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常规-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
峡部裂型 好发部位 L5(90%)
退行性 多见于L4,其次L5
年龄 性别比例
椎弓峡部是否断裂 滑脱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
青少年 男>女
是 较大 减轻
>50岁 女>=男3倍
否 一般30%以内 较重
• • • • •
诊 断 临床表现+影像 鉴别诊断 儿 童:嗜酸性肉芽肿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 中 年: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小关节炎 • 老 年:腰椎管狭窄症、转移性肿瘤
• • • •
Ullmann征 侧位片, 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向前移位, 上椎体下缘4等分, 滑移1等分依次Ⅰ°Ⅱ°Ⅲ°Ⅳ°。
• MRI:了解硬膜囊及马尾受压情况。
• 病因分析 • 力学结构:腰骶部呈倾斜状,剪切力明显。
• 稳定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周 围韧带、腰背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 线。 • 破坏稳定:任何一种或多种抗剪切力机制 的减弱或伤失均可导致腰骶部不稳。
• 发生在上下关节突峡部,峡部崩裂不一定 滑脱。
滑脱
局部瘢痕、骨痂、 纤维增生
压迫神经根、椎 管狭窄、台阶
出现症状、体征
• PE:
体征
两侧 腰椎 两侧 棘突 腰背 神经 腰加 前凸 臀部 台阶 肌痉 受压 深 增加 较 腰椎不稳、过度活动、保护性过度肌痉挛、 关节突负荷增加、骨质增生、关节松弛等 等均可导致滑脱,进而出现椎管狭窄、压 迫相关症状、体征。
• 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以内无明显症状,无需特 殊治疗,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轻微腰腿痛,对症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Ⅱ°或Ⅱ°以上,有腰腿 痛神经症状,应行椎管减压,滑脱复位、 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 退行性滑脱 腰腿痛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 疗。
腰椎滑脱
• 五、病理性骨折 • 多由于全身或局部肿瘤或炎症病变,累及椎弓、峡部、关节突,使椎体
后结构稳定性丧失。
好发群体
• 1.先天性滑脱出生就存在,可见于儿童、青少年、青 年人。
疾病分类
• 一、先天性滑脱 • 先天峡部发育不良,不能支持身体上部的重力,多伴L5S1脊柱
裂。 • 二、峡部性滑脱 • 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由峡部异常导致的滑脱。分为两型
: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b 峡部仅仅拉长而没有断裂,仍 保持连续性。 • 三、退行性滑脱 • 由椎间盘退变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 • 四、创伤后滑脱 • 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区,伴椎弓根骨折。 • 五、病理性滑脱 •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 六、医源性滑脱 • 多见于外科手术治疗后,由广泛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减压引起。
手术治疗
• 一、手术适应证包括: • 1.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
或原有的下腰痛症状加重,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无 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 2.伴发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出现下肢根性 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或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 ; • 3.病程长,有逐渐加重趋势; • 4.Ⅲ度以上的严重腰椎滑脱。
•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 1.腰骶部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
累后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 消失。 • 2.坐骨神经受累:表现为下肢放射痛和麻木,这是由于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 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神经根受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 3.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 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 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 5.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 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 6.触诊 滑脱上一个棘突前移,腰后部有台阶感,棘突压痛。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是指腰椎中的某一椎体与其邻近的椎体发生了相对向前或向后的滑移。
类型及病因根据发生滑脱的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滑脱这几种类型,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多见。
