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胡蓝冤狱

合集下载

明初四大案简介

明初四大案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郭桓案
●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 《明史·刑法二》在记载郭桓案的起因时,曰:
● 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 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 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 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 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 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朱元璋令审刑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 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 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9] , 史称“郭桓案”。朱元璋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 是不多!”
● 据周敬心书,此外尚有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洪武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罪 妄言者。朱元璋都大戮官民,不分臧否。
空印案
● 空印案是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争议或1376年),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 此案在当时受到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本案实为一个冤案,然而 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
胡惟庸案
●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它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 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百家讲坛》全集目录

《百家讲坛》全集目录

《百家讲堂》全集目录上(数据版)《金戈铁马辛弃疾》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1_少年英雄-赵晓岚.………………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8_词坛飞将_赵晓岚.09.10.11.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5_八卦成图-曾仕强. 09.10.10.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4_何为八卦-曾仕强.09.10.09.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3_何为太极-曾仕强. 09.10.08.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2_何为阴阳-曾仕强. 09.10.07.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1_何为易经-曾仕强.战国说客双雄战国说客双雄01_张仪01:张仪入秦-姜安.2009.06.11 ……………………战国说客双雄10_苏秦05:苏秦之死-姜安.2009.06.21为何要讲《三字经》_钱文忠-张越.2009.06.01DVD-65《鲍鹏山新说水浒-李逵、鲁智深》白岩松“新说”鲍鹏山.2009.04.11《孟子的智慧》孟子的智慧01_孟子这个人-傅佩荣.2009.06.02.mp4孟子的智慧02_教育这件事-傅佩荣.2009.06.03.mp4孟子的智慧03_什么叫孝顺-傅佩荣.2009.06.04.mp4孟子的智慧04_修养的奥秘-傅佩荣.2009.06.05.mp4孟子的智慧05_仁政的理想-傅佩荣.2009.06.06孟子的智慧06_批判异端-傅佩荣.2009.06.07孟子的智慧07_辩论的目的-傅佩荣.2009.06.08孟子的智慧08_人性的善恶-傅佩荣.2009.06.09孟子的智慧09_快乐度人生-傅佩荣.2009.06.10王立群读史记真实秦始皇.2009.05.01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1_相貌和身世之谜-李炜光.2009.05.04 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2_巧破疑案说包公-李炜光.2009.05.05 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3_包公成名-李炜光.2009.05.06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4_真假皇子-李炜光.2009.05.07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5_包公之死-李炜光.2009.05.08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1_都江堰01:李冰入蜀-王启涛.2009.05.11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2_都江堰02:古堰揭秘-王启涛.2009.05.12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3_武侯祠01:主角之争-梅铮铮.2009.05.13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4_武侯祠02:难解之谜-梅铮铮.2009.05.14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5_三星堆:古城废弃之谜-孙华.2009.05.15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6_金沙遗址01:国宝乍现—张擎.2009.05.18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7_金沙遗址02:惊世象牙—张擎.2009.05.19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8_杜甫草堂01:草堂建造之谜—莫砺锋.2009.05.20 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9_杜甫草堂02:是非之谜—莫砺锋.2009.05.21百家讲坛.蜀地探秘10_杜甫草堂03:千年草堂之谜—莫砺锋.2009.05.22解读三字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红楼梦中的春节大年初一说经典《红楼梦》中的春节(上)_忙年(重发)-周岭.2009.01.24《红楼梦》中的春节(下)_除夕-周岭.2009.01.25大年初一说经典-易中天-杨治国.2009.01.26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1-5)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1_继位风波(重新发布)-喻大华.2009.03.09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2_一国三主-喻大华.2009.03.10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3_周旋权臣-喻大华.2009.03.11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4_和玙之死-喻大华.2009.03.12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5_洪亮吉大案-喻大华.2009.03.13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上)-王晓秋.2008.12.24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下)-王晓秋.2008.12.25范进中举01_范进发疯-高日晖.2008.12.10范进中举02_范进其人-高日晖.2008.12.11范进中举03_胡屠户-高日晖.2008.12.1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01_迷雾重重-毛佩琦.2008.12.0102_宦海沉浮-毛佩琦.2008.12.0203_谋士出山-毛佩琦.2008.12.0304_神机妙算-毛佩琦.2008.12.0405_特殊君臣-毛佩琦.2008.12.0506_危机四伏-毛佩琦.2008.12.0807_伯温之死-毛佩琦.2008.12.09道光与鸦片战争01_天降.大华.2008.10.13 …………………………15_王朝.大华.2008.10.31京剧大师程砚秋01_师生.金兆.2008.11.0502_德艺.金兆.2008.11.0603_一代.金兆.2008.11.07牛郎织女传(上)_织.怀清.2008.11.20(下)_鹊.怀清.2008.11.21梁祝传奇01_改装求学-段怀清.2008.11.1002_草桥结拜-段怀清.2008.11.1103_三载同窗-段怀清.2008.11.1204_楼台相会-段怀清.2008.11.1305_合墓化蝶-段怀清.2008.11.14孟姜女传奇01_万里寻夫-段怀清.2008.11.1702_滴血认夫-段怀清.2008.11.1803_魂归大海-段怀清.2008.11.19王立群读《史记》_秦始皇(01-24)秦始皇01:荆柯刺秦王-王立群.2008.06.08 ………………………………秦始皇33:秘不发丧-王立群.2008.09.30 王树增_长征01_危急时刻-王树增.2008.10.01 ……………………………10_三军会师-王树增.2008.10.10太平公主01_红妆时代-蒙曼.2008.09.04 ………………………………18_走向开元-蒙曼.2008.09.27康熙陵寝(01-03)01_建造之谜-赵英健.2008.06.2302_陪葬之谜-赵英健.2008.06.2403_劫难之谜-赵英健.2008.06.25道光陵寝01_废弃之谜-赵英健.2008.11.0302_建造之谜-赵英健.2008.11.04嘉庆陵寝嘉庆陵寝大案-赵英健.2009.03.24嘉庆陵寝修建之谜-赵英健.2009.03.23 李煜(01-10)01_意外登基-赵晓岚.2008.07.18 …………………………10_千古词帝-赵晓岚.2008.07.31胡雪岩的启示(01-15)01_德行定终生-曾仕强.2008.08.0402_诚信为本-曾仕强.2008.08.0503_随机应变-曾仕强.2008.08.0604_患难见真情-曾仕强.2008.08.0705_福祸相依-曾仕强.2008.08.0806_重在朋友-曾仕强.2008.08.1107_以诚取信-曾仕强.2008.08.1208_大意留祸根-曾仕强.2008.08.1309_为富要仁-曾仕强.2008.08.1410_先义后利-曾仕强.2008.08.1511_盛名难副-曾仕强.2008.08.1812_德业传百年-曾仕强.2008.08.1913_阴沟能翻船-曾仕强.2008.08.2014_冷静收残局-曾仕强.2008.08.2115_自作自受-曾仕强.2008.08.22抗日名将杨靖宇(01-05)01_百炼成钢-张望朝.2008.06.3002_联合抗日-张望朝.2008.07.0103_决胜千里-张望朝.2008.07.0204_风云突变-张望朝.2008.07.0305_英雄之死-张望朝.2008.07.04白蛇传奇(01-05)01_西湖寻夫-段怀清.2008.06.1602_赠银成亲-段怀清.2008.06.1703_端午惊魂-段怀清.2008.06.1804_水漫金山-段怀清.2008.06.1905_永镇雷峰塔-段怀清.2008.06.20千古中医故事(01-16)01《华佗》之神医传奇王立群 13302《华佗》之华佗之死王立群 13603《扁鹊》之诊病圣手孙立群 12604《扁鹊》之扁鹊之谜 12405《李时珍》之坎坷从医路钱文忠 123 06《李时珍》之毕生一部书钱文忠 126 07《李时珍》之本草耀神州钱文忠 123 08《李时珍》之圣名传千古钱文忠 126 09《孙思邈》之药王崛起之谜纪连海 12110_孙思邈02:药王成名之谜-纪连海.2008.05.2911_孙思邈03:药王著书之谜-纪连海.2008.05.3012张仲景01之医圣之路郝万山 13013_张仲景02:流芳百世-郝万山.2008.05.2314_张仲景03:天人相应-郝万山.2008.05.2615_张仲景04:阴阳本源-郝万山.2008.05.2716_张仲景05:五行生克-郝万山.2008.05.28易中天品三国01大江东去-易中天06.02.12 136.8…………………………52_千古风流易中天.07.09.01 