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讲 宋代文学总论

合集下载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环境⒈重用文官•政策:重视儒士⒉学校及科考制度•①官办学校:国子学、太学•②私立学院:白鹿洞书院等•③身份限制、录取名额放宽⒊游乐风气二、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影响(性格):⒈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

⒉采取新型生活态度:•⑴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

•⑵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的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

•⑶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二)审美情趣的转变⒈佛教•⑴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随缘任远的人生哲理。

•⑵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

⒉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

⒊认为俗雅之辨应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

⒋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

【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三、宋代文学样式(一)宋文⒈吸取唐古文经验教训,欧阳修等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追求古奥而造成的险怪艰涩。

⒉散文文体的多样化趋势•⑴欧、苏等的古文注意吸收骈文在辞采、声调等的长处,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

•⑵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改造,创造出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⑶出现独具一格的笔记文,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⒊风格丰富多彩⑴整体倾向平易畅达、简洁明快,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境界。

⑵朝着更加自然、文从字顺、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⑶宋代散文的特点•①宋代散文和政治斗争的联系比较密切,成了直接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

•北宋散文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和改革变法有关;南宋散文大多表现抗击外敌入侵和光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概论

禅宗与宋代儒学的转变,更重视内心道德 的修养。 宋代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 生活态度。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 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 审美情趣的转变促成宋代文学“以俗为 雅”,实现了由“俗”向“雅”的升华, 扩大了诗歌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表现手 段,也使诗歌更贴近日常生活。


宋代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作家势必格外重 视爱国主题。爱国主题的诗文层出不穷。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 轼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贺 铸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北宋对佛教采取保护、鼓励措施。

宋代儒释道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 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层 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到北宋中叶,三教 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 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 四壁,闲欹瓦枕小藤床。”
1、手工业和商业空前发展,城市经济高度 繁荣 十万人口以上大城市


宋代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不 禁夜市,有利于商业和娱乐业的迅速发展

宋室优待士大夫,官员俸禄及贴补收入优 厚,宫廷、官僚阶层和一般市民崇尚奢靡

1、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和忧患意 识。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 烈,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隐 患。
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代作家很少用文学歌 功颂德。王安石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 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 宋人诗文——严谨、平实、细密、深沉。 宋代文学的现实意义更强。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

宋代文学绪论讲稿

宋代文学绪论讲稿

宋代文学绪论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散文方面,在继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衰颓之后,到了宋代,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将古文打造成了具有很强政治功能又符合实用效应的文体;第二,诗歌方面,形成了与唐诗主旨趣味均不同的宋诗风格,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也倾向于通俗化。

第三,词作为一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从数量上来说,仅据《全宋词》所载,词人有1300多家,词作有近两万首,比唐五代的词作多出近十倍。

第四,戏曲、说话等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曲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绪论部分,我们主要对宋代的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文化以及文学发展的概况给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1.崇文抑武的国策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可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我们知道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不服中央的管辖,于是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鉴于唐朝的历史教训,宋王朝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主要表现为,注重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名额,科举考试也更加的平等开放,更注重实用。

于此同时,文人的待遇比历朝历代都要优厚,他们能掌握国家实权,不但用读书人担任宰相,就连负责军事事物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

这就使文人和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更为密切。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理学,又称道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然而,在宋代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如程颐、朱熹等作为理学大家自认为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学论道。

这种论学论道的风气还会经常旁溢到诗歌中去。

3.文以载道学说的盛行;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呈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3
欧阳修
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学才华和政策改革而闻名。
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
诗词批评
对诗歌和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 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
绘画理论
对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作品 进行评论和理论研究。
戏曲理论
对元曲和南戏等戏曲形式进行 研究和评论。
宋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语言与修辞的影响
宋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
2 文学主题与意境的
3 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继承
一些宋代文学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宋代文学概况》PPT课 件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1 政治与军事
2 科技与经济
3 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及北方与南方、内地 与边疆之间的军事对抗。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对外 贸易,对文学创作产生 的影响。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 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
诗歌
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为主, 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以牧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为 主,表达爱情、自然和社会 思考等。
散文
以随笔、笔记和小品文为主,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宋代诗歌与词
山水诗
表达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 生境界的思考。
咏物诗
以描绘花鸟的细腻和生动刻画 闻名。
爱情词
描绘婉约动人的爱情场景和情 感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1 反映现实与感伤抒怀
2 注重语言审美
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现 实,以及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追求文学作品的音韵、格调,强调用字运 用的韵味和意境。
3 人文主义思想
4 注重题材多元化
注重对人性、伦理和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宋代文学概说剖析

