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时的“曹”“刘”看领导者心理调适
历史趣谈揭秘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如何克服心理压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如何克服心理压力?导语:对现代人来说,心理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自己的生活,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压力问题。
在古代战争环境下,每天都承受着生与死的对现代人来说,心理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自己的生活,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压力问题。
在古代战争环境下,每天都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战争、死亡、疾病、困厄、权变以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些人生的不幸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三国时代的那些英雄人物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是通过什么办法为自己减压呢?刘备的办法是搞编织,没事时就弄些东西编着玩,他家是织席、编鞋子出身的,他有这门手艺。
刘备做手工用的竹篾、草绳等一般原料,根据史料记载他喜欢用的编织物是漂亮的羽毛和牦牛尾巴等稀罕的材料,想必编出来的东西也很不一般,刘备正好可以拿这个送手下人,谁要收到领导给的这样的礼物,一定激动得要命。
刘备喜欢编东西为的是享受那个过程,这种时候他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也算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吧。
刘备的性格有的点偏内向,因为史书上明确记载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又“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又“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应该属于双重性格的人。
他一生坎坎坷坷,经历过许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克制力很强,不像曹操那么脾气大、喜欢杀人,而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被认为是三国时代最有“英雄之器”的人之一。
曹操的性格特点里有自信的一面,也有自卑的一面;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内向的一面。
曹操是个典型的“性格之王”。
他的爱好广泛,登高赋诗、骑马射箭都很在行,书法、音乐、围棋样样精通,曹操的个人生活很多彩,他的精神世界也很丰富,这从他的诗文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刘备的领导 风格
02.
曹操的领导 风格
03.
孙权的领导 风格
04.
三国领导风 格对比分析
刘备的领导风格
01
以德服人,仁爱为本
在军事方面,他 善于用兵,多次 击败敌人,统一 北方,奠定了曹 魏政权的基础。
在文学方面,他 的诗歌作品《短 歌行》、《观沧 海》等,展现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 胸怀壮志。
孙权的领导风格
03
家族继承,稳固政权
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 的基业,成为东吴的统治者
孙权注重家族团结,任用亲信, 稳固政权
孙权善于听取意见,尊重人才, 广纳贤良
度。
特点:刘备善于 倾听他人的意见, 能够综合各方面 的观点,做出明
智的决策。
影响:刘备的领 导持和尊重。
启示:作为领导 者,应该像刘备 一样,善于倾听 他人的意见,集 思广益,这样才 能做出明智的决 策,带领团队走
向成功。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注重法制,维护秩序
孙权重视法律,强调依法治国 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注重选拔人才,任人唯贤 善于听取意见,尊重臣下的建议
三国领导风格对比分析
04
德与权: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道德与政治考量
刘备:以德服人,注重仁义道德,善于笼络人心 曹操:权谋至上,注重实际利益,善于运用权术 孙权:平衡各方,注重政治稳定,善于调和矛盾 三国领导风格的差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平衡
领导才能之三国素质篇
领导才能之三国素质篇领导才能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具备良好的领导才能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地指导团队,带领团队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领导才能和领导风格。
以下从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主要人物的角度来探讨领导才能之三国素质。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具备了非常高的领导才能。
首先,刘备具备极强的胆识和决策能力。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面临着选择北上攻打曹操或南下攻打孙权的困境,最终他选择了南下攻打孙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决策显示了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果断行动的能力。
其次,刘备具备卓越的团队管理能力。
他善于用人,能够准确评估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并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例如,他很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将他任命为自己的军师,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最后,刘备还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他待人真诚,重视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下属和同僚非常关心和倾听,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较高。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也具备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首先,曹操具备了极强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组织兵力,制定战略,并且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的军事才能在许多战役中得到了体现,使得他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实力。
