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通江学校电子备课模板(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下教案电子版

初中语文八下教案电子版

初中语文八下教案电子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心农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辈的艰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台阶》。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做好笔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交流各自的看法。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父亲的性格特点,如:坚韧、朴实、善良等。

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辈的艰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亲情,珍惜家庭幸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通过父亲的努力,展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生活。

2. 学生表示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 预习下节课文《芦花荡》,做好学习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亲情,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父辈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下全册英语电子教案人教版

八下全册英语电子教案人教版

八下全册英语电子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八下全册英语电子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八下全册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八下全册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教案软件和设备。

2. 教学课件、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

3.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Unit 1 Making Friends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交朋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交朋友的兴趣和思考。

2.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对话并回答相关问题。

3. 语言点讲解: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如常见的交际用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4. 听力训练: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5. 阅读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语言运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模仿课文中的对话,练习使用新学的交际用语。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Unit 2 Growing Pains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温习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对话并回答相关问题。

3. 语言点讲解: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如情态动词的用法、情感形容词等。

4. 听力训练: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5. 阅读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语言运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模仿课文中的对话,练习使用新学的语言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南电子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南电子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南电子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主题。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等阅读方法,增强语感。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2)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熟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提炼中心思想。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辅导,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5.精讲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讨论课文主题。

6.课后实践活动(1)开展课后阅读活动。

(2)进行课后写作练习。

第一课:《社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等阅读方法,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八年级教案模板通用5篇

八年级教案模板通用5篇

八年级教案模板通用5篇一个严谨的教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教案中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概念和原理,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年级教案模板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教案模板篇1(第一课时)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教学引入3、教学归纳引入: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位置变化: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学生练习尝试6、学生动手练习尝试、(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第二课时)(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重新设计、)分析书籍封面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教案《八年级美术上册《我喜爱的书》教学设计》,来自网!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总结学生练习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投影仪配合、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学生分组练习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展示与评价5、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八年级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学会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013-2014八年级下电子备课上传计划

2013-2014八年级下电子备课上传计划
1电子备课上传时 间仍然是每周三。 2请老师们务必严 格按照备课模板要 求和评价制度按计 划上传,如有变 动,另行通知。期 中考试前上传至第 八课,期中考试当 周开始传第九课。
第1周(2.27)
第2课哭泣的自然第2课时 第3课做大自然的朋友第1 第2周(3.6) 课时 第3课做大自然的朋友第2 课时、第4课共同的需要 3周(3.13) 第1课时 4周(3.20) 第4课共同的需要第2课时 、第5课公私之间第1课时 第5课公私之间第2课时、 第6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第1 课时 第6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第2 课时、第7课中华民族大 家庭第1课时 第7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2 课时第8课共同的愿望第1 课时 第8课共同的愿望第2课时 第9课第二目:劳动创造 文明 第10课尊重劳动者,珍惜 劳动成果 第11课乐于劳动、善于劳 动 第12课第三目:基本经济 制度 第13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 卫者 第14课品质:市场的通行 证
5周(3.27)
6周(4.3)
7周(4.10) 8周(4.17) 9周(4.24)
10周(4.30) 11周(5.8) 12周(5.15) 13周(5.22)
14周(5.29)
2013-2014下学期八年级电子备课上传计划
上传周次及 时间
授课内容
第1课 人类的朋友 第2课哭泣的自然第1课时
课时数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田延江 刘善军 马宁新 田延江 刘善军 马宁新 田延江 刘善军 马宁新 田延江 刘善军

