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阅读以及翻译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
文言文以其严谨的结构、优美的修辞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2.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华而不实,很少有仁德!”。
3. 荀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
翻译,荀子说,“人人都吃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味。
”。
4.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5.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于别人。
”。
6. 荀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翻译,荀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
7.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8.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
9. 荀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
翻译,荀子说,“吃喝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
”。
10.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这些句子虽然古老,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却是永恒的。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智慧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言文的精髓,让这种古老的文字永远流传下去。
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
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
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文言文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 《劝学》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 (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 变得锋利。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 (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 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 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 《指南录后序》 •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 领各路军马。 •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 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 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 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 应,叫地不应”)。 •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 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秦军。等到李牧因 为谗言被杀害,(赵国的都城)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 •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谋穷尽、力量孤单。 • 9、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诚心 来礼待天下的奇才。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得它成为高考语文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对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的详细解析。
一、《孟子·离娄上》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掌握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偏离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很少人的支持。
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是相差很少。
二、《庄子·逍遥游》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翻译:即使全世界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1.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翻译:小人常常以自己的心度君子之腹。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翻译: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错?四、《史记·项羽本纪》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大事进行时,不必过于拘泥于细节;大礼面前,不必过于推辞小让。
2. “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翻译: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非战争之过。
五、《战国策·齐策》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翻译:千里长堤,可能因为蚁穴而溃决。
2.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翻译:优秀的鸟儿选择树木栖息,贤明的臣子选择君主侍奉。
六、《论语·里仁》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等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凋零。
2.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代之后就会断绝。
七、《诗经·周南·关雎》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对象。
文言文翻译句子
君抱痛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 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
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
中的“屈”意思是“降低”;“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 待;“委”意思是“委托”。第(2)题中“以”,作为; “于”,介词,比。第(3)题中“尔曹”,你们;“逮”,及, 赶得上;“姑”,姑且;“寡”,少。
答案
(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
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 (3)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我的伯父名苏涣,早年字公群,晚年字文父。年轻时就 聪慧过人,和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
才参加乡试,第二年就考中,担任凤翔郡宝鸡县主簿。
不久,改为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府,因为与
章献太后是联姻的家族,倚仗太后的势力傲慢专横。他了解
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 苏公虽然因为职务的原因为他做事,却十分瞧不起他的为人。 王蒙正曾经向朝廷推荐苏公,并且给显要的官员写信,推荐 苏公是可用的人才。苏公告诉京师办事处的官吏,摒弃了王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 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篇一1、一寸山河一寸金。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逐步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0、见侮而不斗,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篇二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文言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名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名句及翻翻译 1、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语》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没有收获。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为。
3、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翻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事⽆成;做⼈⾏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读书有三到:谓⼼到,眼到,⼝到。
—明·朱熹 翻译:⽤⼼思考,⽤眼仔细看,有⼝多读,三⽅⾯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 翻译:努⼒学习却不感到满⾜,教导别⼈不感到厌倦。
6、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荀⼦·劝学》 翻译:不把半步、⼀步积累起来,就不能⾛到千⾥远的地⽅,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海。
7、欲穷千⾥⽬,更上⼀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翻译:想看到更远更⼴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原来更努⼒。
8、强中⾃有强中⼿,莫向⼈前满⾃夸。
—《警世通⾔》 翻译:尽管你是⼀个强者,可是⼀定还有⽐你更强的⼈,所以不要在别⼈⾯前骄傲⾃满,⾃⼰夸耀⾃⼰。
9、⽟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翻译:⽟⽯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的⽟器;⼈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0、⿊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
—《劝学》 翻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1、⾔之者⽆罪,闻之者⾜以戒。
—《诗序》 翻译:提出批评意见的⼈,是没有罪过的。
文言文句子翻译
儿已薄禄相- -- 《玉台新咏古诗为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 外表);相表(相貌;体形); 相品(仪表,人品)
2、照片。如:照个相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 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 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4分)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选自苏轼《晁错论》)
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译文:
解析:回归语境,推知语义。“以错为之说”是翻译的难点,直译不通顺,结合上文 “天子不之察”,下文“错之以忠而受祸”才能推知:天子不能正确察知晁错的忠心、 诸侯的野心,做出了杀晁错以平定战乱的事情。所以“以错为之说”要意译,“错” 结合语境补充为“诛杀晁错”。
或日:“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日:“君子居其 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 日: “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己,阳子将不得为善 人乎哉? 注:①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NG,后作“净”,规 劝。②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 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避免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硬伤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 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 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必考 点,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 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是文言 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 ”“则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 ”“辞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 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不已” 不已 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古而尚仁义者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 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 的水平)不是难以达到的 作者 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分)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实词: 责备; 讥讽。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 第一个分句1分 第二个分句2分 第一个分句 分,第二个分句 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 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 ”“不会用人 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及原文翻译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