1、椎弓发育不良性:通常发生在L5/S1。
由先天性骶骨关节突或L5脊柱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5全体滑向骨前方;2、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生在腰骶部,主要是椎弓峡部断裂或骨折所致;3、退行性:主要是由于老化,腰椎后方小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滑脱,面椎板峡部并无异常。
发病多见L3~L5。
常出现L5神经根受压迫的临床表现;4、外伤性:由于脊柱除峡部以外有部位的骨折而引起;5、病理性:由于腰椎骨肿瘤、代谢性骨病导致;6、医源性:在医疗中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而造成。
症状1、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L5或S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
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1、椎弓崩裂征象: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腰椎斜位片椎弓峡部裂征象示意图2、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
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006)行椎管减压、加用内固定、椎间融合(ICD-10:81.080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椎间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006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卧位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像;腰椎CT和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腰椎滑脱症
一、辨证论治
(一)肾精不足 腰部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廋削。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益精,方选左归丸加减。
二、椎管造影、CT、MRI检查 椎管造影可清楚显示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的情况,滑脱明显者碘柱显阶梯状,有时中断。 CT在切层时要沿椎弓根行径切层,否则容易引起漏诊。CT尚可显示椎管狭窄的情况,以及受累节段的椎间盘的膨出等情况。MRI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
峡部裂发生后,上关节突、横突、椎弓根、椎体作为上部,下关节突、椎板、棘突作为下部,两者之间在峡部无正常的骨性连接,形成假关节,其间隙充填以纤维结缔组织和软骨样组织,腰骶部活动时椎弓处出现异常活动、腰体向前滑移,同时导致椎间盘的退变、椎弓峡部的纤维软骨样增生、腰骶部软组织及小关节的劳损、关节突的增生等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出现下腰痛及下肢痛。滑脱明显者还可压迫马尾神经,引起马尾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当然亦有少数病例,虽有腰椎滑脱存在,但无任何不适。腰椎滑脱症多发生于腰5,其次是腰 4,退变性滑脱可发生于腰3。滑脱时椎体向前滑移,在相邻椎体后缘形成阶梯,直接压迫马尾神经;滑脱椎上关节突前移,突入上位椎间孔,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组织;椎弓峡部损伤后的纤维组织增生亦对周围神经造成挤压和刺激:退行性变伴椎管狭窄,椎间盘退变。
2、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 适用于椎弓崩裂或I度以内崩裂滑脱的青年患者,并且无神经损害症状。
3、脊柱融合术 分为后路、椎体间、侧后方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椎曲改变,使小关节不稳,致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滑脱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本病多见中老年人,女性居多,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长时间久坐或妇女妊娠期椎曲加大,由于载重的压应力造成椎弓峡部长期充血而退变、断裂,椎曲异常后出现椎体滑脱。
3.1.2临床表现3.1.2.1症状多为慢性腰痛,常为酸胀、沉重、乏力感,开始时感到下腰酸软无力,久坐、久站即感下腰酸痛,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时下腰痛,放射到骶部,或双下肢麻痹,甚至酸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3.1.2.2体征前滑脱者腰部外观上有明显腰椎前凸,臀部后凸,腰部触诊局部有压痛、凹陷,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状”样改变,腰部活动障碍。
后滑脱者腰部可呈板硬、僵直,病变节段棘突隆起,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状”样改变,腰部屈伸受限。
侧滑脱者可见腰部侧弯,臀部向一侧侧凸,双肩不等高,腰部旋转、前屈、后伸受限。
腰椎滑脱可伴有下肢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1.2.3影像学检查3.1.2.3.1X线检查正位X片示:椎体旋转或轻度侧弯,侧方滑脱可见椎体向侧方位移。
侧位X片示:前滑脱者椎曲加大、变直或出现上弓下曲,呈Ⅲ—Ⅴ级,并可以显示滑脱程度。
后滑脱者可见椎体向后方滑脱,椎曲一段变直或反弓,呈Ⅲ—Ⅳ级。
左右斜位摄X片示:椎弓峡部不连续或断裂。
3.1.2.3.2CT检查CT检查在反向扫描相应断层可见椎弓根峡部断裂,横断面可显示脊柱滑脱处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
腰椎滑脱症
治疗方法21 腰椎向前滑脱(1)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医者站其右侧,用掌按揉腰背肌,自上而下(上自胸10,下至骶部)。
