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精品教案

《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驳论文的相关概念,熟悉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理清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驳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反驳方法,鉴赏驳论文的论证美。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反驳的方法、技巧,创作一篇驳论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积基树本识真相

1.导入新课

法国新一任总统马克龙的传奇经历和传奇婚姻:

39岁的马克龙击败勒庞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马克龙都堪称“年少得志”。他毕业于法国顶级高中,就读于名牌大学,还曾出版宣传书籍《革命》,更传奇的是他迎娶了比自己大24岁的布丽吉特做妻子,夫妇一直很低调。自从宣布竞选总统以来,他们搬到乡下小镇居住,马克龙要让大家看到他如果能在小镇顶住各种羞辱和嘲笑,征服一个年长他24岁的有三个孩子的有夫之妇,那么他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征服法国。就是这位年轻的政治宠儿凭借年轻、活力,无比的风度实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变局。所以,人生要自信,不走寻常路,就可能演绎传奇人生!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同理,写作文,我们也可以不走寻常路,写驳论文。例如: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想发光

前进的最佳方式是后退

不必王子,我也能成为公主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1.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3.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先看一个例子:

朽木可雕

马宇彤

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

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④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着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⑤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

⑥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⑦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⑧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⑨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

段①摆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即“朽木不可雕也”。

段②提出了上面观点的害处,即这个观点使资质差的从主观到客观彻底失去了进取的机会。

段③—段⑧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即朽木可雕,并加以论证。

段⑨简洁有力的结尾,发人深省。

基本模式: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适当结尾。

树立靶子就是摆出对方错误观点:确立攻击目标;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这也是写驳论文的关键。

例析: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

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二、齐心涤虑觅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或者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

⑴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示例: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

⑵归谬法反驳,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的“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示例: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阿凡提头上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

“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

“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

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

⑶请阅读材料,探究赫尔岑是如何反驳的呢?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明确:归谬法反驳。

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论据的虚假性,从而批驳对方。

三种论据:事实论据、数字论据、理论论据。

示例:阅读材料,思考如何反驳下面一段文字中对方的论据?

《文学与出汗》中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性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分析:“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从而批驳对方。

⑴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材料:(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如果你是总理,会怎么回答呢?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⑵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

示例: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⑶类比法:两对象属性相同,而且已知其中一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示例:(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何中国政府要用霸权欺压?

答: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个母亲含辛茹苦大半辈子,总算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感觉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于是对子女说:“来,回到母亲怀抱来,给妈妈捶捶背.“然而这个不肖子,不认这个曾经养育过他而今已经骨瘦如柴的母亲,反而对“星星”和“太阳”大喊妈妈,那此时母亲应该如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度,台湾问题就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争吵,别人无权干涉。

我国历来都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霸权欺压的事情,反而总是有一些居心叵测的邻国,以民主、自由等等名义来剥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这才叫霸权欺压。

⑷以谬制谬法: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

示例:一次,有位西方外交官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对一位中国外交官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这位中国外交官反击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别国作出什么保证。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作出什么保证吗?”

⑸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

示例: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

孔明反驳道:我主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⑹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示例: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三、探骊得珠赏范例

赏析范文《旁观者未必请》,《适合自己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感受驳论文的魅力。

旁观者未必清

悠闲的鸟儿旁观长江奔流入海,却不清楚江水为什么愿意用生命灌注无际海洋;蹁跹的蝴蝶旁观飞蛾冲向刺眼的火焰,却不清楚它为什么明知是死却还要扑火;愚昧的人们旁观古亭口一个革命者的被杀头,却不清楚他是为了什么牺牲生命。

旁观者未必清,因为他们不了解当局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壮志或信念。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来到咆哮的汩罗江边。他遇见了渔父,那个最具代表性的旁观者。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渔父之问深深刺痛了“当局者”的爱国之心。渔父怎么会懂得一位爱国诗人体内流动着的那滚烫的血液?旁观者没有那样的抱负,他只知道渔舟唱晚的美,却不清楚忠而被谤的恨。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最后孤独的呐喊以江面上扑通的落水声而告终。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

封建王朝垂死挣扎之时,人民像奴隶一样生活着,无知,愚昧,麻木。有那么一群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民运站了出来,却被残暴的统治者屠杀了。不知是秋瑾还是夏瑜的血洒在古亭口冰凉的泥地上。旁观者眼里闪烁的不是愤怒和同情,而是看到杀人盛况后的兴奋,还有人是期待——为了得到那鲜红的人血给孩子治病。

