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1
适合基层医院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干预手段
创的手术方案作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的干预手 段。 近 年 , 用小骨 窗开颅血 肿清 除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 采 创伤小 , 手
术时 间短 , 止血 彻底 , 减少 了对脑组 织损伤及 术后脑水 肿 的发 生 , 中 术
本组 均 经头颅 C 扫描 确 诊 , 部位 : 底节 区4 例 , 层 下 1 T 出血 基 2 皮 3
1 3 手 术方法 。
硬通 道微 创技 术 : 据 C 影像 计算 血肿量 并 确定 穿刺部 位和 深 根 T
手 术 时 间短 、 作 简便 、 用范 围广 等优 点 , 且必 要时还 可 以开颅 操 适 而
手 术 , 得这种 方法 更适 用于 基层 医院 推广应 用 。 了评价两 种方 使 为
道分析 如下 。
例, 重残 8 , 例 植物 生存 3 , 例 死亡 2 。 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 出血 是高血 压病中最严重的并病 发症之一 , 内科保守治疗
死亡率高 ̄2 .% 8.% , ' 50  ̄02 Ⅲ 该病起病急 , x 病死率高 , 后遗症重 , 治疗上一
直没有理想 的手段 。 传统 的手术方法是大骨瓣开颅 血肿清除术 , 此法能 及时彻底清除血肿 , 但需要 全身麻醉 , 手术损伤较 大时间较长 , 已存有 这对 的心、肺 、 、肾等器官的血 管性疾 病将是很大打击 , 肝 而且手术所 引起
高血压 脑 出血是 一种 常见的 急危重病 , 硬通道微 创技术 和小骨 窗
开 颅血 肿清除 术现在 已经逐步成 为外科 治疗此病 的重要 方法 。 我院参
后 37 死于 中枢 衰竭 ,例 死于 肺炎 及消 化道 出血 ,例死 于急性 肾功 —d 3 1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临床诊治104例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临床诊治104例分析作者:李柏胜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临床诊治临床分析。
方法:通过对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结果:104例高压压性脑出血,脑血管意外57.69%,脑梗塞2.5%,待诊11.5%,脑出血18.27%。
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内出血最简便的方法,但脑内血肿块顺破入脑室系统来蛛网膜下腔,而CT、CMR检查安全、简便,无创伤性,是颅内出血诊断检查最好的方法之一。
有效的临床诊治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颅内出血(intracere bral he morrhage.ICH)是指脑实质内出血,约占脑率中的10%,是由诸多脑血管病变所致,其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危害人民健康常见病之一,死亡率高。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男70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66.6岁。
女性34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56.9岁,血压220~140/157~90mmHg。
1.2 临床表现:头痛、头昏、口歪、恶心、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沉重,鼾性呼吸,潮式呼吸,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
1.3 CT扫描:临床怀疑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者,CT扫描为首选,脑内见有高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可有占位效应。
吸收期血肿边缘模糊,周围出现水肿带。
1.4 MRI不仅可以像CT显示血肿的形态变化过程,检测出CT未能发现的小病变,且能反应血肿溶解液化过程中的化学成份变化。
2. 结果在本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患者发病至临床诊断最短时间为病后30分钟,最长时间为病后8天。
根据临床诊断,CT检查颅内血肿常见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脑叶、小脑、脑干等。
未经CT检查前临床诊断结果为:脑梗塞12.5%,脑血管意外57.69%,待诊11.5%,脑出血18.27%,由此可以看出临床诊断结合CT、MRI扫描大大提高了对脑出血的诊断率,在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基底节区出血72.12%(壳、核出血0.96%,外囊出血3.85%,丘脑出血16.35%,脑叶出血12.5%,小脑出血5.77%,脑室出血1.92%),蛛网膜下腔出血0.96%,血肿CT值分别为60~80ml,见表1。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ppt
手术禁忌
❖ 年龄大于80岁的昏迷患者; ❖ 脑疝晚期,双瞳以散大,去大脑强直,病理
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性损害者; ❖ 有严重的冠心病或供血不足,以及肾功能衰
竭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
❖ 液化剂 ⑴无出血倾向者,尿激酶2-4万单位+透明质
