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复测试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2.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A。
XXXB。
启C。
桀D。
XXX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A。
①XXXB。
①②商纣C。
①②③周XXXD。
①②④周幽王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A。
①XXXB。
①②周文王C。
①②③XXXD。
①②④晋文公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
XXX军队数量少B。
XXX荒淫奢侈,残暴无道C。
XXX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
少数民族XXX的进攻6.西周的都城在今:A。
河南登封B。
河南安阳C。
陕西长安D。
河南洛阳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XXX进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
诸侯B。
卿大夫C。
士D。
国人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A。
公元前2070年B。
公元前841年C。
771年D。
公元前770年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A。
奴隶制B。
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
XXX时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
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2024-2025-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
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A.推翻暴政,改朝换代B.奴隶起义,夺取政权C.革新制度,社会巨变D.发动战争,完成统一3.“武王所推行的分封制,在于把新征服的商朝王畿分割开来,以便对原来有统治势力的殷贵族加以安抚和监督,从而消除他们的顽强反抗,巩固对这个重要地区的统治。
”这主要论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A.背景B.目的C.过程D.影响4.下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
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瓦解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社会动荡不安D.周王室地位下降5.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交往和斗争。
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有利于民族的交融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诸侯争霸兼并不断C.封建制度正式确立D.生产力飞速发展7.《商君书》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A.废除井田制B.尊王攘夷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民户可以通过“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致富,通过军功获爵,踏入“贵”的社会序列,因此“秦民大说”。
这主要论述的是商鞅变法()A.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革除了落后风俗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D.减轻了人民负担9.观察下面两幅地图,对比可以发现历史的发展趋势是()A.部分国家实力衰落B.国家争霸战争不断C.秦国势力不断增强D.国家逐步走向统一10.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记》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实施该措施的人最有可能是()A.商汤 B.周武王 C.齐桓公 D.商鞅2.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B.“禅让制”变成“世袭制”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候力量3.李同学去四川旅游发现景点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齐建武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A.攻克巴蜀,开疆拓土 B.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C.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 D.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4.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5.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C.发明舟车D.铸造青铜器6.西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青铜制造业 B.丝织业 C.陶瓷业 D.煮盐业7.“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京、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由此可见,“鼎”是A.祭祀用的礼器 B.饮食用的食器 C.娱乐用的乐器 D.国家和权力的象征8.某部史书中提到:“秦昭王时,□□做蜀郡守,建成集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处应为A.大禹B.隶首C.商鞅D.李冰9.“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列哪些王朝定都于此①商朝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0.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有①老马识途②百发百中③卧薪尝胆④一鼓作气⑤完璧归赵⑥朝秦暮楚⑦三令五申A.①③④⑦B.①②④⑤⑥C.②③④⑦D.①②③④⑦11.甲骨文一般刻写在哪里()A.龟甲或兽骨上B.青铜器上C.竹简上D.纸上12.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考古学者在今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这里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这反映了()A.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北境内B.夏朝时期的疆域辽阔C.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夏朝用武力统治民众2.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D.“尊王攘夷”3.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
这种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意谓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兴修水利工程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8.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休)像一个人倚靠大树,这种造字方法应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9.“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6.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司母戊鼎B.利簋C.毛公鼎D.四羊方尊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A.青铜铸造B.铁制农具的使用C.牛耕技术的推广D.兴修水利工程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杜绝官员贪腐B.提高皇帝地位C.增强地方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
2.(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任用文臣治理地方。
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不符合史实,不是削弱而应该是废除。
BC项是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即加强皇权的措施,与文臣、武臣无关。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有效防止了地方武臣割据现象,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
故选D。
3.(2020-2021·山东·期中试卷)宋代在与辽、夏、金的长期战争后往往以送“岁币”的方式议和,最终被蒙古族所灭。
然而,宋代在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
由此观之,宋代()A.非常屈辱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以文驭武【答案】C【解析】由“宋代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注重文教事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导致宋代最后被蒙古所灭,C符合题意;非常屈辱与题干的文化成就不符,排除A;重武轻文与宋代政策不符,排除B;以文驭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4.(2020-2021·福建·期中试卷)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是指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强干弱枝”是指将各地方军强壮之人都编入禁军,“守内虚外”是对外从进攻转为防守,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这些举措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故D正确,ABC排除。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已拍成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剧中人物的身份比较复杂,如吐蕃王子、西夏公主、大理段誉、契丹人乔峰、宋人虚竹等。