其次,曹操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他能够迅速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和政府机构,统一调度,使得他的军事力量和政权能够高效运转。
最后,曹操还具备卓越的心理素质。
他能够保持冷静和沉稳,不被外界的干扰和困难所动摇,保持稳定的领导风格,稳定团队的士气。
孙权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三个重要人物,他也具备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首先,孙权具备较强的战略眼光。
他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发展趋势,决策时能够权衡利弊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在取得赤壁之胜后,他明智地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确保了自己的利益。
其次,孙权具备较高的人际管理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战略思维《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妙绝伦的战略对决而闻名。
其中,各个角色展现了不同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思维。
本文将从几位重要角色出发,探讨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智慧与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刘备这位仁者君子型的领导者。
刘备善于借势利人,在困境中灵活应变。
当初被曹操逼迫至草船借箭时,刘备巧妙地利用局势向周围城民宣传自己需大量箭矢,并主动提议购买价高质次箭矢来救急。
这一计谋既解了困厄之际缺少箭矢之难题,也赚得了民心和士气。
接下来是关羽与张飞兄弟俩,在长坂桥一战中展现出卓越勇武和抗击十倍敌军实力的神勇表现。
然而,《三国演义》更加突显了他们相辅相成、互补合作的领导特质。
关羽作为刚正不阿且具备较强战略眼光的将领,能够凭借自己在军事上的天赋和洞察力识破敌人意图,并及时做出正确应对;而张飞则擅长攻城略地,善于利用地形、兵员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使得两位兄弟在协同作战中取得了骇人听闻的胜绩。
再来说曹操这位权谋高手,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多面手的角色。
曹操善于制定明确目标并快速行动,同时也有出众分析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态。
他运筹帷幄之间,在纷乱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局势中屡屡获胜。
例如,在宴会上挖井计,通过表面欣赏才艺实际测试吴国奸细;又如以黎阳之捧书计化解了荀彧离开迁延之隐忧。
此外还有孙权这个既德才兼备、稳重沉静又机智灵活的领导者。
孙权懂得团结部属,重用周瑜等能者,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借助火攻消灭了曹军实力的一大半,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
此外,在与刘备和曹操的较量中,孙权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稳定运筹。
最后要提及诸葛亮这位被誉为“卧龙”的智谋师。
诸葛亮以其深思熟虑、精确计算的谋略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运用兵书上的知识,并能够根据敌我双方情报制定详尽周全的作战计划。
例如,在对付蜀国内部不稳定因素时,他采取草船借箭之计来安抚民心;而在对外征伐时,则通过几次北伐展示自己强大实力。
从《三国演义》中寻找领导与管理的灵魂
从《三国演义》中寻找领导与管理的灵魂读《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对这些经典故事重新解读,赋以新意,深化内涵,使传统与现代结合,不但可以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尚友古人,面对真实的我,追求与迈向伟大,深入体验人性的善恶美丑与复杂性,而且可以使现代人穿越历史的时空回到灵魂深处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伟大的领导管理哲学。
其中的领导与管理精髓,历久而弥新,可供我们反思与前进之用。
曹操“割髪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自律”与“他律”的互用,恩威并用、宽猛相济,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经验法则。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领导与组织、动员、培训、沟通、考核密不可分,人才正是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派兵伐东吴,公私不分,显示情绪管理的关键性。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进而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领导力与战略性、哲学性思维的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队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
”领导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贵的无形战力与精神指导。
淳于琼喝酒误事,醉卧幛中,导致曹操攻其不备放火烧乌巢军粮,袁绍因此一蹶不振,走入灭亡。
管理策所说:“上帝会注意细节”,局部影响全局由此可见一斑。
胜利者要宽容,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领导者必须展现豁达与胸襟。
当传闻赵云投奔曹操时,刘备冷静地表现对同事的信任:“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信任正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是人际沟通的马达。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而三国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刘备则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他们的人物性格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曹操和刘备的人物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曹操和刘备的生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曹操和刘备的生平。
曹操,字孟德,汉族,出生于沛国谯县。
曹操年轻时曾接触过儒家经典,并曾有过博学多才的形象。
后来,他收集了一批精锐部队,和吕布等人一起,成为了当时的中原霸主之一,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而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
他原是随从朱光,战乱之中,千里迢迢来到荆州求助刘表。
