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综合护理干预的概念与含义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调整人体各系统功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多角度的治疗方法,综合地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一种综合治疗策略。
其目的是使患儿在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的照顾和恢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疾病评估与早期预警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第一步是进行疾病评估和早期预警,及时发现患儿身体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通过对患儿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确定高热惊厥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二)有效的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药物治疗。
在治疗高热惊厥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在医师的指导下,给患儿口服或注射适当的药物,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以控制患儿的发热症状,减少发病风险,并有效地预防高热惊厥再次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监测,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
(三)温度控制高热是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患儿体温是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护理措施。
通过给患儿冷敷或热敷等温度控制方法,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儿的体温,减轻其发热的症状。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体外降温、药物降温等手段,控制患儿体温,以减轻高热对患儿的危害。
(四)心理疏导和安慰小儿高热惊厥对患儿和其家庭带来的心理冲击较大。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儿和家长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措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通过给患儿或其家长们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指导,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增强其抵御疾病的信心。
通过对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干预的手段,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发热症状,降低发病风险,并通过心理疏导和安慰等手段消除患儿和其家庭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疾病抗体。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紊乱疾病,多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儿童之间,是由于急性高热引起的一种癫痫样发作。
在临床上,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急剧,病程迅速,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干预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重要护理方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理念的更新,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儿的发作次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工作,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探讨其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估方法,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儿的影响和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探讨其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和家属的痛苦和焦虑,提高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为提升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水平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推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工作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幼童。
在临床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研究意义在于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 2 ] F e u c h t i n g e r J , H a l f e n s R , D a s s e n T . P r e s s u r e u l c e r i r s k a s s e s s me n t
i mme d i a t e l y a te f r c a r d i a c s rg u e r y - - d o e s i t ma k e a d i fe r e n c e ?A
【 4 ]L i n d g r e n M. I mm o b i 1 i t y — a ma j o r r i s k f a c t o r or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p r e s s re u ul c e r s a mo n g a du l t h o s pi t a l i z e d pa t i e ts n :a p r os p e c t i ve
患者本身疾病特点是压疮发生率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糖尿病
患者 由于长期高血糖 的作用下 外周 神经病变 ,皮肤失去神经 营养 , 困此皮 肤防御能力 下降 ,此外 ,糖 尿病患者外 周微血管常受 到高血糖 的影响 ,从而导致外 周皮肤 因供血 不足而引起 皮肤破损 ,更易 导致手 术时压 疮的 发生【 ” 。我们统 计的数 据也支持这 一结论 。再者本 文数据
风险就更是增加了 。
在我们研究中,年龄也许可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压疮 发生率的一个因素。但具体以多少为界,尚无定论 ,因此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
4结 论
术时间 ( 6 . 5 2 士0 . 6 4 )h 相比于 ( 5 . 2 4 士0 . 2 3 )h ,并且手术体位为侧卧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
高热惊厥是因高热引起的急性癫痫发作,多数在发病前有发热史。
高热惊厥的发生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而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患儿的康复和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节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1. 环境的营造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与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护理中需要保持患儿周围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发生过多的噪音和人群聚集。
同时还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儿受凉引发发热。
细节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当及时为患儿关闭门窗,调整室内温度,并提醒家属不要在患儿床边大声喧哗。
2. 体温监测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体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进行体温的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温异常。
特别是在高热发作期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儿的体温,做到严密监测。
细节干预:护士应当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 情绪的疏导患儿在发病期间往往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和恐惧。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情绪的疏导,帮助患儿缓解害怕和焦虑的情绪。
细节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轻柔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与患儿交流,适时给予患儿一定的安慰和鼓励。
家属在患儿发作期间也需要得到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4. 营养的保障高热发作后的患儿往往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吐泻现象。
因此在护理中需要保障患儿的营养需求,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患儿的康复。
细节干预: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患儿的饮食,并监测患儿的饮食情况。
对于不愿意进食的患儿,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特殊的喂食方法,如间歇式喂食等。
