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的指导意见(定稿)
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的指导意见(定稿)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的指导意见课程教学标准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教学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和选编教材的直接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监督、评估学院教学质量,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统一,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订课程教学标准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l、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体现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应处的位置。
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处理好课程体系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防止单纯追求自身局部体系的完善,要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需要,并注意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2、努力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课程教学标准要准确体现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内在规律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反映最新技术成果。
应能指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必需够用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给教师一定的灵活性,鼓励教师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特长,教出特色。
3、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因材施教。
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同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明确教学的基本内容、选修内容(提高内容)及其不同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
二、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型(A:纯理论课/B:理论+实践/C:纯实践)、课程属性、课程学分、课程学时、适用专业等。
2、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编制课程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
编制课程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是落实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它规定了课程的任务、目的及要求;规定了课程内容(知识、能力、素质)体系、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部分内容和环节的时数等。
所以,课程标准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组织实施课程或实践环节教学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每门课程(包括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实习)都应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本文和说明两部分。
本文主要规定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时间分配和进度,规定实验、实习、或作业的题目,介绍有关参考书和教材。
说明部分主要指出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选编的原则和依据,教学方法的提示等。
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1.课程标准要服从专业教学标准所构建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要求,规定基本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注意并搞好有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衔接和配合。
2.贯彻少而精、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精选内容,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部分。
同时,还可以附加一些加深、加宽和进一步应用的内容,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3.根据市场导向的原则,专业设置特别是专业方向的调整和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必然要进行课程的开发、综合与整合,所有新出现的课程,都应先制订课程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4.课程标准要体现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改革精神,不能囿于已有教材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个别体例。
5.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含实践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分配等方面,不宜限制过死,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利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
6.课程标准由系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课程组长和系主任审定批准后施行。
课程标准编制指导意见
课程标准编制指导意见(试行)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它对课程性质和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了明确的界定,是编选教材、组织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程评估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教学文件。
为使学校各专业在编制各课程标准时有所遵循,使课程标准的制定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安排合理、格式规范,特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原则1. 科学性原则。
课程标准制订应遵循科学原则,符合教学规律。
课程目标明确,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配合得当,学时分配建议合理,使课程标准整体上具有可操作性。
2. 整体性原则。
课程标准制订要注意体现专业整体优化的思想,强化专业,淡化学科;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协调与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要打破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的状况,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
3. 发展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制订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新理论、新技术及其新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 差异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要求,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开设时要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所差异。
5. 落实“课程思政”原则。
各门课程须肩负起育人责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为深化“三教”改革,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课程标准编制规范》(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立足全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需求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才培养融合,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序化、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全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遵循规律,力求达到科学性、先进性。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标准》力求科学、规范,对课程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明确、具体,能体现教学发展中的新思想、新成果。
(四)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以致用。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做好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及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标准,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3、每个专业应重点建设几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各系:课程标准是体现课程设计思想的文本,是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的、的依据。
为切实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各专业课程教学规,现将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课程标准要点课程标准必须包含以下要素。
1.课程名称;2.课程代码;3.适用专业;4.参考学时;5.参考学分;6.课程性质;7.课程目标;8.学习情境/任务设计;9.课程考核;10.课程教学条件;11.课程教学实施建议(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实施);12.教学质量保障措施13.说明(含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二、课程标准编写要求1.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进度与人才培养方案同步;2.各专业课程标准的重点编写对象为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鼓励各系、各专业编制完整的各门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的容必须包含上述“一”中所规定的容,具体格式各系可自行规定,同一个系各专业课程标准格式必须相同。
三、课程标准的参考格式XXX课程标准1. 课程性质2.课程目标3. 课程容4. 课时分配建议5. 教学实施建议附件:课程标准样本教务处2010年4月20日附件:课程标准样本《中小企业网络构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小企业网络构建课程代码:0601003C课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系部:计算机工程系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制人:审核: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的职业任务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基石,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职业核心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存储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在先期相关职业技术课的支撑下,学生已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获取了从事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必要的技术与技能,为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最新智库】针对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院属各系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行为,加强课程改革管理。
现将《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二○一○年六月二十日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1、课程定位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本门课程是……专业的……课程、……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
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能运用……工具完成……工作。
本课程要以……课程为前导课程,其后续课程为……。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按先后顺序排列;3、典型工作任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两列,第二列为第一列的分解。
2.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用职业能力描述,说明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知识,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
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目标见表2。
表2课程目标表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目标,为使学生会干……工作,本课程设计了……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呈……关系;于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3。