刘表路途艰难,身患重病,于是将荆州牌印传给了刘备,并说:“我死后,你就是荆州之主。
”在刘表去世后,刘备拿出刘表的牌印,声称是刘表遗命,于是掌握了荆州的政权。
后来,他尔以出奇制胜的战略,成为了汉中地区的主宰,并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
二、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的比较现在,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的人物性格。
1.曹操:曹操深谋远虑,对自己的追求非常有信心。
他精通军事、文学等各方面,多才多艺,是一位一流的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
曹操十分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刻警惕着四周的敌人。
他良好的领导和控制能力让他的军队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力量,这也是他成为视若珍宝的历史人物的原因之一。
2.刘备:刘备性格端正,处事从容。
他以人为本,讲究忠诚、信义。
刘备非常珍惜自己的将领和同僚,对待他人非常宽容、公正。
同时,刘备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具有非凡的战略头脑,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一心朝着实现统一大业而努力,这也是他成为历史名人的原因之一。
3.共同点:曹操和刘备都是崛起时期的政治家,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用人、善于判断形势。
同时,他们也都表现出了对文学、书法等方面的热爱。
三、结论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虽然各自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但却都拥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个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独特的领导力模式。
从这些领导力模式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领导力的知识。
首先,领导力的核心是战略眼光。
在三国时期,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例如,曹操在早期就制定了征服天下的战略目标,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手段实现了这个目标。
而刘备则以仁义为战略目标,通过收买人心、结交豪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领导者的战略眼光,不仅决定了势力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其次,领导力需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
在三国时期,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但是最终实现目标的却是那些执行力强的领导者。
例如,曹操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调动资源、应对危机,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下属。
而孙权则能够在江东稳定地掌控局面,抵御外敌的侵略。
这些领导者的执行能力,不仅使得自己的势力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使得整个历史的进程更加顺利。
再次,领导力需要有人格魅力。
在三国时期,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这些魅力使得他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赢得更多的人心。
例如,刘备以仁义为特点的人格魅力使得他能够赢得众多豪杰的青睐,并且建立了一个以仁义为核心的蜀汉王朝。
而诸葛亮则以智慧为特点的人格魅力使得他能够成为蜀汉的丞相,并且被后人称为“卧龙”。
这些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不仅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团结、稳定,也使得整个历史的进程更加和谐。
最后,领导力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三国时期,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局势、调动资源。
例如,曹操通过与下属的交流得知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得他们更加忠诚于自己。
而孙权则通过与外敌的沟通了解到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得江东地区更加稳定。
这些领导者的沟通能力,不仅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团结、稳定,也使得整个历史的进程更加和谐。
读后感三国演义的领导智慧
读后感三国演义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在《三国演义》中的体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时代的小说。
该小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之间的斗争引人入胜,本文将从领导智慧的角度来讨论《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集战略、谋略于一身的领导者。
无论是在军事指挥还是政治运作上,曹操总是显示出高超的智慧。
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对策,并且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看出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威胁,他决定分兵两路迂回攻击,企图分化敌人。
然而,由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给了他足够多的时间准备,赤壁之战最终以曹军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曹操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刘备是另一个具有卓越领导智慧的人物。
他是一个为民请命、充满仁爱之心的君主。
在他治理刘备领导下的蜀国时期,刘备注重人才的选拔,并且重用了一系列杰出的谋士,如诸葛亮、法正等。
他相信“可以通权变制之术” 来统一国家,他也经常以和平的手段争取友邦的支持。
刘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领导才能,也在于他的勇气和智慧。
与曹操和刘备相比,孙权的领导智慧展现得更为谨慎。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大势的领导者。
孙权在面对刘备和曹操的压力时,选择了对抗曹军,与刘备保持联盟。
这种决策是基于孙权对当前地缘政治的准确判断,并且在所有可能的变数中找到了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孙权在内部管理上也很有智慧。
