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论文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方法:对我院3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手术方式。
结果: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具有效果好、疗程短、致残率及致死率低等特点。
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外科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手术方法包括开颅去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及脑室外钻孔引流术等。
1一般资料就我院2009—2010年收治3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06例,占54.7%,女170例,占45.3%。
年龄38~81岁,平均59岁。
血肿量均≥30ml,其中皮层出血38例,占18.4%,基底节区出血122例,占59.2%,丘脑出血18例,占8.7%,小脑出血8例,占3.8%,脑室出血20例,占9.7%。
2治疗方法2.1 对发病急临床症状明显、出血量大、中线移位或着已经脑疝的患者,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可迅速达到减压、清除血肿的目的,而小脑出血亦多采用此方法。
本组有109例采用此方法。
2.2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即采用小骨窗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ke区等重要功能区。
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3~4 cm 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做直径3.0 cm左右的小骨窗,选择相对无血管非功能区,用脑穿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2 cm左右皮层,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
本组例病例39。
2.3 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根据头颅ct颅骨钻孔,选择穿刺针。
局麻下钻入达到血肿腔,吸除部分血肿,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万单位,闭管2-3h后开放,配合脱水剂。
以后每日1次,3~4天拔管。
本组有38例采用此方法。
2.4 对原发脑室出血或其他部位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型的患者采用脑室外钻孔引流术。
根据情况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外引流,术后经外引流管注入尿激酶以溶解血肿,尿激酶应用3-5万单位,并适时配合腰穿放液,本组有20例采用此方法。
高血压论文脑溢血论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高血压论文脑溢血论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患者,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观察,了解微创外科对于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110例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患者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
并对该11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过程及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成活率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9%;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成活率87.3%,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7.9%;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手术成活率81.5%,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19.6%。
结论对于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来说,微创开颅血肿清除为目前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脑溢血;微创外科[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with observ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oozing hypertension treatment. method choose 110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divided into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and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and observed the treatment method, proces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110 patients. resul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was75%,complications rate was 29%;the survival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was87.3%,complications rate was 7.9%;the survival rate of 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was 82.8%,complications rate was 19.6%.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 hematoma cleared was the best way.[keywords] hypertension;cerebral ha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高血压脑溢血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
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论文]
![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ed63e019e8b8f67c1cb972.png)
谈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以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各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次性出血通常在半小时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
近年来ct动态观察发现:83%的脑出血在发病6h内仍有血肿增大,17%在6~24h内血肿增大,个别病人2天后仍有增大者。
另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52%,24h内61.54%。
并发现继续出血与血压、年龄无关,而血肿不规则或出血量多易发生继续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
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目前该病趋向于手术治疗。
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手术死亡率为3%~51%,外科治疗死亡率悬殊与病例选择等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一、手术适应证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
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
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
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
(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
(4)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适宜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46例,均为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6.7岁。
脑出血量均>30ml。
入院时深昏迷6例;中度昏迷8例;浅昏迷12例;嗜睡20例。
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Glasgow评分:4~5分8例,6~8分22例,9~12分16例。
入选标准为基底节、丘脑、小脑或脑干区出血患者。
排除标准:(1)全身衰竭状态、体温过低或并发低血压者;(2)伴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随机分为亚底温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亚低温组:全组患者均于入院或开颅手术后6h 内行亚低温治疗。
行床旁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测,q12h抽血测定血气、血糖及电解质。
降温方法采用冰毯降温,同时输液泵控制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NS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哌替啶100mg),冬眠合剂用量和滴速根据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等进行调节。
