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期末汇总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必考考点选择题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些有⽤线索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不肯定间距韦伯定律最⼩可觉差JND:相距为⼀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可觉差都会产⽣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斯定律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SOA 提⽰-刺激间隔⼼理不应期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对偶联合回忆前摄⼲扰量表衰减效应被试变量天⽣的(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简答题阈限:我们能不能说⼄的听觉更敏锐⼀些?可能甲⼄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的标准不⼀样。
⼄也许⽐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就说“有⼈敲门”;甲也许⽐较保守,除⾮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优点:1.它有利于提⾼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 2.⼜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两个⾃变量各三个⽔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什么实验设计、⾃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现成的实验说出⾃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主效应,有效应,⽆效应的条件拉丁⽅设计观察与相关Naturalistic observation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被试对于被观察时做出的反应⽆⼲扰观察与⽆⼲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时间处在同⼀地点。
基础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基础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以下哪一项?A. 统计法B. 测量法C. 访谈法D. 心理测试法答案:D2.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A. 信息处理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3.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条件刺激?A. 铃声B. 食物C. 灯光D. 疼痛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A. 自尊B. 自我监控C. 自我效能感D. 自我服务偏差答案:C5. 以下哪个实验不是用于研究记忆的?A.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验B. 斯坦福监狱实验C. 洛夫特斯的误导信息效应实验D. 佩特里奇的深度加工实验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和行为的科学。
答案:心理过程7. 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_________。
答案:社会心理学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_________。
答案:超我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_。
答案:形式运算阶段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__、模仿和强化来学习社会行为。
答案:观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允许研究者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变量,以观察其对心理过程或行为的影响。
实验法可以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并发展理论。
1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吸烟者可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继续吸烟,这种矛盾导致认知失调。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优缺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信度和效度
信效度(1)效度:实验是否有效、明确,确定实验的有效性,就是效度。
实验研究效度是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反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2)内在效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由于研究中有系统误差的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固定的明确关系程度变得不明确了,也就是降低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生长和成熟、历史(经历)、前测的影响、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例如台湾繁体字和大陆简体字)、统计回归的影响(向总体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趋势)(3)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混淆自变量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4)统计回归的影响: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即高分组降低分数,低分组被试提高了分数这一自然回归现象。
(5)外部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任何造成研究条件更具有特异性的因素都会带来对研究外部效度的损害,这些因素的特异性越强,越有可能导致研究情景与人们日常生活情景的差异性,也就制约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实验环境的人为性(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6)模拟研究:监狱实验(7)现场试验研究:旁观者效应(8)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威廉·冯特B.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C. 约翰·华生D. 让·皮亚杰答案:A2.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D. 现场实验答案:B3. 心理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 心理过程的时间特性B. 心理过程的空间特性C. 心理过程的强度特性D. 心理过程的适应性答案:C4. 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哪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准确的?A. 恒定刺激法B. 极限法C. 调整法D. 信号检测法答案:A5. 以下哪个变量是自变量?A. 被试的年龄B. 被试的性别C. 实验材料的类型D. 被试的反应时间答案:C6.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B. 减少实验的复杂性C.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D.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答案:D7. 以下哪种统计方法适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A. 相关分析B. 方差分析C. t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C8. 以下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重复测量设计答案:C9.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何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改变实验的指导语C.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C10. 以下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个体差异的影响?A. 组间设计B. 组内设计C. 混合设计D. 随机区组设计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感知B. 记忆C. 语言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在实验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A. 被试的选择偏差B.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C. 测量工具的不稳定性D. 被试的疲劳效应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变量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因变量?A. 被试的反应时间B. 被试的心率C. 被试的血压D. 被试的眼动轨迹答案:ABCD4. 在实验设计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增加样本量B. 使用随机分配C. 采用自然实验D. 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答案:ABC5. 以下哪些统计方法适用于比较三个或以上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多因素方差分析C. 协方差分析D. 非参数检验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区别。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选择题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 P22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
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
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
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
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