121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拷问易中天-张斌、易中天.06.05.14 133.8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与易中天面对面-王志、易中天.06.10.08 124易中天之我的历史观《易中天品三国》(上)书中附赠光盘中的内容 191.3 《正说三国人物1-9》01刘备-周思源05.11.08 130.9 1696.702曹操-周思源05.11.09 130.603赵云-周思源05.11.10 130.404周瑜-周思源05.11.11 130.205鲁肃-周思源05.11.15 13106关羽-周思源05.12.13 130.607司马懿-周思源05.12.14 109.108第一主角诸葛亮-周思源05.12.15 127.709庭审诸葛亮-周思源05.12.16 129.7 4031.8《王立群读史记1-32》01_史家绝唱-王立群.07.01.06 120.8………………………………37_汉武帝_绝笔之作-王立群.07.06.30 122.5王立群读史记_特别节目:易中天对话王立群-主持人:易中天、主讲人:王立群.07.04.20《于丹《庄子》心得1-10》01_庄子何其人-于丹.07.02.18 122.502_境界有大小-于丹.07.02.19 123.703_感悟与超越-于丹.07.02.20 122.704_认识你自己-于丹.07.02.21 122.705_本性与物性-于丹.07.02.22 122.806_总有路可走-于丹.07.02.23 123.307_坚持与顺应-于丹.07.02.24 123.308_谈笑论生死-于丹.07.02.25 123.209_心态与状态-于丹.07.02.26 123.110_大道与自然-于丹.07.02.27 122.8《于丹《论语》心得》01天地人之道-于丹.06.10.01 122.802心灵之道-于丹.06.10.02 122.703处世之道-于丹.06.10.03 123.104君子之道-于丹.06.10.04 121.905交友之道-于丹.06.10.05 123.106理想之道-于丹.06.10.06 122.507人生之道-于丹.06.10.07 124.6于丹《论语》心得特别节目:解读于丹-柴静、易中天、于丹.06.11.25 123.3 2214.1《本色于丹》本色于丹(上) 139本色于丹(下) 125《于丹《论语》感悟》《论语》心得第一部精彩回顾 125《论语》感悟01孝敬之道 100《论语》感悟02智慧之道 100《论语》感悟03学习之道 100《论语》感悟04诚信之道 100《论语》感悟05治世之道 100《论语》感悟06忠恕之道 100《论语》感悟07仁爱之道 130DVD-05《明十七帝疑案1-14》《玄武门之变1-8》《贞观之治1-11》《明十七帝疑案1-14》01朱元璋出身之谜-毛佩琦 125.902朱元璋成功之谜-毛佩琦 129.603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 107.704朱元璋惩贪三大案-毛佩琦 110.405朱元璋之胡蓝冤狱-毛佩琦 128.906朱元璋的后宫-毛佩琦 121.607朱允炆登极之谜-毛佩琦 102.208朱允炆下落之谜-毛佩琦 95.209朱棣01:起兵谋反之谜-毛佩琦.06.12.04 122.410朱棣02:直捣南京之谜-毛佩琦.06.12.05 122.411朱棣03:朱棣篡位-毛佩琦.06.12.06 122.212朱棣04:朱棣治国-毛佩琦.06.12.07 121.613朱棣05:迁都北京之谜-毛佩琦.06.12.08 122.814朱棣06:后宫之谜-毛佩琦.06.12.09 122.3明十七帝疑案之明仁宗暴死之谜毛佩琦 132《玄武门之变1-8》01政治世家-孟宪实.06.12.11 123.302晋阳起兵-孟宪实.06.12.12 123.403李渊称帝-孟宪实.06.12.13 122.704初露端倪-孟宪实.06.12.14 124.105秦王破阵-孟宪实.06.12.15 12306太子之争-孟宪实.06.12.16 122.907水火不容-孟宪实.06.12.18 123.308玄武喋血-孟宪实.06.12.19 124.4《贞观之治1-11》01_太宗继位-孟宪实.07.05.07 122.7 ……………………11_贞观之魂-孟宪实.07.05.17 122.2DVD-06 《汉代风云人物1-32》01晁错(上).易中天05.04.19 136.302晁错(下)易中天05.04.20 139.303袁盎与士-易中天05.04.21 134.204窦婴与外戚-易中天05.04.22 139.405韩信被杀之谜易中天05.06.21 14106韩信身世之谜易中天05.06.22 140.907韩信功过之谜易中天05.06.23 14108韩信成败之谜易中天05.06.24 138.809刘邦崛起之谜-易中天05.08.30 140.610刘邦胜利之谜-易中天05.08.31 140.611刘邦用人之谜-易中天05.09.01 101.712刘邦对手之谜-易中天05.09.02 137.713项羽:霸王出世-王立群06.04.18 130.814项羽:项羽入关-王立群06.04.19 131.515项羽:鸿门宴-王立群06.04.20 131.216项羽:西楚霸王-王立群06.04.21 131.417项羽:生死决战-王立群06.04.24 132.618项羽:荥阳会战-王立群06.04.25 131.319项羽:自毁长城-王立群06.04.26 131.320项羽:霸王别姬-王立群06.04.27 13121项羽:四面楚歌-王立群06.04.28 132.922吕后:吕后出嫁-王立群06.06.16 131.423吕后:一桩疑案-王立群06.06.17 132.524吕后:初露峥嵘-王立群06.06.19 131.925吕后:废立之争-王立群06.06.20 131.126吕后:废立之祸-王立群06.06.21 131.227吕后:女主称制-王立群06.06.22 132.228吕后:皇子命运-王立群06.06.23 131.329吕后:大封诸吕-王立群06.06.24 13230吕后:和亲匈奴-王立群06.06.26 129.531吕后:荡平诸吕-王立群06.06.27 132.232吕后:功过是非-王立群06.06.28 132.2 4263 DVD-07 《明亡清兴六十年1-31》特别节目:对话-董倩、崇阎年.06.08.31 126.3 01崇焕之死-.06.09.01 126.302万历怠政-.06.09.02 126.1………………31袁崇焕落狱-.07.01.08 123.1 3951.932袁崇焕冤死之谜.07.01.09 123.6…………………………43顺治迁都07.02.14 120.144历史之鉴(上)07.02.15 123.545历史之鉴(下)07.02.16 12046英雄世家2007.02.17 120.1《正说和珅1-10》01正说和珅(一)发迹之谜-纪连海05.07.13 14002正说和珅(二)敛财之谜-纪连海05.07.14 108.403正说和珅(三)乾隆不杀和珅之谜-纪连海05.07.15 112.904正说和珅(四)和珅被杀之谜-纪连海05.07.16 139.405正说和珅(五)和珅的情感世界(上)-纪连海05.10.22 113.9 06正说和珅(六)和珅的情感世界(中)-纪连海05.10.29 129.4 07正说和珅(七)和珅的情感世界(下)-纪连海05.11.05 12708正说和珅(八)和珅的用人之道(上)-纪连海05.11.12 111.6 09正说和珅(九)和珅的用人之道(中)-纪连海05.11.19 121.7 10正说和珅(十)和珅的用人之道(下)-纪连海05.11.26 116.3 《刘墉的家世之谜》11刘墉的家世之谜(上)-纪连海05.12.03 130.912刘墉的家世之谜(下)-纪连海05.12.10 110.7《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13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一)-纪连海05.12.17 116.314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二)-纪连海05.12.24 114.4《纪晓岚》15纪晓岚身世与特异功能之谜-纪连海06.01.16 135.716纪晓岚入仕之谜-纪连海06.01.17 133.817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上)-纪连海06.01.18 133.118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下)-纪连海06.01.19 129.519纪晓岚相貌之谜-纪连海06.01.20 124.720纪晓岚“竹苞”之谜-纪连海06.03.14 123.721纪晓岚与和珅关系之谜-纪连海06.03.15 10622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之谜-纪连海06.03.16 125.523纪晓岚辅助嘉庆登极之谜-纪连海06.03.17 107《正说多尔衮1-9》01多尔衮与孝庄身世之谜-纪连海06.05.08 131.802多尔衮与孝庄青梅竹马之谜-纪连海06.05.09 132.403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1-纪连海06.05.10 132.504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2-纪连海06.05.11 132.405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3-纪连海06.05.12 13206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1-纪连海06.05.13 133.407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2-纪连海06.05.15 131.908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3-纪连海06.05.16 132.109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4-纪连海06.05.17 131.5 4001.910:多尔衮统一中国失败之谜-纪连海06.05.19 131.611:多尔衮定都北京之谜-纪连海06.05.20 131.912:多尔衮十四项正确决策之谜-纪连海06.05.22 13213: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上)-纪连海06.05.23 131.714: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下)-纪连海06.05.24 131.515: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一)谜案的由来-纪连海06.05.25 131.9 16: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二)正方八大证据-纪连海06.05.26 131.8 17: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三)反方八大反驳-纪连海06.05.27 131.7 18: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四)正反方观点对决-纪连海06.05.29 132 19: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五)多尔衮的家室-纪连海06.05.30 132 20:(大结局)多尔衮之死-纪连海06.05.31 131.6特别节目:实话实说-:陈志峰、纪连海 127《正说鳌拜1-6》01:家世之谜-纪连海.07.04.23 122.702:崛起之谜-纪连海.07.04.24 122.503:登上权力顶峰之谜-纪连海.07.04.25 119.604:辅政之谜-纪连海.07.04.26 12305:鳌拜与康熙矛盾激化之谜-纪连海.07.04.27 122.706:康熙智擒鳌拜之谜-纪连海.07.04.28 122.7《正说吴三桂》01:相貌与身世之谜-纪连海.07.08.20 12202:崛起之谜之谜-纪连海.07.08.21 12203:勤王之谜-纪连海.07.08.22 12204:吴三桂与陈圆圆-纪连海.07.08.23 12205:一叛再叛之谜-纪连海.07.08.24 12206:吴三桂之死-纪连海.07.08.27 122《李连英》01姓名与身世之谜 130……………………11李连英之死 130DVD-10 《清十二帝疑案1-29》01努尔哈赤04.05.15 148…………………………23宣统 141.224总说(一)清朝十大贡献04.12.18 142.325总说(二)八旗风云04.12.25 137.126总说(三)科举风云05.01.01 141.427总说(四)官场风云05.01.08 143.528努尔哈赤(续上)05.01.15 141.529努尔哈赤(续下)05.01.22 142.5 4091.130皇太极(续上)05.01.29 142.731皇太极(续下)05.02.05 132.632答疑(一)清初宫廷斗争05.02.21 141.533答疑(二)正说洪承畴降清05.02.26 142.134答疑(三)清朝皇帝的称谓05.03.05 138.535答疑(四)清朝皇帝的后宫05.03.12 140.236答疑(五)皇帝之死与太监命运05.03.19 140.637答疑(六)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05.03.26 140.7《慈禧》01选秀入宫-隋丽娟.06.09.17 121.7 …………………………27慈禧大葬-隋丽娟.07.01.31 123.5慈禧陵寝01慈禧陵寝建造之谜-赵英健.07.02.01 121.8 慈禧陵寝02慈禧陵寝被盗之谜-赵英健.07.02.02 121.1 《传奇太后》(一)吕后-卜宪群04.11.09 141(二)文明太后-周思源04.11.10 141.5(三)武则天-黄正建04.11.11 141(四)慈禧-杨天石04.11.12 142.8 4131.4《老舍的文学地图》(一)旗人作家老舍-关纪新04.06.08 140.3(二)老舍的幽默-孔庆东04.06.09 140.5(三)悦耳的老舍-范亦豪04.06.10 140.5(四)《茶馆》的文化符号-关纪新04.06.11 140.9 (五)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04.06.15 140.3 (六)沉重的《月牙儿》-范亦豪04.06.16 140.6 (七)老舍之死-傅光明04.06.17 140.6《说聊斋》01神鬼狐妖的魅力-马瑞芳05.01.11 141.202刺贪刺虐话聊斋-马瑞芳05.01.12 141.203人鬼情未了-马瑞芳05.01.13 141.404苦行僧蒲松龄-马瑞芳05.01.14 141.7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马瑞芳05.01.18 141.3 06《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马瑞芳05.01.19 141.8 07狐狸精(上)-马瑞芳05.10.18 130.708狐狸精(下)-马瑞芳05.10.19 130.709花妖-马瑞芳05.10.20 128.810仙境-马瑞芳05.10.21 13111鬼(上)-马瑞芳05.11.29 130.812鬼(下)-马瑞芳05.11.30 123.213梦-马瑞芳05.12.01 12414精灵-马瑞芳05.12.02 125.715向杲化虎-马瑞芳06.01.23 132.416懒汉致富说王成-马瑞芳06.01.24 135.117人生启蒙看书痴-马瑞芳.06.09.14 122.618惊世骇俗说细侯-马瑞芳.06.09.15 122.419挣脱牢笼云翠仙-马瑞芳.06.09.16 122.420女扮男装奇巾帼-马瑞芳.06.11.27 123.121独撑家业说细柳-马瑞芳.06.11.28 123.122飞上枝头做凤凰-马瑞芳.06.11.29 123.123自食便液韦公子-马瑞芳.06.11.30 122.524悲负戚难田七郎-马瑞芳.06.11.30 122.5 4106.4DVD-14 《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李白唐诗的故事01李白出道之谜-康震06.01.02 137.4唐诗的故事02李白翰林之谜-康震06.01.03 126.4唐诗的故事03李白遭谗之谜-康震06.01.04 136.7唐诗的故事04李白参军之谜-康震06.01.05 134.4唐诗的故事05李白入狱之谜-康震06.01.06 135.6唐诗的故事06李白家世之谜-康震06.02.27 128唐诗的故事07李白交游之谜-康震06.02.28 123.9唐诗的故事08李白收入之谜-康震06.03.01 132唐诗的故事09李白信仰之谜-康震06.03.02 131.6唐诗的故事10李白死亡之谜-康震06.03.03 134.4杜甫唐诗的故事11杜甫求官之谜-康震06.04.03 129.6唐诗的故事12杜甫为官之谜-康震06.04.04 129.7唐诗的故事13杜甫辞官之谜-康震06.04.05 129.9唐诗的故事14杜甫逃荒之谜-康震06.04.06 131唐诗的故事15杜甫草堂之谜-康震06.04.07 130.2唐诗的故事16杜甫死亡之谜-康震06.04.10 131.7唐诗的故事17杜甫诗圣之谜-康震06.04.11 131.4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的文化意义(上)-莫砺锋04.09.17 141.3杜甫的文化意义(下)-莫砺锋04.09.17 141.3 4043.9苏轼苏轼01少年成名-康震.06.11.06 122.6………………苏轼10苏轼之死-康震.06.11.16 122.5陆游陆游01陆游是否变节之谜-孙丹林06.06.12 131.2陆游02陆游的仕途-孙丹林06.06.13 131.3陆游03陆游的爱情-孙丹林06.06.14 132.3陆游04陆游的家世-孙丹林06.06.15 131.3 3986.1DVD-15 《李斯+范蠡+吕不韦+唐伯虎+鲁迅+杜甫的文化意义》李斯李斯01_从政之路-孙立群.07.03.08 123.3李斯02_力谏逐客-孙立群.07.03.09 123.4李斯03_焚书之谜-孙立群.07.03.12 122.1李斯04_沙丘之变-孙立群.07.03.13 123.4李斯05_助纣为虐-孙立群.07.03.14 123.6李斯06_李斯之死-孙立群.07.03.15 123.4范蠡范蠡(一)_西施之谜-孙立群.07.08.28 121范蠡(二)_范蠡从政-孙立群.07.08.29 121范蠡(三)_兵败为奴-孙立群.07.08.30 122范蠡(四)_巧施苦肉计-孙立群.07.08.31 122范蠡(五)_蓄势待发-孙立群.07.09.02 122范蠡(六)一雪前耻孙立群.07.09.03 122范蠡(七)一代商圣-孙立群.07.09.04 122吕不韦吕不韦01吕不韦弃商从政之谜-孙立群.06.10.30 122.7吕不韦02吕不韦游说秦国之谜-孙立群.06.10.31 123吕不韦03秦始皇生父之谜-孙立群.06.11.01 122.6吕不韦04吕不韦辅佐异人之谜-孙立群.06.11.02 122.4吕不韦05吕不韦辅佐嬴政之谜-孙立群.06.11.03 122.4吕不韦06吕不韦死亡之谜-孙立群.06.11.04 122.3 2326.6唐伯虎唐伯虎01唐伯虎风流吗-孙丹林06.06.29 130.5唐伯虎02唐伯虎的辛酸家事-孙丹林06.06.30 130.5唐伯虎03唐伯虎的牢狱之灾-孙丹林06.07.01 130.3唐伯虎04唐伯虎是江南第一才子吗-孙丹林06.07.03 130.2唐伯虎05唐伯虎点秋香-孙丹林06.07.04 129.1 2977.2鲁迅鲁迅01祥林嫂之死-孔庆东06.06.05 129.8鲁迅02金钱与革命-孔庆东06.06.06 130.9鲁迅03家变情仇-孔庆东06.06.07 131.6鲁迅04重出江湖-孔庆东06.06.08 131.6鲁迅05谁在吃人-孔庆东06.06.09 130.8鲁迅06身陷重围-孔庆东06.06.10 129.4孔庆东看金庸小说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孔庆东05.01.04 141.2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孔庆东05.01.05 141.1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01.06 141.1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01.07 141.2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孔庆东05.02.22 141.4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孔庆东05.02.23 140.5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孔庆东05.02.24 140.4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孔庆东05.02.25 141.8《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上)-孔庆东05.10.25 130.9《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下)-孔庆东05.10.26 118.8《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孔庆东05.10.27 128.6破解《连城诀》-孔庆东05.10.28 130.9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3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孔庆东05.12.06 131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4飞狐的故事-孔庆东05.12.07 130.7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5品读《书剑恩仇录》-孔庆东05.12.08 114.3从悲到喜说西厢01西厢原型《莺莺传》(上)-李昌集06.01.09 137.1从悲到喜说西厢02西厢原型《莺莺传》(下)-李昌集06.01.10 135.2从悲到喜说西厢03张生身份之谜-李昌集06.01.11 126.2从悲到喜说西厢04莺莺身份之谜-李昌集06.01.12 134.1从悲到喜说西厢05元稹公开情书之谜-李昌集06.01.13 122.4《西厢记》中的爱情01老夫人毁约之谜-李昌集06.06.01 131.9《西厢记》中的爱情02红娘的连环套-李昌集06.06.02 132.9《西厢记》中的爱情03莺莺命运之谜-李昌集06.06.03 131.3 3065另类英雄李云龙(上)-徐放鸣06.03.27 130.8另类英雄李云龙(中)-徐放鸣06.03.28 130.8另类英雄李云龙(下)-徐放鸣06.03.29 130.9屈原李敬05.06.10 136.6司马迁-李敬一05.09.08 114.9杨贵妃下落之谜-叶广芩05.09.09 125.1 7878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上)-主讲人:陈毅明,主持人:易中天.07.05.05 122.6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下)-主讲人:陈毅明,主持人:易中天.07.05.06 123.9 4080.6《金正昆谈礼仪》《身边的礼仪》身边的礼仪(一).交往的艺术-金正昆04.06.23 140.6身边的礼仪(二).形象的塑造-金正昆04.06.24 140.8身边的礼仪(三).商务交往的技巧-金正昆04.06.25 140.7《周国平》周国平谈女人-周国平05.03.08 140.5周国平谈爱情-周国平05.03.09 142.1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05.03.10 140.6周国平谈孩子-周国平05.03.11 136《经典中的爱情》经典中的爱情(上)-刘扬体05.11.16 130.9经典中的爱情(中)-刘扬体05.11.17 131经典中的爱情(下)-刘扬体05.11.18 122.6 3968.8DVD-18 《二战人物》《与健康拉手》《二战人物》二战人物巴顿(上)马骏05.03.01 141.9二战人物巴顿(下)马骏05.03.02 142.1二战人物艾森豪威尔(上)马骏05.03.03 141.1二战人物艾森豪威尔(下)马骏05.03.04 139.4二战人物罗斯福(上)马骏05.05.10 153.3二战人物罗斯福(下)马骏05.05.11 139.4二战人物希特勒(上)马骏05.05.12 156.6二战人物希特勒(下)马骏05.05.13 150.6二战人物朱可夫(上)马骏05.05.17 140.7二战人物朱可夫(下)马骏05.05.18 156.4二战人物隆美尔(上)马骏05.05.19 151.6二战人物隆美尔(下)马骏05.05.20 153.8二战人物丘吉尔(上)马骏05.06.14 149.9二战人物丘吉尔(下)马骏05.06.15 147.9二战人物蒙哥马利(上)马骏05.06.16 152.8二战人物蒙哥马利(下)马骏05.06.17 147.6二战人物麦克阿瑟(上)马骏05.09.06 126.8二战人物麦克阿瑟(下)马骏05.09.07 126.7DVD-19 《尹鸿》《中国电影百年》《曾国平》《智慧的痛苦》《尹鸿》尹鸿谈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尹鸿04.11.16 141.1尹鸿谈中国电影的传统与伦理-尹鸿04.11.17 140.9尹鸿谈谢晋电影-尹鸿04.11.18 141.4《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百年—冯小刚走红之谜05.02.02 138.4中国电影百年—冯小刚归来05.02.03 139.8中国电影百年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张颐武05.03.22 140.3 中国电影百年《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张颐武05.12.09 131 中国电影百年论《英雄》-张颐武05.03.24 139.6中国电影百年破解《十面埋伏》-张颐武05.03.25 143中国电影百年剌秦 150 4106.4一代影星阮玲玉淳子05.06.02 139.8画魂潘玉良淳子05.06.03 130.6《曾国平》智商之花为谁开-曾国平05.09.13 128.1你的情商有多高-曾国平05.09.14 128.5智商情商手拉手(上)-曾国平05.09.15 130.8智商情商手拉手(下)-曾国平05.09.16 120《智慧的痛苦》智慧的痛苦03古代文明的演进与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 147.8智慧的痛苦05_老子自然之道 148.5智慧的痛苦07儒学与人生钱逊 148智慧的痛苦10智慧的痛苦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走向王岳川 