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对策。
在探讨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和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发现了影响宗教信仰的因素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总结分析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旨在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提出有效对策应对相关问题,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信仰状况、影响、因素、问题、挑战、对策、分析、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对个体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有部分大学生积极信仰宗教,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也有大量大学生对宗教持怀疑、冷漠甚至反感的态度。
这种差异化的宗教信仰状态,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多样性,也给高校的宗教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和心灵成长。
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探讨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宗教信仰的因素。
这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还可以帮助高校及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深,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观念中,宗教信仰被视为个人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准则,但在当代社会,宗教信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宗教信仰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的快速传播,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对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了解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展开研究,通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宗教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生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灵成长和生活品质,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文明进步。
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可以为高校宗教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利于提高宗教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可以为解决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宗教信仰困惑、迷茫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推动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讨影响宗教信仰的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学生教育与管理机制构建
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学生教育与管理机制构建摘要:当今的世界是多元的,各种新奇的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群体,已存在部分学生虽非信徒,却表现出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学生接收多元的文化同时伴随接收多元的价值,由于缺乏较强的思辨能力,学生极易成为宗教渗透的重点对象。
因此,本文主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生强化信教学生日常教育,建立跟踪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校园宗教信仰学生多层次管理的良性闭环。
关键词:多元文化;宗教信仰;宗教渗透;管理机制我校作为“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并于今年将决胜“本科申办”,一直在不断地开拓进取,勇争潮头。
在新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同时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管理工作。
一、学院宗教信仰工作现状每学年新生入学进行调研时初步数据会有大量学生认为自己信教,认为很“酷”,存在“宗教暧昧”现象。
近年来,社会上的宗教组织向学生群体的渗透趋势明显加强,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发展成员,组织和鼓动学生参加非法团契活动,学生也从各方面平台接收到来自多元文化的浸染,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重点,宗教渗透也变换着“外衣”向着校园、向着学生的头脑渗透,有了一定加强的趋势。
对于渗透存在的掌握难度大,工作难度大等问题,按照我国对于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立足于制药学院宗教信仰学院摸排管理工作体制,就高职院校在新时代下宗教信仰学生管理"怎么做"的路径进行探索。
二、学生信教原因分析(一)家庭文化影响大多数信教学生都为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学生,是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为深重的地域,因此很多家庭的信教史往往能追溯到上三代,在学生的家庭氛围的熏陶感染下,学生成为一名宗教信仰者且信仰坚定。
(二)网络文化冲击现代社会人人自媒体,网络文化五花八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在网络中流行,对学生产生冲击,带来负面影响。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与宗教信仰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与宗教信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然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宗教信仰的存在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交圈子。
因此,如何在现代大学校园中更好地处理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环境。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们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这种多元性反映在大学的教育方式上,学校推崇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多角度,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勇于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各大学校园还设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从音乐、运动到文艺、科技等领域都有所覆盖,让学生们有更多元、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二、宗教信仰的存在虽然现代大学校园十分多元,但宗教信仰的存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大学生中有不少人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他们都对自己信仰的神祇或者道义有着坚定的信仰。
然而,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中,不同的信仰也可能会存在矛盾和摩擦。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不同的信仰无法沟通而产生偏见或者甚至敌对情绪。
三、如何处理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对于现代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处理自己的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宗教信仰的处理。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并且善于沟通和交流。
对于我们所不了解的宗教信仰或者不同观点,我们应该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不要对其进行歧视或者攻击。
同时,建立一个互相了解的渠道也是处理多元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的关键。
学生们可以通过各个宗教团体等途径参与不同的信仰活动,互相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维护自己宗教信仰的权益,也可以得到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思想。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研究摘要: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出现了“宗教升温”现象,一些大学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和信仰者。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宗教;文化;高职学生;信仰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79-02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方向,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1]因此,面对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宗教热”,如何积极引导和管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窄小、知识获取的渠道也较为单一。
加之,目前四川省的高职院校招生主要针对于本省生源,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开设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着较鲜明的地域特色。
根据这一背景,我们选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职学生在宗教信仰上表现出非自觉性。
在明确表明自己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中,有38.2%的学生是因为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信仰宗教的。
14.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了单纯的避灾祈福。
5.33%的学生认为宗教教义本身有说服力。