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内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名词解释(考试卷上只呈现英文;先翻译;后解释)1.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舒华108页2.量程效应(range effect):主要是指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这两种效应是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和最底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到损失。
郭秀艳64页3.多因变量设计(multiple dependent variable design):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郭秀艳75页4.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郭秀艳66页5.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指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6.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郭秀艳76页8、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 method):使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的技术。
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郭P69 张P789、ABBA(ABBA design):适用于自变量水平只有2个的情况;按照ABBA顺序接受四次实验;A 水平两次B水平两次。
郭 P79 张P14010、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自变量水平2个以上时;用平衡的拉丁方设计。
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矩阵;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郭P80 舒华P14111、直线内插法(linear interpolation):计算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方法之一。
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向横坐标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阈限。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a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级 应用心理学 本科 实验心理学 试卷( B )2021 学年第 1 学期………………………………装…………………………………订…………………………线……………………………第 - 1 - 页 共 4 页一、名词解释(6分*5=30分)1、辨别反应时:2、减法反应时方法:3、因变量信度4、节省法:5、视敏度:二、简答(10分*5=50分)1、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及特点。
2、简述组间设计及优点。
3、如何应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4、什么是75%差别阈限?5、简述因变量有哪些特性。
三、设计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20分)………………………………装…………………………………订…………………………线……………………………实验心理学试卷评分标准(B)一、名词解释(6分*5=30分)1、辨别反应时:两个相互有差别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禁止对另一个反应。
2、减法反应时方法: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3、因变量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的相近结果。
4、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的保持量。
5、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二、简答(10分*5=50分)1、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及特点。
一是刺激特点自变量,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二是环境特点自变量,即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有无噪音、昼或夜、有无观众等;三是被试特点自变量,即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四是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通常是主试的安排,即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2、简述组间设计及优点。
2………………………………装…………………………………订…………………………线……………………………组间设计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
优点在于,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反应。
完整版_实验心理学总复习
第一章一、实验心理学:定义、简要历史回顾(一)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二)历史回顾1、实验心理学的孕育大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可说是实验心理学的预备阶段。
1816柏色尔(Bessel)提出“人差方程”:B-A=X。
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与提供的各种实验方法,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实验心理的建立1860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
3、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第一阶段为构造学派第二阶段是行为主义第三阶段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二、三位学者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2)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2冯特研究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霍尔、卡特尔、铁钦纳3.艾宾浩斯的研究贡献(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三、观察与实验(一)观察法观察法(Observation)是借助观察仪器,在特定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记录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搜集实验数据和资料的方法。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2、自然观察法: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3、实验具有三个优点:(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精密的观察.(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4、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放映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自变项).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依变项)。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或外扰变项)。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5、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
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5)反应的强度。
6、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者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主试者在给出指示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者什么样的指示语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要求。
2、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者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试者要求被试者所做的事,可能是他从未做过的,要说明将要给他呈现什么,要他怎样做等等。
实验心理学期末汇总
实验⼼理学期末汇总⼀、名词解释1.2负启动效应●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活动对随后的加⼯活动所起的促进作⽤。
起抑制作⽤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词研究中提出的。
●负启动作为分⼼物抑制的研究⽅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开始的。
●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步加⼯(即⽬标激活)。
–另⼀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步加⼯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标激活和分⼼物抑制)。
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个随后的刺激加⼯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样被削弱。
2.3负近因效应指的是在单词⾃由回忆的测试中,近因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负近因效应的特点:在最后的⾃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在各个系列的⽴即⾃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却最好。
Craik对负近因效应的解释:近因部分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导致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3.2中⽂屋剧情实验设计:设想被试是剧情的主要⾓⾊,⼀个⼈被锁在⼀间屋⼦⾥,经过门的缝隙看到⼀张卡⽚,上⾯写两个汉字;屋⼦⾥有⼀堆写着汉字的卡⽚,也有⼀些⽤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被试怎么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已有的卡⽚上的符号。
根据英⽂说明书描绘的模式与形状来进⾏匹配,把正确的符号卡⽚从⼀堆卡⽚中跳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逐渐地被试挑选符号的过程会进⾏的相当快。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