他重视西伊儿子孙亮为人,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总结来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智慧。
他们能够做出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并且展现出出色的战略思考能力。
他们对待团队、对待敌人的态度都体现了一种智慧与大局观的高度。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领导智慧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可以指导我们现代的领导者。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领导智慧的营养。
无论是曹操的军事谋略、刘备的充满仁爱之心,还是孙权的卓越观察力,这些灵感都可以启发我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_三国演义_中的领导艺术
从我于患难, 心如铁石, 非富贵
之妙, 存乎一心” 的经验法则。
所能动摇也。” 信任同志是领导工
曹操煮酒论英雄: “袁绍色厉
作的基石, 也是事业发展的推动
胆薄, 好谋无断; 干大事而惜身,
力。
见小利而忘命, 非英雄也。” 曹操
关羽千里走单骑, 曹操钦佩
点出了胆识、 远见的重要性。 唯有
关羽之节义: “云长封金挂印,
……
主公之命, 督兵破曹, 敢有再言降者必斩。” 领导
《三国演义》 既是故事书, 也是智慧集。 从这
者的意志, 是最珍贵的无形战斗力。
部古典小说中, 我们可以感悟与总结有关领导与管
淳于琼喝酒误事, 醉卧帐中, 导致曹操攻其不 理的一些规律和教训。 这也是一种 “古为今用”,
备放火烧乌巢军粮, 袁绍因此一蹶不振, 走入灭 领导者至今仍喜欢读它的原因所在吧。
释了以身作则、 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诸葛亮说: 乎?” 胜利者要宽容。 领导者应该有宽阔的胸襟。
“吾今威之以法, 法行则知恩, 限
传闻赵云投奔曹操时, 刘备
之以爵, 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
冷静地表示对同事的信任: “子
上下有节。” 自律与他律的互用、
龙是我故交, 安肯反乎?” “子龙
恩威并用、 宽猛相济, 正是 “运用
要乐于助人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诚恳待 人、 宽厚容人的基本修养, 还要 有乐于助人的崇高品德。
一要助人以解困。 “为政之 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 疾苦。” 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 层, 深入群众, 知民情、 懂民 意、 通民心、 排民忧、 解民难, 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要时刻关情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领导力
《三国演义》 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 英雄人 亡。 有句格言说: “上帝会注意细节。” 局部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刘备曹操孙权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刘备曹操孙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刘备、曹操、孙权刘备,三国演义中被誉为“仁德之君”的人物。
他性格坚毅,仁爱宽厚,处事深思熟虑。
刘备的为人处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备乃“仁者”也。
“仁者”者,他热爱人民,心胸宽广,非常注重人伦关系。
他待人以诚,用人以智,时常体察民情,赏罚分明。
在他的治理下,蜀国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刘备更是因为他的仁德和睦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他倡导和平、联合其他势力对抗曹操,为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则是三国演义中的反面人物,他的性格坚毅,果决而残忍。
曹操宽厚而又深沉,行动洒脱而又机智,他以魏国为本,以自我为中心,征战四方。
曹操南征北战,虎视眈眈,他善于斗智斗勇,对待政敌和敌国的手腕,非常狡猾。
他勇武过人,也很好的掌握时节,隐忍之间爆发出了炽烈的战争之火。
曹操的果断和胆量使他成功地征服了很多国家,但他也表现出了凶残和残忍的一面。
他虽然能够带领魏国经济的繁荣,但也让百姓痛苦不堪,并留下了丰富的英名和故事。
孙权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孙权在位期间,深得民心,广开言路,将诸葛亮,曹操等英雄招为自己的谋士。
在他统一江东抵抗北方势力的过程中,他用优势地理条件,巧妙地布局,使得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
他懂得驾驭力量,追求国家的利益,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孙权的优秀之处在于其坚持目标的意志坚定,专注于以己之长来使国家臻于强盛。
他能够融合不同的人才,明智地运用他们的特点,使得江东国力日渐强大。
他具备了团结力量和善于调度资源的能力,使得江东一统天下的梦想越来越近。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都是伟大的领导者,他们的性格也各异。
刘备以仁德见称,曹操果断而狠辣,孙权则机智而聪明。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的性格塑造了这一部史诗巨著的精彩故事,也为我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将永远被人们敬仰和尊重。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领导人物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中各个角色的领导才能来探讨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 刘备刘备作为主角之一,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他具备良好的口才和慈爱善良的品质,赢得了大臣和百姓们的支持和尊敬。
他在困境中保持着乐观和冷静,并通过聪明策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然而,刘备在权力运作方面不够果断,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出了犹豫不决的决策。
2. 曹操曹操是一个具有强大统治欲望和战略眼光的领导者。
他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精明行动闻名于世,建立了自己庞大而强大的势力。
曹操善于利用其他人的才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与政治威望。
然而,他有时过于独裁和傲慢,对手下的将领信任欠缺,进而导致了一些内部矛盾和反叛。
3. 孙权孙权是一个机智、稳重且富有弹性的领导者。
他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在南方建立起了吴国。
孙权善于分配职责,并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将领来支持自己。
他以灵活性和适应性闻名,在诸多外交和军事问题上表现出色。