宋代文学概说剖析

发展:在诗歌、散文、词等方 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创新: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 如词、曲等
影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创 作
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
宋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丰富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为 后世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米芾等
影响:推动了 文人画的发展,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意义:体现了 宋代文人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
追求
小说的发展
宋代小说是中 国古代小说的 重要发展时期
宋代小说以话 本小说为主, 代表作有《水 浒传》、《西
游记》等
宋代小说注重 情节的曲折和 故事的生动性
宋代小说在语 言表达上更加 通俗易懂,贴
近生活
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稳定:宋朝政治相对稳定,为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举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完善,为文人提供了晋升机会 印刷术普及:宋朝印刷术普及,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化氛围
宋代是中国历 史上文化繁荣 的时期,文学、 艺术、哲学等 领域都有显著
添加标题
宋代文学的研究:加强对宋代文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为未来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05
宋代文学的代表作 品及作家
THEME TEMPLATE
诗词代表作品及作家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临安春雨初霁》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欧阳修:《醉翁亭记》、《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概论

北宋中后期词坛 一、黄庭坚的词(秦七黄九) 1.以俗为雅的词论 初学柳后学苏 2.黄庭坚的词选讲 二、晏几道的词 1.晏几道(1038-1110)生平。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第八子, 18 岁时 父去逝。性格高傲。做过太寺太祝、颍昌许田镇 监等小官。 黄庭坚《小山词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 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
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万,家人寒饥而面 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 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2.晏词中刻骨铭心的爱情描写 三、秦观的词 1.秦观(1049-1100)的生平。 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元 丰八年( 1085 )进士,元祐五年( 1090 )除太学 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绍圣元年( 1094 )出为 杭州通判,后远徙郴州等地。有《淮海集》。 2.秦观词情韵兼胜的特点。 秦词吸取慢词和小令的双重优点达到情韵兼胜。
宋代文学概论
• 一、宋代社会历史概况 • 1、宋代分北宋(960-1127)、南宋(1127- 1279)两个阶段,共计320年。 • 2、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国策与结果。 •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 • 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宋四大书(《太平御 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 龟》)及《资冶通鉴》的编纂; • 官学与私学,四大书院。 • 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强烈的使命感与仕、隐调和 的平淡自然心态。
元丰三至六年,苏轼于黄州生活。元丰七年,改贬 汝州。
元祐元年(1086),苏轼调回京都。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以翰林学士承 旨召还。
后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今海南儋 县)。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概论宋代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城市经济繁盛了,其城市的发展打破了唐时坊市的限制,在市集中也形成了专门的游艺场所勾栏,商业性演出活动促进了城市市井艺术的发展。

在政治上,其定下以文治国的策略,重视科举和教育,科举继承唐代的制度,宋初的时候重视诗词歌赋的的考察,后来又有所发展,到了仁宗时期,科举考试的重点从诗赋转向策论,这直接影响了士人们的追求和当时的文风。

文化上则有理学的兴盛,儒家在吸收佛道两家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而印刷业的进步也促进了书面文化的发展(比如出现了宋四大书这种总集本)。

文学上最为重要的就是宋词了,其直接继承五代南唐的传统并加以发展。

宋初有承南唐余绪的小令,代表人是晏殊、欧阳修,其风格情思婉转风格清新。

在乐曲上宋初出现了长调慢曲,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创作大量慢词,而周邦彦则精通音律,自己创制慢曲,去俗多雅,是格律派的代表。

苏轼则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境界,遂开豪放派;李清照主张词要铺叙典重,工于写情,被称为婉约派之祖,北宋到此结束。

到了南宋,辛弃疾将苏轼开拓的词的境界进一步扩大,确立了以文为词的苏辛词派,奠定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姜夔则用其江西诗派瘦硬峭拔的风格写词,又开自度曲的新路,进一步开拓慢词的表现技法。