而后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沿脊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进行按摩,下行至殿部,连续十几次,并点揉承扶、委中、承筋、承山等相应穴位3至5次为益。
(2)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胸10开始,沿督脉相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数次。
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腧、志室、等穴,再以滑脱椎体为中心,上下椎体为着力点,以交叉蝴蝶手上下分推,反复9至13次。
(3)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其双足部,另一手扶住膝下部,使双膝、髋关节屈曲到一角度,逐渐加大屈髋程度,使大腿接近腹壁,用力下压双膝一松一紧7至9次。
(4)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尽量用大腿前侧抵向其腹部,医者一手臂压其膝上另手托其臀部,双手协调使患者反复屈膝屈髋,摆腰做5至7次,放回到原位,休息2至3分钟,重复1次。
(5)患者坐位,双手抱膝屈髋,使大腿接近胸腹部,医者一手扶其双踝上,另手扶其胸背部,双手用力一紧一松前后摇摆做9次,使其腰部极度屈曲,休息3分钟,重复1次。
(6)患者坐位,双下肢伸直或稍弯曲,双上肢平肩伸,医者双手扶其腰背部用力推,使患者腰部尽量倾前屈,循序渐进,缓慢地推10到15次,休息1分钟,重复1次。
手法完毕。
而后取毫针10至16枚,上述相应穴位局部消毒,针刺采用补泻进针法,接上G6805电针治疗仪,使用疏密波,频率和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并用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15~20分钟,热度以病人舒适为益。
22 腰椎向后滑脱(1)仍以上述腰椎前脱手法的1、2点,对患者腰背部进行理伤按摩,舒经活络。
(2)患者俯卧位,一助手在其头前方,用毛巾包绕其胸前,过双腋下作固另两助手分别双手紧握其双踝部,缓慢地垂直牵引,用力持续而均匀,医者双手重叠,用中等力度按压其向后滑脱的患椎,约2~3分钟。
复位后,两助手缓慢地放松牵引。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体征
1.脊柱外观
腰部前凸、臀部后凸的阶梯状畸形及腹部下坠和腰部短缩等特殊畸形
2.压痛 腰部肌肉紧张,相应滑脱节段有压痛,有阶梯样凹陷;压痛常在滑脱处 棘突、相应棘间隙。重压腰骶部时可引起下肢坐骨神经痛麻症状 3.功能障碍 Ⅰ度滑脱者活动基本正常;Ⅱ度滑脱者活动受限;Ⅲ度、Ⅳ度滑脱者腰 部强直或活动受限明显,前屈受限明显
歇性重复冲压5遍。
仰卧卷腰法(L5椎体前滑脱)
患者取仰卧位,双 手抱头,双下肢屈 髋屈膝贴近腹部。 医者左手及前臂压 于患者双膝上,右 手托住患者腰骶部
抬臀,压膝与抬臀
同步,行卷腰法操 作数次再放松,间
歇性卷腰操作5遍。
腰椎后伸扳法(腰椎后滑脱)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一手托起患者双下肢并靠近身体, 另一手按压后滑脱的椎体,一压一抬做腰椎后伸扳法数 次,做间歇性后伸扳法5遍
骶角也随之加大,身体承重线前移,人体上身重量脱离骶
骨承重,造成腰椎前滑脱
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度
影像学上最常用的就是 Meyerding测量方法, 即将下位椎体由后向前纵行分为 4 等份, 根据上位椎体后缘在下位椎体的位置进行观测
Ⅰ度滑脱 Ⅱ度滑脱 Ⅲ度滑脱 Ⅳ度滑脱 Ⅴ度滑脱 <25% 25%~50% 50%~75% 75%~100% ≧100﹪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的概念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退变或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慢性 劳损等原因造成上、下椎体骨性连接发生异常,上位椎 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 分类:有峡部裂----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无峡部裂----退行性腰椎滑脱 第4腰椎最常见,其次5、3 主要临床表现:腰骶部酸痛,腰椎生理弧度加大,严重 时可见坐骨神经受累症状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属于“脊骨节错”的范畴
腰椎滑脱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滑脱的诊断和治疗作者:何浪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7期腰椎滑脱的诊断症状多数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症状。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退行性滑脱多在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射。
腰椎滑脱症状较重时可出现长时间站立或蹲起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平卧位时自觉症状缓解明显。
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无力、皮肤麻木等,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如伴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峡部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患者,可有严重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
体征可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大,病椎处棘突压痛及台阶样改变等。
正常情况下,L5的滑脱引起L5神经根受累,L4滑脱刺激L4神经根。
详细的体格检查要注意全身状况及躯干平衡性:确定脊柱的活动度和胭绳肌的紧张性。
