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_知觉实验共135页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3. 图像呈现 1 分钟,被试通过屏幕观察彩色负后像,在觉得后像消失后迅速按红色反应键。 主试屏幕上将在对应色光位置下方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继续实验,直至实验结束。
4. 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重复步骤 3 两遍。 5. 实验结束后,主试根据提示选择是否保存本次实验结果数据。
【结果】

绿

时间(ms)
3. 检测实验台连接状态:主试屏幕上显示硬件已连接,移动标志杆(中间)自动移动并复 位。复位结束后移动标志杆将停止在距离两中心固定标志杆垂直距离+150 毫米处,此 时数字显示屏幕显示+150 的数据。
4. 实验时,主试先按动实验仪面板上的前进按键“▲”(此时后退按键无效),使移动标志 杆离开校准位置,数字显示屏上将随时显示移动标志杆与固定标志杆的垂直距离,移动 的距离由主试者自行掌握。当移动标志杆离开校准位置后,后退按键“▼”有效。主试 位置调整完毕后,被试开始实验。
根据表格提供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条件下每个被试附后像的延迟时间。
【讨论】
分析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的近似补色。
1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二、深度知觉
【实验目的】
比较单双眼在辨析远近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值的准确方法。
【实验材料】
JGW-E 型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实验仪、通讯线、手键
【讨论】
1. 箭羽线夹角的大小与视错觉量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2. 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结果】
序号
箭头线长度
给定线段长度 调试后线段长度
序号
箭头线长度
1
16
2
17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项目:1、形状恒常性实验2、大小恒常性实验3、深度知觉实验4、速度知觉实验5、图形后效6、图形识别形状恒常性目的:验证形状恒常性现象,比较不同条件下形状恒常性的程度,学习用描述法测量恒常性。

器材:1.JGW-B型心理实验台,玻璃杯,米尺,粉笔,记录纸。

2.被试应是裸视力或矫正视力达到1.0且无散光者。

步骤:1.准备工作:(1)让被试坐在桌边,将杯放在桌边,杯口到被试眼睛的垂直距离为20cm。

(2)从桌边向前量下列5个距离:11.5cm,20cm,34.6cm,54.9cm,113.4cm,用粉笔划上记号。

若杯在这五个距离上,则杯口平面与视轴平面的交脚分别为60°,45,30,20,10。

要求被试分别在这五个距离上观察杯口的形状。

注意观察在杯口平面上杯口的纵向直径(沿视轴方向)与横向直径(与视轴垂直方向)比例关系的变化。

被试练习观察5次(每个距离1次),以便被试掌握判断形状的标准。

2.正式实验:(1)在每一距离上要求被试观察杯口的形状,并在5*5平方厘米的方格中画出当时知觉到的形状。

画法如下:横向直径保持不变(5cm),横向直径线已在记录纸上事先画出;被试根据知觉到的纵向直径缩短比例在图上做出标记,然后再绘成杯口形状。

若觉得与知觉到的形状不一致可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每个距离共观察2次。

结果:1.分别量出各被试在不同距离上画出的杯口纵向直径(2次结果),计算平均数。

然后算出纵向直径(短轴)与横向直径(长轴)的比例R。

2.分别计算各距离上杯口在被试网膜上投影形状的短轴与长轴的比例S。

计算公式如下:3.按以下公式求出各条件下的形状常性系数:常性系数K=(R-S)/(A-S)R知觉的比例(估计短轴与长轴之比)S网投影比例(网膜上短轴与长轴之比)讨论:影响形状恒常性的因素答: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指当人们对物体的观察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知觉出物体本身的实际形状。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知觉: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这些成分是指感受器所提供的具体的感觉特性,如亮度的差异、空间频率、视觉图形基本成分的朝向等等。

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过程的操作和运行。

掩蔽:只要刺激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那么刺激之间就将会互相干扰或掩蔽对方的知觉。

听觉掩蔽:一个声音的阈值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现象。

前项掩蔽:在目标刺激物出现之前较短时间内,呈现掩蔽刺激物所产生干扰的实验条件。

后项掩蔽:在目标刺激物出现之后较短时间内,呈现掩蔽刺激物所产生干扰的实验条件。

视觉潴留:指刺激作用后神经活动的惰性,所以,即使在刺激物消失后,它的痕迹依然存在。

后效:一种刺激作用之后对随后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图形后效:指注视一个图形一定时间之后,对随后感知别的图形的影响。

形状后效:又称弯曲后效,是指由于图形的方向而导致的图形形状的变化。

关联后效: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知觉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感知世界的一种知觉启动。