但与此同时,孙权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会因为过度谨慎而未能采取果断行动。
4.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且令人敬佩的角色之一。
他被誉为智囊之神,具有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
诸葛亮通过提出精准而高效的战略计划帮助刘备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成功。
他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的优势,能够灵活变通地应对不同的局面。
然而,诸葛亮在照顾军民生计和拉拢其他势力方面可能有所不足。
5. 关羽、张飞等将领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导角色,还有一些将领如关羽、张飞等也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他们勇猛无畏,并以强大的武力征服敌人,在战场上赢得了许多胜利。
然而,由于缺乏政治眼光和谋略,他们有时候在处理复杂的政治局势中过于直接。
结论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中各个角色的领导才能,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角色都具备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辩论曹操与刘备谁更适合当领导者
1、儒家认为,一个能干的人没品德的话,越能干,越会做坏事,这不叫贤人,叫奸人。
曹操就说不然,才跟性可以分开,才干是一个事情,品性是另一个事情。
我只要用他的才,同时使用另一套制度来制衡他,使他坏的品性不能危害于我。
2、陈寿三国志中用折而不挠概括刘备的性格和奋斗历程。
3、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陈宫问其故,曰“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人负我”4、曹操杀杨修,活,一盒酥,梦中杀人,5、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
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
因此,在在建安十三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6、曹操借刀杀祢衡,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
7、曹操屠城徐州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经过徐州的时候,遭到了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张闿(黄巾军降将)的伏击,不幸全家遇难;也就在这一年,曹操亲帅大军杀奔徐州为父复仇,没有抓住元凶,便血洗徐州百姓泄愤,“凡杀男女数万人。
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城邑无复行人”,“遂略地至琅玡、东海,所过残灭”。
最终导致本来可以德威并用而降服的徐州,却变成陶谦宁愿把城池给另一枭雄刘备,也不愿降曹,这一事件的另一后果是,后来新野百姓听说是曹操来攻,竟然宁愿跟着刘备走,也不愿意事曹8、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锡,作为篡汉之阶,荀彧婉转劝阻,为操所忌,被迫饮药而死。
9、曹操加封魏王后,曾经被崔琰推荐为官的杨训上表盛称曹操功德。
当时有人讥笑杨训为人虚伪,又说崔琰推荐错了人。
崔琰阅过杨训的上表后,给杨训写信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三国演义》:分析战略思维与领导力
《三国演义》:分析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包括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展现了丰富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
本文将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其中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背景介绍在《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进行着复杂而激烈的斗争。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战略计划和领导核心。
背景介绍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二、战略思维分析1.战术应用: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经常采取各种巧妙的战术手段。
例如关羽水淹七军、诸葛亮空城计等。
2.实施步骤:成功的战略往往涉及一系列步骤和决策。
例如赵云保护刘备远走高岸的过程中,需要做出多次抉择,并迅速做出行动。
3.外交手段:除了军事手段,各个国家还运用外交手段和其他势力进行联盟、疏离等。
例如诸葛亮借东南风来赐教孔明。
三、领导力分析1.領導核心特质:《三國演義》通過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展示了领导者不同的特点和能力。
例如曹操的胆略与智谋、刘备的仁义与宽容、孙权的灵活与坚持等。
2.行動力與決斷能力:在战乱时期,领导者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实践。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略家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行动力和果断性。
3.团队管理:领导者能否有效地将团队成员进行协调、指导和激发潜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团队合作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领导能力。
结论通过研究《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战争时期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实践。
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包括战术应用、实施步骤、外交手段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同时,领导者的核心特质与能力也值得借鉴和学习。
总结出《三国演义》中蕴含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对现实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注:本文仅从小说角度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某些内容可能并非历史事实的准确反映。
请读者谨慎参考。
从三国演义学情绪管理
经典再现
一气诸葛亮先夺荆州;二气 “赔了夫人又 折兵”; 三气讨还荆州不利,再兵败。临死前, 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 死了。 一个怀拥当时顶级美女小乔,头顶东吴集团 高层光环的男人,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唏嘘。。 “东风不与周郎便”!