酸酶1-2支+肝素半支或1支。 ⑵有出血倾向,尿激酶2-4万单位+透明质酸
酶1支。 ⑶脑室内血肿,或经冲洗液化之后与脑室相通
的脑内血肿,液化剂只能选用尿激酶一种, 每次2万单位为宜。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
❖ 闭管与开放引流 液化剂注入后,原则上应闭管(严重颅内压 增高的危重患者也可以不闭管)四小时后, 再按时开放;凡闭管四小时内,出现病情恶 化,颅内压增高,第一个动作应是立即开放 引流,再分析原因,对症急救处理。
概述
❖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i hemorrhage,HICH)由脑内动膜,静膜或毛 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 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 的特性。在脑血管病发病率中仅次于脑血栓 形成,居于第二位,是高血压病人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
外科治疗
❖ 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尚未引起原发或继 发的致命损害时才有价值。
❖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 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 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 环。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 可以采取内科治疗,血肿较大时,如外囊或内囊区 血肿体积达到20毫升以上,及时开颅手术或行脑立 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常有助于解除脑受压,避免 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治疗计划 。两组肝功 、 肾功和血 常规 检查在治疗 前后 均无显
著变化( P>0 0 ) .5 。
3 讨论
ts reo z eme ie s ( 3 Ne r lg 。 9 4 3 ( ) : ak f c n Al i r d s e J . u oo y 1 8 , 4 7 o h S a
1 M as o a M 。 Iiu H. m p rs n 0 heefcs o c r iie。 tu k gs Co aio {t fet fL-a ntn
D-a iiea d a e y— c m iie o h e o o iiy o fr 一 c m tn n c t l L-a tn n t e n urt xct fann0
治疗效果更加 明显 。 23 安全性 . 5 6例患者在实验 中未发现有死亡或严重不 良 反应 ,6例 L 5 C组 和安慰 剂组 10 的患者都有 很好 的耐 受 0 力 , C治疗组 中, 1 患者反 应恶心 , L 有 个 2个轻 微头痛 , 2个 腹痛 。安慰剂组 中, 个患者腹泻 , 中度 头痛 。无 人退 出 2 1个
Alh i  ̄ ie s : e o t ft eNI DS ADR o kg o p ze me sds a e r p r h NC / 0 DA w r r u
u d rt e a s ie fd p rm e to e lh a d h m a e vc s n e h u p cs o e at n f h at n u n s rie
复, 起膜稳定 和细胞保护作 用等[ 。 5 ]
采用 检 验。 治 疗 组 总 的有效 率 9. 5 对 照组 为 2 8 %,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 比较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2012年5月腰背痛恶心呕吐尿潴流感染神经并发症710668(留置导尿88)000.7%10.6%6.8%0%0%并发症例数发生率头痛27 2.7%腰麻在下肢手术麻醉起效快,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满意,用药少、费用低,无局麻中毒之虞。
临床上开展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其并发症多而影响。
[1][2]再就是麻醉无法延时,且因硬膜外麻醉技术日臻完善有关。
本组全部选择低位腰麻,笔者以为减少腰麻术后并发症应做到以下几点:2.1提高穿刺技术,保持正中穿刺硬膜,提高成功率。
2.2选用7号长针头(笔者曾用5号长针头,终因其太软而难以掌握而放弃)。
保持针头锋利且有较长斜面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有明显的突破硬膜的特殊感觉。
2.3局麻药的配置:选0.7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7.5~20m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0.3~0.5ml 。
保持葡萄糖浓度<10%(原配置液种曾加入麻黄碱注射液20~30mg ,但经临床实践,并不能有效预防血压下降,反而使局麻药的容积增大,而平面更不易控制,血压波动明显而取消)2.4注药的速度:选用手术台背板抬高10~15°,针尖斜面朝向尾端或向下。
注药时间2~5s ,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不明显。
2.5穿刺部位,本组多选择L2~3,下肢手术大部分要用止血带,平面不能低于T12,在药物浓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穿刺部位越高平面越高。
2.6麻醉时间180~240min ,所有手术时间应少于150min ,否则出现术中的平面下降,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状等。