没有一个旁观者清楚就义者的心情。那种民族大义与麻木的灵魂本来就找不到交集。旁观者不清,他们不清楚当局者牺牲者的努力,不清楚自己的命运,甚至连自己糊里糊涂成为“当局者”时为什么会被杀头也不清楚。再杀几个阿Q,旁观者也依旧是迷糊的旁观者。反观当今社会,旁观者也未必清。有多少贪图享受的人从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辛辛苦苦的奋斗者嗤之以鼻?有多少自私自利的人从不关心民生疾苦,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冷嘲热讽?有多少唯利是图的人毫不关心他人的安危,对见义勇为的热心者冷若冰霜?

旁观者没有当局者的鸿鹄志,没有当局者的奋斗史,没有当局者的热心肠,所以,旁观者未必清。

适合自己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①许久以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成为了某些人的口头禅。穿鞋子,买帽子要“要适合自己的”,尺码大小,款式花样,只需对“自己”胃口,便是“最好的”。削足适履,张冠李戴,那才是傻瓜才干的事。

②然而,哪怕吃喝这等小事,倘以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则未必尽然。比如,不少国人喜欢重油、厚味的爆炒烹饪,就不符合营养学,“适合自己”口味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钻个牛角尖吧,若是瘾君子呢,“适合”他“自己”的,就是海洛因、摇头丸,要说这“就是最好的”,谁敢认可?

③为题在于,对于中国和外国的一些事物,如果加以比较,仍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态度,那便容易堕入“惟国情论”的歧途,模糊了先进与落伍,健康与病态的界限。此处的紧要关节,全在“适合”的那个“自己”,到底是什么人?

④利益集团化阶层化的当下,一方面是辛苦劳作,一方面却是无耻的掠夺。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实际上口称“适合”的“自己”,却分作了不同的营垒。举个显例,咱们的垄断行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电讯等,动不动就要涨价。让顾客和老百姓掏腰包,其老总的

年薪数以百万千万计,其职工的福利也是肥得流油,垄断“适合”哪个“自己”,是不用我来多说的;大多数老百姓,绝不会认可垄断是“最好的”!而在垄断中分肥的人看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还真是至理名言呢。

⑤山西省绥德发生校长被拘事件后,网民们在网上曝光,声讨这种侵害公民人参权利的劣政。但当地一位官员却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说:“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网络“适合”了谁?网民说它是“最好的”;官员则相反,留恋一手遮天、钳制民意的时代,仇恨网络如同祸水。

⑥扯得再远些,辛亥革命推到帝制,行共和之民国,可大总统袁世凯不开心,他想做皇帝呢,于是策动一帮人造舆论,说共和不合国情,“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惟有恢复中华帝制,他便心安理得地又穿起龙袍来。

⑦现存的固然有其合理一面,但在辩证法而言,现存的又会走向反面,都是要淘汰消亡的。所以,社会总要有变革、进步,而不能维持现状,一成不变。“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是。大抵!(鲁迅《而已集•小杂感》)高喊“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人们,不是“曾经阔气的”人们,即广袤的民间!故改革的价值观和政策取向,要“适合”民众的,才是“最好的”。

问题:读了这两篇范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你有自己的看法吗?试着说一说。

段①列现象:指出当前某些人做事只求符合自己的胃口,并喊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口号。

段②③示弊端:由个人到国家,指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一口号的弊端。

段④⑤⑥探根源:指出“适合自己的”往往是人们夺取一己私利的借口,并以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为例证。

段⑦指出路:对于不合理的东西要加以改革,适合于民众的才是最好的。

问题:读了这两篇范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你有自己的看法吗?试着说一说。

四、固本清疑试牛刀(学以致用)

1.课堂练习

(1)阅读材料,探究赫尔岑是如何反驳的呢?请使用所学的反驳方法把赫尔岑的话写下来。

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2)在巴黎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站起身问道:“西方出了个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顾维钧微笑道:“。”