宋代文学另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古文运动了,其继承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成果,而又有新的发展。

其经过北宋欧阳修才真正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平易畅达,从容婉转的新风格,其兴盛主要在北宋,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和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轼的影响更是直下元明清诸代。

宋诗以意胜,重视气骨,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唐诗不同,后世写诗多分尊唐崇宋两个派别。

宋诗刚开始的时候承续中唐晚唐的诗风,到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风一变,真正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

之后重要的诗派有黄庭坚及其追随者的江西诗派,杨万里主张描写自然的诗歌,还有南宋后期的四灵派江湖派。

其中南宋最著名的诗人是陆游。

宋代文学概说课件

宋代文学概说课件

02
宋代诗词
宋词概述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起源于唐五代,经过 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词特点
宋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表 现手法丰富多样。
宋词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 约派两大流派,各有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词代表人物及作品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等。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等。
宋诗概述
宋诗发展历程
宋诗起源于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诗特点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 豪放派等流派,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现手法。
宋诗注重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语言 质朴自然,表现手法多样。
时代特色。
宋代散文在形式上突破了唐代骈 文的束缚,以散体为主,同时又 吸收了骈文的优点,形成了独特
的艺术风格。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苏轼
《赤壁赋》、《石匮书》等,其 作品气势磅礴,文采飞扬。
曾巩
《墨池记》、《归隐集》等,其 作品简洁明快,思想深邃。
书法作品常成为宋代文学作品的表现载体,文人也常在书法 作品中融入文学元素,使书法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宋代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音乐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词是宋代最具代 表性的文学体裁,它与音乐紧密结合,通过歌唱和演奏来传播。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概论

谑词、应有尽有。
3)艺术风格上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竟。 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4、文学理论批评
• 宋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随着诗词散文的繁荣也有较大发展。
• 苏轼的文艺见解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欧阳修应用诗话的形式来评论诗歌; • 司马光《续诗话》 • 刘颁的《中山诗话》 • 严羽的《沧浪诗话》占有重要地位。 • 张远的《词源》探讨了宋词的创作理论。 • 李清照、姜夔等论词的片段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
• •
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 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 •
钱钟书《谈艺录》: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 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3、宋词
• 词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历经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 进入繁荣昌盛的新阶段,并发展到极致。使宋词与唐诗并
社会政治,参政议政意识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是宋代文
人最突出的思想特征。
2、理学思潮的影响,宋文人的个性意识的加强
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城市化程度加强和扩大,市民阶 层壮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得到 极大扩展和发扬。 文人们的学识修养普遍提高,诗人们更关注现实生活,追 求个性自由,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宋人已把自我 人格修养的完善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一切事功仅是人格修 养的外部表现而已。 宋人有很强的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结盟结党的做法得到 普遍的认同。宋人认为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是整个传统或整个阶
• 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
• 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宋词主要艺术成就

宋代文学总论(DOC)

宋代文学总论(DOC)

宋代文学总论一、宋代社会特点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崇文抑武的国策3、城市的繁荣二、宋代文学特点1、主题:政治关怀、道德意识以及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审美情趣的转变:以俗为雅,追求平淡。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梅尧臣平淡而山高水深。

--黄庭坚3、讲求理趣的意境,好发议论。

4、讲究格律技巧和用典。

第一章北宋词第一节北宋初中期词一、词艺的提高与深化(一)晏殊1、表现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离愁别恨。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2、表现人生感受,感叹时光易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思想内容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

在情意缠绵中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

(2)艺术特点第一、将情、景、理融为一体。

第二、工于造语而又不见斧凿,语言精美而又清新明丽。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飞鸟集》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王勃《腾王阁序》二)欧阳修1、创作题材的开拓第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二、以词歌咏自然风光。

十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第三、以词抒写个人怀抱。

【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第四、比较早的将咏古咏史题材引入到词中。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第五、向民歌学习,采用定格联章的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各12首,分别咏写12月的节令与景物。