表3课程内容和要求表4、实施建议4.1课件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课件;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完成任务的典型项目、产品或活动来驱动,采用递进和且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课件编写,让学生于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可操作;同时要考虑前瞻性,课件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课件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且茂、突出重点。
关于学科课程纲要编制的指导意见
关于学科课程纲要编制的指导意见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及上街区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现就教师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成立领导小组:任务:采取校本教研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和帮助教师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使教师逐步掌握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方法,为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组长:谢同华副组长:张国立、张花英、张续、张选民、王树强成员:李谦信、郝松宝、朱玉梅、禹云亭、李莉、朱峰、李亚丽、魏虎林、贾延洲、岳卫东、樊明鹏二、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通过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规划与设计能力,提高学校的课程管理与评价能力。
三、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
《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四、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专业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1:关于制定专业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的实施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为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新要求,学院决定对所有类型现开设的课程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新的“课程标准”。
为了指导专业课程,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设专业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引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各专业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结合对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兄弟院校经验的学习,我院的课程标准(模板见附件)由以下部分组成: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3 课程目标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6 考核与评价7 教学基本条件8 教学建议9 课程教学资源10有关说明字体要求: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宋体小四,正文部分宋体小四,表格字体宋体五号。
模板见下一页。
××××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2.1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2.2课程性质例如,《××》课程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学院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教师全员课改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和改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编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课程实施建议和课程考核要求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教材选编、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规范原则。
按照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和课程提出的规范要求,着眼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统筹选取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等。
2、适用应用原则。
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能力要求的范围、专业素养的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教学安排、教学设计与运用,表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行业性。
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保持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知识应用环节浸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能力发展原则。
紧跟区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和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单元,将原课程内容进行增册并取、归类整合,形成清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从理论教学环节到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依据1、学科发展依据。
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发展动态,改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明确课程考核形式与评价办法。
2、行业需求依据。
根据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和课程规范要求,结合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本科后继续教育的要求,确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
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引言: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
一、确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
二、分析学情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优点、不足和学习兴趣。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交流和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三、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育目标和学情分析,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同一学科下的教学内容可能有很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四、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多样化、灵活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制定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年学期的教学进度,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教学质量。
六、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七、评估和反馈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应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
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小组互助学习和家校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各系:课程标准是体现课程设计思想的文本,是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的、的依据。
为切实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范各专业课程教学规范,现将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课程标准要点课程标准必须包含以下要素。
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适用专业;4. 参考学时;5. 参考学分;6. 课程性质;7. 课程目标;8. 学习情境/任务设计;9. 课程考核;10. 课程教学条件;11.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实施);12. 教学质量保障措施13. 说明(含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二、课程标准编写要求1. 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进度与人才培养方案同步;2. 各专业课程标准的重点编写对象为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鼓励各系、各专业编制完整的各门课程标准;3. 课程标准的内容必须包含上述“一”中所规定的内容,具体格式各系可自行规定,同一个系各专业课程标准格式必须相同。
三、课程标准的参考格式XXX课程标准1. 课程性质2. 课程目标3. 课程内容4. 课时分配建议5. 教学实施建议附件:课程标准样本教务处年4月20日2010《中小企业网络构建》课程标准课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系部:计算机工程系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审 核:一、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的职业任务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的中小型企业 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基石,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职业 核心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存储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在先期相关职业技术课的支撑下,学生已获取了相关的知 识与技术,获取了从事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必要的技术与技能,为本课程的实施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院属各系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行为,加强课程改革管理。
现将《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二○一○年六月二十日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1、课程定位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本门课程是……专业的……课程、……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
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能运用……工具完成……工作。
本课程要以……课程为前导课程,其后续课程为……。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填写说明: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表格一致;2、典型工作任务按先后顺序排列;3、典型工作任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两列,第二列为第一列的分解。
2.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用职业能力描述,说明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知识,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
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目标见表2。
表2 课程目标表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目标,为使学生会干……工作,本课程设计了……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呈……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3。
表3 课程内容和要求表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完成任务的典型项目、产品或活动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材编写,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可操作;同时要考虑前瞻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XX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应该体现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为全面适应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做好职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大力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现就制订课程标准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课程标准应体现以下原则:1.先进性。
课程标准制订应强调改革精神,体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探索由单纯知识、技能的目标向综合过程性、体验性、发展性目标转移;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转移;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移;终结性评价向过程评价转移;从关心学习结果向关心学习过程转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标当中,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将新的理念迁移转换到标准的制订中,做到课程理念、内容与实施方式的同步创新。
2.实践性。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课程标准应既有知识要求,又有技能要求;实践性应在课程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方法结构与课时结构等方面切实体现。