以上几点细节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力地提高了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质量,对患儿的康复和家庭的负担减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1. 促进患儿身心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身心康复。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周榕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周榕发布时间:2023-05-17T13:11:50.943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周榕[导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8300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入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n=80)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效果,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住院时间;并发症小儿高热惊厥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病,初期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2小时内会发作全身性惊厥,若病情严重则会出现口吐白沫、肌肉抽动、面色青紫等,治疗不及时则会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2]。
大多数患儿的家长对该病不了解,患儿病情发作期间处于惊恐状态,且因患儿年龄小,依从性较差,导致急救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将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入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n=80)设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入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n=80)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6、平均值(岁):(3.81±1.21),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平均值(岁):(4.01±1.65)。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因急性发热引起的由极度兴奋的发作性、短暂的脑功能异常而引发的惊厥。
该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病之一,极易发生脑病变及神经损伤,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及时治疗,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就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概念综合护理干预是指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治疗过程,通过整合多学科手段和资源,针对具体的患者及其病情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技术和护理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进行全过程日常护理的一项治疗方法。
二、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意义小儿高热惊厥在儿童中相对较为常见,发作时间短促,容易惊恐,加重孩子的内心恐惧和不安全感,需要从多方面的维度进行护理治疗,一旦遇到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就更需要全面综合护理干预。
其次,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人文护理理论的全面的、综合的护理措施,既注重对疾病的治疗,又关注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为儿童的全面成长发展打开了新的治疗领域。
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具体应用1、药物治疗: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特殊症状,综合选择药物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品有苯妥英钠、异戊巴比妥钠等,可以缓解患儿症状、改善高热惊厥疾病。
2、监护体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3、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的病情,对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合理的选择膳食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复发率。
4、心理护理:针对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模式,消除孩子的内心恐惧感和不安全感,采用温馨可亲的语言,调动患儿积极抗击病情的信心和勇气。
5、病情教育:提高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病情的了解,告知并预防可能的病因以及日常预防措施,加强对患儿的关注和治疗。
四、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的不良症状及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减少疾病暴发率和病变率,与单一治疗措施相比,具有更优秀的疗效。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探析
2019 年第 6 卷第 65 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Vol.6 No.65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87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探析
冯春梅 (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0)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热性惊厥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复发的降低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
2 结 果
观察组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 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表1 两组惊厥复发率及家长满意度比较[n(%)]
分组
n
复发
满意
不满意
观察组
20
1(5.00) 19(95.00) 1(5.00)
对照组 x2
20
4(20.00) 15(75.00) 5(25.00)
发热惊厥是儿科多发疾病,指的是由于发热导致的惊 厥,不过只要能够迅速干预,基本能够获得满意预后[1]。不 过一旦没有及时有效处理,热性惊觉容易反复发作,进而会 损伤患儿脑细胞,对患儿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引起癫痫。
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
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8年4月--2019年4月诊治的发热患儿12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0名,实验组实施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预防效果。
结果实验组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小于常规组,在进行护理前,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家长知识掌握程度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常规组家长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提高家长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护理干预;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是由多种非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所致,一般高发于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引发该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持续的发热症状,在患儿体温突然升高到39℃时诱发小儿热性惊厥。
然而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其预防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门诊中开始推行综合护理干预,为了研究改护理模式达到的预防效果,本文做了如下的分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诊治的发热患儿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0名,实验组女孩32名,男孩28名,年龄在2个月-5岁,平均年龄在(3.2±0.8)岁,常规组女孩24名,男孩36名,年龄在3个月-5岁,平均年龄在(3.4±1.1)岁,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在治疗期间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含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吸氧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门诊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在患儿患病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和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既往史,年龄,发热情况。