情绪类型
情绪类型
古人七情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
图 片 中 反 映 的 是 哪 种 情 绪 ︖
为何管理情绪
控制不了情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公元193年,曹操已取得兖州,事业得到一定的发 展,想把老父曹嵩接过来好好孝敬下。可一方面他思 虑不周没有派足够兵前去护送,另一方面曹嵩也太炫 富,拉了N多车家财,途中曹嵩全家被张闿劫杀。曹 操盛怒之下兴大兵来攻徐州,打着“为父报仇”的旗 号连屠十城!后来陈宫、张邈见曹操如此倒行逆施, 于是策划了一起集体跳槽事件,迎吕布入主兖州,差 点断送曹操基业。 攻徐州可谓曹操情绪管理失败的一个经典案例, 他在愤怒的情绪下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是出师名不正 言不顺;其次是过程不正当,见城就屠。
出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 治标与治本的主要方法 冷静三思 转移注意力
治标
改变思维,调整心态
适度宣泄 自我安慰
自我暗示
治本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 1.改变注意焦点 2.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改变环境
注意转移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 脑里就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这时,如果另外建 立一个或几个兴奋区就可以抵消或冲淡这个较强的兴 奋区。
《礼记》中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 怒、哀、惧、爱、恶、欲。近代西方学者认
爱
恶
欲
为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 情绪活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人 人皆有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经
用《三国演义》激发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用《三国演义》激发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政治纷争。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了许多关于领导力和决策能力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三国演义》这一文化遗产来激发学生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第一部分: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中影响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各位英雄角色展现了不同类型的领导特质和技巧。
1. 刘备:他以其慈善、公正和信任为基础,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和忠诚,并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
2. 曹操: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果断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政治成就,在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
3. 孙权:他通过灵活变通、善于利用人才等方式,巩固了吴国的统治地位。
通过研究这些角色,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领导力的不同方面,如激励、沟通、决策和团队合作等。
第二部分: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明智、准确和高效的决策的能力。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各种战略和政治上的决策案例,为学生强化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
1.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手对抗曹操,最终采取火攻之计获得胜利。
这个决策反映了灵活性和创新思维对于应对复杂问题的重要性。
2. 空城计:诸葛亮通过虚张声势来防御敌人,在没有足够实力情况下保持一副无懈可击的姿态。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运用策略和谋略来达到目标。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评估风险、权衡利弊以及以思维敏捷应对变化等方面的决策技巧。
第三部分:应用和启发1.历史与现实联系:学生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和决策案例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境进行对比,以加深对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书中角色,模拟其中的决策场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三国演义》中所学到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知识来寻找解决方案。
结论《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凝聚了千年智慧,蕴含了丰富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从三国人物故事悟出的职场法则
从三国人物故事悟出的职场法那么三国演义是我们的四大民著之一,那么从三国人物故事中我们能够悟出什么样的的?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开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根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确实很有威慑力。
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假设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筹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知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假设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用《三国演义》教授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
用《三国演义》教授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古典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揭示战争策略和领导能力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宝贵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的教训。
第一章:战略思维1.1 基本概念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如刘备、曹操、孙权等都展现了不同形式的战略思维。
这些人物通过分析当前局势、利用资源和制定计划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1.2 战争策略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团队作战,都需要良好的战略。
从《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可以学到不同类型的战术如伏击、奇袭和持久作战等,并且了解如何应对变化的环境。
1.3 军事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们展现出了高度的军事智慧。