本组腰麻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腰背痛头痛,还与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紧张有关,部分病人还有受伤后轻度的精神障碍。
所以我们应注意患者术前、术中病人精神情绪变化,做好术前宣教解释工作,加强医患间的相互沟通,倾听病人诉求,还可在术前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总之,本组腰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作病例少,且症状轻微,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正常出院。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课件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21
手术方法
50年代为外科治疗的开拓期,死 亡率50%,内科治疗一统天下,60年 代为研讨期,70年代为完成期,CT问 世,开展传统开颅血肿清除。
愈后
功能恢复通常采用ADL分级法进行 I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 II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 III级:需人帮助,扶拐行走。 IV级:卧床,但有意识。 V级:植物生存状态。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28
公认:
I级有15%,II级有25%,III级有30%, IV级有25%,V级有5%,但如立即正规 的
•4
由此可见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 高和设备的改进及人们对脑出血认识的提 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大大的提高了 病人的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目前外科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被人们所接受, 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5
二、病因与病理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6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病理基础是高血
意识障碍等。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17
五、分级:
I级 轻型:病人意识清楚只有浅昏迷,有轻度偏瘫。
II级 中型:病人昏迷,有完全偏瘫,但两瞳孔尚等或有 轻度不等。
III级 重型:病人深昏迷,有完全偏瘫及去脑强直,双瞳 孔散大,有明显的生命体征紊乱。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18
六、手术适应症
1、出血部位:各脑叶浅表出血,基底节区及小脑 出血,应考虑手术。 2、大脑半球出血>30毫升,小脑出血>10毫升,即 有手术指征。 3、出血量在10—30毫升,由于血肿造成严重瘫痪 和意识障碍,可以作为立体定向的手术指征。 4、I—II级病人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又恶化,出 现颅内压增高或脑疝者。 5、II级有脑疝的病人均应考虑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
1 一般资料 : . 1 本组 26例 , 性 15 , 1 男 2 例 女性 9 例 , 1 年龄 4 ~ 8 6 7 岁 , 有高血 压病 史 , 中年龄 < 0 3 例 ,1 6 岁 l3 , 均 其 5岁 1 5 到 0 1例 >
6 岁 7 例。 1 2
1 . 2临床表 现 :本 组 意识 状 态 G S 分 1—3分 5 例 ,2 9 C 评 51 1 1 分 l7 , ̄ 1 例 8 6分 3 5例 ,— 分 1 例 , 有去 脑 强 直 1 , 前 有 53 3 伴 0例 术 侧 瞳孔散 大 2 ,双 侧 瞳孔 散大 6 ,术前 有单 侧 肢体 偏瘫 5例 例 16 。 8例 1 手术 时机 : . 3 发病 6 时 内手术 8 例 , 8 时 13 ,~ 小 2 64 小 1 例 3 5日 2 例。 1 1 辅助 检查 :1 . 4 26例行 头 部 C T检 查 , 中壳 核 出血 16例 , 其 5 丘脑 出血 3 2例 , 尾状 核 出 血 2 例 , 肿 均超 过 4 m , 中 破人 脑 室 8 血 0 l其 者 5 例。 3 1 手术 方法 : 骨瓣 开 颅清 除 血肿 6 . 5 行 7例 , 骨 窗 开颅 19例 , 行 4 为 侧 裂人 路 。
21 0 2年 5月
表 1常见并发症发生例数( 例 %】
7 9
防血 压下 降 , 而使 局麻 药 的容 积增 大 , 平面更 不 易控 制 , 反 而 血压 波 动 明显 而取 消 ) 2 . 4注药 的 速度 : 用手 术 台背 板 抬 高 1—5 , 选 0 1。针尖 斜 面朝 向尾 端或 向下 。注 药 时间 2 5 , 速度 对麻 醉平 面的影 响不 明显 。 ~s注药 2 . 刺部位 , 组多 选择 L ~ , 肢 手术 大部 分要 用止 血带 , 5穿 本 2 3下 平 面 不 能低 于 T 2 在 药 物 浓度 和 容 积不 变 的 情 况下 , 刺 部位 越 1, 穿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要点1.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HICH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2.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A级证据)。