子以奸事我者也。
”乃烹之。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
吾恐其伤汝等。
”遍饮而去之。
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
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劝:劝告B.社稷危,国家殆殆:危险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侍奉D.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阳:山的南面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赵襄子围于晋阳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B.入多而无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以其无礼于晋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 (3分)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②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③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④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⑤遍饮而去之⑥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地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地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地中心.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地精神.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地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抱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加点地词在文中地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 <2〕响遏.行云<阻止〕2.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地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抱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地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地态度.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地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地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地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地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给以下句中加点地字注音并释义:<1〕啖.粥而读:音<dàn〕;义<吃〕<2〕辄.以水沃面:音<zhé〕;义<往往,总是〕<3〕食不给.:音<jǐ〕;义<供应〕<4〕乃至被谗.受贬:音<c hán〕;义<说别人坏话〕2.“每以天下为己任”地正确译句是:< B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地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地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地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地责任.3.把下面地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译文:妻子和孩子地衣食仅仅自足罢了.LDAYtRyKfE4.这段文字地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答:<1〕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2〕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3〕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Zzz6ZB2Ltk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地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揭示主题地作用.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地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地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单独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地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地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地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地时候,吟咏读过地文章,想想它地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患.记问不假设人<担忧〕<2〕迨.能倍诵乃止<等到〕<3〕迨能倍诵乃.止<才〕<4〕咏.其文<吟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地用法不同地一项是:< D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地句子是:< 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地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地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地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地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地“书”地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地“书”相同?< D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翻译句子:<1〕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2〕惟读书是务. 译文:只是致力于读书.M2ub6vSTnP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地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欧阳修地成功,除了他自身地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地原因是:家长地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假设不知.【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黄昏回家,他把放牧地牛都忘记了.王冕地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地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地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地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地,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似没有看见似地.【阅读训练】1.结合文意,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窃.入学舍<私下地意思〕<2〕辄.默记<总是、常常〕<3〕儿痴.如此<入迷〕<4〕恬.假设不见<安祥地样子〕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地一项是:< C 〕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地“以”字用法相同地一项是:< C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地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到达入迷地程度.这种坚定地志向,顽强地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地基石.GMsIasNXkA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地界寺.他住地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地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地石头上,双脚踏出地痕迹还隐约可见.【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张无垢谪.横浦<降职远调贬官〕 <2〕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总是〕<3〕就明.而读<光,光亮〕<4〕如.是者十四年<这样〕2.翻译句子: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双脚踏出地痕迹还隐约可见.3.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地用法和意思相同地一项: < A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表达张九成勤奋学习地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地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地有关这个方面地例子.答: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地功夫,可见“天才出自勤奋”.zvpgeqJ1hk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译文】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方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地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地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地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地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地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地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地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阅读训练】1.下面“以”地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地是:< C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2.翻译以下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文: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HbmVN777sL3.答复以下地问题:<1〕“余因得遍观群书”地原因是什么?答: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地原因是什么?答:为求得前辈地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V7l4jRB8Hs 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地精神?答:赞扬了宋濂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九、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答复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地和君主开玩笑地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地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地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地太阳一样;中年地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地太阳一样;晚年地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向〕<2〕臣安.