诱导运动:是一种错觉,就是说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的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根本没有发生空间位移,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好像在运动。

似动现象:是指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

自主运动:在一个漆黑的房间中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一定时间后,这个光点好像就会动起来的现象。

运动后效:由于前面知觉到的运动在运动刺激停止之后仍然存在。

瀑布错觉:是一种运动后效的例子,即在注视向下流动的瀑布一定时间之后,如果在观察静止的景物,该景物看起来向上运动。

单眼线索:有些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起作用,这样的线索称为单眼线索。

第七章 知觉 实验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知觉 实验心理学课件

• 潘佐错觉(倒V)
• 对比错觉
• 爱因斯坦错觉
• 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 于闪烁与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 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
(二)视错觉
• 1、运动错觉
• 2、线条错觉
• 3、自然错觉
• 月亮错觉:是指月亮在刚刚在地平线升 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 亮在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即直径 保持不变),此时月亮大小(S)/距离(D)×57.3o
例如,某人的身高为1.8m,在6m远处形成的视角 α =1.8/6×57.3o = 17.19o

网膜映象: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置的。

如何计算网膜映像的大小?
•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
• (1)亮度:亮度增加,视敏度增加。
• (2)物体与背景间的对比度
1960)设计的,它表明深度线索的经验会直 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
• 从内容上来说,测验中这7幅图的每幅图画 都可以包括7个组成部分中的若干个:一只 羚羊、一只大象、一个人、一棵树、一条 路、几座小山和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见 图7-2。
• (3)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 (3)视网膜不同部位:锥体细胞对细节分辨起作用, 在锥体细胞集中处(中央凹)视敏度最大。
• (4)视觉适应:明、暗适应
• (5)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
• 在明适应的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 降低视敏度,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闪光盲也许 是视觉功能的保护性抑制,但是过强的闪光可能 造成永久性损伤。

《实验心理学实验》stroop

《实验心理学实验》stroop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知觉:Stroop效应班级:15应用心理学1班姓名:刘明明学号:2015326670025实验日期:10.24指导老师:胡信奎一、问题(1分)1.当你看到一个表示颜色的字,例如“蓝”,念出这个字需要多长时间?2.当你看到一个蓝色方块,说出颜色“蓝”,需要多长时间?3.念颜色字和颜色时,哪个快?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心理过程有何差别?4.念颜色字和颜色相互冲突时,例如,用蓝色墨水写的“绿”字,要求念字或命名,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二、背景和目的(1分)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

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三、假设(1分)H0:如果在认知过程中没有STROOP效应,那么对字义加工和对颜色加工无明显差异。

H1:如果认知过程中有STROOP效应,那么对字义加工和对颜色加工有明显差异。

四、预期(1分)在认知过程中有STROOP效应,对字义加工和对颜色加工有明显差异。

五、方法(4分)1、被试:32名普通心理学专业学生,19名女生,13名男生,皆无色盲症患者,英语水平正常,右利手,视力正常2、仪器设备(0.5分)a)一台电脑b)Stroop效应相关系统3、变量(1分)2.1自变量:语言种类(中文和English),字色的相关程度(一致、矛盾和无关)2.2因变量:反应时,准确性2.3控制变量:被试无色盲现象,被试的疲劳程度,被试的周围环境,被试的视力状况,被试的英语水平4、实验设计(1分)2*3的被试间设计5、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a)实验者打开实验系统进行参数设置,然后单击“ok”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第七章
知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 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度 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天 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感知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感知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感知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感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了人类如何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

在感知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们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引发特定的感知经验,以探索人类感知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感知觉实验。

一、斯特劳普效应斯特劳普效应是指当我们看到一个字词时,字词的颜色和字词本身的含义产生冲突,我们会出现反应延迟和错误。

这一效应揭示了注意力和认知加工在感知中的作用。

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彩色字词,要求被试根据字词的颜色进行反应。

结果显示,当字词的颜色与其含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会变慢且出现错误。

二、梅勒亮度对比实验梅勒亮度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亮度感知的经典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者制作一张黑白图片,将图片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或减少。

被试需要判断每个区域的亮度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对亮度的感知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亮度会相互干扰,导致感知结果出现偏差。