(3)有这样一件事:一位女中学生在电车上为一位外国朋友让座,却遭到几个青年人的嘲笑:“真是崇洋媚外!”试着反驳他们的观点。

家里有客人来了,客人理应优先,外国人即是客,是客人自然应当尽地主之仪,以礼相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7月8日,英国19岁的女孩史密斯在吃午餐时将一根薯条喂给一只鸽子,然而过了一会,一个议会工作人员走过来以乱抛垃圾为由给他开了25英镑的罚单。史密斯说,鸽子已经将薯条吃完,现在地上并没有垃圾了,拒付罚款。然而,11月3日,史密斯收到一封法院的传唤信,上面说她乱丢垃圾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第87条,而且罚款的数额已经升到100英镑。史密斯说,无法理解自己竟然因一个善举而被罚。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精品教案

《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驳论文的相关概念,熟悉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理清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驳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反驳方法,鉴赏驳论文的论证美。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反驳的方法、技巧,创作一篇驳论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积基树本识真相 1.导入新课 法国新一任总统马克龙的传奇经历和传奇婚姻: 39岁的马克龙击败勒庞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马克龙都堪称“年少得志”。他毕业于法国顶级高中,就读于名牌大学,还曾出版宣传书籍《革命》,更传奇的是他迎娶了比自己大24岁的布丽吉特做妻子,夫妇一直很低调。自从宣布竞选总统以来,他们搬到乡下小镇居住,马克龙要让大家看到他如果能在小镇顶住各种羞辱和嘲笑,征服一个年长他24岁的有三个孩子的有夫之妇,那么他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征服法国。就是这位年轻的政治宠儿凭借年轻、活力,无比的风度实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变局。所以,人生要自信,不走寻常路,就可能演绎传奇人生!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同理,写作文,我们也可以不走寻常路,写驳论文。例如: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想发光 前进的最佳方式是后退 不必王子,我也能成为公主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1.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3.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先看一个例子: 朽木可雕 马宇彤 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 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2020·郑州外国语·调研考)阅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节选,完成各题。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失,而是无的放失。……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驳“流言止于智者”》原创范文12篇

《驳“流言止于智者”》 习作1 驳“流言止于智者” 当今世界常有流言的危害性之说,我们希望它止,于是选定了一个聪明人,讲“流言止于智者”。然而若此句正确,是否可以认定流言只能由智者来止?又是否仅靠智者就可以止流言? 从概念上讲,流言往往是非颠倒但能广泛传播,古有“三人成虎”,今有亲友群中屡见不鲜的假养生之道,它的传播本质上出于人在社会中对讲述所见所闻的渴望,而“止”即止息,它不需要你经历种种磨炼,只需要擦亮眼闭上嘴即可完成,这原本轻而易举,而之所以留言还会传播,是因为我们本能地游离在它前进的路旁,而无人横挡在路上,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勇气缘于“智”。 如果我们讲:“请止住流言。”这就是一种很强烈的命令语气,如同直接拿巨石将传播流言的孔堵得密不透风。由于听起来太过暴力,便衍生出柔和的说法:“请智者止住流言的传播。”一句话,把那些能够明辨是非的人单独划分了出来,委以重任。绕了一个弯,要求我们在讲话前先分辨自己是否为智者,显然,没有人喜欢绕弯子,大家集体谦虚:“我不是智者。”然后更加心安理得地把流言传给下一个人。从这个角度看“流言止于智者”不仅没有达到它本身的目的,反而将想看明真相的人孤立,给装瞎的人自信。因为这句话没有注意到流言的传播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呈辐射状,通过堵住特定人的嘴来阻止整件事情的传播,就像妄想利用杀死一只蚊子来消灭世界上全部的蚊子,这种说法是荒谬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堵住所有人的嘴才有可能做到,当上一个人默认自己不是智者,并将谣言传给下一个人时,他不仅传播了谣言,还传播了这种“抵制谣言传播不关我事”的心态,这种漠不关心不仅相当可怕,而且会形成强烈的社会风气。 你可能会反驳我:难道能辨别真相的人不可以阻止谣言吗?照这样的说法,那整个谣言的受害者,一定是阻止谣言的那个智者。他当然知道事情的真伪,并且渴望有人能够相信他。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他周围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与自己站在同一水平上面上的“非智者”,而不会去关注下面那个无助的智