4.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鸟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b级推荐,B级证据)。
5.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口服抗凝药史、发病至首次行头颅CT检查时间等因素(Ⅰ级推荐,A级证据)。
3 H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推荐意见】:HICH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
确诊HICH需要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Ⅰ级推荐,C级证据)。
4 HICH的专科非手术治疗4.1 ICP的监测与治疗【推荐意见】:1.对所有HICH患者度应该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GCS3~8分HICH患者进行有创行ICP监测(Ⅱb级推荐,B级证据)。
3.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ICP,减少脑疝发生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Ⅰ级推荐,C级证据)。
4.2 镇静镇痛治疗【推荐意见】:建议对重症HICH患者,特别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4.3 HICH后的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收缩压在150~220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mmHg以下会增加额外缺血风险(Ⅲ级推荐,A级证据)。
2.收缩压>220mmHg的HICH患者,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基础血压值、ICP情况及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Ⅱa级推荐,C级证据)。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及术式选择
中 图分 类 号 : 733 R 4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冰
文 章 编 号 :0628 (080 -100 10 04 20 )10 1— 2
( 山东 省 淄 博 市 张 店 区 人 民 医 院神 经 外 科 , 山东 淄博 252 ) 505
摘 要: 高血 压 脑 出血 其 病 死 率 与 致 残 率 比较 高 , 非手 术 治 疗 病 死率 高 达 6 % 一7 % 。 外 科 围水 肿 尚 未 形 成 , 7 0 0 6 h后 出 现 脑 水 治 疗 能 明 显 降低 病死 率 , 高 血 压 脑 出血 的 治疗 中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其 主 要术 式 有 骨 肿 , 靠 血 肿 的脑 组 织 坏 死 , 在 紧 出现 不 可 瓣 成 形 开 颅血 肿 清除 术 、 切 口小 骨 窗 开颅 血 肿 清 除 术 、T导 向锥 颅 血 肿 碎 吸 引 流 术 、 室 外 逆 损 害 ,2 直 c 脑 1h达 到 中 度 水 肿 ,4 2 h达 重
度 水 肿 。 17 9 7年 K n k 等 提 出 高 ae0 血压 性 脑 出 血 超 早 期 手 术 , 在 出 血 即
发生后 7 h内进 行 手 术 , 他认 为 高 血 压
rb  ̄ e r l e r l mor ̄ n Z A Y n X 4B . D p r e ersre , e l s o i l n h n da 性 脑 出 血 临 床 症状 随着 脑 水 肿 的加 剧 H I og, L i ( eat m o uou r P o e s t i Z a g i m fN gy p H pa n Ds i , i 5 0 5 C ia ir t Zb 2 5 2 , h ) tc o n 而恶 化 , 应 在 脑 实 质 受 到 严 重 损 害 故
不同外科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率 、 死亡率 、 高 高致 残 率 的 急 性 脑 血 管 疾 术 , 毕 根 据 脑 压 必 要 时 去 骨 瓣 减 压 : 术 血 22 出 血 量 对 预 后 的 影 响 : 出 血 量 ≤ .
0 的 死 病 。 由 于 外 科 手 术 的 干 预 , 亡 率 有 所 肿 破 人 脑 室 者 同 时 行 经 额 脑 室 外 引 流 5 ml 患 者 预 后 较 好 . 亡 病 例 大 多 出 死 5 ml P 下 降 , 致 残 率 居 高不 下 。 何 提 高 手 术 术 。微 创 血 肿 清 除引 流 术 ( 创 组 )3 血 量 > 0 。 两 者 预 后 有 显 著 差 异 ( < 但 如 微 15
下脑 出血 ; 脑疝 晚期 , ③ 双侧 瞳孔散 大 , 去脑强直者 ;④伴有严重 的原发疾病或
智 力 障 碍 。本 研究 经 颅 脑 C 检 查 确诊 并 T
分 ) 轻 残 (分 ) 归 为 “ 后 良 好 ”: 和 4 被 预 重 残 (分 )植 物 生 存 ( 分 ) 死 (分 ) 3 、 2 和 1 被 归 为 “ 后 不 良 ”。远 期 疗 效 按 手 术 后 3 预
浙江创伤外科 20 0 8年 1 2月 第 1 3卷第 6期
Z H J J Tamai, cmbr20 , 1 3N . ru t Dee e 0 8Vo. ,o6 c 1
-
52 ・ 3
・
诊治分析 ・
不 同外科 手段 治疗 高血压脑 出血 的疗效分析
傅 小君 许信 龙 陈再丰 魏 晓捷 潘 红松
X> 0 l  ̄ 5 m 的血 肿 病 人 对 比 , 组 差 异 有 显 两 著 性 ( < . ) 见 表 5 6 P O0 , 5 、。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 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 , 多在高血