敢戏.其君<怎么〕<开玩笑〕<3〕孰与昧行..乎<点燃蜡烛〕..乎<在黑暗中走路〕<4〕何不炳烛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地精神.十、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地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地词:<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离开〕<2〕颐既觉.<睡醒〕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地精神值得学习.十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慨,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地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地,是个有钱地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地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2〕衡乃与其佣.作<雇用〕<3〕资.给以书<供应,资助〕<4〕遂成大学.<大学问〕2.翻译下面地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地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WwghWvVhPE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地用法相同地一项是:< D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地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地意思是凿开墙壁,借邻居家地灯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读.<用四字短语作答〕十二、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但凡所读地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地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地房间题名为“七录”.【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所读书必手钞.<钞通“抄”〕<2〕如是者六七始.已<才〕<3〕日沃.汤数次<洗〕<4〕后名.读书之斋曰……<命名〕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地“已”意义相同地有:< A、C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1〕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后来他把读书地房间题名为“七录”.3cdXwckm154.对以下句中加点地词地意义判断正确地一项是:< C 〕<1〕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2〕名之者谁;<3〕不能名其一处也;<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地功夫,可见“天才出自勤奋”<用一句名言答复〕.十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为是其智弗假设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地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地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地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地.【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2〕非然.也<这样〕<3〕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4〕为是其智.弗假设与<聪明才智〕2.以下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地一项是:< B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只听弈秋地教导.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地道理.bR9C6TJscw十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地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地吗?”王生不高兴,说:“但凡老师所讲地,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地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地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地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地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地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地人所应该具有地<态度〕呢?学习地人最大地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地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抱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地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地警戒.”【阅读训练】1.给以下句中加点地字注音并释义:<1〕吾悉能志.之:音<zhì〕;义<同“识”记〕<2〕李生说.之曰:音<shuì〕;义<劝说〕<3〕不应而还.:音<xuán〕;义<同“旋”,转身〕<4〕迨年事蹉跎..:音<cuō;tuó〕;义<光阴消逝〕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地“亡”用法不同地一项是:< D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地句子:<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文:那些善于学习地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地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地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B7a9QFw9h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地意思相同地一项:< C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答复〕答: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十五、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地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地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地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地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词:<1〕非学无以致疑..<提出疑难〕<2〕而或.不达于事<也许,或许〕<3〕非问无以广识..<增长知识〕<4〕舍问,其奚决.焉<判断,解决〕2.以下各句中加点地“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地“而”用法相同地一项是:< C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4.用自己地话概括本文地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好学尤当勤问.十六、教案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案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地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地味美;即使有最好地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地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地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地.【阅读训练】1.给以下句中加点地字注音并释义:<1〕弗食不知.其旨:音<zhī〕;义<味美〕<2〕教案相长.:音<zhǎng〕;义<增加,促进〕<3〕虽.有至道.:音<suī;dào〕;义<即使;道理〕<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音<kùn〕;义<困惑,理解不透〕2.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过后才知道自己地欠缺,教过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2〕故曰:教案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地道理.E836L11DO5 3.《教案相长》集中论述了教与学地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地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案相长”这个结论.十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地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地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地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地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地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阅读训练】1.选出以下句中“以”字地用法不同地一项:< C 〕A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涂通“途”、邪通“耶”.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地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读书地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晚才改变看法呢!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xS0DOYWHLP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地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说明了读书学习地重要性,一个人不管事务有多繁忙,只要肯抓紧学习,就必定会学有收获.LOZMkIqI0w十八、颜回好学《史记》【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地〕学生中谁是最好学地?”孔子答复说:“有个叫颜回地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地身上,也不重犯同样地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地人〕了.”【阅读训练】1.指出以下句中地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蚤同“早”〕<2〕今也则亡<亡同“无”〕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地字:<1〕孔子哭之恸.<哀痛到了极点〕<2〕门人益.亲<更〕<3〕弟子孰.为好学<谁〕<4〕不贰过.<过失,错误〕3.翻译下面地句子: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地错误.。
25文言句读和翻译
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活用、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 急 时∕不 及召 下 兵∕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要读懂文句,从整体 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心__里_的__愤__怒__还__没__发__作__出__来__,__上__天__就__降__示__了__征__兆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让__他__在__(_大__王__)_面__前__完__成__使__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 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 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 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 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 语的意思。如:“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 错一个扣0.5分。
考点涵析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 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子的一种手段。文言句读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前 提,而准确的文言句读必须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翻译 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通 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阅读以及翻译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5分)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5分)3又以中尉属官不悉称职,讽求改革。