3.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
在对信教途径的选择上,有27%的学生是由亲朋好友的介绍而信教的。
有9.3%的学生是由宗教组织的宣传而信教的。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1. 宗教信仰状况普遍存在多样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中都有一定的存在和传播。
2.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深远。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观念,它还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一些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宗教信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接触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信仰、迷信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宗教教育,提高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文化素养。
宗教教育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宗教文化的传播,培养大学生的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宗教信仰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2. 加强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引导。
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作为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实践者,应该积极参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使宗教信仰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 建立健全的宗教信仰监管机制。
对于一些过度传播宗教信仰,或者存在迷信等现象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保障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中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占全国信教人口的14%。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更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在中国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佛教信仰更是异军突起。
大部分佛教信仰的大学生都是自己家族的传承,也有一些是自主选择信仰的。
他们相信佛教教义和禅宗思想能使自己听从内心的呼唤,往更深层次的生命内涵中去感悟。
基督教信仰的大学生在苏皖一带占领主导地位,农村基督教信仰的传小孩的比较多。
也有许多大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后转信基督教。
他们相信基督教教义能开启他们生命的智慧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榜样。
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略显分散。
他们信仰运用祈祷、忏悔等方式将自己趋于敬畏对待神的信仰。
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主要精神支柱,这一方面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道教信仰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较少,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信徒。
他们整日看重待人、修身、饮食等方面的道教原则,将之贯穿于自己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对策建议大学是人们获取思想、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宗教活动管控的重要地点之一。
为保证大学内的安全和文明的秩序,同时也要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以下建议。
1、加大宗教知识宣传力度。
针对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薄弱和误解,要加大对宗教文化历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各种宗教信仰体系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信仰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2、加强校园宗教活动管理。
大学应该建立以校团委和学生会为主的宗教活动管理机构,健全宗教活动的管理制度,规范宗教活动的举办方式和场合,避免宗教活动对校园生活秩序、教育教学活动、师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要保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宗教对策研究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宗教对策研究作者:葛英杰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2期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这一多元趋势,高校信仰各种宗教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远远超过信仰共产主义的学生比例,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宗教信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72-0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校8000多名大学生信仰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比例仅为32.5%,而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并不坚信共产主义理念的大学生比例却高达60.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7.2%。
类似的状况在全国其他高校也会存在,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热衷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课题:该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热潮?一、文化多元化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催化剂美国著名的学者亨廷顿认为,在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中,民族间最重要的区别已经不是意识形态或者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区别,而是表现为文化之间的区别。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也随之展开。
宗教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信徒人数不断攀升,这一信仰宗教的热潮也蔓延到我国。
在大学校园中,各种文化信息的冲击令人目不暇接。
不可否认,文化多元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交往和生存的空间。
但也不能无视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为主的有神论文化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无神论教育的冲击。
这些冲击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多元化的传媒信息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宗教渗透乘虚而入毋庸置疑,种类繁多的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与互联网等传媒为大学校园孕育了开放的环境。
但外来宗教文化思潮的涌入也使那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的学生,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偏差,他们开始对中央电视台的正面宣传保持怀疑态度,甚至不屑一顾,却对“美国之音”或“BBC”等海外媒体报道的反面新闻与负面言论兴趣很浓。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的背景十分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惑,而宗教信仰往往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和支撑。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包容的趋势,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的大学生对传统宗教抱有坚定的信仰,有的则更倾向于个人信仰或新兴宗教。
这种多元化的宗教信仰需求,也给高校的宗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对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宗教多元化教育、构建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心灵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探讨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有效对策,以及提出加强宗教多元化教育和打造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的建议。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旨在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健康发展,推动宗教多元化和社会和谐共存的目标。
通过此研究,我们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重视,加深对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的认识,以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建设者,其宗教信仰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宗教信仰状况。
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宗教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从而为宗教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能够揭示当代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和困惑,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与对策
情形 。从解析 的角度来看 , 中值定理是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的 柯西
( 接 第13 ) 上 2 页
24 出 于心 理 需 要 .