2、量程效应(range effect)3、多因变量设计(multiple dependent variable design):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4、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被试在实验中总是以某种态度或动机来对待实验,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定的猜测或假设,然后用自以为满足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要求特征。
5、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6、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每个被试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7、匹配法(matching):根据被试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行为表现,奖杯时认为的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是各组的被试的特质在一定范围内是同质的。
8、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 method):把被试随机的分配到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的技术。
9、ABBA设计(ABBA design)10、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11、直线内插法(linear interpolation):先以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根据所得结果绘制曲线,然后找到纵坐标为50%时曲线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大小(即为所要测量的两点阈值)。
12、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13、等级排列法(rank-order method):将许多刺激同时呈现,有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各个刺激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一列顺序量表。
心理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
心理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哪种方法来控制变量?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B2. 在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对照组不接受B.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接受实验处理C.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接受实验处理D. 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变量?A. 参与者的年龄B. 参与者的性别C. 参与者的动机D. 实验的时间答案:C4. 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减少实验误差D. 所有上述选项5. 在心理学实验中,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减少参与者的偏见C. 同时减少实验者和参与者的偏见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6. 心理学实验中,内部效度指的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D. 实验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答案:D7. 心理学实验中,外部效度指的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D. 实验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答案:A8. 在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变量是研究者试图改变或控制的?A. 因变量B. 自变量C. 协变量D. 无关变量答案:B9.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变量是研究者试图测量或观察的?B. 自变量C. 协变量D. 无关变量答案:A10. 在心理学实验中,协变量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心理学实验的内部效度?A.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B. 参与者的期望效应C. 实验设备的故障D. 实验环境的变化答案:ABCD12. 心理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外部效度?A. 实验设置的特殊性B. 参与者的代表性C. 实验时间的长短D. 实验材料的选择答案:ABCD13.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A. 增加实验次数B.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C. 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D. 随机分配参与者答案:ABCD14.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使用多样化的参与者样本B.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C. 选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验材料D. 增加实验的控制答案:ABC15.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A. 实验设计的问题B. 实验操作的误差C. 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D. 实验者的主观偏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描述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期望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
基础实验心理学期末考点
实验心理学1.费希纳的贡献:虽然费希纳建立心理物理学的意图在于证明自己哲学思想的科学基础,但却对以后的实验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费希纳没有像特那样有意识地收集资料,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编写心理学教材,整合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是他直接地影响了这种变革么并且影响了促成这种变革发生的重要的历史人物。
一、费希纳定律。
S=KlgR费希纳定律证明环境刺激和心理经验之间存在的联系可以用简单数学公式来表达。
同时该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的。
二、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实验心理学家从此可以使用科学的方式确定人的心理状态。
三、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费希纳促使后人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
他关于阈限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是量表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信号检测论的发展。
此外,艾宾浩斯也因受其影响,开拓性地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的贡献:一、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突破了特所认为的高级心理过程无法用实验方法所研究的框定,从而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围。
二、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
为了保证学习者在不受任何经验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机械式学习,艾宾浩斯采用德文字母的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制造出2300个无意义音节。
三、首先提出节省法。
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了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重复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
艾宾浩斯的节省法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这种方法现在仍在记忆领域的研究中广为使用。
四、建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个开始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缓的遗忘曲线代表了机械式学习遗忘的典型模式,并且至今仍被作为制定合理学习策略的重要依据。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一、选择题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P22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
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
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
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
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