压 的基 础 上 , 发 了 脑 血 管壁 破裂 而 引起 , 数 病 例 血 压 不 太 继 少
注射止血剂补充血容量 ,并密 切观察血压、脉搏 , 准确记录 出
血 量 ,做 好 抢 救 准 备 工 作 。
岁,平均年龄 5 . 岁,6 71 0岁以上者 2 2例, 占本 组 4 %。 7 2 临床表现 ( )有 明确高血压病病史者 3 例 ,其 中 1 3 2例有过脑 出血病史 。否认高血压病史 1 1例,发病后血压均 高于正常,最高血压 2 010毫米汞柱 ,最低血压 109 7 /6 5/0毫 米汞柱 ; ( )术前 意识状 态:清醒或语言不清 6例 ,嗜睡或 2 朦胧 8 ,浅 昏迷 2 例 8例,中度 昏迷 不伴脑疝 2 ,中度 昏迷 例
化趋势。如病人出现 头痛 、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有利 、呼吸 深 慢常为颅压增 高, 脑水肿表现 , 应及时有效 的进行脱水治疗 。
4 手术方法 ( )减压术 即血肿清除去骨并减压; ( ) 1 2 小骨窗血肿清 除软胶 管引流术 ; ( )脑室引流术。 3
5 治疗结果 4 6例 ,治 愈 2 8例 , 占 6% ,好 转 l , 1 例 占2 %, 死亡 1 , 占 3 % 7例 7 6 护 理 介 绍
伴有 脑 疝 1 ,深 昏迷 l ; ( )症状 和 体 征 :头 痛 ,意 识 例 例 3
一
622 防止再出血 ,避免用 力动作,保持大便通 畅, 量 .. 尽 避免用力咳嗽 ,少搬动病人 ,保持病室安静 。血压稳定后,头 部垫高 1- 0度 以利静脉血回流降低颅 内压,减轻脑水舯 。 52 般文献记载脑出血病人应采取出血处向下侧卧位 , 认为可避 免血肿压迫健侧脑组织。我们 体会 ,如血肿较大应用此法为适 宜,血肿较小时,尤其在最初 1- 4小时 内处于出血进展期, 22 出血处 向下不 利于止血 ,我 们采取 出血处向上的侧卧位,2 4 小时后为防止褥 疮发生,可短时间出血处向下侧 卧位 。 6 - 严密观察 意识 、 .3 2 瞳孔及 生命体征变化 , 根据病人意
脑出血治疗方法大全
脑出血治疗方法大全(一)治疗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
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
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
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
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
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
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1)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2)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3)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4)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而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3.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2)头颅MRI扫描:不作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构造移位>5mm,侧脑室受压明显;(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例 ,女 20例 ;年 龄 35~70岁 ,平 均 64.8 岁。有高血压 病史 42例 。
临床 表现 :GCS 3~5分 8例 ,6~8分 30例 ,>8分 12例 。偏 瘫 34例 ,失 语 10 例 ,偏 瘫 +失 语 者 8例。单 侧 巴 氏 征 (+)24例 ,双侧 巴 氏征 (+)26例 。收缩 压 :160 — 200mmHg;舒 张 压 :90 ~
12小 时 8例 。 所 有 病 例 均 符 合 溶 栓 适 应 证 ,无 禁 忌 证 。
治 疗 方 法 :常 规 治 疗 ,对 所 有 病 例 给
痛 2小 时内基本 消失 ;③2小时 内出现再 灌 注 心 律 失 常 ;④ 血 清 CK —MB酶 峰 值 提 前 出 现 (14小 时 内 )。具 备 第 1条 加 其
中 国社 区 医 师 ·医学专 业半月刊 2010年 第 8期 (第12卷总 第233期 )33
滴 人 。 溶 栓 后 严 密 监 测 心 电 图 、心 肌 酶 6小 时 再 通 率 57.1% (8/14),6~12小 时
谱 、出凝 血 时 间 改 变 ,观 察 患 者 胸 痛 变 化 以 内 再 通 率 37.5% (3/8)。 本 组 病 例 入 及有 无皮肤黏膜 、脏 器出血情况 以及其他 院 治疗 4周 内共 死 亡 4例 ,其 中 心 源 性 休
尿 激 酶 治 疗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42例 疗 效 分 析
宁 君
677500云 南 耿 马 县 人 民 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0
08.034
资料 与方 法 2005年 1月 ~2009年 9月 进 行 尿 激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探讨
高血压性脑 出血 是好 发于中老年人常见 的脑 血管疾病 , 通 常病情危重 , 死亡率 高达 4 % ~5 % , 0 0 存活 者多有严 重伤
残 。其血肿形成后不仅产生 占位效应直接破坏脑 组织 , 同
以往大部分局限于 内科药 物治疗 , 现在依 据血 肿量 、 而 各器 官的功能状态更倾 向于手 术治疗 。根据 目前 国内外 的文献 报道 H H的外科治疗优 于内科 。采用 手术治疗 的方法有开 C
13 血肿部位及 出血量 .