归属感 。只有从人 格上尊重学生 , 关注学生 的个体需要 , 能真 才
正让 学生 接受教育 和管理 。另外 , 高职院校应该 培育丰富的校园 文化 ,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 营造温馨宽松 的校园环境和文化 , 充 实学生心灵。恰是在这方面 , 学校远不如教会 组织 做得 好。 3 走进 学生 的思想深处 . 3
( )[b一(】b a O 其 中 a ∈<b ∈ =f )f )(—) , ( a, = < 。
候, 拉格 朗 日中值 定理 、 柯西中值定理都 可以根据 图形数 形结合 构造特殊 的解析式 , 用罗尔中值定理来推 出。 利
数学是语言的艺术 、 又是符号 的艺术 , 运用 数形结合 的思想 , 开展研究学习 , 过观察 、 通 分析 、 抽象 、 概括得出结论 , 建立数学模 型, 不仅可 以加 深对数学知识 的理 解 , 而且 也有助 于体 验到寓于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信仰宗教受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影响而宗教向高职院校渗透宗教思想时常以与宗教本身不相关的形式活动出现高职院校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猎奇心强面对宗教渗透方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隐蔽性强的特点时多数学生缺乏防范宗教渗透意识
壁 垫
No . 9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大学 生信教 是进入 2 世 纪以来 日益 凸显的社会 现象 , 1 宗教 在人生观 、 世界观逐步定型 的大学生身上 的影 响力 不容小觑 。高
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思想 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上 , 与本科 院校有 着较为 明显的 区别 。对 当前高 职院校学生 的宗教观 问题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宗教信仰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深入理解这一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方法。
接着,从宗教信仰的普及程度、类型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概述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与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结合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宗教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存在和影响力逐渐显现。
目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持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可能来自有深厚宗教传统的家庭,或是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相关的宗教文化和知识。
他们可能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将宗教信仰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
他们可能对宗教的某些教义或仪式感兴趣,但并不完全认同或参与。
这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从哲学、文化或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宗教。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否定或排斥的态度。
他们可能认为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和科学理念相悖,或是觉得宗教信仰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没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态度和信仰选择,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他们的宗教信仰现状不仅受到个人成长背景、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文化环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信仰选择和行为表现,还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0年第07、08期总第532、533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①当今文化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因此,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文化与信仰综述1.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产生这些财富的过程及其形式。
②任何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特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中,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继承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使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因此,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信仰信仰是人们所持有的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是对某种信念的坚持和对崇高目标的追求,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形成独有的思想观念体系,用于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
3.文化与信仰的关系一方面,信仰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最高级的内容;另一方面,文化是信仰的反映,每个人或民族的文化都能反映出其所信仰的内容。
文化和信仰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信仰是文化的核心。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不同,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人们也因为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信仰。
信仰作为文化的核心,一旦形成不易被外部因素所改变。
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由人们普遍认同的思想价值决定的,而人们的思想价值又是被信仰所决定的。
因此,人们的信仰构成了整个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拥有本民族的共同信仰是实现兴旺发达的关键。
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信仰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个人和民族的发展。
②文化是信仰的反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不同文化区域内人们所传承的信仰也各不相同。
高职院校师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
【 摘 51 由于科学尚有许 多暂时无法解释 和解决的问题 , 物质 的需求亦不可能完全得到 满足 , 宗教 正是借 助于某种手段 来解释科 学暂时 还没有解决 ( 也可能永远都 无法解 决) 的认知方面的问题 。 针对 当前高职 院校 学生对 宗教观的模糊认识 , 容 易走入 “ 伪 宗教” 的误 区, 不能够正确 地 驾驭和把握科 学的宗教 观。因此 , 尊重和 引导高职院校 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 是一项值得深入研 究的课题。
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基于12省份17所高职院校的调研
2017年第31期观察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相互交融、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
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借助有关手段,也一直在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攻击,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由对经济发展的一元关注转向了对国家文化力量的抗衡,文化软实力中凸显的意识形态成为了竞争的新焦点。
这些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作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影响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为摸清多元文化冲击下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高职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途径,笔者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闭幕不久,便专门组织了一次在校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调研。
一、样本选取与方法选择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全面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笔者选取了东部的浙江、江苏,南部的福建、海南,西部的新疆、陕西、重庆,北部的河北、内蒙古,中部的湖北,西北部的青海,东北部的辽宁等12个省(自治区)的17所高职院校的700余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五大类18个题目,旨在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调查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42份,有效问卷率达到了98.9%。
调查数据采用SPSS 软件进行处理,力求做到数据统计分析客观、准确。
二、调研情况分析在回收的742份问卷中,男生占45.4%,女生占54.6%,性别比例基本持平。
一年级学生占66.2%,二年级学生占32.1%,三年级学生为1.7%,主要是调查时期恰逢大三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所以参与调查的样本相对较少。