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难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一、情景导入师:(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km与电视塔高h/km之间有近似关系r=2Rh(R为地球半径).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能化简这个式子吗?由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并提问.生:半径之比为2Rh12Rh2,暂时我们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师:那么怎么去化简它呢?这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这将是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教授活动1:知识迁移,归纳概念(多媒体演示)用含根号的式子填空.(1)1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2)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4 cm的三角形,斜边长应为________cm;(3)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4)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答案】(1)17(2)65(4)3a(5)h 5活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多媒体展示)(1)式子a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a满足什么条件时,式子a才有意义?(2)当a>0时,a________0;当a=0时,a________0;二次根式是一个________.【答案】(1)a的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非负数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当a=0时,a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也就是说,当a≥0时,a≥0.三、例题讲解【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 -2≥0,得x ≥2.所以当x ≥2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1.已知a -2+b +12=0,求-a 2b 的值.【答案】a -2≥0,b +12≥0,又∵它们的和为0,∴a -2=0且b +12=0,解得a =2,b =-12.∴-a 2b =-22×(-12)=2.2.若x ,y 使x -1+1-x -y =3有意义,求2x +y 的值. 【答案】-1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2.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什么数才有意义?a(a ≥0)又是什么数?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化简1.理解(a)2=a(a ≥0),并能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 2=a(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重点理解并掌握(a)2=a(a ≥0),a 2=a(a ≥0)以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探究结论.一、复习导入教师复习口述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并板书: 1.形如a(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a ≥0)是一个非负数.那么,当a ≥0时,(a)2等于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授 活动1:(多媒体演示)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____;(2)2=________; (13)2=________;(52)2=________;(0.01)2=________;(0)2=________.由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结果,并提问部分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老师点评:4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4)2=4.同理:(2)2=2;(13)2=13;(52)2=52;(0.01)2=0.01;(0)2=0. 所以归纳出:(a)2=a(a ≥0). 【例1】教材第3页例2活动2:(多媒体展示)填空:22=________;0.12=________;(13)2=________;(37)2=________; (212)2=________;02=________. 教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2=2;0.12=0.1;(13)2=13;(37)2=37;(212)2=212;02=0. 所以归纳出:a 2=a(a ≥0). 【例2】教材第4页例3 教师点评:当a ≥0时,a 2=a ; 当a ≤0时,a 2=-a.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应理解并掌握(a)2=a(a ≥0)和a 2=a(a ≥0)及其运用,同时应理解a 2=-a(a ≤0).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理解并掌握a·b =ab(a ≥0,b ≥0),a·b =a·b(a ≥0,b ≥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a·b =ab(a ≥0,b ≥0),a·b =a·b(a ≥0,b ≥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利用逆向思维,导出a·b =a·b(a ≥0,b ≥0).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发现探究 (多媒体展示)填空:(1)4×9=4×9=____6___;(2)25×16=25×16=20 生:(1)4×9=6,4×9=6;(2)25×16=20,25×16=20;试一试,参考上面的结果,比较二组等式的大小关系.生:上面各组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二、新课教授 活动2:总结规律结合刚才的计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答案,加以点评,归纳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2.两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它们积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为: a·b =ab(a ≥0,b ≥0) 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 ab =a·b(a ≥0,b ≥0) 活动3:讲练结合 教材第6~7页例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页的练习. 【答案】课本练习第1题:(1)10;(2)6;(3)23;(4)2. 第2题:(1)77;(2)15;(3)2y ;(4)4bc ac. 第3题:4 5.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b =ab(a ≥0,b ≥0),ab =a·b(a ≥0,b ≥0)及其应用.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理解a b=ab(a ≥0,b >0)和a b =ab(a ≥0,b >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 理解并掌握a b=ab(a ≥0,b >0),a b =ab(a ≥0,b >0),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难点归纳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一、复习导入 活动1:1.由学生回答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逆向等式. 2.填空(多媒体展示).(1)925=________,925=________; (2)164=________,164=________;(3)8149=________,8149=________; (4)3664=________,3664=________.二、新课教授 活动2:先由学生对上面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关系,并总结规律.教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除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们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 a b =a b (a ≥0,b >0)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a b =a b(a ≥0,b >0)【例】教材第8~9页例题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习第1题.【答案】(1)3 (2)23 (3)33(4)2a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 b =a b (a ≥0,b >0)和a b=ab(a ≥0,b >0)及其应用.第3课时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难点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四位同学上台板书)计算:(1)23;(2)2618;(3)82a ;(4)x 3x 2y.