他们在战术上的灵活性和对敌人的了解使得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第二章:领导能力2.1 领导风格《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展现了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如刘备的仁爱、曹操的权威以及孙权的灵活性。
了解这些不同的风格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2.2 战略决策领导者需要在动态环境下做出关键决策,而《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们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承担相应责任与风险。
2.3 协调团队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合作和协调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
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中团队协作和策略配合,我们可以获得在实际情境中指导和激励团队成员所需的见解。
第三章:实践应用3.1 商业战略思维将战略思维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转化为商业世界中的实践。
通过对《三国演义》里企业营销、竞争策略以及市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在商业领域中的战略思维能力。
3.2 领导者特质用《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特点来厚植自己的领导风格。
学习他们的决断与行动可帮助我们发展成为优秀而有魅力的领导者。
3.3 团队管理借鉴《三国演义》中不同角色在组建和管理团队时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增加我们作为领导者或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刘备,曹操与人心管理
刘备,曹操与人心管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爱才之心、用才之胆,还要有容才的气量。
容才的气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聚才的多寡与优劣。
有了容才的气量,就能将工作中急需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选拔出来。
在生活中,有才能的人往往善于独立思考,个性较强,爱提意见,有时可能不讲方式,作为领导者就要胸襟开阔,气量如海,善纳“百川”,听得了不同意见,这样就会人才济济,言路畅通,事业发展。
公正评价每个人是令众人信服管理者的一个共同点。
为了评价下属,他们善于及时观察和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下属的表现只有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来。
只有长期注意记录众人的行为,才能对他们真正有所了解。
在掌握这些资料之后,当你通过手头的记录去表扬某些工作干得好,但又不被人注意的下属时,他会备感欣慰,从而促使他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是批评某些下属干得不好,虽然他会在短时期内情绪低落,但很快就会了解你公正待人的做法,同时会重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变后进为先进。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做到公正无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譬如,在分配工作时,不分难易地要求不同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种做法是很不公平的,不但当事人对你不满,其他众人也会对你有看法。
同时,如果管理者管理两项以上的工作时,总是对自己较有经验或较感兴趣的工作表现得更为关心,那么此时从事另一项工作的下属就会感到领导对他冷落,不看重他,由此而心生怨恨,工作缺乏动力。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下属欢迎的管理者,就应妥善地处理好对众人的公正问题。
管理者公正无私也表现在对众人的“论功行赏”上面。
这种工作几乎是管理者每天都要干的,受众人欢迎的管理者,往往在论功行赏方面做得相当完美,能够充分地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的局面,给你的事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反之,如果论功行赏做得不好的话,不仅达不到刺激众人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优秀的下属在工作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得到与他做出贡献相对应的奖赏,工薪、奖金都没有与贡献成正比例增长。
领导者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策略
领导者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策略1. 引言在中国文化中,曹操、刘备和孙权被视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领导者之一。
他们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被收录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这几位领导者所展现出来的出色才能和策略,并从中提取出可供现实世界领导者借鉴的智慧。
2. 曹操:谋略胜过勇力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才华和战术眼光的领导者之一。
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长远计划,并善于运用谋略进行政治斗争。
例如,在与袁绍作战时,曹操采用了离间计、连环计等多种策略,最终击败了敌人并统一北方。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也是一个善于招贤纳士、发掘人才的领导者。
他重视人才并给予机会发展,例如举荐荀彧和贾诩等人。
这种英明的用人之道使曹操队伍中的人才层出不穷,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刘备:仁义之道与协调能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为人称道的领导者。
他以仁德而闻名,对待部下广泛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与之达成共识。
刘备也是一个有重大目标和长远规划的领导者,他志存高远地建立蜀汉。
在与孙权合作时,刘备展现出卓越的协调能力。
他与孙权成功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一起对抗曹魏。
这种协调能力使得刘备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持稳定,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4. 孙权:平衡实力与外交手段孙权是《三国演义》中最年轻但富有天赋和智慧的领导者之一。
他深谙保持实力平衡和灵活运用外交手段的重要性。
例如,在与曹操及刘备对峙时,孙权善于借助两方势力进行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他与曹操签订了“黄盖投降”奇计,以此掩护自己对刘备进行秘密交涉,最终获得合作机会。
此外,孙权也展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和善于用人之道。
例如,他重用张昭、顾雍等重要参谋,并借助他们的帮助制定战略和政策。