肛温均在8h内降至33℃~35.5℃研究表明此低温区间对脑出血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本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1~7d。
对6分以上非手术治疗者维持48~72h,4~5分病情危重者维持3~7d。
采用控制性复温方法逐渐减少冬眠药物剂量,调整冰毯的温度,平均每4h复温1℃。
在12~16h之后将患者肛温缓慢恢复至36.5℃~37.5℃左右,在24h内停用冬眠肌松合剂。
(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监测项目与亚低温组相同。
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等方法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6.5℃~38.5℃。
1.3疗效评定2组患者均于3个月后根据GLS评估法判定疗效。
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精品文档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医学论文整理版

1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其止吐、降颅压、稳定血压处理。
若患者出血烦躁则给予适当的镇静处理,必要时需要对尿管留置,并做好剃头等术前准备,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
1.1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标准微创抽吸清除术:①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I~ΠI级的患者,病情平稳,瞳孔正常,在患者发病6h后再进行SCT复查,若患者的卢页内血肿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本组中符合行此术的患者有19例。
②出血发生在特殊部位:丘脑、脑室出血,本组中有17例。
开颅清除血肿术:①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I~IΠ级的患者,若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立即对其进行SCT复查发现颅内血肿明显增多,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出现,本组中符合行此术的患者有9例。
②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VI~V的患者,单侧或双侧瞳孔最大。
本组中有31例。
12治疗方法微创抽吸清除术: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局部侵润麻醉,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根据微创清除方法,首次抽出30%~50%的血肿,然后置管外引流,术后将尿液酶注入血肿腔内,进行动态SCT复查,3~5d,清除的血肿量达到95%后再进行拔针。
开颅清除血肿术:给予患者全麻,在决定骨窗大小以及去骨瓣大小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术前意识、瞳孔、术中脑压。
若患者在术前呈现双瞳孔散大,则需要对其做标准大骨瓣减压。
在开卢页术中应当坚持严密止血,减压充分的原则。
2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存活,8例患者死亡,其中有6例患者采用的是微创抽吸清除术,15例患者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
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脑干功能衰竭,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
3讨论3.1微创抽吸清除术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I~IΠ级的患者,同时患者没有出现瞳孔变化,且在术前不是很严重的脑损害,将部分积血清除,患者病情则会好转,对该类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
过早使用手术对血肿进行清除,术后易发生再出血对预后造成影响,通常在患者起病6h后进行CT复查并定位血肿,首次大多数抽吸量可达到1/3以上,但还是有病了首次抽吸量达到80%以上。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论文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手术治疗的2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81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尿激酶冲洗65例,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82例。
结果:大骨瓣开颅组死亡10例,优良生存27例(25.2%);小骨窗开颅+尿激酶冲洗组死亡13例,优良生存30例(32.3%);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组无死亡,优良生存50例(45.5%),后一组的疗效优于前两组(p50ml66例,中线结构移位0-18mm。
1.4 手术方式: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手术治疗。
选择大骨瓣开颅,于全麻下经颞中回将大脑皮层切开约2至3厘米,可于直视下将血肿清除,同时彻底止血,在残腔将引流管放置后,以去骨瓣减压。
而锥颅置管的血肿清除术则在患者头颅ct显示下,于血肿其最大层面的血肿长轴同头皮的交点,以及血肿的中点自颅骨外投影的最近点处进入,其中钻孔引流还需将头皮切开并钻孔后予以引流管的置入,而术后的引流不通畅者则可予以3万至5万u 的尿激酶注入,2至3次/日,以促进血肿的液化。
如脑室内有出血者则同时予以脑室外的引流术。
2 结果大骨瓣开颅组死亡10例,优良生存27例(25.2%);小骨窗开颅+尿激酶冲洗组死亡13例,优良生存30例(32.3%);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组无死亡,优良生存50例(45.5%),后一组的疗效优于前两组(p<0.01)。
3 讨论3.1 hich(高血压脑出血)其致残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最主要的原因为,患者急性血肿出现占位并压迫损伤其丘脑与丘脑下部或者脑干等重要的脑组织与神经以及血管[1,2],由于血肿的代谢还可出现各种有害的产物,从而对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呈继发性侵害。
而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则在于将脑内血肿清除[3,4],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并减少血肿压迫周围的脑组织,进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让受压神经元能够实现恢复的,以减少出血后产生的病理变化,最终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5]。
脑出血论文手术方式论文: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论文手术方式论文: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0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存活84例(84%),其中adl评级预后良好(i级~ⅲ级)者73例(73%),预后不良(ⅳ级~v级)者11例(11%);3月内死亡16例(16%),死亡病例入院时评分均为6分或以下,出血量为70~90ml,术前均有脑疝或肌张力增高表现。
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临床应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
[关键词] 脑出血;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人自发出现的脑实质内出血,占自发性脑内血肿的60%,其30天死亡率高达35%~52%[1]。
目前,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采取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
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5~81岁,平均66岁;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升高,其中sbp140~240mmhg,dbp90~l40mmhg。
gcs评分9~11分23例,5~8分77例。
偏瘫95例,肌张力增高10例,早期脑疝表现35例。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基底节区、壳核、血肿67例,丘脑血肿14例,脑叶血肿11例,小脑血肿8例;合并双侧脑室铸形血肿16例。
所有患者均于48h 内行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1.2 手术方式:(1)传统骨瓣开颅术(传统组)46例。
选择对象为血肿量大,意识状态逐渐恶化的脑疝早期患者或已有脑疝的患者,出血部位为皮质下、壳核、壳核-丘脑。
采用额颞骨瓣开颅,颞上回或颞中回入路,切开1~2cm皮层入路,直视或镜下清除血肿并电灼出血血管止血。
脑水肿明显者予去骨瓣减压,血肿腔放置胶管引流条。
(2)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显微组)32例。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高危群体大多是老年人群,也有少部分的年轻人群,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生脑出血的概率会更大,因为高血压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慢性损伤,所以他们的身体一直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出现脑出血;患有糖尿病会对动脉血管造成损伤,所以也可能会引起脑出血。
比如血液方面的疾病,比如大脑中的血管方面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高血压会导致身体各个脏器出现病理变化。