高二作文审题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作文审题训练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除夕夜、元宵节,一对兄弟没有灯笼,他们的父亲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灯笼,但是却没有蜡烛。父亲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眼前。”他找来了两个旧的墨水瓶,清洗干净,倒进去煤油。又找到母亲缝补衣物废弃的线头,用来做灯芯。 这一个除夕之夜,我们兄弟两个提着灯笼出去的时候,成为了伙伴们的焦点。伙伴们就都让他们的父亲来向我们的父亲请教,父亲也只是笑了笑,又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我的立意: 我的分论点: 我的素材: 【立意参考】①“光明”,这个“光明”指“幸福”“快乐”“美好生活”等话题(话题正确不等于中心思想不离题,如果就谈“什么是幸福”显然不符合整句话的意思)。 ②“在自己面前”,犹言就在自己身边,(要靠自己去创造)。 综合①②:美好的事物(可以是“幸福”“快乐”“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等等)就在我们身边,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想在当地招临时工做杂务。做三小时可得到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就可进到内场,如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小兄弟想要最前排的票,于是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虽然十分疲惫,但是能坐到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手上还有豆子一样大的水泡。 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我的分论点:

高中语文部编新教材单元主题作文练习(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自古至今,中华民族英雄辈出。誓扫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民实事”的改革先锋申纪兰;出色完成神舟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特级飞行员景海鹏……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被民族和时代铭记。 当然,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的无名英雄。他们或鞠躬尽瘁做着行业里的“螺丝钉”,或拼尽全力托起自己的小家庭……他们没有声震天下,却也用自己微弱的点点星光为璀璨星空增添光彩。 一位“躺平青年”来信表达自己的人生困惑:“反正自己做不了大英雄,何不佛系度过此生?” 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结合材料阐述你对“英雄”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 材料二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材料三世人不情愿吃自己兼爱的亏,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福。这真是墨学进行上一重不可解免的难关。——钱穆 学完《兼爱》,班级举行墨子读书会,围绕“兼爱”思想展开讨论,同学们谈到以上六则材料。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到三则进行组合立意,结合你的见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老子〉四章》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老子》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颂歌,是中国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老子》只有五千余字,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处处体现着老子的思想和主张。五千精妙,博大精深,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无数个层面上的东西都囊括其中,排列得井井有条。他的思想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他貌似虚静,却满溢爱之情;他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守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反而“占先”;无为清静其外,有为积极其内。《老子》充满智慧之爱,闪烁智慧之美。 《〈老子〉四章》中,第一章谈了“无”的功用,阐述了“有”和“无”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章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喻,引出“自见”“自是”“自伐”等行为的不良后果。这些行为都是人们厌恶的,但不

能让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并不可取。第三章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老子主张人们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能自省,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崭新的精神风貌。第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好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全面地把握这一光辉著作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的关键之一。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证《道德经》及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全面正确地把握它的思想内涵,对于在全球化条件下重建中华文化,显扬其本真主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总体写作特色 1.韵律美。 句式长短搭配,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例如,本课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中的“智”“力”都是i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顺口好记。 2.喻像美。 《老子》虽是论说抽象道理的,但其中经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说理,使文章生动形象、简洁直观。例如,本课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车轮的例子来说明,我们要善于利用空虚之处。 3.结构美。 时而整齐统一,时而错综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例如,本课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三、教学优势 老子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一言一行影响深远广泛,对整个东亚地区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华文化的塑造,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二:举办文津微论坛》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

《学习任务二:举办文津微论坛》名师单元教学设计这一学习任务主要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鉴赏,开展文津微论坛。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个像或群像,这些形象是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审美的映射。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一篇小说中人物类型的多样组合,注意梳理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法路径,思考典型人物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人物塑造“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2.辨析“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体味作者搭配设计的匠心。 教学重难点 辨析“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体味作者搭配设计的匠心。 教学过程 导入 至此,我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导读任务,形式多样且图文并茂地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历史社会风貌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可见,人物的塑造是小说创作的重心。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人物的塑造,举办微论坛,展开对小说的探讨。 设计意图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进行阅读和思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塑造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去表现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学习活动一:梳理人物原型与发展

教师提供“原型”的概念以及小说中人物形象所涉及的现实原型或故事的资料链接,学生在课前预读。 1.认识形象“原型”。 “原型”是文学评论中的专业术语,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设计小说人物尤其是小说主人公时,作者通常会有一些小说故事的人物原型。 2.寻找形象“原型”。 3.梳理形象“发展” 根据隐含作者的叙述声音与人物叙事的逻辑关系,我们一般将小说中人物发展的弧线分为三种类型:成长型、救赎型、迷失型。请概述选文中小说主人公在故事推进下人物形象的发展。 “救赎型”示例: 在陪审团上认出卡秋莎,担忧自己被认出 聂赫留朵夫上监狱请求饶恕,,愿结婚补救过错以求救赎自己,被自己的 勇气感动得不能自抑。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实践活动专题5】图尔敏论证:举行作文逻辑诊断会