所有患者均经 C T扫描确诊 , 都有
不 同程度的 中线移位和 脑室受 压 , 基底 节区 出血 17例 ( 2 外 囊区5 3例 , 内囊 区 7 4例 ) 丘脑 区 2 , 5例 , 基底 节. 丘脑 区 l 9
分 。血 肿破入脑 室者也行对侧侧脑 室外 引流术 。
2 结 果
是一种常见 的脑血 管疾病 , 由于其病 理基 础复 杂 , 发病 因 原 不十分清楚 , 致残率及死亡率达 6 % 以上。另外 , C 同颅 0 HH 脑损伤 、 缺血性 脑血 管疾 病一样 具有 级联效 应 , 它可 以引起
多方面 的因素而决定 。对于任何部位 的出血 , 无论采取何种 手术方式 , 其出血量越大 , 则预后越差 。
参 考 文 献
[ ] 王 忠诚. 1 神经外科学. 武汉 : 湖北科技 出版社 , 0 : 9 7 . 2 48 — 0 0 68 [ ] 周 良辅 , 2 庞力. 高血压脑出血 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前瞻随机多 中
3 讨 论
1 1 一般资料 .
4 7 2— 9岁, 平均 6 . , 5 3岁 病程 1h~3天。入 院时所 有患 者 收缩压大于 10m Hg舒张压大 于 9 mH 。 4 m , 0m g 12 临床 表现 . 本组 在 劳 累、 绪激 动 、 情 大便 时 发病 19 5
高血压脑出血26例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显先兆 , 应积极手术 ; 若怀疑脑血管畸形所致出血 , 如不 是病 情 危 重 , 般 宜 先 造 影 明确 A M 及 供 血 一 V
动 、 脉后 , 行手术 切 除畸形 团加 血肿 清 除 。对 于 静 再 脑 干 出血者 , 性期 手术 多不 主张 , 急 但如并 发脑 室 出 血 , 积水者 , 脑 可行脑 室外 引流术 。
( 汶矿业集 团华丰医院 , 新 山东 宁阳
关键 词: 高血压 ; 出血 ; 脑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4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1 (0 8 0 -6 7 733 B 10  ̄15 2 0 )80 2  ̄1
本 院 自2 0 0 0年 2月 至 20 0 4年 2月 , 外 科 手 经 术 治疗 高血压 脑 出血 2 6例 。现分 析如下 。
与脑 干 出血 各 1例 ; 龄最 小 3 年 5岁 , 大 6 最 9岁 。 12 手术方 法 . 对于壳 核 区脑 出血 , 用传 统颞 骨 采 瓣 厅颅 术 , 脑 出血采 用后 颅正 中切 口开 颅手术 ; 小脑 对于丘 脑 出血 , 因其 位 置 固 定 , 用传 统 经 颞 开 颅 , 采 火脑半 球皮层 下 出血 , 据血 肿位 置 , 距皮 层最 近 宜 采 的区域 人路 。对 于清 除 血 肿后 均 置 引 流 管 引 流 , 术 后 复查 C T有 血 肿 块 残 留时 , 用 尿 激 酶 ( 加 1—2ml 尿激 酶加 生理 盐水 注 射 后夹 管 , 小 时 后 可 放 开 引 两
计, Ⅲ级 ( 级 分 法 中 ) 人 最 适 宜 手 术 , 于 小 脑 五 病 对 出血 量 >1 l因在 出现 不 可 逆 损 伤 之 前 , 0m , 多无 明
会议 高血 压 脑 出 血 分 级 标 准 , 组 共 2 本 6例 , l 男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为避免破碎过度可能造成的脑组织破坏或再出血,可在 单纯性大部分血肿吸除后,继续进行血肿纤溶引流,将尿 激酶6000~100001U溶于2~5ml生理盐水中经引流管注 入血肿区,闭管2-4h后松开引流,每日1-2次, 引流管可保留2-8天,可根据引流液色泽、液量及复 查CT所见 来决定拔管时间。纤溶法可诱发再出血,发生 率为4%。但有学者认为,由于尿激酶直接注入血肿腔内, 而且定时开放引流,吸收到血液中的有效成分有限,
决定手术的基本因素(二)
4. 意识障碍:神志清醒,多不手术。发病后 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以及来院 时意识中度障碍应积极进行手术。 5. 其他:年龄不应作为考虑手术的因素。在 以上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意识状况,有无 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可直接反应脑实质受压 情况,因此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手术适应症小结(一)
决定手术的基本因素(一)
• 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决定手术的基本因 素: 1.出血部位:浅部出血应优先考虑手术, 如皮质下、壳核及小脑的出血。急性脑干 出血手术很少成功。 2. 出血量: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小 脑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征。 3. 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 时间即陷入深昏迷多不考虑手术。
• 局部神经结构破坏 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丘脑、桥脑出血可在短期内死亡) 导致病人神经功能障碍难以恢复的原因。 • 血肿周围神经束和脑组织受压造成的移位、 变形,多见于白质血肿压迫、推挤出血区 周围白质。
三、颅内高压
• 脑出血
脑内血肿 + 血肿周围脑水肿 占位效应
破入脑室
阻塞CSF通道
IICP