宋代文学总论

宋代文学总论

2.词有“要眇宜修”之美的原因
形式上:长短句,参差错落。词比诗更多变化,表达
情感能更精微、纤巧、曲折。
内容上:大都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歌唱的场
合和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
诗之境阔:
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抒情、写景、议论、纪
事;词一般只写景抒情。
词之言长:
活感受,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文艺见解,形成各 自不同的风格。
黄庭坚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资书以
为诗”,对他及其追随者陈师道的学习最终形成了 影响巨大且深远的“江西诗派”。
南宋初期,在吕本中的倡导下,江西诗派正式形成,
代表诗人还有曾几和陈与义。
南宋中期,成就最突出的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的闲
学的方向而发展演化。
诗:安史之乱后,诗歌注重反映现实,题材、风
格趋向通俗化;杜、韩渐开以文为诗、以议论为 诗之风——“宋调”;
散文:继承、发扬韩柳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词:中唐以后文人创作兴起,晚唐五代成熟,在
宋代高度繁荣——宋代代表文学;
通俗文学:唐传奇、说话——宋文言小说、话本
(二)宋诗的发展轨迹
宋初三体:徐铉、李昉、王禹偁等的“白体”,继
承白居易唱和酬答;林逋等的“晚唐体” ,写隐居 闲适生活,效法贾岛、姚合;杨亿等的“西昆体”, 雕章琢句,效法李商隐。 开始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目。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卿等提倡清丽平淡的诗风, 王安石、苏轼进一步完善宋调,用诗歌抒发个人生
改革求新之路。姜夔继承周邦彦格律精严的传统,同 时着力创新,用江西诗派的瘦硬之笔来矫正婉约词的 圆俗与软媚,开创了幽韵冷香与骚雅峭拔的清空词风, 对南宋末期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与李商隐的奇幻 开创一种超逸沉博与密丽深涩的质实 词风,画面重叠,时空交错,颇有现代意识流的特征。

宋代文学概论.ppt

宋代文学概论.ppt

(四)城市经济繁荣,带来了“词”体 的兴盛。
大城市出现,文人聚集,催生新的娱乐方式; 士大夫生活优渥: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诗词分工:诗言志,词缘情;诗表现社会的大我, 词表现个体的小我; 民间娱乐也需要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 词。”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
(一)儒释道三家思想有机结合,既怀持着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又追求个性的自由超迈。 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 道家:清静自然,逍遥无为; 佛教:众生皆苦,世事无常,随缘任运,和光同尘。 戒贪、嗔、痴。
汲取唐代古文的经验和教训,使古文更 加健康地发展:祛除唐文中因追求古奥而 险怪艰涩的缺陷,力求文从字顺,朴素自 然;吸收骈文在辞采、声律等方面的长处, 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具,写景、叙 事、议论、抒情多种功能水乳交融。如苏 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风格:平易自然,畅达明快如行云流 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 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 渑情韵擅长,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缪钺《诗词散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 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
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 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唐诗重在描绘意象,通 过意象的描绘来表达情思;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 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多议论, 不含蓄。
(三)宋词:词的巅峰时代。
名家辈出,群星闪耀:范仲淹、欧阳修、 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辛 弃疾、姜夔等;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苏轼《自评 文》)
(二)宋诗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历史背景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

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重归一统。

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开了南宋的序幕。

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

后来蒙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年灭了南宋。

尽管从历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

)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并称,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

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二、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

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

诗赋做得好,能够改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

王安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

宋代文学概说讲义

宋代文学概说讲义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各文体繁荣情况诗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唐诗如酒,容易醉人;宋诗如茶,久用怡人。

唐人喜爱的是瞬间感情的燃烧。

所以作为风景来说,能使感情瞬间燃烧起来的落日、斜阳、夕阳,便往往被吟唱;在其相反方向上,没有人烟的山丘、树林、池畔的空气,因为瞬间便能摄住人们的感情,从而也被歌唱。

宋诗中确实没有爆发的激情。

但是另外有种东西也是可贵的,这就是在流转的人生中经常被保持着的平静的激情,尤其是人类对人类的激情。

”缪钺《论宋诗》:“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所未发。

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天下斯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