在专业分布中,理科专业为36.4%,工科专业为57.6%,文科专业为6%。
汉族学生占91.4%,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8.6%。
共青团员占93.8%,普通群众为6.2%。
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初探
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初探本文以株洲市云龙职业教育大学城五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这一群体宗教信仰的现状、特点,剖析了促使他们信仰宗教的来自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及学校各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教育与引导方法。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与引导本文通过对株洲职教大学城几所院校的调查研究,旨在探讨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特点、信教原因以及教育引导对策,以期为本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和正确对待宗教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3份,回收率为94.6%,其中有效问卷为460份,占回收问卷的97.3%。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及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共五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
男女比例分别是52.2%和47.8%。
在调查对象中91.3%是共青团员,4.35%是党员,群众和民主党派各占4.35%。
从民族构成来看,汉族学生占96.5%,少数民族的学生占3.5%。
从专业构成看,涵盖人文社科、理工科、外语、艺术等本地区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特点(一)本地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在笔者调查的大学生中,表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的学生达38人,占8.3%;表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为422人,占91.7%。
这说明,我市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教比例远低于湖南省平均值的15.08%。
[]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在信教总人数中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本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调查发现,我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回答“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时,58%的大学生认为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但也有高达12%的人认为它是“迷信”,是“荒诞学说”;还有约8%的人“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
高职院校师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
在当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从宗教的功能来剖析宗教的价值,通过对校园文化主阵地的占领和把握,进一步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能有效抵御和防范“伪宗教”、邪教在校园的传播。
1宗教解说功能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求学、交友、就业等多方面问题。
宗教具有解说的功能,它曾给“世界是什么”提供过可信的解释(尽管现在这种可信度降低了),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科学的”;科学具有可证实的特征,它不但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且还证明世界将如何发展。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去粗取精,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高职院校师生成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要进步就离不开伦理道德的限制,而如果有伦理道德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宗教。
正如康德所说:“如果应该把最严格地遵循道德法则设想为造成至善(作为目的)的原因,那么,由于人的能力并不足以造成幸福与配享幸福的一致,因而必须假定一个全能的道德存在者作为世界的统治者,使上述状况在他的关怀下发生。
这也就是说,道德必然导致宗教。
”[1]从康德的说法来看,上帝就是道德的存在者,影响着科技,影响着人类社会(包括高职院校师生)。
高职院校学生为更好地就业,专注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缺乏宗教观的科学引导。
其实,科学与宗教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英国学者约翰·希克认为:“如果放下成见,我们就可以看到,宇宙就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而言,是含混的。
从人的视角去认识和体验,宇宙可以或是具有自然主义的特征,或是具有宗教的特征。
原则上完全可以用自然主义的语言描述,宗教经验作为想象的投射而被包括在内,宗教生活则被视为对那一投射的回应。
”[2]换句话说,也就是科学描述了世界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规律,宗教在这样一个条件下,通过经验进一步设想了这样的世界具有哪些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这不仅限制了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状况的了解,也防碍了我们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探究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了解其基本情况和信仰状况。
2.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原因,发现问题所在。
3.提出与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相关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在信仰方面更加健康、积极地成长发展。
(二)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部分,不仅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状况。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状况,为高职院校的宗教和精神教育提供参考。
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状况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普及化、提高化、加强化,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将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他们的信仰状况、信仰观念和信仰需求等情况,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现状。
2.原因分析和问题反思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信仰现状的形成原因,思考如何解决现状。
3.教育对策的设计和实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校内宗教教育、精神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并对其实现过程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2.访谈法通过个别访谈、小团体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状况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研究摘要: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出现了“宗教升温”现象,一些大学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和信仰者。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宗教;文化;高职学生;信仰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方向,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1]因此,面对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宗教热”,如何积极引导和管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窄小、知识获取的渠道也较为单一。
加之,目前四川省的高职院校招生主要针对于本省生源,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开设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着较鲜明的地域特色。
根据这一背景,我们选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职学生在宗教信仰上表现出非自觉性。
在明确表明自己有宗教信仰的高职学生中,有38.2%的学生是因为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信仰宗教的。
14.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了单纯的避灾祈福。
5.33%的学生认为宗教教义本身有说服力。
3.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
在对信教途径的选择上,有27%的学生是由亲朋好友的介绍而信教的。
有9.3%的学生是由宗教组织的宣传而信教的。
通过阅读宗教书籍而信教的学生仅有1.7%。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宗教的信仰更多是受到社会环境、民族因素和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观的影响,表现为一种非自觉性的特点。
二是高职学生在宗教信仰的动机上表现出一种功利性。
