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韩雪屏-范文模板 (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韩雪屏
篇一: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201X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改以往大家
熟悉的“语文知识”、(来自:WwW. : 韩雪屏)“语文能力”的提法,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法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名称的改变,它还意味着课程理念的
更新。
借助这一名称的调整,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质观”的转型。
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践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行为方式等都将随着这一名称的出现而
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师应具备的语文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解
读语文素养的内涵对调整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有效实施语文新课程有重要意义。
论者韩雪屏也借助“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以上这四个层次间各要素的相互
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其中,显性言语行为浮于语文教学表层,而其他三层均隐匿于水下,构成“冰山”巨大的基座。
[8]假如说,言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那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的部分——知识、习惯、语感、思维、情感、文化等要素才是支撑浮出水面的部分的基础。
可见,“语文素养”的各个要素之间是具有层
次性和关联性的,是不可割裂的整体。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整体概念。
并且各要素之间具有不可
割裂的整体关联性。
它要在日常言语实践中慢慢养成,它要求立足言语形式,
注重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它强调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重视文化的积
淀和情感的涵育。
语文课程理念正是借助“语文素养”这一名称的调整,实现
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养观”的转型。
在我看来,“冰山理论”对语文素养的描绘入木三分。
正是这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
就如人的精神素质一般,支撑起“冰山”的底越结实,表面的山头也就越高大
人的素质也好,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越就越高。
而在我看来,诵读就是冰山表
面重要的一部分。
学习语言语感非常重要,而诵读正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
我国最传统的语文
教学就是诵读。
朗朗的读书声中造就了多少文学大师,看似机械的朗读又在学
生的心田播下了多少思想的种子,被指责为“死记硬背”的诵读成为一代代的
学者文人积淀知识和文学
素养的最佳捷径。
看看我们学生的读的情况: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完全取代了学
生的感悟,即使让学生读也是速读几分钟就是老师不断的提问和讲解,完全剥
夺了学生感悟语言的权利。
就是每个学校还保留的“早读”情况又是如何呢?“齐读”看似整齐却失去了读的个性;昏
昏欲睡的声音怎么能够诠释文章的情感?很多学生只是在机械的张口而大脑早
已进入关闭状态,即使这样很多班级还是草草了事,学校检查完毕就匆匆收声。
所以我要求学生早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的朗读,由齐读逐步过度到自由读,用
声音诠释对文章的理解,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沉都要通过声音得以体现。
这
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兴趣,不仅练
习了他们准确的发音,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在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等方面有
所收获。
当然在诵读的内容上还可以大胆选择:《诗经》、《论语》、唐诗、
宋词尽管选择作为学生的诵读材料。
其中妙处,自不待言。
加强阅读,以读促写。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叶圣陶把阅
读分为“精读”和“略读”并且都做了精深的论述,他
还特别强调学习的“吸收””和“输出”的关系。
他的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了阅
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篇二: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材、校本教材等相关概念
1、语文
从“语文”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人们对它就有不同的理解。
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章;语文是语
言文化。
这种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确
实都是语文所包含的内容,但都不十分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理解中都
包含了“语言”这个因素,可见在这一点上认识较为一致。
欧阳老师综合韩雪屏老师在语文知识的分析得出语文的定义为:语文是以语音、文字、词汇为物质材料,以句法、章法、修辞为组合手段,通过听说读写的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形式,表达或吸收思想情感及信息的交际成品。
周庆元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这样为语文学科定名:语文=语+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语言(广义)
叶圣陶曾对语文这样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
合言之”叶圣陶认为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这里的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都是个体的“言语”。
“语文”就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
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
因为,听说读写属于语
言的运用,是动态的言语范畴,而不是静态的语言范畴,更不是对语言作静态
的抽象分析的语言学范畴。
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
运用。
2、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
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3、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这一概念,可以有“泛指”和“特指”两种解释。
“泛指”的语文教
材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中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非书面的材料。
“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编写,
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语
文学习指导书、语文练习册、语文音像材料、教学软件、语文活动材料、教学
挂图、幻灯片等,但人们习惯上称“语文教科书”为“语文教材”
4、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
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
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
的课程。
5、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6、校本课程的开发
7、根据201X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母校编写一个校本课程,细化到三级目录,并写一下编辑思路
篇三: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
首位。
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
容乐观。
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
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
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