调查过后护理人员按照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明确说明发热是小儿热性惊厥的明显症状之一,但也存在不明显症状,需要家长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方法:随机选择2020.11-2021.11期间到我院就诊的64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3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且调查统计家属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效果;满意度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病年龄在6个月到3岁。
通常情况下患儿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如体温上升过程中出现38℃以上,则会出现惊厥现象[1]。
在诊断过程中当排除颅内感染、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者代谢性异常,则可诊断为高热惊厥疾病。
目前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当前尚未明确,但大多认为与年龄、发热、感染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2]。
患儿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并且伴有意识障碍等,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在发病初期患儿体温骤然升高,在发作前还有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呼吸道症状[3-4]。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为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考虑到患儿的年龄情况,为保障其具有一定的治疗依从性,则需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而常规护理大多是对患儿进行基础性护理手段,难以提升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为此,本文提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过程中,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反应,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该病病程短暂,但其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的负担却是巨大的。
因此,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众所周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最重要的,而高热预防通常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在病情发生时,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有两个重要的目标:首先是迅速缓解惊厥期间患儿的症状,包括抽搐、高热、呕吐等;其次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休克等。
综合护理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降温、水电解质平衡调理、心理关怀等。
实践表明,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小儿高热惊厥期间的症状,缩短病程。
具体的效果如下:1. 药物治疗常用的镇静剂有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患儿的惊厥症状。
抗热药物如退烧贴、冰敷等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高热症状。
病情稳定后,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适量使用脱水药物、镇痛药物等。
在药物治疗中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
同时,护士应当与家长密切沟通,告知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物理降温高热是诱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降温非常重要。
常用的方法有冰敷、物理降温等。
但要注意,降温不要过快,避免出现降温过程中的体温反弹现象。
3. 水电解质平衡调理小儿高热惊厥病程短暂,但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水电解质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给予脱水药物时,需要注意补液;在使用退烧贴等降温方法时,需要注意防止汗出过多造成失水现象。
注意调理孩子的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同时避免过度损耗水分和电解质。
4. 心理关怀小儿高热惊厥不仅对孩子本人造成了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同时也会对他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
护士在提供药物治疗、物理降温等护理干预时,也需要注意与孩子及其家庭进行心理沟通,以减轻他们的恐惧、担忧和不安。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癫痫样抽搐的一种常见小儿急症,多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儿童中。
在儿童抽搐中,热性惊厥约占50%以上,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
热性惊厥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文献,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并总结其相关经验,以期对广大临床护士和家长提供参考。
一、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小儿热性惊厥是由于儿童发热时,大脑中枢受到体温过快上升和不均匀扩散的影响,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异常放电,产生发作性抽搐。
研究也表明,小儿热性惊厥与遗传因素、儿童脑部结构及功能发育不全等有关。
1. 高风险儿童的筛查对于有发热史或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应该及时进行筛查。
护士应该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病史,提醒家长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2. 预防性物理降温当发现儿童出现发热的迹象时,护士应该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可以使用擦浴、物理降温贴等方式来帮助降温。
及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可以有效减少热量对大脑中枢的刺激,从而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3. 心理护理在处理小儿发热时,护士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家长减少焦虑和恐慌情绪。
在对儿童进行物理降温时,应该让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以减少儿童的紧张情绪。
4. 家庭护理指导护士还应该为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测量儿童的体温、如何进行物理降温,以及如何观察儿童的状态变化。
还需要告知家长一旦出现发热要尽快就医,以免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热性惊厥的发生。
5. 定期复诊对于热性惊厥高发儿童,护士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复诊和随访,及时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规范用药及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来完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或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0例。
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高热惊厥消退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高热惊厥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0.05,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基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高热惊厥是由于外周感染而发生的神经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对此作出反应,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并随后升高身体的核心温度。
温度升高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抽搐。
高热惊厥根据持续时间和惊厥发生的次数分类。
单纯性高热惊厥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由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等明显感染引起。
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持续时间为15至30分钟,每次发烧发作超过1次。
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并且在感染期间随机出现并在大脑中反复出现。
单纯性高热惊厥是良性的,而复杂性高热惊厥和癫痫持续状态更有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情况,例如颞叶癫痫或在以后的生活中长期存在。
目前,高热惊厥影响着世界上3% 至5%的3个月至5岁儿童人口。
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症 (FIRES)与高热惊厥类似,影响3岁至15岁的儿童。
由于其高患病率和复发倾向,高热惊厥是儿科实践中的最大挑战[1]。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或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0例。