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第一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2、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行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工水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用)5、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示,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广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7、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每个标题后面要再写一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文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用随机化原则,再写几条随机化的方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行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行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方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方式写一下(5)报告撰写:自由发挥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一、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一)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生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色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自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自己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力去做,提高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用)二、变量(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自变量②环境特点自变量③被试特点自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一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个变量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3.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主试和被试的期望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交叉设计答案:D5. 以下哪个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实验数据分析?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6.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被试的数量B. 被试的参与次数C. 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条件D. 实验材料的不同答案:C7.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A. 环境温度B. 被试的健康状况C. 被试的动机水平D.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实验设计不严谨B. 测量工具不准确C. 被试的反应不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A.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C.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避免被试的期望效应?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提供虚假的实验目的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减少被试的参与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情绪以及社会行为等。
这些领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2.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和盲实验原则。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1、名解15分5个2、简答25分3、论述20分4、实验设计40分2个第六章知觉1、关联后效: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2、月亮错觉: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也是相同的。
第七章注意一、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1、早期选择理论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我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我们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2、中期选择模型特雷斯曼的衰减模型: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3、晚期选择理论多伊奇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
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被“注意”到,比如你的名字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注意到在不被注意的通道呈现的你的名字。
二、分散注意:卡尼曼提出的注意能量分配理论模型认为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任务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这个模型包括的主要观点有一下几点:(1)一些任务比另一些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心理努力;(2)总的注意能量是有限的,但能量也可以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增加或减少(如唤醒水平越高,则注意能量也越高)(3)只要对注意能量的要求没有超过上限,那么人们就可以同时进行几项任务(4)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策略将注意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1、双任务冲突: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两个任务的刺激S1和S2以同时呈现或在一定的刺激呈现间隔分别呈现,然后主试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2、瞬脱效应:指在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在200~600ms之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我们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会降低。
南开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南开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题型:1、名词解释 4-5个2、简答 4-5个3、试验设计 1个(占最大比重的成绩)第一章:概述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过程中3个重要人物及其所做贡献(一)费希纳:(P2,一、P9)费希纳被称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
归纳起来,费西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西纳运用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费西纳定律(S = K logR),这一定律研究出了物理刺激的变化和感觉变化间的关系。
(1)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2)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一有感觉的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二)冯特:(P5,一、P10)冯特是第一个把心理学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他的著作有《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生理心理学原理》等,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在1879年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的科学研究,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3)冯特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学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三)艾宾浩斯:(P7,一、P11)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做的重要贡献用一句话概括为: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
代表作有《记忆》、《心理学概论》。
他的贡献具体有以下三点:1、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法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节省法4、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二、观察法、相关研究以及实验法各自的定义及优缺点:(一)观察法:(P23,一、P22)1、定义:一定程序收集描述性数据,简化复杂现象;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模式2、优缺点:A 优点:(1)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具有直接性和描述性的特点;(2)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做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2负启动效应●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
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的。
●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
●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
–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2.3负近因效应指的是在单词自由回忆的测试中,近因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负近因效应的特点: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却最好。
Craik对负近因效应的解释:近因部分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而导致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3.2中文屋剧情实验设计:设想被试是剧情的主要角色,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的缝隙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写两个汉字;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也有一些用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被试怎么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里已有的卡片上的符号。