教师点评:(1)23=63;(2)2618=233;(3)82a =2a a ;(4)x 3x 2y=xy y .二、新课教授教师点评:上面这些式子的结果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师: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例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为什么?(1)3xy 12x ;(2)25a 3a 3;(3)1x;(4)0.2a.解:(1)被开方数中有因数1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a 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被开方数中有分母,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4)被开方数中有因数0.2,它不是整数,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278;(2)12x 2y 3(x ≥0);(3)a 2b 4+a 4b 2(ab ≥0).解:(1)278=27×28×2=916×6=346;(2)12x2y3=4x2y2·3y=2xy3y;(3)a2b4+a4b2=a2b2(b2+a2)=ab a2+b2.【例3】教材第9页例7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并能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计算的方法.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学生活动)1.计算:(1)x+2x;(2)3a-2a+4a;(3)2x2-3x2+5x2;(4)2a2-4a2+3a.2.教师点评:上面的运算实际上就是以前所学习的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是字母连同指数不变,系数相加减.二、新课教授(学生活动)1.类比计算,说明理由.(1)2+22;(2)38-28+48;(3)32+8;(4)23-33+12.2.教师点评:(1)2+22=(1+2)2=32;(2)38-28+48=(3-2+4)8=58=102;(3)虽然表面上2与8的被开方数不同,不能当作被开方数相同,但8可化为22,32+8=32+22=(3+2)2=52;(4)同样12可化为23,23-33+12=23-33+23=(2-3+2)3= 3.所以在用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则可以进行合并,因此可将二次根式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比较被开方数是否相同.因此可得: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1】教材第13页例1【例2】教材第13页例2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3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不正确,两边不相等;(2)不正确,两边不相等;(3)正确.第2题:(1)-47;(2)35;(3)102-33;(4)36+142.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时,先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相同被开方数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一、复习导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计算:(1)(3x 2+2x +2)·4x ; (2)(4x 2-2xy)÷(-2xy);(3)(3a +2b)(3a -2b); (4)(2x +1)2+(2x -1)2. 二、新课教授由于整式运算中的x ,y ,a ,b 是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因此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下面我们就使用这些规律来进行计算.【例1】计算:(1)(8+3)×6; (2)(42-36)÷2 2.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可直接用整式的运算规律. 解:(1)(8+3)×6=8×6+3× 6 =48+18=43+32; (2)(42-36)÷2 2=42÷22-36÷22=2-323.【例2】计算:(1)(2+3)(2-5); (2)(5+3)(5-3); (3)(3-2)2.分析:第(1)题可类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来计算,第(2)题把5当作a ,3当作b ,就可以类比(a +b)(a -b)=a 2-b 2,第(3)题可类比(a -b)2=a 2-2ab +b 2来计算.解:(1)(2+3)(2-5) =(2)2+32-52-15 =2+32-52-15 =-13-22;(2)(5+3)(5-3)=(5)2-(3)2=5-3=2; (3)(3-2)2=(3)2-2×3×2+(2)2 =5-2 6.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6+10;(2)4+22;(3)11+55;(4)4.第2题:(1)9;(2)a -b ;(3)7+43;(4)22-410.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利用整式运算的规律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第16章 数学活动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二次根式化简及其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关键: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1问题1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与纸张、课本打交道,它们的长与宽的尺寸有什么特点呢?(1)使用计算器求出各规格纸张长与宽的比,你有什么发现?各规格纸张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2)测量教科书与课外读物的长与宽,看看它们的长与宽的比是否也有类似确定的关系?如图1,把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折,得到“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已知标准纸的短边长为a .请对一张“16开”纸进行如图2的操作:将纸的短边AB 与长边AD 对齐折叠,点B 落在AD 上的点B 处,铺平后得折痕AE ,再折一折,能使AE 和AD 重合吗?由此可见: AD ︰AB =______; AD=____ ;AB=____.“2开”纸、“4开”纸、“8开”纸的长与宽之比是否都相等?若相等,直接写出这个比值;若不相等,请分别计算它们的比值. 活动2问题2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纸盒,你会制作吗?若要做一个底面积为24 cm2,长、宽、高的比为4︰2︰1的长方体,请思考下列问题:(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活动3课堂小结(1)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用到了什么知识? (2)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第16章 复习与小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 乘方等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探索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的重要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图1a图2CDF问题的能力. 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9+5,9-5,9×5,,问题1 如果a ,b 分别表示实数,数可以运算,请用基本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连接它们,你能得到哪些算式?如:2234+--abab a b a ⨯,,什么叫代数式?请找出整式、分式、二次根式各一个. (1)什么叫二次根式?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 (2)你认为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联系? (3)谈谈你对二次根式 有哪些认识? (4)你能说出二次根式乘法与除法法则吗? (5)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如何化简二次根式?(6)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何异同? 二、知识整理问题2 请思考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前面已学习的知识之间的 关系,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三、基础检测练习1 x 的取值范围是 x ≥2练习2 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B ) A B C D(1(2(3练习4 化简: (1)(2练习5 计算:95= = 123a四、综合运用例 把两张面积都为18的正方形纸片各剪去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并把这 两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如图所示叠合在一起,做出一个双层底的无盖长方体纸盒.解法1:解法2:变式 如果这两张纸片的面积分别为a,剪去的小正方形面积为 ,得到的盒子的侧面积又是多少?五、课堂小结:(1)请写出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二次根式各一个.