147.8智慧的痛苦11_智慧的痛苦-张志伟 147.8智慧的痛苦12_中国的南北差异-胡兆量 147.8智慧的痛苦13_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王一川 147.8 4106.4DVD-20《品读《水浒传》》《传承的神韵》《昆虫系列》《品读《水浒传》》品读《水浒传》01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 141.2品读《水浒传》02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 141.3品读《水浒传》03逼上梁山人物评析-段启明 141.2品读《水浒传》04话说及时雨宋江-张俊 141.3品读《水浒传》05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 141.2品读《水浒传》06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141.2品读《水浒传》07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 141.2品读《水浒传》08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周思源 141.3品读《水浒传》09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 141.3《传承的神韵》传承的神韵01故宫与中国礼乐文化王贵祥 148.3传承的神韵02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 147.9 传承的神韵03菊残犹傲霜枝张树林、赵仁珪 148.4传承的神韵04空谷幽兰李燕、李潞滨 148.6传承的神韵05魏晋[神韵](上)王毅 147.8传承的神韵06魏晋[神韵](下)王毅 147.8传承的神韵07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 147.8传承的神韵08一枝春雪冻梅花黎烈南、陈俊愉 163.2传承的神韵09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 148.8传承的神韵10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 148.9传承的神韵11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 147.8传承的神韵12中国古代历法概说陈美东 145.3传承的神韵13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 148.5传承的神韵14中国园林艺术彭吉象 149.8传承的神韵15竹与竹文化李起敏、张济合 148《华夏春秋志》01汉武盛世的历史****孙家洲 147.802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 147.803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 147.904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 148.405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 147.806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 147.907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 148.208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 148.109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 14810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 147.711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148.412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 147.313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 147.614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 147.315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 167.516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 147.217中国古代兵器杨泓 147.318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 147.319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 147.320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 147.521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 147.322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 147.323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 147.3《心灵鸡汤》(一)梦的释义-沉政04.09.07 141.3(二)神奇的记忆-吴艳红04.09.08 141.1(三)打开心扉-胡佩诚04.09.09 141.5(四)谁知老人心-杨凤池04.09.14 141 3981.1DVD-22 《风雅百代存》《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海洋生灵》《风雅百代存》风雅百代存01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 148.9风雅百代存02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 148.2风雅百代存03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 149.1风雅百代存04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 147.6风雅百代存05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 147.2风雅百代存06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张毅 147.7风雅百代存07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 147.3风雅百代存08韩孟琐谈-郝世峰 147.5风雅百代存09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 147.3风雅百代存10论王国维词叶嘉莹 147.7风雅百代存11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 147.4风雅百代存12苏轼的创作与其人格魅力朱靖华 147.4风雅百代存13唐宋词体演进(上)王洪 147.3风雅百代存14唐宋词体演进(下)王洪 148.2风雅百代存15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147.3风雅百代存16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 148.3风雅百代存17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 148.4风雅百代存18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 147.3风雅百代存19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 146.7《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一)一个死文明的复活-李晓东04.12.21 141.5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二)神秘的金字塔-李晓东04.12.22 141.6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三)埃及艳后-李晓东04.12.23 141.7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四)法老的诅咒-李晓东04.12.24 136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五)金字塔太阳船-李晓东04.12.28 142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六)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李晓东04.12.29 141.6 面对缪斯女神面对缪斯女神12书法与中国哲学(上)-张辛 148.3面对缪斯女神13书法与中国哲学(下)-张辛 148.3面对缪斯女神14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 148.7面对缪斯女神15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刘一兵 148.3面对缪斯女神16看电影文化-郑洞天 148.4面对缪斯女神17电视艺术美学-高鑫 148.3面对缪斯女神18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 148.8面对缪斯女神19漫谈戏曲话“讲话”-徐城北 148.4面对缪斯女神20文化与戏剧-叶坦 147.5面对缪斯女神21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赵汝蘅 148.3面对缪斯女神22足尖上的艺术-欧建平 148.8面对缪斯女神23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上)-罗锦鳞 148.5面对缪斯女神24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 148.5《教育系列》教育系列(一)可怜天下孩子心-陈建翔04.11.23 135.8教育系列(二)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宝祥04.11.24 136.4教育系列(三)独生子女怎样交往-孙云晓04.11.25 141.6 3978.2 《恨水系列》恨水系列(一)与三结缘的张恨水-袁进04.09.29 141.2恨水系列(二)《啼笑姻缘》的爱情三模式.-孔庆东04.09.30 141.6 恨水系列(三)《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徐德明rmvb04.10.08 141 恨水系列(四)张恨水小说的社会风俗画-张中明04.10.12 146.8恨水系列(五)“引雅入俗”张恨水-汤哲声04.10.13 141.1 4021.6 《楹联的故事》楹联的故事(上)-孙丹林06.01.25 132.7楹联的故事(中)-孙丹林06.01.26 110.3楹联的故事(下)-孙丹林06.01.27 107.4《过年》过年-高有鹏06.01.28 126.8 4005.6DVD-27 《女人说话》女人说话(上)01龙应台——文人做官-龙应台 141.9女人说话(上)02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龙应台 141.9女人说话(上)03我作故我在-张抗抗 142.1女人说话(上)04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张抗抗 142女人说话(上)05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李玲 141.9女人说话(上)06作家笔下的婚姻生活-李玲 142.4女人说话(上)07走进深山的格格作家-叶广芩 142女人说话(上)08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叶广芩 142女人说话(上)09性学前沿的女行者-李银河 142.1女人说话(上)10女性主义与性-李银河 142.1女人说话(上)11上海记忆的追寻者-陈丹燕 142女人说话(上)12我的写作与上海-陈丹燕 142女人说话(下)01_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信春鹰 148.3女人说话(下)02_女性与哲学的关系-王宏维 147.7女人说话(下)03_吴尔夫·女性写作·女性-黄梅 147.6女人说话(下)04_重新定义女性美-艾晓明 147.6女人说话(下)05_寻访七位女作家的芳踪-张玲 147.6女人说话(下)06_从美国的女权运动谈起-钱满素 148.2女人说话(下)07_女性与广告-艾晓明 148.4。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