三、门控理论实验门控理论是研究疼痛感知的重要理论。

实验中,研究者刺激被试的皮肤,同时给予不同的注意力任务,例如让被试数数或注意听某个声音。

结果发现,当被试的注意力被分散时,他们对疼痛的感知会减弱,即注意力对疼痛感知具有抑制作用。

四、贝廷塞尔幻觉实验贝廷塞尔幻觉是一种视错觉,它使得两条平行线在中间部分看起来倾斜。

实验中,研究者制作一张图像,其中包含两条平行线和一些横向线条。

被试需要判断两条平行线是否倾斜。

结果显示,大多数人会错误地认为两条平行线中间的部分是倾斜的,这揭示了我们感知空间方向的一种错觉。

以上仅是感知觉相关心理学实验的一小部分,这些实验帮助我们了解了感知系统的运作机制。

通过实验,研究者们能够探索人类感知的局限性和特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结果: 结果:在双眼和单眼 观察条件下,都保持着 观察条件下 都保持着 大小知觉恒常性,双眼 大小知觉恒常性 双眼 观察时甚至出现超估 现象,而用单眼人工瞳 现象 而用单眼人工瞳 孔观察及单眼人工瞳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由于排除了周围环境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知觉大小便趋向于视 角的规律, 角的规律,即恒常性 消失 。
海 神 尼 普 顿
身 到 三 个 隐 藏 的 侧 面 人 像 吗 ? 体 的 紫 罗 兰 : 你 能 在 叶 子 中 间 找
隐 藏 的 拿 破 仑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谢泼德创作 谢泼德创作。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创作。
几 个 孩 ? 小
二、错觉
(4)趋合(或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轮廓闭合的对象比 (4)趋合 或闭合法则)(law closure)。 趋合(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但我们对自己十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仍然将它知觉为一个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的不完全写法。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长度与透视
戴氏错觉
3、形状错觉 、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几何错觉量与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发现早期, 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发现早期,错觉强度随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定状态。 定状态。
三、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实验心理学知觉

实验心理学知觉

设计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等。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
实验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社会交往
通过知觉,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意图和动机,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 和沟通。
02
知觉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被试,确 保被试的代表性的水平。
05
知觉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知觉
人工智能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拟 人类的知觉过程,以揭示知觉的内在机制。
人工智能对知觉研究的挑战
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知觉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以 实现更准确的模拟。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人类知觉 的误解。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知觉的影响,认为这些 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识别和理解。
04
知觉的应用
教育领域
知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估上。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觉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觉偏差,以确保评估 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广告语言的选择和编排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觉特点。通过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消 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医学心理学实验一 时间知觉实验

医学心理学实验一 时间知觉实验

实验一、时间知觉实验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

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等等。

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

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

恒定刺激法、复制法是时间知觉差别阈限测量的常用方法。

复制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

被试可以对具体的时间说不出是多长,但可以比较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判断复制出时间的长短。

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能准确地表示一个人辨别时间长短的能力。

恒定刺激法:随机先后呈现一组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要求被试判断比较两个刺激的长短。

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对时间的知觉能力,掌握时间知觉差别阈限测量常用方法。

实验仪器:EP504时间知觉测试仪实验步骤:(一)恒定刺激法测定时间知觉1. 连接仪器,将反应键盘的九针插头插入主机插座,连接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进入初始复位状态。

2. 主试按“声/光”选择键,选择声音刺激,右侧“声”指示灯亮,表示刺激将以声音刺激呈现;3. 主试按“连续/始末”选择键,选择连续或始末方式呈现,若右侧“连续”指示灯亮,声音刺激将以连续方式呈现,若右侧“始末”指示灯亮,刺激在开始和结束时各呈现0.5秒,其间不显示;4. 主试连续按功能键,使显示器显示“F1—2.0S”,表示呈现的标准刺激为2S,变异刺激分别为1.6、1.8、2、2.2、2.4(S);5. 被试做好准备,主试按“开始”键,仪器开始自动随机呈现包含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的一组刺激信号(其中前50组标准刺激在前,变异刺激在后,后50组相反),当一组刺激呈现后,被试在反应键盒上按键回答:“<”表示后一个刺激比前一个刺激短,“=”表示前后两个刺激相等,“>”表示后一个刺激比前一个刺激长。

《实验心理学教学资料》速度知觉实验

《实验心理学教学资料》速度知觉实验

速度知觉实验1.引言速度知觉反映个体对速度判断的差异,是顺利从事某些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

如驾驶员开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估计后面来车的速度,更要对前面有可能碰撞到的障碍物或行人所需要的时间作出精确估计;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和其他运动员跑动的速度作出敏捷而正确的判断等等。

速度知觉仪是测定速度知觉的,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时,测试室的光线应稍暗。

被试坐在距仪器1.2米处,面向知觉箱正面,双眼和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

仪器启动后,知觉箱正面的灯光由右向左移动,被试需仔细追随移动的光点。

当光点进入挡板时,则灯光立刻被挡住,但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

到该位置后,灯亮并且光点移动停止。

灯光被挡住后,被试应假设光点仍以原来的速度仍在档板后移动,并估计灯光按此速度移动的话,何时会到达终点位置,按下反应键以表示。

这时,如果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值;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滞后反应。