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大脑中动脉会逐渐增粗,从而抑制大脑微循环的过度充盈,最终导致大脑中动脉病变。
这种改变在穿过大脑底部的血管中尤其明显。
血压升高会引起脑血管的病变,比如豆纹动脉等10微m的小血管。
当病人处于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或运动状态时,会导致病人的血压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动脉的爆发性损伤,从而导致颅内出血。
所以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对原发性疾病进行处理,减少发生脑出血的几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引言: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区域,它的始发位置是脑部供血的区域,主要是末梢和壳核区,然后是丘脑,其次是脑叶,最后是脑干和小脑,一旦出血,患者很快就会失去意识,出现严重的症状。
另外,还可能出现在脑室或脑实体,并有两种类型的脑室或脑实体。
因此对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年1到2021年1月份,从本院的神经内科中选取90名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在观察组中,有26名男病人,19名女病人,他们的年纪是45到7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0.25±10.55),他们的病情发展到手术的持续时间是4.5-24.5 h,平均(8.2±2.4) h。
其中22名患者为男2名,23名患者为女3名,患者的年纪为45-70,平均为50-52-10.47,从开始到开始到开始治疗的时间为4.4-4.6小时,平均为8.4.5.5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摘要: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
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
的手术时机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21-01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以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各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近年来,ct动态观察发现:83%的脑出血在发病6h内仍有血肿增大,17%在6~24h内血肿增大,个别病人2天后仍有增大者。
另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52%,24h内61.54%。
并发现继续出血与血压、年龄无关,而血肿不规则或出血量多易发生继续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
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目前该病趋向于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
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
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
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
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
五级为:1级:清醒或嗜睡,伴有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2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3级:浅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4级: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大;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四肢软瘫,瞳孔单侧或双侧散大。
综上所述,不论年龄大小及血肿部位的1级病人,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5级病人只能进行非手术治疗;2、3级患者中大多数适宜手术;3、4级病人是外科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但是应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如2级患者出血少,可以先采取内科治疗。
(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
(4)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适宜手术。
2手术时机
按发病后7h内为超早期,8~72h为早期,3天以上为延期。
过去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争论较大,近年来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数手术者
趋向于早期或超早期(出血后7h内),许多研究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min形成血肿,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病死、病残率越高。
对于适宜手术的病例,应该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超早期手术是要抢在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之前手术减压以阻断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改变所致恶性循环,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3手术方法
3.1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多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根据头颅ct 扫描定位血肿,选择血肿距离头皮最近、血肿最大、无大血管经过的亚区进行标记,测量血肿中心距离头皮的距离,确定穿刺方向,然后局部麻醉,颅骨钻孔,电凝切开硬脑膜,用带针芯的14号硅胶引流管缓慢向预定靶点进针,进入血肿时多有突破感,达到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可见部分血肿流出,妥善固定引流管,小心抽吸大部分血肿。
残余血肿分次注入尿激酶后逐步清除,每日1次,每次10000u,夹管1 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动态复查头颅ct,直至血肿<5 ml后拔管。
3.2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cke区等重要的功能区,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长约3~4 cm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铣刀做直径2.5 cm左右的小骨窗,瓣状切开硬脑膜后翻开、固定。
选择相对无血管区非功能区,用脑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电凝
切开2 cm左右皮层,自动拉钩牵开皮质,不断调整显微镜视角和患者的头位(通过调整手术床),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
3.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基底节区脑出血:多选用扩大翼点入路,翻开肌骨瓣、切开硬脑膜后,适度分开外侧裂显露岛叶,避开重要血管后切开岛叶皮质2 cm,显露血肿;如颅内压力较高,则沿颞中回或颞上回切开脑皮质2~3 cm,显露血肿,直视下清除血块并进行适当止血处理。
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多明显塌陷,血肿腔一般不放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硬膜外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肌骨瓣复位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2)皮质下出血:根据血肿所在部位开颅清除血肿。
(3)如果血肿破入侧脑室,争取手术中肉眼彻底清除血肿,并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
4术后处理
与神经外科重症处理相同:(1)监测生命体征。
(2)控制血压,血压过低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的下限时,脑血流量将随脑灌注压下降呈线形减少,将导致脑缺血梗死。
防止过高造成再出血。
(3)控制颅内压增高,减少高颅压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护理等。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当病人度过急性期后,可适当给予高压氧、针灸治疗,逐步进行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性治疗。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已成为了一种趋势。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与出血类型、出血量、有无穿破脑室和继续出血、发
病年龄、意识状态、血压水平、有无重要器官疾患,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防治各种并发症,就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军辉,卢国奇,马国峡,等.超早期微创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11(12):751-752
[2]王中勇,兰青. 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12(1):43-44
[3]阎洪法,龚惠云,左鸿,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脑与神经疾杂志,1996;4(3):153。