5. 结论从《三国演义》中了解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些领导者的智慧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们不仅展示出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智谋,还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善于招贤纳士、协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外交手段等方面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国时的“曹”“刘”看领导者心理调适
作者:岳琦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领导活动具备复杂性,而作为一个领导,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以最冷静妥善的方式做出决策,对于其领导的整个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从刘备、曹操二人的不同心理调适方式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情境下领导者如何保持良好心态,从而带领组织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关键词:领导者;心理调适;刘备;曹操
现代社会较快的生活节奏促使每一个人的情绪趋向不稳定,而领导者相对而言承担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风险更大。
领导者作为组织的核心,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领导者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整个组织是否能够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中顺利前行。
因此,心理调适是优秀的领导者必须经历的过程。
一、控制情绪,保持乐观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运作的核心,在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的消极情绪一旦表露出来,将引起追随者情绪上更大的波动,相反,领导者若能控制自己的悲观情绪,将乐观情绪传达给追随者,将极大程度的鼓舞整个组织的士气[1]。
有许多人不喜欢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动辄痛哭流涕,显得虚伪且魄力不足,甚至有人戏称刘备的“哭”是与诸葛亮“忠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三绝之外的第四绝——“哭绝”。
例如官渡之战中,身在曹营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袁绍一怒之下要杀了刘备,刘备痛哭流涕“河北之大,竟无一人为备伸冤,备何其孤零也”,才保住性命。
虽然一番哭诉是为了保全性命,但身为领导者,向人哭诉求饶显得软弱无能,好在当时刘备孤身一人,并无人追随,才没有在下属心中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若是张飞这等性情豪爽之人见了,免不了一阵心烦。
而曹操却恰恰相反,曹操同样屡遭挫败,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曹操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卷土重来,对下属起到鼓舞作用。
例如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部队惨不忍睹,后有追兵,却多次放声大笑道:“人言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在我看来,通通是无能之辈,若于此处埋伏,我等皆束手被擒也。
”这是一种就像毛主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般的难得的革命乐观主义,在特殊时刻对整个组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领导者的情绪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巨大,领导者是下属的标杆,若是领导者在面临危机时都不能以乐观的态度来应对,下属也必然会丧失斗志,整个组织也会丧失逆转局势的可能。
二、克服偏见,用人不疑
领导者处理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充分信任追随者,让追随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员工的信任,二者是双向需要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刘备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他充分信任最随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与其先祖刘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极其擅长驭下之道,而其之所以能够与曹、孙相抗衡也得益于有一帮忠诚、优秀的下属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例如孔明初出卧龙岗之时,面临曹军来犯,虽然关、张等人对孔明颇不信任,刘备依旧毅然决然将兵符交给孔明,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刘备信任孔明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刘备相信孔明能够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令其折服。
同样,赤壁之战前,赵云深入曹军寻找刘备家小,张飞误以为赵云降曹,刘备坚定地喝止:“子龙从我于患难之中,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
”刘备此时有如丧家之犬,而曹操如日中天,此时仍然坚定地相信下属,确实难能可贵。
曹操则恰好相反,对手曾多次利用曹操生性多疑而以计诱之,曹操却总是不能经受考验,屡屡将屠刀挥向忠心之人。
同样是赤壁之战中,孙刘集团担心张允、蔡瑁为曹操训练水师,利用蒋干,使之盗走张允、蔡瑁献上的“降书”,曹操认为张允、蔡瑁新降,的确可能叛变,遂斩杀张、蔡二人,之后才反应过来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为赤壁之战的失败打下伏笔。
说到知人善任,曹操并不逊色于刘备,但仅从充分信任下属这一点来看,两人高下立判[2]。
三、自我激励,不惧挫折
组织的发展与人生一样,没有一帆风顺,危难之中最考验领导者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领导者的坚持是组织前进的动力,领导者的决策决定了组织能否迎难而上,克服挫折。
在这一点上曹操与刘备是相似的。
曹操曾被过继给宦官,“阉宦之后”是曹操与生俱来的难题,曹操因为出身问题饱受朝廷官僚的排挤,但曹操通过“杖打小黄门”成功逆转局势,与阉党划清界限。
后来曹操一生败绩数不胜数,但屡败屡战,却成为了汉末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从未因一场战役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眼看粮草告急也没有丧失与袁绍一决雌雄的斗志。
刘备更不必说,顶着中山靖王之后的虚名,实际上只是一介织席贩履之徒,前半生颠沛流离,几度妻离子散,却一直没有丧失东山再起的野望,直到请得诸葛亮出山才有了稳定的立足之地。
二者曲折的人生和领导生涯都说明了作为领导者,在危难时刻不能放弃本心,而要自我激励,知耻而后勇,带领组织夺回失去的一切[3]。
结语:
曹操与刘备都可以称得上成功的领导者,他们都擅长通过调节自身心理状态而作出最正确的决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刘邦、毛主席、唐太宗等等。
可以说调适自己的心理,以最正确的态度面对组织内外的各种环境是作为领导者的必修课程,领导者只有无时无刻控制情
绪、保持乐观,对待下属克服偏见、用人不疑,面对困难自我激励、不惧挫折,才能始终带领组织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国书店2011版.
[2]饶彩霞.《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2期.
[3]陈凤楼.《领导干部消极心理的探析与调适》,《唯实》2000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岳琦,浙江宁波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