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你”在其内吗?君子躲雨不蹲危墙之下)。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

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

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态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土地,同时颁有铁券,如果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

朱元璋还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

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勋贵之子皆尚公主,与他结成了儿女亲家。

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然而没过几年,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结束。

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颁布《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戒饬,严厉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

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种警告,也是他们关系紧张的一个信号。

洪武八年(1375) ,朱元璋制作《资世通训》,洪武十三年(1380)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不忠、逾越礼制,将受到严惩。

历史趣谈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何大开杀戒?

历史趣谈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何大开杀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何大开杀戒?
导语:自从农民起家的朱元璋当时皇帝那天起,便紧握住天下大权。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开杀戒,长达14年,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
自从农民起家的朱元璋当时皇帝那天起,便紧握住天下大权。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开杀戒,长达14年,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四万多人。

两案合一起便称“胡蓝之狱”。

胡惟庸案起始于洪武十三年正月,因有人上书告丞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

为肃清胡惟庸“逆党”,继续株连杀戮。

胡惟庸死后,从此废除宰相一职,皇帝独掌朝政,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威慑四海。

朱元璋手段显得十分的霸道无比,说杀就杀毫无一点怜悯,尽管被杀的对象是忠臣。

真是令人寒心!
朱元璋开国便大开杀戒,不仅杀功臣,而且杀儒生。

对于写诗作文的更不待见,凡是触犯了朱元璋忌讳的“秃、僧、贼”等字眼的,一律杀掉,这便是文字狱的起源。

在明朝后期出现的一些奇人异士中,如李贽、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出了“童心说”和“新民本”思想,而他们写的书以《焚书》、《潜书》为名,且不敢公开地印行。

说明这犯了明朝之忌,是为“隐学”。

另一方面李贽因为公开了他的“童心说”,被贬为异端邪说,最后死于诏狱。

而与此同时的色情文学家们便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而且大受欢迎。

这可能也是明朝色情文学兴盛的客观原因。

在明朝中后期,一些历史悠久的主要城市,商业开始发展起来了,。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

暴就体现在晚年他几乎杀尽了功臣。

当然,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简历。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①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创立了278年的明朝帝国。

他一生艰苦创业,勤谨守业,在位30年,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又一个达到文治武功大成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生于1327年,正值元末乱世。

元朝入主中原近一百年,作为外族统治,元帝国的很①源自明朝的那些事多政策不适应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民族关系上,元政府强分四等人: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为二等,汉人(原金人及原南宋政府统治以外的北方汉人)为三等,南人(原南宋政府治下的南方汉人)为四等。

汉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受到限制,普遍的感到不满。

在经济方面,元朝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轻农业、重牧业,圈围大片良田放牧。

元贵族、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成为佃农甚至家奴。

耕地和从事生产的劳力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工匠没有人身自由,手工业生产限制在有限范围内,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外交方面,元贵族好大喜功、四处侵掠,在对安南、日本、缅甸、占城、爪哇等国的远征中屡次失败,劳民伤财,耗损国力。

在思想文化方面,元统治者排斥汉文化,贵族子弟不习汉字,不读汉书,不通过了解汉文化来统治汉族地区,孤立了元人统治集团。

胡惟庸案与明朝废丞相制度有何关系?

胡惟庸案与明朝废丞相制度有何关系?

胡惟庸案是洪武朝的“四大案”之一,它和蓝玉案合称为“胡蓝之狱”,对明史影响极大。

多年来,人们对胡惟庸案性质的认识还存在明显分歧。

有人认为胡惟庸案是十足的冤案,是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借机杀人,有人则认为胡惟庸的谋反等罪名可以成立。

那么,该如何看待胡惟庸案背后的虚虚实实呢?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是朱元璋的淮西同乡,早年随朱元璋起兵,为人聪明而奸滑,处事深密又细致。

他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颇受朱元璋宠信。

洪武三年(1370年)时,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担任右丞相之职。

胡惟庸居相位多年,权势日隆,平日飞扬跋扈,生活骄奢淫逸。

他联结同乡,打击和排斥浙东等异己官员,“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奏章于己有碍则藏匿不呈,朝廷内外、文武百官趋炎附势众多。

这些行为,朱元璋心知肚明,心怀不满。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仿元朝设立中书省和丞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觉察到丞相的权力过大,给皇权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容易导致皇权旁落。

此外,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权力太重,御史台也无法满足对官民监控的需要。

于是,朱元璋开始琢磨如何改革元朝旧制,通过加强皇权,使“权不专于一司”。

明开国之初,担任左、右丞相的是李善长和徐达。

洪武四年(1371年)免除李善长丞相之职后,由汪广洋任右丞相。

洪武六年,汪被贬,任胡惟庸为右丞相。

洪武九年废除了地方权力高度集中的行中书省;次年在中央设立通政司,负责“中外章疏敷奏封驳”,取代原来奏疏直接禀报丞相的做法。

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和汪广洋分别任左、右丞相。

胡惟庸“骄恣擅权”,太祖本欲用汪广洋对其牵制,但未能如愿。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汪广洋被赐死后,太祖随即把矛头指向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正月,明太祖公开数列了胡惟庸等人的罪行,说他“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譬堤防之将决,烈火之将燃,有滔天燎原之势”,同时宣布改革国家行政权(废丞相)和军事权(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通过分割行政权、军权的方式,加强皇权的绝对领导。

明初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案件;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滥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

胡惟庸案主条目: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

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

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

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

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1]。

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

翌年,刘基告老还乡。

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2],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3]。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4][5]。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

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来贡,胡惟庸和当时的右丞相汪广洋等人匿而不奏,结果被太监告发。

历史趣谈:朱元璋“血洗湖南”确有其事?这个黑锅他不背

历史趣谈:朱元璋“血洗湖南”确有其事?这个黑锅他不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朱元璋“血洗湖南”确有其事?这个黑锅他不背
导语:话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夫荣妻贵,马氏被封为正宫娘娘,成为人们熟知的“大脚马皇后”。

登基当日,南京的湖南街上,一匹马上骑了一个大脚
话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夫荣妻贵,马氏被封为正宫娘娘,成为人们熟知的“大脚马皇后”。

登基当日,南京的湖南街上,一匹马上骑了一个大脚婆婆,后面一个人捧了一个大西瓜,在街上游行。

好事者向朱元璋密报说,湖南街有人讽刺皇上,他分析道:“骑马暗指马姓,大脚是讽刺马皇后;捧西瓜是讽刺您的江山是从韩林儿手上篡夺来的。

这些人胆大包天,皇上您可不能放过他们啊!”
朱元璋听罢,怒道:“湖南街,杀。


底下的人慌了,误以为是“湖南皆杀”,结果上演了一场“血洗湖南”的惨案。

这个故事当然是编出来的,但是朱元璋“血洗湖南”这件事却让很多人深信不疑。

有人指出,大明初年湖南地区地广人稀,就是因为朱元璋大肆屠杀湖南老百姓。

之所以杀湖南百姓,是为了报复湖南百姓对陈友谅的支持。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显然不是。

元朝末年,天下形成了几大割据势力。

南方地区能与朱元璋相抗衡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集团,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在今两湖、江西、安徽一带。

从公元1356年到1367年,朱元璋主要是消灭这两大势力。

整个过程中,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战争最为激烈。

但是战场主要在安徽、江西一代,湖南只是爆发了几场小规模战斗,朱元璋甚至没有去过湖南境
生活常识分享。

2005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2005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刘心武 方尔加 方尔加 方尔加 方尔加 刘心武 赵世民 赵世民 淳子 淳子 刘心武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李敬一 刘心武 马骏 马骏 马骏 马骏 刘心武 易中天 易中天 刘心武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刘心武 姚淦铭 姚淦铭 姚淦铭 毛佩琦 毛佩琦 纪连海 纪连海 纪连海 纪连海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马瑞芳 马瑞芳
2005-3-16 2005-3-17 2005-3-18 2005-3-21 2005-3-22 2005-3-23 2005-3-24 2005-3-25 2005-3-26 2005-3-29 2005-3-30 2005-3-31 2005-4-1 2005-4-2 2005-4-5 2005-4-6 2005-4-7 2005-4-8 2005-4-9 2005-4-11 2005-4-12 2005-4-13 2005-4-14 2005-4-15 2005-4-16 2005-4-19 2005-4-21 2005-4-22 2005-4-23 2005-4-30 2005-5-1 2005-5-2 2005-5-3 2005-5-4 2005-5-5 2005-5-6 2005-5-7 2005-5-10 2005-5-11 2005-5-12 2005-5-13 2005-5-14 2005-5-17 2005-5-18 2005-5-19 2005-5-20
胡德平-曹雪芹在香山 周思源-亦石亦玉话宝玉 周思源-孰优孰劣话黛钗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五) 电影百年系列-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 电影百年系列-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电影百年系列-张颐武论"英雄" 电影百年系列-破解十面埋伏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老子其人 老子谈饮食之道 老子谈心理健康 老子谈成功之道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刘心武谈红学(上)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一)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二)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身世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成功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明朝国号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贾府婚配之谜 汉代风云人物-晁错(上) 汉代风云人物-袁盎与士 汉代风云人物-窦婴与外戚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四)秦可卿抱养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五)秦可卿生存之谜 金正昆谈礼仪(一)礼仪就在你身边 金正昆谈礼仪(二)节庆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三)人际交往法则(上) 金正昆谈礼仪(四)人际交往法则(下) 金正昆谈礼仪(五)仪表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六)服饰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七)礼品礼仪 二战人物-罗斯福(上) 二战人物-罗斯福(下) 二战人物-希特勒(上) 二战人物-希特勒(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六)秦可卿出身之谜 二战人物-朱可夫(上) 二战人物-朱可夫(下) 二战人物-隆美尔(上) 二战人物-隆美尔(下)

明史十讲(樊树志)

明史十讲(樊树志)

明史十讲(樊树志)第一讲朱元璋与胡蓝党案一、朱元璋处置开国文臣●左臣相---李善长(淮西集团)右臣相----徐达●相权威胁皇权,想撤换李善长,咨询刘基(浙东集团),意欲让其取而代之,刘基不干,同时否决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小人)●朱元璋执意用胡惟庸取代李善长,结果胡“独相数年”,于是朱以“结党营私”杀之(洪武十三年)●若干年后,朱元璋扩大打击面,镇压“胡党”(处死李善长全家),共杀3万多人二、处置开国武将●蓝玉党案:蓝玉----常玉春的小舅子,著名武将,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经过:买通蓝玉身边的亲信,提供假口供,诬称蓝玉要兵变谋反结果:搞掉武将15000多人三、胡案与刘基●胡上台后,刘基激流勇退,回到青田,但胡惟庸不放过刘基,迫使刘基又回到南京表明心志---我没有企图●刘基在南京心事重重,得了病,朱元璋准其回家休养,胡送药给刘基毒死了刘基(吴晗:朱元璋借胡手除掉刘基)四、其它人●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求给父子两人免死卷,老子病死,儿子照样完蛋(自杀)●洪武十八年,徐达得背疽,忌口,结果朱元璋送蒸鹅,徐达吃之,不几日,呜呼●汤和,交出兵权,回家养家,免于一死五、制度巩固皇权●洪武十三年,取消中书省,取消丞相,设立检校和锦衣卫(以重典驭臣下)●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大学士制度(首辅、次辅、群辅)第二讲阳明心学和异端思想一、阳明心学(思想解放运动)●背景: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被奉为正统思想(科举考的就是朱熹编著的《四书集注》)●陈献章怀疑理学思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王阳明则进一步要摆脱朱熹绝对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静坐顿悟----得到“理”●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王阳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二、李贽----异端之尤●李卓吾:《焚书》、《续焚书》、《藏书》●理学者“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不如“市井小夫”●李贽评点文学作品:童心说,强调率性●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为商鞅变法正名,赞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为“善择佳偶”●万历皇帝将李贽的书列为禁书,在万历三十年将李贽处死●利玛窦(西方传教士)与李贽私交很好,相互赞赏三、思想的选择●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学派批判阳明心学,提倡回归朱子理学。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校读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校读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校读宋朝的北宋皇帝赵构在任期内,其家族里出现了一位勇敢、忠诚的英雄:胡蓝。