据此判断与该剧故事有关的是()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B.唐朝的繁荣与开放C.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D.金与南宋的对峙2.《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下列图片与所记载的内容一致的是()A.白塔寺B.司南C.鸡鸣驿D.火铳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都省”指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三司D.宣政院4.元朝的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阿保机5.与下图所示科学家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对应的一项科技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C.印刷术广泛传播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6.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B.北方人口比例越来越小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北方战乱使人口减少7.《清明上河图》(见下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A.作者是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B.以中日关系为题材,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8.下图是一幅描绘南宋时期乡村货郎形象的绘画作品。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货郎图》(局部)A.都市生活便利B.市民阶层壮大C.民族关系和睦D.商业贸易兴盛9.文物是物化的历史,迄今为止,在我国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珍品是()A.东阳卢宅B.金华天宁寺C.金华八咏楼D.武义延福寺10.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发展带来了()①大量的劳动力;①先进的生产工具;①先进的生产技术;①优越的地理环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1.《资治通鉴》载:(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 指南针B. 电话C. 海图D. 印刷术答案:D2. 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A. 平壤B. 西安C. 重庆D. 北京答案:B3. 世界上最高大和大型的工程是()A. 北京大运河B. 长城C. 苏伊士运河D. 巴拿马运河答案:B4.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进行了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
A. 非洲B. 南美洲C. 欧洲D. 澳大利亚答案:C5. 下列属于文化交流的方式是()A. 交换礼物B. 战争C. 通过电子邮件D. 列车运输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中国发明的()纸。
答案:薄荷2. 著名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是最早发明的一种,它的诞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
答案:迅速3. 兵马俑的发现地点是在我国的()省。
答案:陕西4. 伟大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防御工程之一,它保护了我国的北部边疆不受()的侵略。
答案:敌人5. 四川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主要用来解决江河()问题。
答案:洪水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走向世界,也将外来文化带入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你认为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发展有何重要性?答案: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造纸术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指南针改善了航海技术,火药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印刷术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这些发明对中国的国家建设和世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请举例说明古代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物品交换。
答案:古代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丰富的物品交换。
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而进口的物品有香料、香水、药品等。
这些交换使古代文明得以互相影响与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④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宋史•岳飞传》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测试卷-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1.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盘庚迁殷牧野之战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3.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与水患多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4.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A.奴隶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5.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材料可知西周实行的是何种政治制度(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7.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见右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8.《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9.《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状态为( )A.诸侯争霸兼并B.社会思想活跃C.生产力发展D.大规模民族交融10.2018年5月22 日,安徽省颍上县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B.晋文公C.楚庄王D.齐桓公1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C. 郡县制D. 世卿世禄制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A. 长安B. 洛阳C. 敦煌D. 广州4.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衰落?A. 安史之乱B. 贞观之治C. 武后称帝D. 开元盛世5.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被称为“文治武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6. 唐朝时期,以下哪项技术不是唐朝的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7.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唐朝的邻国?A. 高句丽B. 新罗C. 日本D. 罗马8.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节日不是唐朝的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9.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宗教不是唐朝的主要宗教?A. 佛教B. 道教C. 儒教D. 基督教10. 唐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的对外政策?A. 通商B. 传教C. 朝贡D. 战争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_。
12.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由哪位皇帝实施的?14.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由哪位皇帝实施的?15. 唐朝时期,著名的“安史之乱”是由哪两位将领发起的?16. 唐朝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
17. 唐朝时期,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18. 唐朝时期,著名的“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19. 唐朝时期,著名的“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20. 唐朝时期,著名的“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2. 《资治通鉴》是由谁主编的?A. 司马迁B. 司马光C. 班固D. 范晔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衰落?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三镇之乱D. 甘露之变4.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A. 唐朝中期B. 唐朝晚期C. 宋朝初期D. 宋朝中期5. 以下哪个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A. 沈括B. 苏轼C. 王安石D. 司马光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2. 宋朝的都城是洛阳。
()3. “文景之治”是指唐朝初年的繁荣时期。
()4.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称号。
()5.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2. 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3.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称号,唐太宗的名字是______。
4. 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是由______发起的。