根据英文说明书描绘的模式与形状来进行匹配,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跳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逐渐地被试挑选符号的过程会进行的相当快。
用人工智能的语言来说,屋子外面的人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被试则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屋子里的中文符号是问题,有屋子里扔出来的符号是答案,英语说明书就是计算机程序。
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似乎能理解中文,因为给出的答案的恰当的。
然而如果想象自己在剧情中就会清楚的了解,所做的一切只是遵循英语说明的某些规则行事。
Searle的思想实验证明了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
赞成弱的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4.2特征整合论5.2Turing检验6.2认知失调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
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相容的知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的理论表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
7.记忆的加工水平说实验举例:实验用材料为16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
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
这样,每个单词都具有颜色、语种和意义这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
实验前只告诉被试要他们按要求对单词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反应时进行测定。
不告诉他们进行回忆和再认的测验。
这是为了保证实验是在非随意的学习条件下进行。
将被试分为三组。
第一组称作颜色组。
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颜色尽快作口头报告:红或蓝。
第二组为语种组,要求被试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作口头报告:中或英。
第三组为意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尽快作口头报告。
事后的记忆测验结果表明,加工水平决定了记忆水平。
8.2词频效应词频是指某个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词频效应是指,在控制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词频越高,命名反应的潜伏期越短,对该词的语音激活越容易(课本)。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网络)9.purkinje效应系指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的现象。
具体说就是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10.元语言意识①由于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人能记忆的范围,所以语言和文字系统的学习也就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背,还包含某种一般规则的提取。
②元语言学意识是指儿童对语言、文字一般结构特征的认识和操作它包含:句法意识:对句子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认识;语音意识:对字母与音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构词法意识:对字词的内部结构与整词词义的关系的认识;③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儿童会发展各种元语言学意识,其特点表现为概括化和规则化的学习11.内隐记忆①内隐记忆定义:启动效应或者内隐记忆正是应用各种内隐记忆测验揭示出来的极为重要的记忆现象,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
又称为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一种长期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测验: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和补笔等测验记忆的方法。
其特点是这些测验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只要求被试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
进行内隐记忆测验时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内隐记忆测验会受到外显记忆的影响,为了说明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的关系,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另一种是记忆系统的管线。
12.特征感觉器视觉系统中只对视野内确定位置上有一定特征的刺激形式产生最大反应的某些特殊神经元13.盲视14.部分报告法美国心理学家Sperling 在1960年关于视觉形象存储的研究是经典性的。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就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15.2不注意视盲人们在关注于某件事情时,往往会忽略出现在眼前的其他事物。
视盲:在特殊的情境下,视觉机能正常的个体对于眼前的显著刺激或刺激变化视而不见。
16.运动诱发视盲(书P359)由背景图形的运动引起的“消失”错觉现象被命名为运动诱发视盲。
17.定向遗忘也称有意遗忘( intentional forgetting ),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其研究与自然遗忘的研究有所不同,是一种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18.3实验性分离人们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成为实验性分离19.关联效应的记忆错觉如果人们经历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 他们易于将一些和呈现过的项目密切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记得的。
20.2提取诱发遗忘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21.连续闪烁抑制22.注意的衰减模型Treisman提出,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
23.2花园路径模型Frazier提出的理论,属于模块化理论的代表。
花园路径理论认为,最初的句法分析独立于并早于任何语义加工。
在句子加工早期,句法分析模块首先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然后语义分析模块决定该结构是否有意义。
24.顺应(决策那里~)当有关的数据提供出来以后,要求人们预测某种数值时,起点常常影响人们的概率估计,但实际上起点与事件的概率是无关的。
给定不同的起点,被试估计的结果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25.共情是指一个人具有确认他人情绪的能力、或具有他人情绪引起的共鸣体验。
即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的能力。
26.错误记忆回忆出从未发生的事件,或回忆时间与事实不符。
27.出声思维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28.返回抑制(不知道为什么没在书上找到,在网上找的)返回抑制,英文inhibition of return,IOR,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采用突然变暗或变亮的方法,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会使对紧接着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刺激的反应加快,即产生易化作用。
如果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大于300ms,则易化作用会被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
29.自我参照效应(书P326)语词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人们把这种效应称为自我参照效应。
二、简答1.2简述特征整合论及支持实验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知觉过程分为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加工特征)和特征整合阶段(加工客体)。
知觉在前注意阶段对特征进行平行的自动加工,无须注意;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特征整合为客体,加工方式是序列的。
视觉搜索实验——向被试呈现1-30个不同颜色的字母,要求从中搜寻一个靶子,可能是客体(绿色的T),也可能是特征(S),记录反应时间。
结果:靶子是客体时~呈现项目数量对反应时间影响很大,数量越多,反应时间越长。
靶子是特征时~呈现项目数量对反应时间没有影响。
解释:搜索特征比搜索客体快,不受呈现项目数的影响是因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的)平行加工,搜索客体是(控制的)系列加工。
2.实验性分离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成为实验性分离。
实验性分离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遗忘症病人。
遗忘症病人由于某种形式脑损伤而丧失记忆,但是知觉能力、语言能力、智力基本保持完好。
实验方法:将4位遗忘症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学习字单,进行4中记忆测验,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词干补笔。
结果: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再认的测验中比控制组差;在其他两项中一样好。
3.结合实验文化对归因的影响4.4结合实验说明质的差异的实验范式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来区分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过程。
例如:Murphy和Zajonc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无意识知觉到的刺激比有意识知觉到的刺激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可能更大。
实验过程如下:在每个试次中给英语国家被试呈现一个清晰可见的汉语表意文字,然后要求被试在一个五点量表上指出它代表“好”或“坏”。
被试都是英语国家的被试并且不懂汉字。
这个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在每次文字之前呈现一幅人脸的图像,这些人脸表现出愉快(微笑)或者愤怒(皱眉)。
其中一组被试人脸呈现时间很短4ms,以至于他们没有报告没有知觉到人脸。
而另一组被试每幅人脸呈现时间足够长1000ms,所有被试都报告直觉到人脸,这组被试被告知忽略人脸,集中注意于评价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