• 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及神经功能, 以后逐渐恶化,但脑疝尚不明显。加入原 发损害还有可逆转可能,病情恶化尚与颅 压增高密切相关,手术很可能挽救病人生 命,应积极考虑手术。 • 小脑出血:由于出血靠近脑干,在出现不 可逆转恶化之前,多无明显先兆,为了防 止万一,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除 非出血小于10ml,临床症状轻微。
手术适应症小结(二)
• 出血原因诊断不清,疑为AVM、动脉瘤、宜 行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 • 手术清除血肿对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尚不 肯定。理论上应该有意义,但临床方面还 不能完全证实。 • 脑干出血急性期手术很少成功,若并发脑 室出血,出现脑积水,可考虑脑室外引流 或分流术。
手术时机
• 过去争论很多,早迟各有利弊,原则上对 条件适合的病例,应该早期或超早期(出 血6~7小时内)手术。可及早减轻血肿对脑 组织压迫,打破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改变 所致的恶性循环,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 量。 • 发展缓慢的血肿,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择 期手术。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
• 一般而言,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的确立是 建立在对病人整体状况周密考虑基础上的。
意识状况 出血部位 出血量 有无严重继发性损害 (梗阻性脑积水,脑疝) 出血到入院的时间
• 根据病人的
Lussenhop 病情分级及治疗原则
• 神清或轻度嗜睡,神经系统体征轻微,生命体征 平稳 内科治疗。 • 昏迷,伴继发脑干症状,病情危重,手术与否, 预后均差;但外科治疗比内科治疗稍好。 • 神志嗜睡到浅昏迷,肢体轻瘫或偏瘫,瞳孔正常, 生命体征平稳,这类病人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 意识的改变是确立手术指征最重要的因素。 • Ransohoff的研究指出:凡病情迅速恶化,血压、 呼吸需药物及人工维持,均不应考虑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宁城县中心医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CH)是指 脑实质内出血,又称: • 脑溢血 • 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概述
• 50%自发性脑出血由高血压病所致,其它原因占 50%: • 动脉瘤破裂 • AVM • 脑肿瘤出血(Tumor stroke) • 败血症 • 血液病 • 抗凝治疗并发症 • ……
• 基底节与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导致继发 性脑室出血;也可以破入蛛网膜下腔,导 致SAH。 • 出血造成的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害、继 发性损害与颅内高压三部分。
一、原发性脑损伤
• 即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即刻损害。 • 包括:出血产生的直接物理效应,神经组 织和纤维的联系中断,纤维断裂、移位、 变形 重要功能区的挤压、移位 偏 瘫、偏盲、失语、昏迷、死亡。 • 早期清除血肿,尽早缓解挤压牵张与移位, 使神经组织从不可逆损害的病理过程中得 到挽救。
桥脑10% 小脑10%
壳核出血
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
白质出血
丘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基底节 丘脑 小脑 脑干 脑室 一般症状 出血症状 局灶性神经症状
HCH的外科治疗的基本目标
• 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 • 清除血肿,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消 除引起脑水肿、脑缺血的原因,减轻后遗 症。 • 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 解除或防止威胁生命的脑疝
•
•
因此,即使大剂量(每次10000~20000 1U)使用,也较为安全。
•
(三)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随着神经内镜功能的不断完善,它具有了冲洗、吸引及直视下观 察止血等优点,使之更适合于颅内操作,近年来,应用神经内镜清除 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报导呈上升趋势,
•
近来有学者将神经内镜治疗与常规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了随机 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内镜手术组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内科组。 内镜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内 镜清除颅内血肿主要采用可操作性软质镜进行。