5.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由______和______发动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建立过程。
2. 介绍一下“文景之治”。
3. 简述“安史之乱”的影响。
4. 介绍一下“开元盛世”。
5.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列举出唐朝的三个主要都城,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历史地位。
2. 请简要说明唐朝的“科举制度”。
3. 请简要说明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4. 请简要说明唐朝的“均田制”。
5. 请简要说明北宋的“交子”制度。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2. 分析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根据唐朝的历史背景,设计一个关于唐朝的展览,并简要说明展览的内容和布局。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里的“家”是( ) A .原始人类的活动 B .农耕文明的出现 C .早期国家的产生D .封建社会的形成2.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材料反映了(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禹是夏的开国君主C .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D .夏朝开始实行了分封制3.下面是考古学家对河南三地古都遗址的描述,其共同的研究主题是( )遗址描述洛阳二里头遗址 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安阳殷墟 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商王朝都邑郑州娘娘寨遗址 全国发现的第五座带有城圈的西周城址A .早期国家的城市起源与发展B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4.下列三图片共同反映了( )A .文字演变的历程B .商周都城的更替C .早期国家的建立D .统一国家的形成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招致开始遭到完全破坏()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21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4.下列倒序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军事冲突③四羊方尊是体育史已知的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文明就未能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世代相传,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7.展品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示意图文物,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述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周朝强大的周室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9.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曾称霸西汉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右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怪现象()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11.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
这一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统一度量12.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XXXB.XXXC.XXXD.XXX3.历史学家XXX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XXX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5.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
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自私自利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6.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D.XXX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8.公元前770年,XXX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
A.镐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阳9.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10.《荀子·儒效篇》记载:“(XXX)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试卷(含答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汉字“国”的象形意义是什么?- A. 城池- B. 城墙- C. 国家- D. 国土答案:B2. 古代中国的“天子”是指谁?- A. 皇后- B. 公主- C. 皇帝- D. 太后答案:C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什么统治制度?- A. 君主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共和制度答案:C4. 古代君主常常以什么来号召臣民?- A. 詔旨- B. 行政命令- C. 法律法规- D. 民意调查答案:A5. 古代中国载有“礼乐天下”的古籍是?- A. 《论语》- B. 《孟子》- C. 《大学》- D. 《中庸》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的皇帝住在__________。
答案:宫殿2. 古代的宫殿用_______建造。
答案:木材3. 古代的皇帝依靠__________来管理国家。
答案:大臣4.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是__________。
答案:孝道5. 礼乐天下强调的是__________。
答案:仪式和音乐的重要性...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阐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及其特点。
答案: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由皇帝、官僚和农民组成。
特点包括:等级森严,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政权高度集中,皇帝统治全国;土地乃至人民都归皇帝所有;人民要服从君王的统治,具有明确的等级和责任。
2. 请分析古代中国的礼乐天下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古代中国的礼乐天下思想强调礼仪和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它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强调道德伦理规范,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加强社会秩序和稳定;强化统治者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以上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试卷(含答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或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B.卿大夫C.士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841年C.771年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
它上面铸有497 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B.战争频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19. 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0.右图人物是
A.屈原B.李冰C.扁鹊D.韩非子
21.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2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理D.信
24.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三、连线题(8分)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四、知史识图(14分) 课本P35页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
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
五、学史有感(14分)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
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B C C A D C B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B D A D C A D A
二、阅读材料
1.禹2.世袭制3.夏朝4.奴隶社会夏、商、周
三、连线题
四、知史识图
(1) 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
(2)都江堰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根治,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3)(略)
五、学史有感
(1)提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当时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改变,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提示: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处处反对,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会一帆风顺。
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和在位者的利益时,变革更是困难重重。
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