(2)什么叫代数式?(3)能说说本章的主要知识吗?(4)实数的运算律在二次根式及其余代数式中都可以运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9~20页复习题16.板书设计:44416== = =S ⎡⎤⋅⨯⎣⎦⎡⎤⋅⨯⎣⎦⋅⋅(4462416= = =- =S ⎡⎤⋅⨯⎣⎦⋅⨯⨯ ().3a 2444433= =-==-S a a ⎡⎤⋅⨯⎢⎥⎢⎥⎣⎦⎡⎤⋅⨯⎢⎥⎢⎥⎣⎦⨯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 cm和4 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是否发现了32+42与52的关系,52+122与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读“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探求新知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22~23页图17.1-2和图17.1-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只是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归纳验证,得出定理(1)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定理的.①用多媒体课件演示.②小组合作探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古人赵爽的证法.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师:通过拼摆,我们证实了命题1的正确性,命题1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讲解【例1】填空题.(1)在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答案】(1)17(2)7(3)68(4)6,8,10(5)3 3【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答案】119或13三、巩固练习填空题.在Rt△ABC中,∠C=90°.(1)如果a=7,c=25,则b=________;(2)如果∠A=30°,a=4,则b=________;(3)如果∠A=45°,a=3,则c=________;(4)如果c=10,a-b=2,则b=________;(5)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________;(6)如果b=8,a∶c=3∶5,则c=________.【答案】(1)24(2)43(3)32(4)6(5)12(6)10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验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困惑?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1: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分小组讨论,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生: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 m,BC=5 m,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则AB=13 m.所以至少需13 m长的梯子.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生1:从题意可以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生2: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师生共析: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22=5.因此AC=5≈2.236.因为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可以从门框内通过.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_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分析:由∠CAB=30°易知垂直距离为23米,水平距离是6米.【答案】23 6【例2】教材第25页例2三、巩固练习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答案】50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米,求该河流的宽度.【答案】约480 m四、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会构造直角三角形.2.本节是从实验问题出发,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用勾股定理完成解答.这是一节实际应用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3课时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进一步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在数轴上寻找表示2,3,5,…这样的表示无理数的点.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一、复习导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们能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一结论吗?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 =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BC =AB2-AC2,B′C′=A′B′2-A′C′2.又AB=A′B′,AC=A′C′,∴BC=B′C′,∴△ABC ≌△A′B′C′(SSS).师: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3所对应的点吗?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像长度为2,3,5,…这样的包含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师:由于要在数轴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3,5,…,所以只需画出长为2,3,5,…的线段即可,我们不妨先来画出长为2,3,5,…的线段.生:长为2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而长为5的线段是直角边为1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长为13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生:设c=13,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即a2+b2=13.若a,b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则a=2,b=3,所以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2.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一点B,使AB=2.3.以原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则点C即为表示13的点.二、例题讲解【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800米处,过了10秒后,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A点表示男孩头顶的位置,C,B点是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C是直角,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根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50002=BC2+48002,所以BC=1400米.飞机飞行1400米用了10秒,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1400×6×60=504000(米)=504(千米),即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上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分米.【例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如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②能否找到斜边为17,另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课堂小结1.进一步巩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做了认真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难点归纳猜想出命题2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探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1: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与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下语文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八下语文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及文言文翻译。