注意观察足跟、足趾行走能力和盘腿坐的能力,由此判断L4、5和S1神经根的功能。
同时进行下肢肌力、感觉和膝、踝反射等详尽的神经检查。
注意拇长伸肌和胫前肌的肌力。
检查下肢外周脉搏,询问有无血管疾病史。
影像学检查X线是诊断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腰椎滑脱的治疗非手术疗法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减轻症状,防止滑脱进展。
对儿童、青少年单纯椎弓崩裂者疗效明显。
急性峡部骨折,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制动大部分可自行愈合。
老年患者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①腰部制动: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腰部支具、围腰保护等。
②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病灶注射、神经阻滞治疗、中医药等。
③康复治疗:a、手法治疗。
屈髋屈膝法:使腹肌收缩,从而增加腹内压,压力作用于前凸的腰椎上,前滑的腰椎在前面首当其冲地受到力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改善其不正常的解剖结构关系来缓解症状。
屈脊位手法:此手法能有效扩大狭窄椎管硬膜囊矢状径,使凹入椎管之黄韧带拉长,并使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功能向有利于腰椎生理功能方面发展,从而有效地解除椎管狭窄所致的症状。
腰椎滑脱症演示课件
家属参与和社会资源整合
01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腰椎滑脱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照顾患
者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02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家属应对照顾
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03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康复机构等,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
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倡导社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关注和关爱,营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01
并发症类型
02
神经根受压
03
椎管狭窄
04
脊柱畸形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年龄增长
腰椎退行性变
外伤或劳损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 加强腰背肌锻炼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保持正确睡姿 和坐姿
探讨了腰椎滑脱症的发病机制,提出 了多种新的理论和假说,为深入理解 该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
目前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 法有限,且存在疗效不稳定、 并发症多等问题,亟待研发新
的治疗手段。
腰椎滑脱症的早期诊断困难,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需要加 强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辅助 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02
执行情况回顾
患者教育普及 程度有待提高
03
04
预防措施执行 力度需加强
处理方法探讨和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
物理治疗
腰椎滑脱(潘旭)
2、VAS评价法疼痛程度
标尺长度(cm)
0 1-3 4-6 7-9 10
分值(分)
0 1 2 3 4
疼痛程度
疼痛表现
无 无任何疼痛感觉 轻度 不影响工作、生活 中度 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 重度 影响工作及生活 极重度 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0cm 1cm 2cm 3cm 4cm 5cm 6cm 7cm 8cm 9cm 10cm 注:病人根据自己的痛觉来判定并画在数字的下方,最后由医生患者 在标尺上的标注进行评分。如患者标注在6cm上,则“疼痛程度”栏 中记2分。
(三)滑脱分类:1975年,Wiltse与Newman等人根据本 病的病因将腰椎滑脱分为五类,即先天性腰椎滑脱、峡部 裂性腰椎滑脱、创伤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滑脱、病理 性腰椎滑脱。
(四)滑脱分度 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 前滑移的程度分为Ⅰ~Ⅳ度。 Ⅰ°: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Ⅱ°: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Ⅲ°: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Ⅳ°: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七)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应用脱水、止痛、营 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按 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进行。
四、功能锻炼