他在皇室之中出尽了风头,做出了许多杰出的事迹,引起了史学家们的注意,最终被记载在《明史纪事本末》中。

胡蓝的事迹十分非凡,他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最终成为一名英雄,令人钦佩。

胡蓝的父亲是江南一位著名的将领,在赵构登基后,胡蓝得到了皇家的提拔,在皇帝的青睐下,很快就晋升为宰相。

胡蓝担任宰相的任期内,他先后负责过两次南征,用精心安排的部队和绝佳的战略,击败了敌人,为宋朝赢得了许多战略优势。

但在胡蓝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遭到了皇帝赵构的嫉妒。

皇帝一度以为胡蓝是不忠诚的人,于是秘密把胡蓝关入狱中,决定将他处死。

然而,胡蓝非常勇敢,在狱中,他仍然坚决履行自己宰相的职责,下达命令,帮助将军们和士兵们赢得胜利,而他却不在作战的现场。

胡蓝的忠诚,感动了司狱的官员,他们把胡蓝的案件报告给了皇帝,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宽恕,胡蓝也被释放了出来。

胡蓝出狱后,又尽心尽力地为宋朝作出了贡献,他研究了经济学,开创了新的耕种技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领导宋朝士兵们和将军们击败了金军,赢得了宋朝的延续。

胡蓝之所以能够把宋朝当做自己的家乡,给宋朝付出了如此多,除了有着对宋朝忠诚之心之外,也得益于胡蓝的勇敢,他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宋朝的现状之上,当他遭受的时候,他只有勇往直前,遥想若果不是他的坚持,宋朝可就完不成复兴的历史大路了。

皇帝赵构心知肚明,将胡蓝释放出来,并尊封他为宰相;赵构赐予胡蓝太监职贵,并给他赋予庞大的财富,以示赏赐。

胡蓝的故事,记载在明史纪事本末,成为了宋朝英雄行为的典范,也激励了后来的光荣传奇。

他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宋朝历史的发展和宋朝人民的信仰,成为了他们永恒的楷模。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是一个英勇的传奇,他的表现,也超越了他的时代背景,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是宋朝精神的体现。

当朱元璋大开杀戒功臣被杀时 为何却独留汤和

当朱元璋大开杀戒功臣被杀时 为何却独留汤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当朱元璋大开杀戒功臣被杀时为何却独留汤和
导语:话说,在朱元璋统治期间,朱元璋本来是没有想到要去杀掉那些元老功臣的。

可是呢,朱元璋看着那立下的太子,太孙都软弱无能,实在是没有办法
话说,在朱元璋统治期间,朱元璋本来是没有想到要去杀掉那些元老功臣的。

可是呢,朱元璋看着那立下的太子,太孙都软弱无能,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还继续留着这些功臣,那么以后自己的孩子不就会遭殃了吗?万一功臣们逼宫呢?怎么办?于是朱元璋就想着,为什么不把这些老家伙都杀了呢?杀了好让自己的孩子(指太子)培养培养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这么想着,就马上实施了起了,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蓝之狱”!那么既然朱元璋要把他们全部都杀了,为什么单单留着汤和没事呢?原来啊,在朱元璋计划实施期间,汤和就敏感的擦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唉?为什么上朝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皇帝也不过问啊?
就这样过了几天,汤和凭着自己的丰富经验,先向朱元璋请辞,希望告老还乡,不再过问朝廷之中的所有事物。

朱元璋就想,到底要不要放过汤和呢?慢慢的,朱元璋解决完了那些人,但也都没有去动汤和,因为,他想:
汤和既然都这么识趣的把自己的权利都上交了,而且汤和还和自己也是久识,他们以前也都在郭氏的首领手下做事。

根据自己以前所观察他,朱元璋也知道要以汤和的性格来说,他也是有上一半的把握清楚的明白汤和啊,是一定不会反水的。

就这样,朱元璋也并没有继续再去追究着汤和。

汤和也就这样子,生存了下来。

本来,在朱元璋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太子也有阻止给他,但是朱元璋马上就拿了一根荆条,要求太子捡起来。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

一、名词3、胡蓝之狱;明初的胡惟席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余人。

胡惟庸飞扬跋扈,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撞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

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

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

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交子,是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

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咏。

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卫所制度是明朝的一种军制。

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云南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中央右军都督府)。

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诸色户计: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称诸色户计。

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

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

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

浙东学派:盛极一时的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重地--白云庄浙东学派(或称浙东学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继承了宋代的永嘉学派,发达于明清时期。

2013中考历史备考:胡蓝之狱(知识点大全)

2013中考历史备考:胡蓝之狱(知识点大全)

2013中考历史备考:胡蓝之狱(知识点大全)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

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胡蓝之狱"的经过简介朱元璋出身淮西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

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淮西文臣武将。

朱元璋称帝后将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以高官贵爵。

他们中间文臣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为中心,武将以徐达、唐胜宗、蓝玉等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云奇告变”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报告给朱元璋说,他们家里的井里头长出石笋来了,这是出了祥瑞,请朱元璋到家里来观看。

朱元璋驾出皇宫,到皇宫附近的胡惟庸家去。

忽然路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冲过来了,拦住车驾,说不出话来。

卫士遂把他抓到地上打,把那人胳膊都打断了,胳膊还指着胡惟庸的家。

朱元璋感到有问题,一定是那儿发生了对我不利的情况。

于是朱元璋登上城墙,看到胡惟庸家里刀槊林立。

这个被打的人叫做“云奇”,这就是所谓的“云奇告变”。

胡惟庸案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

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

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

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

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

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中国明朝时期历史故事-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中国明朝时期历史故事-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中国明朝时期历史故事-胡惟庸蓝⽟案的故事 明初四⼤案,亦称洪武四⼤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整顿吏治、惩治贪污⽽策划的著名四⼤事件或屠杀。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明朝时期历史故事-胡惟庸蓝⽟案的故事。

说说真实的朱元璋 经历了相当长时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历史忽然“⽕”起来了。

电视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讲史节⽬,书店⾥塞满了形形⾊⾊的历史读物,真使⼈有“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然⽽⽆论什么东西,只要⼀“⽕”,就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起来的历史读物,当然也不可能逃脱这⼀规律。

东拼西凑、草率成篇者有之,搜奇猎艳、耸⼈听闻者有之,信⼝雌黄、任意褒贬者有之,甚⾄时常出现“关公战秦琼”式的硬伤。

⾯对这突然⽽⾄的讲史读史热潮,职业历史⼯作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的“卧看潮⽣三⼭外”,对这种现象漠不关⼼,埋头做⾃家学问;有的“黄鹤楼上看翻船”,掇拾学术明星的纰漏⾇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有的“到中流击⽔”,将⾃⼰多年的研究⼼得,转化为雅俗共赏的⽂字,向读者提供⼀些真实可靠的知识。

年逾古稀的陈梧桐先⽣,在通俗历史读物的创作⽅⾯,就做出了可喜可敬的成绩。

陈先⽣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在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造诣颇深,尤以朱元璋研究蜚声学林,先后出版了多种学术专着。

在潜⼼治学的同时,陈先⽣也很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2007年1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彭勇先⽣合作撰写的《明史⼗讲》,获得⼴泛好评。

2008年1⽉,他独⾃撰写的《⾃从出了朱皇帝》,也由⼴东⼈民出版社推出。

在《明史⼗讲》的“后记”中,陈先⽣写下这样⼀段话,以阐述撰写该书的缘由: 明朝的历史长达277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许多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晚明时期,更是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曙光。

然⽽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般⼈的眼⾥,明朝⼏乎成为专制、⿊暗、残暴的代名词,其评价竟不如元朝和清朝。

胡蓝之狱名词解释

胡蓝之狱名词解释

胡蓝之狱名词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胡蓝之狱”吗?这在历史上可算得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呢!
咱先来说说这“胡”,指的是胡惟庸。

他可是明朝初期的大臣,但这家伙权力欲望膨胀得厉害,竟然心怀不轨,企图谋反。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平静的村庄里,突然有个人想要放火烧掉大家的房子,是不是够可怕的?
再讲讲“蓝”,那就是蓝玉。

蓝玉也是明朝的将领,战功赫赫,可后来居功自傲,行为放纵。

就好像是一个原本英勇的战士,在胜利之后迷失了自己,变得无法无天。

朱元璋可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大力整治,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政治清洗,无数人被牵连其中。

这“胡蓝之狱”啊,简直就是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明朝的官场。

你想想,这得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动荡?就像一场大地震,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和不安。

在我看来,“胡蓝之狱”一方面巩固了朱元璋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损失,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这是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明白权力的制衡和约束有多么重要!。

解密朱元璋血洗湖南传说的历史真相!