鼓励课程与优质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课程标准契合考证要求。
3.发展性。
从专业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出发精选课程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理念、知识、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4.规范性。
课程标准制订要按照基本统一的格式规范进行,在体例和内涵上应基本达到要求。
二、制订范围与主要内容1.制订范围全院范围内的所有课程。
2.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制订涉及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性质:准确描述课程类型、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前后续课程的关系。
(2)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从养成综合素质的总目标出发,恰当分解该课程所要完成的技能、知识、素质、情感等培养任务并准确陈述。
(3)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对行业背景进行分析,说明本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公共课程可分析社会通用能力等)的对应关系。
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各系部、教研室:课程标准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指导性文件。
它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企业与行业标准,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提高为核心而确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作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达到的基本指标,是管理与评价高职教育课程的基础,是教师组织教学和选编教材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学结合。
其编写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程标准的编写不能孤立的进行。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服从课程结构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并且还应注意即使课程相同,但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结构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区别,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需要。
课程标准制定要注意体现专业整体化的思想,强化专业,淡化学科。
要认真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协调与分工。
2.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材料论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在实践上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应注意把握时代特征,要注意引进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进和创建有利于体现高职特点的教学模式。
3.制定课程标准应注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把握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与自觉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成为既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转岗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4.课程标准应突出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适用、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
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承载着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期许,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
编制一份恰当的教学计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教师编制科学、全面的教学计划,本文将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包括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方法多样、评价科学等几个方面。
一、目标明确教学计划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内容合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序和进度。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方法多样教学方法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四、评价科学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该覆盖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和学科方法等多个方面,包括考查、观察、测评、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发展需求。
同时,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有效衔接编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计划编制阶段,应考虑到前一课时对后续课时的纽带作用,通过有效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连接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应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四)遵循教学规律,顺应中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遵循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既要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要求,又要有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
理论知识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教学要规范一定的时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指导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推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五)充分利用资源,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时,既要根据现有资源和条件,使课程标准在实际指导课程教学实施中切实可行,又要充分利用资源,并能着眼于教学条件和中高职课程的长远发展,使课程标准在实际指导课程教学实施中,能较好地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能服务相关行业企业和技术的发展,打造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能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品课程。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二)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要求,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要求。
(三)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标准。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一)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二)编写初稿。
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三)专题研讨。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四)专家审定。
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五)组织实施。
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帐,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六)修订完善。
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概述、培养目标、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课程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主要包含:建议教材、建议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业务素质要求、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情景设计)及其它等六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主要阐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性质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学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二)课程培养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课程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描述与前续、后续课程的联系。
(四)课程内容标准。
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工作任务教学用“了解”、“理解”、“能”、“会”等,理论教学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进行描述。
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所选项目的大小和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
(五)教学实施建议。
从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组织及教师等方面提出课程实施建议,要有利于课程按以上规定实施,可行、适用。
(1)教材教参选用或教材编写建议:根据以上有关规范,提出选用教材的基本要求、建议或提出编写教材的思路、方法或其他要求,并提供教材、教参选用或参考版本建议。
(2)教学方法手段建议:结合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列出适合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结合课程内容作简易解释说明。
要善于在教学实际中,改革创新、总结提炼,提出适应课程教学和培养要求的方法和手段。
(3)实践教学建议:为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实施在实践教学上的要求及对校内外实训条件的需求等建议。
(4)教学组织建议:简短概述针对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课程内容单元,如何先后安排学习内容,如何安排学时,如何组织学习,如何组织理论、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等。
可根据以下格式要求设计。
(5)师资配备建议:根据以上要求,对任教该课程的师资要求:双师素质、教学水平或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
(六)考核评价:从考核原则(考试结果与学习过程、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等原则)、考核方式(试卷笔试考试、现场操作、仿真模拟演练、企业实践评价、平时学习过程评价等等),以及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计算方式等。
如采取单一某一种考核方式,要规定相关要求,比如采取单一试卷笔试考试,就应规定每一学习单元的考试比重和题型要求;采取单一实际操作或模拟演练等,就应具体说明考试形式及操作方法等。
如采取综合试卷笔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多种考核方式,就应具体说明每一方式的要求及综合计算最终课程成绩的方式。
鼓励支持大胆改革传统单一的试卷笔试考试,创新适应课程特点的多种方式综合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素质。
(七)其它。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对课程有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作说明等。
六、有关要求(一)规范性要求。
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二)排版要求。
页面纸型: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页码:居中;题目为“二号宋体加粗”,文中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仿宋”。
(三)时间要求。
课程标准送审稿编制与修订工作于每年12月开始,于次年4月底前完成,并交教务处。
5~6月组织审定完善,经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
七、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格式一:(A4纸)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课程概述(小四号黑体加粗,顶头空两字)1.1课程性质(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1.2课程基本理念(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1.3课程设计思路(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2、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加粗,顶头空两字)2.1总体目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2.2.2能力目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2.2.3素质目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
3、课程内容标准(小四号黑体加粗,顶头空两字)总述××××××××××××××××××××××××××××××××××××××××(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8,顶头空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