保守治疗者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循序渐 进。手术患者术后1-3天:鼓励患者行卧位直腿抬高,交叉 蹬腿、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屈伸等锻炼。 术后7-10天:开 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俯卧背伸、飞燕点水 等。内固定术后10-12天由康复师指导患者佩带支具下床。
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疼痛,矫正畸形,缓解或消除神经压 迫,加强脊椎稳定性。 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1、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 适用于节段性椎管狭窄,伴有或无椎间盘突出,无腰椎不 稳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Wiltse认为滑 脱节段减压范围不要过宽,宜保留全部关节突,即“中线 减压术”。单节段减压一般不影响其内在稳定性,不必行 融合术。 2、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植骨融合(Cage)内固定术 脊柱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状严重,体位改变也不缓解, 双侧关节突增生、椎间孔狭窄和腰椎管狭窄伴有其他腰椎 不稳定的情况适用。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191、M51.805)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滑脱、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191、M51.805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生化;(3)血凝常规;(4)血型;(5)输血常规;(6)血沉、C反应蛋白;(7)胸片、心电图;(8)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腰椎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2)对于部分患者,术前可能需要PT-CT、髋关节正侧位片、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等)会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部因先天或外伤等因素造成椎弓根或关节突间骨质失去连续性引起峡部不连,导致椎体间不稳定而发生椎体间前后移位,引起腰痛及下肢神经根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
中医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一、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腰椎滑脱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
主要是下腰部酸痛,可放射至臀部或大腿,症状的发生与过度活动有关,限制活功后症状缓解。
滑脱明显者,可伴有根性放射痛,或有间歇性破行。
2.体征
(1)腰椎生理前屈加大轻度滑脱者(Ⅰ°、Ⅱ°)体征轻,腰椎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
滑脱程度严重者(Ⅲ°、Ⅳ°)腰椎生理前屈加大。
腰骶部可触及阶梯感,腰部肌肉呈保护性痉挛,身体重心前移。
(2)下肢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马尾神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大便、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异常,马鞍区感觉障碍等。
3.影像学检查
(1)腰椎X线:腰椎侧位片见椎体前或后滑脱,腰椎生理弧度加大,腰骶角变大;腰椎双斜位片显示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峡部裂,动力位照片见腰椎过伸时椎体滑脱位移增大。
过屈时椎体滑脱位移变小。
尚可见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棘突间隙变窄。
(2)椎管造影:可清楚显示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的情况,滑脱明显者碘柱显阶梯状,有时中断。
(3)CT:在切层时要沿椎弓根行径切层,否则容易引起漏诊。
CT尚可显示椎管狭窄的情况,以及受累节段的椎间盘的膨出等情况。
(4)MRI:可清晰地显示硬膜囊及马尾神经受压的程度,并可早期排除腰椎骨质病变(如骨转移癌)及脊髓的占位性病变。
(二)中医证候分型
根据临床,本病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湿热痹阻、肝肾亏虚等证型。
(三)鉴别诊断
需与能够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的腰部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急慢性损伤、椎管内肿瘤、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相鉴别。
除临床症状外,X光照片是否有峡部裂与椎节滑脱.是鉴别的特征。
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无峡部崩裂,为腰椎退变引起,椎间盘有退变,小关节退变,同时椎节松动,可引起椎体间Ⅰ°~Ⅱ°的滑脱,同时往往伴有椎管的狭窄。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纠正不良体位及姿势,不宜过多活动。
(2)戒烟洒,忌服辛辣寒凉之品。
(3)休息与腰背肌功能锻炼结合,注意保护腰部,避免外伤。
(4)加强锻炼,增强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6)腰部带围腰或支持带。
(7)宽谱照射腰部或下肢疼痛的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部或下肢疼痛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二)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气滞血瘀