- 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八年级下册语文》某篇课文为例:课文标题:《示例:山水田园诗两首》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修辞手法等。

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深层含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时事或学生生活,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注音、翻译等任务。

- 思考: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中的优美画面。

5. 情感体验-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情感。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如仿写诗歌、搜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2.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五、板书设计以《山水田园诗两首》为例:```山水田园诗两首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二、诗歌内容1. 诗歌主题2. 作者情感三、诗歌艺术特色1. 意象2. 修辞手法四、情感体验五、总结与拓展```六、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课件3. 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七、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初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下册

初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下册

课题:XX(具体课题名称)教学年级:初二教学科目:XX(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XX(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XX(具体概念或原理)。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XX(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XX(具体活动)提高自己的XX(如分析、推理、合作等)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XX(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 学生能够培养XX(如责任感、创新精神等)。

教学重点:- XX(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教学难点:- XX(具体概念或原理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案例分析法- 小组合作学习- 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情境导入:通过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XX(具体知识点)。

- 阐述XX(具体概念或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 结合实例分析XX(具体知识点)的应用。

2. 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XX(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2.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1. 推荐阅读: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技能的运用能力。

- 学生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2.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画三角形的方法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特征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画三角形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画三角形,并解释画三角形的步骤和技巧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画三角形并计算面积和周长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画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二、第二章:认识四边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画四边形能够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2. 教学内容四边形的定义和特性画四边形的方法四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四边形的特征讲解:讲解四边形的定义、特性和画四边形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画四边形,并解释画四边形的步骤和技巧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画四边形并计算面积和周长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画出三个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三、第三章:认识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和特性学会使用圆规画圆能够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2. 教学内容圆的定义和特性画圆的方法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圆概念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特征讲解:讲解圆的定义、特性和画圆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画圆,并解释画圆的步骤和技巧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画圆并计算面积和周长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画出一个圆,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四、第四章:认识相似图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似图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能够计算相似图形的面积比2. 教学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和特性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的方法相似图形面积比的计算公式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相似图形概念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相似图形的特征讲解: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特性和判断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解释判断的步骤和技巧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判断图形是否相似并计算面积比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一组相似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比五、第五章:认识角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能够计算角度的和与差2. 教学内容角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步骤角度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角度概念的理解4六、第六章:解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元一次方程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步骤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学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解决一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七、第七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能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讲解: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解方程组的步骤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学生独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解决一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八、第八章:概率初步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概率的概念和意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概率问题讲解:讲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计算概率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设计一个简单的概率实验,并计算其概率结果九、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学会使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2.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数据整理和描述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讲解:讲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以及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步骤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练习:学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计划,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十、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 教学内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十一、第十一章:几何图形的对称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对称性的概念学会识别和画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应用对称性解决几何问题2. 教学内容对称性的概念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对称性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称性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对称性的特征讲解:讲解对称性的概念和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识别和画出对称轴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识别和画出对称轴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一组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十二、第十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学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几何问题2. 教学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特征讲解: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一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十三、第十三章:概率的进一步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方法概率在决策制定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讲解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方法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学生独立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设计一个复杂的概率实验,并计算其概率结果十四、第十四章:统计初步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步骤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练习:学生独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设计一个统计调查,并对其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十五、第十五章:数学思维与创新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创新性思考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创新性思考的技巧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实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学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讲解:讲解数学思维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创新性思考的技巧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运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为八年级下册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3.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4.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分类和判断。