研究组中平均年龄为(2.01±0.54)岁,男女比例为9:11。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热性惊厥处理的临床效果38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热性惊厥处理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热性惊厥处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借助于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71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71例)。
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清指标和预后指标。
结果:两组血清指标和预后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处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状态,改善其预后,可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热性惊厥;血清指标;预后在儿科中,热性惊厥是一种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的惊厥性疾病,这一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体温上升大于38℃以上,会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致使其出现意识障碍和感觉行为异常情况。
在病情发作时,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包括意识突然消失,牙关紧闭,突发性的全身性收缩,与此同时伴有眼球斜视上翻、发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有效干预,否则患者便会出现智力障碍、脑损伤、癫痫等并发症[1]。
为了探究针对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研究结果满意,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借助于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71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71例)。
对照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1.0~8.5岁,平均(3.4±1.2)岁;观察组:男36例,女35例,年龄1.5~10.0岁,平均(3.6±1.4)岁。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次研究可行。
1.2方法1.2.1对照组行常规处理取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其衣领解开,清理干净口腔内分泌物,以确保其呼吸道保持畅通;给予面罩吸氧,以改善其呼吸质量;在其上下臼齿中间放置开口器,以防咬伤;与此同时,对其合谷、人中、内关等穴位进行按摩[2]。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8例进行分析,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均施行常规护理,B组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B组患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A组,P<0.05。
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采取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为确保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保障患儿生命健康,需在施行及时救治同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1]。
本文就此探究同和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8例进行分析。
按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两组,A组34例患儿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1、13,其年龄在6个月~6岁间,年龄均值为(1.78±0.53)岁,体温在38.5℃~40.3℃间,体温均值为(39.54±0.13)℃;B组34例患儿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0、14,其年龄在6个月~6岁间,年龄均值为(1.79±0.52)岁,体温在38.5℃~40.1℃间,体温均值为(39.53±0.12)℃。
梁旭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A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B组则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具体措施为:(1)环境护理。
保障病房、就诊室、输液时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消毒,避免因卫生环境导致交叉感染。
(2)心理护理。
对患儿进行安抚,可沟通的患儿可进行安慰、鼓励;对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安抚患儿。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
结果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FS)又称“热性惊厥”,是小儿多见现象,多见于出生后的6月-5岁,病因与体温快速升高有关,死亡率较高。
一旦小儿发生高热惊厥,即会出现全身柔软无力、僵硬、手脚抽动、丧失知觉、牙关紧闭、高热等情况,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
因此,在治疗期间,应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提高预后。
本文以我院高热惊厥患儿为例,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8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4例中包括患儿女16名,患儿男18名,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5岁,平均(2.42±0.34)岁。
观察组:本组34例中包括患儿女17名,患儿男17名,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5岁,平均(2.56±0.13)岁。
上述内容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结合患儿病情,遵照医嘱行吸氧、降温等常规处理,稳定水电解质平衡,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观察组:综合护理:(1)高热护理:患儿入院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变化,如温度达38.5℃左右,头部需覆盖冷毛巾,并用毛巾擦拭肢体,进行物理降温,如温度达39.5℃以上,需要在物理降温基础上,行药物降温,并向患儿家长讲解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生机制、预防措施等,加强家长的监护力度以及主动配合能力[2](2)惊厥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惊厥发生后需要实施的抢救方案以及惊厥的识别方式,帮助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患者呈平卧位,解开患儿领口,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畅通,使用压舌板,避免患儿咬伤舌头;结合患儿缺氧情况,调整氧流量,缓解患儿脑部缺氧的情况,降低脑部损伤(3)心理疏导:以肢体轻轻拍打的方式给予患儿安全感,主动与患儿交流,耐心安抚患儿情绪,以便降低患儿哭闹的次数;耐心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便家长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看护工作(4)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营养水平,禁辛辣刺激食物,多补充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保持少食多餐[3](5)环境护理: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桌面等消毒工作,保持病房整洁,定期通风,做好患儿保暖工作,保持室内光线柔和,为患儿提供温馨、安静的居住环境,使其保证充足的休息。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会产生严重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应对患儿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温、病情变化等。
通过对患儿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判断患儿的病情,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护士应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近年来,高热惊厥发病率日益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高热惊厥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发热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过量使用。
护士还需要对患儿进行降温护理。
高热惊厥是由于高体温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而导致的,及时降温对于防治高热惊厥至关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使用降温贴、冷敷、退热药物等方法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