MILLER FISHER 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可能 与穿支血管形成的粟粒状或菲薄瘤壁动脉 瘤破裂高度相关。(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demonstration of the source of bleeding ,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 experimental neurology. Jan ,2003 )
二、继发性损伤
• 主要是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与缺血。 • 脑水肿形成的原因是BBB的破坏,血液成分 析出后对周围组织刺激,以及血肿对周围 脑组织的压迫 脑组织发生缺血、缺 氧, 细胞功能障碍。
BBB的破坏 血管源性脑水肿
• 脑水肿的原因
缺血、缺氧、细胞功能障碍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
实验研究
• 1. 新鲜血液本身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 2. 血浆成分析出、血肿溶解、血浆成分和 血细胞分裂的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是 造成脑水肿加重的重要原因。 • 3. 脑水肿形成后,消退过程非常缓慢,水 肿消退所需时间,远超过血肿吸收所需的 时间。水肿一旦发生,及时进行手术将血 肿清除,也不能缩短脑水肿消退时间。
• 可直达基底节区行血肿清除,术后残腔置引流管,以便
进一步引流或术后行血肿纤溶引流,小脑出血以颅后窝骨 窗开颅清除血肿为妥。
•
(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及血肿 纤溶引流术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指在CT定位并引导立体定向仪 进行精确的血肿穿刺,
•
能以最小的损伤直达目标后碎吸血肿或纤溶后吸除血肿 并安置引流。整个手术过程是在CT监视下进行,可对血 肿排出量进行测定,并能判断有无再出血而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方法是在头皮上作约 3 公分切口后钻孔,切开硬膜,避开皮质血管进行以血肿为 中心的靶点穿刺,穿刺成功后先行血肿单纯吸除,吸除量 可达70%以上,对于血肿腔内残存的血凝块,可采用 CUSA或旋转绞丝粉碎血块,以达到血肿引流排空,
•
只有软质镜才能安全地插入血肿腔,也可采用硬质镜与立体定向 技术相结合来清除。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应在全麻下进行,在CT 或B超定位下穿刺血肿腔,在不损伤血管壁、周围脑组织及不引起新 的出血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血肿,不强调彻底清除血肿,
•
能达到减压目的即可,然后 放置引流管作外引流,必要时进行血肿腔纤溶引 流,如遇有小动脉山血,可以通过内镜的工作道 用高频射频凝固止血。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应运 使脑出血手术更加优化,已得到公认,
• IICP CBF 加重脑缺血、缺氧 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反应 颅压进一步增高 脑疝
出血部位与分型
• 按照Robert Ojemann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对出血部位提出的分型:
幕上80%
壳核60% 丘脑10% 大脑半球白质内10%
• 高血压脑出血
幕下20%
•
(四)手术者的经验及手术技巧一定要微创理念,最小创伤。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多在丘脑、内囊、基 底节等重要部位,任何轻微损伤都可导致严重后果,不能用施行外伤性脑出血的观念和习惯来进行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 术中重点应注意几点:1、避免过度牵拉:最好使用小号脑压 板轻轻分开脑组织即可; 2、进入血肿腔后,小心轻吸,慎勿误吸任何正常及水肿组织,更不能按 处理一般外伤性脑出血的方法,对周围水肿组织进行切除或烧灼;
手术方法
•
开颅清除脑内血肿为传统手术方法,随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血肿纤溶引流术及 内镜血肿清除术等手术方法的开展,脑内 血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 • 由于上述手术方法各具优缺点,近年来 临床上联合使用的报道明显增加,外科治 疗的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 (一)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 除术 骨瓣开颅虽然创伤较大,但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 止血可靠,减压迅速,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术中颅内压 变化以及对术后颅内压进行预判等,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 压; • 小骨窗开颅损伤小,手术步骤简便,可迅速清除血肿, 直视下止血也较满意,以基底节区血肿为例,开颅后十字 切开硬膜,于颞上回上缘横行切开皮质约1公分,
神志清楚或嗜睡者,内外科治疗均无死亡。 嗜睡至木僵,手术治疗死亡率为8%,内科治 疗死亡率12%。 昏迷病人手术治疗死亡率为77%,内科治疗死 亡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