解密朱元璋血洗湖南传说的历史真相!

解密朱元璋⾎洗湖南传说的历史真相!朱元璋⾎洗湖南是怎么回事?有民间传说称,朱元璋登基那⽇,南京湖南街讽刺他杀死主将韩林⼉的丑事。

结果冒出了“湖南皆杀”的惨剧。

那么事情真相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话说朱元璋从⼀个和尚当上了⼤明皇帝,夫荣妻贵,⼤脚婆马⽒,被册⽴为正宫娘娘。

在南京登基之⽇,⾂民欢庆之时南京有条湖南街,装了⼀台故事灯,⼀匹马上,骑了⼀个⼤脚婆婆娘,后⾯跟着⼀个⼈,捧着个⼤西⽠(淮西⼥⼦好⼤脚之意,怀者,淮也),被彩灯锣⿎簇拥着在街上游⾏。

善于拍马邀功好事之徒,向朱元璋密报说:湖南街⼈特意讽刺当今皇帝,胆⼤包天,罪该万死,他的分析是:骑马者,暗指姓马也;⼤脚者,讽刺马⽒皇后也;捧西⽠者,攻击朱元璋的明朝江⼭是从他原来的主⼦⼩明王韩林⼉那⾥篡夺来的。

原来史载元朝⾄正廿六年(1366),朱元璋部将廖永忠假以迎接之名,将韩林⼉沉于⽠洲(今江苏扬州,与镇江隔长江相对)江中,于是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另说是指朱、马起于淮西)。

朱元璋闻之⼤怒:连呼“湖南街杀”。

领旨的武官顿时慌了⼿脚,误听为“湖南皆杀”。

等到有⼈报告时,已经杀到常宁州。

皇帝猛然⼀怔,⽴即传旨,快马追⽌。

追⽌⼈追到常宁庙前以上时才追到,这时天已经亮了,所以这个地⽅名叫赶⽕埔。

由于这⼀⾳之误,演出⼀场“⾎洗湖南”的惨案。

个传说虽有⼏个不同的版本,但基本故事是⼀致的,即明初湖南地区之所以地⼴⼈稀,是朱元璋下令⼤肆屠杀百姓所致,然后⼜强令邻省的江西⼈迁⾄湖南。

⾄于朱元璋屠杀湖南百姓的原因,较多的说法是为了报复湖南百姓对其死敌陈友谅的⽀持。

明代江西⼈移民湖南不假,但朱元璋“⾎洗湖南”这⼀传说是不是真的呢? 我们先来考察湖南之得名。

唐⼴德三年(764)朝廷将江南西道划出部分地盘设置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之始。

北宋初设荆湖南路安抚使,领七州三⼗七县。

元朝设湖⼴⾏省,范围⼤致包括今湖南、⼴东、⼴西、贵州、海南⼤部分地区及湖北的江南部分。

元代今湖南范围内有⼗四路三州及两个宣慰司,已⽆湖南之名。

胡蓝之狱译文

胡蓝之狱译文

胡蓝之狱译文原文:(胡)惟庸总中书政,专生杀黜陟,以恣威福。

内外诸司封事入奏,惟庸先取视之,有病己者,辄匿不闻,由是奔竞之徒趋其门下。

魏国公徐达深嫉其奸邪,常从容言于上,惟庸衔之。

达有阍者福寿,惟庸阴诱致为己用,为福寿所发。

惟庸故起家宁国令,时太师李善长秉政,惟庸馈遗善长黄金二百两,遂得召入为太常卿,累迁中书参政,遂与善长深相结,以兄女妻善长从子祐,贪贿弄权,益无所忌。

一日,其定远旧宅井中忽出竹笋,出水高数尺,谀者争言为丞相瑞应,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夜有光烛天,于是惟庸稍自负,有邪谋矣。

会惟庸家人为奸利事,道关,榜辱关吏,吏奏之。

帝怒,杀家人,惟庸谢不知。

帝又究故诚意伯死状,惟庸惧且见发,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

”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帝切责之。

二人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之二人素戆勇又见惟庸用事因与往来久之益密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土刘遇宝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吾有用尔也。

”太仆寺丞李存义,善长之弟,惟庸之婿父也,以亲故,往来惟庸家,惟庸令存义阴说善长以邪谋。

惟庸又使指挥林贤下海招倭军,约期来会,又遣元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请兵为外应,皆未发。

会惟庸子乘马奔入挽辂中,马死,惟庸杀挽辂者。

上怒,命偿其死。

惟庸逆谋益急。

而是时日本贡使适私见惟庸,惟庸约其王,令以舟载精兵千人,伪为贡者,及期,会府中力士掩执帝,度可取取之;不可,则掠库物泛海就日本,有成约。

洪武十三年正月戊戌,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

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冲跸道,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舌映不能达意。

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挝捶乱下。

云奇右臂将折,垂毙,犹指贼臣第,弗为痛缩。

上悟,乃登城望其第,藏兵复壁间,刀槊林立。

即发羽林掩捕,考掠具状,磔于市。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有删改)译文:胡惟庸统领中书省的政务,独揽生杀和官吏升降的大权,并肆意行使赏罚的权力。

中国历史故事-明初洪武四大案指的是什么?死亡人数多少?

中国历史故事-明初洪武四大案指的是什么?死亡人数多少?

中国历史故事-明初洪武四大案指的是什么?死亡人数多少?朱元璋从微末起义,进而推翻元朝统治,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是一位非常牛气的帝王。

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本应受到史学家的青睐,但实际上后世对他却是褒贬不一。

朱元璋或为整顿吏治,或为加强中央集权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引发洪武朝政的大波动。

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明初洪武四大案。

在当时因为这四次案件而死的人,据估算至少达十万人。

一、洪武九年“空印案”这次案件,是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案件。

和今天一样,明朝地方财政每年都要派官吏到户部报告当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只有和中央审核才能结算。

若是不符合,则要打回地方重新加盖官印。

古代农业社会,不像今日那样交通发达。

钱粮运输途中肯定会有所损耗,而其中损耗多少,是无法估算的。

所以若是按照出发之时的价值记录,来到户部之后,实际与数字肯定不符合。

若是打回去重新盖印,又未免浪费时间。

所以当时的官员就想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空印”。

地方报告官员,事先预备好盖好印的空白书册,等到了户部计量之后,再进行填写。

这种做法早在元朝就已经形成暗中规定,但是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却认为是官员相互勾结期满于他。

朱元璋大怒之下,下令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

方孝孺曾在《叶郑传》中提到此案:“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

狱凡数百人。

”二、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是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兴起的大狱。

据说这事儿最初是因为胡惟庸说他家旧宅有甘泉涌出,是祥兆,所以邀请朱元璋前去。

朱元璋快要到达胡家之时,有一太监拉住朱元璋的缰绳,着急的指着胡家宅邸。

朱元璋抬头一看,才发现胡家屋顶尘土飞扬,藏有士兵。

朱元璋大怒,当即调转回宫,以“谋不轨”诛杀胡惟庸。

这事儿后来考证,是不存在的,其中太监这个人物也是捏造杜撰出来的。

胡惟庸之所以遭到朱元璋的诛杀,不是因为他的“谋反”,而是因为他的专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朱元璋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反贪风暴中,无数贪官污吏应声倒下,但也有更多并非贪官的人被陷害,造成了众多的冤假错案。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人,成为了朱元璋的刀下冤魂呢?同时,有如此诸多的冤案发生,是因为朱元璋不善于处理案件?还是案件太多,让他草菅人命了呢?抑或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教授,毛佩琦将为我们揭开这一桩桩冤案背后的真相。

《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最贫苦的一个人,最后登上了皇帝大位。

这样的出身,给没给他在执政当中留下烙印呢?我们先讲几个小故事: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行。

他走到民间去,听说别人在议论自己。

(这些人)提到朱元璋的时候说什么呢?说这个老头如何如何,朱元璋心里头非常不高兴。

他就来到徐达家里头,在徐达家里头走来走去,暴躁不安。

徐达这时候没在家,他的夫人在家。

徐达夫人说:“是不是徐达犯什么事了,惹得皇帝大怒?”朱元璋说:“不是。

你看张士诚这个家伙当过几天王,老百姓至今都叫他东王。

可是我做了皇帝了,老百姓叫我老头,这行吗!”朱元璋马上叫五城兵马司把军队调来,把这附近的很多家就抄斩了。

他把自己的地位、把自己的权力、把自己在老百姓当中尊重的程度看得非常重。

这是一个故事,再讲一个故事:朱元璋曾经下诏,免除江南的赋税。

到了秋天的时候,朱元璋把这个事忽略了,或者是有别的想法,又下令征收赋税。

旁边一个官员叫右正言周衡。

周衡说:“皇帝你已经下了诏了,说不征收赋税,怎么到秋天又来征收?是失信于民!”这说得很对。

朱元璋虽然不高兴,但毕竟自己心里有短处,没说什么。

过些日子,这个周衡家里有事请假回家。

他的家离南京不远,他的家乡是在无锡,南京到无锡很近。

跟朱元璋约好了是六天回来,再朝拜皇帝。

可是,这个周衡到第七天才回来。

朱元璋说:“我征收赋税,是失信于天下;你说六天回来,你不(按时)回来是失信于我,(失信于)天子,(必须)处罚!”就这样就把这个周衡处死了。

所以我们看,朱元璋他的心胸很狭窄。

就是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穷的游方僧,最后登上大位,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别人对他的评价。