护士还要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往往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护士需要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儿树立信心,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护士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患儿家属的信任度。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护士通过对患儿进行详细的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降温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尽快康复,并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抽搐和意识障碍,经常发生在38.5℃以上的高热症状后。
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儿童及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提高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质量,综合护理干预的理念与技术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特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较为注重于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护理干预模式。
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的主要策略包括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其通过做好医学和护理方面的工作,减少因病返住院的机会,并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信心和自理能力。
从预防复发的角度来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规范化用药和科学的护理措施等。
对药物应用方面,护士应当提供严格的药物计划和药物管理。
并且在停止药物治疗后,为了避免高热复发,护士应对患儿的体温定期测量、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进行处理。
另外在节制饮食、保持排便、洗澡等护理措施方面,护士也应进行指导,合理调整患儿的生活方式和饮食。
从缓解症状的角度来看,综合护理干预主要采取的是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对指征明确的患儿,采用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一些难治性患者,根据病情,使用抗惊厥药物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护士也应根据不同患儿的情况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例如,对于发生鼻腔出血、肛门出血等情况的患儿,应迅速进行护理处理,保护其生命安全。
从促进康复的角度来看,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或社会支持、早期康复和家庭疏导等方面。
对于营养支持,护士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和所需营养量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其营养充足;对于心理和社会支持,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家长相关的心理辅导和知识普及,帮助其更好的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对于早期康复,护士应根据患儿的情况,适时开展生理训练和运动训练,促进其尽快康复;对于家庭疏导,护士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指导和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和预防方法。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0-08T08:29:27.4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4期作者:郑丽君[导读] 在护理孩子高烧惊厥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孩子的体温,缩短高烧和惊厥的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孩子的复发现象,效果显著。
郑丽君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311719【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采取比较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院内收治的惊厥高热患儿一共71例,对比分析实验组的36例患儿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的35例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总有效率。
结果:有效护理干预策略实行之后,实验组患儿高热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快,其t值为18.0813,惊厥症状消失时间也快于对照组,t=16.1026,p值都是0.0000;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意义(χ2=5.2647,P<0.0217)。
结论:在护理孩子高烧惊厥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孩子的体温,缩短高烧和惊厥的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孩子的复发现象,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护理总有效率;惊厥消失时间高热惊厥是儿童神经系统特有的常见急症。
它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儿童中,主要原因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充分,对刺激的识别能力较差,发病时,患儿会出现全身痉挛抽搐、目光迟钝呆滞、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的临床表现,主要急救措施是制止惊厥发生和降温。
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儿在治疗之后症状消失的时间[1-2]。
所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的效果,具体报道请看以下内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71例惊厥高热的患儿,按时间先后分为36例实验组和35例对照组,实验组的患儿男孩18例,女孩18例;对照组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6例,年龄范围均在5个月到3岁之间,本次的研究是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儿资料对比后,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紧急情况,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一、引言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婴幼儿因急性高热(≥39℃)而出现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以极端突然的开始、短暂的持续和常伴有意识障碍为特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急症,给小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高热惊厥容易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幼儿中,特别是发生在1-3岁的幼儿中;男孩多于女孩。
临床上,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早期干预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综合护理干预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幼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将分别从综合护理概念、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二、综合护理概念综合护理是指利用多种护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是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模式。
三、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小儿高热惊厥是在幼儿期常见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具有以下特点:1. 突发性:患儿往往在短时间内突发高热,并且在高热出现后不久就出现癫痫发作的症状。
2. 短暂性:高热惊厥的癫痫发作往往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自行消失。
3. 意识障碍:患儿在癫痫发作时往往出现意识障碍,甚至伴有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4. 复发性:小儿高热惊厥有很强的复发性,患儿在第一次发作后容易再次发作。
针对以上特点,幼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6月 第21卷 No.298 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赵明华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妇幼保健站 黑龙江双鸭山 155800)【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6-0098-01【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患儿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间歇泵奶;非营养性吸吮 极低出生体重儿指新生儿体重<1.5kg,大多数为早产儿,存活率低,因患儿器官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往往易发生营养不良等症状。
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问题是医师以及患儿家长面临的重要难题[1]。
