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4篇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锡箔桑葚油蛉斑蟊收敛珊瑚骨髓秕谷罕至绣像盔甲叵测窦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确凿鉴赏人迹罕至质朴方正倜傥缠络恭敬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的感情。
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
插叙是在记叙过程当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的思想感情。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
5、揣摩语言,思考怎样遣词造句。
三、情感目标1、认识鲁迅。
2、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第二课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课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1. 默读全文,品析描写。
2. 默读全文,理解形象。
新课导入回味童年往事,历历在目,你们能不能说说自己童年最难忘的情景。
今天再次学习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童年有趣的人和景的。
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
1.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景物和人物描写句段。
2. 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景物描写技巧。
3. 朗读景物描写句段,品析其技巧与作用。
4. 朗读人物描写句段,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注意圈点勾画。
探究新知二、合作探究,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1、分享各自找的描写句段。
2、谈谈景物描写的技巧和作用。
3、品析人物描写句,合作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探究新知赏图片,想课文。
斑蝥油蛉蟋蟀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珊瑚珠探究新知明对象:百草园内景物。
抓特点:菜畦碧绿、石井栏光滑、皂荚树高大、桑葚紫红、蝉鸣、黄蜂肥胖、云雀轻捷、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喷雾、木莲果实、何首乌根、覆盆子酸甜等。
用修辞: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写出鸣声悦耳】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写出覆盆子的美】三、点拨。
1、景物描写精彩句段第2段品析。
描写景物技法:明对象,抓特点;用修辞,多角度;按顺序,分类别。
探究新知多角度:A.感官角度:视觉碧绿菜畦、高大皂荚树、紫红桑葚、肥胖黄蜂、轻捷云雀等。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等。
触觉光滑石井栏等。
味觉酸甜覆盆子等。
B. 动静角度:静态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
动态叫天子等。
三、点拨。
探究新知按顺序,分类别:植物或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等三、点拨。
写动物,由高到低。
写植物,由低到高。
本段总体看,又是从百草园全景到泥墙根特写,属于从整体到局部顺序。
整体描写时,先植物后动物,局部描写时先动物后植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本文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关键内容。
2.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情节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情境。
2. 故事讲解:对第二节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讲解,介绍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
3.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人物行为动机进行推测和分析。
4. 问答互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故事片段、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投入。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学到的教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讨论和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作业,通过批阅作业,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部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文学之美,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
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懂得感悟的人,用心体验文学之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1【设计创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
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童年的小摇车》)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抓住景物的特征,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重点)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重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难点)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百草园"。
那里或许藏着你儿时捉迷藏的欢笑,或许有夏夜里数不尽的萤火虫,还有那些关于自然与梦想的奇妙幻想。
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探寻鲁迅先生的成长足迹。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阿Q正传》中篇小说《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坟》《热风集》《华盖集》杂文集【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背景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他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
2024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
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
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
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
〈约三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约五分钟〉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畦敛髓罕蜕鼎拗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确凿攒成长妈妈系一条长绳宿儒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葚蛉蝥珊瑚窦厥倜傥叵盔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一、(1-8)节、二、(9-24)节]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辅助学习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
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一、导语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
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2、正音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攒(zǎn)敛(liǎn) 脑髓(suǐ) 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òu)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四、划分文章层次讨论后归纳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1.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重点)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引导语: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一、积累字词,夯实基础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aì 缠络luo 竹筛shāi觅食mì鼎沸dǐng 锡箔bó 鉴赏jiàn脑髓suǐ 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bǐ 倜傥tì tang 拗ǎo二、默读课文,梳理结构(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限时5分钟。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2.文章按照“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空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明确:①百草园部分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北师大版七上精品)第一部分是在百草园的童年生活,第二部分是在三味书屋的研究生活。
每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小段,层次清晰。
五、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总体思路1、第一部分:在百草园中的童年生活让学生读完第一部分,理解作者在百草园中生活的乐趣,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第二部分:在三味书屋的研究生活让学生了解___在三味书屋中的研究生活,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如“拗”、“方正”等,并通过揣摩思想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六、讨论第一部分1、让学生分组,讨论百草园中的生活场景,如何表达作者的童真童趣。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和体验。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___的童年生活,感受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同时,学生还学会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正确读音和用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作者描写了自己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
虽然百草园看起来只有一些野草,但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乐园。
作者用各种感官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
他还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动物,如黄蜂和叫天子。
文章中也包括了美女蛇的故事和捕鸟的经历。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作者描写了三味书屋的情形。
三味书屋是一个简陋的小屋子,里面只有三样东西: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只凳子。
但这个小屋子却是作者的研究和思考之地,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文章中还描写了作者的老师和他们的研究方式,以及作者在这里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思想。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展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而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三味书屋的研究和思考,展现了自己对知识和思想的追求。
整篇文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洋溢着情趣盎然的气息。
作者的语言特色包括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一、通用阅读指导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4.1.2学时重点
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4.1.3学时难点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设计意图]“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训练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
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受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笔下也布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同学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共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本设计着眼同学的学习和进展,在敬重同学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尝、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1.养同学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力量,并初步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同学熟悉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育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苦恼,随着岁月,他的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向往也有一丝丝担忧。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叙述成长的故事,今日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二.感知、理解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抒写的童趣,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相关人和事的亲切怀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
教学重点:(一)领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笔法。
(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三味书屋部分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脍炙人口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被收入《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9月18日,曾入选2021年版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的是整理以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文末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三、学习难点情感.主题一些疑难杂症词句的理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请学生再次搜集指路有关作者的相关机构知识。
2.品析写景段落,指出写景的妙处。
3.背诵文章第二段。
二、课堂展示(一)备考检测第一小题(二)小组探究1.紫菊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主要从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角度去概括;让学生家长整体感知百草园,景美,事趣,是儿童的乐园)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几段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3.朗读第2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结合学生预习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春景:声:夏景:色:秋景:味: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家长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人际关系,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人员语句。
)三、当堂检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从百草园到石鸡》阅读练习汇编从百草园到石鸡(一)不应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落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沙埃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三、教学用时:3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3.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án 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î此处状声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 学识深广确凿záo 菜畦qí桑椹shân 油蛉líng 攒cuán 斑蝥máo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陌mî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 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 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 窦dîu 厥士juã拗ǎo倜傥tìtǎng 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ï4.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二、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4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板书:乐园三、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四、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3分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五、提问: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
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分钟)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2分钟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3分钟)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0分钟)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3分钟)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
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
“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
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本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⑤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⑥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
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⑶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
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
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⑷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和对捕鸟的喜爱。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⑸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