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词尤侗《词苑丛谈》序:“词之系宋,犹诗之系唐也。

唐诗有初、盛、中、晚,宋词亦有之。

唐之诗由六朝乐府而变,宋之词由五代长短句而变。

约而次之,小山、安陆,其词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词之盛乎;石帚、梦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风斯晚矣。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清真,集大成者。

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是为四家,领袖一代,余子荦荦,以方附庸。

”文散文骈文笔记和小品文文赋的创制俗文学话本小说与杂剧5、文艺批评的繁荣诗话、词话、文话、赋话、评点、选本二、宋代文学发达之因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和外缘薰习故,咸有显著之变迁。

将来所止之境故未敢断论。

唯一言以敝之,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而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1、右文政策2、科举制度的完备3、理学的盛行洛学、关学、新学、蜀学、闽学、湘学、心学、永嘉之学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5、经济的繁荣6、朋党之争与文学的发展7、斯文:一种文化性格8、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卢姆《影响的焦虑》:“诗的影响——当它涉及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

宋代文学绪论课件

宋代文学绪论课件
宋王朝优待士大夫,官员的俸禄及贴补收入比较 优厚,宫廷和官僚阶层的生活奢华,一般市民也 崇尚奢靡的风气。
31
(二)词的温床
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 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 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 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 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入宋以后,新的 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词:宋代达到了巅峰。
通俗文艺:戏弄、说话迅速的发展;话本和 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的通俗叙事 文学逐渐形成。
2
一、文化的高度繁荣
崇文抑武的国策 理学思想与 “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印刷业、教育发达与学者型作家大量涌现 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3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抑武 崇文 有力地加强了君权的同时,也使士大夫的
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4
(二) “文以载道”
理学思想在宋代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 识的理论表现。
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地著书以弘扬己 说,摒斥异己。
——新学与旧学 ——旧学内部:蜀学与洛学;朱熹与叶适、陈亮。
5
韩愈 :“文以贯道”
宋代: “文以载道”
“作文害道”
——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 载道” ,朱熹痛驳“文以贯道” 之说,对“文 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真正的文士时代
——规范生动又别开生面的宋代文学
1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 起来的。
文:古文运动,宋代作家更加紧密地把道统 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 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 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 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第九讲 宋代文学概述及宋词

第九讲 宋代文学概述及宋词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A.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唐
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
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扩大了词的表现容量, 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宋人编词集,把词分为两类,长为‚慢‛,短为‚令‛。 明顾从敬分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下为小令,91字下为中调,
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条件。

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 133种词调。宋代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是柳 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 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 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 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 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 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清晰、主旨朦胧而显示其深美 而含蓄的魅力。
语言精美而又清新明丽。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 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 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作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洋溢 着少女的青春活力,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 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少 女的纯洁心灵。
三、范仲淹和王安石 1、范仲淹 以词抒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风格 悲壮,开苏辛豪放派之先声。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宋代文学总论
一,高度繁荣的文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1,崇文抑武的国策与宋代的国势
960年,陈桥兵变;961年,杯酒释兵权;976年,斧声灯影;975年,灭南唐;979年,灭北汉,统一汉地;1004年,澶渊之盟;1038年,李元昊称帝,立西夏;1068年,神宗立,熙宁变法;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亡,同年五月,赵构即为于南京应天府(商丘)。

1138,绍兴和议成,秦岭淮河以南为宋,以北入金;1164年,孝宗隆兴和议成;1206年,韩侂胄开禧北伐;1233年,理宗亲政,端平更化,清初史弥远势力;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端平入洛失败;1234年,蒙军始南侵;1271年,元立国;1276年,元攻入临安;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亡。

内忧与外患;垂帘与权臣;党争与政争;国统垂绝与不绝如缕
狄青、岳飞、虞允文、(杨家将、呼家将)
2,理学思想
1),自觉的卫道意识
理学与党争:新学旧学之争;洛党蜀党之争;朱熹二陆之争;朱熹陈亮叶适之争;庆元党禁
黄宗羲《宋元学案》
2),“文以贯道”说的重新提倡与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说
宋初:柳开、穆修论文道关系。

