认为处于平衡状态.师:刚才的同学分析得非常好,大家一定要区分到底是速度为零还是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经过讨论分析我们知道应该是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教师总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即:F合=0问题: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在实际中有几种平衡情况.生1:有二力平衡,比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一重力,还有一支持力.教师总结: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在一个物体上.二力平衡(合力为零).问题:那么如果有一个向下的压力,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这时物体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生:这时物体受三个力,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这时是三力平衡.教师总结:三个力的平衡条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封闭三角形,用三角形知识解)教师活动:1.若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几个力一定是共点力,则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2.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则其中的某一个力必定与其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教师活动:高中阶段,重点解决三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平衡的问题的解决.(1)受力分析是前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适当的研究对象(尽量让问题简便);②先重力,再接触力,并画受力分析图.(2)注意点:①对“态”受力分析,某力存在与否可以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来检验.②要分析的是物体受到的“性质力”,不要画“效果力”.③该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的力不要画在该物体的受力图上.【典例导学】例1.木箱重500 N,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大小为200N与水平方向成30°向上的力拉木箱,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地面所受的压力.思路分析: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就是合外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适当的研究对象(尽量让问题简便);②先重力,再接触力,并画受力分析图.注意点:①对“态”受力分析,某力存在与否可以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来检验.②要分析的是物体受到的“性质力”,不要画“效果力”.③该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的力不要画在该物体的受力图上. 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F N +F 2=G水平方向:F 1=F f而:F 1=Fcos 300F 2=Fsin 300 所以:F N =G- Fsin 300F f = Fcos 300 例2.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A 点,如图甲,足球的质量为m ,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思路分析:取足球和网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它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 =mg ,墙壁的支持力F 1,悬绳的拉力F 2.这三个力一定是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点在球心O 点,支持力F 1,沿球的半径方向,G 和F 1的作用线必交与O 点.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F ,这时足球和网兜相当于受到两个力(F 和F 2).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判定F 2的作用线也必过O 点,即原来的三个力是共点力.解法一:合成法 解:取足球和网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1和mg的合力F 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示的平行四边形可求得: F 1 = mgtan αF 2 = mg/cos α解法二:正交分解法F F F F 2解:取足球和网兜作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共点力作用.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将F2分解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F X合=0和F Y合=0F x合=F1– F2sinα=0 (1)F y合=F2cosa-G=0 (2)代入(1)式得:F1=F2sina=mgtgα解法三:分解法解:取足球和网兜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如图所示,将重力G分解为F'1和F'2,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1和F'1的合力必为零,F2和F'2的合力必为零.所以F1= F'1=mgtanαF2 =F'2=mg/cosα总结: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三力共点平衡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法(1)力的合成法;(2)力的分解法;(3)正交分解法;师:在这个同学解题的过程中,他采用的是正交分解法:将其中任意一个力沿其余两个力的作用线进行分解,其分力必然与其余两个力大小相等.可以用力的合成法,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可以用三角形法,将其中任意两个力进行平移,使三个力首尾依次连接起来,应构成一闭合三角形.师:总结:处理多个力平衡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刚才几位同学分析的这三种方法,即正交分解法、力的合成法和三角形定则.这几种方法到底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就要看具体的题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灵活掌握.【课堂小结】本节课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是物体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分析,应该注意三力合成与多力合成的方法,注意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板书设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2.力的合成方法,正交分解法,力的分解方法【随堂训练】F1’F2’1.如图所示为一个悬挂重物的系统,其中AO 、BO 和CO 都是最多能承受100N 的细绳,已知BO 处于水平位置,∠AOB =150°,则所挂重物m 的最大重量是多少?这一系统中的绳子不会断裂?2.水平横梁的一段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 ,一轻绳的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 =10kg 的重物,∠CBA =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多少?(g =10m/s 2)3.如图所示,OB 为硬杆,可绕B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是120N ,角AOB 等于53°,钢索OA 对O 点的拉力和杆OB 对O 点支持力各是多大?课后提升1.已知一个力F=100N ,把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 1与F 的夹角为30°,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 )A .50NB .350 NC .33100 N D . 3100 N 2.将一个8N 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有 ( )A . 1N 和10NB . 10N 和10NC . 10N 和5ND . 20N 和20N3.已知一个力的大小为5N ,若用正交分解法得到一个分力为3N ,则另一个力为( )A . 3NB . 6NC . 4ND . 2N4.如图所示,将一个已知力F 分解为F 1、 F 2,已知F=10N , F 1与F 的夹角为37º,则F 2的大小不可能...是:(sin 37º=0.6 ,cos 37º=0.8) A .4N B .6NC .10ND .100N5.如图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A .支持力变大B .摩擦力变大C .合外力恒为零D .合外力变大6.如图所示,A 与B 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的定滑轮,A 物体在Q 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 物体移到P 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 物体由Q 移到P 后,作用于A 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 )A .地面对A 的摩擦力B .地面对A 的支持力C .绳子对A 的拉力D .A 受到的重力7.一重为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这些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F N =Gsin θB .F f =Gcos θC .F f +F N =GD .G 2=F N 2+F f 28.如图所示,在用力F 拉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水的阻力保持不变.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船所受的合外力保持不变B .绳子拉力F 不断增大C .绳子拉力F 保持不变D .船的浮力不断减小9.如图所示,有两个共点力F1、F2,已知它们的合力F和力F1,用作图法表示出F2的大小和方向.F2=__________.10.把竖直向下的150N的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F1的方向水平向东,分力F2的方向和竖直方向成37º角,则F1=N,F2=N .(sin37º=0.6,cos37º=0.8)11.把竖直向下的18N的力分解成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等于2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是N.12.如图,悬线AO与天花板夹角为60º,线BO水平,所挂物体的重力为100N,求悬线AO和BO的拉力大小.13.如图所示,重50N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F=30N.试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sin37º=0.6,cos37º=0.8)1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通过小定滑轮拉着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实心球,当它沿光滑的竖直墙壁缓慢向上运动至某处时细绳断了,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T>G),求当球心距离定滑轮多远时球将要落下?(定滑轮半径忽略不计.)教学反思参考答案3.6 共点力的平衡课内互动【随堂训练】1.kg m 35= 2.100 3. 钢索OA 对O 点的拉力160N 和杆OB 对O 点支持力200N课后提升1、A2、A3、C4、A5、BC6、AB7、D8、ABD9.图略2F =3.8N ~4.2N 之间均可得分10.112.5,187.511.30N12.N F OA 33200= N F OB 33100= 13.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Fcos370-f=0 竖直方向:Fsin370+N-G=0解之得: f=24N N=32N14.设当球心距离定滑轮为L 时球将要落下,此时细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θ,由力的平衡得: F cos θ=G由几何知识有: sin θ=R /L联立解得: 22G T RT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