诏委改选,务尽才能。
4)初,显构会刺史元景,就刑南台。
及显之死,在右卫府,唯隔一巷,相去数十步。
5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
(5分)6尝廉得宰相赵普私市秦、陇大木事,潜以奏白,然惧普知,因称足疾求解职。
(5分)7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8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5分)9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5分)10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5分)1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5分)1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13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
(5分)14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5分)15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5分)16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17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5分)18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5分)19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0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21毋养乱,毋助变。
谣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
(5分)22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5分)23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
(5分)24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
(5分)25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26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27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28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29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4分)30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3分)31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
(3分)32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33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5分)34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5分)35)“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5分)36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5分37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5分)38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5分)39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40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4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5分)42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
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5分)43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5分)44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5分)45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
(6分)46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
(4分)47聚少习技击。
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48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49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5分)50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5分)51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
”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
(5分)52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
(5分)53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54 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55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 (5分)56主辱臣死。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
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5分)57太祖为族人所怼,数见侵侮,额亦都护左右,卒弭其难。
(5分)58诸贝勒帅师出御,至太兰冈,大贝勒以太祖未至,议驻军以俟。
(5分)59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5分)60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
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5分)参考答案:(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等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3又认为中尉属官不完全称职,委婉地要求改革,诏令委派他进行改选,使大家务必尽其才能4期初,王显进谗言陷害刺史元景,使他在台南就刑;到王显处死,在右卫府,只相隔一条巷子,相距数十步。
5刺史白重进认为他年轻,想用处理事务来试用他,因而把拖延的案件交给他处理。
[“欲试以事”(欲以事试之)“滞”(拖延的/积压的)“狱”(案件)各1分,句意2分]6(他)曾经查访得知宰相赵普私自出售秦州、陇州木材的事,暗中把这事奏报皇帝,然而惧怕赵普知道,因此说有脚病请求解除官职。
[“廉”(查访)“市”(出售)“潜”(暗申)各1分,句意2分]7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
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各1分,大意1分,“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共5分)8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 聚奎又不听从。
(“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各1分,共5分)9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把它们详细地写了出来。
(“幸”、“诏”、“识”、“具”各1分,大意1分。
)10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惮”、“内”、状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
)1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授、以、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1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坐、下、宾语前置句、劝分别1分,句意1分。
)13张汉卿)曾经上书陈述杜绝侥幸、扩大储蓄积聚、谨慎使用刑狱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
皇上没有答复他。
(省略主语1分,“尝”、“切”各1分,大意1分。
)14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听从,这种做法不足以保全伟大的信誉,昭示至高的公正呀15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16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呢。
”17我听说古代的人用官职作为姓氏,这是上天要用廉氏作为我们宗族的姓氏啊!我应该听从它。
解析“古者”,古代的人;第二个“氏”是名词作动词,作为姓氏;“其”,表期许语气,应该。
18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弓稍微软了点。
解析“亿”是一词多义,怀疑,猜测;“顾”,只是,表示轻微转折;“差”是副词,略微。
19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
(5分。
“病” “长”“偃蹇”“罢去”各1分,语句通顺1分)20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
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
(5分。
“然” “质辩”“阿”“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21别(姑息)滋生/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导致/促成事变(动乱)。
虽然现在谣言一起兴起/四处传播/纷纷扬扬,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不一定会兴起,但事变将会从内部引起。
(划线处各1分,后三句给2分。
)22众人都传言说,蜀地人经常作乱。
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用管束盗贼的办法/法令/刑法来约束他们。
(划线处各1分,句意2分。
)23岑猛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了二十万的交趾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
(“党”“诈言”“且”各1分,句意2分)24说大同应当征讨反而安抚,田州应当安抚反而征讨,都是费宏没有把国家利益谋划好,才酿成南北的祸患。
(“谓”“臧”“患”各1分,句意2分)25当时廷尉卿诸葛冲因他是蜀地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才赞叹、佩服他26何攀坚决推辞了所受封赏的一半食邑和一半丝绢,剩余的所接受的部分就分给内外亲戚,一点也没有纳为己有。
27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尧佐,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
(“使”、“发”、“怨”各1 分,“诬尧佐以事”倒装句1分,句意1分。
)28被该郡人王文吉拿谋反的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
(“为”“ 变事”“ 劾治”“辨”各1分,句意1分。
)29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
(共4分。
“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30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
(共3分。
“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31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
(共3分。
“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32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
(33推广把亲人当亲人看待(或亲近亲人),显扬把尊者当尊者看待(或:尊重尊者),作为不可更改的礼法,请建祖庙六室。
(译出大意,给2分;“推”“显”“易”每译一处,给1分。
)34魏礼臣上诉说御史结党私营,请求交由有关部门一同审讯,如果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就请求处死。
(译出大意,给2分;“阿”“乞”“杂讯”每译一处,给1分。
)35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
”又到城中居住。
(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麟身着朝服上吊自杀。
(得分点:“吾大臣”为判断句;野死——死在城外,死在野外;朝服——作动词用,穿上朝服;缢死——吊死。
句意1分)36(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
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
(得分点:乐易——乐观随和;移日——整日;下吏寒士有才者——定语后置;汲引——引荐,句意1分)37)(由于)当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赵密率军)渡河急行军六天六夜才到达宿州,(刚好就)和敌人相遇,打败了敌军。
(时:当时,1分;涉:渡河,1分;败之,打败了敌军,1分;整个句意通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