图尔敏论证:举行作文逻辑诊断会 【专题解释】 “图尔敏论证”是一种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它着眼听众,关注实际,重视质疑,有助于提升说理的逻辑力量。本专题在“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这一专题的基础上,通过“一词解析”“一例演示”“一文演练”“一表展示”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诊断方法,进一步提升作文的逻辑水平,促进思维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预习任务】 1.研读印发的“图尔敏论证模式”相关资料,了解其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 2.翻阅自己的议论文习作,从中挑选、摘抄一段自己觉得逻辑较为严谨的段落(100字左右),对照“图尔敏论证模式”自我检查。 3.教师安排几名学生利用提供的对话脚本,演练如何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农业合作化更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结论,以备课堂展示。 【学习任务】 导入:同学们,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可以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知名、最杰出的侦探了。他有一句名言:“在你得到所有证据之前就进行推理是个致命的错误,这会使结果带有偏见。”这提醒我们,在论证观点时,仅凭有证据、会推理是不够的,还应高度重视证据是否全面,应努力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图尔敏论证模式,恰好在这方面对我们有重要的帮助。 任务一一词解析“图尔敏论证模式” 导入:斯特芬·图尔敏,192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8年因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既看重严格的形式逻辑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又认识到形式逻辑的局限性。1958年,他在《论证的使用》一书中提出了“图尔敏论证模式”。这个名词,大家都很陌生。课前大家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来解析一下你所了解的“图尔敏论证模式”? 1.学生要先用一个词来概括“图尔敏论证模式”的特征,然后再围绕这个词进行解析。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专题】诗评写作:文学短评的写作和讲评》教学设计

诗评写作:文学短评的写作和讲评 【专题解释】 诗评写作是文学短评中的一种形式。本专题学习诗评写作,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点,学习诗评写作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预习任务】 1.查找曹操、陶渊明的生平资料,掌握曹操的主要人生经历及思想观念,理解陶渊明归隐前后的基本思想状况。 2.查找游仙诗、七律、古体诗的文体知识,理解其基本写作特点。 3.阅读《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作者:帅杨)一文,参读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的主要诗词作品,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理解词作的基本内容。 4.参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掌握借古抒怀、用典手法等知识。 5.阅读《乱世中的美神》(作者:梁衡)一文,做好阅读批注。 【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诗评,夯实基础 此环节所教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首先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介绍文学短评、诗评的概念、特征等基础性知识;其次,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文学短评写作的价值,诗评写作对于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有怎样的作用。“怎么办”的问题,即写作方法知识,留待任务二中完成。 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学短评是一种以作家或作品为评论对象、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议论性是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但记叙仍是必要的,关键是议论与记叙要有机结合。 从篇幅上看,“短”意味着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对于中学生来说,“短”的篇幅大体上与考场作文接近。 文学短评重在“评”——评论、评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观点须明确地表达出评论对象或高下或优劣的判断,论据真实、切合观点,论证过程须充分,论

证方法能有效增强论证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短评与文学鉴赏、读后感等文体是有不同之处的。这一点教学中要强调。 精短的诗评是文学短评中一种类型,本专题所言诗评即以诗歌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文学短评。扎实的诗评写作能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任务二对比阅读,提炼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诗评类与鉴赏类文本,经由感性认识,获得对诗评的理性认识,提炼出具体的写作方法。我们以《春江花月夜》为对象,选取了两段文字,分属评论性与鉴赏性文体。 文本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教材为“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是无穷的。个人的生命是小生命,人类的生命是大生命,这是一扬。然而永恒的江月却总是那样冷静,不动表情、不露声色,以年年相似的模样看着月光下不断变幻的人生,这是一抑。世界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若说无情,江月何以有“照”?一个怀有照亮温暖他人之心的主体,总该是有情的吧,又是一扬;若说有情,江流何以分秒东逝“不复回”,全不顾念“吾生之须臾”?“是江流又一无情之物也”,又是一抑。这句“不知江月照何人”与最后的“不知乘月几人归”相呼应,在“人”和“江月”的对照中,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深邃和生命的敬畏。但透过对永恒“江月”的凝视,导致的不是“人”的“自我矮化”或精神的“贫困化”,而是从个人的局限性中挣脱出来的完美人性的可贵。 (选自《官体诗的“自赎”与七言体的“自振”—文学史上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伯伟,《文学评论》2018年第9期) 文本二: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