大多数VLBWI胎龄为28~32周,此时新生儿吸吮功能差、胃肠以及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全,从而机体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不足,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I)情况。
所以解决VLBWI喂养不耐受问题可以改善其存活率,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禁食、限制奶量以及使用红霉素等手段。
本研究选择2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每组100例。
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体重:1064~1485g,平均体重:1305.6±96.3g;身高:36~40cm,平均身高:38.7±0.6cm。
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体重:1068~1490g,平均体重:1310.4±98.7g;身高:36~40cm,平均身高:38.5±0.7cm。
入选标准:(1)每天呕吐至少3次;(2)奶量降低至少连续3d;(3)显著腹胀。
符合上述任意一点即可入选。
两组性别、体重以及身高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使用同一早产儿配方奶粉,根据医嘱进行调配,采用常规手段插入胃管。
观察组采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使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奶量,将空气排出后与胃管进行连接,固定微量泵上的注射器,调节泵速,保证奶量半小时~1h匀速滴入,1次/2h,并使用无孔橡皮奶嘴吸吮,增强其吸吮能力。
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治疗,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奶量,经胃管注入胃内,大约15min注完,1次/2h。
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X±s)、t检验、X2检验表示。
2结果2.1两组喂养情况对比研究观察组耐受情况(8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9±2.3d)、胃管置留时间(10.6±1.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2.8±3.4d;22.6±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喂养并发症对比研究观察组出现1例低血糖、2例腹胀、2例胃出血、2例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0%;对照组出现5例低血糖、7例腹胀、5例胃出血、6例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近几年,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呈升高趋势,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善,特别是消化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运动能力差、胃肠激素含量低,患儿吸吮、吞咽动作极差,所以对患儿进行胃肠喂养可有效提高存活率。
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满足患儿体重升高、机体生长发育的要求,往往不进行禁食,必须禁食时则应该以短时间较为适度。
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发生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造成幼儿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
有关研究资料发现[2],采取胃肠喂养的方法能够直接满足患儿所需营养以及胃肠激素等方面,所以可以保证患儿胃肠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常规喂养方法是直接一次性将奶注入于胃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鼻饲手段,然而由于胃内容物快速升高造成胃内压急剧增加,非常容易导致患儿发生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不良反应。
近几年,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间歇泵奶指将奶匀速滴入胃内,胃肠蠕动能力可以使奶进入小肠内部,此喂养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胃食管反流、腹胀以及胃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间歇泵奶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增强锻炼患儿吸吮能力,有利于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的不断完善,从而改善胃肠喂养耐受性[3]。
向产妇积极宣传早接触、早吸允的意义,指导正确卧式哺乳姿势,尤其是新生儿吸允能力不足,因此需密切关注。
目前人们对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工作不到位容易引起医疗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高,为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医师在临床中应该努力提高治疗与服务质量,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患儿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总之,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冷振环.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6):41-42.[2] 周伟,李书彦,万林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52-53[3] 徐兰飞,曹旭英,金志彪.非营养性吸吮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2):106-l08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谷利凤 段微微 易 倩 唐静文 (湖南省儿童医院神内二科 湖南长沙 410007)【中图分类号】R4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6-0098-01【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6%,满意度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复发显现,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急症,有资料显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率可高达5%,且其复发率可高达40%[1],病情反复发作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癫痫等,可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有研究人员指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复发现象,效果显著。
为了深入地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10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2+2.5)岁,病程为2~8d,平均病程为(4.1+0.3)d,致病因素: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分别为9例、21例、12例、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5+2.5)岁,病程为3~9d,平均病程为(4.5+0.5)d,致病因素: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分别为10例、18例、11例、11例。
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1病情监测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
发热患儿的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潮红以及四肢冰凉等,但是少数患儿在发热状态下也会正常玩耍,因此难以察觉,所以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针对存在惊厥史的患儿,要对其精神和行为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若有异常,便要对其进行体温测量,以确定是否高热。
1.2.2发热的护理针对寒颤患儿,要加强保温工作。
在临床上,若患儿的体温大于或等于38℃,则属于惊厥的高发人群,需借助于物理降温法如冰袋冷敷等进行降温,同时也要对患儿的精神状态进行密切观察[2];嘱咐家属要掌握各种降温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1.2.3药物干预在临床上,苯巴比妥属于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有着解热镇痛之效,在惊厥的预防中有着显著功效,若患儿的体温大于37.5℃,则可使用3-5mg/(kg·d)的苯巴比妥进行口服治疗,每日2-3次,以及时地退热[3]。
1.2.4惊厥的护理如果患儿突发惊厥,则需取其平卧位,并使其头偏向一侧,然后将其颈部的衣扣解开,并及时清理患儿的呕吐物,然后对其合谷穴和人中穴进行挤压,同时需要将洁净纱布团置于患儿的上下牙齿之间,以防止患儿咬伤舌头。
1.2.5健康生活指导嘱咐家属为患儿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患儿的饮食既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地补充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食物,以有效地增强患儿的免疫力;鼓励患儿积极地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活动,以增强体质。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复发率和满意度。
使用满意度量表[4]对两组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级。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复发率比较2015年6月 第21卷 No.299 护理后对两组患儿随访1年,观察组中的复发例数为3例(6%),对照组中的复发例数为13例(26%),观察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