本实验旨在考查遮挡距离和运动速度对速度估计的影响2.方法2.1被试被试2人。

2.2仪器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

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2.3实验设计采用2(快速,慢速)×2(远,近)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速度,分快慢两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是挡板间距离,分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被试的按键时间与实际时间的绝对误差。

2.4程序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点的变化,然后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板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

主试按下启动键后,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同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灯光停止。

知觉经典实验

知觉经典实验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黄红蓝黄



蓝黄黄蓝红
黄绿绿
红绿绿红 绿
绿黄红
绿
蓝黄黄黄红

黄红
黄蓝绿
绿绿
蓝绿

红绿
黄黄
红黄黄
蓝黄蓝黄绿


绿绿黄蓝蓝红
绿红黄蓝黄蓝
绿红


红黄
蓝黄红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Neisser,1964
▪ 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 ▪ 实验方法:单因素分组实验方法(随机或重复
▪ Earhard认为,无论是使用表盘式或是使用坐标 式图形都出现了客体优势效应,由于这两种图形 都没有或极少有立体感,因此,图形的三维性不 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研究方法
▪ 三因素混合设计(2 X 3 X 3) ▪ 自变量一:刺激呈现前有无先行信息 ▪ 自变量二:刺激材料的性质(3个水平)
➢ 第一类是一个或两个单个字母 ➢ 第二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 第三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
择的两个字母(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在刺激材料为一个字 母,一个字词或一个非字词时,置于相应字母的方,否 则另一个在下方)。这两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所要测试 的刺激材料中的字母的位置。
▪ 要求被试回答这两个字母中的哪一个是刚才在刺激材料中的 这个位置上看见过的,记录其正误。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实验原理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通过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三、实验装置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口成水平位置,可
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

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状态,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书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五、实验数据
要求每位测试者按照实验步骤测试三次,并统计每一次的测定误差。

六、数据处理
七、结论
通过该实验,可测试出被测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作为安全人机工程方面的实验内容,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也是进行心理学实验的必备仪器。

知觉辨认实验报告

知觉辨认实验报告

知觉辨认实验报告有人认为,知觉与表象是相同或类似的,但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这两者却不能混淆。

当我们知道了某种事物后,需要通过表象加以巩固,从而保持记忆;反之,如果只依赖于表象而忽略知觉作用,则会使知觉消退、扭曲甚至遗忘。

另外,还可把辨认与“认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实验一:组间对比和单独的辨别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均有一个类似字母的亮点(即字母表)。

由于字母表具有重复性,且在小范围内清晰度较高,所以其刺激程度较强;而组间对照的是两张图片,它们仅大致模糊地描绘了各自视野内的东西。

因此,该试验中每次呈现的都是一样的图片,不存在视觉干扰问题,更何况试验采用随机取样方式选择受测者,保证了被试者的均衡性。

由于视力较好,单独观察一次就基本可以准确辨认出来。

但多次试验发现,在连续的辨认中容易出现错误,不利于学习。

其原因是人眼在短时间内注意了两个相似或近似的字母时,会造成瞬时疲劳,致使后继字母不能正常辨认。

因此,必须限制被试人数,让每位受试者有充足的练习和熟悉的时间。

为防止再犯错误,应将不定期抽查改为逐渐减少被试者人数直到全部受试者都得到正确辨认才停止。

实验报告实验二:单独辨别和组间对比没有发现什么明显变化。

有些被试人员认为:“这很简单嘛!只要记住第几排第几个就可以啦!”我们经调查发现,被试人员都想靠近看清楚标志,而并非只是走马观花,而且距离越远判断错误概率越高,最终导致了辨别失败。

此外,在人工智能领域,在机器辨认中还涉及到辨别算法设计、推理策略等问题。

因此,既然要求机器做到较完美的辨别,那么在运算时需要慎之又慎,除了尽量考虑特征值数目外,还需考虑阈值。

这里只提供三个思路供参考:(1)每个类型包含3~4个数据点;(2)建立最佳拟合优化函数,考虑特征数的平均贡献值;(3)避免用到绝对值特征。

实验三:连续辨别和分段辨别时发现辨认错误率上升。

从实验情况可以看出:在连续分段辨别的第一阶段,被试者由于在看见图形后急于辨认,故不够仔细;在第二阶段被试者才开始认真仔细观察,即出现“边看边找”状态,速度也快了许多,所以错误率有下降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实验心理学_知觉实验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