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6. 教学步骤:1)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定义。

2) 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3) 介绍三角形的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判断来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二、第二章:解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6. 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4)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如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三、第三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 教学目标: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和应用相似多边形。

2. 教学内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应用。

3. 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4.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的判断和应用。

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6. 教学步骤:1) 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xxx(1)第1课时:xxx(2)第2课时:xxx(3)第3课时:xxx2. 第二单元:xxx(1)第1课时:xxx(2)第2课时:xxx(3)第3课时:xxx3. 第三单元:xxx(1)第1课时:xxx(2)第2课时:xxx(3)第3课时:xxx4. 第四单元:xxx(1)第1课时:xxx(2)第2课时:xxx(3)第3课时:xxx5. 第五单元:xxx(1)第1课时:xxx(2)第2课时:xxx(3)第3课时:xxx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2. 难点:对教材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 学期考试:期末进行全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1周:第一单元教学内容2. 第2周:第二单元教学内容3. 第3周:第三单元教学内容4. 第4周:第四单元教学内容5. 第5周:第五单元教学内容6. 第6周:复习周,巩固本学期所学内容七、教学资源与教具1. 教材:八年级下册教科书2. 辅助材料:教学PPT、教案、学案、练习题等3.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反思与调整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解决问题;4.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一、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3) 常见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

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3) 运用讨论法,探讨常见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 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

(3) 运用讨论法,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2)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10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10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10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溶解现象1.1 溶解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定义,即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溶液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1.2 溶解度解释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解读,了解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第二章:溶液的组成和浓度2.1 溶液的组成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

学习溶液的命名规则,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2 溶液的浓度介绍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学习浓度的计算方法,如通过质量、体积和物质的量来计算浓度。

第三章:化学平衡3.1 化学平衡的概念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即反应物与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化学平衡过程中的现象。

3.2 平衡常数解释平衡常数的概念,即反应物浓度与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

学习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第四章:酸碱反应4.1 酸碱的概念解释酸和碱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酸碱反应的现象。

4.2 酸碱中和反应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即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反应。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如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来确定酸或碱的浓度。

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释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即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5.2 有机反应解释有机反应的概念,即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学习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原子和分子6.1 原子结构解释原子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学习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6.2 分子概念解释分子的定义,即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学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

第七章:化学键和化合物的类型7.1 化学键解释化学键的定义,即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 教学内容:(1)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判定。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图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二、第二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学会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学内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表示方法;(3)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三、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3)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第四章:概率与统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2)概率的计算方法;(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概率的计算方法;难点: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第五章:投影与放大缩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投影和放大缩小的基本原理,掌握它们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熟悉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内容,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本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本课主题的了解和想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本课的主题和情感,并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文章、写一首诗歌或者进行其他创作。