证候: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板硬,俯卧转侧艰难,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
代表方剂: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牛膝、续断。
(2)风寒湿痹
证候: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喜暖怕冷,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寄生、秦艽、独活、肉桂、川芎、牛膝、杜仲、当归、茯苓、黄芪、熟地、白芍、细辛、陈皮、甘草。
(3)湿热痹阻
证候:腰痛,肢体烦热,遇热或雨天痛增,恶热,口舌干燥,小便短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三仁汤加味。
常用药物:杏仁、薏苡仁、豆蔻仁、半夏、厚朴、木通、淡竹叶、滑石、甘草。
(4)肝肾亏虚
证候:腰腿痛缠绵不愈,劳累更甚,肢体麻木冷感,沉重乏力,肌肉萎缩。
偏阳虚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腰腿发凉,或有男子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偏阴虚者面
色潮红,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温肾壮阳。
代表方剂:右归丸。
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当归、熟附子、肉桂。
2.中成药
可酌情使用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等内服。
3.其他治疗
(1)选用定痛膏、消肿止痛膏或天和骨通等外敷腰部,每日1次。
(2)电针疗法选择肾俞、大肠俞、承山、阳陵泉等穴位,每次2~4穴,交替配组针刺后接电针机,每日1~2次。
(3)按摩治疗。
(三)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对疼痛较甚者可配合消炎止痛药物。
出现神经体征者,可予神经营养药。
2.具体措施及药物
可使用非菑体消炎止痛药,如扶他林、消炎痛、芬必得等。
神经营养药可口服维生素B1、肌苷、神经妥乐平、弥可宝.或注射胞二磷胆碱等。
当患者疼痛剧烈时,可静滴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或B—七叶皂贰钠以利水消肿消炎止痛。
(四)手术治疗
腰椎峡部骨裂引起腰滑脱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产生疼痛后,经过非手术治疗,部分是可以缓解的,但相当的患者只是短时间的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滑脱可能加重,伴随椎管和神经根出口的狭窄也渐加重,有时引起持续性的神经牵拉和压迫,症状不能解除,需用手术的方法来解决。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受压和牵张,稳定椎节。
1.手术指征
(1)持续腰腿痛或反复腰痛,有加重趋向,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2)椎管造影或CT、MRI证实由于滑脱合并有明显的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而神经受损体征明显者。
(3)Ⅱ°以上的滑移,有明显的神经损伤征象者。
2.术式选择
目前对于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椎体融合。
复位内固定一般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既可复位亦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常用的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包括Steff钢析、AF、AO、USS、SSE、CD2、枢法模等,椎体融合可采用椎间、横突间及椎板植骨方法,亦可采用椎间螺纹笼式(如BAK、cage 等)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体原位融合术适应于Ⅰ°滑脱,无神经根刺激或椎管狭窄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2)后路器械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适应于腰椎滑脱伴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有下肢神经根受损伤腰椎滑脱伴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有下肢神经根受损伤及体征者;有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者。
(五)围手术期治疗
1,手术前的处理
对合并有内科病的老年病人,术前应积极治疗内科病,等待病情稳定方可手术。
术前可针对性的纠正贫血及增强病人体质等。
术前半小时使用抗菌素。
对手术时间长者可带抗菌素入手术室术中使用。
并常规配血200~400ml。
术前1~3日让病人练习在床上卧位排尿及大便,以防止病人术后大小便困难。
术前可清洁灌肠避免因腹压增加加重术中出血。
2.手术后的处理
(1)以抗菌素预防术后感染。
(2)负压引流保持24~48小时。
(3)对非老年患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
老年患者忌用。
(4)以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滴以利水消肿消炎,保护神经功能。
但术中使用神经鞘膜封闭术者可不用地塞米松。
(5)促进胃肠蠕动以恢复胃肠功能,可电针双足三里等。
(6)中药以活血化瘀之法,以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大便不通加用行气通腑之药,小便不通则用五苓散加减。
(7)可静滴血栓通注射液或丹参针或红花注射液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并可使用行气止痛之药物,如田七末、伤科接骨片等。
(8)可使用神经营养药,如神经妥乐平、弥可宝。
(9)术口周围可使用理疗等促进其愈合。
(10)术后2周可起床活动,每次限制于半小时以内,坚持3个月至植骨融合。
(11)术后第3日开始做下肢及腰背肌床上功能锻炼。
(12)下地时戴腰围护腰,戴腰围3个月,半年内避免弯腰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