第4单元写作写驳论文高二语文上学期单元写作研习任务学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4单元:同步写作写驳论文 以“驳‘流言止于智者’”为题作文。 【经典引路】 驳“实惠”论 魏巍 有一些人说:“学雷锋,不实惠。”实惠与否,要看对谁说。雷锋在风雨之夜送母子回家,就使这个劳动妇女和她的孩子得到了实惠。他在车站上乐呵呵地为大家扫地,就使来往的旅客得到了实惠。他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了爱灾的公社,就使这个公社得到了实惠。这些,怎么能说不实惠呢?如果从利已主义的观点出发,讲的是对自己的实惠,那倒也是,因为很难说学了雷锋就能拿到多少奖金。 这就又回到我们多年前讨论的老问题: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为人民大众而生活,还是仅仅为个人而生活? 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牺牲了多少忠诚可爱的战士。如果他们只考虑个人的实惠,还怎么肯抛头颅,洒热血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怎么会有今天?同样,今天的青年,如果时时处处都讲个人眼前那点“实惠”,不肯多出一点力,多干一点活儿,那就不会有幸福的明天! 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强调革命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四人帮”只说漂亮话,长期漠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现在这个错误已经在纠正。今天,我们党提出努力实现“四化”正是为中国人民得到更大的实惠而战斗。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先进的个人来说,都应该把革命的理想放在首位,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决不可见利忘义,斤斤计较个人眼前的一点所谓“实惠”,模糊了自己的理想! 一些所谓“实惠”者,简言之,钱也。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少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我们的祖国一旦遭到侵犯,打一次冲锋,又该给多少钱呢? 看来“实惠”论,其实是小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如果信奉了这种哲学,就会把革命理想看得一钱不值,一切革命原则都会丧失净尽,一切罪恶都将接踵而至。这种风气蔓延开来,对我们的人民事业将是十分危险的。 还是听听列宁的话:“做事就是为了拿钱,——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道德。”再听一听马克思的话:“从做生意和金钱中解放,……也就是现代的自我解放。” 赏析 这是一篇击中时弊的驳论文。文章第一段亮出“敌论”并揭示其内涵,指出“实惠”论者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第二、三、四段指明抛弃个人的“实惠”,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才能有多数人的“实惠”,直接论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间接揭露“敌论”的危害,即坚持个人主义的“实惠”论就会放弃革命理想,危及国家和集体利益;第五、六段指出“实惠”论的实质在于钱,进一步揭露“敌论”的危害;最后一段引用列宁和马克思的话作结,为人们指明方向。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是一篇成功的驳论文章。 这篇文章的成功除了布局的合理,说理的透彻,还在于突破口选择得当。“学雷锋,不实惠”,这是错误十分明显的观点,但是批驳从何下手呢?作者在指出实惠与否因人而异之后,用一个独立的段落,揭开了问题的实质:“这就又回到我们多年前讨论的老问题: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为人民大众而生活,还是仅仅为个人而生活?”这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也是问题的实质所在。文章从这里下笔,把这个问题谈透,再谈“学雷锋,不实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名师教学设计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 一、层次、结构、内容 本活动安排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要想辨别逻辑错误,首先要了解有哪些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它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因此它具有不能违反的性质,谁违反了逻辑规律谁就会犯逻辑错误。 二是通过分析案例,概括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逻辑学所说的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往往违反了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比如概念的含义前后不一致、立场自相矛盾、态度模棱两可、理由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等。

二、教学优势 在平时的语文考试和训练中,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学生对逻辑规律、常见的逻辑错误,多少有所涉及,只不过这些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状态。同时,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接触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这些都为本专题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学情整体分析】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单元术语较多,学生没有基本逻辑知识,难以完成教材设计的学习任务。 其二,逻辑知识的空白点较多,本单元学习任务结构清晰,但并非逻辑知识的基本框架,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架构。需要老师结合教材整合,形成有梯度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逻辑知识。 其三,本单元按教材要求安排了九课时,历时长,难度高。一方面需要老师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活动设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畏惧心理,因此设计有互动性的学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1.布置预习任务。结合以往所经历过的语文活动,概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出现的逻辑错误类型。寻找文学作品中作者刻意营造的逻辑谬误,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2.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导入语和学生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的相关内容,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语句。 二、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概念的有关知识,认识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为后续辨识逻辑谬误打下基础。 2.分析常见的逻辑谬误:生活中的逻辑谬误和文学作品中的逻辑谬误。 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学习。 3.体会逻辑无处不在的魅力,自觉遵守逻辑规律。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16