五、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对所学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2.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课文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深入探讨与本课相关的话题。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包括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个性化添改
Step 1 Warming up and new words
1.Look at a picture and learn the parts of the body.
2.New words and phrases.
Step 2 Presentation
1a Look at the picture.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m] for each part of the body.
3b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heck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1 ____ Wang Ping was the driver of bus No.26 at 9:00 a.m. yesterday.
2 ____ Bus No.26 hit an old man onZhonghua Road.
教学
目标
巩固身体部位的词汇,学会描述健康问题的词汇
重点
难点
加强身体部位的单词拼读拼写,学会身体健康问题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个性化添改
Step 1 Presentation
Look at the picture. Discuss what happened and then what we should do.
6. right away意为“立刻;马上”,和in a minute意思相近。例如:
I’ll be there right away / in
板书设计
个性化添改
1)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see sb. doing sth.
2)让某人吃惊的是to one’s surprise
___arm ___ back ___ ear ___ eye ___ foot
___hand ___ head ___ leg ___ mouth
___ neck ___nose ___ stomach ___ tooth
Step 3 Listening
1b Listen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Then number the names 1-5
3 Do you have a fever? Yes, I do. No, I don’t. I don’t know.
教学难点:
1、掌握情态动词should \shouldn’t的用法
2、学习have的用法
学情分析
寒假之后,班上学生大多数比较懒散,寒假也没有花时间复习和预习,因此,第一单元教学应该慢一些,边上新课边复习以前的一些重点旧知识
4)我看见她正在洗碗。
I see her _________ the dishes.
2. The bus driver, 24-year-old Wang Ping, stopped the bus without thinking twice.
3. He only thought about saving a life.
1、语言目标:描述健康问题的词汇,及如何根据别人的健康问题提建议。
2、技能目标:能听懂谈论健康问题的对话材料;能根据别人的健康问题提建议;能写出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并能描述怎样对待健康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开展扮演病人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身体健康的品质。通过本课的阅读,培养学生处理紧急事件的基本能力,树立紧急事件时互相帮助的精神。
使......惊讶的是,出乎......意料
e.g. To their surprise, all the students pass the exam.
Much to everyone’s surprise, the plan succeeded.
【运用】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词数不限。
(1)他认为每天吃饭是一件麻烦事。
本期教学进度计划
教科书名称
每周节数
总课时
班级
周次
章节或单元
课题名称
计划教学时数
完成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一)单元计划
单元名称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教学内容:
学习描述健康问题的词汇,及如何根据别人的健康问题提建议。
单元目标:(目标要明确,切实可行)
Examples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Judy?
B: She talked too much yesterday and didn’t drink enough water.
She has a very sore throat now.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Sarah?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Homework
Make up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
板书设计
个性化添改
A: What’s the matter?
B: My head feels very hot.
A: Maybe you have a fever.
观察与思考:
你能看出“without thinking”、“about saving a life”的共同点吗?
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1) I am fine. What about ____ (she)?
2) Thanks for ______ (tell) me the story?
3) It is a sunny day. How about _____ (go) fishing?
教学时数:
5
案课时数编号:1
课题
Section A 1 (1a– 2d)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5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PPT、MP3
教学内容简析
学习人体的各个部位的英语表达法,学会单词拼读和拼写,学会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教学
目标
学会身体部位的词汇,学会描述健康问题的词汇
重点
难点
身体部位的单词拼读拼写,身体健康问题的表达
2b Listen again. 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
Step 7 Speaking
2c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2a and 2b
Step 8 Role–play
Imagine you are the school doctor. A few students have health problems. Role-play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doctor and the students.
Wang Ping went with the woman and old man.
活学活用
1)我看见他时他正在河边玩。
I saw him _______ by the river.
2)我看见过他在河边玩。
I saw him _____ by the river.
3)我看着他过了桥。
I see him ______ across the bridge.
Teacher: 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
Students:
Teacher: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m?
Students:
Teacher: Did the bus driver help them?
Students:
Step 2Reading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Conversation 1
Nurse: What’s the matter, Sarah?
Girl: I ___________.
Conversation 2
Nurse: What’s the matter, David?
Conversation 5
Betty: What’s the matter, Judy?
An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he __________________.
Step 4 Speaking
1c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 students’ problems? Make conversations.
句子:1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stomachache. You shouldn’t eat so much next time.
2 What’s the matter with Ben?
He hurt himself. He has a sore back.
He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教学重点:
短语: have a stomachache, have a cold, lie down, take one’s temperature, go to a doctor, get off, to one’s surprise, agree to do sth., get into trouble,fall down,
4) It is good to relax by ______ (use) the Internet or _________ (watch) game sho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