38.7%的学生认为宗教对人的帮助主要在于能给人以安慰和寄托;有37%的学生是在遭受挫折时才开始信教;有13.5%的学生认为信教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有7.3%的学生认为宗教能在一切方面给人以帮助;选择“宗教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学生仅占受调查学生总数的3.5%。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信教的原因在于自身的困惑、苦恼和精神上的某种特定的需求,从宗教中寻获心理和精神价值的取向明确,而对宗教的信念和追求非常淡薄。
三是高职学生对自己周围人的信教持有一种宽容的立场。
调查发现,对于身边的宗教信仰者,有37.5%的学生持非常理解的态度,有30.5%的学生持基本理解的态度,选择不能理解的学生有15%,其余的学生选择“说不清”。
有77.5%的学生认为“信仰宗教是个人自由,不应该被干涉”;有22.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不应该信教”。
这些说明了许多学生对信仰宗教并不反感,并且倾向于一种肯定的态度。
四是高职学生在对宗教内涵的认识上具有一种模糊性。
有37.5%的学生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有62.5%的学生将宗教与迷信等同起来。
在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对所信宗教的基本教义搞不清楚。
这些表明高职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肤浅性,也说明了高职学生这一信教群体与其他信教群体相比较有其特殊性。
二、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高职学生是因为其民族身份而选择信仰宗教的。
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长期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该民族的信仰传统,并代代相传。
一般来说,某些少数民族基本是全民信教的民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就有一些藏族、羌族、彝族学生,这些学生的民族背景和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必须根据民族习惯接受和坚持某种宗教信仰。
其次,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导致一些高职学生选择信仰宗教。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信仰危机。
当一些现实问题无法得以圆满解决时,他们就转而求助于宗教。
此外,目前在校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一个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与政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着经济、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给高职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逆境的加剧会使人回想到宗教。
”[2]面对这些压力,高职学生往往感到自身力量的有限,一些学生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信仰宗教。
再次,理想信念教育手段和方式上的滞后导致部分高职学生信仰宗教。
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为一些宗教向高职校园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远离校园生活,成为对行政命令和政策的简单诠释,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公信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单调古板,主要以正面灌输为主,说教意味浓厚,缺乏对学生接受心理和接受过程的关注,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
在教育目标上,我们长期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忽视和否定了人的个人价值,过多地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忽视和淡化了青年学生崇尚自我的特点。
这些情况导致了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坦言他们对内容不切实际而缺乏公信力的政治说教不感兴趣。
因此,他们更愿意去追求强调“真、善、美”境界的宗教。
一些学生还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更为真实、更为纯粹。
三、对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无论宗教在形式上多么光怪陆离,但其本质上是非理性、非科学的。
”[3]当前如果青年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宗教所宣扬的人生态度,就极容易产生消极避世的心态,滋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形成消极的宿命论人生观。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4]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慎重地对待当前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宗教的消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宗教观、积极的人生观。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宗教信仰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
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积极引导。
我们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帮助他们拨开宗教的神秘面纱,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区分科学与迷信的本质。
在正确认识宗教本质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我们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中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因素,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课程,破除宗教的神秘面纱。
许多高职学生信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并非虔诚的信徒。
广大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课程,让高职学生了解各种宗教产生的背景、起源、本质,澄清他们对宗教的模糊认识,消除他们对宗教的神秘感。
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及时准确地解答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警觉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第三,对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引导工作,切实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消除他们消极的心理影响。
通过对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自我识别能力却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在现实压力面前可能产生心理失衡,容易陷入无助、绝望的境地,导致他们容易向宗教寻求心理支撑和精神关怀。
弗洛伊德曾认为:“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由于害怕独立所带来的孤独、恐惧和无能为力之感。
”[5]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系统,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让高职学生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正确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
第四,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一方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注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青年学生能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恩格斯曾经说过:“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民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6]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排遣消极的心理因素,使其目光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健康的一面,使大学校园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青年学生的成长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都会在高校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社会上有何种宗教信仰,高校校园里也会存在什么样的信徒。
我们在对待青年学生信教的问题上,一定要以尊重的态度,从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加以引导。
要团结和尊重信教学生,不要人为地制造信教学生与不信教学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只有认真研究和正确应对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2.[2][英]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陈荣富.比较宗教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1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7.[5][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宗教[M],王献华,张敦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7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