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元素”不应流于表面 陈之琪 ①“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 ②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中国元素”怎么呈现,是文艺创作者们面对的一大课题。 ③最近,电影《大鱼海棠》火热上映,它凭借细腻的制作与唯美真挚的情感表达,受到不少观众好评——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椿、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身边的湫、拯救鱼儿且不悔于此的鲲,人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就这样集中在一起,成就一片纯净的乐土。 ④仔细观察发现,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在我看来,取材最多处来自宫崎骏的系列动画电影——撑船的“三手怪”,神似《千与千寻》中的“萝卜神”,为灵婆抬轿的猫,类似《猫的报恩》中猫的原型,夜晚整个建筑群灯火通明之景则与《千与千寻》中的一景非常相似,借用外国艺术表现手法无可厚非,但同时不能缺少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 ⑤不能说这部电影没有融入“中国元素”,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比如,在选择影片发生的场景时,导演梁旋和张春多次走访福建的“客家土楼”,并最终将其运用到电影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椿的抽屉中各种中国的特色物件、湫

家中的装饰物“葫芦马勺”以及片中人物源自古籍的姓名。这些确实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但也仅限于告诉观众,我们是有这些东西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 ⑥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一些外国电影反而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以赫敏的讲述为旁白,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在影片昏沉阴暗的主色调中突然增添了一抹亮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令人感受到皮影的魅力。相比于真人演绎,做成皮影的效果更加生动,亦可以抬升整部电影的格调。这样的融入“中国元素”,是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用”,才使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 ⑦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若只在机器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那些隐藏在中国版图各个角落的中华文化的认知自然强于多数外国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取舍它们的“慧眼”,正如韩愈在《马说》里讲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⑧“中国元素”便是一匹不好驾驭的好马,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重要的部分在其精髓,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驾驭这匹“烈马”,“缰绳”亦可以源自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以使“中国元素”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千里马”之力。如此,不仅是观众,甚至创作者本人,都能在理解中华文化上获得提升。然而不可以忘记的是,“缰绳”终究只是“缰绳”,若是以“缰绳”为主、“千里马”为辅,大约结局只能使其“不以千里称也”了。因此,选好“缰绳”,驾轻就熟地使“千里马”奔向世界,是我们应当致力的。 摘自《京华时报》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大鱼海棠》融入“中国元素”的一项是()(3分) A.福建的“客家土楼” B.装饰物“葫芦马勺” C.皮影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7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②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③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卷1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尚书·尧典》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李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新节俭主义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年人消费观念和价值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析版)

专题2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 1.(2020·海南高二月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赤壁边城雨巷蜀道 例句: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2.(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要求:①紧扣相关句式特点;②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3.(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把下列语段中画线的部分变为四个短句。(可对文字稍做删减,不能出现语病)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感性抒发与理性表达“写作训练》原创作文展示

《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 作文题目: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是的,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看似平常的幸福,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在清明节之际,请你给革命烈士(可以是具体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情思。字数不少于800字。 习作1 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 高山巍峨,未能比肩你们的品格;长江万里,至今怀念你们的润泽。你们的身躯虽然已经长眠地下,但是你们的精神却一刻都不曾离开过这片热土。 在这个清明节,我想向你们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思念。 回溯历史,你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时局昏暗。国外强敌入侵,国内军阀混战。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浙江嘉兴的朦胧烟雨中,静谧美丽的湖光山色中,你们从一条深红的小船上走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民族富强为目标,你们发誓要建立起一个有尊严、有底气、屹立东方的新中国,让四万万同胞挺直脊梁,让劳苦大众看到希望。为了这个理想,你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你们曾经跌倒,也曾经彷徨。面对内外反动派的夹攻,你们只得踏上两万五千里的艰难漫长之路。冰寒的雪山白雪茫茫,昏暗的沼泽潮湿泥泞。但你们最终成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