石介:本于教化仁义,根于礼乐行政,而后为之辞。

(《与赵先生书》)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二程语录》:作文害道。

古文家、道学家和政治家一样的宗经,但是古文家于经中求其文,道学家于经中求其道,而政治家则于经中求其用。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3,印刷术的普及
公私刻书业;刻印、活字印
书籍大量流通,藏书家辈出。

公私藏书目录大量出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4,官办学校与私立书院
四大书院:白鹿洞(庐山)、岳麓(潭州岳麓山)、应天府(南京应天府)、石鼓(衡阳石鼓山)讲学之风
士大夫的经学论著;学者型作家
5,宋人的政治热情及议论传统
诗、文、政争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1,宋人忧患意识的来源
1),主人翁意识强烈,以天下为己任
“先忧后乐”
2),宋国势不如汉唐,军力孱弱,内忧外患严重
2,宋人忧患意识的影响
1),忧患主题诗文创作多而普遍,歌功颂德者少。

党争激烈,诗禁多,然宋人创作不辍
2),爱国主题高扬。

王禹偁《唐河店妪传》、苏舜钦《庆州败》、王安石《银山画虎图》……词中爱国风
三,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与审美情趣
1,三教融合之后的新文化性格
1),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斥
向内心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参政的热情、勤于政务勇于言事、宁静的形态
2),新型生活态度
很强的传统观念与集体意识,结党结盟。

人生态度理智、平和、稳健、淡泊
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
2,审美情趣
《临济慧照禅师语录》: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之事。

1),宋儒弘扬了韩愈将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相结合的传统,更加重视内心道德的修养
2),送人的审美态度世俗化,从雅俗之辨走向以俗为美,关键在于欣赏主题是否具有高雅品质和琴趣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客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黄庭坚《题意可诗后》: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

3),文学创造中以俗为雅的题材
苏轼《题柳子厚诗》: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四,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宋代的城市
1),十万户的大城市批量出现:开封、临安、建康、成都
2),城市中逐渐取消中坊(居住区)与市(商业区)的界限
3),取消夜市禁令,刺激了商业和娱乐业
4),城市繁华与历史记忆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
2,都市生活于新文艺
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

3,社会需求与词的繁荣
1),宋王朝的财政措施与笼络官员的政策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五: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厚禄养士与纵情享乐之风
官伎、家伎与填词之风。

欧阳修、苏轼、张先
2),宋人的人生态度及对诗词功能的体认
诗文表现有关政治及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
声色享受而催生的旖旎风情的体认
3),词史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柳永)多游狎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五,宋代文学的成就与地位
1,散文
1),名家辈出:宋六大家、王禹偁、范仲淹、晁补之、李格非、李廌、胡铨、陆游、吕祖谦、陈亮2),总结唐代古文经验及教训,以古文为主要文体,又反对生涩古奥与险怪艰涩
3),不摒弃骈文,创造出穿插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4),独具一格的笔记文出现。

苏轼《仇池笔记》
5),融合散文议论、抒情、叙事三种功能,加强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
《秋声赋》、《赤壁赋》
政论文: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辛弃疾《美芹十论》、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6),整体风格趋向平易畅达、简捷明快,在韩文雄肆和柳文峻切而外,别开境界
7),确立古文的正宗地位,成为用途最广的文体,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格局再未改变
明·艾南英《再答夏彝仲论文书》: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

2,诗
1),题材与语言趋于通俗化,描写日常琐细的生活
2),诗歌中议论比例上升
3),诗中主人公多普通人
4),诗风平易近人,缺乏唐诗的浪漫奇情
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之二:平淡而山高水深。

平淡为美: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陈风格、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5),自中唐诗风而更深化
6),唐宋诗之争
缪钺《诗词散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4版)
王英志《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版)
3,词
1),具有开拓性的作家群阵
柳永、张先、苏轼、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刘过、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蒋捷、周密、张炎
2),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渐成熟。

小令及长调之最常用词调皆定型于宋代;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宋词皆已建立严格的规范。

3),题材内容与风格倾向,不断开拓进取
由体物艳词走向抒情的爱情词;苏辛拓展了词境,以与诗文比肩: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
4),艺术风格争奇斗艳,婉约豪放并存,清新秾丽相竞。

宋词为清代词学中兴无法逾越的师法典范。

4,辽金文学
代表作家:元好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