(朱元璋对王朝最底层的这些小官员们都是这样不惜耗费精力去打击。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高官们,朱元璋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他的屠刀会不会砍向他曾经的左膀右臂呢?)下面我们讲一个大案:胡党之案。

胡是谁?是胡惟庸。

胡惟庸是什么人?胡惟庸是丞相。

俗话说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非常之大。

朱元璋对于跟他一起起兵的将领实际上早就在提防了。

他在夺取天下的过程当中,在驾驭群雄的过程当中,练就了自己的残忍和残暴。

没有亲情,没有兄弟之情。

到洪武十三年,就发生了胡惟庸狱,也叫胡党之狱。

刚才说胡惟庸就是丞相,是他建国之初掌握大权的最高文臣。

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这一天,朱元璋驾出皇宫西华门。

到哪儿去呢?到丞相胡惟庸家去。

为什么去呢?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到他家里观看祥瑞。

什么是祥瑞?就是出了很好的事情,象征天下吉祥的事。

胡惟庸家里头出了澧泉了,井里头冒出的水很特别。

他邀请朱元璋到他家里去观看。

地下出祥瑞,显然是上天有感应,为什么有感应呢?是因为你皇帝做的好,或者是国家要出好事了,朱元璋为此到胡惟庸家去看。

可是刚出到西华门,迎驾冲过来一个人,拦着朱元璋的大驾,挡住最前面的御马。

周围的武士冲上去就打,这冲驾是冒犯,是大逆,这个人跑过来急得说不出话来,乱锤打下去把他的胳膊都打断了。

但是他还是举着手指着胡惟庸家。

朱元璋想:这个人冒犯皇驾、不怕死一定是想有事情对我说。

什么事情呢?(朱元璋)他一看所指的地方是胡惟庸家。

登上西华门城楼一看呢,胡惟庸家是刀枪林立,士兵裹甲埋藏。

来报案的人是谁?叫做云奇,是西华门内史,是看守西华门的一个太监。

这件事在历史上就叫做“云奇告变”。

云奇这个人告诉发生事变了,举报了。

朱元璋发现这是胡惟庸要造反啊,于是下令查抄胡惟庸家,把一家人全杀了。

这就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到此完了么?没有。

朱元璋所依据的胡惟庸造反不过是云奇的告变,而且自己亲自到了西华门城楼上往胡惟庸家一看,发现埋藏有刀兵。

这件事是确实的吗?明朝人对这件事情有怀疑,清朝人对这件事情也有怀疑,说云奇告变这件事叫“凿空说鬼”,根本没有这回事。

(此时,胡惟庸一案的案情,变得越来越复杂,真相究竟是什么?胡惟庸究竟有没有谋反?清朝人为什么会对朱元璋的定论表示怀疑?朱元璋登上西华门城楼,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胡惟庸造反?证据呢?他要造反能让你在西华门站在城墙上头一看就能看见吗?这是看不见(的)。

虽然他们家离西华门很近,但是也不可能站在城楼上一看就看见。

《明史》还记载说,胡惟庸谋反被发现被处死的时候“反迹尚未暴露”。

就是说他造反的事实还没有充分暴露。

那么后来又有什么样的造反事实呢?一是说他通蒙古。

这件事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发现的,十年以后了。

一是说他通倭寇,说勾结日本人。

这是在洪武十九年发现的,也是在六年后发现的。

所以胡惟庸造反的事实在胡惟庸被处死的时候没有发现。

是他被定罪以后被处死以后才在洪武十九年、洪武二十三年逐渐发现的。

而这些事实也都经不起推敲。

最重要的是,胡惟庸被处死以后,朱元璋采取了一个很特别的措施,就是从此取消丞相这个官职的设置。

明朝初年皇帝下边设立中书省。

中书省是丞相办公的衙门。

胡惟庸被处死以后中书省被撤销,丞相这个职务被撤销。

由皇帝来直接统辖六部。

也就是说从朱元璋洪武十三年以后,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丞相了,以后就没有丞相了。

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的变化。

有人说,清朝还有宰相刘罗锅,怎么还是宰相?不是宰相,这是一种习惯称呼,没有这种统辖所有军政部门这样一个在皇帝之下的这样的个权力机构。

比如后来明朝有张居正,有严嵩,这些人是什么人呢?都是内阁首辅,就是大学士当中的首席大学士,都被称做为宰相。

这些人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没有宰相之实。

所以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消除了一个大权集中的权臣,取消了这个制度,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归皇帝统辖。

皇帝的权力集中了。

我们再往前看,实际上朱元璋在洪武十一年就已经采取措施了,但是当时人们没有注意。

采取什么措施呢?第一就是他把当时的大都督府分割成了五军都督府。

大都督府是干什么呢?大都督府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部门。

大都督府设一个大都督,掌管全天下兵马,三军总司令。

这个军权应该控制在谁手里?应该在皇帝手里头!朱元璋认为控制在一个大都督手里头不行,就把大都督府撤销,分成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设五个都督。

这五个大都督互相制约,有一个想造反其他还有四个还要监督他,两个人串联起来也很难。

洪武十一年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已经向中书省下手了。

当时中书省的权力非常之大,皇帝之下丞相的权力非常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天下奏章要给朱元璋一份,同时要给丞相一份。

这叫做“关白”,相关报告(的意思),“关白”。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令:天下奏章不得关白中书省。

实际上当时已经对中书省的权力加以削减。

于是到了洪武十三年就发生了胡惟庸案。

所以胡惟庸案是一个冤案。

为什么?就是胡惟庸没有谋反的事迹,但是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

真正的目的是朱元璋要加强皇帝的权力。

但是我们说胡惟庸这个案子就一点也不真实么?就是完完全全的冤案么?也不是。

说胡惟庸冤案是因为以谋反的名义杀他是冤案的,如果说以也专权的名义杀他,他就不冤。

因为他的权力太大,他经常自己收受贿赂,任意提升、罢免其他官员。

很多的大臣官员为了拉关系天天到他那儿去跑,很张扬。

朱元璋不杀他行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朱元璋必须杀他,为了集权。

胡惟庸一家三族被诛,他家三族全部被诛杀,被杀的人达到15000人。

(胡惟庸案的一万五千人做了朱元璋皇权扩张的冤魂。

时间似乎抹去了所有的血痕和仇恨。

但仅仅就在十三年后,又一场更加血腥、更加恐怖的大案正在悄悄地向更多朱元璋昔日的功臣们逼近。

这一次又将有多少人死在朱元璋的刀下呢?)到洪武二十六年,又发生了一个大案,这个案叫蓝玉案,也叫蓝玉党案。

蓝玉是什么人?是洪武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将领。

他也是定远人,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

曾经带兵征打蒙古、攻打西蕃、讨伐西南,立有重要战功。

被封为梁国公,地位很高了。

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出征。

蓝玉这个人本身也有很多毛病,因为受到朱元璋的宠信,很横暴。

(蓝玉)北征蒙古回到关里,天色晚了,守关的将领没有接到命令不能打开城门。

蓝玉非常不满,我打仗回来了,我是侯爷,不给我开门毁关而入,把门拆了进去。

虽然你有功,地位很高但是这种做法也是犯法的,是大逆的。

还有打蒙古以后,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后来这个妃子惭愧自尽,自杀而死了。

皇帝的妃子一般人不能动的,你动皇帝的妃子也是大逆的行为。

在当时也是有野心的一种表现。

这让朱元璋知道了,非常不满。

另外他在军队里头也是任意处置人,任意提拨人、任意处罚人。

蓝玉和冯胜、傅友德一起征云南。

从云南打仗回来以后,傅友德、冯胜都被封为了太师,蓝玉却被封为太傅。

蓝玉对此非常不满,说我的功劳难道不比他们大么,他们两个封为太师,我就封为太傅。

发牢骚不满。

这个牢骚不满就让朱元璋听见了,朱元璋就以此为借口,把蓝玉抓来杀了,说他造反,有不轨之心想要造反。

造反的原由是什么呢?说他和一些人商量好了,要趁着朱元璋耕种耤田的机会,要把朱元璋杀了。

什么是耕种耤田呢?大家知道北京有一个先农坛,先农坛这个地方是祭祀农神的地方。

每年到要春耕的时候,皇帝在这儿都要扶着犁去耕一耕地,就代表劝农,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好好种地,皇帝做个榜样,耕种耤田。

蓝玉和一些人谋划好了要趁朱元璋出宫耕种耤田的时候要谋反杀害他。

实际上这是一种子虚乌有的罪名。

朱元璋借口把蓝玉除掉。

这一次蓝玉案朱元璋又杀了一万多人,高级官员都有哪些人呢?一公十三侯两个伯。

公侯伯是国家地位最高的功臣。

这些个能征善战的悍将,一下子束手就擒,毫无防备,老老实实地被朱元璋处死,正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谋反的准备。

要有谋反的准备,怎么样也会有一点反抗。

(两起大案,几万人的性命被白白葬送。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冷酷、凶狠?如果只是为了夺取功臣手中的军权,他完全可以像北宋的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为何如此大开杀戒呢?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朱元璋到了晚年,已经经过胡惟庸案杀了很多人,又经过蓝玉案把这些公侯伯杀了,他出于什么想法呢?原来在宫里面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一病不起,太子朱标死了。

朱元璋打天下、坐天下为的是谁?为的是子孙万代,朱家子孙代代相传。

太子作为皇帝的接班人死了,谁来继位?太子的孩子还很小,这样的小皇帝,将来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大臣能够伏得住吗?这些如狼似虎的大臣,将来就没有野心吗?于是就有了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

为了给将来的、年轻的皇帝继承人扫平道路,不惜大开杀戒。

所以蓝玉反得杀,不反也得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